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04:54: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护行业调研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南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立,也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好的政策扶持,同时也发挥了其低能耗,环保的特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企业数量多,但科技创新成果少。据统计,截至2010年,湖南省中小企业户数为16.2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了半数以上,已成为湖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企业有限的投入使得创新缺乏动力。我们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的实体性投入展开分析。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财力投入
对创新的财力投入主要用于:技术创新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R&D经费支出;对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从企业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并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产品的支出。这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部门给予的资助;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其他资金。这些指标为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11年我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60.05%,相对于2010年提高了1.83 个百分点。根据科技进步水平的地区划分标准,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属第二类地区(50%-60.05%) 外,其他各省均属于第三类地区(40%-50%)。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南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上年水平,由2010 年的48.66%下降至2011 年的46.94%,下降了1.72 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16 位,较上年下降了1位。由于R&D 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省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从2006 年的0.72%增加到2010 年的1.17%,提高了0.45 个百分点,但总体上各年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的前两年,我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2008 年上升了2 个位次,排名第3。2009年和2010 年位次保持在第3,在指标数值上,与排名前两位的湖北和安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湖南对R&D 经费投入力度仍需加强。从长远来看,R&D 经费投入情况将直接影响未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2011 年湖南地区一级监测指标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排名上升的指标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部排名第2,较上年上升了一位,说明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排名下降的指标有:科技进步环境排名第5,较上年下降2 位;科技活动投入排名第4,较上年下降1 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第3,较上年下降1 位。可以看到,五个一级指标中,我省有三个指标排名下降,说明中部六省的竞争日益加剧,湖南省应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排名持平的指标为科技活动产出,中部排名第2。虽然湖南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中部仍能保持原有优势,然而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较上年大幅下降,下降了八位,反映我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效率下降较明显,不容乐观。该指标是制约我省科技进步的软肋。
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人力投入
人才是进行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据统计从湖南省科技人员分布结构来看,2010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研发人数分别占全部人数的比重为56.2%、30.3%、9.97%(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可见,分布在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还是比较充足。并且2010年比2009年的企业科技活动从业人数有所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但是真正分布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是非常有限。通过调查发现,创新人员缺乏的原因在于:高科技人才本身是企业所有者,缺乏精力用于研发,在实验室的时间很少;另一部分技术人员担忧企业的发展,宁肯在大企业、高校、研究生从事技术性不强的稳定工作;企业难以支付高薪聘请高科技人才。所以很多科研技术力量大多集中在学校、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的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平均每2.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仅仅拥有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个中小企业只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我们的实地走访调研中,50%的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高是技术创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湖南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制约了对人才的引进,企业的规模偏小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论
自从2006 年湖南省明确“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对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在总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 年增加到2.41 亿元,平均增长率为8%。与中部六省相比,除2006 年排名第2 外,之后逐年被邻省赶超,2010 年落后到第5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等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帮助其引进创新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引进民间资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注资,为科技人员提供相应的股权激励。第二,政府加大税收减免和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三,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本,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共享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昌,秦作栋.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因和有效组织[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78-81
一、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建设调研基本思路
(一)调研目的
随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发展模式和规模的转变,随着市场对人才水平需求的不断提升,我院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培养模式日渐显示出许多方面的不足。为了弥补培养模式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我们走进热电厂、企业动力厂(站)、城市热源厂等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目前企业比较紧缺的专业岗位;了解兄弟学校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了解企业与院校在互利合作项目、顶岗实习意愿等方面的情况,我们从2012年9月到10月期间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对部分企业和高校进行走访和调研,期间先后去了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锡林浩特热源厂、锡林热电厂、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通过调研,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状况为切入点,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培养实用型人才和企业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调研的任务
为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建设收集资料和素材,为创建品牌专业奠定基础。
(三)调研的范围
锡林浩特市部分企业、锡盟周边企业以及部分高职示范校。
(四)调研的内容
1.企业发展现状、用工需求及岗位要求
2.从业人员现状
3.我院开办本专业的优势和定位
4.兄弟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
(五)调研方法
调查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企业调查人员主要是:企业生产负责人、人事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1.专业设置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锡林郭勒盟地区有6家火电厂,容量593.3万千瓦;风电34家,容量265.4万千瓦;2家企业有自备电厂(多伦大唐煤化工和苏尼特碱业),装机容量30.1万千瓦;2家热源厂。
到“十二五”末,预计全盟工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火电装机1500万千瓦,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光伏发电20万千瓦),发电量力争突破1000亿度。
2.专业发展的机遇——煤电综合企业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锡林郭勒盟乃至周边地区大型电力企业将会不断增加,随着电力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较多的、高层次的设备管理、设备操作及维护人员,以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对设备不断更新、改造,以保证现有设备发挥最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效益。我院立于内蒙古中部,当地褐煤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十二五”期间以建设亿吨级煤田和推动煤电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借着“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弥补火电厂、企业动力厂(站)、热源厂等企业对发电、热能动力等专业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更好的服务。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次走访调研,统计和分析回收的问卷得到:
1.专业从业人员情况(生产车间)
(1)要求学历是本科以上的占20%,大专包括高职高专及以下的占80%;
(2)在知识能力方面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占85%;
(3)用人单位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占98%;
2.目前较紧缺的人才
通过走访的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比较紧缺的人才就是集控运行人员,尤其是熟悉锅炉、汽机、电气专业的全能值班员。
3.对应的一线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热力发电厂、企业动力厂(站)、城市热源厂等生产一线,从事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运行、检修、安装、检测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岗位:热力设备运行岗(集控运行及辅机运行),热力设备检修岗(锅炉、汽机、各种泵、热力管道等)。
相关工作岗位:热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热工仪表使用及维护、检修等。
发展工作岗位:热力设备节能技术应用改造和基层管理。
4.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三)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求
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包括:
1.知识结构
①文化知识:是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和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计算机应用、普通物理、体育等。
②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指适应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热工基础等。如锅炉设备知识、汽轮机设备知识、泵与风机设备知识、热工仪表及自动控制知识、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知识、热力设备运行知识及一定的专业岗位管理知识。
核心知识:锅炉设备知识;汽轮机设备知识;热力设备运行知识;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知识。
2.能力结构
①通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拓展能力。
②专业能力:阅读和绘制机械图能力;金工操作基本技能;电工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热力设备检测能力;常用热工仪表的校验、安装能力;热工节能与环保技术应用能力;热力设备运行中常见事故的预判断与处理能力;热力设备运行经济性分析管理能力等。
③职业核心能力:热力设备运行、检修能力。
3.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建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基础理论为前提,以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和渗透、融合和转换,有效地更新理论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的新内容,同时要打通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对本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把职业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要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并把素质教育融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适应、调解能力。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凸显“厂中有校,学做一体,工学结合” 的专业特色。
三、对本专业现状的分析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育的简单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普通专科的翻版;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的简单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意拼合。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任务,围绕培养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明确专业的职业指向,其次是认真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然后确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设计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一)本专业现状的分析
1.从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看,课程相互独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少,有些内容深度不够(比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相关知识、运行过程中操作票的填写等内容),实践课程独立设置,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渗透和融合到一起。
2.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3.从能力方面看,在实践教学环节,延续着传统的模拟训练方式,实训的项目、方式方法、要求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4.没有注重对学生个性、专业兴趣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企业科技迅猛发展的现状,必须加以改革,以便适应现代科技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强与示范校的紧密联系。首先聘请示范学校的专业带头人为本专业建设的校外专家,指导和引领本专业建设;其次可以和一些示范院校签订交流互助协议书,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的探讨、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可以对流、互助合作。
2.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首先当地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新的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其次和企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
3.本专业核心课程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把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合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相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如在企业生产现场的工作氛围。
5.通过调研,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为指导,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要强化课程的质量管理。
6.依托专业,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梯次合理、有鲜明团队精神和良好教学效果、较高科研成绩的教学团队。
7.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8.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完成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试题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组织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并逐步完善和提高,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要。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衔接,要加强课程与课程的衔接、课程讲授与能力训练的衔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它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大改革力度,并以区级品牌专业建设的获得作为未来本专业建设的一个全新平台,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市场需求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把本专业办成学院内乃至全区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1]丘伟.《锅炉操作工》.
[2] 编委会编.《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
作者简介:
通过调研和分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专业方向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调研对象及内容: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及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种职责、工种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同时利用各招聘网站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检测等所需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我国急需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云南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云南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这意味着这些设备安装、维护、运行等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云南省装配制造业人才的紧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也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将越来越大。因而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各职业学院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4、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经济发达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深入推进,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我院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省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因此对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三、调研结论
通过对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在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需求的对象。
[参考文献]
十多年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各等级公路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对我们的工程管理,特别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考验。但近年来,我们的公路工程质量形势却不容乐观。一些公路和桥梁工程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破坏的影响到行车和安全。有的地方个别公路项目刚刚建成,即被媒体暴光为“豆腐渣”工程。
看得出,我们公路建设市场发展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2003年的《关于当前公路建设市场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的调研报告》(含北京、重庆、河北、山西、贵州、云南六个省市),就曾在公路建设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与建议:
一、有一些政策、规范仍需完善。
二、业主行为亟待规范。
三、承包商行为不规范。
四、监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可以说,当前公路建设市场上,正是由于项目法人制度执行不彻底,假借资质投标中标等突出问题存在,正在破坏着我们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
从事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多年,深感工程质量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公路工程质量关系公路建设行业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事,关系国家和地区大额度资金投资效率。因此关注工程质量,收集质量信息,分析公路工程质量后,我认为在改善工程质量方面,我们还有好多工作须要做。而做好公路工程质量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质量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对于制约当前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的具体认识如下:
第一,现在我们公路建设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般都涉及到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工作。而依据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公路建设市场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工程质量等,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的执法监察。所以,可以说我们政府部门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工作,是影响当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造出不合格工程的各类主体存在于市场上,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的问题。只有我们的市场监管者的行为规范以后,才更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的规范。而我们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官员支持下属企业或关系户施工、监理企业等。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公务员在公路经营管理公司中任职。这样就打乱了市场监管的秩序,损坏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形象,损害了工程建设环境,从而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下降。
还有,政府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章在市场准入和地方市场准入方面有所作为。有的施工企业工程质量不好,却能在一地市场上连续干多年多项重要工程。这不正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应该有所作为的依据吗?
因此,要改善工程质量工作,我们首先应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部门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和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规定,避免政府行为错位,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和杜绝关系户企业。
第二,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评标工作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直接导致了素质差的,甚至“假借资质”的冒牌工程施工、监理等单位中标。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相当重要的因素。政府部门监管和招标投标评标工作的不严格,不仅导致了差素质的各类从业单位流入工程建设市场,同时也使得差素质的各类从业人员混入市场,并间接导致真正人才流失,这更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工作中,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各类假借从业资质投标、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要注重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评标工作质量。
第三,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是项目管理一切工作的基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但我们有的地方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执行不彻底甚至走样,这是一个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面对当前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有的业主常常缺乏制度和机构上的有力支持,不能适应新形势。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项目法人,有的往往在使用合同管理方式上,裹足不前,没有形成对业主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力支持。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参与工程项目业主工程管理。公务员参与公司经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样,就损坏了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形象,严重降低了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上,建议严格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度,并从组织机构等方面保证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在职行政人员在公路经营企业任职。
第四,正是由于以上的市场监管、招标投标评标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公路工程质量工作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较长时间存在和影响下,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质量下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反过来,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又加大了我们政府部门公路市场监管工作难度。
因此,搞好公路工程质量工作,也要重视做好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第五,工程建设质量的降低,也导致额外增加了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养护工作负担和不确定性,扰乱了工程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超载车辆不断和车流量统计工作的落后,更使得投入使用的公路工程出问题后,质量责任难判断。
因此,搞好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还要规范公路工程养护和严格治理超载,并做好车流量统计工作。
总之,公路工程质量工作千丝万缕!改善我们的工程质量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重视改善我们的公路建设市场监管执法监察、项目法人制度落实、工程招标投标评标等工作。
我们必须从加强研习现行公路建设法律制度规章入手,加强学习市场经济规则,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和合同意识,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然后,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加强政府部门公路建设市场监管执法监察,发现问题,解决好问题。然后,才可能严肃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改善工程质量环境;才可能做好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工作;才可能落实好项目法人负责制。才有利于改善工程前期工作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效果。才有利于规范公路养护市场,做好治超工作,并做好车流量统计工作。
另外,我们的法律制度层面存在一些漏洞,如对于项目法人负责制执行不彻底、公路各类企业假借从业资质等违规违法行为,处理的法律制度规定依据不足。这些问题也应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公路建设市场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的调研报告》。公路建设行业协会。2003年。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2000年1月3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