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6:07: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敬业奉献的事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经济资本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最早提出经济资本并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是美国信孚商业银行(现在已并人德意志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就开始根据所计算的风险,确定交易方所占用的资本,根据所占用的资本向交易方收取费用,目的是通过计算风险条件下的收益及分配,反映风险水平的交易限额以降低风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大量贷款损失的冲击,一些领先的银行认为需要一个更好的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早期包括JP摩根、蒙特利尔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他们的经验很快被同行所采纳。经济资本这一体系不断的传播到更多的部门。银行也逐步实现了这一体系在全行范围的整合,包括巴克莱银行、澳新银行和花旗集团等机构,后来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经济资本体系。
普华永道与经济学人智库最新联合发起的一项名为《有效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成为行业标准?》的调查研究。这项调查针对全球200多位资深金融服务高管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有44%的受访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经济资本,且另有1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中使用经济资本。较之监管资本模型,使用经济资本的受访公司,95%已经或者预期将实现更有效的资本分配。
经济资本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掌握风险和回报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让决策更加准确犀利,让价值创造持续更加长久。其作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第二,经济资本是银行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有效工具。经济资本将银行的风险考虑在内,它的驱动力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简单的监管规则,因此它可以帮助确定银行应持有的资本的最佳水平,并且也可以用来测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第三,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当会计资本远远低于经济资本的时候,则表明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反之,若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大大地超过了经济资本则表明银行资本运用缺乏效率,银行应该更有效利用剩余的资本,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经济资本常用于设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的限额。
第五,经济资本是银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从而断定是否增加了银行的整体价值。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将各种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交易通过经济资本这样一个可比的统一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银行、各个交易的风险调整后的盈利水平,达到揭示银行、每笔交易对银行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水平,从而为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的资本预算、为制定激励和薪酬方案奠定基础。新古典理论不足以解释银行中介角色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同时,由于M&.M理论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与价值创造无关,所以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所需保持的资本比例之间没有关系。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密切相关。银行资本可以替代风险转移,起到缓冲的作用。
二、经济资本的内涵及其管理框架
(一)经济资本的概念。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没有任何监督当局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为了抵御银行的非预期的损失,银行到底需要多少资本?银行的所有利益关联方分别承担了各自愿意承担的风险,他们都不希望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不希望银行发生破产、关闭的财务危机,因此所有的利益关联方会关心这一临界点的位置,并且会一致的寻找防止“挤兑”现象发生的最低资本数量。这个资本是纯粹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被定义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不同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它是银行实际需要的资本,因此也比其他资本概念具有丰富得多的含义和特征:
首先,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而且是一家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计划业务,计算和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趋利: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不同于RC,EC作为银行的管理系统,它参透到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包括银行经营最终目标、战略决策等最高层次的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开发、业绩衡量等中级层次的管理;个人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机制等最基层的管理。
第二,它是在没有监管要求的状态下,银行开展业务必须持有的资本量。其数量由银行每日从事业务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风险量所决定。
一、引言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体现了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承载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使命。很多国家的经济腾飞和产业升级与多轮国际产业转移密不可分。然而,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诸多经济风险在一些产业承接国(地)渐趋暴露。例如,生产技术的低端锁定,贫富差距的增大,承接地沦为环境污染的避难所等。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这些经济风险在我国很多产业承接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的已造成严重后果。
学界对地区经济风险的研究始于对经济稳定的关注,尤其在经济下滑或大幅波动时期防控经济风险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经济稳定和安全。随着经济一体化加快,地区间竞争日趋激烈。保持地区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地区经济风险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而地区经济风险的定义演变为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学者们进一步指出,以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判断标准的经济风险研究应包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影响各方面内容,并且其关注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地区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任何经济活动对地区的影响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由地区所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决定的。纵观国内外现有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依然停留在企业决策与政府干预的互动上。他们认为,在市场完善的环境中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而政府负责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且在市场不完善情况下政府在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时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观点一直以来忽视了社会公众主体的参与作用。其实,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社会公众不仅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而且是整体过程的监督者以及最终效果的评价者。他们往往是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参与社会生产并影响着产业转移的效果和地区发展的走势,因此,忽视社会公众独立的判断和行为来分析产业转移的地区影响是不全面的。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可持续发展影响时将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变量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承接地的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三类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对承接地经济风险的影响机理。
二、利益相关主体行为与产业承接地经济风险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承接地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
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由此,地区经济风险应包括经济领域风险、社会领域风险和环境领域风险。在本文中,我们基于重要性原则考察了产业承接地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
对经济相对落后的承接地而言,承接产业首先寻求的是经济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长理论家丹尼森(E.F.Denison)从因素分析寻求经济增长对策的研究,还是库兹涅茨(Kuznets)对现代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再到钱纳里(Chenery)对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都提出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为关键因素,其中,经济结构优化往往具体化为产业升级。因此,承接地经济领域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进步风险和产业升级风险。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社会选择理论认为,社会形态进化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福利或生活质量的提高。Clark与Islam提出社会―生态―经济(SEE)综合评价体系来全面衡量社会福利,其中,社会领域的首要指标是就业水平和收入分配。借鉴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在承接地社会领域风险方面重点考察就业风险和收入差距风险。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环境污染风险是产业承接地区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风险。
(二)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对地区经济风险的影响
区际产业转移无疑给承接地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而承接地是否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各领域的全面持续发展?这取决于产业承接融合能力。承接地的产业承接融合能力是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甄选合适产业,并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区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承接地的产业承接融合能力与当地企业的承接合作行为、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行为有关,影响着产业承接过程中的地区经济风险。
1.技术进步风险。转入产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是承接地实现技术进步的关键。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转入产业有利于承接地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从而表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产业转入凭借比较优势从当地企业手中占有市场份额,而当地企业在固定费用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因市场份额缩小而造成整体成本上升并且致使生产率下降,因此,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存在。由于研究选取的国家或地区数据不同,其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存在差异,技术溢出效应程度也不一样。承接地企业技术吸收和研究开发能力对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具有直接关系。当地企业技术基础越强,越有利于技术溢出。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也是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技术的溢出会减少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政府有必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创新激励政策来刺激企业进行创新投资。企业行为和政府政策离不开入力资本的技术进步效应,社会人力资本的总体存量水平是推动地区生产率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各种渠道和采取各种方式的人力资本投入会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
2.产业升级风险。产业在转移到另一地区后会通过前向、后向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需求并产生结构优化效应。正是因为产业承接的推动,才使得亚洲一些国家由初级产品生产国转变为现代经济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胡红梅担忧外来产业会对本地主导产业体系发展产生挤压和控制,从而威胁本地主导的产业结构。另外,产业转出地为了保护核心竞争力竭力阻止技术外溢,导致承接地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
技术进步是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和动力承接地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学习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就越明显并且越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同时,政府的倡议和支持对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政府财政收入为基础,通过税收、用地、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增强产业吸引能力,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地区产业升级的实现也取决于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赖俊平等在通过对韩国发展的研究发现工资上涨迫使产业升级。在淘汰了落后企业和技术之后,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在干中学得到了提高,进而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过渡。
3.就业风险。产业转移往往是增加产业承接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低劳动力成本也是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地区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就把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作为减少本国失业率的重要政策;而竺彩华和胡再勇研究发现,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移入会对本土同行企业产生市场挤出效应,同时因为外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最终将导致当地失业率上升。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就业效应可分为直接创造效应、关联效应、质量提高效应和挤出效应。承接地企业技术条件基础越好,并且单位产出的工资占比越低,其吸引转入产业的能力就越强,也越有利于在当地产生就业直接创造效应并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提供就业咨询、职业培训、供需信息等服务的行为,不但能为就业直接创造效应,而且有助于就业关联效应的发挥。可见,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降低社会的就业风险。此外,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知识更新能力就越强,这种就业挤出会越容易、越快速地得到补偿,而就业风险将随之下降。
4.收入差距风险。Chen和Gopinath认为,产业转移能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但也迫使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甚至难以实现共同富裕;而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数据表明,产业转移并没有对承接地的工资差距产生影响。企业在承接转移产业后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造。如果企业采取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会导致人力劳动被由技术转化的生产力所替代,从而造成一部分人员的暂时性失业并降低相关部门行业的工资收入。这符合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而转入企业有着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致使转入企业支付3.4%的溢价,因而企业的承接合作行为会促使承接地的收入差距扩大。地方政府依靠财政投入推出的失业保障、再就业培训等政策措施有利于缓解这种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另外,由于承接地的收入差距源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社会劳动力整体素质越高,就越能满足转入产业对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有利于缩小承接地的收入差距。
5.环境污染风险。发达地区环境规制普遍高于发展中地区,承接地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由此提出。污染产业是否一定会从高环境管制水平地区向环境标准低的地区转移?虽然Walter和Ugelow在理论上给予肯定,但实证研究依然处于验证阶段。曾贤刚运用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关联研究后发现,此假说成立的证据不足;而仇方道等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数据,在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后发现,江苏省已成为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并且苏北地区正在成为苏南地区的“污染避难所”。
一般而言,有关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开支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而从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角度来看,过多的环境投资往往给其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环境成本不会主动地被纳入生产成本中,这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产业转移低梯度地区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更低。地方政府是直接的环境规制主体,政府规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限制污染产业的承接。社会公众以监督和评价等参与方式能有力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万建香、梅国平研究甚至发现,以群众环境来信来访为衡量指标的社会资本促进环境保护的绩效弹性远远大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可见,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环境保护。
三、产业承接地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对地区经济风险影响的实证
(一)研究样本概况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东中西间的梯度转移,而且还存在“中心-”式的临近转移,这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于2014年3~7月调查了东、中、西部具有典型产业承接特征的县域地区(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河北、湖南、河南、陕西、甘肃8个省份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内的3~7个承接合作企业(涉及电子通信、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有色金属等转移产业),共获得有效样本产业承接地区数据42个。承接合作企业213家的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本文在构建利益相关主体行为与地区经济风险之间的模型时是以县域产业承接地作为研究单位。我们在将企业层面测量所得的各项指标汇总到县域层次并计算出各县级地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后进行实证数据处理分析。
(二)模型设定及指标归一化处理
1.模型设定。初始模型的设定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外生变量为产业承接地各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包括企业合作行为(EB)、地方政府干预行为(GB)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PB)。这三类利益主体行为需要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实施条件。我们从动力、能力、资源基础和机会四个维度来考察三类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的强度。内生变量为产业承接地经济风险,包括直接性经济风险(GR)和扩散性经济风险(WR)。直接性经济风险是经济领域的地区经济风险,本文从技术进步风险和产业升级风险两方面考察;扩散性经济风险是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地区经济风险,我们从就业风险、收入差距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考察。另外,考虑到地区发展中经济领域和社会与环境领域的关联性,直接性经济风险和扩散性经济风险也可能存在互动关系。初始模型的SEM路径图见图1,图1中各变量的相关设定及性质见表2。
2.测量指标归一化处理。由于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和地区经济风险各测量指标的单位和数量级不同,评价结果准确性将被影响。为了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在拟合前对测量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本文通过结构方程分析软件AMOS17.02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修正指数为24.65。Joreskog与Sorbom认为,当修正指数大于7.88时有必要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首先根据拟合结果GBGB3、EBEB4、WRWR2、GBGB1、WRER、PBPB4、EBEB1的系数不显著,本文按照系数为零概率的大小依次将这5个路径分别剔除后再拟合,模型所有估计的系数都通过了检验;然后运用修正指数逐步增列变量误差间的共变关系依次增列了e6与e11、e11与e14、e18与e19三个共变关系,最终得到修正模型。其非标准化估计值和标准化估计值分别见图2、图3。此时,修正指数小于6.00,表明修正模型不需要进一步修正。
(四)参数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除GBWR的路径系数在0.1水平上显著外,其余的系数均在O.05水平上显著。
(五)模型评价
修正模型的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模型整体适配度评价;二是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评价。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评价分为测量模型评价和结构模型评价。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除PGFI值为0.32且没有达到大于0.50的标准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要求,模型整体适配度较好。内部结构适配度检验结果表明:(1)测量模型中的因素负荷量均显著表示测量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其所要测量的潜变量;(2)除企业合作行为潜变量的组合信度小于0.6外,其余潜变量都通过了检验,表明潜变量的组合信度良好。从总体上看,模型通过了绝大部分检验项目,整体适配度和内在结构适配度都较好,表明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对各类地区经济风险的影响效应显著。
(六)结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见表7)及讨论
1.产业承接地三大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强度与直接性经济风险均呈反比关系。增强三大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均有助于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降低地区直接性经济风险。其中社会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8且动机、能力和资源基础是关键性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能提高社会公众收入水平,激发劳动者参与动力,而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其参与产业承接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升级。企业的合作行为影响也很大,对地区直接性经济风险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4,并且企业能力和资源基础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企业技术能力越强,资源基础越丰富,越有利于产业的顺利承接和技术外溢。承接地政府对产业承接的引导与干预有助于降低地区直接性经济风险,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2,并且政府能力和机会是关键性影响因素。在招商引资大战中政府财政收入越充足,越利于发挥地区政策优势。同时,吸收省外资金能力越强,越能增强转入产业的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有利于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地区产业升级。
2.产业承接地三大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对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的影响作用出现了分化。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强度与扩散性经济风险呈反比关系,而企业合作行为强度和政府干预行为强度与扩散性经济风险均呈正比关系。企业的合作行为对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2,说明企业行为对增加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的影响巨大,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地区就业水平和环境污染水平。企业合作行为越强,所在地区经济水平往往越高且就业越充分,产业承接越容易给当地带来就业挤出效应和结构性失业。此外,当前以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给地区带来了新增的环境压力。承接地政府对产业转入的干预行为会增加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O.26。政府干预的能力往往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比,因而能力越强,承接产业的就业挤出和结构性失业越明显。另外,环境规制并没有与地区经济水平成正比,政府干预基本体现在承接产业的竞争力上,由此以资源消耗为主的产业承接将加大地区的环境污染风险。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有利于降低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9。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越高、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产生就业关联创造效应。另外,公众的素质和能力越强,社会组织化程度越高,人们对社会的治理意识和能力也越强,也越有利于对生存环境进行监督和保护。
3.产业承接地的直接性经济风险与扩散性经济风险呈正相关。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5说明承接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有助于地区就业水平提高,而且有助于产业承接地区的环境改善。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成艾华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在持续增加,但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污染排放的增长幅度已出现明显减缓的势头。
四、结论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趋势和必由之路。总体来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态势良好,从一些外贸数据可见一斑。根据中国海关2013年1月的数据,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小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这是继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象征性节点。另据海关2013年11月统计,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1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4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长7.6%。其中出口1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万亿美元),增长7.8%;进口9.9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2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004.6亿美元),扩大12%。
二、基于企业自身视角下的跨国经营风险应对
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不但要面临熟悉而复杂的国内市场环境,更要面对陌生和充满风险的国外市场环境。企业所面临的跨国经营风险多样,包括文化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财产安全风险及人员安全风险等,本文重点探讨其中最重要的两类风险,即文化风险和政治风险。
(一)文化风险及应对
文化风险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中外文化差异巨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对个别数字的认识方面,西方人认为“13”这个数字代表不吉利,中国人认为“4”这个数字不吉利;对个别词汇的认识方面,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因此,在商务交往中,必须防范由于宗教、种族、语言、饮食、思维方式、政治立场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冲突。这种误解或冲突轻者会导致双方心情变坏,重者则有可能导致合作失败,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致命打击。针对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风险,企业应通过文化学习、文化适应和文化创新来进行防范。
文化学习。面对陌生的国外目标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对目的地国或地区的生活习惯、法律、及传统风俗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避免在商务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冲突。
文化适应。通过对国外目标市场的文化学习之后,就应迅速适应对方的文化环境。文化适应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人才国际化,即启用大量熟悉当地文化和市场的人才或者直接雇佣当地的人才。此外,文化适应还体现在应寻找适应目标国的组织形式,从而将所有的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灵活的整体,每一个子市场都可以在配合公司全球战略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文化创新。跨国经营企业在适应当地文化之后还应向当地的人们传递我们的文化,使她深入人心,或者用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和当地最优秀的文化碰撞出一种更加杰出的文化。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创造企业的品牌,从而创新企业独特的产品文化。此外,文化创新还体现在创新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
(二)政治风险及应对方面
在跨国经营中,企业往往要面临严峻的政治风险,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因素。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经营者需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将逐步进入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1]。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着手,认真研究我国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理制度,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这也是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1.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按其包含的内容还可以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举债给企业带来更多流动资金,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有利条件,但同时也给企业到期还债带来负担[2]。因为企业经营的收益率和贷款的利率都有不确定性,从而有可能使企业的收益率高于或低于借款的和息率,这种风险的大小和借债规模有关。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一旦负载过重,使企业不能到期还款,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的收益有所差异。它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看待企业的风险的。
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运营的必然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源于产生财务风险的多样性[3]。企业的社会背景的变更,市场环境的调整,企业经营策略的转换。竞争对手的战略变换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而且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不确定性
风险发生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和概率事件有联系,也可能是随机发生。风险发生的后果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不确定。尽管风险有其不确定性,但企业也要谨防风险,在不影响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风险。
3)损益性
一个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风险小收益自然就低,所以企业为获得利润就需要承担一定风险,风险的大小要看企业的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
1.3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识别与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措施来减少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保证企业连续高效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防止企业破产,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因为破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终极形式,可以说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体现,一旦发生,企业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什么生产经营管理。所以,防止企业破产成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目标,其他目标均以此为前提。
2)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风险,及时调整公司战略化解风险。同时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市场变化,减少忧虑和恐惧,消除经营管理中的隐患,提供有安全保障的良好经营环境,消除计划、方案中的漏洞、错误,使领导和员工团结一致在财务风险处理的过程中形成坚强的抵御能力。
2.一般财务风险管理技术
2.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在可能发生的风险之前,主动放弃可能发生的风险项目以避免风险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的伤害。风险回避是一种彻底的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降低为零,而不是仅仅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但它也能消除风险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企业一般在风险过大难以承受的情况下放弃风险,在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情况下也最好采取风险回避措施。
2.2 风险转移
企业风险转移主要是因为企业所面对的风险无法回避,但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有限,无法解除风险,即使解除风险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因此采用转移风险的办法。一般采取保险、分散或签订合同的风险转移方法。
1)保险
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共同下水”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即采用各种方法将财务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推卸出去,使风险的承受者由企业一家变成多家,进而相对消除和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保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不可遇料因素引起的损失的方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工伤,火灾等。企业按照所保风险的种类,和保险公司签定和约,按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在企业出现风险担保事件的时候,由保险公司支付损失费用,从而实现风险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主要指经济单位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源化、吸收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对于风险大的投资方案,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联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就达到了分散风险的项目。当企业经营单一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系该产品于一身,销路好就繁荣兴旺,销路差就会陷入困境。但若经营多种产品,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破产。
2.3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企业自己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一般在其他风险管理技术都无法实施或即使实施也效果不佳、成本更大的情况下采取风险自留。对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而言,风险自留管理技术一定条件下是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建立一笔预算作为风险自留的补偿资金或者直接把损失打入企业经营成本。
3.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方法
3.1 财务风险的识别
3.1.1 财务风险发生的早期信号
1)非预期的销售额降低。因为销售额的降低会减少企业的收入,导致发生财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方法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销售额降低,更会让企业的资金紧张。虽然不能马上显现出来,但长久下去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
2)交易状况恶化。交易状况恶化不光表现在客户频繁违约也表现在延长付款期。客户违约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浪费了企业资源,使投入没有产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延长付款期会占用企业的许多经营现金,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坏账风险提高,再次增加了企业应收款成本,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压力。
3)存货积压。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一般来说存货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存货积压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同时长期的存货积压可能使货物损坏或丢失,也可能造成货物贬值。存货也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浪费企业资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存货与销售比率的标准,任何一个周期的标准过高,都可能是企业财务问题发生的早期特征。
3.1.2 财务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1)现场观察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的财务活动来了解和观察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法。是以企事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以便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由于报表集中反应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线索和指示,这种方法成为财务风险分析的重要手段。除了进行静态分析,如比率分析、比例分析,还要进行动态分析,比如时期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就具体的业务,还要对与之往来的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采用综合、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才能准确地确定企业目前及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
3.2 财务预警的方法
3.2.1 定性预警分析方法
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即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所谓的标准化并不是说调查的文件或表格格式相同,而是所提出的问题有共性,对所有企业或组织都具有指导意义。
3.2.2 定量预警分析方法
单变量模型是以财务比率指标作变量,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程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当企业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于恶化时,通常企业将会发生财务危机。单变量模式所运用的财务危机的比率,按其预测能力可分为: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等。企业在应用单变量模式时,应对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予以特别关注。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时,预警系统便应发出警示,提醒经营者注意。
4.结论
本文从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针对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财务风险管理增强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平稳的运营环境,同时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经营的信心,使员工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财务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财务数据,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可能。使企业在有限风险领域用有效的资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学习郭玉梅的先进事迹我看后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事迹平凡又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学习
优秀教师的事迹体现了特点热爱祖国、热爱、热爱学习、热爱学生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了新时期教师的光辉榜样。
从优秀教师身上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一名教师我在今后工作中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的工作岗位扎实地干好的本职工作把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们。
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挂在嘴上也不应该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到思想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忠诚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行动为学发展的力量。
从优秀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开展“学身边榜样,做卓越教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履行神圣职责,造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培养“德善有为,健康阳光,博爱担当 ,文明有礼”的有用人才。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前两届十佳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各年级、服务中心要通过例会、教研集中学习或自行学习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观看前两届十佳最美教师的事迹宣传片,弘扬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无私奉献的教师典型,充分展现新时期“有大爱”、“有思想”、“有方法”的教师形象,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开展“我以十佳为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好老师讲好故事活动。各年级、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做“最美教师讲好故事”活动,以发现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为主要内容,文章要真实反映我校教师戮力同心、务实重干、奋力争先的优秀事迹,热情讴歌广大教师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净化心灵、升华师德、铸造师魂。学校将进行“好老师讲好故事”征集评选,并在校报、微信、网站开辟专栏刊登获奖作品,以进一步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每个年级至少上报10篇稿件,截稿时时间6月1日,届时学校将对参赛进行评选表彰。
3.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演讲大赛。各年级、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教职员工召开学习教育活动,尤其要激励广大年青教师向老教师、最美教师学习,学习他们踏实能干、为人谦和、热爱教育的优秀品质,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并要深入学习“德高业精、博爱敬业、包容和谐、尚美有礼”沁中教师形象标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反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党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演讲比赛,形成声势,兴起热潮,持续推进,将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学校将于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树美好形象,做卓越教师”青年教师演讲大赛,每个年级至少选拔4名教师参赛,服务中心至少选拔1名教师参赛。
4.深入开展“修师德、铸师魂”月度沁中好老师和年度十佳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各年级要积极发现和推荐身边的优秀教师,将推荐的先进典型按月报送学校办公室,学校将通过校园网主页、校报、微信、微博等校内媒体予以广泛宣传,并将其中的重大先进典型上报市文明办。同时学校从今年开始,每年度在各教研组、备课组、处室中评选出一个最美教师团队,作为特别致敬群体,参与十佳最美教师(团队)专题拍摄、颁奖盛典。
三、活动要求
——学习安东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习(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九年制学校政教主任)安东亚事迹,感动之深。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书写了不平凡的壮举,印下了不平凡的足迹,让人们从平凡中感悟出伟大。安东亚从教以来,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坚持40年如一日,扎根在贫困偏远山村从教,在农村教师的岗位上呕心沥血,传道授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市教育局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向安东亚同志学习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学习安东亚,我们要学习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安贫乐道、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传道授业的高尚师德;学习他坚定理想、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因材施教、治学严谨的职业素养。自觉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做时代先锋,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把学习活动与当前开展的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师德师风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先进转变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实践中做时代先锋,创一流业绩。
“以生命抒写大爱,以无私铸就忠诚”,这是我们学习安东亚先进事迹后最深切的体会。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了安东亚同志40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历程,真实地感受了他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和对坚定理想的毕生追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被安东亚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深深地感染,都为安东亚同志的不幸辞世而感到阵阵哀伤,我们将永远铭记、深深缅怀、无限思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一位用羸弱的身躯筑起教师光辉形象、燃尽毕生精力点亮学生美好前程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典范。
通过学习39中学以顾晓敏为代表三名教师为辅导脑瘫儿翟俊林的先进事迹。我听后深爱感动,深深体会到他们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学习。
39中学接受了这样的一位特殊学业,他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信守诚诺,不抛弃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教育途径圆一个脑瘫儿求学的梦想把知识送到家中。让他在家读完了三个初中课程。以顾老师为代表的三名教师三年中始终坚持为翟俊林上课,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还是身体有多么不舒服从未忱误一节课。特别是在支家给他上课的途中一位老师遭遇车祸在住院期间心里还在惦记为翟俊林上课的事,后来又换了一名教师顶替,就这样出色地完成了学校领导交给的神圣使命。使一个脑瘫者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了。
她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的崇尚境界。学习她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个学生。
一、指导思想
今年教师节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梦 XX情 师生爱".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学习,围绕教师节主题广泛开展活动,宣传先进教师事迹,扩大师德教育成果,倡导务实奉献精神,彰显教育战线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郁社会氛围,为提升XX良好形象、推动"三个XX"建设、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活动
(一) 组织戏曲音乐剧《大吴老师》展演
通过戏曲音乐剧《大吴老师》创作和展演活动,热情讴歌上海市劳动模范、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吴永祥老师"扎根XX半世纪、潜心教育五十载"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人民教师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奉献精神。
(二)开展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
为秉承"情系XX,崇德笃教,大气睿智,追求卓越"的XX教育精神,宣传广大教职员工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表彰奖励有突出成绩的德育工作集体和个人,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三)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 校园情"教职工摄影展
通过组织"中国梦 劳动美 校园情"首届XX区教育系统教师摄影作品比赛和展览活动,捕捉XX教育发展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场景,表达教职工爱国、爱岗、爱生的情怀,更好地展示XX区广大教职工的摄影技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四)举行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
9月9日下午,举行XX区庆祝第31个教师节文艺演出,展示区教职工和学生艺术团的风采,宣传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和教育成果,践行XX教育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五)开展主题宣传
教师节期间,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大力宣传XX教育先进人物事迹,并组织各基层单位观看先进教师事迹视频。《XX报》、XX电视台刊登、播报庆祝教师节有关内容,宣传XX教育。各街镇社区报同步宣传报道教师节有关活动。
(六)组织走访慰问
9月10日,区领导走访部分学校,看望和慰问为XX教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
庆祝第31个教师节,是政府宣传教育、社会尊师重教的重要契机,是今年我区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区教育局要按照区政府要求,成立教师节庆祝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教师节庆祝活动具体方案,大力宣传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切实加强领导,本着"隆重、热烈、简朴、务实"的原则,共同宣传学习先进教师事迹,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组织好本地区的教师节庆祝活动。
(二)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大力开展"中国梦 XX情 师生爱"主题教育活动,把践行XX教育精神作为凝聚广大教职员工智慧、办让人民满意的XX教育、推进XX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各镇(街道、工业区)、委办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为XX教育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