留守儿童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4 20:27: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留守儿童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留守儿童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7-01

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不断加剧,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农村劳动力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去务工,子女不得不留在家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是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留守儿童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心理诉求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部分人群都具备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以及受人尊重、需求。留守儿童吃穿住现在都不成问题,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需求,是对亲情的依赖。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母爱父爱的滋润,没有安全感,隔代溺爱造成了留守儿童矫情和脆弱。留守儿童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者讥讽,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和欺负,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更渴望自父母能够在自己身边,没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前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挣钱他们,缺乏和孩子进行相处和交流的时间,这些儿童基本上远离父母的关爱,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温暖,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性格变得较为古怪,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意识和能力,不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及未来发展。

2.学校教育缺失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城市儿童一般情跟随父母长大,他们不缺吃穿住用,更不缺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而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他们更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不断增强自信心,在父母关爱呵护的阳光雨露下更好地生活和成长。但是,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城市全一样,没有兼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发展需要开展相关课程,他们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来心理辅导,而这样的课程较少机会。因为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农村中小学一般情况下仅仅有必备的基础科目,缺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由于生活条件、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转入到城市,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严重流失。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特岗等招收了一部分大学生,但是,她们缺乏教学经验和阅历。农村留下来的中学教师也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

3.社会环境因素给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学校规模招生规模以及生源地不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远远赶不上城市教育发展,使得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紧缺,教学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同时缺乏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校就没有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有关,当前的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够到教育资源丰富和教学方式比较先进的学校去接受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享受其他先进地区、发达城市应有的教学资源。

二、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注重实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举足轻重,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务必重视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村委会创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整理归类,引导儿童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在节假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充分发挥当地村委会、妇委会的作用,送礼一定的小礼物,或者组织他们参加一定的活动,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心灵慰藉,给予他们心理安全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第二,针对劳务输出大省,倡导父母对儿童更多的监护,让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多种形式更好地引导儿童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强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义务。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育宣传,给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更好的儿童教育方法,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成长,塑造他们完美的心灵。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实际,组织实施法制平安讲座,帮助儿童更好的自我防护,降低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各种疑虑,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爱,减少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让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有更多的交际沟通机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扶。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问题,教师实施角色转变,让留守儿童不仅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能力,还能够找到更多的家的温暖,能够得到更多的父母般的亲情。

3.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状况,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寄宿制学校,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教育投入,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第二,农民工集聚城市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留在父母所在城市或地区接受义务教育,这样就能够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的双重教育问题。此外,我国各地公立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促进他们健康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充分发教学校、政府、家庭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针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策略,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篇(2)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得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等方面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亲情缺失不利健康心理的形成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极少,甚至根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引导,而他们的心理变化,父母也知之甚少或根本无从得知,就更谈不上教育与引导了。这种亲情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脾气躁,自控能力差,动辄就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2.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陷

隔代监护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主要方式。一部分祖辈们由于所生活年代条件差、社会环境相对单纯,令他们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而无法为子女的成长教育过多考虑,更谈不上宠溺孩子,当孙辈被他们代为看管时,他们把这曾经忽略的对子女的关爱加倍地施予到了孙辈身上,久而久之,导致了孩子刁蛮性格的形成;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一些祖辈对孙辈严格要求,孩子稍做错事,就棍棒相待。祖辈严加管理是好事,但这种只有高压的管教,也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叛逆性格的形成。这些性格的裂变,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监管人文化偏低无法辅导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波动大

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低文化、低素质,使监护人自身的修养、意识、教育方法等都存在不足,根本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辅导,这就使得孩子们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来自学校里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但是,孩子毕竟年龄小,持久性差,根本无法把教师在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全数收于大脑,这就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作业拖拉马虎,学习成绩差,波动大,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力量上的优势,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1.家校联系,共同努力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访,形成一个家校合力的和谐的教育氛围,共同维系、巩固教育成果。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家长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其在监护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另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及时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以及孩子的点滴变化通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让他们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分享孩子的进步,体验正确教育方法的成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与方向。此外,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2.创设环境,陶冶情操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创造赏心悦目的卫生环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竖立张贴各种形式的标语警示牌,以鲜明生动的语言教育人。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化长廊主题宣传、墙报设计、作文比赛、小学生运动会、讲故事比赛等,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留守儿童在校外逗留的时间,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毒害。

3.爱心倾注,耐心教导

篇(3)

2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资金匮乏,缺乏教学资源和教学配套设施

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吃饭的场所主要是操场、走廊和教室。同时,学生营养状况堪忧,学校只提供饭菜加热服务,学生每天自带米饭和咸菜。寄宿的孩子一日三餐都是吃从自己家带来的一罐咸菜,这样很难保证学生的营养。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办公电脑,学校教学信息极其闭塞。教师授课主要依靠粉笔和劣质的黑板(自制的,刷着一层黑漆的木板)。没有专门的操场,供学生活动的只是教学楼门前的一块泥土坝子。缺乏基本的乒乓球台、单杠双杠、沙坑等体育设施,学生的体育课被自由活动取代。

2.2缺乏学生宿舍,寄宿问题难以解决

学校仅有的两间学生宿舍是由教师办公室改装而成的,寝室里密密麻麻地并排摆放着5张上下铺,孩子们的生活用品水桶、脸盘摆在床下。每间房里要睡20个孩子,地方太小,孩子放东西的木箱只能摆放在楼梯旁的地上。

2.3师资缺乏,特别是缺乏专业的生活和心理辅导教师

该校师资缺乏,在职教师学历层次低,老龄化严重。该校只有10名在职教师,其中有大学学历的老师只有4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班主任除了有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外缺乏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

2.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困难,老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

父母和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采取消极配合。大多数父母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由此教师与家长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只有教师经常主动和留守孩的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才能获得一些留守孩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无疑是加大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3学校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和生活状况。学校强调班主任要与家长和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变化。针对他们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比如对于监护人溺爱、打骂孩子的现象,及时与监护人沟通,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并传递正确的教育方式。

3.2留守儿童自由选择走读或者住读

针对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较远,每天上学放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额外腾出了办公室,作为临时的学生寝室。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走读或者住读。目前全校有42名寄宿生,分布于三、四、五年级,其中四、五年级的学生居多。

3.3班主任留校住宿全面关注寄宿生

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因此让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留校住宿,照顾和关心留守孩。比如本次访谈对象之一的高老师,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尽管他家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每晚依然留在学校,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生聊天,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篇(4)

2.学校教育师资薄弱。教学内容单一。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在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些省份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管理不健全。农村小学1—6年级主要开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美术、音乐、体育等文体类课程几乎是空白.留守儿童受到的学校教育比较单一。而且,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半工半农”,师资中受过师范教育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教师上完课后还要做农活,难以做到专职专心;此外,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涉及较少,教育内容单一枯燥.严重制约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身心安全留隐患。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隔离。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内心的困惑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帮扶和疏导,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表现出留守儿童内心孤僻、自卑、任性、暴躁等不良心理状况。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经费支持等多方条件制约,农村中小学尚未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心理异常儿童筛查、辅导、救助等心理帮扶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对心理健康异常的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和未来成长成才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农村校园安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社会治安埋下了潜在的危险。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虽然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内陆省份和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突出,资金、劳动力、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较落后.农村富于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加之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造成劳动力流动与户籍流动脱节,农村儿童进城读书受到户籍制度制约,使农村儿童不能随父母进城就学,形成大批“留守儿童”。因此.国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平衡,通过经济、税收、行政等制度调节地区发展不平衡,调控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性,力争做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留守儿童规模。同时,通过调整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平衡,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此外,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国家可以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规模,放宽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门槛,让部分留守儿童可以随其父母迁入城市就读。

2.优化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肩负着农村留守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其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以及学校管理等密切相关。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范类人才结构不合理和农村经济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每年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难以下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得不到补充与更新;而且,农村中小学较优秀的老师也一心想着往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小学调动,导致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进而引发农村中小学生源集中涌向教学水平较好的城镇中小学,导致农村中小学招生困难,办学规模不断缩减;而城镇中学则难以承载.不断扩充学校规模,产生“超级中学”现象。随着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向城镇读书.则给农村中小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均带来额外的困难与负担。为此.我认为:一是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鼓励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政策制度,让他们愿意留在基层、扎更基层、服务基层,从而扩大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二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愿意留在基层、甘心留在基层,增强归属感和成就感。三是由政府指导开展城镇中小学与农村中小中短期的师资交换.实现“强帮弱,富扶贫,劣学优”的良性互动.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四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优秀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存在“半工半农”、收入偏低等特殊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尽量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免费培训或给予一定培训补助,使农村教师安心地接受培训,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水平。

3.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寄宿率,实现全天候监护。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学校之外的学习与生活得不到家庭的有效管教,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的状态,其人身安全受到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威胁。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以及日常生活有保障,道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有指导,解决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通过实行留守儿童学校寄宿,老师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及行为表现。通过建立学校、家长和留守儿童的定期沟通机制,学校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他们适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同时也使留守儿童能够获得父母的关心关爱,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此外,社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治理,加大电子游戏厅、网吧、歌厅、舞厅等娱乐性经营场所的整治,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片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篇(5)

农村儿童之所以会留守,并不是这些儿童的父母不愿意带着孩子到城里上学。作为父母,即使自己在城市里再苦再难,要是能和孩子在一起,还是十分心甘情愿的,关键是制度的制约使得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条件带孩子到城里上学。当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承受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包括教育部门的种种机构。城市里的人们注重择校,所以教育局制定种种条件规定儿童的入学标准,但是无形中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增加了孩子入学的难度,致使农民工只能放弃自己的天伦之乐,让孩子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留在家里。这种状况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已经非常突出,但社会制度的迟缓改革让我们心生疑问,真正实质性的制度改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打工无法带领自己的孩子上学的现状之下,在农村多建设几所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好途径。当前各地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但孩子年龄过小,各个寄宿制学校在生活老师的配备上还不能满足儿童的要求,如果生活老师对儿童的关注不够,就容易诱发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另外,留守的问题不解决,星期天儿童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见面,还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脚步

留守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过于缓慢,再加上城镇化建设的实施,促使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挣钱,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储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解决留守问题的一个根本实质还在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好了,农民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自然不会抛却天伦之乐到城里打工,留守问题的解决也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二、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应当充当主要责任

1.要建立全面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与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留守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前提下,学校就一定要在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付出更多的心血,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多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这样才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大程度降低留守儿童造成的社会问题。另外,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学校教师也应该在授课方面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学校的生活更加热情蓬勃,让学生喜欢学校,以校为家。

2.班主任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还要充当起家长的角色

班主任必须及时摸清“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做到底子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转化程度清,并做到每日向学校教务处和政教处汇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争取在管理“留守孩子”方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3.加强留守儿童的档案建设

留守儿童的流动性较强,针对这一特征,班主任在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工作方面一定要有所加强,详细记录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性格偏差,以给下一任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材料,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更好地教育好留守儿童。另外,留守儿童的档案越丰富,教师与家长在有限的联系机会内,交流的内容就会越详实,效果也会更好。

三、家校结合,做好家长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校的教育难度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可以说,父母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所以针对这一特点,学校也应该多多与家长沟通。当前社会的通讯手段十分发达,可以利用电话、手机、网络等形式与家长多时间、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沟通,以确保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最佳手段。

篇(6)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监护电话”。“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篇(7)

1、以专业人员介入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经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需求的诸多不足中,最严重的是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这正是目前学校教师无法解决的难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给老师适当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给予他们解决孩子基本问题的技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骋请心理咨询师或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作为兼、专职教师帮助孩子渡过情感缺失时期,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2、通过副班主任制度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留守儿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一个班级留守儿童达到一半以上,一位班主任已经不能胜任其职责,许多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与帮助而失落,甚至成绩变差、性格变坏。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请班级任课老师担任副班主任,或者请生活辅导员担任多个班级的副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生活。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两位班主任的职责,以免互相推诿。

3、鼓励发展寄宿制学校。父母外出,学校是孩子最好的归宿。在学校全面实行寄宿制的时候,学校甚至有着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全盘托管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威胁。开始时可以采取部分寄宿制,让一部分迫切需要的孩子享有这种待遇,然后慢慢推广。若不能实行寄宿制,学校应该考虑在家庭交纳一定费用的情况下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尤其是路程较远的孩子的午餐问题,满足孩子们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教育是核心,家庭教育是基础。在把握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至少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且工作烦累,无心也不能直接辅导孩子;二是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陈旧常常教育失当。鉴于此,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有两种途径值得尝试。

1、建立父母、孩子与学校的联系纽带。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关爱是最为重要的,父爱、母爱教育比任何教育形式都管用,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父母亲的作用,所以得建立与父母联系的纽带。家访是联系三者的重要纽带之一,重要的是要将家访制度化。老师定期向留守儿童在家的父母了解孩子情况,同时将孩子在校好的或环的表现全告诉家长。在家访中得注意两点:一是家访必须是定期进行;二是避免家访的误区,即老师通常只有在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才家访,使家长以为只要老师家访就是孩子出问题了,使之对老师有抵触情绪。除家访外,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家长通讯资料库,并注意经常更新,适时的将孩子在校表现通过信件、电话形式告知家长;同时,老师应该主动给家长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家长主动联系。

篇(8)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48-01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键全发展形成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不仅会出现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班主任值得重视的问题,以下结合自己的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建立档案、多沟通

据调查,有15%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0.2%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班主任要想真正关爱好留守儿童,首先就应对留守儿童有全方位的了解。班主任要积极地为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以起多沟通的作用。如: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同时,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2 用心关爱、多引导

父母“关爱缺失”导致严重的“感情饥饿”,这是留守儿童的共性。上世纪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引力的心理》中指出:“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该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以连接母子之间的“爱”,因为他们可以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如由于在感情上缺少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用真爱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在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首位,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健康成长。

3 利用活动、多鼓励

留守儿童往往存在慵懒、冷漠、不思进取的心态,矫正的良方是“集体精神”,班主任只有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集体活动之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同时要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有序的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组织他们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我们应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多鼓励他们报名参加各项比赛,并告诉他们比赛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一起来享受比赛的过程,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们班的余志强,在老师们的眼里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留守生,在一次校运会报名期间,我鼓励、动员他报名参赛,并让他看到我的真情:孩子,我只在乎你的参与,成绩是其次。之后,他每天自己去训练,在比赛中他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却令我看到他的另一面,在校运会期间我们班的啦啦队、救护队中都看到他的身影。当看到他手捧班总分一等奖的奖状在默默地笑着看时,我就知道他已融入我们这个大集体了。自此,他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4 挖掘闪光、多表扬

留守儿童大部分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害怕群体生活。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如何转化他们呢?我的经验是挖掘其闪光点,善待他们,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会有发光的时候。比如,班上的甄健强,家境比较特殊,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寄居在年迈的外公家,从小性格孤僻,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但他爱好打篮球,且有一定的球技。我利用一次校际篮球比赛对他进行转化教育:“我很早就发现你有打篮球特长,现举行校际赛,班中同学一致推荐你去参加,你愿意吗?”听后,他有点吃惊,但我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乐意接受。此后,我又多次和他聊天,鼓励他树立信心,用我的球技和他比赛,他果然变了,每天下午都留下来与班的其他同学训练球技,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从此,他完全变了,非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也提高很快。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闪光点,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总之,留守儿童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新使命,班主任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尽量做到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让爱渗透他们的心灵,温暖他们那颗冰冷的心,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2] 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2).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36-0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的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谈以下几点:

一、学校现状

通过近五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当地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可谓是应有尽有,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甚至胡乱施教,误人子弟。在笔者所在的县区,曾经就出现过好多闹出笑话的老教师,如把平行四边形说成是“扯边形”的,还有分不清“末”与“未”两个形近字,在教授解方程时,把“未知数”说成是“末知数”。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了。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特别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永远带后。

二、家庭现状

篇(10)

双边教育指的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监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这些监护人与孩子的父母相比,文化素质要低得多,他们对孩子的启蒙和教育缺乏意识和经验,且对子孙们溺爱极深,放纵现象严重。因此,开办家长学校,对这些监护人进行培训,是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必要前提。通过培训,使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知道如何去监护、教育和辅导这些孩子,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家庭教育。

2 开启网络通道,进行家校沟通

这里,家校中的家指的是留守儿童在外打工的父母。学校应健全家长通信录,把每个学生的家长情况记录清楚,包括在哪个城市打工,打工的收入是多少,父母的电话号码等。老师要随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倾向,征求家长意见,实施家长、学校和监护人三点一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

3 加快家访频率,关爱学生生活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对他们溺爱有加,常常养成放纵、调皮的性子,在家里成了绝对权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晚上吃饭过后,他们总是把电视摇控板紧握在手,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通常看到深夜,既忘记了学习,也影响了休息。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频繁家访,辅导学生作业,培养学生饭后温习功课,早睡早起的习惯,同时教育孩子尊重监护人,养成听话、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对孩子的生活细致关怀,使孩子获得教师如父母般的感情与温暖。

上一篇: 校园管理安全论文 下一篇: 专业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