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4 05:19: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招聘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招聘论文

篇(1)

一、关系营销及其特征

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双向沟通与信息反馈、合作与双赢、与利益相关方建立情感联系、动态把握与改进是关系营销的主要特征。关系营销的核心是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即关注与顾客之间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的交互,通过各种道义的、感情的方式建立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较强的参与情感与归属感,建立顾客的情感忠诚。

二、关系营销在企业招聘中的运用

企业招聘的关系营销就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通过各种招聘渠道与潜在人才供给各方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以此提升招聘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招聘工作的顺利和满意。按照招聘方式和对象的不同可将招聘的关系营销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校园招聘的关系营销。校园招聘的关系营销的重点是人才吸纳与品牌营销并重,即不仅把招聘作为选拔合适人才的机会,更是把校园招聘作为一个传递企业产品信息、传播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理念,扩大企业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1)针对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关系营销。针对毕业生的招聘首先要加大招聘宣传的力度,其次在招聘宣传的内容上应结合毕业生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根据“中华英才网”《2007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影响大学生选择最佳雇主第一名的原因中,“培训发展机会”因素比重最高,约占61.6%,即应届毕业生往往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机会更为看重,因此企业的宣传应重点介绍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各种提升能力和促进职员成长的培训;在宣传中,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感染人;有效利用多种工具、多种方式以活泼、轻松的方式传递企业理念。最后,企业可以开展体验计划,邀请目标候选人到企业进行短期考察,在考察期间通过与员工的接触、职业生涯规划座谈等逐步建立其目标候选人的情感认同。

(2)针对高校低年级学生的关系营销。很多知名企业都把实习生计划列入了企业的招聘实践。如中海地产针对1年~2年内即将毕业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在校大学生,举办“职业发展研习营”,实施精英式人才培养,内容包括理论与案例教学、模拟公司经营管理、多地域项目地盘研习、岗位实习计划、课题研究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吸引到学生的关注,又能发现优秀人才,一举两得。

此外,企业可以以开放式接待外部参观访问的方式,进一步推广企业品牌,通过营造特色企业文化氛围等增强企业品牌的感染力,让更多的潜在应聘者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认知。2.经理人招聘的关系营销。高级人才的招聘较储备人才的招聘有更大的难度,首先是如何发现和接触到目标候选人,其次是如何与目标候选人建立互信与互相认同的感情联系。因为高级人才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较储备人才更为强烈,个人层次的提升也使得其在挑选雇主的时候会更多强调尊重与认同。结合这些特点,企业招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关系营销。

(1)建立人才数据库。惠普的人力资源部门已在4年前就着手在互联网上发展履历表中心,各部门的经理可随时入数据库。经过面谈的人的履历表,都会加入经理的面试结论,有些不错的人才,前次面谈因名额关系未录用,其他经理可立即搜寻出来,直接约谈。

(2)多渠道进行创新性招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目标招聘者的联系。高级人才由于已有一定工作的积累,对新的机会的把握更注重自身与企业双方在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相互适合和匹配上,因而要打动这些高级人才的心,是需要企业不再把招聘看成是一时的过程,而是企业经过长期计划、并不断经营和改进的过程。

创新性招聘要求企业的招聘人员超越招聘流程,整合内外部资源,培养内部猎头实现招聘目标。在外部招聘中,可利用各种非正规的渠道,如多参加行业人士各种类型的聚会和沙龙等,加强行业联系。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招聘关系营销人员,登陆行业精英经常光临的网页和论坛或在专业的网站及论坛上发表文章及留言,扩大此行业的人际网络。在内部,鼓励和奖励内部职工推荐优秀人才。

将发现到的业务精英信息存入公司的人才数据库,在节日等发送真诚的祝福短信,进行持续关注;阶段性地将公司发展情况与招聘职位等信息发送给相关人才。

3.内部招聘的关系营销。内部招聘的关系营销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有职位空缺时,首先考虑内部补充;其二是在内部职员招聘受挫的情况下如何消除其负面影响,激励其努力工作。对于后者,企业可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并针对该员工欠缺或不足的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供受挫员工参考,变消极处理为积极引导。

4.招聘关系营销的支撑。企业的招聘关系营销除了要进行招聘观念更新以外,还需要一系列因素的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招聘文化;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专业的HR形象和对招聘的细节把握。

参考文献:

[1]庄勇黄珈庚彭博:校园招聘,人才吸纳与品牌营销并重[J].人力资源管理,2007,(08)

[2]关立:试论企业人才招聘的创新[J],甘肃冶金,2008,(10)

篇(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扮演着“支柱”的角色。故而,企业员工招聘所产生的效率和效果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关联着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和人才战略的实施。而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越来越讲究员工招聘活动。以至于我国的企业员工招聘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透过目前的我国企业员工招聘活动的情况,众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如招聘规划的设计制定、招聘体系构建、招聘信息沟通、招聘方法策略的选择、招聘标准和流程的制定、招聘渠道的选取和确定等层面的问题,上述问题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一、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聘体系建设滞后,员工招聘规划缺乏动态性

很多我国企业的发展显得远远领先于员工招聘体系建设,以至于员工招聘工作缺乏应有的规范、系统、科学性。很多民营企业都缺乏应有的员工招聘中长期规划,更有甚者甚至连正式的、书面的年度人员招聘计划都难觅踪迹。不少企业只有在员工紧缺时才有“人力资源招聘管理”这一专门部门的活动,极少考虑各方面用工需求合理与否,也基本不考虑内部调岗的办法能不能解决目前的用人需求。

除此之外,也有企业为了尽快找到员工而有意地降低录用标准,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陷入被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储备人才的想法也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因为其人才招聘仅仅是对服务当前需求的“断点”式满足,没有应有的中长期规划,以至于公司发展需要和招聘管理体系彼此脱钩,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招聘范围与来源受限,员工招聘渠道缺乏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招聘越来越体现出渠道和来源方面的“多元化特征”,但尽管招聘范围越来越大,可其来源却没有扩展。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主要基层员工多源于外部招聘;中高层管理者则主要来源于直接提拔任命和企业内部推荐(也有少数源于外部招聘)。其中源于外部招聘的高层管理者仅占7%多一些;中层管理者不足4%;全部由外部招聘一般员工企业仅占不足两成。

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也有很多企业忽视内部招聘而仅仅重视外部招聘。也有企业在出现了岗位方面的空缺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外部招聘,缺忽视了外部招聘带来的增加成本等方面问题。同事也很少考虑招聘风险,也有的企业没有针对性选择人员招聘渠道,没有给企业做到“量体裁衣”。

3.招聘标准的制定不合理,招聘流程不规范

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经常是临时确定招聘标准,以至于招聘人员很难真正把握评判尺度。如本来应届生能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本来对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的工作岗位却简单地问几个问题就决定录用与否等。

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系统、完整的招聘流程,在其活动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周全考虑,没有将招聘这一活动视为一项需要高度重视、过程复杂、流程多样的工作,以至于招聘工作陷入无目的甚至杂乱无序的窘境。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企业资源浪费。而面试过程中题目难度不等、顺序任意指定、试题保密措施不严之类情况往往会会造成对应试者客观上的不公平,给企业形象“抹黑”。

4.招聘方法选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此方面主要表现为“用人不当”――即招聘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很多应聘者往往并非很了解企业,其经常会从招聘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气质相貌等方面评价推断招聘单位的情况,并以之为出发点来决定应聘与否,这时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在实际活动中,为数不少的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方面。在应聘者没有足够了解必要的招聘常识和招聘的具体岗位责任时,一旦应聘者头脑中对一些招聘工作人员印象不好的话,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招聘效果乃至于企业的整体形象。

也有不少企业招聘甄选方式缺乏应有的科学性,面试、测试等环节缺失。如在校园招聘中,挑选应聘者的主要依据多是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之类。在面试问题的提出、准备面试、安排面试等环节中误区也很明显。如在面试过程中提问和评价主观随意、触及隐私问题造成应聘者反感之类问题都是如此。

5.招聘信息沟通不畅,以至于“双向选择”有名无实

招聘中,因为“买卖双方”彼此并没有过多了解,故而一旦互相了解得不充分的话,必然会造成应聘者的真实要求和企业提供的条件二者间出现明显差异。就多数情况来说,应聘者更加“喜欢”准确、真实的招聘信息,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提供确实可靠的招聘标准――虽然不少企业都自认为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但其在现实中却没有取得太高的认同率。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招聘任务,甚至很多企业对自身的真实情况故意加以隐瞒,或对企业的某个方面过分夸大,对工作环境、职务、薪酬之类信息语焉不详,以此来使得应聘者对企业和岗位工作产生较高期望,并最终造成应聘者在被录用后心理落差过大而离职,不应当地降低了招聘效率。

虽然企业员工招聘一直很讲究“双向选择”,但更多的主动权往往归招聘者掌控,应聘者则如同超市里的商品一般。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多会要求应聘者提供职业资格证明、学历证书等详细信息,同时也提出各种要求和条件,而在应聘者索要企业营业执照等信息时却往往会借口“保密”而消极对待。到了签订合同的环节,员工也很难对招聘企业提供的合同内容乃至于其中的一些条款提出意见和要求更改,故而企业员工招聘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双向选择”。

二、企业招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环境不完善。尽管在一段时间中,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劳动力就业层面的各种法律法规,但在人力资源方面却没有真正形成具备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应有的配套法律和制度。

(2)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制度不成熟。目前,我国很多制度还都很不完善,尤其是人力市场供求不平衡更是造成了难以形成真正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模式。同时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招聘的成本和招聘规模,以至于不少企业不得不简化招聘流程。

(3)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发展不均衡。在一些消极传统观念的引领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以至于社会上职业技工类学校难以获得应有的生源,企业也难以招聘到高级技工,甚至要么以高薪吸引高级技工,要么面对“技工荒”望洋兴叹。

(4)应聘者择就业观念的多元化。招聘过程中企业没有准确、全面了解应聘者,以至于只能在彼此间的信息沟通过程“旁敲侧击”。因为应聘者经验、个人的工作技能、受教育程度之类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其有着不同的职业偏好和求职动机及强度。同时其择、就业过程中所持观念也彼此不一,这也就客观上形成了对企业选用和实施测试方法、招聘面试、招聘技术和方法的采用都逐渐“复杂化”。

2.内部原因

(1)没有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后者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招聘的数量,并且能够借此来决定招聘人员的类型、素质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没有真正准确地理解招聘职位的性质,从而造成了科学招聘规划难以真正制定出来,更谈不上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同时也造成了招聘标准难以真正获得应有的制定。而不同的招聘决策的来源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战略类型。

(2)企业高层有着不同的用人观念。这一主观倾向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招聘活动所采取的渠道和方式。若是领导者觉得“内部人员更好”的话,内部招聘方式就会被企业所采用;若领导者觉得“员工还是别人的好”,企业则会转而采取各种外部招聘方式。故而,高层的用人偏好也会成为招聘方式缺乏灵活性、不够科学合理的主要原因。

(3)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被过分夸大。企业文化往往会对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等产生很大程度影响。为数不少的企业往往会为了吸引优秀求职者而对企业形象过分夸大、美化,有意无意地掩饰企业缺点,以至于双方信息失真,主管或客观上已经违背了诚实信用、公平等方面的原则,双向选择被“消弭于无形”。

(4)企业忽视了招聘工作的细节且认识肤浅。很多企业实际上没有正确认知员工招聘这一活动,甚至有企业将筛选简历、面试录用这样的简单过程等同于招聘;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高层手下的“军机处”,缺乏应有的流程设计和必要的规划,以至于岗位不能满足员工需求或者录用的员工难以真正适应岗位,降低了招聘效率和效果。

三、解决企业招聘问题的对策

1.科学制订员工招聘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

作为企业,应尽可能立足实际,将其员工招聘计划有效地详细化并将人力资源规划加以科学化,从而将二者“并轨”。所谓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尽最大可能去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基于对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科学预测、准确掌握来形成人力资源规划,以之来确定需要招聘新员工的数量、职位、部门数量等,并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一直来保证人岗匹配。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分析,从而将人力资源规划加以真正的“动态化”,而在规划过程中,还要将岗位需求量、环境、时间等因素加以综合考量;要按照其预测结果,形成相应的长、中、短期人员规划并对其加以有效的落实。同时还要形成应有的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以之来掌控工作“主动权”。

2.合理选择和优化员工招聘渠道

作为企业,应按照自身招聘岗位和标准来对员工招聘的渠道加以合理选择。而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内外部两种,但此二者又各有缺点,故而,应对管理岗位尽量采用内部招聘,以此来给员工创造平等的晋升、发展机会,在营造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过程中为贯彻执行企业方针决策提供方便。同时,外部招聘渠道选择这一方面也应力求“多样化”,依据不同招聘途径所表现出的特点,选取尽可能最适合的招聘渠道。

因为优化招聘渠道这一做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招聘效率,故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参与这方面活动,严格按照企业规模、投入成本、员工来源、需求标准、招聘需求量等方面对招聘渠道和策略加以评估和确定。

3.制定招聘标准和流程

在此方面的首要工作在于招聘标准的制定,其中第一步在于工作分析。所谓“工作分析”,主要内容在于其参与者对岗位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此来对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加以确定,并由此确定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应采取系统规范的活动过程和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尽可能使得具体任职要求和制定的岗位职务说明书能够对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等要素加以客观反映,以此来提供招聘工作依据。要真正形成明确的选聘标准,首要的活偶的那个在于借助准确的职位描述来鉴别主要才能、确定关键的考核点、缩小筛选范围。实际上,人才优秀与否倒在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合适与否。

作为招聘工作基本步骤的招聘流程,应尽最大努力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每一环节不仅要做到“无缝衔接”,更要对操作方法与说明、计划、标准等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从而保证一系列活动能够真正有序开展。同时还要讲究其程序性和规范性。充分体现出其招聘程序严格规范且公平、公正,以此来提升企业凝聚力。

所谓“招聘流程外包”,指的是招聘企业将本属自身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业务托福其他机构完成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一方面以项目为建制且以客户为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对于长期、大量招聘的一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其形式也很多样,往往不仅限于某个招聘流程,而是可以用于若干环节,也可以用于具体项目。采取这一办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招聘总体成本、改善招聘流程、提高招聘质量、缩短招聘的时间。

4.重视工作人员选用,将招聘方式和技术科学化

组织招聘团队、选用工作人员这一工作同样不可小视。招聘工作人员一方面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供职的员工中挑选,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普通员工和熟悉招聘职位的专家,乃至于直线管理者中加以选择。在选定了相关的招聘工作人员后,还要进一步组建相关于员工招聘的专业团队。这一团队代表着企业对外形象,同时也直接对招聘质量产生决定作用。故而,企业有必要全面培训各种招聘人员,以此来有效地减少一些招聘者因为主观判断、技能缺乏、专业知识不够等造成的影响。

作为企业招聘者,还有必要将甄选过程的策划加以细致化,尽可能在测试、面试技术方面做到科学有效,以之来提升其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除了考查应聘者智能和技能方面的知识经验之类,还应对其人格气质、职业态度、兴趣特点之类借助测试技术加以评价,并基于综合评价来进行相关的选拔和录用。面试活动中,企业也应该尽量选取“结构化”的一系列面试方法,尽最大可能去按照特定的工作程序、面试评价指标以及与之配套的特定的标准、问题和相关的评价方法,借助于面对面的交流来“标准化”评价应聘人员,以之来保证面试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提高面试效果。

5.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将双向选择落到实处

开展员工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专业论坛、微信、微博、博客之类的各种新型信息沟通工具,对自身的招聘信息宣传活动加以创新和加强,并对自身内部与招聘相互关联的各种信息加以“袒露”;同时,也可以要求应聘者提供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真实可靠的信息,提升自身和应聘者沟通、交流的力度,尽最大可能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加以纠正,尤其是要避免因为理解偏差、私有信息之类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应对企业文化匹配、人才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也只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保持基本一致的趋势的情况下,新员工方可真正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环境和岗位工作,并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加以有效激发,从而体现出企业、岗位、人之间的“合为一体”,有效地提升员工招聘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在员工招聘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招聘的效率和效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要想更好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必须一方面立足于招聘工作的整体,另一方面把握好每一个招聘环节的衔接,以此形成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并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1.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做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我们引入模糊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招聘人员每项与待聘岗位的有关属性加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聘者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将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的评价结果以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给我们最终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直观的依据,大大减少主观因素所带来的缺憾。

2. 企业人才招聘评价体系的设计

不同岗位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不同,指标权重也不一样,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招聘者能够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要而复杂的指标评价,也能使招聘者更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职位说明书以及专家咨询模糊评价,设计了企业招聘该职位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评估指标的权重。

1).构造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利用AHP法对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根据其职位特征内容,可建立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评估内容层、评估目标层、评估指标层。

评估内容层是指评估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和范围,它具有相对性。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招聘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资历、能力、个性与价值观。

评估项目层是根据评估内容的要求给出的,是对评估内容的具体规定。一般采用德尔菲咨询、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进行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评估指标层是评估项目层的可操作化的表现形式。对于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给与清楚、准确的表述,是评估各方均能明确评估指标的内涵,不会因对评估指标的不同理解而导致标准掌握不一产生评估结果误差。

表1 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评估指标体系

 

人才招聘评估模型

内容层

资历

能力

个性

价值观

项目层

学历水平

社会阅历

工作年限

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调控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灵活应变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责任心

自信心

亲和力

影响力

求职动机

企业文化认同感

事业成就欲

工作态度

指标层

量化可操作指标

量化可操作指标

篇(4)

一、北京市中小型高新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外包存在的问题

1.外包企业招聘的科技人才与高新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在北京众多高新企业中,实行招聘外包的企业达到了85%以上。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人员通过招聘外包单位所招聘的科技人才质量与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如学历、工作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岗位要求。高新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其人才来源主要是社会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培训机构的培训生。社会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意识,由于工作年限长,他们具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对于工资的要求也较高。高校毕业生虽然在知识方面占有优势,但是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往往也达不到高新企业的标准。培训机构的培训生很大一部分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从而通过笔试测试,其真正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高,许多连基本技能都不会运用,无法满足企业需要。通过外包企业进行招聘很容易忽略这些人才真正存在的问题,导致招聘到企业之后达不到其工作岗位的要求。

2.外包企业招聘的科技人才与高新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高新企业大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更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等等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很多企业担心外包造成企业信息的泄露,为了保护企业战略机密不将所有信息透露给外包企业,对于外包企业而言,并不能够充分地了解每个企业的独特文化,因而通过外包企业进行招聘往往容易造成所招聘的人才与自己的企业文化及其发展战略难以契合的现象。

3.外包企业招聘的科技人才流失率较高,人员不稳定。通过调查我们能够发现,通过外包企业招聘的人员比较不稳定,易于流失。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通过外包企业招聘的员工难以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并与其长期发展战略不能很好地适应。其次企业与外包招聘的员工缺乏沟通,导致员工大多缺乏凝聚力,与企业本身脱离,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方面的共同影响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二、北京市中小型高新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外包现况改进的建议

1.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岗位需要,鼓励外包企业有重点地进行科技人才的招聘。 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还没有找到如何利用好招聘外包这一模式的方法。对于科技人才招聘外包,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应向人力资源外包企业提出明确的招聘需求,除提供相关岗位信息外,对所需要员工的胜任能力作出明确要求,以便于人力资源外包企业更好的进行科技人才的筛选。而人力资源外包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招聘模式,在人力市场寻求适合的科技人才时最好进行更全面的对比和考虑,为客户提供可以进行多样选择的方案,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2.高新技术企业为招聘外包进入企业的员工提供融入企业的缓冲期。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部分通过招聘外包获取的科技人才与高新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战略不匹配。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情况,这些科技人才有可能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还仅限于之前服务的企业,所以他们对新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够了解。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给这些科技人才一个融入企业的缓冲期,在这一时间段着重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为其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他们通过认识自己的企业,认同企业的文化并且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使自己更好的融入企业。

3.提升科技人才综合素质,开展科技人才的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工作。部分科技人才本身综合素质不高,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外包招聘风险增大,面临外包企业招聘的科技人才流失率较高,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对此应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对人力资源招聘外包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同时提升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校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校园结合社会的需要,安排相关课程,鼓励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重视素质的培养。当科技人才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时,企业对其提出专业的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增强科技人才的责任感,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使他们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工作。

篇(5)

1 中小企业招聘问题的社会背景

目前,国企招聘人员大幅减少,行政机构也在厉行精简,于是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1]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自身能够为求职者提供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很难达到大企业的水平,发展状况不确定,内部管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混乱,知名度不高等。[2]这些状况都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吸引求职者特别是优秀求职者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一定要准确了解自身业务所需要的人才,熟悉求职者对工作待遇的要求,在立足企业实际状况的条件下组织招聘满足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人力资源。[3]

2 建构基本的劳资供求匹配模型

在详细分析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之前,我们应该辨明劳资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特性。如果连基本关系都搞不清楚,那么特殊关系也无处立足了。企业获取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货币资金,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即人力资源,当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但是在企业看来更重要的是,招聘到的劳动者能够高效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为企业创造足够的价值。但是众所周知,劳动者所内含的劳动能力,即我们常说的人力资源,在员工被招聘之前,并不能以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劳动者想得到特定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如果企业不能给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也依然不能够激发起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笔者用“劳资供需匹配模型”来分析以上这些问题,并立足这一模型,分析中小企业招聘的特殊性。在这一模型中有四个主要范畴,分别是劳动者需求、劳动者供给、企业需求、企业供给。

劳动者需求,是指劳动者认为的企业应该提供的,用以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享受的需要的各类报酬的总和。这些报酬并不仅仅是以金钱(货币)的形式支付的单纯薪水,还包括福利待遇(公共福利、个人福利、有偿假期等)。劳动者供给,是指劳动者实际所拥有的基本能力、专业素养、可能影响工作效果的性格特质、健康状况等。劳动者凭借这些储存在自身内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从而交换企业的各类报酬。企业需求,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目前及未来发展所需的岗位职能等因素所预计的需要得到的劳动力的各种供给。企业供给,是指企业财务状况所允许的、同岗位素质相适应的、参考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愿意提供给劳动者的工作报酬。前面也提到了,劳动者自身必须拥有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并能够把这些人力资源如专业知识、办事能力、健康的体魄有效地提供给企业,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才可能得到企业提供的岗位工资、福利待遇等。

企业需求在这一闭合回路中起着切入点的作用。只有企业有了人力资源需求,这个通路才能运转起来。企业需求由企业自身的业务性质、发展潜力等因素所决定,要服务于企业现实的生存发展的要求。快速扩张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发展乏力的企业招工较少甚至不招。当“劳资供需匹配模型”里注入了强劲的企业需求的活跃因素后,该模型就要快速运转了。企业需求是该模型的动力源泉。

企业供给由企业需求所决定,必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企业供给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所需人力资源的性质、质量、数量。企业通过工作分析等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出本企业的企业需求,从而搞清楚企业为了获取相应的人力资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即为了吸引足够数量、合格质量的应聘者加入企业而必须提供的薪酬待遇。这些成本即是上文曾经提到的用以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享受的需要的各类报酬的总和,但与劳动者需求不同的是,这些成本是企业一方所预计的,还不是实际偿付给员工的实际工资,而且在这时,企业尚没有把新员工招聘到企业中来。由于这些成本是由劳资两方分别预计出来的,这两方的预计当然会有所差异,甚至差异还很大,如果差异过大以致超过某一范围,那么劳资双方就不能达成一致,双方就无法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劳资供需匹配模型的一边,是企业需求和企业供给;在模型的另一边,是劳动者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它们同上述的企业需求和企业供给共同构成完整的劳资供需匹配模型。

3 根据模型为中小企业提出的建议

首先,对于“企业供给”方面,中小企业要明白由于资财有限,能够用于支付劳动者工资的钱本来就不多,自身“企业供给”存在一定局限性。要设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既要能够吸引求职者,又不能给自己带来过大的财务压力。在招聘过程中,中小企业应该自觉以劳资供需匹配模型为指导,多多宣传自身提供的条件中较能吸引求职者的部分。

其次,既然企业方能够提供的条件不多,那么就一定不要对“劳动者供给”有过分严苛的要求,否则企业很难找到员工。人才市场上有许多求职者,或许有些求职者刚刚大学毕业,工作经验不足。但是作为中小企业一方,不妨将有一定资质的求职者先招收进来,让这些新员工在干中学,通过实践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中小企业要通过岗位评价来分析本公司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些员工需要有什么样的基本技能,不要只注重学历,否则会错失许多能够胜任职务的求职者。

最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新员工入职不久就跳槽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将公司的工资增长的前景预先告知新员工,让新员工明白只要努力踏实地工作,一定会及时得到提高工资或完善其他福利,满足员工的日益增长的“劳动者需求”。依笔者的意见,工资增长等应该同样以“企业供给”为参照条件,符合企业的财务现状,不能盲目地为了留下新员工而过多地消耗企业资源。这样做很可能导致“企业供给”远远超出“劳动者供给”,为企业带来隐形损失。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校园招聘;存在问题;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第一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所重视,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因此校园招聘是企业获取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起步和基础,对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影响。有效的招聘可促使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而无效的招聘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它对高校毕业生这一人才宝库有种天然和强烈的需求。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招聘企业“招人难”,以致于造成人力资源供需“错位”的现象,(并且)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会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毕业生的家庭幸福。

1 研究意义

缺主语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为教育职能部门和相关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借鉴;微观呢?直接宏观?(宏观上)对广西(为什么是广西?)甚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它还对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意义。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校园招聘现状(除了红字部分,其他的更多的是写企业招聘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现状)

纵观目前关于校园招聘的文献,国内学者研究较多。

杨佩佩(2012),聂晶(2013)、孙静(2014)都是对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解决性的建议。[3-5]马勇(2011)指出成功的校园招聘应该进行前期充分的规划,通过五步走:理清校园招聘整体思路,准确开展招聘需要分析一创新招聘宣传模式,有效实施招聘信息传播组建专业招聘考官团队使得校园招聘获得成功;[6]崔永怀(2013)提出进行校园招聘应实施认真选派校园招聘代表、做好招聘信息的传递、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有效校园宣讲、创新招聘模式和做好后期沟通的六大策略;[7]张东宣(2013)认为校园招聘应分为事前准备、人才甄选及后期关怀三个步骤;[8]冯万里,孙晓宇(2008)指出在目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下,开展提升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对策的研究,对毕业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和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9]杨良柱(2008)提出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全方位的合作。同时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在招聘活动开始之前,要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信息,让学生在应聘前做到心中有数;[10]蒙绍权,李桂芬(2010)发现目前校园招聘普遍呈现出高耗低效的情况:“三多和三少,二大又二小,一高对一低”,这一特征促使学者们从其效果和政策两个方面对校园招聘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进一步从责任、功效、目的三个方面深入地指出了校园招聘的角色定位,为校园招聘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11]毛畅果等(2007)选取国内24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企业校园招聘情况、收集人力资源管理者评价,对校园招聘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幻。结果表明,企业钟情于通过校园招聘渠道招聘基层员工。相对于猎头公司、中介、自荐、员工帮忙推荐等招聘方式,校园招聘在应聘率提升、控制薪酬限额、宣传企业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2]聂婷(2006)对校园招聘的公正性进行了探讨,详细的分析了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公正的影响因素以及公正性的结果对企业改进校园招聘和提供校园招聘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13]王粒权(2007)通过校园招聘的招聘时间相对集中、招聘对象具有特殊性、招聘范围广强度大以及兼顾企业品牌营销的四大特点审视校园招聘的情况工;[14]

2.2 校园招聘有效性(并没有提到有效性)

聂婷(2006)从校园招聘的公正性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影响校园招聘的各种因素,最后发现校园招聘的公正性对毕业生和企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5] 荆德刚(2009)通过调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现校园招聘仍是这些国家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对于近几年我国采用的大学生自主择业、高校服务指导、政府全面调控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在西方国家早就深入人心;[16]张东宣(2013)认为企业要想成功实施校园招聘,必须对校园招聘进行全面分析并抓住几个关键点,他首先把有效的校园招聘分为:前期准备、人才甄别和后期关怀三个大部分,然后将此三个部分进行细化;[17]霍治平(2011)认为校园招聘存在招聘的观念不正确、企业目的不在招人、招聘标准和手段欠科学、招聘人员组建不合理、招聘程序不够严谨和没有考虑成本预算等问题,并提出正确看待校园招聘、建立顺畅信息渠道、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规范招聘流程等对策和建议;[18]刘宏(2011)指出校园招聘作为外部招聘的重要形式有一定的衡量标准、粗浅指出中小企业校园招聘存在问题和给出对策,分析了校园招聘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比大中企业招聘存在的优势中小企业应通过校园招聘树立雇主品牌;[19]朱军,童夏雨,旷开源等(2013)指出了中小企业的校园存在的原因并强调精心设计校园招聘流程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应转变校园招聘观念、构建校园招聘团队及运用适当方法进行校园招聘,中小企业人才战略阻碍企业发现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未来企业人才招聘趋势进行分析。[20]

3 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3.1 录用毕业生员工能力不足

李英杰(2015)、 涂宏坤(2013)提出,这是造成企业招聘效果低下最关键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这里的合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招到的毕业生虽然填补了岗位空缺但不适合企业的需要,具体体现不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支持企业的发展以及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另一方面人岗不匹配,不能胜任工作内容和较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更不用说能给企业带来客可观的业绩。这样就是其校园招聘有效性大打折扣。[21]

3.2 招聘成本过大

曹细玉 (2009)、马延莹(2014)提出,招聘成本过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成本,从企业宣传、招聘信息媒介、招聘人员差旅吃喝以及现场布置等等这一系列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二是时间成本,有些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能花上四五个月的时间,特别是招聘过程进展,时而要等总公司审批、时而又说负责人出差,这些芜杂的流程和借口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招聘的有效性。[22]

3.3 毕业生员流失率过高

李玉梅(2013)、刘宏(2011)提出,有些中小企业校园招聘结果也招到一些心意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生签订协议或合同入职后,根本不进行培训和关心,更不用说对毕业生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味的要毕业生员工为其创造利润和业绩,同时企业本身就缺乏文化以及制度不足,造成文化上和价值观上认同感较差,薪资报酬和劳动福利又跟不上,毕业生员工会有投错“伯乐”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挫败感,这样毕业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从而对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无效。[23]

3.4 招聘后培养和关心不够

孙念韶(2014)、王子南(2014)提出,有很多中小企业存汪这样的误区,它们认为企业与甲怠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后,校园招聘工作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其他不然,对毕业生员工后续关注和跟踪十分必要,因为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双向选择的市场中大学毕业生跳槽或被挖墙角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成功新录用的毕业生员工,要指导并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办理有关人事手续十分必要,如果不与毕业生员工的沟通,丧失企业人文关怀,必然导致人才流失。[24]

4 解决企业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 进行合理的招聘规划

李鑫(2011)指出招聘规划是招聘工作的起步和基础,因此做好招聘规划是招聘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成功基石。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历史使命,企业要对未来人力资源供需进行全面统筹,经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培养等各个环节联动思考,从而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激发企业永久活力。因此前期规划准备越充足和精细,后面操作环节就越顺畅,从而招聘的效果和目标越能实现。

4.2 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

万华,桂婷(2011)认为,首先企业应建立选派合适招聘人员的标准。如选择一些业务能为突出、沟通能力强、形象气质佳、亲和力强作为招聘人员。其次,坚持"人事部口指导下的用人部口负责制"的原则。招聘队伍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口的事情,应该用人部口也要参与。有些中小企业的作法值得借鉴,它们根据岗位性质把招聘队伍分为综合管理组、技术开发组、财务管理组、市场营销组及财务管理组。人事部口和用人部口相结合,3-5人组成招聘团队,这样既能发挥集体智慧,又能相互协调,招聘效率大大提高。最后要对招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管熟悉招聘基本知识和能力,从而提升招聘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

谭玲丽,王弘(2011)认为,使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胜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人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招聘时,不仅仅对毕业生求职者(进行)面试和笔试环节,还有选擇一些对求职者职业兴趣、动机及价值观的也理测评工具,通过内(在)外在的全面评估,才能评判求职者是否真正是企业和岗位需要的人才。

4.4 制定有效的评佑制度

赵涯楠(2014)对招聘结果进行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招聘进行总结、优化和创新。一次招聘工作结束后,对成本支出、招聘人数及工作效果W及一定时期的离职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对改进优化招聘工作,使招聘规范、合理和高效,同时也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毕业生员工惊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职业指导和人文关怀工作,提供毕业生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流失率。

5 结论

通过归纳以上文献我们发现学者们一般从企业、高校或大学生、旁观者三个角度等对校园招聘情况进行分析和把握。站在企业角度来研究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策略、如何进行校园招聘等;站在高校或大学生角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校园招聘的情况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促进毕业生就业;站在旁观者角度研究校园招聘,更多的是突出校园招聘与其他招聘渠道的差异对比优势、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目前文献大多缺乏实证研究。此外,现有研究仅从企业角度阐述校园招聘,考虑面过于单薄。

参考文献:

[1] 刘慧珍.员工招聘效果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0.

[2] 刘鹏.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青年与社会,2014(08).

[3] 杨佩佩.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3).

[4] 聂晶.企业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3(12).

[5] 孙静.校园招聘及高校毕业生应聘对策分析[N].桂林航天工业学报,2014(73).

[6] 马勇.成功校园招聘始于系统规划[J].人力资源,2011(25).

[7] 崔永怀.校园招聘的六大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05).

[8] 张东宣.校园招聘如何有效实施[J].人力资源,2015(9).

[9] 冯万里,孙晓宇.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做好高校校园招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2008(5).

[10] 杨良柱.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

[11] 蒙绍权,李桂芬.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存在和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

[12] 毛畅果,安蕊,周娅.校园招聘比较优势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07(348).

[13] 聂婷.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14] 王立权.透视校园招聘[J].HRMANAGER,2007(8).

[15] 聂婷.校园招聘的公正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16] 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08).

[17] 张东宣.校园招聘如何让有效实施[J].河北企业;2013(09).

[18] 霍治平.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10(22).

[19] 刘宏.中小企业如何让有效进行校园招聘[J].高教高职研究,2011(75).

[20] 朱军,童夏雨,旷开源.招聘有效性研究[J].企业经济,2013(7).

[21] 李英杰.提高医院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几个问题[J].卫生管理,2015(5).

[22] 曹细玉. 人才招聘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9(06).

[23] 李玉梅.关于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思考[J].时代金融,2013(30).

[24] 孙念韶.校园专场招聘会中求职与求才的适配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 (08).

[25] 涂宏坤.如何有效实施中小企业校园招聘[J].山东纺织经济,2013(11).

[26] 马延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校园招聘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4(11).

[27] 刘宏.中小企业如何让有效进行校园招聘[J].高教高职研究,2011(75).

[28] 王子南.中小企业校园招聘过程中差异化优势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4(06).

[29] 李鑫.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2).

[30] 万华,桂婷.有效招聘研究评述[J].企业活力,2011(02).

[31] 谭玲丽,王弘.对我国“有效招聘”研究文献的综合评述[J].当代经理

篇(7)

2.保研:论文一般用于9月份申请的时候。同考研一样,也会选择更好的学校去面试。我当时就发了好几篇论文,心里有了底气,面试的时候也自信起来。如果时间充裕的话,除了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可以挑战下学报,试着投投。

3.就业: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学成绩不太理想,简历上也没什么奖学金体现。这个时候,论文是你的一大帮手,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才是你的主业。企业招聘时,会格外看中你的学习能力。成绩木已成舟时,只能靠论文来补救啦,简历上也会丰满好看一些,你说呢?

篇(8)

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成本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的两大优势,人力资源既是使企业获得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又是制约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人力资源实行管理主要是对人和事的管理上,是协调人与人、人与事关系,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逐渐体现出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战略目标的制定方面。管理模式的明确在这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行性目标;其次,资源利用方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员工工作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可以有效的推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进步。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时便会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而难以保证完全做到系统化,导致一些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虽然考虑到了员工的绩效、考勤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但是这些往往不能完全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至于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对企业的长足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二)人才招聘较为草率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员工招聘制度,也没有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计划,一般只是通过网络途径企业招聘信息,来达到对人才招聘的目的。而且,企业的开发项目若是比较多,就会无限制的对人才进行招聘,然而当企业开发项目较少时,这些人才就会显得十分多余,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企业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人才招聘计划。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招聘实行的是对外的招聘,而没有对内进行招聘,人才的吸收渠道较为单一,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招聘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的比例构成不合理

大多数的企业在工作中存在着“一线紧、二线松、三线冗”的问题,而且技能单一的员工众多,往往只能进行本岗位的工作,而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中高管理级别的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明显不足,以至于企业内部难以实现人员的按需配置,员工的工作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转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制度

在开展人才招聘之前,企业应做好相关的企业招聘规划管理工作,保证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更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对于招聘地点,应设置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地区;招聘时间,应选在5-7月,在这段时期,正是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重要时期,可以保证企业获得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招聘渠道一般选择对外招聘,使选择范围得以扩大,当然也可以选择对内招聘,有效的降低企业招聘的成本,满足本岗位人员的需求。此外,还应制定合理的用人规划。企I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选择性的人才招聘,并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可以源源不绝的供应。

(二)完善员工的培训与绩效考核制度

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应掌握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针对此开展不同的培训工作;第二,应在培训完成之后,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保证培训的质量;第三,应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吸引更多的人才。

(三)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

积极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层战略的有机结合,把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作为公司层战略的核心组成内容,以真正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对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匹配的资源配置,保证自身发展需要和有效的部门间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结构设计和业务开展过程中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思维,有效的人力资本作用发挥必须依靠企业结构的调整的业务流程的调整与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的探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人力转管理工作还具有完善的空间。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制度,保证其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篇(9)

关键词 :人才测评 招聘 职业选择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及人口急剧增多,大批人口涌入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却出现了一个怪圈:劳动人口基数大,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就业竞争压力大,但人们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人员配置未达最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尽可能优化人员配置,人才测评作为一项有效手段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人才测评进行招聘,以达人职匹配;越来越多的个人通过人才测评来自测职业兴趣,以便进行职业选择。本文通过研究人才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个人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现况,总结人才测评应用的正、反向作用,探讨规避人才测评应用不当的办法,以期帮助组织及个人对人才测评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

一、人才测评简介

人才测评是综合心理测量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发展潜力等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为个人职业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才。

人才测评的应用手段包括纸笔测验、结构化面试、文件框、情景模拟等。在目前人才测评中,纸笔测验因其较为简单、易操作,而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纸笔测验包括:能力测验(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个性测验(如大五、DISC等)、职业兴趣测验(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等)。

上述人才测评应用手段大多在西方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我国心理学家将西方人才测评手段经过本土化后加以应用。如1982年,吴天敏修订了“中国比奈测验”。1986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修订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这两项测验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人才甄选提供了有效的评定工具。而陈仲庚、龚耀先等分别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二、我国人才测评应用现况

1.人才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企业运用人才测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职匹配,进而为企业带来效益最大化。这里的“人职匹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员工的工作能力胜任其职位,即人配其职;二是指职位所要求的胜任力恰好员工绝大部分具备,即职得其人。我国企业在应用人才测评时呈现以下特点。

(1)人才测评手段应用多样化,自由组合。企业在进行招聘、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职位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纸笔测验、结构化面试、文件框、情景模拟等人才测评手段,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安排测评的先后顺序。很多企业将招聘环节增多,设置多轮面试来进行人才测评。如某教育类公司要招聘5名课程顾问,首先对应聘者进行一轮结构化面试,就其表现进行计分;然后进行第二轮的情景模拟,假设有学生家长进行课程咨询,由应聘者担任咨询顾问的角色进行接待,面试官对其表现进行二轮评分;最后两轮总分排名前十者接受学科水平测验,最终综合得分最高的5人被录用。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企业通过多样化应用人才测评在招聘、人才选拔方面表现出的诚意和决心。

(2)选拔脑力劳动者、管理人员时,人才测评应用居多。相比体力劳动者,企业对招聘脑力劳动者更倾向于使用人才测评。这与人才测评需要被测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题目能充分理解不无关系。此外,人才测评在选拔管理人员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Sternberg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内隐知识在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和管理任务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能够测试被测者的内隐知识,从而考察其是否具备管理者应有的素质。

(3)人才测评多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企业的人才测评往往通过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实施。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应用人才测评的企业(54.9%)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人才测评。人力资源部门接受相应培训后,运用测评工具(如360°评估)。就目前来看,外请人才测评机构专门为企业进行人才测评的公司依然凤毛麟角。

2.人才测评在我国个人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人才测评可以为个人的自我认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提供自我定位条件。我国个人在应用人才测评时呈现以下特点。

(1)心理测验备受推崇。心理测验因其简单易操作,充满趣味性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以此来指导择业。国内的职业咨询公司或就业指导中心也偏向于采用心理测验帮助咨询者进行职业选择。常用的心理测验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DISC、EPQ等,所应用的测验多以测量个人的职业兴趣倾向,个性特征等。

(2)测评渠道多为网络自评。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心理测验可在网络上轻松获得。一些面临职业选择的人会上网进行自评,来加深自我认知,清晰自我定位。他们很少求助于专业的职业咨询公司或人才测评机构。

三、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正、反向作用

1.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正向作用

人才测评为我国企业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有力依据,企业可以通过相应测评的量化指标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而个人可以通过人才测评走出十字路口,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指明方向。

此外,综合应用多样化的人才测评手段可以较为科学全面地衡量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避免人为主观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2.人才测评在我国应用的反向作用

人才测评滥用现象明显,企业及个人对于测评种类的有效选择不够充分。测评人员非专业人士居多,导致对于人才测评的使用易出现实施不当或对测评结果错误解读。部分企业应用人才测评容易陷入形式化,流于表面。

此外,主测和被测者对于人才测评结果的认识不够客观,易受“测试决定论”影响,以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其工作表现或职业发展的唯一指标,以偏概全,产生“贴标签”的行为。

四、规避人才测评应用不当的措施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测评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两方面。而对于高级人才的测评可以考虑通过专门的测评机构来完成。

其次,需要清晰对人才测评结果的客观认识,防止“测试决定论”或“贴标签”。

最后,重视我国人才测评手段和测评工具的基础研究及开发,提升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对于引进的西方测评手段进行充分的本土化。

五、结论

人才测评在我国的企业招聘、人才选拔及个人职业选择中被广泛应用,且多样化的测评为企业人才选拔和个人职业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我国的人才测评还存在滥用、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于测评结果也存在认识偏差。改变我国人才测评应用的现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测评人员的培训,规范测评工具的操作,提升我国人才测评的质量,真正做到“知人”善用。

参考文献

[1]李祎.模糊理论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张厚粲,刘远我.试论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1)

[ 3 ] 谷向东, 郑日昌. 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 J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

[4]赵雪松.招聘中“人职匹配”动态平衡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5(5)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企业就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作支撑,也就是说人才竞争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和发展。但是如何吸引到优秀员工,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完善、有效的招聘流程来招聘人才。基于招聘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论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招聘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1.补充人力资源途径的不足之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明显向社会流动现象,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员工离职率始终保持在较高发展状态。中小企业往往具备独立的自身发展目标,战略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人力资源扩张。所以,有效获取人才,是中小企业首要工作内容之一。

2.为实施组织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招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纳入更多人才资源。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后,有助于全面降低企业人才流动率,保持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全面促进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提升,为培养员工强大的企业忠诚度奠定坚实基础。

3.做好企业形象传播工作。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应聘者通过人才招聘流程可以对中小企业有一个基础性了解。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招聘是一个间接的对外进行企业宣传的过程。应聘者在与企业招聘人员交谈过程中,应当注意了解企业管理理念、组织单位、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

4.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优势。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因素的竞争。企业拥有的员工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重要地位。通常状态下,中小企业通过既定的人才应聘机制来实现人才招聘工作目标,所以,人才招聘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不仅关乎未来发展空间,也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综合市场竞争能力。

二、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1.招聘制度不合理现象严重。在中小企业对外的招聘信息中,很多招聘条件备注如下:岗位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有同岗位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限定规范于学历和工作经验两方面。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良好的素质教育及丰富工作经验的确能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条件,但其并不是检验人才的既定目标。受上述观念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内掀起了一股“文凭”浪潮,甚至有部分企业不仅关注员工学历和工作经验,对身材、外貌、年龄等都有特殊要求。

2.招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量不足。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应聘者都是通过与招聘工作人员接触,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基础性了解。众所周知,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关键,由于应聘者之前对中小企业的了解十分有限,在不了解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只能通过与招聘人员交谈,对企业做出一个基础性判断。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固定的人才甄选模式,招聘人员甚至对企业招聘岗位缺乏本质性了解,导致中小企业形象宣传受到严重不良影响。

3.面试过程随意性很强。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未建立完善的面试流程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在面试过程中随意性特征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首先,面试流程过于简单。笔者在做应聘案例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面试可以在一天内全部实现。由于没有正规的管理流程,初试、复试整体实现。一般应聘者将简历投递完成以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会采用电话通知形式邀请应聘者参加面试,面试过程也仅限于简单的“面对面”交流,整个面试过程十分轻松;其次,面试问题比较随意,针对性特征较差。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对面试问题进行精心设置,一般都是让应聘者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以往工作经历叙述,招聘工作人员会向应聘者口头叙述部分基础性岗位要求,告知面试者回去等电话通知即可。有部分企业甚至在面试过程中即告知应聘者已经面试成功,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即可。

4.沟通过程信息了解量不足。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受客观因素影响,面试过程中招聘单位和应聘者都可能存在信息隐瞒行为,一部分招聘人员没有将企业发展的全部情况告知应聘者,导致应聘人员对企业的期望值过高,真正入职以后发现与此前叙述状态差距甚远。同理,应聘者在进行自我介绍或以往工作精力描述过程中,也存在造假或信息隐瞒行为,只为赢取一次良好的工作机会。但实际到岗以后,由于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岗位基础工作需求。

三、中小企业招聘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制定完善的招聘流程管理体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招聘流程管理体系,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状态,做出详细的岗位需求介绍,而不是像上文中提到的,只是将学历和工作经历做出泛泛要求。如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同岗位工作经验三年以上。中小企业进行详细的岗位需求介绍以后,应聘者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衡量是否具备基本从业素质,在获得足够信息基础上,可以尝试参与面试,避免浪费企业人才招聘资源。采用此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缩短工作时间,对企业和应聘者而言都会得到相应价值收益。

2.进行针对性招聘人员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人才招聘队伍可以为企业实现人才招聘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招聘人员承担人才招聘责任的同时,也履行企业管理方面义务。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招聘人员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应聘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以,企业展开专业性招聘人员培养,使招聘人员气质、形象、综合素质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提升,不仅有助于团队工作能力培养,也为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做好基础性准备。

3.保持招聘系统的科学性。招聘资金投入量不是影响招聘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为了保证招聘后人才可以满足岗位发展的基本需求,应当制定完善的招聘管理程序,配合提出各项计划实施条件。招聘工作实施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设置专业性面试问题,保证在面试过程中可以掌握应聘者的完整个人信息。企业在进行岗位介绍过程中,也可以提出一部分针对性较强问题,并将应聘者的回答详细记录下来,交由专业性工作小组实施讨论,最终确定录用人选。顺利通过初试以后,由人事部通知当事人参加复试,层层筛选以后,将最合适的应聘者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实施招聘计划之前,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证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培养专业招聘人员,为顺利开展招聘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帮助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绿化工作总结 下一篇: 低保问题排查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