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2 11:46: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职计算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职计算机论文

篇(1)

本文作者:胡海锋工作单位: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教学手段落后由于一些学校基础硬件的落后以及一些教师观念陈旧,至今仍延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围着三尺讲台,面对一块黑板,凭着一支粉笔进行着填鸭式教学,殊不知如此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对于教材指定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之间脱节掌控不好前面提到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教师又可能因种种原因不愿去学习新知识,认为自己只要能把教材教好就可以了,完全不理会社会的实际需求,学生就很难对学习感兴趣。(3)理论教学与实践难以合理分配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的甚至无法达到规定的上机课时,由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学生实践时缺乏评价办法和标准,导致学生练习过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而缺少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日渐松散,失去学习的兴趣。

1.加快教材改革,因材施教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微调,在教材更新无法赶上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组织老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对学生感兴趣的技术开设选修课,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加大对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师应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多制作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及互动性较强的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用任务驱动等一些先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大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鼓励他们自行探索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3.加快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由于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积极钻研各种教学理论以更好适应教学需要,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准备实践内容,鼓励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步做好过程管理和评价工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篇(2)

1.1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为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了解原理、掌握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以项目实训、综合实践为重点,讲授和技能训练同相结合,将学生的学和做融为一体,提高了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学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

1.2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所谓工作能力,应当是一种对职业世界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活动的控制与操作能力。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2、重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点,所以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2.1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更新快、淘汰快,这就要求课程反映的必须是目前流行的和主流的技术,课程还必须是实用的、实践性强的技术,内容必须是可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或操作来达到理解和熟练,内容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使学生学成后就业,能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学以致用,而不是学非所用。

2.2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本地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相匹配,以典型应用技术为主线(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围绕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不能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要做到教师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本,以体现中职要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区域性、实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

3、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以创新为宗旨”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每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比喻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综合实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教师应在有限的学时内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体现职业特色。

3.1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教师自编课件;二是采用形象比喻法,比如讲到网络协议这个概念时,用大家熟知的交通规则来作比喻;讲到IP地址的概念时,用公民身份证来作比喻等;三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加深理解。如为了学好硬件课程,组织学生到电脑城实地参观,直接了解市场和新产品情况;为了学好网络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和联网的计算机房,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篇(3)

2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理论性教学,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设备比较楼后,教学体系也不完善,这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有的中职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增添教学的设备,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必须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中职院校的领导还要做好设备的更新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改变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有的中职院校教师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在课程设计中,理论课比较多,实践操作比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计算机课程中,还存在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约束,课堂的纪律性比较差,学生在计算机课中比较放松,随意说话与走动现象比较严重,这影响了课程的秩序,有的学生一节课都在玩游戏,没有认真听讲,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约束,无法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法传授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3.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激情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活动,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因为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此,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还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3启发学生积极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质疑0上。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抛弃了一味讲解的传统教法,根据/任务驱动0教学法,适时对学生提出任务。如在学习PowerPoint应用软件时,先是给同学们出示了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幻灯片。学生在学会好多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学习PowerPoint已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巧,幻灯片的设计可以迎刃而解。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3.4精心设计上机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上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开拓思维,不断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完“页面布局”内容后,留下创作任务:自己设计、制作一个“个人首页”,要求内容健康,色彩搭配美观大方,版面设计不拘一格。首先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去浏览网站,分析别人是如何制作页面的,同时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资料搜集完后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篇(4)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篇(5)

二、课后应用

篇(6)

2.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内容肤浅

如今,在很多中职学校中,教师教学的理念还没有更新,课程的设置相对肤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训所用的教材相对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由于部分学校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学内容虽然有所增加,然而又不够重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实用,缺乏实际的意义。

2.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还不够牢固,所以也不够重视计算机的重要性。实训教学一般以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热情度不高。

2.3教师能力有限,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因为部分中职学校聘请的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或者专业不对口,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所以其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的质量很难提升上去,阻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2.4轻视专业实践,学生操作能力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核多半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很难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具备很好的笔试成绩,其操作能力却很难进行提升,相对来说较弱。

3.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举措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近年来,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能培养在不断的加强,然而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以及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对实训的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以及灵活性;另外,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展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导致难以衔接实际环境;由于没有做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而且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的教学中,要促进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另外,中职学校要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要与实习单位一起制定实习计划以及相关的评价标准,来促进专业教学的展开,使学生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同。开展教学时,还要重视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以及实习,尤其要重视开展生产性实训。中职学校在不断地展开专业实践、完善实训体系时,还要努力地进行深入的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

3.2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建设

在实训的建设中,不仅要了解实训教学的真实含义,还要从充分考虑其他方面,具体有:首先,教师应该熟悉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现实状况,对市场进行分析,以现有教材为依据重组教材,宣传工单式教学。其次,开展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由于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训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实训教学的建设。计算机实训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要了解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模拟的方式将类似的项目设计成适合实训的课程内容。由于项目来源于实际,所以确定项目时要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并且项目的主题要足够明确,测评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思路要清晰,一方面促进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增强,另一方面让学生开展自学,不断地开发自身的自我发展本领,真正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后,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条件有限,课程的展开会受到较多复杂因素的限制,所以在实训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灵活地变通,以多种方式促进实训的展开,同时不断地跟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企的合作。

3.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即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和对理论、技能的要求,积极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观念以及知识,对计算机学科进行探索,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自身对学生的观察研究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相关教育部门要制定一定的政策来支持和激励具有合理结构、优良素质和足够数量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敏锐地察觉并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篇(7)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促进企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接。依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作为其主攻方向。第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理论的适度化,尽量少开编程语言类的计算机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左右,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与技术,学校应当注意注重知识的先进性,结合时代的要求,开设新的实用功能较高的专业,取消一些实用价值低的陈旧的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少而精为原则,注意其适度性。此外,编程类课程复杂难懂,教学效率较低,应当尽量少开。第三,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课程的实用性与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应当注意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在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方面,计算机教学应当注意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在教学的环节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上机实作的机会。实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认真选择实作教学的内容,较多地选取设计性的项目为实作内容,减少验证性项目的选择。第二,通过开设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以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从业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第三,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但是我国当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学校微机室开放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篇(8)

2目前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计算机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之中。其中,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了电视节目制作发展新的契机。目前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计算机图像制作技术

随着各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实现电视节目的图像绘制过程,这就使得工作人员不用再去使用手工进行绘制图像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经过电脑技术绘制出来的图画比人工绘制的图画更精致,有效地提升了图像制作的工作效率。

2.2计算机剪辑技术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实现对要进行修改的图像和视频片段的自动化跟踪修改,这样可以有效的修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电视节目制作和计算机三维数字技术结合的有效手段。

2.3计算机特效与摄像机的匹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三维特效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之中,这就使得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对原始摄像文件的跟踪处理,解决拍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

3目前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视节目制作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虚拟化方向,目前所广泛使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就是电视节目虚拟化的杰出代表。所谓虚拟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一个逼真的虚拟空间,将要拍摄的剧情放置于这个空间之中,就可以克服许多拍摄场地的限制;第二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化方向,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各个视频制作系统链接在一起,可以极大的促进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第三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信息化方向,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视节目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处理实现高质量传输,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处理,就可以把最优质的节目呈现给观众。

4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电视节目制作提供艺术加工效果,在这个该过程中,节目制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绘制的图片进行艺术加工,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给观众美的享受。2)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后期加工工作,计算机技术可以灵活的把电视节目资源快速处理,有效的避免橡胶模孔距错位。3)橡胶模密封部位的安装。密封胶条采用“∞”行铺设,需要连续不能有间断。螺栓安装时严格按照垫片顺序进行安装,避免螺帽紧固挤伤橡胶模。密封膜的安装完成后,T挡板和活塞挡板上要注意不要放置不必要的东西,不慎落入密封间隙处物件必须清除干净。密封膜安装完成后,使调平钢丝绳与活塞连接,固定在滑轮支架上的调平配重块也松开。另外容量指示用的钢丝绳也按原样恢复,使送风机与气柜连接并送入空气。在密封安装部位涂上肥皂水,进行密封检查并确认没有泄漏。确认无泄漏后,再送入空气,使活塞上升到满量并查看密封膜的工作状况,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无异常为合格。

4结论

在进行20000m³干式气柜安装施工过程中,是复杂而繁琐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安装工序才能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采取得当的安装方法才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对安装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定点监控,才能保证20000m³干式气柜安装质量。参考文献[1]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图纸[Z].[2]GB50205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3]GB50128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S].[4]CECS267:2009橡胶膜密封储气柜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作者简介黄玉河(1971-),助理工程师,1999年6月30日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化工与石油机械工程专业,现从事大庆石化建设公司生产管理部项目管理工作。提升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3)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源共享,有效的节省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传输过程可能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4)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现实场景中无法做到的特效场景效果,增强电视节目的逼真性。

篇(9)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较少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新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造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时难度较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课程课时少,课堂内容安排紧凑,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不同,因而影响教学的效率。首先,中职院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因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压力和困难。其次,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也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在中小学时代很多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于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都已经非常熟悉,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对于计算机的接触可能相对较少,就算接触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戏等方面,而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教学时,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安排太简单,听课没意思,而程度较差的人觉得进度太快,接受不了,这样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以及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教师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并且,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不能保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学

过程中的课时问题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总体时间是不变的,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来弥补教学中课时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同时利用平台将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等到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地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应当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学效率。中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计算机新知识,帮助教师及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篇(10)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上一篇: 语文教师自我总结 下一篇: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