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考试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4 16:05: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技术考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技术考试

篇(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开始的时间也不长,而且信息技术和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分不开的,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难以相信一个大学生不会发邮件,不会用百度,不会用QQ。可我们的高中生,受家庭环境所限,有些只是见过电脑,真没有使用过电脑,键盘上的26个字母都找不对,鼠标的双击都不知是左键击两下。虽然有的学生看起来对电脑很熟悉,各种游戏都玩得很溜,可考试结果就是拿不了A,甚至得个D。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电脑的作用,没有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的工具,只把电脑作为一个娱乐工具,只会玩游戏,基本的电脑应用常识都没有掌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山东省的高考不再把信息技术纳入考试中,这就更加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大大降低,认为只要考试能过了就可以了。可往往就是这种心理害了一大部分学生,期望值太低,导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更坏。信息技术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电脑的工具性,而且要不厌其烦地讲,直到学生能真正领会。这方面也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学校的配合,从整体上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毕竟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太少。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心理上重视了,才能有所行动。

二、合理安排必要的专项训练

虽然我们这学科每周的课时只有一节,但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还是够用的。首先,我们的老师要对考试大纲和标准要求做到了然于胸,信考不只是考高中两年课本上的知识,在必修内容的题目上还有相当多的部分是课本上没有的,如二进制的转换、电脑存储、硬件组成等内容,这些都是靠学生平时的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掌握的程度水平不一样。老师要在这些内容上做细致的梳理,并做详细的讲解,力争做到对知识不遗漏,对重点、难点着重强调。合理安排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这些内容的复习时间放在考前六周左右开始为最好,复习的时间不能过长,时间长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信考中的操作题占有相当大的比分,这也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进化的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各种各样,我们单纯地强调如何去做题的详细步骤,这是死的,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就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平时多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信考的动向。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那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习它,就需要我们培训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这个工具去学习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面对一个新环境,一个新面孔,就缩手缩脚。而操作题本来就是需要不断试错的过程,把错的方法都试过了,那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了!大胆去试,这是做好操作题的好办法。

四、信考是高中生考试中唯一一科通过上机考试来进行的

篇(2)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1.信息获取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5)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6)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8)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9)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10)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

(11)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

(12)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13)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

(14)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15)了解域名的组成。

(1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7)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18)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

(19)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20)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21)熟练掌握使用域名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22)了解电子邮箱的格式。

(23)熟练掌握通过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4)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

(25)了解信息编码的方法。

(26)了解信息载体形式及名称。

(27)知道Windows,Linux,Dos,Unix,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Mac Os ,Apple iOS)等常用的操作系统名称及特点。

(2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9)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

(30)能区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2.信息加工与表达

(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3)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4)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

(5)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6)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7)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

(8)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

(9)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0)了解在网络中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11)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1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

(13)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理解等人工知能应用领域。

(14)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15)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16)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17)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5)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6)了解Access二维表结构。

(7)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8)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

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

(3)能认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5)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及危害性。

(6)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7)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名称及特点。

(8)知道常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及预防病毒的方法。

(9)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0)了解QQ、微信社交软件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1)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3)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6)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7)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8)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2.程序设计基础

(1)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2)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6)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8)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

(9)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10)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

(11)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12)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

(13)能运用DO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1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方法。

(15)掌握使用Print语句输出数据的方法。

(16)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

3.可视化编程

(1)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2)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

(3)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4)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

(5)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7)能运用解析法编写程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Flash MX,Cool Edit。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3)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4)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5)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6)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7)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8)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9)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

(10)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

(2)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

(3)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

(4)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6)了解图像和图形的特点及区别。

(7)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8)了解像素、灰度、色彩深度、饱和度、对比度、明度、图层等基本术语。

(9)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

(10)能描述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

(11)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12)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13)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

(14)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15)理解“帧”的概念,掌握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制作方法。

(16)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

(17)了解“元件”的概念及制作方法。

(18)掌握遮罩动画与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

(19)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20)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

(21)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

(3)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

(4)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

(6)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7)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 weaver,文件上传下载工具。

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

(2)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3)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5)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

2.网络技术基础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2)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3)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4)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5)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6)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7)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8)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

(9)了解网关的功能。

(10)理解域名和域名的组成格式。

(11)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12)了解正向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的方法。

(13)知道域名解析系统(DNB)的功能。

(14)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15)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

(16)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

(17)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

(18)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19)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20)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21)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

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

(3)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4)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网页。

(5)掌握规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

(6)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

(7)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8)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3。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2)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4)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

(5)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6)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7)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

(8)理解数据模型概念。

(9)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

(10)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12)了解需求分析的功能。

(13)掌握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

(14)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

(15)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16)会使用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建立数据库。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

(2)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3)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

(5)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7)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

(8)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

(9)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

(10)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

(11)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

(12)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13)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3)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思想与方法。

(4)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

(5)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

(6)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

(7)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

篇(3)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研究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问题

上机考试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计算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参考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我国正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这对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不仅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者,更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宣传者。有些条件允许的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初中、高中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以后入学的高中学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来入学。这门考试不仅仅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标准,它还改善了我们的教学,考试的最大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内容

1、信息技术课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其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存在一个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问题。为此,在教学地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上,应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理论课时,我觉得在教室中配合实物的观摩,就比在机房中面对着计算机强;而上实践操作课时,则可在机房通过上机演示、现场实践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以指导者身份,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与不断反复调试才能把握要领,真正理解知识。

3、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学生可通过对信息技术这一新鲜事物的深入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相互间进行学习与评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知识与知识交融、思想与思想碰撞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空间,从而达到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很多学校的领导很难将信息技术老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等同起来,总是认为信息教师是技术人员,是用来进行设备维修的。假如不是需要考试,这些学校很可能就不开设这门课了;教学不只是为了来应付考试,不能够考什么就教什么,假如这样,学习的知识很可能随着考试的结束而结束。我们要根据课程纲要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展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考试,无法跟语数外学科相比,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了一门过关学科。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操作软件上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只是传统的任务驱动占据着主导地位,或者是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学生进行模仿,教师再针对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再布置一个练习,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同时学生掌握了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看起来比较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技术教学。对已有的计算机机房应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狠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领导和同事都看得见投入的成效。保护和调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用不了。所以要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通过直观感知学习认识。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又各有什么用途?我们应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适度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模型。

在具体学习时,要让学生在自己掌握的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并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让学生自己一起进行评议,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信息技术课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可以学到真知,同时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

目前学生负担比较重,信息技术课时少,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溶入信息技术教学。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以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2007,2.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篇(5)

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其考核方式已普遍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这样不但能够大大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提高阅卷过程的精确性、客观性和实时性,而且还可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和发展。但其难点在于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对考生操作结果的评分。本文就信息技术考试中自动阅卷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下面介绍该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

考核题型简介

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即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据此,考试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其中实践操作考核包括Windows操作能力、Office软件应用能力、多媒体处理能力和文字输入能力。

分析上述考试内容和题型,可以看出阅卷系统必须具备自动批阅多种题型的能力,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Windows系统操作题、Office操作题、多媒体操作题和文字输入等。同时,阅卷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实现阅卷代码与题库系统的分离,这样可以方便地增加可自动阅卷的试题内容。

自动阅卷流程设计

阅卷是在考试结束后进行的,其目的是按照试题的操作要求分析考生的操作结果并自动评分、保存阅卷结果。进入自动阅卷程序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正常答题,在操作完所有试题内容后,在系统要求的答题时间未到前点击交卷按钮;二是考试所剩时间为零时,由系统进行自动交卷操作。自动阅卷程序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①连接到试题数据库,读取各试题的阅卷描述信息;②依次分析各试题的阅卷描述表达式;③依次打开考生的操作文档,根据阅卷描述信息,获取各阅卷点的信息,然后对比标准答案,计算各阅卷点的得分情况;④阅卷完毕,关闭操作文档;⑤记录阅卷信息,并汇总得分,将阅卷结果上传至考试服务器。自动阅卷流程如图1所示。

自动阅卷主要算法

自动阅卷是一个考试系统必备的功能,本系统涉及的阅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客观题,即单项选择题的评分;二是对主观题评分;对于单项选择题的评分方法相对简单,只需对学生的答题结果与试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比对,就可快速给出该题型的得分。而文字输入题则需要考虑学生的文字输入速度和正确率,并依据考试设定的考核标准来计算得分。

Windows系统操作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操作系统的属性设置和IE的网络操作等。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和属性设置等操作的掌握程度,所以其评分可以通过Windows API函数来检查和判断由试题所要求的文件或文件夹是否存在来实现;而操作系统的属性设置和IE的网络操作则可以使用Windows API函数或直接从t系统注册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实现评分。

对Office各应用系统(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其文档可以利用Visual Basic Application(VBA)技术来识别,VBA由于带有大量专门针对于Office文档的函数、对象,因此可以通过它们方便地分析并获取Office操作文档对象的相关属性,并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来完成评分。

多媒体作品(如Photoshop或Flash)往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且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自动阅卷相对来说难度大一点。对于Photoshop文档的阅卷,可以利用PS脚本程序和PSD文档的二进制数据结构来读取文件信息,通过分析比对实现评分;对于Flash文档的阅卷,是在Flash软件环境下通过运行JSFL脚本文件来读取Flash对象的属性,并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评分。

阅卷信息形式化描述

一个成熟的阅卷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良好的通用性,当考试的试题内容、标准答案、分数分布和组卷模式等参数发生变化时,阅卷系统应该做到无需修改阅卷代码,而自动适应新的试题文件。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了阅卷信息的形式化描述这一新的思路:通过一定的描述语法格式来形式化描述每一道试题,并利用形式化描述解析系统来解释这些语言,从而真正实现试题和阅卷代码的分离。形式化描述解析系统是阅卷系统的主体,是阅卷代码与题库系统之间的桥梁,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我们需要增加或修改试题时,只需增加或修改该试题对应的阅卷信息形式化描述语句,而无需对阅卷的任何相关代码作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卷代码的复用率和系统的扩展性,同时也完全可以保证阅卷的准确性。

根据考试的要求,我们首先对所有需要阅卷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为每一个知识点设置一个唯一的知识点编号,并详细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收集每一个知识点阅卷所必须获取的参数信息,形成对知识点描述信息的语法规范。例如,对于Word文档段落设置这一知识点,阅卷系统必须获取该段落所在的段落号信息,才可能准确定位到对应的位置并读取用户的操作结果,因此在对应的描述信息中,自然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给出所有需要的信息,解释系统才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阅卷信息,并从指定的文件中获取指定对象的指定属性,以便和标准答案进行比对,Word段落设置阅卷信息的形式化描述语法格式(部分)见下表。

以Word阅卷中的“段落格式”为例,来说明形式化描述语法格式。阅卷描述语句的格式为:={*阅卷点|题号|分值*}=标准答案。当阅卷返回信息的值与标准答案相符时,该编号的知识点获得指定的分值;反之,则不得分。

下面以Word中一个常见的段落设置操作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假定现在有这样一个试题内容:“设置文档第3段的文字段落行距为1.5倍行距”,对此我们用以下方法进行形式化描述:={*3|2|1*}=1.5倍。其中表示要阅卷的知识点代码,{*3|2|1*}其中的3表示段落的第3段,后面的2和1表示这是Word操作题的第2小题,该题分值为1分。

同样的方法,我们对Windows操作、Office操作和多媒体操作的考试知识点都进行了统计,并为每一个考试知识点确定了描述语法格式。利用本文提出的阅卷信息形式化描述方案,可以实现阅卷代码和题库系统的分离,突破传统阅卷模型为每一道试题编写一段阅卷代码的局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

结束语

自动阅卷是信息技术考试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详细考虑阅卷的容错问题,编写错误处理代码,以实现快速、准确地阅卷,希望本文能为其他考试阅卷系统的设计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超燕,周建良.中小学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5):295-297.

篇(6)

具有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籍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

二、报考办法

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必须在其学籍所在中学报考。往届生以及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县(区)考试管理中心(招生办)指定的地点报考。报名时间由各县(区)或中学自行确定。

三、命题及考试

试题由各中学依据省考试管理中心编写的《2009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说明》自行命制。各校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考试时间及考试方式,并做好考试的组织实施和成绩等第评定工作。等第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篇(7)

一、题目选择上

我考虑到信息技术中考中,操作题45分,打字15分,总共占60%,这部分题目的分值重,但往往得不到学生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往往习惯也是喜欢拿着学案背理论,其实那部分的分数即使不背,40分得35分以上问题也不大。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次考试,都把操作和打字带上。按中考的题量、分数分配、难易程度,出好了题库。

二、考试组织上

年年的经验告诉我,得提前一周多开始考试,信息技术的考试都是利用上课时间随堂考试。学生们来了,有80人的,那当然正好,少的,好说。多的,还有87的,剩余的最后一组的先等一下吧,考完交卷的就接着考。考试过程当中严格监考,按中考标准来:不能看学案,不能请求支援,只要鼠标能动,不要跟老师提任何问题。教室里只听到了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的声音。考试纪律难以想象的好。当然大多数班级是这样,个别除外。哈哈!

篇(8)

以江苏省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为例,包括一门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一门选修,选修来自《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编程》等几种中的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顺利操作Windows 2000/xp系统和Ms Office、IE 、VB等应用软件,才能通过测试,进而才能有资格参加高考。

但是只会操作Windows系统和基于Windows平台的软件就算是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吗?显然不是。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即使是最常用的软件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网络应用软件,也有很多种,而且有些软件的市场份额并不比微软的同类产品低,性能和功能也不差,为什么考试单单考微软的产品应用呢?

不容否认,Windows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是在桌面应用领域。但是随着Linux的异军突起,各种Linux发行版本已经在从嵌入式到服务器的全线领域向微软公司的垄断地位发起挑战。以Android、Meego为代表的基于Linux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及其变种,已经确立了对Windows mobile系统的优势地位;在桌面领域,全球各大PC厂商都有预装Linux的产品,HP、DELL、ACER、Lenovo等全球知名的PC厂商无一例外;在服务器领域,RHEL、Debian、SUSE、Ubuntu等各大发行版产品与Windows Server系列拼得你死我活,旗鼓相当;在最高端的超级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领域,Linux更是笑傲群雄,一枝独秀。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500台电脑排名里面,微软只有6台,仅占可怜的1%,这和500台中占90%的Linux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数据来源于省略 )。

浏览器领域,IE曾经是当仁不让的老大,自从以随操作系统绑定加免费的手段击败Navigator后,IE曾经很长时间内“独孤求败”,这也直接导致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止步不前。2002年推出的IE 6.0 至今在国内仍然被大量使用。但是,一只小狐狸(Mozilla Firefox)趁微软“打盹”之机悄悄实现了超越。在很多欧洲国家,Firefox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IE,微软不得不在最近几年连续推出IE7、8、9等新版本,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道理:有了竞争,才会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现在前有Firefox堵截,后有Chrome和Safari、Opera等苦苦追赶,IE处境非常不妙。

在办公软件市场,微软曾经长期领先,但是现在开源软件里面的办公软件产品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以Open Office、Libre Office及其衍生产品Red Office、永中Office等为代表的办公软件不断侵蚀微软的份额。常见的桌面Linux发行版都会自带一个免费而且开源的办公软件产品,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开源办公软件的拓展。各种开源办公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足以满足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兼容微软Office的各种文档格式。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些开源办公产品来替代盗版的微软Office产品。

篇(9)

(1)把表格第一列单元格网页背景图片设置为浅蓝色;

(2)把表格下的文字“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设置成字幕;……

此题列举了FrontPage2003操作题中的2个操作问题,本例在第2个操作小问题中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对在网页中建立动态字幕的操作。很多学生尝试利用了右键法和工具栏解题都无法找出在网页中建立字幕的操作命令,而其操作指令存放在“插入”菜单下Web组件动态字幕字幕。

七、终极利器,“F1键”帮助解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及各种软件中几乎都会设有“帮助”功能,在“帮助”功能中有详细的有关该软件的使用方法,操作指南及疑难解答等,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几乎都可在“帮助”中得到解答。例如在水平考试Word操作题中遇到首行缩进、首字下沉、分栏、字符间距加宽或紧缩等的实际操作问题,而感觉到无从下手时,学会使用终极利器“F1键”帮助解题。在“帮助”功能中,可通过输入关键字,运用“搜索”命令来快速查找到相关的内容,从而在合理规避了考试规则下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帮助”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从遇到电脑问题,达到能够独立动手用电脑解决问题的升华,那么他们使用电脑的境界将得到提升,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学校、书本和水平考试,从而达到“我玩电脑,不是电脑玩我”的层次。

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考试中综合、灵活地应用几种解题技巧,就能更好地在获取和解读信息基础上,丰富做题的思路和手段,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为做好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范诚.如何把握信息技术高考的解题信息.

篇(10)

自2010年开始,唐山市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到中考科目,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分数以20分计入中考总分。这不仅为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评价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规范使用相关技术和软件的能力,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五年信息技术中考试题,总结试卷结构和出题思路,不仅有利于把握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更能够指导以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笔者对如何应对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怎样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行了以下归纳和总结。

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一、考试范围

唐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与升学考试范围是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考试包括“选择题”和“操作题”两大模块。考试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和要求

1.知识性目标。考查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2.技能性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能够掌握网上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能够真实、准确识别和评价电子信息来源。

3.情感性目标。结合知识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和责任,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每场30分钟,考试成绩20分。

1.试卷结构按试题类型分类。

(1)选择题:40%。

(2)非选择题(操作题)占60%;Windows基本操作题占10%;Word文字处理操作题占15%;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占10%;Excel电子表格操作题占10%;Flas制作占5%;Internet网络操作题占10%。

2.试卷结构按知识内容分类。

(1)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应用初步、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的结构和软件、计算机硬件及其基本原理、计算机安全、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2)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3)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文本的编辑修改、图片表格的插入、版式设计。

(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数据的处理。

(5)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多媒体文字的编辑、各种媒体资料在演示文稿中的使用、效果处理。

(6)制作动画:舞台大小和背景色的设置、动画中的帧、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动作命令设置、文件的导入和导出。

(7)网络基础及应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简单的网页制作。

四、根据考纲和考题调整教学思路

1.夯实基础,概念清晰。信息技术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具体技能操作来理解、记忆基本知识,以操作代知识,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操作中,学生乐于学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扎实又牢固。实践操作与基础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操作时才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如中考中的网页下载题,要求进入“盘点冬季国内10大绝美旅游胜地”栏目,打开“推荐一:南迦巴瓦雪山”网页,将该网页以保存类型:Web档案,单一文件(*.mht),并以“推荐一.mht”为文件名保存到NETKT文件夹中。这道操作题要求学生进行的操作是保存网页。一道题考查了四个基本知识点:(1)会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保存网页上的全部信息。(2)能够正确选择文件保存的路径。(3)不要忘记给文件改名。(4)保存类型改为Web档案,单一文件(*.mht)。本题要求要对网页下载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扎实。学生要掌握保存网页的方法、会更改路径、改文件名和选择保存类型,这些基本知识点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练习“保存网页”操作时,要将路径、文件类型等知识点掌握的全面到位,概念清晰,并通过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细节,规范操作。操作不细、不规范是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确,有些操作题的结果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如Word中的字体、字号、字颜色的设置,既可使用菜单栏中的字体命令,也可以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还能使用格式栏中的相应命令来完成。但也有些考题做完之后,虽然结果看上去与正确答案没有两样,但评分系统不给成绩。这是为什么?就是细节和操作规范上出现了问题。

如历年考生常错的一道演示文稿制作题:在第三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横排文本框,文本框内容为PPTKT\倡议书.txt中的内容。学生完成操作后,能在第三张幻灯片中见到一个内容为倡议书文本文档中文字的文本框,但练习系统评分没成绩。错误原因有两种:第一种错误操作是学生从文本文档中复制文字后,在没有插入文本框的情况下直接了执行了粘贴命令,粘贴后,第三张幻灯片中虽然有倡议书文本文档中内容的文本框,但由于学生没有执行“插入文本框”的操作,所以系统不会给分。第二种错误操作是学生在插入文本框的过程中没有拖动,而是在幻灯片上轻点了一下,结果在粘贴时由于文本框太小而找不到了,于是又重新插入了一个文本框,造成在第三张幻灯片中在两个文本框存在而不得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注意细节,虽然会操作但不得分。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反复强调细节、规范学生的操作,理清概念,重点难点反复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克服不细心的缺点。

3.信息素养,情感养成。历年信息技术试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注重联系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如演示文稿试题中的内容包含我们关心的时事话题“是中国的”、我们美丽家乡唐山的历史新貌“唐山抗震纪念碑简介、故居、曹妃甸新区”、贴近我们生活的“保护环境远离雾霾”等题都和我们的生活、时代紧密相关。通过信息技术考试,不仅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做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平时授课和中考复习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极强的实用性,学生平时应多关注与社会、生活、自然等相关的热点问题、重视生活实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方法跟生活事例的联系,充分挖掘跟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学题材,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并让学生深感“学以致用”。

五、针对性复习与冲刺

信息技术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考试时间早(每年三月份),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重点。

教师应精讲精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习题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应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工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缺补漏。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还要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六、考场发挥与应试技巧

考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层次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后,中考时还应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所谓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方法,这对于实现中考目标是十分重要。

1.认真对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仅20分值的信息技术重视不够。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足够重视。有的考生“容易的题丢分多”“会做的题做错了”,这实在是可惜。“慢做会的求全对”,这是个基本策略。教师应告诫学生千万不要一看会做就马虎,而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操作,确保会做的题全做对。

2.仔细审题。既要抢速度,又要求细心。30分钟的考试过程中,审题不认真,操作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作答。马虎也是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是考场上最大的遗憾,所以要认真审题。

3.选择题谨慎。信息技术选择题是四选一。试卷给了四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但是这三个错误选项要对正确的选项构成干扰。教师应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概念清晰,审题仔细,完成选项后要复查。

4.做完要检查。许多优秀的考生,在答完试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如何“检查一遍”?就是打开操作题中与考题相对应的文件夹和文件,一道一道审题的同时对照检查相应的操作结果或文件是否正确。要查看有没有漏答的题,在细心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

总之,在信息技术总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2]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 安装施工总结 下一篇: 公路工程概预算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