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8 01:12: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闻职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闻职称论文

篇(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传递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知名品牌更以忠诚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超额价值为己任,诚信是知名品牌核心价值的根本原则。国际知名品牌企业都非常重视诚信。如日本松下奉行“科技为先、质量保证、信誉第一、服务一流、热忱欢迎国内外客户惠顾”的经营理念;中国海尔也以“忠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赢得国际知名品牌盛誉。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共享带来商品极大繁荣、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品牌要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首要条件是要建树诚信的良好形象并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牢牢扎根。

在我国有大量优秀的知名品牌,但近日来三鹿等乳制品品牌问题频频曝光,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和品牌诚信缺失。众所周知,三鹿等问题乳制品都是中国著名品牌,他们为消费者追捧爱戴,为何失信于消费者?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经营观念问题。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现在也仍然处在市场经济起步时期,企业既有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又残留有简易商品经济见利忘义不法商人的陋习影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经营的远大谋略智慧,把目光局限于短期利益,不重视品牌的重要性或保持品牌意识不够,缺少对诚信作用的认识和正确经营观念的树立。

二是经营管理问题。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但缺乏配套的供应链体系、现代管理手段、完备的技术及生产模式。如一些问题乳制品企业为扩大经营,增设原料奶收购点直接或委托收购牛奶,拓宽供应渠道使原材料来源复杂化,加之检验手段落后、把关不严或没有精力和金钱来负担因收购站点的增多而增加的检测开销,为问题奶的进入打开了通道,从而影响整个企业商品质量和危及到品牌形象。

三是政府扶持知名品牌的政策缺陷。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免检和名牌管理制度,对由相关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名牌在有效期(3年)内,免于各类检查。该政策出台目的为扶优扶强,打破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形成的质量壁垒,但政策特殊化也淡化了对名牌企业行为的监督,客观上为企业问题产品出笼提供了庇护。

四是缺乏有效社会监督体系。地方质检机构不能依法定期普查商品,把关不严,对问题奶视而不见视而不问,直至任其泛滥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夺去生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加之国家对公民维权的教育和倡导不够,缺少群众的力量监督企业的行为和产品的质量。国家的免检和名牌产品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早年光明的“回炉奶”、“早产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质检监督体系缺乏有效运作。

我国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力督企业和品牌诚信,努力创建知名品牌既是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也是直面国际市场竞争挑战的需要。品牌诚信需从源头抓起,具体可从下述方面入手1.加强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素质。面对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唯有加强企业的诚信经营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全国普及诚信教育,学习国际知名品牌诚信建设经验,构建以实现消费者利益为指导的战略思想,对企业产品的一系列环节把好关,开展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素质培训,建立诚信和谐的人文氛围,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等的诚信合作。从经营观念的转变指导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素质。

篇(2)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术,使制造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纵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功能自动化阶段。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

    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 MRPⅡ,CIMS。

    过程优化阶段。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 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

    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 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未来的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信息将成为制造业的决定因素,用信息技术促进未来制造的改造已成为时代潮流。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制造技术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敏捷制造信息化需求

    2.1 信息需求

    信息革命促使了市场全球化,使现代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和动态联盟的发展趋势:企业跨越不同的地域,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也需要及时共享大量企业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只有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敏捷化制造。企业信息涉及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而且数据间存在复杂的语义联系,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

    制造业中信息按其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产品制造信息、企业服务信息。其中产品制造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

    产品信息[1] 包括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信息,如产品几何拓扑信息(3D实体模型、2D图纸以及VRML格式图片等)、加工要求信息、组成产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信息、装配要求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功能信息、产品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等信息。

    工艺信息 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设计规范,用于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和设计可行性评价,提供各种加工手册、设计手册。

    企业服务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基本价格、批量价格、价格的有效期和交货期)、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主要设备、特殊设备、大型设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信息等。

    2.2网络服务需求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上网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

    能有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

    能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能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

    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

    数字化产品模型共享,建立一个虚拟三维产品的“图书馆”,让各企业分享,减少巨大的重复性CAD造型工作。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现状

    3.1 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企业的CAD、CIMS、ERP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如:

    “信息公路上的车不多”,网上信息量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用户;

    上网费用还太高,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技术上还较为复杂,用户无法自我维护;

    网上的电子商务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网上交易;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和Internet内容提供者(ICP)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

    众多传统的传媒业正面临着重新划分市场的激烈竞争。

    必须解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用户,特别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问题。

    3.2 制造业网络工程研究现状

    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产模式和制造哲理,要求改变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多种敏捷组织形式,如项目任务协同功能工作小组、虚拟集团及多种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起协同合作为主导的“竞争 � 合作 � 协同”机制。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中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敏捷企业网络化工程的组建。

    国外典型研究有[2~6]:1994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TEAM)”,TEAM集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一个“产品实现过程模型”;“全美工厂网络(FAN)”建立于1995年,是国家工业数据库,提供包括生产能力,各种工程服务项目、产品及其价格和性能数据、销售和用户服务专门服务;1995年洛克海德·马丁航空公司建立“制造系统的敏捷基础设施网络AIMSnet”,利用国际互联网支持和管理敏捷企业的供应链;美国通用电器研究和开发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CAMnet)”建立于1996年,它通过Internet网提供多种制造支撑服务,如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加工过程仿真及产品的试验等,使得集成企业的成员能够快速连接和共享制造信息。这些网络主要为大公司的成员和客户提供服务。

    国内的主要研究有:

    虚拟异地合作设计组织[7] 主要强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获取设计知识的异地合作。我国企业存在一批可以支持产品开发中设计知识获取的资源或潜在资源,要使这些资源以及企业外资源能以企业开发某项产品的行为为中心并和企业组织在一起,共同为这个项目的完成进行设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获取工作。已有一些异地合作设计组织的新概念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中有一些局部非常初级的试验,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飞厂之间进行了异地设计的联网试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策划异地合作设计网,但这些工作仍属开始阶段。

    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5],[8] 强调生产系统的网络化。分散网络化是指将动态的、没有固定隶属关系的和地理上相隔的集团,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把它们加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快速地以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从设计转入生产。通过国际互联网,对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和工况信息从一个生产单元传送到异地的生产单元进行测试。上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于1998年提供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快速原形制造中心的上网服务,同济大学也与香港某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联网合作制造模具的试验,但这样的系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配套措施。

    4 敏捷制造网络工程实施建议

    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构建敏捷制造网络集成平台,可建立有关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结合成一体的敏捷制造网络体系,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设计制造过程的集成;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虚拟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化制造工程,具体实施包括基于Intranet 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和基于Internet制造业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化,如图1。

    4.1基于Intranet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

    实现企业中工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制造过程各子系统的集成,完成企业内部网的

    图1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议

    建设,深化应用CAD、CIMS技术,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新型制造模式下的管理水平。

篇(3)

其次,更要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研制的WINDOWS进一步节约了我们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我们能轻轻敲下键盘就能搜索到大量的资料。从此再也不要去图书馆漫山遍野的浪费时间了。当然,顺便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正是由于他们强大的搜索功能才能寻找到那么多资料。

另外,当然不能忘记免费提供论文的小网站,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保证贫穷的我们也能及时共享资源。相比之下,那些收费的站应该放下架子,端正服务态度,变收费为免费,向免费网站学习!大家共同发扬精神共同分享资源,共建和谐社会!

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亲爱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尊,象朋友一样与我们亲切探讨论文,纠正论文错误,指导我如何嫁接整合抄来的资料,使我的论文如何不被查出有剽窃现象。在此我深深鞠躬。

当然还有论文的答辩老师。他们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答辩会上善解人意,只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吗?我说:知道然后我就顺利通过了答辩。当我拿到学位的时候,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我眼前,我想大声的呼喊:啊!老师,我爱你们!、

篇(4)

1.4探究问题的大小与数量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为学生设置的探究问题一定要有时间来完成,数量要做好控制,问题太多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做到广度与深度探究,学生也只能疲于应付。同时还应该把握住问题的大与小,如果给学生设置的问题太大,学生感觉到不知如何入手,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课堂探究所设置的问题要做到大小合适,有质有量。

2中专思想政治开展探究性课堂的对策研究

2.1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书向育人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知识,学生机械地模仿,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为学生设置适合他们发展的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进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自主学习所得到的收获与满足,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充满兴趣。

2.2构建有序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课教学效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够放松思想,才能够激活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问题的探究当中去。教师应该构建较为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同时,教师需要做好组织和引导,防止陷入无序和失控状态。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探究需要教师营造有序而又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大胆探索,通过有序的引导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做到有效深入高效。

2.3思想政治开展探究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探究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完全放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践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话题,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去。当学生探究陷入困境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做好有效的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效果进行积极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点解决,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势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课的教学效果。

2.4对教材进行灵活取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重点地探讨和研究,而不是面面俱到,对于一些较为基础和简单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便能解决;对于一些不符合时展的教学内容应该大胆的舍弃,对于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境界提升的教学内容应该精心选择,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同时设置的问题应该更有广度和深度。教师就需要对教材系统研究,结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将探究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探究更加高效。

篇(5)

课堂上的小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告诉教育者,一定要等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才给予启示,让学生在思考中完善自己,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天赋,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组学习是新课改下催生出来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它重点体现的是减少老师的干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与人交往上,小组学习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小组建设上,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保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实现能力互补,平衡小组间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一般来讲,小组人数以六人为宜,包括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带领小组端正学习态度,随时向老师反映组内的学习状况,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组员要有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当小组建设初具雏形,我们要做的第二步便是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上,能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五会”:第一,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公正的评价;第二,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意见,修正他人的观点;第四,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第五,学会组织,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小组学习的又一必要条件,就是导学案,老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十分注重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这样说,小组学习是否成功,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起到关键性作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做到对思维的训练。从新课程目标来看,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课堂学习来看,问题是使课堂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因此,问题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此环节上,一定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真正达到能促进学生思考并取得进步的目的。

在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中,课堂上应该有动也有静,动就是讨论和交流,静就是思考和消化。一堂课不可能随时都在讨论问题,不可能随时都在提出问题,老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应该做到把握时机进行探究,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老师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抛出问题,实现合作探究呢?第一,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说出各自的看法,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使学生都能顺利学习新知识。第二,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动脑,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明确分工,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第三,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第四,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只要善于抓住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第五,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有了学习,就应该有评价,不能让小组学习的意义架空,学习的后期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评价中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突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此,我们可以针对评价机制给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蓝本,而评价机制应该细化、量化,以达到真正对学生能力的反馈。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我们可以给出一个量化考核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集思广益,对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且有效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分为课堂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老师应该做到善于发现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给予补充或者启发性的建议,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通过阶段性考试进行来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过关,能否顺利进行下一阶段学习。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必须走的一条课堂探究之路,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不断探索高效地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转变学习方式,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____(25).

[2]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篇(6)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的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愈加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则政收入的37070,GDP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银行由于逃废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国家市计局曾对1200多家国家控股企业进行市查,发现67%的企业在则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的缺失会导致交易效率的下降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诚信制度对欺诈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极为必要而现行的约束惩罚机制,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此类行为的产生因此,诚信缺失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有效遏制诚信缺失的行为值得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诚信制度缺失的原因和治理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各种假说解释信用缺失的原因,如“互悖说”、“雷区说”和“绩效说”;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其原因和治理方法;从产权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以及仅对诚信缺失的现象进行描述后对诚信缺失的治理作出一个模糊的结论,而对诚信缺失的原因和治理缺少定量的分析,因而其结论缺乏有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拟综合各种理论观点,从理论和定量分析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从而得出诚信缺失治理的方法。

一、欺诈产生的博弈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信用缺失的前提条件。对信用的要求来源于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在阿克洛夫(Akerlof)看来是因为“经济主体有强烈的激励去抵消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逍德风险,讲信用是掌握信息的一方不欺骗另一方的一种强烈的信号通过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可以判断对手在过去交易中的信用即其信誉来判断对手将会采取的行为而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不存在是否会被欺骗的问题,因为即使根据信息判断出对方不会履约、或者履约的概率小,也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策略如订立完各契约等方法来解决。

经济学中将市场经济主体假设为理性人,在交易过程中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欺诈虽然也需要成本,但是欺诈带来的收益大于选择诚信带来的收益时欺诈就会发生。

如果假设没有外界干预,当信息不对称时,如果没有外界的激励和约束,博弈的结果将会是欺诈:

(一)假设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各种策略选择的得益和损失完全清楚,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A,B的静态自由博弈的得益矩阵如下(假设a,b,c,d>0,且a>d,c>d):

从矩阵可以看出,当经济主体A,B都选择诚信时,双方的获利都是a,当一方选择欺诈而另外一方选择诚信时,则选择欺诈的经济主体获利为a+b,而选择诚信的经济主体获利为-c,当双方都选择欺诈时,欺诈给双方带来的获利都为d诚然,当经济主体A,B都选择诚信时存在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但是当信息不对称时,双方都无法保证对方选择诚信,而选择欺诈无论是在对方选择诚信还是选择欺诈时总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化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因徒困境”,交易双方都会选择欺诈。

(二)假设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各种策略选择的得益和损失完全清楚,双方都愿意追求长期收益并愿意选择诚信,并根据已有的信息判断对方选择诚信的概率,设概率为P&(0,1),根据上面的博弈矩阵,可以判断经济主体A的期望收益:

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得益矩阵,有如下结果:

选择诚信的期望收益为E(L)=ap-c(1-p)(1)

选择欺诈的期望收益为E''''(L)=(a+b)p+d(1-p)(2)

可以看出,E''''(L),恒大于E(L),因此,A选择欺诈的期望收益恒大于其选择诚信的收益也就是说即使经济主体有选择诚信的动机,在他们掌握部分信息的情况下收益仍然永远小于选择欺诈时的收益这时,交易双方博弈的结果仍然是一种“因徒困境”,双方还是会选择欺诈

虽然每个企业都不讲信用将使企业陷入一种“因徒困境”之中,但给定制度约束的特定状态,每个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却可能是其理性选择阿克洛夫提出的“柠檬市场”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劣等产品会驱逐优良产品从而主导市场同样地,由于信息分布不对称,讲信用的企业可能被不讲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最终陷入一种不讲信用的“因徒困境”之中,

二、欺诈产生的根源分析和建立诚信制度的条件

(一)欺诈产生的根源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是欺诈产生的前提条件以及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导致欺诈产生的在论述的过程中,简化了市场博弈的条件,将市场的交易描述为信息不对称、没有外部约束的行为。在这种市场中,交易i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之所以选择欺诈是因为欺诈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而对方无论选择何种策略,欺诈都是其行为的最优解。经济主体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是由其逐利的本性决定的,因此,欺诈的根源在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欺诈行为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i体追求更高的利益引起的,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通过外部约束,改变其欺诈的收益的方法来解决。在现实中,信息的完全对称虽然存在改进的可能,但信息的完全对称是不可能存在的,欺诈的消除必须通过外部来解决。

由此,我们必须先清楚诚信制度建立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二)经济主体选择诚信所需要的条件

经济主体为获得长期利益从而选择诚信的前提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主体有追求诚信的动力;对欺诈有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对诚信行为有效的激励。从这些方面出发,可以分析诚信缺失治理的条件和方法。

(1)明晰的产权。

追求诚信的行为是经济主体的博弈由一次博弈转为重复博弈的过程,经济i体追求诚信的动力来源于对长期利益的追求。而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的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是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基础,只有产权明晰了,经济主体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才会比较强烈。因此,产权明晰的企业,有动机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从而选择诚信。明晰的产权是经济主体追求诚信的基础。

(2)充分而低成本的信息。

对信用的要求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充分的信息能够保证经济主体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总会给对方带来损失,因此,有欺诈动机的经济主体将无法找到交易对手,从而只有选择诚信。

在现实当中,完全充分的信息总是不存在的,要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强信息的充分性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根据式(2)可以看出,当P增大,选择诚信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欺诈的期望收益将降低,从而欺诈的动机也会降低。

但信息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在信息无法完全充分的情况下,仅仅增加信息量并不能保证经济}体选择诚信要使经济主体在交易时选择诚信还必须满足:

选择诚信的期望收益大于选择欺诈的期望收益

E(L)=ap-c(1-p)>E(L)=(a+b)p+d(1-p)

即必须使信息量达到使博弈方根据现有的信息作出对手选择诚信的概率

p>=(d+c)/(c+d-b)>=1

不等式只有在d>=0的时候成立,在d<0的时候恒不成立,也就是说在d<0的时候,增加信息量可以降低经济主体选择欺诈的动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主体的欺诈行为要对欺诈的行为进行制约,必须加入外界的力量来改变其得益矩阵中所处的优势地位。

(3)有效的惩罚机制

经济主体参与市场博弈时选择欺诈是因为欺诈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占优策略因此,如果通过可信的经济惩罚来改变欺诈的得益矩阵,使得选择欺诈是一种下策,将可以制约欺诈行为的产生。

惩罚可以看做是政府实行或者决定的,当政府介入时,政府和经济主体也成了博弈双方双方也会根据拥有的信息采取行动.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是最优的。双方的博弈矩阵可简中描述如下:

如果经济主体选择诚信,政府对欺诈行为惩治是可信的,则选择诚信的收益是5,选择欺诈的收益由于惩罚机制获利为一10,政府则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支出成本和罚款收入分别为2和巧政府放任的情况下,政府对惩罚机制的支出成本为0,而经济主体在选择诚信和欺诈时的获利分别为-4和3。

由于政府实施惩罚措施需要成本,政府对欺诈的惩罚会视情况而定,假设政府惩罚的概率为P,其保持诚信的期望收益将会是5p-4(1-p),而选择欺诈的预期效用将会是-5p+3(1-p),要使经济}体保持诚信,必须满足:

5p}-4(1-p)>-5p+3(1-p)p>7/17

当经济主体预期政府惩罚的概率小于1/17时,仍可能采取欺诈因此,政府对欺诈的惩罚必须是可信的,经济主体才会选择诚信,否则,由于欺诈的预期收益仍大于诚信,经济主体仍然可能选择欺诈

(4)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经济主体追求诚信的保障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和经价权分离的情况下,经价者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采取欺诈行为,此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经价者的行为能最大限度的按照企业的利益进行经济活动,从而保证经济主体追求诚信

(5)破产机制

企业在面临破产的时候,有强烈的动机去选择欺诈的短期行为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欺诈行为将无法进行,但如果信息不对称,经济主体的欺诈行为就很容易发生信贷配给现象就是一个简中的例子有效的破产机制可以降低企业在前景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眼前的收益或者为了企业走出逆境而发生逍德风险和选择欺诈

(6)激励机制

在上面的条件满足之后,激励机制可以自发形成,经济主体会选择诚信度高的对手与之交易,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会降低,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会为消费者所接受.这对经济主体是一种激励.也是现实中很多企业选择诚信所希望获得的结果

三、进行诚信缺失治理的效果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治理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分析:

信用治理后经济主体得益矩阵的修正。

其中,a,b,d,e,f>0,e是对欺诈的惩罚,f大于0是因为经济主体选择诚信时,虽然在短期内损失,但因为其诚信,可以获得长期收益得益矩阵的变动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控制的e来进行,如果调整e,使a+b-e<f,则博弈的结果存在对双方都有利的纳什均衡(若d-a>f,则存在另一个双方都欺诈的纳什均衡),而如果将a+b-e和d-e都调整到一定幅度(如小于0),在信息比较充分、政府的惩罚是可信的情况下博弈将只存在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纳什均衡,经济主体将不再会有欺诈的动机

因此,充分的信息和政府惩罚的介入力度是诚信缺失事后治理成败的关键

总结

本文对诚信缺失治理的分析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之上,强调经济}体是理性的,经济主体的一切行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参与市场博弈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经济主体自身追求诚信的动力和外部约束和对经济主体的得益矩阵加以修改.从而达到诚信缺失的治理。理论上.如果这些措施的实行满足了一些必要条件:即采取的措施是尽可能完善的,惩罚机制是可信的,则从采取的措施修改得益矩阵的效果来看,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但现实当中,欺诈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也不尽是理性的,因此,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提高经济主体参与市场博弈的行为理性,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GeorgeA.Akerlof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84,No.3.(Ang,1970),pp.488-500.

篇(7)

我校已在部分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程,成立了校开心农场。开设该课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轮流值日,管理班级的植物和试验室,要求绝大部分学生在家或学校完成一株花、一棵菜的种植。在学习该课过程中,学生除获得知识、实践、情感外,还启发了思维,进行了发明创造。目前,该课还处于研发实验阶段,设备、材料、场地等还有待全面完善。

一、课程开发背景

在可耕土地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是所有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在发展城市农业,如美国城市农场“楼顶农场”“后院农庄”运动等。

2011年,我有幸去日本访学,看到有些学校每个班级都划分了一块5平方米左右的种植园,学生可自由种植蔬菜,收获的蔬菜、水果可用于家政烹饪课原料。当前,国内部分中小学由于理念的缺失、种植条件的限制,只有很少的学校在劳动技术课或生物兴趣小组里开展了种植活动,如连云港市实验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有十几盆花是由学生自己种植管理的;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有百树园、百花园、百草园,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有花;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在校园和教室种植了300多盆吊兰,创造了一个吊兰的世界;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全校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上一起到“六园”上课,这六园是指农作物园、蔬菜园、百花园、果树园、葡萄园、小动物园,令学生兴奋的莫过于亲手劳动,从播种到除草到收获,全程参与,感受快乐。

目前,国内外城市农场的发展现状,不论是对市民,还是对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在种植层面的,对学生至多也就是一般的实践活动层面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大,可耕土地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正在用全球7%的耕地供养全球22%的人口;农业生产正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毒豆芽、毒青菜、毒黄瓜事件不断出现,扰乱了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老年化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在眉睫。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立足通用技术课程,走构建以种植为载体的技术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农业,敢于创新的品质,从而让技术课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做起来。

二、课程开发理念

“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是以教育改革为导向,以通用技术课程的技术与设计思想方法为主线,以城市花卉、蔬菜种植为载体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学生用技术与设计的理念进行创新学习,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

城市种植技术的场地可以是屋顶、阳台、露台、庭院、室内、室外等。种植技术创新的研究是指种植容器、种植设备、种植方法、种植品种的创新。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程,从种植层面来讲,是指花卉、蔬菜的种植,是现实版的城市开心农场;从教育理念来讲,是以种植为载体的技术创新课程,通过种植,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技术、爱创造的品质;结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现代农业”中的“种植农业”,解决了城市普通高中目前无法开设农业种植课的难题。该课程有利于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生成,可使生物、通用技术、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知识,通过统一的教学载体——种植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能够让学生收获一些绿色蔬菜、绿色空间的知识,改善居室环境,增进家庭亲子关系,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通过该课程的建设还有利于改造学校环境,创造绿色的学习环境和办公环境,为建设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课程实施过程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每周1课时,用于宣传创新种植的意义,讲授核心基础知识,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布置每人至少完成1棵花卉、1棵蔬菜的种植。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前每人或2~3人的团队,都必须确定一个研究项目,高二第二学期结束前(小高考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高二年级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穿插“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讲结构、试验、管理、控制、系统等知识。

(一)确定种植项目

高一第一节课就提出要求:本学期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1)1棵花卉、1棵蔬菜的种植。(2)文字记录种植过程,包括播种、苗移植、养护管理等。(3)照片留存种植过程,必须是学生亲自操作的,学期结束前每位学生每个品种交3张照片和一份种植试验研究报告。经批改后选择4~6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后,每人或2~3人组成的团队确定一个综合实践研究项目,可以是“城市种植技术创新”,也可以是其他的项目、课题,第二学期期末交流与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重点是交流技术创新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这个过程遵循了“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方案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研究报告或作品交流与评价”的一般设计过程。

课题的类型一般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研究问题、一种改进工艺、一项活动策划,也可以是一个产品设计、一件作品制作、一项调查等。在“创新种植技术研究”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与背景材料相联系的内容,如城市花卉、蔬菜的特征,与人们日常生活、文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2)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如花卉和蔬菜的栽培、插花、盆景制作、家庭美化、校园绿化、草坪养护、家庭种植、小区绿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作物栽培试验、植物标本制作、食品选购、食品保鲜等。(3)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绿色食品、植物资源保护等。(4)科学前沿内容,如太空育种、基因工程、生态农业等。

(二)选择种植容器

常规种植容器(花盆)通常是放在室内地上或桌子上,因其占用空间大、效率低、不美观、易损坏、不便浇水和清扫等弊端,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而设计立体结构的种植容器,则可以有效解决在有限的空间中无法高密度种植的问题。

1.废旧物品再利用。

直接利用废旧容器或稍加改造,成为独特的种植容器。如下图所示是利用废轮胎代替花盆、泡沫塑料箱直接用作种植容器,或者是用色拉油壶等容器制作成可上下种植的容器,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特别适用于楼顶平台的绿化。

2.种植容器创新。

用木板、塑料板、塑料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相应形状和结构的种植容器。如下图所示,立式悬挂种植柱,主要用于教室立柱两侧和前后墙角悬挂;卧式悬挂种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前后黑板两侧悬挂;卧式可移动种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后侧地面放置,便于移到走廊养护;管道或槽式种植结构,用pvc塑料管制成的卧式、立式悬挂种植容器,可置于教室前后及两侧相应位置,进行大空间绿化。

(三)进行种植试验

技术试验是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通常只用1节课教学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而我却用4节课强化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重要性,体现了通用技术重实践、重创造的教育思想。

1.区域移植试验研究。

区域移植试验法是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课上,有学生问:“火龙果、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在我们这儿能成活并开花结果吗?”我认为,学生能够想出热带植物区域种植试验研究很有创意,于是便让学生试验,至于能否开花结果、能不能吃等问题可另当别论,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技术创新。

2.种植方法试验研究。

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塑料大棚种植就是把品种选育、温度、湿度、施肥、阳光、浇灌等蔬菜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组合的一种技术试验成果。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例如,用色拉油壶改造成的双向种植容器种出了双头吊兰、双头蔬菜;有一位学生采用优化试验法和预测试验法创造了红薯的新种植方法——多层结薯,得到了江苏省农科院红薯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撰写种植报告

在试验前必须对试验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安排,科学地进行试验,客观地做好原始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试验研究报告的写作一般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1.查新报告。

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方案的最初设计阶段,首先要作出查新报告。作出查新报告的关键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设定

2.研究报告。

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科学研究项目都需要完成研究报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技术研究,还要让学生学会“科技论文”写作。

篇(8)

二、中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如下:

(一)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为:理论知识部分过于繁琐,教材中的实例部分内容的设置都是以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为主的,而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工程造价是基于完整的工程来实现的,所以单纯的注重重点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需求的。与此同时,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课程设置方面并不能采用高等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方式,理论越过于繁琐,中职生的掌握情况将会越差,进而会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中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依旧禁锢于传统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中。中职生由于对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与自觉性,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自然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

当前,中职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工程造价的实际需求。

三、中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优化并完善工程造价专业结构

这就要求做到如下两点:首先,以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以及工程造价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的优化教学计划,更新并整合教学目标,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主干部分进行细化与整合,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其次,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深入分析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

(二)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深入,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点,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根本。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第一,案例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结合工程造价理论知识内容,以师生共同参与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第二,项目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能够将工程造价中的具体项目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系统化的知识运用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具备从事工程造价的能力。

(三)强化对实践课程的重视

只有强化对专业课程实践部分的重视,才能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工程造价行业的职业能力。当年,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工程造价人才,虽然具备关于工程造价各个重点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了问题:当面对一项整体工程时显得束手无策。这就导致其无法胜任工程造价工作的要求,而这也是当前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落实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结合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部分,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将工程整体性这一概念进行灌输,以使学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哪些能力。

篇(9)

高职英语教学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努力做到贴近专业,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待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进行简单会话的能力以及信函等涉外业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自学能力和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笔者结合我院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起点较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不善于主动学习。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我院护理学院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英语词汇量偏低,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他们常用的仅是机械学习策略,很少利用语境、语感理解词汇的词义和词汇的搭配。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计划,没有目标,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态度积极,但护理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基本上是基础英语教学,缺乏对专业英语的要求,如:对于“制订词汇学习计划并依据计划学习词汇”,选“完全不符合”的192人占了22.1%,选“不太符合”的281人占32.3%,选“有时符合”的259人占29.7%,选“通常符合”的97人占11.1%,选“完全符合”的42人占4.8%。对于“会总结使用词汇的方法和策略”选择“完全不符合”的145人占16.7%,选择“不太符合”的307人占35.2%,而选择“有时符合”的265人占30.4%,只有占4.4%的38人选“完全符合”。

问及“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占44%的学生认为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占1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认为有利于考研和就业的占40%;2%的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医学英语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问及“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时,有71%的学生选:课内材料,10%的学生选:去图书馆,13%的学生选:上网,6%的学生选:其他,表明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在课堂。这说明必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也验证了我们的教学方向是正确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英语学习实效。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1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水平和高考成绩,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生分为A、B、C3个等级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班级。不同等级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水平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让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基础英语,对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则加开医学英语口语。

2.2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改变英语学习评价体系,将单一的评价方式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学习档案、学习策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适当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施医护英语技能综合训练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医学英语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用英语获取医学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在2006年首先为护理专业英语高级班学生开设实用医护英语口语,2008年起为三年制护理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医用英语课,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真实、地道、自然的医用英语表达形式和常用术语,而且学习了西方的护理理念,兼顾了学生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

选择恰当的医护对话,通过请学生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从练中学,提倡重在参与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询问病史、记录症状、书写交接报告,突出“说”的能力,使学生走出“开不了口”的困境。

四、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实效

教会学生学习,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关键性作用。

简单地说,学习策略就是学生用来促进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使用英语词汇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如在词汇教学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4.1运用词汇学习的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词汇学习的管理策略可以分为前期策略、中期策略和后期策略。其主要采用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于计划、监督和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切策略。

4.2运用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

词汇学习认知策略主要采用猜测、查字典、重复、练习、联想、阅读、上下文、分类、应用等方法,如借英语词汇的构词原理,利用旧单词记住新单词;掌握词根,运用词缀法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词缀法是指用词根借助于前缀后缀构成新词的方法,掌握词的前缀后缀也是大量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途径。

4.3运用社会情感策略,将合作精神融入英语学习之中

坚持把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课堂互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练习和实践,可以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可以培优扶差,避免两极分化,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位学生负责一个词汇的讲解,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肯定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互帮互助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五、创建教学团队,强化教学反思

5.1创建合作教学团队,实现知识互补

我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他们知识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所以我们积极创建合作教学团队,让有较高学历、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选择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合作教学团队。

5.2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同步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课程建设来提升团队建设内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来创建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更多地渗透以合作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5.3以科研带动团队发展

教学团队带头人积极带领团队申报教改课题,构建教学改革团队,带动教师人人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加快了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成效。

5.4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团队发展通过青年教师多媒体大赛、说课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其教学水平。团队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去关爱、教育每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5.5开展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反思教学情感和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改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内驱力

英语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传递,教师对学生表达积极的、殷切的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发掘英语教学中的情感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期望,学生受到教师的暗示、关心、鼓励,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心智处于最佳状态时,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学习上会积极主动,并采取和教师合作的态度。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七、开展英语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多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开展英语经典影视配音大赛、演讲赛等,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及今后就业前景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发挥公共课在丰富校园文化、维护校园稳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必须激起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医学英语的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工作,使学生学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要继续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开设行业英语,将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利用不断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加强学法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院学生的三级通过率由20%提高到了50.21%,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9~43.

篇(10)

[1]乐艳芬等.成本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燕.价值链下的作业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2007,(8).

[3]罗绍德.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7,(1)

[4]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35-250

[5]韩址清,王洪漠.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5,(2):20-22

参考文献:

[1]蔡晓蓉.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研究,2004(5)

[2]刘玉凤.战略成本管理及其实际应用分析[J].现代会计,2005年(3)

[3]刘松颖,贾志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企业天地,2006(9)

[4]杨玉英.谈战略成本管理[J].包钢科技,2007(6)

[5]李帅红.浅析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J].管理纵横,2010(3)

参考文献

[1]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会计研究.1999,4(8):55-58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丁志斌.当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建筑经济.2002,2(6):71-73

[4]刘学海.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及效应[J].水利发电.2001,2(5):47-49

参考文献:

[1]何大川.三大系统支撑精品项目——结合市政工程特点谈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施工企业管理,2006(4):63-65.

[2]王永坤,仲维清,黑瑞卿.基于挣值理论的工程质量、成本、进度集成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639-641.

[3]祝雪锋.项目成本管理及挣值法成本监控研究[D].重庆大学,2005.

上一篇: 三年级安全教育工作 下一篇: 专业教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