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17:47: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工培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第一夜的不安
5时10分,众人坐上前往花都的班车。我身边坐着刚认识的葛丹,一位拥有健康小麦肤色的湖北女孩儿,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健谈的她一直活跃着气氛,虽然彼此都清楚此时刻意营造的相谈甚欢只是为了避免冷场,但我俩却的默契十足地将这种活跃一直延续全程,以致最后我们竟意外地真成了好友。
抵达花都已是六时四十五分。领取房卡,认识了将与我共住八夜的湘妹子喻丽萍,相视一笑,客气不逾矩的言辞往来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初印象。一瞄腕表,时间已近集合聚餐的钟点。在此说明,我是那一种身处陌生环境就忘却了正常生理需求的敏感人群。即便当日胃部空虚且恰逢饭点,但由于精神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花都培训的第一顿饭,纵然伙食很好,不过胃口欠佳。草草地扒了两口饭,从同桌用餐的女生手中接过纸巾,抹去唇边油渍。一夜过得很平淡,但也庆幸第一夜的平淡,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平复稍显焦躁的情绪。晚睡前在微博上留一句,“这是第一天,过得有些不安,很希望能早日融入这个团队。”
关于团队,我们说得多,想得多,但做得太少
拓展训练在培训的第三夜拉开序幕,而七巧板事件成为拓展培训的一个转折点。
一群喝着应试教育苦水的娃儿们,习惯孤军奋战、勇闯独木桥的娃儿们,面对常被提起的团队意识,以史为鉴,自文学中引经据典,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层次剖析团队建设的利害得失,博学如斯名校高材生,总能变着花样解读团队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但这一切仅仅是故事的开始。一次拓展训练让事前的花言巧语瞬间瓦解,几副造价低廉的七巧板轻易地扳倒高等教育的骄傲身姿。我被划入一个被培训师称作“领导”的小团队,很可惜,在活动展开的前半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团队不仅仅是一套领导班子,而是花都十三期的42位。同时,42位花都十三期成员亦没有意识到彼此在竞争关系中所存在的共赢,相互抢夺资源,高声喧哗中火热进行的交换、交易、交战,就是忘记了心平气和地对等交谈。各扫门前雪的结局令人不悦,低头不语并非因为本队在游戏中的成绩平平,而是反思在游戏中暴露的各自为政的脆弱人性。童趣十足的游戏尚会招致如此残忍疯狂,倘若以现实中的真实抢夺替换,最终局面会是令人多么的寒心。
七巧板事件迫使我们正视自身团队意识的无力。回归本真的团队生活体验,几乎零科技含量的游戏器材却激活了众人的才智,更重要的是让各自为政成功转化为各司其职,爱护并珍惜团队所给予的一切。众人拾柴火焰高,并不是儿戏与调侃,而是闯南走北理应信奉的真理。
记者是……?
省略号里面应该填什么才不令人感觉困惑呢?呃,我想这没有标准答案,它毕竟不是培训结束前考核试卷上的填空题。作为一道主观题,我欣赏它的开放性答案,却也痛恨其中可供参考的数值过多。我的答案:记者是一趟直面冷暖人生的理想旅程。
培训课程被新媒体和全媒体占据大半壁江山,但机智的老报人都清楚,新媒体也好,全媒体融合也罢,改变的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许多年后,当我们手持iPad,双眉微皱地观望阅读群体日渐疏远日产185万份的散发油墨香的报纸时,却仍能执着更新自我,以己之力见证并推进社会发展,坚信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尚在。这就是我拥有的生活状态,而成为一名记者则是过上这种生活的先决条件。虽然已是广日人,但离这种生活状态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除了必备的新闻业务能力,博览群书,强化外语,认识并掌握新媒体基础技术,这一切都需要更细致且持久的准备。新人培训并未涉及具体的新闻采写业务,但在几位老总的讲座里我听到了激励我要加快步伐的声音。新晨:
这些说起来很虚的内容却着实需要兢兢业业地脚踏实地。
参加完培训,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这个培训班是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有史以来举办的最系统化全面化的一次。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到专业人员给我们进行拓展训练和礼仪指导,同时又请到了区分行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及优秀员工,短短的十几天内,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学习了银行的基本情况,融入了建设银行这个大集体中。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经过大规模财务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些列股改环节,最终成功上市,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行成功上市的经验对中行和工行等上市都极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认可和对其未来充满着信心,而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行员来说,刚从学校毕业就能进入这样一个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是多么的荣幸啊。有人说:小胜靠个人,中胜靠团队,大胜靠平台。而建设银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与建设银行共同发展,把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建设银行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共同实现腾飞。
两天里我了解了信用社的主要业务,学习了信用社的相关法律知识及员工行为规范,对信用社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及业务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作为信用社的一名员工,我认为要做到三心。一是:细心。我们每天要以金钱和数字为工作对象,这需要我们时时处处细心谨慎对待每项工作,决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也许一时的疏忽大意就会使联社的经济和信誉受损。所以办每一笔业务都要求我们细心细心再细心,认真认真再认真。二是:耐心。信用社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务,面对农民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农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理解和沟通能力上可能会有一些困难,面对他们的疑问,我们应该耐心的解释,周到的服务。三是:恒心。作为一级柜员,分配到了基层,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80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考验,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街道,取而代之的是艰苦的条件和生活的寂寞,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想要成功就要学会忍受寂寞,面对如此考验,我们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在寂寞和艰苦的条件中磨练自己,成长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5年11月16日我中心各项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创业培训540人,完成年目标的106%;再就业培训5886人,完成年目标的105%;企业技能提升培训5117人,完成年目标的10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8人,完成年目标的101%。高级能人才培训700人,完成年目标100%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方式
(一)建立培训中心管理数据库。2015年将对中心历年来的培训档案按照年份、类别进行整理归档并全部录入数据库;严格审核各办事处申报的培训资料,各类培训材料经审核后及时录入数据库,坚决杜绝公职人员参与各类培训以及申报各类培训补贴;各种证件采用机打发放及时登记输入数据库,统一编号管理。
(二)做好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中心将联合办事处及大学生创业园积极组织好辖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以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为重点,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继续开展送培训下乡服务。2015年我们先后在兴达路、凤凰台、北林路等办事处各开展创业培训班9期。把老师请进社区,把培训班开到居民的家门口,根据辖区居民需求,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有效提高辖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业培训实行“两个优先”原则。即小额贷款人员优先培训,配合劳保中心的贷款任务目标;GYB+SYB10天混合培训项目优先培训,有效促进市下达的创业培训目标尽快完成。课程结束后安排学员参加市创业培训部组织的优秀创业项目推荐会及各项后续指导服务。
(三)进一步做好联系和服务企业工作。依拖辖区各办事处劳保所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培训需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培训。
(四)加大培训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培训意识。积极参加“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各种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解答培训政策。印制大量培训政策宣传单页、海报,下发的各个办事处,张贴到社区进行优惠政策宣传。并充分利用网落、报纸等媒体以及办事处、社区等多个渠道向辖区居民宣传各项培训优惠政策,有效提高辖区居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辖区定点培训机构的备案登记和日常管理工作。根据人社劳务【2015】3号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培训的通知》要求,按照“自愿申请,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备案登记管理工作。期间共登记备案培训机构38家,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对这些培训机构一一走访到位,实地查看,严格按照市局下发的文件标准考核筛选,最终签订4家专业比较热门的培训机构为本年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定点培训合作院校。并将辖区内的培训机构纳入我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中,及时了解培训机构招生情况,掌握培训机构经营动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辖区内的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宣传,为其营造良好的招生氛围,完善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为辖区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就业、和培训补贴支持等服务。农转培训开班期间我中心工作人员严格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定点培训机构每一期培训班不少于3次的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核查内容包括学员出勤率、姓名、年龄、住址和身份证等,对不符合规定的40余名学员予以清退并取消补贴资格。
(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就业”活动.跟据我区实际情况“送技能下乡”、“送技能到家门口”,方便农民学技术。2015年我中心联合兴达路办事处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先后开展“水产养殖”专业培训班和“维修电工”培训班各一期。其中“水产养殖”专业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参加培训的当地农民超过100位,学员反应热烈、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每月按时完成工资的核算和编制,遇到节假日主动加班加点确保员工工资能够准确、及时发放;
按时完成社保年审、年检工作,在年审过程中实现顺利通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操作,现对社会保险网络申报、年审流程、社保法律条文及西安市高新社保局各类社保业务流程,从门外汉逐步掌握、熟悉待遇报销、养老转移等操作流程及规范。
及时办理公积金的增减变动、转移、员工公积金支取等相关手续。
为全体员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险,及时做好新增人员的参保、离职人员的变更、出险后的报案、理赔资料准备等工作,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有效降低公司管理风险。
二、招聘、公司内部竞聘、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方面:
在人员招聘方面,通过加强内部、外部招聘渠道建设,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最大化的拓展人才资源渠道,同时加强个人在人力资源招聘方法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累招聘面试经验,使促公司招聘工作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加强对应聘人员工作能力的把控确保公司新聘员工的质量。2014年全年共计招聘入职员工 86人、离职25人,最大化的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人力需要。
在干部选拔方面,完成了中层、班长竞聘及考察工作,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有经验的优秀干部、班长上岗。这次竞聘动员充分,组织得力,给广大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公司发现人才,储备了人才。对新聘中层的考察中,着重考察了各中层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此项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公司日后干部选聘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员工入职管理方面,规范入职流程、完善人员内部档案资料,强制入职体检,使员工入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教育培训工作
2014年培训工作主要坚持公司育人理念,培养公司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重点提高公司人员整体职业化素质及职业情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2014年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 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提高入职人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2)开展公司操作层技术培训、新“ERP”系统操作培训、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培训、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激发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合理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规范试用期员工转正管理工作。2014年施行员工转正面谈制,实现了对员工试用期工作能力的有效评估,也对我个人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劳动合同方面
配合内控部起草了劳动合同,所有条款都仔细推敲,避免漏洞,并经律师的严格审查,与员工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430余份,即维护了员工的利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
五、印信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公司用印制度,把好公司用印关,杜绝公章滥用、不规范使用等现象,确保印信使用管理。全年未出现用印违规现象。
六、工会方面
在工会方面,组织了3·12扶贫村植树活动;关心职工生活,慰问生病员工,为有红白喜事的员工送去慰问金等;关爱员工身体健康,全年组织了两次员工健康体检;关注员工子女教育,为不满14岁的员工子女发放六一儿童节书卡;积极组织参加集团羽毛球比赛及举办的“第九届拔河比赛”,并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体现了新达公司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档案管理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乃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媒体:争取与《*日报》、《*时报》《*电视台》等*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市、*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
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
继续与*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三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
在西樵镇zf的支持下,采取了zf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zf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年8月底前,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体系,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专业社工介入服务为突破口,司法矫治、青少年辅助、社区建设等领域推行试点工作,提高社区建设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主要内容
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按照建设“一个中心、二个试点社区、三个试点领域、四百名左右社会工作者”模式开展实践。
(一)设立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指导社工试点工作开展
根据第一批试点经验,挂牌设立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隶属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试点工作。中心主要任务:在省、市民政部门指导下,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对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进行指导,落实、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管理体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做好与上级民政部门和相关社会工作机构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工作,大力扶持民办社会服务组织。实现:有组织机构、有专业人员、有服务项目、有配套经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
(二)二个试点社区居委会探索社区社工队伍建设
选择街道桥、街道浦东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社区,在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社区社会福利、残障康复、青少年辅助、社区矫治、人民调解、就业援助、计生服务、社区养老等领域的社工工作。一建立机构,专人负责。依托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设立社会工作站,配备2名兼职社工(所属街道各社区居委会人员中调剂),带领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在专家督导下开展工作。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项资源,按照社会工作方法、技巧,服务救助对象。三是敢于探索,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培育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意识,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的社区服务机制,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出经验,创出模式。
(三)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
进一步探索居家养老、社区矫治、青少年辅助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摸式和途径。一是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日托站、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社会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实行社工介入。深入调查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以需求定服务,建立一支由专业社工带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培育民间养老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扩大养老服务规模,全面满足城市老年人口在生理、心理、文化和交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二是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治。充分利用高校社工专家资源,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采用社会学的理念和社会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掌握矫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社区司法矫治服务中。组织司法矫治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建立一支由社会工作专家督导,社会工作师带领司法矫治工作者、志愿者服务社区矫治的社会工作队伍。三是大力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与社会非营利性社工组织相结合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队伍。一是要在我区每个中小学中配备一名心理学咨询老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技巧,开展在校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二是依托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组织,整合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资源,在高校社工专家引领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做好青少年校外社会工作。
(四)建立一支社区社会工作队伍
通过打造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社工引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社会工作队伍。一是全面培训,专业社工引领。对全区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聘请高校专家授课,由专业社工带领开展社会工作等方式,进一步在社区工作者中强化社会工作理念、方式和方法,推进社区工作者向专业化、职业化社工过渡。二是组织参加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全区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力争四百名左右的人员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三是专业岗位人员再培训。针对从事专业社工岗位人员进行再培训,采取与高校学生、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对专业岗位进行再培训,熟练掌握社工基本理论、专业技巧等运用于实践,全面提高社工队伍的素质。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5)
1、调研:在全区73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社会工作的基本服务对象,同时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形成试点工作的初步思路。
2、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加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和如何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
3、宣传、发动:在全区范围内,通过各类宣传媒体进行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尤其是要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6-.4)
1、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整合工作,建立我区长效培训机制。一是普及社工知识培训(.6-.12)。聘请高校社工系教师授课,在半年时间内,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轮训,确保他们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基本技巧和方法,服务于社区建设。二是提高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培训(.12-.2)。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岗位技能培训。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岗位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本社会工作岗位的方式、方法,服务社区居民。三是社会工作师资格人员再培训(.2-.4)。开展具有社会工作者资格人员的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技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社会工作各个领域。同时带领我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
2、继续做好组织报考工作。按照我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要求,动员45岁以下符合报考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其他社工岗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3.建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为专业社工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为社工专业师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我区专业社工从事专业服务做好督导,为试点工作的推进建言献策。
4、用制度保证使用专业社工。鼓励专职社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解决长期困扰居家养老、社区自治组织的现象和问题,提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5、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由专家组成的社会工作督导队伍,一是对社工进行考核评估,不断提高管理使用社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对社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传授社工的理念和技能,不断提高社工服务的职业水平;三是指导社工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帮助制定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规章和制度,制定社工管理办法、社工考核考评机制等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方案。
6、建立社工带“义工”制度。梳理社区“义工”队伍,规范“义工”管理,通过专业社工带领“义工”的模式,开展社会工作。积极发动社区内有专业技术的各类人员和社会力量以兼职或志愿者的形式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形成我区特色的义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完善“义工”招募、建档、培训、表彰、激励机制等方案。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阶段(.5-.7)
1、推广试点经验:广泛宣传居家养老、司法矫治、社区建设等领域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的成效,不断提高专业社工的知名度、可信度和美誉度,使之家喻户晓。在全区相关社工领域推行社工制度。
2、发动人事、编制、教育、卫生、司法等相关部门主动融入,为在全区全面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深化学校社工、医疗社工和矫治社工的岗位设置,协助做好这类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
3、鼓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和措施。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8)
1、认真总结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初步形成在社区建设领域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的方案。
3、提出在不同领域,如何普及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办法和措施。
4、建立健全专业化社工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抓平台建设。因地制宜,结合__实际,与社区建设同部署,以服务本社区和周边村社、涵盖500户到1000户为基准,在全县36个城市社区设立社工服务工作站,增加社会工作元素、搭建工作平台,为社工队伍提供广阔舞台。
二是抓教育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提供专业服务”为重点,强化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__年,组织9名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社工人才培训考试,参加市级培训2次,4人单项科目考试成绩合格。
三是抓岗位落实。为了把社会工作抓实抓细,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狠抓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落实。在民政领域设置了老年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家庭寄养等岗位,对社会工作进一步细化,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四是抓政策激励。县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__县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搭建了政策平台。
(一)社会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偏低。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当前,我县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均未受过正规专业培训,更没有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全县只有1人具备社会工作初级职业资格,从业范围仅限于民政、社区等事务性工作,普遍缺乏实践技能,不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
(二)社会认知度不高。群众对社工的概念、工作情况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了解,以为“义工”就是社工,或把居委会工作等同于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还很滞后,导致公众缺少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意识。
(三)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力量薄弱。由于获取社工人才资格证门槛高,不易考取,导致参与培训、教育、报考人员少之又少,加上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培训讲师还相当缺乏,社工培训、教育工作严重滞后。
(四)行业、分类分布不均且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目前,民政、工、青、妇等单位作为业务指导部门,都只能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无法形成一个优化合理的专业布局和层阶设置,导致现在还未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中无法形成合力。
(五)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缺乏经费保障。从事社工的从业人员待遇和地位普遍偏低,造成社会工作对青年人的吸引不大,加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社会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一)强化宣传引导。当前,人们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还十分陌生,为此,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是推进社会工作的当务之急,才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二)系统推进社工岗位开发。鉴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现状,可以在条件成熟的部门或单位先行试点,开发社工岗位,然后逐步推广到各部门各领域。
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并于2011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自此,学术界开始较多关注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状况。文章梳理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文献,并对已有研究成果和缺陷做了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社会工作人才概念、内涵的界定
雷洁琼提出中国民政工作就是社会工作之后,王思斌对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作了区分,他指出,与专业社会工作相比较,实际社会工作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实际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二是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并没有受过社会工作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此基础上,袁光亮将社会工作人才区分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实际社会工作人才,甑炳亮、王秀江认为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性的社会工作者和从事相关社会服务但没有专业性要求的社会工作人员,易钢则认为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人员构成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在界定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概念之后,刘华丽对成功社会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进行了概括,认为一个成功的社会工作者对人性持关怀和乐观的态度、对自我具有合理定位且自尊自信、对他人尊重信任接纳友善以及诚实务实有活力。周宏、付尚媛、梁楠从初级、中级和高级社会工作者三个层次,与社会工作者能力素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交叉建构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需要具备的具体能力素质,朱雨欣等人还以西部农村为考察对象,也从社会工作者能力素质的职业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指标体系进行探讨,李林凤还针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背景,提出社会工作者向少数民族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时应具备的素质除一般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素质外,还应具有掌握案主族群文化和特征、挑战并改变自己对少数族群案主具有的成见以及了解中国民族政策与法规等素质。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现状
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中国社会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人才,二是需要多少社会工作人才,现在已有多少社会工作人才。王思斌、仲祖文、戚欣、徐永祥等学者的研究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王思斌认为市场化改革的后果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仲祖文认为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保证;戚欣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转型的角度阐述了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迫切性;徐永祥则从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的体制建构三个方面,即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职能转移的促进者和主要承担者、是第三部门发展的促进者和示范者、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催生者,论述了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需求。
在社工人才需求量及现状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以区域为例,如孙中锋、王邦虎以安徽为例,认为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制度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普遍存在总量偏少、结构分散、身份尴尬、待遇偏低等问题,提出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探寻适合的模式,通过舆论宣传、科学规划、岗位开发、完善体制等路径来推动,进而促进本区域的社会工作发展。还有张小蕾对天津,石方军对河南,彭鑫对上海卢湾区等省市社工人才在年龄、专业化、职业化和服务领域等方面的分布及需求和存在问题的调研,研究结论大致相同。
另一是以服务领域为例,张时飞通过对广州养老院社工人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提出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三点建议,即率先在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单位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率先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入手,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把发展社会工作的“核心服务”作为建设社会工作职业权威的重要突破口。周胜和周爱萍通过厦门市救助领域社工人才调研,认为明确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身份,进行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及经验总结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学院式培养,建立在国际经验借鉴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王德丰、陆士桢、陈树强、孙立亚、张作俭、马凤芝等先后撰文讨论了新加坡、美国、香港、挪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直接指导了20世纪末期大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发展。21世纪以来,周湘斌、李迎生、张朝雄等人在全面考察英国社会工作的资格教育及其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研究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实务导向的资格教育体系并行不悖的二元结构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大陆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认可、多方参与以及专业教育和资格教育相结合的思路。
在经验借鉴基础之上,中国学者也努力建构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王立红、周光亮认为应依托需求发展社工教育、实行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并进行分层分类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周林波认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养与本土实践具有强大的“嵌套”关系,坚持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政府、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学院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代表性成果:顾海霞、罗观翠通过总结中山大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通过尽可能地挖掘、动员、整合资源,以构建社会工作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达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崇慧、吕涛、姜敏以云南各高校为例,研究NGO与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培训、资料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图总结“双赢”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理想途径和模式。
地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经验总结代表性成果是民政部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区(上海市、深圳市、江西万载县和浙江宁波海曙区)以及四个试点单位(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二精神病院、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和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上海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成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积极培育社会工作者的行业管理机构,注重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江西万载县从三个方面形成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基本格局,一是开发一批社工岗位,二是创建与高校社工专业和社工、从工(准义工)、义工的两个联动机制,三是培养三只社工队伍,即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本土化社工从业队伍以及志愿服务的社会化社工队伍。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和未来取向
社工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和未来取向主要集中在学院式专业社工人才培养上,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文军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专业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脱节”、“职业社工培养中价值理念与实务技巧的错位”等十个挑战分析;王思斌对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阶段、动因、非均衡性的分析,指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在数量与速度、人员与素质、专业化以及社会责任方面需要在发展中取得平衡。
史柏年总结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四个特点:后生快发、教育先行、师资滞后和拿来即用,并提出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目标、道路、管理和人才培养四方面面临的严峻选择。向德平分析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本土化理论和方法缺乏、专业价值观和理念缺乏、专业师资缺乏、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脱离实际、就业渠道狭窄等,提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教育要坚持国际通则与本土经验并重、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知识传送与能力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的取向。
总结与反思
从上述文献综述来看,学术界对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已取得若干共识。第一,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两部分,一是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一是没有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但实际上又从事社会工作相关服务的人员;第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是中国转型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第三,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道路;第四,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必须嵌入到现有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环境中,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多方参与形式开展。
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结构,政府把一些“不好管、不该管、管不好”的公共服务事务让渡给社会组织来承接,逐渐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工作在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有效而快速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为推动社会工作的顺利发展,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社工协会”)为代表的社会工作(者)协会应运而生。中国社工协会成立于1991年7月,是经过中国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国家民政部直属主管的全国性专业社会团体。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1年,中央十八部委出台了推动社会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在此春风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社工协会也相继成立。在此历史机遇下,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我会”)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于2010年年底正式成立。
我国的社工协会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为根本,发挥调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这一新生的社会组织在推动行业发展时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呢?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笔者试以自己工作所在的社工协会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社工之家
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具有物质生产、人口生产、消费、抚养和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等功能,能够给其成员关爱和温馨,使其有满足感和归属感。心理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害怕孤独和寂寞是人的本能,人们都希望能建立家庭,找到工作单位,加入某个协会或团体,归属于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这样可以从中获得理解、支持和关爱,从而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孤独与寂寞感,从而获得安全上的满足。社工协会要发挥好服务功能,积极营造社工的行业归属感,给社工以“家”的感觉。一是要让社工获得福利待遇上的满足。协会要积极推动,要在确保社工相关福利待遇落实的基础上,通过呼吁倡导,力争社工福利待遇能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劳动技能的熟练、职称等级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二是要让社工能预见自己的未来价值和成长空间。协会要积极关注关心每一个社工的成长,积极搭建平台,让社工充分感受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提升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满足;三是要营造文化氛围,增强社工责任感。协会要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增强行业的凝聚力,使社工在因行业发展获得成就与满足感的同时增长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实现行业发展与社工发展的双向互动。
二、社工学校
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个人需求越来越高,要做好社会工作,不但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洞察力,不仅仅是要专业,还需要博学。由于国内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实务工作经验积累相对不足,即使是社工专业毕业生也会因阅历及经验的限制,很难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因此,根据社工的这些需求,协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讲座、培训及主题沙龙等,积极链接各方资源,邀请社工专家与资深社工前来传道授业解惑,来对社工进行再教育培训,以此提高其工作技能。当然,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学着 “走出去”,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对外交流,开阔眼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这几年来,协会回应社工的需求,链接相关资源,为社工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如新入职社工的岗前培训,社会工作考前培训,《东莞社工书屋期项目》(实施时间2012.1~2012.12),《东莞社工团队启航项目》(实施时间2012.1~2012.12),《东莞市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时间2013.6~2014.6),《东莞市社工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时间2013.7~2014.7)等,并组织了督导人才赴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培训,有效地提升了社工的社会视野及社会工作理论水平和实务技能。
三、政府与社工之间的桥梁
各地社工协会大都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推动成立,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从政府职能里面分离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民间与政府的合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若能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政府参谋,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协会功能的实现,也有利于为协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为行业服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社工协会作为一个自愿性的民间组织,首先应该是机构之家、社工之家,应当充分反映行业及机构和社工的利益诉求,以维护行业利益为己任,担当好行业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协会要成为联系政府职能部门及广大社工的桥梁和纽带,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及时地传达给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把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的呼声与要求及时反馈给政府,促进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维护社员利益,我会定期对社员进行调查访问,通过走访社工服务点、社工机构,了解社工意见和建议后,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意见。例如2012年,我会在收到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工机构关于女性社工产假有关问题后,向主管部门提出了解决女性社工产假问题建议并受采纳。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条件下防暑降温工作,保障社会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会于2012年向机构《转发〈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及〈关于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的通知》(东社协
〔2012〕23号)以规范高温津贴发放工作。
四、社工的形象代言人
社会工作尽管在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已被社会公众所熟悉,但在内地,社会工作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专业名字。社会工作知晓度偏低、认同度不高这一现象给社工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不能及时获得社工的帮助。社工协会应积极充当好行业代言人的角色,做好社会工作宣传,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社会工作知识,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同时,可在各领域挖掘整理一批有宣传推广价值、引起社会共鸣的典型案例,通过积极策划,定期组织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展示社会工作者专业、敬业、助人的职业形象,展现社会工作者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职业风采。
五、社会工作“研究所”
目前在实务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手法大多数来自西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会因生活、文化等因素差异而导致不适用的情况。因而地方社会工作协会要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工作,尤其是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面临形式与任务,研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同时,协会要通过调查研究,站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掌握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权威数据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咨询依据,确保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科学、有效、可行,引导必要的社会资源投向社会工作领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以我会为例,自成立以来,在课题研究方面,就先后承接了国家民政部支持的《社会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战略研究》,市社科联支持的《东莞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平衡积分卡理论视角为取向》,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支持的《社会工作介入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与干预计划》等研究项目。另外,我会还积极促进本地区社工的交流互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研究本土实践经验,探索一条既适合本土特色的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工作发展规律的发展之路。
六、真正的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