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01:41: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学生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我校高中艺术部建设与发展展望
1.学生的招收意义;艺术特长生不是差生。只要是优秀的人才我们就要好好培养。为了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发展方向的顶尖人才,发展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以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普通初级中学招收音乐艺术方面有造诣、有天赋,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合格的艺术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有艺术部统一管理,系统地进行专项方向教育与培养,为我国各著名高校培养输送出更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
2.特长学生文化课成绩的保障;艺术特长学生进入正常文化课班级进行基本科学文化的学习。因为我校为省级普通示范性高级中学,拥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招收学生的文化科成绩平均水平较高,文化学习氛围较浓,特长学生往往在文化课方面处于劣势,但在自己专业方面表现突出,让这些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融入普通班集体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督促鞭策这些学生努力认真学习,保持较稳定的文化学习成绩。确保我校音乐艺术学生在全国艺术高考的比拼中文化课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二、找准关键,逆向推导准确定位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明确的抽象意识,因此,对他们而言,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的体验,更是一个思维漫步之旅。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英语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抓文本的关键词,以逆向推导的文本阅读思维精准定位本文结构与所需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3Lookinggood,feelinggood》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Dyingtobethin”这篇文本时,引导学生们采取“带着问题抓关键”的阅读策略攻克难关。在阅读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快速横扫的方式,揪出所给问题的关键,如WheredoesAmycomefrom?(圈出关键词Where);WhatkindofpillsdidAmytake?(圈出关键词Where和pills),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抓着关键找答案的阅读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由问题再阅读的逆向推导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缩小阅读范围,精准定位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瞻前顾后,精泛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的基本观点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基本观点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的基本观点教育,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基本观点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的观点,德育教育归根到底最后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谈理论,这样只会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而是要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关怀既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又是人类的基本关怀,德育教育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当良好的催化剂,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作用,共同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也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持续的进行思想教育,短时间的集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帮助,但是经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及时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消除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使他们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2.1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双方通过合作,一起探讨,完成一堂德育课。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作风、习惯与处事的方法等都会让学生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2.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育人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背景: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施体系:
主题: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和国家负责。勤奋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序列和操作载体: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第三层次:欲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位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第四层次:在对“二期课改”的思辩中,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开展“二期课改”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第五层次: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根据学生是毕业班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第六层次: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高年级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更重的责任。毕业班特色教育活动。
五、责任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和人的发展学说的,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二、工作目标
1、以“班级文化陶冶德育模式构建”为载体,拓展德育内涵和视角;通过选择班级文化特色,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团体活动的实践程序,研究班级闪光点,抓住薄弱点、寻找突破点,形成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良好班风与学风,创设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
2、以个人“学习化”建设管理为基础,自我评价与反思,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领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研究、质疑批判、认真作业、提高作业优秀率中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以此产生深入求知这种强烈欲望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与行规准则的内化要求,以良好的学风建设优良校风,确保违纪率控制在最低点,严重违纪率控制为零,杜绝案发率。
3、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地,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要点的实施,通过对班级工作全方位考核班会课的规范运行与班主任手册的规范记载,促使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质量明显提高,为形成一支优秀班主任队伍夯实基础。
4、以对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为抓手,充分发挥“四自教育”校本课程的作用,研究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德育管理的操作体系,积极探索班级主导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班级间、年级间与学生间均衡发展的策略目标。
5、进一步深化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委会、家长会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作的立体化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
三、工作计划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职责
1、进一步完善德育处规章制度。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做好德育各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德育处全体人员统一了思想,结合我校实际,重新制定、修改和完善了德育处各项规章制度,如:《一职中高级中学安全条例细则》《06年德育处工作计划(上、下)》《德育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使一职中高中德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在每周一,德育处都要对学生进行广播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印发宣传材料,包括:《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通知书》、《一职中高中学生仪表规范要求》《学生日常考核扣分标准》等。
3、每月确立德育教育主题。在制定每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时,每月确立一个教育工作重点。每月安排两次主题班会,每次班会的主题在学期初随计划下达到班级。这样,使我校德育教育有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4、每周一召开德育处例会,总结上周情况,布置本周工作。
(二)尽心竭力,加大管理力度
1、克服困难,讲求奉献。学生日常表现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折射了学校的实际面貌。一职中高中学生多,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德育处的工作多而杂,偶发事件多。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各类事件,德育处主任和各位老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天早7点前到校,中午值班同志两点到校,时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处理难题时,有时还受到辱骂,由此可见,德育处工作的艰难。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使德育处的工作能顺利的完成。
2、耐心细致,做好学生和家长工作。凡是德育工作,人人出谋划策,特别是细节问题,考虑周全,避免漏洞的出现;凡是学校要用的材料都积极准备好;凡是领导交代的任务,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特别是处理一些违纪学生时,全处同志相互支持,群策群力,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内心受到震动,从根本上认清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从而使工作做到有理有据,力求尽善尽美。从全年《德育处工作日记》看,里面记载着全处全年共与学生谈话近三百次,与家长谈话一百三十多人次。
3、德育处每天组织巡查组教师检查各班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汇总。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帮助。
4、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后进生进行帮教、转化工作。这些活动不空洞,有实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培训,造就一支得力的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要想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必须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1、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德育质量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轻,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而加强班主任培养是当务之急。本学年,德育处共进行了多次大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培训会,使班主任受益匪浅。同时,各年级结合本年级的特点,也多次召开班主任培训会,提高了班主任教育能力。
2、定期召开班主任会(每周一)。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3、与班主任谈话(做工作)共120余人/次。特别是期末阶段与预聘的班主任分别进行了谈话,为班主任工作的顺利交接创造了条件。
4、组织和安排巡逻队成员在上、放学时间,认真检查学生遵纪情况,纠正各类违纪事件,特别是制止了多起校外人员到校寻衅滋事,确保了校园的平安。
此外,对学生会成员加强管理和要求,使他们增强了责任意识,成为课间纪律管理者。
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学生形象有了极大改观,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各种违纪现象大量减少,学生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开展各种活动,实践育人
1加强数学审题
数学审题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前提,往往高中生在拿到试卷后急急忙忙开始解题。但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解题方式以及步骤,高中生往往忽视了解题的技巧,审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若是过于匆忙,很容易导致做错题,甚至解题思路完全错误。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要仅仅关注是否将解题的思路将清楚[1]。更是要让高中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将题目审清楚,弄清楚题意,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明白如何去把握解题的正确方向,做好正确下笔,也就是说审题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明显的效率。
2加强学生的表达
此处的表达指的是不仅要会做题,更是要能够表达出来。并不仅仅是讲解题目或者是传授题目,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思路上的启发,包括课堂交流以及课后交流。首先就是对做题体会的交流。高中生的习题联系也是对题目和教材的理解[2]。通过高中生在课堂以及课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对自身的想法进行探讨,这样对题目以及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并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联系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其次是讲解思路。实际上解题的目标并不是解题,而是让高中生在解题中之间提炼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加强自身对数学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去讲,反映出高中生的思想,展示出高中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对其中反馈出来的一些信息全面掌握,也能对教学计划实施必要的调整。很多时候高中生的相互交流效果要超过教师的讲解[3]。这也说明高中生间交流的语言往往要比教师更加贴近。最后就是教师在在数学课上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课堂上给予高中生足够的尊重,要尽可能排除山区高中生对教师的畏难情绪,加强生生交流,也是加强山区高中生的竞争以及友谊。对于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肯定,对于一些回答错误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要让高中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习惯。数学交流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强化对高中生的训练,合理对高中生进行引导以及设问,让高中生慢慢变得善于表达。实际上数学语言本身就是包含着大量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净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实施思路习惯的培养,并引导高中生对数学法则进行掌握和巩固。通过表达,高中生可以对自身的思维进行理清,并掌握题意的真正内涵,也能对数学语言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身的数学感悟能力,这些都是山区高中生比较欠缺的一些方面。
3加强书写的规范性
议论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定学习议论文的具体目标。按系统论整体化的原则,议论文教学应确立整体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整体目标是指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议论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是指整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目标。阶段目标的有机组合便是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应把三年学习议论文的目标告诉
他们,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思想情感目标等。以后再把每册书、每单元以及具体课文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目标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目标明确后,备课时就要突破单篇教材备课的框框,把每篇课文都放在整个单元、整
册教材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宏观角度去考虑,从而确定讲什么,怎么讲,一方面要把握好每篇议论文各项训练之间的横向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其共性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纵向把握训练序列,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层次性,使学生不断增加新鲜感。如此纵横交错、新旧沟通,就会使教学活动获得整体效应。
把具体的议论文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就开辟了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习意志的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把学生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需要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是由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议论文教学担负有提高学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所决定的。例如,教学《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杂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两文在批驳敌论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分析比较,设法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选择表述自己观点的最佳论证方法,智力活动异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讨论,轻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学生喜欢讨论,讨论能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其表现欲,保特愉悦的智力情绪,讨论能使学生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交锋,在思想上造成碰撞,因此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状态。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要求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
(1)生疑。教学议论文,我把预习引进课堂,通过课堂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生疑”。(2)激疑。就是开启学生的疑窦,激发其探究精神。(3)释疑。这是关键一环。首先要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准确抓住应发现的问题。为使学生容易掌握问题的线索,老师必须提供若干资料、知识;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假说,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这是通向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再次是验证总结,使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对事物认识的两次飞跃必须由认识者去实现,学习议论文也是如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老师讲是外因,学生质疑问难是内因,只有内因真正起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应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实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有一点点正确的地方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看法并非科学发明,他们善于动脑,大胆质疑问难,这其中便包含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高中学生学习议论文,不满足于只学懂课文,老师应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书面表达在中考、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来作文,亦称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学生对于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文式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必须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 的错误。故书面表达训练从初二下学期就应开始,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应考要求。在此就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终达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 "的目的。
一、 掌握写作技能,知道该怎样动手。
写作和其他笔头练习,如造句、填空、改错等有根本的区别。写作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写作涉及的问题很多,除了语言各方面的问题外,还有思想内容和所用材料、组织条理、书写格式等,都需要仔细考虑,认真对待。
1、 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
(1) 记叙文(Narration)
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3〉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
(2) 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
这是英文常见的两种文体,以解说和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3) 日记 (Diary)
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文体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称写。
格式如下:
a. Oct 26 , 1999 Wednesday Fine
It is two months since I began this diary…….
b. Friday May 1st Cloudy
Today is May Day ……
(注意:常用以表示天气的词有Fine, Cloudy, Rainy, Windy, Snow等)
(4)书信(letters)
一般分为私人信函(Personal letters)和正式信函(Business letters)。英文书信从信封到正文,其格式与汉语有许多不同。书信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a. 信头(Heading)
寄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写在信封右上角,地址由小到大。
例:NO. 19 Middle School
320 DenShan Road
NanChang, JiangXi
China, 330006
August 28 2000
b. 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收信人姓名、地址在左上方,位置比信头低一至二行。私人信件一般不写信内地址。
c. 称呼(Greeting/Salution)
d. 正文(Body)
e. 结束语(Ending)
f. 签名(Signature)
(5)通知和便条(Notice , Note)
一般至少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至少包括3项内容:1、时间,2、地点,3、活动内容。
便条一般有留言条,请假条。特点是:格式简单,开门见山,三言两语。
例如:
a.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物课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学生的好奇心一直是最可利用的有利教学条件,而生物是实验学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多指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实验,然后再让学生独自完成,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逐渐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生物,教学方法很重要,一味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生厌,最终使得生物课堂没有一个听众。因此,教师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课程可以在教室内生硬的讲解,也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与教学相得益彰的大自然来个亲密融合,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和《人与生物圈》内容时,完全可以把教室搬到野外,既可以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还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多媒体、投影仪以及许多报刊等辅助生物教学。例如,在学习“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时,教师可以一方面向学生播放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有丝分裂的录像,另一方面,利用Flash制作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把生物的图像展现在屏幕上,根据教材、课程进展的需要,调节图像、控制图像,使其能静止或连续滚动播放,分开或合并,前进或后退,再配上文字、色彩,让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分离有一个形象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实时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丝分裂的有关内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统一和发展。
三、加强学科知识活动,促进生物教学更加深入
各门学科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来就是研究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将相关学科知识渗透进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正常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是如何起到缓冲作用的?这就需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强碱弱酸盐与碳酸的性质)来理解。在计算遗传病的发展概率中,常常用到数学中的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数学中对该知识的学习滞后,因此,教师应结合有关实例讲明原则的实质及应用范围。光对海洋中植物分布的影响,涉及到不同波长的光在水的穿透能力不同,使之能到达的水层深度不同,这是决定水中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大棚植物栽培时,地膜颜色的选择就渗透了物理学相关知识。
四、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施材施教
让学生全面发展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因此,教学中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例如,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这样会极大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和高三,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例如,教学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关知识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还可以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