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20:21: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本工作思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是要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是省、市各级政府安排下来的具有逐项指标,要严格达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市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从宏观上讲就是要在全市城乡上下建立一个确保社会公众饮食用药的安全责任体系、科学监管的网络技术支撑体系。具体工作主要是各级政府要保障辖区内的食品药品监管站全部达到“七有”: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机构牌子和办公设施、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和台帐、有相关档案资料、有经费投入。
二是要抓好安全科普宣传,普及饮食用药常识。2013年是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的第三个年头,我们将继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扎实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向公众广泛宣传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已经成为建立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为重点排放单位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落实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制度,确保落实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碳排放权交易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的参与主动性,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此外,推行碳排放权交易还能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带动节能低碳和循环产业投资,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作基础
为探索和积累经验,2011年11月我们组织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试点省市带动下,浙江等十多个非试点省(区)和城市也先期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2014年我们按照中央改革办部署,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随着相关工作的有序展开,目前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已初步具备。
一是实践基础。各试点省市扎实开展大量基础工作,利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交易制度体系。到2014年6月,7个试点省市全部相继启动交易,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19家,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截至2014年10月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约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5. 2亿元。试点省市201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顺利完成,配额清缴率均在96%以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二是数据基础。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统计局下发《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试点省市出台了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选择第三方核查机构对有关企业开展了碳排放盘查。国家层面已完成14个重点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即将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其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也在抓紧编制。
三是政策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前提。2014年中央改革办明确将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作为重点改革任务。各个试点省市采取了出台地方人大立法、政府令等不同的方式、分不同的阶段解决立法河题,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制建设提供了经验。
三、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总体部署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建立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法规
建议国务院出台行政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由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总量确定和配额分配机制方案》及其他配套细则。
(二)确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
以控制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将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排放行业中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交易体系,逐步增加温室气体种类和涵盖企业范围。
(三)设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
基于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等宏观政策目标,建立碳排放总量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以此为基础,再结合纳入企业的历史排放清况、相关行业产业发展政策,设定各省区市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总量。
(四)制定配额分配方案
依据纳入企业的排放特点和数据基础,并考虑维护其国际竞争力等因素,提出碳排放配额分配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并确定具体的分配方案。
(五)建立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
颁布全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标准,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和管理系统和第三方核查机制。
(六)建立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准确记录、跟踪和管理排放配额持有和交易情况。
(七)确定交易平台
初期以现货交易为主,条件具备时引入期货交易。对交易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并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
(八)制定市场调节机制
综合采用国家预留配额、出售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配额有偿拍卖、政府资金回购等手段,对市场供需进行必要的调节,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四、时间进度安排
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2015年)
总体目标是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建设工作,具备启动交易的条件。其中2014年的主要任务是报请国务院《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出台部门规章《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建成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具备运行条件。2015年的主要任务是与国务院法制办衔接,争取尽早出台国务院行政法规,同时由主管部门出台其他相关的配套细则和技术标准,以及所有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标准,研究确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及配额分配方法和标准,完善注册登记系统,为启动交易做好准备。
(二)运行完善阶段(2016―2020年)
其中,2016―2017年为试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逐步将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做好配额的初始分配,启动市场运行。2017―2020年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调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实现市场稳定运行。
(三)稳定深化阶段(2020年以后)
主要任务是增加交易产品,发展多元化交易模式,逐步形成运行稳定、健康活跃的交易市场。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和活跃程度,探索与国际上其他碳市场进行连接的可行性。
五、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各地区和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地区要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重要体制机制改革,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地区目标任务。建立碳交易专家支撑队伍,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决策咨询。
(二)完善财政金融配套政策
财政金融部门要研究提出支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的金融财税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配额的分配与调节、第三方核查、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市场监管等工作,保证碳市场长期持续运行。
(三)开展能力建设
市工商局城区分局二OO*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基本思路
××××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二年,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第一年,半年以来,城区分局党总支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市局有关职能科室的指导下,带领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振兴老工业基础为已任,以省工商局提出的“执法服务环境年”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境建设年”为主线,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商职能,结合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全年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地开展了执法服务工作,为辖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截止到目前,分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是:个体工商户发展到户,从业人员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展户,从业人员人,同比增长%和%;私营独资企业发展到户,从业人员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展户,从业人员人,同比增长%和%;市场业户发展到户,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展户*,同比增长%;辖区实现市场成交额亿元;办理各种行政处罚案件件,其中一般处罚件,即时处罚案件件,罚没款入库额元;收缴各项规费元,同比增长%,收缴会费元;接待消费者投诉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元;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次,免收各项费用万元。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半年以来,城区分局立足工作职能、结合辖区经济发展和分局队伍建设的实际,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说项目成本已经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说,虽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但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仍然缺乏了解,对该项工作的开展仍然没有找到科学合理、可行高效的办法,本文力图从成本管理工作的整个框架中,梳理出成本管理工作的思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
2、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全周期的方方面面,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都伴随着项目成本的产生。一个工程项目成本的主要构成如下:
2.1 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成本是构成建筑工程的最活跃因素,是一切价值形成的基础和保证。在项目中,人力资源形成工程的实体和管理费用。
2.2 施工材料的组织:施工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物质载体,在工程的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权重。
2.3 施工机械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施工机械能使施工方法更为先进、合理、经济,因此施工机械选择也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
2.4 施工方法的确定: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施工措施和施工组织,也就对应着不同的成本。
2.5 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利润,选择最优施工方案施工才可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完成目标成本的控制目标。
2.6 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可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二次搬运费用,降低成本。
2.7 施工进度:施工进度与成本密切相关,施工进度的过快和过慢都会对项目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 在保证要求工期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在项目目标成本的控制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
2.8 施工质量 :质量水平控制太高,必然会导致控制成本升高,质量控制水平太低又会导致故障成本提高。对质量水平的控制要稳定在保证质量成本最经济的水平点上,否则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
2.9 施工安全:安全工作需要支出,但安全工作可减少事故支出的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进度,是项目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2.10 外部环境:主要是无法预测的地质变化、人为的阻碍和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
3、对影响项目成本管理因素的统筹管理
通过以上对影响成本的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项目成本因素归根到底可以归纳到以下三个管理层面上来:项目的组织结构WBS、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所以,项目管理层面上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要做好项目的组织结构WBS的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这是和整个项目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但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有他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工作流程,不能把它与项目的日常管理混为一谈。成本管理是通过对项目成本的科学预测,动态监控、科学分析、及时反馈来为项目管理服务,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项目的风险控制具有预警、约束和监督的作用。
4、成本管理工作主要的分析工具和指标
成本管理工作现在主要的分析工具是采用挣值法对项目的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三者之间的偏差,进而分析出成本管理工作的绩效。所以,成本管理工作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班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据实作出正确的成本预测。
预算成本就是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根据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结合项目的WBS,采用已中标的清单单价编制出来的成本计划;目标成本的编制原则和预算成本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目标成本采用的单价是企业自己所测算的成本价(有企业定额的可采用企业定额进行编制),费用项目也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综合测算出来的,可以说目标成本就是企业预测的正常情况下应发生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工程实际,综合了成本构成的材料、人工、机械、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多个因素归集而成的项目实际成本。
5、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成本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方法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主要内容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是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成本目标。对可能出现亏损和风险的项目进行盈亏平衡点和敏感度分析,找出风险因素,提出减亏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属于项目的事中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生产运营的全过程。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预算成本、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动态的对照、分析,及时调整偏差,确保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
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目标成本和实际投入成本的阶段性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确保项目成本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要想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做好项目前期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工作,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成本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归集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定期与预测成本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制定措施或方法,将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从而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又庄. 现代成本管理.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6。
中图分类号:U468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空调压缩机不工作的主要有机械和电磁控制阀电路控制两方面的原因。
机械方面故障的范围主要有:空调压缩机因缺油咬死,空调压缩机进出油阀损坏。
空调电磁控制阀电路控制方面的故障范围通过控制原理分析。
2机械方面诊断思路
空调压缩机咬死:打开空调后,你能马上看见空调皮带在空调皮带轮上打滑,同时伴随刺耳的尖叫声。
空调压缩机进出油阀损坏,在肯定空调电磁控制阀工作的情况下,用空调压力表检查系统压力(如图1空调系统压力所示),同时观察发动机转数,在高低压压力值变化不大及发动机转数较高时,就可判断压缩机进出油阀已损坏。
3空调电磁控制阀电路控制方面诊断思路
空调电磁控制阀控制的基本原理如图2(电磁控制阀系统图)所示。在空调控制单元供电电源正常的情况下,空调控制单元收到闭合空调电磁控制阀的信号。空调控制单元将接通空调电磁控制阀控制电路,空调电磁控制阀调节系统压力。空调控制单元接收到电磁控制阀的切断信号后,将断开电磁控制阀控制。
通过空调电磁控制阀控制的基本原理,就能得出空调电磁控制阀不工作故障的范围。
1)空调控制单元没有收到闭合电磁控制阀的信号。
2)空调控制单元接收到电磁控制阀的切断信号。
3)空调控制单元与电磁控制阀之间的电路或电磁控制阀本身有故障。
4)空调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的电源有故障。
为了达到提高维修效率和一次修复率的目的,特设计如图3( 故障诊断流程图)。以下就用卡罗拉车型进行详细分析:
3.1 空调面板显示
启动发动机,打开空调。观察空调面板显示屏显示情况,如图4(空调面板所示)。如果面板无任何显示,则进行空调控制单元的电源系统检查。如图5(电源电路图所示)。先用万用表检查HTR-IG保险丝,保险丝损坏则更换保险丝。保险丝正常,用试灯检查HTR-IG保险丝座1有无电源。无电源则检查保险丝座至IG1继电器的导线,如IG1继电器损坏会使其它系统都有故障,所以只有空调系统有故障则无需考虑IG1继电器;HTR-IG保险丝座1有电源,则取下空调控制单元,用试灯检查8号端子,试灯不亮表明HTR-IG保险丝座与空调控制单元8号端子之间的导线有故障;试灯亮,将试灯负表笔连接空调控制单元12号端子,试灯不亮,表示空调控制单元12号端子与接地线有故障,试灯亮,空调控制单元电源系统正常。按排除法,空调控制单元电源系统正常,空调面板显示屏无任何显示,只能更换空调控制单元。
3.2读故障代码
观察空调面板显示屏显示正常,连接仪器进行故障代码询问。如果发现有故障代码,则按维修手册中故障代码维修引导进行检修。如果没有仪器,自动空调都有自诊断模式,按了热键就可以调取故障码。如图6(自诊断示意图)所示。
步骤一、按住空调控制开关“AUTO”和“R/F”的同时,将点火开关置于 ON (IG) 位置。按住2个开关,直到出现指示灯检查屏幕。
步骤二、激活面板诊断时,将自动执行指示灯检查。检查并确认指示灯每隔 1 秒依次亮起和熄灭,并且持续 4次。
步骤三、读取在面板上显示的代码。如图7 (故障码显示图所示)。
3.3 进行自动空调自诊断(执行元件驱动)
故障代码没有,我们就要使用Active Test(主动测试菜单)中的Regulator Control Current(调节控制电流),观察空调电磁控制阀工作情况。用仪器传输空调电磁控制阀调节命令给空调控制单元,空调控制单元控制空调电磁控制阀电路。
驱动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电磁控制阀工作;另一种电磁控制阀没有工作,空调控制单元与电磁控制阀之间的电路或电磁控制阀本身有故障。
电磁控制阀工作,说明控制电路没有故障,故障出在空调控制单元接收到电磁控制阀的切断信号或者电磁控制阀本身有故障。
空调控制单元有没有接收到切断信号,只需读 一下实际值,一定要先读发动机实际值中的A/C Signal(A/C Signal)的菜单,它表示测量项目是空调信号。当数值显示ON,表示控制单元要求电磁控制阀工作;当数值显示OFF,表示控制单元没有要求电磁控制阀工作,控制单元肯定接受到切断信号。
4关于空调切断信号总结如下:
4.1压力开关信号
4.1.1制冷剂缺少,制冷剂的压力低于0.19 MPa时或高于3.14Mpa,切断电磁控制阀控制。读取Regulator Pressure Sensor(压力传感器)的实际值。
4.1.2压力传感器损坏
4.1.3压力传感器开关的导线损坏
4.2外界(环境)温度传感器信号
外界温度低于2℃时 ,切断电磁控制阀控制。读取Ambient Temp Sensor(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际值。
4.3发动机转速切断信号
发动机转速小于300r/min或大于6000r/min 时 ,切断电磁控制阀控制。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中的Engine Speed(发动机转速)的实际值。
4.4冷却液温度切断信号
水温达到118℃时,切断电磁控制阀控制。读取Engine Coolant Temp(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实际值。
4.5发动机负载关闭压缩机信号
发动机的负载很大时,切断电磁控制阀控制。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中的Calculate Load(计算负载)的实际值。
电磁调节阀没有工作,按如图8(电磁调节阀电路图)所示,用万用表直接测量B7的电阻值。当外电路正常的情况下,就只能更换E30。
排出故障后,应进行修复后的验证,系统正常后,应再次读故障码,包括在维修时涉及到的其它系统的故障码,必须消除。
结语
通过设计合理完整的诊断流程,以故障症状入手,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设备,尽可能少的拆解步骤,提高了诊断效率及准确率。大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拆解步骤,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产实践工作,将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使一些盲区及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培养应用设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概述
检修工作是确保发射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了对设备的清洁、检查、、测试、校正、调整等措施和方式,通过对发射机及其附属系统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临时性故障处理,使发射机长期处于或及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检修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预见性的工作措施消除或减少设备隐患,降低发射机系统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概率,建立对典型故障的应急对策,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停劣播,确保播出安全。
二、检修工作的基本情况
检修工作以日常性维护为主要内容,预防性检修是基础和重点。因为灰尘、油污、高温、潮湿、渗漏、打火、放电、松动、损坏、干扰等不利因素,是发射机安全运行的隐患,例如潮湿会腐蚀元器件,改变绝缘度,引起短路放电;长期高温环境,会降低元器件工作效率,影响使用寿命;接点端子的松动导致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甚至烧毁等,通过日检、周检、月检等经常性和持续性防治措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发射机系统得到了有针对的、有计划的维护和保养。
认真做好度夏、冬防工作,及时落实风雪雷电等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做好发射机系统以及节目传输、天馈线、供电系统的防护,降低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发射机安全运行的威胁。大功率短波发射机,由于高功放级电子管的使用,离不开庞大的水冷系统,而水冷效果对播出安全的影响是控制性的,冷却效率不仅受制于自身设计、制作工艺和维护质量,而且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以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为例,当气温在35°C以上时,热交换器的出水温度一般会在50°C以上,接近末级电子管的入水温度极限58°C;当气温低于0°C,防寒措施若不及时,热交换器出水温度下降至接近气温,若水温降至零下,结冰会损坏热交换器,短时间内很难修复,会引发长时间停播。
维护工作既有单调的重复性劳动,也有科学严谨的理论分析,应当结合安全播出的运行规律,在维护方式、频率、质量和预见性等方面做好工作,减少突发性故障发生。对超寿命工作的元器件及时更换,特别是大电子管、电容等重要器件,部分电阻等小元件长期处于过热的工作环境,加速了自身的老化,也应及时更换。根据发射机各重点位置的故障发生趋势,对谐波滤波器、平转、馈筒等射频传输系统做好定期检查。
安全是检修工作的前提,必须贯穿于检修工作的始终,坚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持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相互督促、相互提醒,切实把呼应、监护、复查三关制落在实处,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确保设备安全和播出安全。
检修前应当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安全负责人;准备好工具仪器和检修材料;外来工作人员和实习人员应有专人负责安全。检修人员要在熟悉发射机线路特别是各主要供电回路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检修开始前先做好安全措施。检修中,需要拆解线路及元器件时,要做好标记以利于恢复;遇有重要器件更换或改变线路时,需要得到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检修完成后,要及时清点工具仪器、抹布等物品;发射机恢复前,必须确认工作区域内没有遗留人员,合电时保持呼应,及时试机,保证发射机检修后工作状态良好。
根据安全播出的实际需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注重学习,加深对发射机系统的理解,是落实检修安全和实现高质量维护的技术基础。大功率发射机系统电流电压等级高,内部电磁环境和控制系统复杂,对预防性工作,对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把日常维护做好,重在落实,不走过场。2、重视备品备件工作,保证数量充足,及时上机试验,确保可靠管用。除了电子管、电容、PSM功率模块、宽放及宽放电源等重要元器件之外,冷却用水、各种型号的保险管、短路接点也应备足等也要给予重视。各种工具仪器要配备齐全,摆放有序,包括个别不经常使用的特殊工具;特别是应急照明器材如行灯、插板等要保证安全可靠,随时可用。3、依据发射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完善播出应急预案,强调操作安全;尽量简化预案中的工作步骤,突出选择典型故障,力争做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利于执行;坚持定期演练,熟悉预案,做到预案在心中,在手上。
为每部发射机建立详细的维护记录,把发射机故障情况、重要元器件的使用情况、线路改动等的历史记录在案,为以后的运行维护提供借鉴和系统化思路。
三、结束语
第一,抓住宣传要点,增强针对性。企业的改革关系到职工利益的调整,待遇问题、薪酬问题是当前职工最为关注的热点。因此,宣传工作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面向改革主战场,积极开展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争先意识,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为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大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二,抓住宣传重点,面向主阵地。生产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阵地,是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源头。宣传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建设,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形成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任务的态势。企业宣传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生产一线,捕捉基层动态信息,反映群众精神面貌,展示基层创新创效成就,激励和动员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
第三,做好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宣传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工作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充分利用宣传形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好正面引导,牢牢占领思想阵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积极探索,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有助于发挥新闻宣传在推动企业发展、引导职工思想、培育良好风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建立宣传工作管理机制。企业宣传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党政工团统一步调、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宣传思想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上下重视宣传工作、支持宣传工作、参与宣传工作的局面。要保证宣传工作机构健全、网络健全、工作制度健全,保证宣传工作的地位,保证宣传经费的投入,实现宣传工作价值最大化。
第二,建立宣传工作运行机制。企业宣传部门要把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当做一项神圣的职责,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难点,研究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制订宣传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活动。把宣传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目标,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认真做好宣传报道组织工作,及时研究制订报道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深入采访、写稿,然后,集体讨论、修改,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做比较系统、全面的报道,展示工作成绩和职工风貌,鼓舞职工士气,促进工作开展。
第三,建立宣传工作考核机制。按照上级下达的报道任务,把宣传报道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单位,增强各单位、各部门对宣传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动性。按照新闻报道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对评出的模范通讯员、优秀通讯员等予以表彰和奖励,调动广大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增添强大动力。
厉兵秣马,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通讯员队伍是否素质过硬、是否充满活力,是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企业要把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较高、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宣传队伍,使之与新的工作要求相适应。
首先,健全网络,加强管理。企业宣传部门要加强对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有效激发广大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写作热情。要把通讯员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求每个基层党支部指定1~3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兼任通讯员,并以此为核心组建一支通讯员队伍,形成自下而上的通讯员网络,为企业宣传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为稳定通讯员队伍,使广大通讯员健康成长,企业宣传管理部门要经常与通讯员保持联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给予支持,激发他们自我成长的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37-01
前言
对教育科研的性质认识不到位,以工作代研究,活动多,研究少,课题研究的探索性、创新性、科学性不强,规律探索不够。不知道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对科研价值取向存在偏差:重功利、轻发展、重文章、轻实效。
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几点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科研素质。除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之外,还要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将教科研作为教师的刚性任务。完成任务,在综合评价中得分,没有完成任务则要扣分。同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职称评聘教科研方面不出假材料及证明。
坚持以质量内涵式提升为价值取向,以教科研为主路径,进一步推进质量转型发展,这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转变后进生,这都要通过教科研来解决。
一、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和水平
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求超前适应并主动服务。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通过为教师到位的服务,真正落实学校发展的管理政策,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们内在固有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勤奋学习、虚心请教,广泛吸纳和借鉴各方经验、意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阔视野。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敬业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主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
二、指导思想要规范与解放
规范是管理工作有序运转的保障,制度应更强调服务功能、咨询功能和人文关怀。已完成的课题管理办法(讨论稿)将提交给领导和专家们审议、斧正。充分发挥多元管理主体的功能,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为教育科研保驾护航。管理的最高准则是解放,而不是用制度去束缚。激励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保证自和发言权、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帮助、施展睿智构建和感受成功的平台、支持有效推广科研成果,为学校的发展而不遗余力。
三、总体目标要整体优化
整体规划科研课题,整合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提高教育科研的集团化程度和整体水平,形成一批优秀成果,确立教育科研的领先地位。以有效的管理,优化教育科研在带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整体功能。不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及其整体优化。教师群体的整体优化,形成学习型组织(主要指校本研修),让新教师顺利站上讲台,让站稳讲台的教师尽快站好讲台,让站好讲台的教师走下讲台传、帮、带。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设想——把校本研修当成教育科研来实施。1.充分用好学校中老年优质资源。2.整体把握研修内容构成。3.精心设计内容的组合。4.认真探索新课程教师研修的操作模式。5.积极争取,在物质和精神上让参与研修的教师和培训者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得到回应。
四、工作重点是过程和质量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
1.立足课堂、回归课堂。瞄准课改和考改、教和学,有效推进学校“三大工程”建设。2.从实践维度出发,着重开展微观研究、应用研究、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实实在在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3.重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整体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4.联合各学科、各部门,将规范的基地工作操作模式引入学校的考试管理和试题研究,确保我校中、高考持续高位走强态势。
(二)强化过程管理,在互动中合作共进
1.及时组织课题申报,在课题申报时强调课题论证与课题设计的并重与统一。2.制订课题立项的主要标准和程序。3.规范开题,形成详实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4.实施中期检查制,促进研究的深入开展。5.及时组织通识培训和个案研究。6.开办课题管理网站,以便查询和交流。
(三)注重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提高教育科研的文化品味
1.促成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和价值观念。2.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氛围。3.优化不断开拓、探索、创造的学术环境。4.构建合理的、可操作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五、管理绩效实行反思与监督
增强对管理工作的自觉反思、总结和互助协作。换位思考,确保管理过程合理、有效。制订管理工作职责,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和批评。制订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学期评估不合格,立即“下课”。
六、结论
加强科研理论知识修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进行科研指导,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要求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给广大教师提供更广、更深的科研专业知识。全天候开放电子备课室,加强对教师在电子备课室行为的管理,与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碰撞,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无论什么企业,成本会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工业制造企业大部分信息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建立的,一个企业从内到外,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与成本的控制、核算、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资料,而且能为企业的决策者在对某个计划、控制方面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会计不再仅限于对成本信息进行确定,而成本会计逐渐有了新的角色,以整合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时代在进步,成本会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怎么变,也离不开原始的成本核算,没有准确的核算成本就谈不上企业管理与控制。核算的准确性,取决于思路,如何来培养成本核算的思路,这是我们会计实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了解企业,明确成本核算的要求
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一位会计实务工作者假如对企业不够熟悉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因此,对企业进行非常详细的了解是必要的,而且还需要明确具体需要了解哪些方面。工业制造企业我们可以从车间入手,观察它的产品制作过程;然后可以去仓库转转,对储存状况有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收发货业务流程,单据流程以及相关材料等等,还可以到销售部门、调度部门去熟悉他们销售产品的方式,看看他们产品销售的报表,明确发货流程;另外,财务部核算流程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先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后续工作。
要了解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要知道管理层需要什么样的表格,什么样的内容体现方式,这也是会计实务工作重要性原则的具体体现。管理层需要我们重点反映什么,哪些内容是需要进行详细列表的,管理层所指出的成产成本在制造企业中具体是哪些,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要求。接下来,会计实务工作者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去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依然坚持重要性的原则,重点的,详细的,简单的,不重要的进行列式。
二、加强生产成本的核算
首先,基于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从材料成本的核算入手,严格根据管理者的明确要求,坚持重要性原则,对重要材料与辅助材料来进行分类,分类对象的确定需要受到选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影响,分批法就需要按批次进行归集,分步法需要按步骤进行归集,分类方法当然按分类进行归集。对材料费用进行分类以后,然后需要根据内部的分配,品种法是各个品种之间的分配,如:检查是否出现工业使用的材料或小料分摊等等;分步法是通过步骤来进行分配,等等。针对详细的分配,推荐采用系数分配的方式,例如: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的方式、定额成本法等等。关于生产费用、人工费用的分配与核算,需要取财务部的工资核算表以及相关生产费用明细表,通常是根据工时来进行核算与分配的,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工业制造企业关于制造费用里有些项目更加适合其他标准来进行分配,如水费之类的,假如比较适合根据产品的产量来进行分配,也可以,总之哪种方法适合就用哪一种方法,管理层需要将这一块清楚的列式出来,这样才能将这些项目具体与重点做到分开反映,当然不能忘记重要性原则。工业制造企业通常都会有辅助生产车间的,在进行制造费用分配之前,还应该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与分配,需要手机辅助生产部门的相关费用以及收益明细。紧接下来,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交互分配法、直接分配法等各类方法对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进行分配。然后,将各生产成本类科目的费用在制造产品与推出成品之间来完成分配,这里推荐采用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等。将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具体曾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整理,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单位成本,接下来应该是成品的入库登记。所以,这样看来生产成本到这里为止,核算方面基本结束。
总之,在成本实际核算过程中,关于思路问题,首先得有一定的理论凭证来作为基础:如一张凭证,首先必须要分清这是属于产品的成本,还是属于其他成本,到底是生产成本还是期间的成本,另外,还应该注意这是属于下期的还是本期的。针对成本核算来讲,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看,只有本期的才是我们实际需要的。本期明确以后,要分清是A产品的、还是B产品或者是C产品的。分清是哪个的以后,A就归A类,B就归B类。然后再看A、B、C三种产品共同的那一块,将产品的各个成本费用在各自的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才是成本实务会计中一条清晰的成本核算思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共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承包国际化的趋势下,在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试述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如何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得以提高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本企业竞争力。
1.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鉴于标准化管理具有全面、系统的特点,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持续改进的实际,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具体通过“四册作业卡”来反映。
1.1四册即《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手册,主要是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
管理制度是基础,人员配备是保证,现场管理是重点,过程控制是关键,4个标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别制定了 4个标准化《实施细则》,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一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建立了 14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预控纪要》配齐管理人员的前提下,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内容侧重于人员培训和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先培训、后上岗、施工过程中培训计划、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职责、所在岗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内容。三是现场管理的标准化,目的在于明确现场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把现场管理工作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试验管理标准、商品混凝土使用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1.2作业卡即《岗位标准作业卡片》,主要是把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操作层。以简洁、方便、实用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主要指架子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割工、材料保管员、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等)制定成了各种方便易携带的《岗位标准作业卡片》,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资格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评标准和考评结果处理标准。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工作前先学标准,操作过程谨遵标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作为施工单位,一切标准化推进工作都要反映于施工生产,而反映施工生产的标准又主要在现场和过程,所以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后,在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两个环节。
2.1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确保施工生产有序推进
2.1.1抓现场要素、配备的标准化。适应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质量控制的要求,坚决摒弃“作坊式 ”生产,坚定地推行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机械化作业。
2.1.2抓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坚持把“技术先行”作为施工管理的根本原则,充分认知项目特性,快速做好测量、试验、现场调查、图纸审核、施工图现场核对等前期技术筹备工作。根据《预控纪要》对优化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大方案,一项一项具体细化,重要方案及时沟通,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由“内部专家”审核后实施,确保以最优的方案、最佳的作业指导推进现场施工。
2.1.3抓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为树立工程建设新形象,在文明施工标牌、安全牌、宣传牌等工地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重要路口均设置指示标,现场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2.1.4结合项目特点在现场管理方面寻求创新。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强力打造 “无线理念 ”,所有电力、照明线路均布设暗线,全部采用绝缘塑料外套管埋设于混凝土地坪以下,既延长了使用耐久性,又保证了用电安全性。
2.1.5抓架子队的标准化管理,以用工和谐促进施工和谐。首先是杜绝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在用工形式上全部使用以人工费为标准的架子队模式。架子队由项目部负责组建,每个架子队配备一名专职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人,并配备专职安全、质量、试验、材料、测量、工班长等人员,劳务工通过有资质的劳务公司派遣或由公司的劳务公司到社会招募。其次是加强对劳务工的考试上岗管理、培训管理、工作纪律管理,确保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和标准化施工的正确意识。
2.2强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创优
过程控制涉及到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各个方面,建设质量决定运营安全,从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百年大计考虑,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其作为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重点。
2.2.1制定目标,细化标准。为了使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目标清晰,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根据工程创优的总体要求,制定工程一次成优,确保省优,争创国优的总体目标。
2.2.2培训先行,理念领先。为了使全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掌握新的技术要求,重点抓岗前培训和过程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办法,通过组织学习、多媒体介绍、现场观摩、会议传达、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全体参战人员就标准化施工在理念上更新,管理上创新,技术上革新,工艺上推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技术规范、作业标准等有了科学严谨的把握。
2.2.3打造样板,典型引路。分阶段打造样板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都有典型引路。其次是坚持 “样板引路,数据指导 ”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试验数据指导施工”,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和样板段选定原材料、操作方法,修正相关技术参数,制定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内控验收标准,作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据。
2.2.4强化措施,以过程控制的标准化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以保证创优推动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使二者互为促进。制定保证创优的组织保证、技术保证、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保证措施。
2.2.5严格检测,落实标准。强化对工程验收标准的掌握,一切检测标准以数字说话,狠抓工艺参数、验收参数的达标。
2.2.6规范内业,全程追溯。内业是施工过程的书面反映,必须资料齐全、规范完整,才能从文字上对过程控制进行反映。在内业资料标准化管理上做到:形式上与工程保持一致,内容上与施工现场同步,管理上与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标一体化有机结合,明确了分工负责人,定期收集整理存档,采取周检月评的办法进行自查自纠和总结提高,确保内业资料。能体现 “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 ”的原则,尤其在施工日志、现场自检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使用追溯等方面必须在当天及时填写,履行签认手续,当日汇总存档。
2.2.7重视改进,工作闭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专项检查和平时巡检相结合,未雨绸缪,排查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在施工的不同阶段评价出相应的检查防范重点,组织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留隐患。
3.结束语
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是安全稳定、质量精品、工期合理、环境和谐、技术创新。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才能为建立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最佳秩序,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