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3 01:31: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1)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作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同样有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专业化是在一个更高层级上的专业化发展。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大多年富力强,专业功底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具有进一步成长发展的综合素质基础。但在现实中,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许多职业学校更多的是关注和支持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评优评先、教学专业竞赛、教学研究、外出培训等活动,首先考虑让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条件,而对处于事业发展鼎盛时期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往往是重使用轻培养,少有指向这个教师群体的专项研训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同样存在着忽视高级教师继续提高培养的倾向。

另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高级教师既缺乏外在的竞争压力,更缺乏内在动力,一些骨干高级教师或“安于现状”,或安心“吃老本”。不少职业学校教师在获得高级职称后就缺乏继续发展的内驱力,学习研究、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衰退。

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专业化目标具有指向性,强调个性化发展。每个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与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或教学阅历尚浅的教师还有明显区别。作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是在更高平台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其突出标志是更加注重教师个性的发展,尤其强调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强调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这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正是其成功之道,是教师魅力之所在。

专业化内容具有全面性,强调人格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全面成熟、发展以及人格魅力提升的过程,其专业化内容概括来说,主要是指学科的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教学水平、教育水平、教育伦理层次、心理发展水平等。在所有这些内容中,尤其强调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对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理性的、积极的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也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专业化过程具有实践性,强调自主性发展。职业学校高级技师扎根于工作实践,其专业化是伴随着教学实践而不断进行与完善的,是边实践边专业化的过程。然而,在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其教学实践行为以及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专业化路径具有多元性,强调反思性发展。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包括教研与科研、校本培训和教育反思等多种路径实现专业化发展。对于高级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发展的典型特点是通过对其教学的反思活动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熟与发展。反思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教育的过程,也是促进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自我塑造是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条件支持,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主自觉、自我塑造,是当前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

在明确目标中产生新动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时,应根据教师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设置相应的专业称号,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定期开展评选活动,从而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优秀教师的成长步伐。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对自身所对应的专业称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专业称号的细化标准做到了如指掌,然后制订好具体的、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计划,并对照目标加以落实,待到正式评审工作开始后,就能比较顺利地评选为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专业称号。

与此同时,一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增加了特级教师评选的名额,缩短了特级教师评选的年限(3年变为2年),而且启动了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这无疑为优秀的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职业学校高级教师要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对照评审条件,在教育、教学、科研、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作出显著业绩。

在读书学习中汲取新营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教师每天和书本打交道,读书学习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教师每天面对着求知的孩子,读书学习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神圣职责,读书学习理应成为自身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教师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读书学习,才会逐步成长为一名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智者,才会逐渐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高级教师的读书,要重点读好三方面的书。熟读教材是核心。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和融会贯通整套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高水平教案,才能从容地调控课堂。精读教育理论是关键。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只有通过系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把握教育规律和真谛,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创造出富有活力的课堂。浏览百科全书是基础。教师要做一名杂家,既要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滋润其人文素养,还要浏览科技文献,滋养其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使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新魅力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凸显在别具匠心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工作,问题设计的水准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设计应力求做到“真、准、整”。所谓“真”,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梯度、有质量、有价值、有科学含量的真问题。所谓“准”,就是指问题题干简洁明快,不冗长空泛;问题用词反复斟酌,不信口开河;问题表达严谨缜密,不粗制滥造;所谓“整”,就是问题必须是紧扣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前后勾连、相互补充、主次分明的问题链,使之成为具有整体特质的主问题。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表现在学法指导的循循善诱。智商高的孩子,未必是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智商普通的孩子,如果学习得法,成绩却会比较优秀。于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探寻,必然是学法指导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体现在教学理答的精彩纷呈。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和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因此,追求精彩的高效理答,理应成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的智慧追求。

课堂教学的魅力,呈现在课程资源的自如运用。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一名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资源,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课堂教学因资源的恰当使用而充满活力。

在教学研究中拓展新视野

教学工作是一项高智慧的创新活动,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案例研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事案例研究,就是研究者(即教师)通过对研究对象(即具体的案例)的归纳,对其进行分析、推论,提出研究发现结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教师自身更注重教育细节,更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更注重反思,更快地促进专业的发展。

二是叙事研究。比案例研究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首先,叙事研究要叙述好故事(这些故事要有连续性,有内在联系),但故事毕竟是狭窄的、个别的、特定情境下的事情,而要一连串的故事才能组成对事情的说明。其次,研究者(即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分析研究这个故事,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产生“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体验,真正起到“以事说理”的效果。

三是课题研究。与案例研究、叙述研究相比,课题研究是一种极为规范、极为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评价和推广等几个方面。一个致力于在教育教学上有建树、专业发展有作为的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要从事课题研究。这是因为,研究课题需要思考,做课题研究贯穿着思考,并形成思考的结论,还培养着思考的日常习惯,加快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反思中萌发新追求

绝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高级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宝贵财富,值得好好珍爱和利用。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G.J.Posner)的这一名言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如果要使自身的发展不停滞,就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不仅是职业学校高级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基于自身对专业化发展的强烈需求,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主动地提出质疑和改进方法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有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理性审视,是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

依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环节,可以采取不同的反思方法和反思策略。第一,螺旋式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循环反思,即“课前预测,前瞻性反思;课中应变,监控性反思;课后感悟,批判性反思”。第二,内省式反思,就是教师个体通过觉察、矫正、完善等方式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审察、自我内省、自我批判的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说课、写反思日记、教学再设计等。第三,外援式反思,就是依靠学生、同伴与专家的外援和引领,在双方的共同交流和相互合作中,深层次地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案例解读、观摩教学、学生反馈、专业引领、微格分析等。

在提炼风格中形成新特色

篇(2)

一、自我分析

1、成长的历程和现在所处的阶段

算上入职培训,我踏上教育岗位也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处在教师发展的生存期。我非常热爱教师职业,认真踏实地工作,积极辅导学困生,热情、主动。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向前辈们学习请教,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不同的发展。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努力使自己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合格的教师。我所处的阶段正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几年,万不可松懈,必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2、专业知识方面的分析

在工作之前,通过多年的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但不够系统完整。自工作以来,我大部分时间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学科知识。时代新形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而我的重点都放在了如何顺利的教授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充电。

3、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分析

现在的我能够完整顺利地进行整堂课的教学,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不断的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备课时,不仅能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且能注意课堂的生成,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要注意提升的。

4、职业道德分析

作为党员,我能积极参与政治理论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但在教育教学中,仍需要学习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个人优势和不足

作为年轻教师,比较容易走近学生,另外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分内之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主要有教学经验的缺乏、教育理论方法的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管不住学生等。我很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却相对忽视了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学科专业只有浅显认识,无法提升到理论实践层面上。现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尤为突出,不求自我发展停滞不前的教师将会自动被淘汰。现制定我个人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摆在我面前的是要塑造自己,将自己融入到教育改革领域中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专心写作记录,是自己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有成绩又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2、具体目标

①师德目标: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党建驾驶舱等平台,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多读书修身养性。力求做到师德高尚、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我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架起通向前程的桥梁,使他们能成功地远航。尽量多地用正面教育,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②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博览群书,广泛研读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本学段、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去;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养成勤写勤练的习惯,随时把自己的教学点滴用教育叙事等形式记录下来;时刻注意学习,确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③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下,我将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自己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积极参与学校倡导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④教学方面的目标:积极探究教育教学规律,力求教学特色鲜明,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轻松地在亲身实验中领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常跟学科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的把握课堂,善于捕捉课堂中学生的变化,同时不断激励学生的自信;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信息的处理和优化;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⑤致力于教学改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互助、竞争学习:合作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 “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既锻炼了能力,又学到了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提高。

⑥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能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成为能力提升和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具体措施

1、自身素质的改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善于发现和探究,拓宽视野,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让自己有个崭新的腾跃。

2、客观条件的改善:大学期间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自己形成了一定惰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不断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各项各类工作事务,参与各类教育教研活动,这将是我成长之路的宝贵经验。

3、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1)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2)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与培训。珍惜每一次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多交流、多讨论,多听课,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意见。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篇(3)

1社会层面的影响

首先,教师社会角色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角色”用以表示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根据叶澜教授的考察:“几千年来,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主要停留在社会功能上。所谓的尊师,主要只是看重这项职业承担的社会功能。简单地说,‘尊师’只是为了‘重道’和重‘教化’”。[1]所以,古往今来教师一直作为社会代表者、传道者、卫道者,师表和道德的楷模,总是被要求(含自我要求)按照社会的角色期待和社会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个性进行一种理性控制和装饰,展现一种单面化的“教育者”主体角色。教师往往成为一个无个性的、一般化的“他人”。

其次,社会制度层面的制约。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教师队伍管理的起点,对教师专业化起着质量把关的作用。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制度中普遍存在“终身制”“身份制”“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制度缺陷,也限制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社会评价层面的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评价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挥棒。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基础上。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管理型评价模式,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实质上主要是一种奖惩性、结果性、自上而下的评价。其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并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面教师没有发言权。评价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短暂的时间内也与教师缺少沟通和对话,所以评价结果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严重束缚教师专业发展。

2学校层面的规约

首先,教师专业自的缺失。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利,是学术自由和教师专业的一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诸多学者皆在强调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教师专业自主却充满了复杂性。教师的职业宗旨和价值,职业行为和伦理,甚至在人格和生存方式上都带有社会依附性和行政约束力。似乎学校领导早已习惯于从义务的角度去规范教师的行为范式,而较少思考其在专业工作中应享有的权利。所以,“在国家权力及其代表它的外控科层组织的压制下,教师是极难确定自己的专业自,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地位的。”[3]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疏离。陶行知先生高举“生活即教育”的大旗,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但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了。我国师范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只会传授学科知识,不会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只懂得教育理论,不会从事学科教学实践,[4]师范性与学术性矛盾已深受人们诟病。在职培训长期以来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反思与深入研究,或者注重经验化教学,不注意对实践的抽象提炼,等等。在职教育流于形式或被边缘化了,其效果不尽人意。

再次,培训机制的局限。就培训方式而言,技能熟练模式在当前仍居于主流。该范式认为:教师职业同医生、工程师等职业一样,其专业属性在于其实践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实证的效果。教师培训是对人的培养,而不是对物的训练。专家教师的知识多是个人化的内隐知识,但“内隐知识又是以个人知识为逻辑起点,通过具体分析和论证建构起的理论体系,是从结构和功能上对非语言表达的认知过程的分析”[6]。所以,专家教师的内隐知识是无法形式化和传递他人的。这种内隐知识只能由主体在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教育情境的过程中自主地反思、构建而成。

3主体层面的缺失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如果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教师的一个教学行为就能透视出教师的教学理念。现在很多教师“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钻研较少,把握不了前沿教育信息,专业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失衡。但他们全然不知,依旧沉睡在“本我”中,没有唤醒“自我”,更不能实现“超我”。有些即便参加教师职前与在职培训,进修的老师还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他们受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在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得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分看重专业发展对教师自身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以外部硬性指标为动力,驱使自身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进修。

二促进教师专业仅发展的策略思考

要化解制约因素,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提倡的口号变为现实的组织行为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应从多维视角为教师专业仅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1重视教师主体地位,提升教师形象

改变单纯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的工具。要坚持主体视角的教师学,即从教师出发,站在教师立场上,确定“教师是什么、教师为什么、教师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体现出以教师为本,在坚持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基本前提下,充分确立教师在选择和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和主体价值。解放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使教师在专业化这样一个崭新平台上,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专业自我,获得创造、成功和收获带来的生命价值的充盈,获得专业人员应有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尊重。

2完善教师教育制度,提供专业保障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观念,更应该是一种制度,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作为保证。一是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来看,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获得质量保证。具体来讲,主要是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制定教师认证标准和确立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代替学历教育。二是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和法律制度保证。即要解决由谁来认证教师资格、由谁来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由谁来制定教师认证标准、由谁来主持教师认证考试等问题。美国的做法是建立了较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成立了教师职业标准国家理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各级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美国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具有借鉴意义。

3施行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它注重评价双方在评价中的理解和让步,关注评价的过程,使评价标准多元化,重视个体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与将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需求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把人看做是有进取性的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组织的目标。同时,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的氛围融合,促进教师的现实表现和教师未来发展融合。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都有较强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应是评价的实践主体。学校应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主,以传统性教师评价为辅,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自我价值。

4营造民主气氛,赋予教师专业自

在专业领域尊重教师专业自主的权利,需要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机构共同创设民主的运作体系,改变教育行政“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倾向,转变学校行政“一刀切”的模式化管理方式,下放教师专业自。如:在校务会议或工作中尊重教师的意愿与参与权益;教师对课程编制具有参与权,对教师安排具有选择权,对学校决策具有知情权等。另外,学校要减少科层制对教师的压力,让教师专业组织积极主动地在专业领域范围内保障专业自主的权能。

5开展校本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职业实践活动的过程是“蕴含了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人的个性特征相适应并与个人的个性特征相融合的过程。”[7]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校本培训”就是以此为理念应运而生的。“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该模式根据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教学实践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基于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这是一种效率高、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选择。

6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培养自我反思意识

“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的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8]所以教师应具有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学反思是终身教育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更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它能促进教师更加理性地、科学地审视自己,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反思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导入是否抓住了兴奋点;二是教学提问是否抓住了延伸点;三是教学评价是否抓住了闪光点;四是教学训练是否抓住了延伸点。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的行动成为“充满思想的行动”,坚持不懈地且行且思,并及时地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就会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时,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从而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更多的精彩。

参 考 文 献

[1][3][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209,215.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3.

[4]韩清林.21世纪初中国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及对策建议-第二篇[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3(4).

篇(4)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1.经验传授和学习模仿――长者化和圣职化培养阶段。职业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密不可分,它往往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类型。在原始社会,教育活动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出现所谓“长者即师”“师即长者”。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生产劳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随之出现学校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但是这一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早在西周时期的官府中就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大小师。这是一种政治和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另外,秦朝实施“吏即师”“法即教”的教育政策,使得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到了汉唐,中央及地方官学中的职位增加到数十种,这就形成一种“官即师,师即官”的制度,而官职的高低又决定了师职的贵贱。与我国不同的是中世纪的西方封建社会,宗教是封建统治者的尚方宝剑,僧院、教堂即学校,而僧侣、神父、牧师即教师。这种东方的“官学一体”和西方的“教学一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教师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非专业化阶段,有很大的随意性、变动性和不平衡性。

2.封闭式定向培养――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师范教育阶段。18世纪后期,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其中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的拉萨尔被称为人类师范教育的奠基者。到了19世纪,许多西方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和师范教育法,为师范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同时,各级师范院校也应运而生,他们除了对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外,还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训练,这种专业化的教育训练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的实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主要以夸美纽斯、卢梭、斯宾塞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标志着教师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职业被人们所接受,而教学成为一门科学也被社会所接纳,并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体系。

3.开放式非定向培养――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阶段。“二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并逐渐普及义务教育。那些义务教育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则从延长教育年限上入手改革。这就要求处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经过严格规范的专业化培训。这也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步入专业化和正规化阶段,即开放式非定向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科研造诣。这促使师范性、科学性、学术性的有机融合。为此,师范性的学术层次和地位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从1999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开始,到2005年全面启动,标志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本次课程改革是基于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提出的。在这种状况下,培养教师的各级师范院校就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担任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任务的师范院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当前这一块的改革却显得滞后,不能与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向而行,这不利于教师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为使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齐头并进,我们必须把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修改提到议事日程上。

2.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职业倦怠”是所有社会职业领域都会出现的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至六年后就会出现教学模式化和程式化现象。如果不通过“回炉重塑”摆脱对旧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现实利害关系、心理习惯定式等方面的功能性固守,就会表现出职业性格的固执己见、职业结构的墨守成规、思想的安于现状以及创造性的萎缩停滞。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大众化成为人们的共识。师范教育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更加注重职后培训和提升,尽可能延长继续教育的年限,不断拓展教师职后培训和提升的空间。

3.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弊端和教育教学不足的需要。现存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专业过于集中,近似雷同;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够合理;课程内容过时,不能及时更新等。这种课程体系最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社会适应性差,发展后劲不足。另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体现“师范性”的特点,理论教学不到位,技能训练不扎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不全面,课程设置不能把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与基础教育课程衔接;不能把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和提升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基于教师教育体制上的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师范教育专业化特色未得到充分凸显。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5)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听了杨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了什么叫“职业倦怠”。实际上“职业倦怠”就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那种厌学(本专业进修)、厌教、懒散工作作风和想“辍教”的行为和精神工作状态。比如在办公室呆得多,我们常会听见有人发牢骚说:“唉,真想快点退休,不用干了,享受那份工资!”“真希望明天就考试!”“真希望今天就放假!”……诸如此类的话。说实在的,我也曾经产生过“希望放假提前”的念头,工作压力大了也曾经闪过“辍教”的念头,但是最终,我清醒地意识到“希望放假提前”是不可能的,“辍教”对于我是很悲哀的——因为父母以贫穷的家庭培养了我这个大专生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又怎可以不堪重负?!因此,我不希望我再产生这种思想和工作状态。因为,我喜欢“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变得死水一潭,固定模式!我喜欢我的生活是灵动型的,时常可以漾出思想的火花。

我想,我原本就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了十一年语文,生育下小孩之后再要求教回自己的专业。因为我是多么希望能够跟学生在写作思想上作交流,在写作技巧上做探讨!教学之余,这么多年来,我一有空就读读写写,因为我害怕我因此而丢掉了我喜爱的摘抄和写作,丢掉了我的专业。每次考试都抓着语文试卷上的课外文段和作文认真阅读,甚至很多时候,我抄下来,拿回家去以备写作不时之需。我喜欢从阅读看学生思维的动态,从作文看学生阅读的多寡、思考的敏锐度,这些都是促进我写作思维不断发展的因素。为此,我毋庸置疑地选择了教回语文。因为只有选择了教语文,我才可以经常性地看到学生思想的触角往哪方面延伸,才可以与他们做交流,也才可以从他们之中吸取养分,滋养我思想的触角,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我的专业才可以“为有源头活水来”,才可以得到永不延缓的提升。

由此可见,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它只是提示你:时势的发展显示,你现在的或许是维持了很多年的生活方式、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是时候审视它、调整它了!而只要调整得及时、调整又得法,你的职业倦怠就会消失,你的专业发展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很可能因此而构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品牌,真正走向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如果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以职业为幸福的教育工作者了!

那么,该从哪方面去调整呢?下面是我对转教回语文的一些思考,辑录下来,仅供大家参考:①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工作价值观。你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做工作又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这份工作?②如何提升你在单位时间的工作价值?为什么在同样的一个市区,我们每上一节课才5块钱,而有些同龄或近龄的同行上一节课就能赚2000块钱?(虽然时间长度不一样,但算到同一时间长度的时候,差别也还是蛮大的)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将自己单位时间内的工作价值提高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程度?③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巧设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我所从事的职业里,我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我要怎样才能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发展到尽可能的极致?有没有可能将自己的存在价值提高到我人生的极致?

篇(6)

1.道德与教师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尺度,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调节道德行为的准则。”[1]道德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外现于人们的言行举止之中。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概括,是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标准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等,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当然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广大教师专业化素质,实现教师人生嬗变,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的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师德建设问题。

2.教师的理想信念是教师道德之本,要做到以德兴教

理想信念主导着人们的道德品质,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心环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理想按其内容可分为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与基础。现阶段,教师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与期望。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长期以来教师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师德之堤正面临强大冲击。作为社会特殊角色的教师应将个人的活动与利益同整个教育活动联系起来,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理想。三尺讲台绝不再仅仅是春蚕吐丝或蜡烛成灰,从更为现实意义上,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正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3.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道德之魂,要做到以德育人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地位、作用、过程、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并且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师德修养。为此,广大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新型教育观视教育是把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人才优势的根本途径,所以学校教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育人为本。新型教育观认为,学生的思想情感是知识产生力量的纽带和桥梁,它要求要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更视成功是成功之母,认为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塑立教师道德之魂,其关键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不断与时俱进。而要确立新的教育观,树立新的发展观、学生观、唯有以德鉴之,唯有德者居之。

二、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与教师发展

1.专业与教师专业化

这里所谓的“专业”是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或职业。它以有生命的人或无生命的物为对象,以特有的知识技能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或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传统教育是经验性教育,缺乏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础,缺乏理性的管理制度与社会保障。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现代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张,科技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与效率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更是空前提高。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从普通职业转化为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职业地位的过程,同时也标示着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职业水平和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有:(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的任职有规定的学历标准,还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的目标与结构分析

实现教师专业化首先要认清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尔后我们再来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时代要求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进而探讨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1)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分析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和航标。教师专业化目标可分为教师群体专业化目标及教师个体专业化目标。教师群体专业化的主要目标是:教师任职学历标准的规定;双专业性(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专门的学习机构、内容、措施;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个体目标: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掌握某种学术和理论;能恰当应对不确定的教学环境;熟练的教学实践技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接受专门机构或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寻求自我发展。

(2)教师专业化的结构分析

事物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可以习得的,是能逐渐得以提高和进步的。从而认识到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教师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从事专业性教学活动所要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知识,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能够相互结合和融会贯通。

专业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诸如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教学媒体运用技巧、强化技巧等是教学行为专业化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则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内涵逐渐拓展。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并列于认知和动作领域。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该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形象、专业自我四个纬度。

3.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因素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我们既不能违背规律的规定性又不能做规律的奴仆,而应主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教师素质及其专业能力的成长是教师个体乃至教师群体的内部因素和条件与外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教师的内部素质之间、他的素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统一决定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成长的阶段性,即包括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一阶段中教师均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嬗变和跃迁。

(1)准备期

该阶段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作为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师范教育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所以,要深化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师范教育质量,逐步实行非师范院校单独培养教师,其他综合性大学也可培养教师,实施引入全社会教师资格证考聘的竞争机制,为未来教师的任职与成长提供制度保障。而“教师”此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学习,逐步积累足够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适应期

适应期是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这一时期教师素质的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素质发展不平衡,还处于较低层次。我国大多数新教师和教龄3年以下的教师基本属于这一成长阶段。为此,新教师培训计划应该加强引导刚刚进入教师队伍不久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3)发展期

处于发展期的教师可称之为成熟教师。我们把发展期区分为发展前期和发展后期。

处于发展前期的称之为经验型教师。处于该阶段的教师要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迈向新的起点,才能获得更大发展。一要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拓宽知识面。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尤其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创新。三要提高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要把接受的新教育思想自觉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不但要关注教学技能的提高还要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要培养自己的远见卓识。

处于发展后期的称之为研究型教师。随着自身知识的深化、教育教学表现成熟化,该成长阶段的教师各项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此时需要努力的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意识,带头准确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二是要在教师群体中发挥表率作用为一般教师树立榜样,使其面对目前的社会地位和高标准、高强度的劳动而能够找到职业认同与情感共鸣;三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培养人才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在教师群体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动教师集体素质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4)创造期

创造期成长阶段的教师可以谓之专家型教师。我国教育的改革特别需要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型教师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家。当前,创造期的教师正在前瞻性地认识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超前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能力结构,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领广大教师逐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知识社会初显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学校制度变革和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创建。

综上所析,教师道德诉求、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教师发展是一个“一体两翼”、相互兼容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应以师德诉求为其精魂,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为其具体内核,在道德养成和专业成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逐步形成,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教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自身生命的跃迁。

篇(7)

英语中“专业”(profession)的本意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含义深化为具备学术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征的社会职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职业标准。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主要针对普通学校的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多指向普通学校的一线教师。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还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做出明确成文的规定,因此,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

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长时间没有正规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有些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是从普通学校借调过来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拥有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占大多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一小部分。

2.培养“专业化”教师的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多数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以“老带青”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中、高等特殊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滞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的管理模式等方面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3.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存在弊端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构可供培训的数量和机会比较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进修困难较大,远远不能满足自身专业学习的需要。

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基本需求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关于普通教师专业化标准的规定,参考国外已有的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再结合我国特殊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和特点,简单归纳出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几点需求。

1.建立健全的专业特殊教育机构

加强对特教的改革和管理,特别是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系(学院、专业)师资和科研力量,使教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专业。组建特殊教育专门的专业机构和学术团体,使特殊教育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从业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使特殊教育教师具备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专业道德和品质,减少各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的实际差距。

3.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考核考评机制

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质量效益和人才培养上全面反映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4.建立合理化、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是终身学习的过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的长远发展。

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发展人性化的文明标志

残疾人生存、生活、教育状况的每一点改善,与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特殊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志,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特殊教育是社会福利性事业,残疾人通过接受合适的专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得以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样可解除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集中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适龄残障儿童在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可以自愿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从而获得考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要适应学生新的学习要求,专业化提升势在必行。

五、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1.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在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进行,与一线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运用已学到的理论作为指导基础,以实践巩固理论并不断拓展创新。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2.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个职业之所以能称为专业,主要在于其自身研究领域的不断创新,从而产生其他专业无法取代的巨大影响。特殊教育的工作对象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专业性更强,因此自我提升专业素养不能间断。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创造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

特殊教育专业机构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等制度,使得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从而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正规地发展。

篇(8)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全全受邀为研讨会作了题为《“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及专业化发展》的主题讲座。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生作了题为《以支柱产业发展助推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广东省内的5所高职院校在论坛上分别介绍了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做法与经验。论坛期间,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考察广铁职院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室、广铁职院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教师工作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并就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工作室”方面的问题与广铁职院“教师工作室”部分负责人交流探讨。

(本刊记者)

广东省职业教育技术学会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职机械制造技术类专业部2013年年会圆满召开10月25~26日,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部署2014年工作,广东省职教学会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部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金沙校区(东莞长安模具培训学院)召开了2013年年会,全省共有162位领导、师生参会。

会议分全体会议及分组会议进行。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彭国民副校长主持了全体会议,省教厅高中职处和省竞赛办领导、省职教学会和机电指委会领导、东莞市职成科领导、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曹校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会议还听取省职教学会机电指委会中职机械制造技术类专业部主任、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李保俊校长做的工作报告;学会领导还宣读省职教学会机电指委会中职机械制造技术类专业部理事单位理事和专业组核心成员名单,对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部8个专业的核心组成员颁发了聘书;会上对2013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耐斯卡特?铁真”杯现代制造技术类专业竞赛一等奖获奖选手和指导老师进行了颁奖;最后省教厅陈亚林副处长与赞助商――耐斯卡特?铁真公司金峰总经理签订竞赛刀具赞助协议书。

在26日举行的分会上,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彭国民副校长和与会单位负责人分组召开了专业部工作研讨会;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袁长河主任主持了专业人员分会,广东省中职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竞赛裁判长张伦教授作了2013年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赛项技术总结报告,分析了上一届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详细指导,同时说明了2014年省赛要求。耐斯卡特・铁真公司专家、CAXA公司的专家分别对刀具产品、性能和软件功能进行了介绍。

(本刊记者)调 研11鲁昕赴广东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地调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1月21―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行赴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对有关学校、企业等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职成司等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鲁昕一行实地考察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业务以及自主创新等方面情况,并就人才需求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华为公司介绍,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速度加快,特别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整个产业链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迅猛增长,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具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中兴公司提出,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呈现出高端研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并重的趋势,目前的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大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普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腾讯公司提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服务、营销、设计等领域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三家企业负责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十分赞同,认为加快培养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鲁昕指出,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华为、中兴和腾讯都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希望企业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并希望三家企业能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通讯、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服务教育信息化发展。

鲁昕对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听取了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汇报。鲁昕要求,职业院校和高校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趋势,积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学校治理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通过集团化发展、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右一)一行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视察

活 动11省教育研究院组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美育课教师微课堂比赛获优异成绩

11月16日―1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3年“创新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育课教师微课堂比赛在宁波举行。省教育研究院通过全省选拔,共组织了11名教师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力获5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省教育研究院也获颁“全国中职学校美育课教师微课堂比赛优秀组织奖”。

比赛首次采用新型的课堂展示形式――微课堂,要求参赛选手只用5―8分钟的时间展现授课的精华内容,一方面与传统的说课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省全部选手在比赛中均展现了良好的风范,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省教育研究院积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全省公共艺术说课大赛、编写公共艺术教材、开发教学资源,扎实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推广和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刊记者)

责任编辑雷顺慈人力资源11中央再拨95亿资金扶助失业人员就业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补资金共计95.41亿元,同比增长55%。2003年至今,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补资金258.36亿元,支持了约4000亿元贷款发放,按照人均5万元贷款额度测算,帮扶超过800万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创业。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改变社会就业理念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设立担保基金提供担保、财政部门提供贷款贴息的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等群体提供创业贷款支持。

我国将逐步建立务农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务农农民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的不足4%,其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与美国一半以上农场主是大学毕业差距很大。而我国现行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务农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块几乎与底部齐平的短板。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务农农民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的不足4%,其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与美国一半以上农场主是大学毕业差距很大。而我国现行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务农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块几乎与底部齐平的短板。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000多所。韩长赋说,这些院校都是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农业职业院校采取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搬到农业生产一线,促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相贯通。

据了解,从明年起,由农业部推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将全部实现转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突出务农技能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过程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民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使“农民”真正从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

人社部与欧盟联合举办亚欧青年就业促进国际研讨会

11月20日至21日,人社部和欧盟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亚欧青年就业促进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重庆市副市长刘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篇(9)

计算机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通常就是指计算机教师有自身独特的技能要求和专业条件,有专门的管理和培训制度,同时也重视计算机教师的终身学习过程。通过新型培训方式促进计算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通过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调动计算机教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师培训呈现出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专家一个劲儿地讲,教师只知道记笔记,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训专家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机会,让计算机教师主动参与。比如说,在组织计算机教师学习某种教学理论时,不能单一地只请一些专家或者培训师讲课,这些讲师可以让教师自己参与进来,分配任务各自轮讲,这样不仅能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讨专业知识。

二、通过引进“微格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

微格教学又叫微型教学,它主要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教学评价理论和反馈原则为基础,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活动。通俗地讲,就是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教师的行为和动作录制成视频,然后播放视频,使计算机教师直接地观察,得到高效的培训结果。在计算机培训中使用微格教学模式,能够使计算机教师在短时间内重点抓住一个教学技能进行练习,这样就使计算机教师在接受培训时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于本次培训的内容,并通过微格教学所特有的信息反馈原则,利用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使受训者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以及他人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三、借助网络培训的方式来促进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从计算机教师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更能够符合他们的专业要求,尽管没有采用自上而下、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但是将图片和文字、视频和音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进行培训,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专家可以按照制订好的时间表提前录制一些本次要讲授的视频课程,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来学习并且传递课程,同时,也可以浏览一些培训师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电子文本,然后完成网上专家安排的作业,比如说,音视频、课件、动画的制作等等。计算机教师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作业上传到专家的邮箱供专家反馈和点评。

四、通过在做中学的培训方式提升计算机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前的计算机培训主要是通过教研室进行的培训,而在这种培训中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性,计算机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比如说,在学校招生期间,通过学校的网页做一些招生简章、招生视频等类似的宣传资料;对学校的网页进行定期更新和设计,维护学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为其他文化课教师的课件制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等等。在学校中这些工作应该避免聘请校外的专门工作人员来完成,应该放权让计算机教师来完成,计算机教师也可通过完成这些工作,学到很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总而言之,培训作为促进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对计算机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培训资源,努力创新多种培训方式,使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篇(10)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实施xx五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能力。夯实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底、增加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学习一些教育法规,提高师德水平,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二、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领会“xx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xx五教师大练兵为契机,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付诸实践。力争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工作中,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做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运用课题带动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如果有机会多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应继续学习。

(三)要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能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每个个现代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五年发展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进行交流、创造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提高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提高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五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加强学习:

1、认真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认真听取讲座,记好笔记,并把所学知识逐步消化吸收。

上一篇: 学期部门个人总结 下一篇: 材料员履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