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0 22:40: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求学网为您提供“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一物理学习方法”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2)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优势就是能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来展示给学生动态真实的画面.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将两者进行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产生绝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Flas将物理实验及物理模型等清晰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动画的使用,高效的创设了丰富的物理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物理规律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技术借助其独特的功能为物理教师提供了方便的现代化工具,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具体直观的形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其无法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大体了解或通过凭空想象来进行掌握,但是时间一久,这些知识将成为模糊一片,不利于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想象的情境,利用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将实验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实现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变,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集抽象性、实验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结构更加完善,教材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会迎刃而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新授课《原子结构》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ppt课件,利用实景模拟将α粒子散射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α粒子整个散射的过程———α粒子在被反射源射到金属箔的原子上后,绝大多数仍沿原方向前进,而只有少数发生较大的偏转.多媒体技术将这一微观的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将静态的信息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α粒子散射现象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4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都是借助书本、黑板及挂图,从目前来看,这些手段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物理教学的发展需求.所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必须要积极应对新时代课改的挑战,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的内容等,恰当地选择与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目标及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学习,努力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运用多媒体的能力,让多媒体更好地为物理教育教学服务,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教学水平.

1.5增加备课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物理备课内容主要以语言文字为主,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利用多媒体进行备课,从备课内容到备课方式上都超越了传统的备课,这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前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来搜集与本节课或本单元相关的多种资料,比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在备课时,根据教学设计将之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努力将教学大纲中确立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通过不同手段将资料进行整合,会产生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效果的课件,促进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让学生能顺利地达成知识的转化,使之更好地适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为物理教育教学服务.

篇(3)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教育与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具有的特征

总的来说反思性教学具有如下特征:(1)反思性教学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的;(2)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的,有许多的反思性教学专家都认为,反思性教学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3)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两个方面,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具有技术的意义与人格的意义,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含义类似,它要求教师能够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的技术、教学伦理以及道德知识;(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缺乏足够的道德感的教师通常情况下不会自觉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想要有效的实施反思性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对教材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尽可能的多加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还能够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中“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时,抛出了一道题目引导学生课堂辩论反思:“质量都为500克的零下10摄氏度的冰、零摄氏度的冰和10摄氏度的水如果都吸热温度上升5摄氏度,那么谁吸收的热量最多?”学生赵某说:“是零下10摄氏度的冰吸收的热量最多,因为它原来的温度最低”;学生李某说:“三者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因为他们升高的温度相同,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小蕾说:“我认为零摄氏度的冰吸收的热量最多,因为它先要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然后温度才能上升,就算它上升5摄氏度需要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它还是多了一个熔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听到这时,全班响起热烈鼓掌,透过这阵掌声,全班同学对于“晶体熔化实需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知识点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目的和目标,并要对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调查,同时还需对达到这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做出反思,并需要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预期效果进行预测。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的自问:需要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这节课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我的目标?哪些条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等等现在的高中物理基本都是先提出概念和规律,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但是学生却也因此缺少了对概念和规律发现过程的体验,因此很多时候对规律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通透,当然也就不能灵活运用,也就更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笔者在教学《楞次定律》时作了思考,考虑是否可以用“实验观察—反思—假设—观察—反思——结论”这一思维方法来处理问题。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自己亲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助于他们掌握新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逐渐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篇(4)

二、生生之间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就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相互竞争虽然可以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从长远上来看,只会恶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影响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教师应该及时扭转这种“竞争”关系,把“竞争”关系中存在的恶性去除,留下善性的“竞争”即是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围绕着三个环节展开,也就是上课之前的合作,上课之时的合作,上课之后的合作。比如:在高二物理《选修一》的“1.4电势能电势”的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必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将这一课的难点加以突破,而这种突破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为此,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作四个人一个小组,布置了一份“了解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的作业,由小组长负责监督其他同学的课前预习情况,并搜集他们共同完成的预习作业。正式上课时,我将小组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系统地概括,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电势能与电势的关联性有哪几项?”“等势面的性质我们该如何去判断?”随后我便向小组提出问题,并安排小组经过合作分析讨论之后回答问题。物理学习最大的难点就是物理概念,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只有围绕概念为中心,把概念的外延做够多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2],去动手动脑分析与概括,才能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充分地应用这些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师师之间合作

篇(5)

二、电化教育辅助物理教学容易产生的误区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虽然现在电化教育越来越普及,它的出现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但是现在教育要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辅助教学的手段先进了,但不代表教学思想也跟着先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披着现代化的外衣,仍然进行满堂灌。教师要将电化教育和物理教学融为一体,在现代化教育思想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科学认知过程的体验,利用电化教育既可以创设多种情景,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切不可让多媒体演示实验替代物理实验

物理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理论和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是物理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理教学中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尽量做,而且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来感受物理理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一些以现在学校能力没有办法做的实验或者实验器材缺少的学校,针对于这些情况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替代,但是教师可以改变思路,尽量看能不能用其他的现在可以做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例如:在研究曲线运动方向这一节,课本上研究曲线运动方向的演示实验使用的仪器:一条可以拆卸的弯曲管道、斜面、小钢球,这里难找的可能就是弯曲还可拆卸的管道,找不到怎么办,这个实验我们还必须做。那我们可以改变下实验方法,用其他实验来代替它,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墨水瓶盖、海绵、白纸、红墨水这些易找的实验器材,在瓶盖周边镶上海绵,让海绵吸上红墨水,让瓶盖在白纸上快速转到,白纸上留下红墨水沿切线飞出的痕迹,从痕迹上可以明显的看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只要我们教师平时认真思考,物理课程中的很多实验器材我们都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对于物理实验必须坚持一条: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做,没有办法来做的想办法来做,最后才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篇(6)

二、电磁案例教学课前设计

(一)课前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程中,“磁现象和磁场”是学习磁场知识的第一节课,也是磁场章节的预备阶段,可以说是对以后学习磁场章节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只有对磁现象有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才能学好本章知识。应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磁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磁现象发生的现象与原因,并通过对讲述电流效应现象以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次的案例教学,一是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与磁、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电磁效应的现象,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南北磁极以及涨潮退潮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课堂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工具收集有关的磁现象及其应用;其次是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采用了实验加说明的方式,强调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最后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总结,并采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认识物理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而本次的案例教学,则希望通过对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一个科学的发现需要坚持,需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并通过对磁场知识的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应用而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电磁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磁案例教学设计思想

本次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遵循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因本节内容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课,目的是要学生对磁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采取了以提问方式作为思维的切入点,以实验为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二是因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磁效应,所以在整个设计当中是以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为思想,并通过奥斯特对磁场的研究过程为导线,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是结合现实中的磁场现象,如天体磁场,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视等资料传递给学生,同时增加对我国古代磁的利用的了解,提高本节内容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效果。

(二)电磁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即:你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磁现象和磁应用了解多少?并要求学生通过诸如网络等方式进行了解。

2、课堂导入

本节课时的课堂导入采用实验的方式,在课前分别实施“磁铁吸铁”实验和演示“磁悬浮”小实验(图1),并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小实验的现象是符合发生的,其奥秘在那里。从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探究实验

通过小实验顺利将学生引入课程,此时开始课程。

主要分三步走: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并要求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磁现象,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图片进行补充说明,如我国司南的照片(图2)、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影片(图3)以及飞鸽靠地磁来识别路线的资料,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入手,引出磁的概念,即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的物质,之后在引出铁的概念之后,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具有磁性。

篇(7)

二、优化教学模式

要想让差异化教学得以进行,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创设更多引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的创设上,应当设计梯度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透过小组合作有效地完成整个任务.此外,在教学提问时,教师要注重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的合理选择,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思考难易不同的问题,这既是差异化教学的直观体现,也能够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与进步.例如,在讲“动能定理”时,教师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什么是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基本公式;中等层次的学生,解决一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较高层次的学生,解决分析多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题目.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而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篇(8)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

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常

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含义。

4.重视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很少对教材进行津津有味的阅读,当然可能跟教材的内容和编写陈旧有关,内容不丰富,画面不直观.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当然,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画再现物理情景.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仅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篇(9)

应该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有一个总的思考。与初中相比较,高中物理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题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由教师和教科书直接提出,虽然其中不乏关于问题背景的介绍,但很少有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构思问题的机会。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计划;学会查询相关资料并完善探究计划。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

在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时,教师不要预先设定表格,让学生“照方抓药”。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客观的思维品质,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探究假设相符的物理事实上,同样需要观察和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在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家庭中新型电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例如:游乐场中的物理;车站、码头上的物理;超级市场中的物理等。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共同必修模块中的物理实验,是新教材对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实验要求。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但要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篇(10)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时教师讲实验代替了学生做实验。比如,演示实验有时甚至没有实验器材,仅仅是教师讲实验。还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只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看实验的过程,不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虽然能够突出实验重点,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细节,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高考实验,而忽视了非高考要求的实验;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很好动地因材施教,往往对一个班的学生长期采用同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做出同样的实验要求。这种应试式、齐步走的实验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思考、不动手、不留心观察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4.程式化实验教学方式呆板。程式化的实验教学是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步骤,进行程式化的机械操作,获得实验数据或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动手操作了,但这种操作是简单机械的,学生不需要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以机械操作为主的程式化实验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二、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多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关,要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操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 业务员辞职信 下一篇: 积极分子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