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23:53: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自我思想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212-03
“自主性”是个体作为主体在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觉性、自我选择性,及个体对社会关系的依赖,包括意识、观念和实践活动的自主,并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造客观世界。
1 自主性认识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各教育心理学派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社会认知学派的Zimmerman提出了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Winne 和 Butler认为:心理性结果直接接受内部监控,内部监控接受来自目标和当前学习进展情况的信息,对目标和学习进展情况的比较,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然后把评估结果反馈到知识和信念、设置目标、选择策略等过程或成分,来指导下一步的学习。
根据Winne 和 Butler的研究框架,确定研究的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学环境、教学反思,本研究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思方面进行研究,见表1研究维度及具体内容。
采用集体发放及回收方式,发放问卷34份,删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94.1%。
对回收问卷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 教学自主性与教龄、职称关系的研究
2.1 教学自主性与教龄的关系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变量与教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以教龄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了One―Way ANOVA对不同教龄教师教学自主性进行多重比较(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检验见表4,自律性(P
运用LSD进行教学自主性各变量与教师教龄的事后平均数多重比较(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检验见表5,了解教师教学自主性及各个维度与教龄的关系。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与教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教龄1~5年与6~10年的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存在显著差异(P
教龄在1~5年与教龄在6~10年和11~15年的教师,在自觉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2.2 教学自主性与职称的关系
教学自主性及各个维度为因变量,教师职称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了One―Way ANOVA对不同职称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及各因子进行多重比较(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检验见表6、表7,自律性和教学自主性与职称存在显著差异(P
运用LSD进行教学自主性各变量与教师职称事后平均数多重比较(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检验见表8,助教与具有讲师职称的体育教师在自觉性、自律性、创新性及教学自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助教、讲师与副教授教学自主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自觉性、自律性、创新性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性。有研究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思想素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高级教师多数处于教师成长的发展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并有着稳定的职业信念,他们能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因此,他们教学自觉性较高、自律性较强,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创新。
3 研究结论
首先,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与教龄显著相关。教龄在1~5年与其他各年龄段教师教学自主性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不断提高。
其次,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自主性与职称有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教学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自律性和创新性方面。
最后,有教学自主性的大学体育教师有显著的特征:①有较强的事业心;②对体育教学与训练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③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④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教学和训练中的问题;⑤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⑥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⑦能积极、主动的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⑧思想活跃,积极接受新事物,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并能与大学生融为一体。
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目的。其中自主学习的倡导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精神。因此,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在看过一些学校设置的导学案后,笔者发现很多都只是教材的改写,或者练习册的浓缩,偏重教材内容的梳理,或某些计算技巧和公式的练习。
一、自主学案的含义
自主学案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理解的程度、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了解,自己初设定自主学习的计划,再由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的计划为全班学生编制设计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共同参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完全是教师独立完成,也不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自主学案与导学案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面向的对象都是学生,但在编写者上,自主学案由教师或教师团队,连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完成;在内容设置上,自主学习材料更具有延拓性、探索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开放,比如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反思有自我监控,学生的主动性更强,也反过来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更高,在编写时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更重视,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具有影响力。根据以上学案编制特点的不同,笔者大致将中学数学自主学案分为以下六类:目标型、阅读型、生成型、引导型、拓展型、练习型,下面是对这六种类型的自主学案分类的根据、各类的作用、适用的课型等进行的分析。
二、学案与教案、教材、练习册之间的关系
1.学案与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梳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的教师用具。教案的使用很好的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对课堂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发生的状况有所预设,有助于教师更有效的把握课堂节奏和效率。教案比学案更注重教师对问题的提升,以及教师对知识所渗透的思想和方法的点明和提炼,学案比教案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以及学生对知识彼此联系的认识。因此,教案比学案更注重教师对问题的提升,以及教师对知识所渗透的思想和方法的点明和提炼,学案比教案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以及学生对知识彼此联系的认识。
2. 学案与教材
于教材本是前后相连的,所以教材中对每一节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不会给出明确清晰的说明,而对知识建立丰富立体的认识需要教师将过去类似的知识点或学习方法、做铺势的知识点、R后所需的知识点等均提炼出来融入到学案中。教材屮对定义、定理、性质、结论等大都是直接呈现,而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一一启发学生猜测、推导、归纳、类比等。教材中对知识的思想和方法没有明显展示,而教师编写学案时要把所能渗透的思想和方法逐一在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的运用中得以体现。
3.学案与练习册
学案中的知识运用是必有环节,但不少学案把知识点以梳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之后,进行大量的练习,犹如课后练习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给出大量的练习题目。学案的在学与练中更注重的是学,由此练习的题目就更是教师精挑细选得到的,从这些典型练习题中学生除了运用知识以外,还要提炼出当中的思想、方法,对一类题目进行归类,以SK校的学案为例,当中的例题各个都有精准的分析,有些还提出新的疑问让学生解答,当中的练习题也非常注重变式,在同种类型的题目多次练习后,给出一些注意事项和总结性语言。
三、案的共性与个性
针对个人的学案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中实施起来是有困难的,但不是说不尊重学生的自。笔者所研究编制的自主学案就是在全班学生共有的学案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个体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学习任务多少程度,也让学生个人参与等级的评价、个人的评价、重难点的梳理等。以此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时间,这样的自主学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此处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中学学习,更多的是日后的大学学习、社会学习。同时笔者通过研究得到的数学自主学案更多的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人语言表达对知识的认识、质疑、猜想、推广,对方法的提炼、总结,对思想的迁移、运用。这样的自主学案试图传达给学生"学习的主体是自己"这一意识,力求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结论:在沸沸扬扬的学案风背后有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自主学案是否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否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可以确保学生知识上、能力上、思想方法上的掌握和提升,是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好奇心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编制中学数学自主学案时必须时刻意识到的,并且需要教师不断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进一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宏秀.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010.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办高校和公办大学一样,都是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其循环和运作过程不可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尤其是民办高校自主办学过程中更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广泛监督。在适应社会和主动服务社会上,民办高校要抓住机遇,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生长空间,寻求更多机会开拓更大舞台。以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的姿态和行动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不断挖掘潜力扩大行动自由度,赢取更广泛社会资源的进驻。因此,搭建和畅通社会广泛支持、积极参与、大力合作的平台和路径,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题中之义。落实政策,广泛参与,为民办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积极的社会环境。政策制度是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也是社会各界促进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各界要营造有益于民办高校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全方位贯彻落实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第一,调整、补充《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推动民办高校平等发展。
只有创造平等的政策制度环境,才能避免出现很多诸如职称评定、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课题立项等一系列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民办高校才能获得公平待遇。第二,在民办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严格实施校外专家论证会制度,有效开展群众听证会,积极扩大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摈弃对民办高校的歧视、偏见甚至鄙视,公平对待民办和公办高校,做到一视同仁。第三,积极探索大学董事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企业和行业合作办学的多样化模式,扩大对社会参与的支持力度,增强民办高校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实力。第四,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规范民办高校办学秩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改变政策措施不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监管不到位及传统习惯观念困扰等不利影响,为其营造宽松理想的市场环境,使民办与公办高校以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处于良性状态。
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改善民办高等教育的舆论环境。虽然当前民办高校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主流是好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我们要大力宣传民办高校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功绩。民办高校举办者、办学者及教育者的努力和付出,理当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受个别民办高校负面效应浸染,同时缺乏正面宣传和舆论氛围引导,特别是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认识不清,其公众认可度、社会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偏低,其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亟待提升。当今社会要以宽容的心态,客观公正地评价成长中的中国民办高校,高度关注民办高校的价值和作用,褒奖民办高校的突出贡献,妥善解决民办高校的问题和不足,不求全责备,更不以偏概全,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宣传和奖励社会组织和各界贤达捐资、出资办学,大力推动社会力量以共同举办、独立举办的形式参与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持续发展和获得社会承认的各项工作进行褒奖。所以,民办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服务,并从社会获取参与支持与办学资源,也在为社会服务中获得社会认可。
二、民办高校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要保持合理的张力
合理的自治空间是大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恰当适合的自治空间是大学生存的根基、发展的土壤。德里克•博克(De-rekBok)感叹,“政府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扼杀教育的创造力和活力”。[1](P41)所以,欧美大学对政府的介入会保持敏感的防范意识,一向提防政府的干预。但鉴于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价值,政府也不会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著名学者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曾说,“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裁夺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裁夺”。
引言
大学体操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体操运动有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缓解心理压力等效用,但是在体操教学时如果不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时就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加之体操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运动技巧性强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就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保护知识的教授。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简单的探讨了大学体操教学中自我保护的意义及相关策略。
一、自我保护的内涵及意义
1.自我保护的内涵
自我保护是体育保护类型之一,它与他人保护(即人工救助)、器械保护不同,自我保护顾名思义是运动者自身有意识的在运动过程中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当然由于动作技巧的不规范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危险,此时练习者根据自身的力量并结合相应的防护知识运用科学的技巧摆脱危险的行为也属于自我保护的范畴。
2.自我保护的意义
在体操运动中自我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体操竞技、还是日常训练自我保护都能够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运动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促使其在运动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积极的运动心态对运动者高效掌握运动技巧、完成各项训练、建立科学的运动概念也是有所助益的。总而言之,自我保护是体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二、学体操教学自我保护的措施
1.充分热身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充分热身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大学体操教学的热身活动都不够充分。这主要存在两个原因,其一大学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从而没有敦促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其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热身运动的益处,从而使教师组织的热身运动流于形式。因此在大学体操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树立好正确的思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向学生讲解热身运动的益处以及热身不充分的危害。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抑或参考相关文献告知学生,热身补充会发生准动现象,即从运动解剖学中谈及的:人体肌肉纤维具有一定的粘滞性通俗的讲就是在运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并且在体温较低时肌肉纤维的粘滞性会增强也就是活运动时的阻力就会增大,相反如果通过良好热身使体温缓慢升高就可以减少运动中肌肉纤维产生的阻力,这样既可以减少运动的能量消耗,降低乳酸的产生避免肌肉酸痛和损伤。通过专业的讲解后,学生一定能够理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的参与到热身运动中。
2.熟悉动作
体操是一项动作技术性,动作规范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在教学时不规范的体操动作同样会造成学生肌腱拉伤等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认真的参阅相关的书籍,熟悉动作要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动作示范教学,使学生清楚的观摩具体的动作技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从而减少运动中的损害。譬如,在教授翻滚技术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先关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总结向学生讲解技术要点,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通过动作示范教学组织学生实施操作。
3.器械上的自我保护
众所周知,体操运动大多都是依赖与器械完成的,譬如我们熟悉的吊环、单双杠、跳马等都是需要借助一定器械完成的。正因如此,在大学体操教学时,在器械上学生也容易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为了有效的避免器械造成的损伤教师就应该教授相关的自我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1)单双杠要正确落地
单双杠在落地时,如果动作不过规范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危险,因此教师首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单双杠运动时正确的落地。而单双杠正确的落地方式无非就是两种,其一,减少地面冲击力,这样就需要学生合理的利用身体关节的弯曲以及连贯动作的配合来缓冲由旋转离心力和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冲击力;其二,就是选择适当的落地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落地前学生要审视落地点的条件,要使重心投影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以此减少肌肉关节的损伤。
(2)跌下器械的正确处理方法
在体操运动过程中,有许多是事情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加之部分学生初次接触体操运动,对器械的熟悉度不够抑或动作要领掌握不充分等因素都可能使学生发生非自愿脱离器械的情况。在此时学生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能够有效的减轻伤害。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意识到将要脱离器械时,需要对自身的姿势、高度、旋转力量等因素作出粗略的判断在此之后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停止练习;选着适合的落地点主动跳下;落地时应有意识的保护头部;团紧身体并适当的制动;争取用下肢落地避免头颈触地及反关节落地;落地后应该利用惯性顺势做翻滚动作以此减小身体受到的冲击力等。
三、结言
在大学体操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损害,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起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且还需要通过大力的宣传促使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的意识。由于体操教学自我保护的方法比较繁杂,在日常教学后教师也需要敦促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应该积极的组织教师深造学习,以此保证教学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教授学生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知识以外,还应该适当的向学生传授一些损伤复健的知识,让学生在受到损害后能够通过自我调理迅速康复。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1体操[M].1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11
前言
随着人们对教育水平要求不断地提高,自主管理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的对象。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总结,并从中摸索规律,而后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自主管理能力不断的提高自我,让自己更加适应多变的社会。
1.高中学生化学自主管理能力现状与分析
1.1高中学生化学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现今在自主管理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研究,理论也很丰富。而在我国这种特殊的教育情况下,我们的自主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瑕疵。首先我国还没有充分重视自主管理的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在思想上没有变化。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史中,教学过程中一直以老师为主。特别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太依赖老师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欠缺。再者,研究者说的多,实践活动相对很少,实际应用的探讨也并不深入。同时,研究者们有新颖与独特的构思,但是却很少应用到教育中,不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管理的好处。而对于学生的调查也很明显的显示他们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如下表显示
1.2化学自主管理中学生内部动机与目标学习的分析 由上表,可发现学生极度缺乏自主管理与合理安排目标的能力。首先,自主管理动机不强。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习动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内部动机,直接决定自主学习的持久性。其次,目标对于自主管理的作用未充分利用。目标对于自主管理有具有强烈的动力性。缺乏目标可导致在学习中盲目地走很多弯路,最终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让自己在学习中丧失信心,严重的甚至会弃学。 最后,自主管理的意义也要被认识,教师和学生在现实中才会更加注意其能力培养,主要优点有:(1)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以带动教育方式与教学组织形式等的改革。(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产生更多的思维方式、教学观点,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3)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及其各种学科学习的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更加真实反应学生情况。(4)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2.1加强内部动机,提高自主管理兴趣据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而去学习与复习,而根本没有自己的计划。一些学生因为成绩不能提高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与此相反一些成绩好的则是感觉学而不倦。因此每个教育者都有义务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可以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管理方式就是新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例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生活例子可以说明所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深入浅出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教师成语叫“点石成金”,给你一块石灰石,你能使它变成金子吗?从而导入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主动管理中,首先需要对化学的良好动机,点石成金就给予学生很强大的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然后,由于解决问题中的困难,可以锻炼其自主管理的毅力。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2.2加强教师对化学自主管理的指导作用 多数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足与其教学关联不大,而且学生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的教学的一部分。而对于高中的教学,不可否认,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中得到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偏向于任何一个,而是要使三方面共同的发展。高中教学中就要将“教”与“学”两个方面想完美的结合,即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传授化学”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在老师授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让学生钻进学习中去,从而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总结 总之,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自主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学生以及大众人群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就更加善于发现问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变得更加的智慧。逐渐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独立性,促进教学想自主的方向前进,使师生共同自主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自主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徐学全.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9(12):15-17.
[2]卢仲衡等.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0,(4):38―42.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校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新课改要求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自主教学,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而进行自主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便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提倡让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等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经历操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更重要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在反思中提高专业素养,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并且适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探究和批判,在反思中学习和进步。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自信,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3.为当代教学的时代性改革提供补充
在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过时的,跟不上时展的迫切需求,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这时,反思性教学就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在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可以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在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准确的改进和完善,及时地引进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一个补充,取得教学效果。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引导学生反思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均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学生起着榜样作用,教师开展大胆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其负责工作的表现,还是其教育方式的扩展和升华。当代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贯彻我国教育事业方针政策,并结合教学实践,充分认知自身的教学地位及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道德素质、教师专业的教学能力等,进而以这种理论和能力为基础,实现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反思
教师在自我反思之余,应当将自身的反思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学习所得的习惯。例如,在讲解《财政与税收》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所得适当精选,并给予学生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再向学生提问“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尚存哪些疑问”“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带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循环式的反思。其次,思想政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即除了在课堂或教材学习时进行总结和思考之外,还需要对自身平时行为、思想、意识等进行反思。
3.加强师生合作,实现共同反思
所谓的共同反思,即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相关意见或者是评价,而学生也同时为教师的反思提供帮助。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即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相互合作、亦师亦友的特殊教学感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充分信任和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以诙谐、严肃、幽默、隐含等各种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而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将自己产生的疑惑或者意见反馈给教师,造就师生之间信息的高速交互渠道,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
总之,反思性教学能够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查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进而利用各种软硬件设施优化教学环境,从客观方面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2)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重要途径。自助与开放课堂建设,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无处不在,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自己、老师、同学在课堂上的重要,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会信任、相互包容,共同提高的关系。
(3)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载体。自助与开放课堂的建设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和鼓励下,学生胆怯、害羞、不善交流等心理等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心理和完善人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自助与开放提倡的是合作、聆听、互助、包容等,在这一方式的带动下,任课教师可以将公平、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不同的环节中。
二、小学数学自助与开放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理解自助与开放的基本定义
自助: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或是鼓励同伴之间互助学习,教师帮助学习,以求得某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素质;二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为学生搭建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互助学习平台,教给学生自助学习的方法,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引导和帮助,给学生提供最最需要的知识讲解、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
开放:一是课堂开放,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兴趣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二是资源开放。学生在利用好课本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和网络等各种学习资源。三是指教师设计问题的开放性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二)小学数学自助与开放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
1.对自助与开放课堂的整体要求
一是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数学教学一定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展开教学,这是开展自助开放课堂的基本要求。二是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数学观、课程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及课程资源观。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去自助思考,获得的数学方法会更多。三是要强化目标意识,尤其是要强化环节目标意识,落实环节目标,追求环节目标的达成度。利用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的找到学习的方向。
2.对小学数学自助与开放课堂中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是教师要念好“实”字诀。教师一定在“实”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切忌华而不实,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素材的选取时,必须围绕“现实的”、“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有丰富的学科内涵”三个要素而展开。在开展互助探究等环节时,要充分落实讨论要实,互助要诚,用心要细,探究要深,不留“死角”,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到讨论探究之中。
二是教师要念好“准”字诀。各种导学、各种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呈现。教师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要准确把握呈现时机,选择恰当呈现方式。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呈现出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
三是教师要念好“真”字诀。自助学习中既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自学过程,用心观察和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对于一些因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形成的个性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助学习或互助探究,将问题解决在小组内;同时用心发现和提炼共性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学生,一定要强调、落实自学要“真”。
四是教师要念好“活”字诀。自助与开放课堂重要一点就是交流展示,教师要主动激发学生的活力,要让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他们学会的东西,提出他们弄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提炼整合,教给学生提炼问题、整合问题的方法。
五是教师要念好“导”字诀。在自助与开放课堂中,最后教师的总结归纳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提炼,从中总结归纳出结论性的东西。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在学生归纳总结意思表达正确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规范化和准确性上予以必要的指导,并且对核心问题给予有意的强调。教师要依据所学内容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性”、“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回顾和再思考,通过练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实践运用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教师也要在总结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养。
三、小学数学自助与开放课堂建设的深入思考
搜索中国期刊网的相关内容,纵观在世纪之交的前后五年(1995—2005)间,学者们发表与“文学自觉”相关的论文多达389篇。在这数以百计的论文中,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探讨文学自觉究竟始于何时的问题。概括起来,学界主要形成两大观点:第一种是坚持学术史一直沿用的“魏晋说”;第二种是不因循旧习支持新的说法“西汉说”。
199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少康教授发表《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一文,认为中国的文学自觉始于西汉。“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文在学界引发强烈争议。认同此说法的学者纷纷声援,或补充佐证,或从不同角度论证,大有“西汉说”能独当一面之势。
面对“西汉说”的有力挑战,“魏晋说”的支持者也加入到论战中。他们或从微观考察、或深化已有论据,以巩固“魏晋说”的地位。尤其是暨南大学的李文初教授,继1997年接连发表《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和《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两篇论文,就非“魏晋说”的两种观点进行逐一辩驳后,于1999年又发表《三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一文,进一步深化“人的觉醒”是导致“文学自觉”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
这两种观点的争锋相对,使学界一时热闹非凡。而这两种观点不同提法的背后,正透视了学者们对“文学自觉”标准的不同理解。一直以来学界钟情于以“纯文学”的单一维度为标准,而在世纪之交的十年探讨中,学者们对标准的定义赋予更多的元素,从而使不同的观点呈现五彩纷呈的局面。
到21世纪初,在西方的反思思潮的影响下,学界又转入对此课题的总结与反思。一方面,他们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亦即把“文学自觉”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考察,从而进一步扩充与完善“文学自觉”的纵向体系;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重新解读历史材料,如鲁迅讲话背景及其原意,曹丕的《典论·论文》等,得出了一些颠覆性的理解。如果说“西汉说”的提出是单纯对“魏晋说”的否定,那么这一时期的研究就是对整个“文学自觉”说的质疑或否定了。
一个事物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由模糊混沌、朦胧无知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凡意义。但凡这样的一个飞跃决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受各种事物影响或与多种事物发生关系,也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杂糅着很多必然引发争议的模糊地带或尚待推敲的空间。因此,不难理解“文学自觉”的问题为何会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虽然学术的发展不以纪元为界,但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因而在世纪之交作一番回顾和反思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
中国“文学自觉”的研究,一直以来,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忽视或忽略,即关于“文学自觉”这个命题自身真正由来的问题。如上文所述,关于“文学自觉”的由来,学界一直把“文学自觉说”的源头追溯至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整个二十世纪所有论及“文学自觉”的话题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直接借用这个概念。即使在讨论得比较热烈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们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文学自觉”始于何时,或“文学自觉”的标准标志等问题上,而甚少有人谈到“文学自觉”真正出处的问题。
直到1996年,孙明君才首次澄清误解,还原史实。他指出:首次提出“文学自觉说”的是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先生,而不是中国学界一直认定的鲁迅先生。早在1920年,铃木先生就在日本《艺文》杂志发表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论》,文章明确说“魏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朝”。1925年日本京都弘文堂书房出版了铃木的《中国诗论史》(旧译《支那诗论史》),前文作为该书的第二章录入。在此书中铃木先生认为:“通观自孔子以来直至汉末,基本上没有离开道德论的文学观,并且在这一段时期内进而形成只以对道德思想的鼓吹为手段来看文学的存在价值的倾向。如果照此自然发展,那么到魏代以后,并不一定能够产生从文学自身看其存在价值的思想。因此,我认为,魏的时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评论之道即自此而盛。《典论》中最为可贵的是其认为文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其所谓“经国”,恐非对道德的直接宣扬,而可以说是以文学为经纶国事之根基。”
孙明君首发的这条史料,它的还原为学界找到了“文学自觉”的真正源头。其后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不出其右,并多有引述他的观点。如:罗宗强在为张峰屹著的《西汉文学思想史》作序时指出,铃木虎雄在1925年出版的《支那诗论史》中,就已经提出“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鲁迅只不过是引用了铃木虎雄的说法,并且把它解释成‘为艺术而艺术’而已”。
关于鲁迅先生的言论是否与玲木先生的叙述有关系,即“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观点,是不是代表了鲁迅的观点,也是后来学者经常涉足到的话题。究竟他们是不谋而合,还是鲁迅引用了铃木的观点,而他本人亦赞同这种观点呢?涉及此话题的学者们大多倾向于认同“鲁迅的观点极有可能是借鉴自《中国诗论史》一书”,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不是鲁迅所论述的重点问题,只是在不经意中一笔带过,虽然借用了铃木的观点,但他不一定赞同这种观点。但无论如何,在中国学界真正产生深刻影响的还是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
正如接受鲁迅先生的“文学自觉说”一样,学界也一并把他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成的“魏晋说”沿用了下来。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魏晋说”经历了这么一个成长的过程:铃木先生“魏时”鲁迅先生“曹丕的一个时代”“魏晋说”“汉末魏初说”, 等等。在此过程中,“魏晋说”深入人心,并成为主流观点。这主要得力于李泽厚的特别推重。他在《美的历程》(1981年)中为“魏晋说”提供“人的觉醒说”这一理论支撑,使“文学自觉说”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获得更系统更合理的阐释。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1995—1999年间,随着张少康和李文初围绕“文学自觉”是否始于魏晋展开激辩,并大有形成两大阵营之势,在这一问题上沉寂多时的学术界开始爆发。支持“魏晋说”的学者们为巩固“魏晋说”的地位纷纷著述论文,从不同的视角,为“魏晋说”添砖加瓦。
如有的学者从文学表现时代生活、作家个人独特情感出发,以文学的人文关怀作为终极关怀,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还应包含文学内容的自觉,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为艺术而艺术” ;也有学者从“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文学流派的涌现”和“文学理论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证了文学的独立和自觉自魏晋始,魏晋南北朝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学的独立和自觉的时代; 也有从微观的角度支持“魏晋说”,认为魏晋的文学自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的自觉、观念的自觉和批评的自觉;还有学者结合儒家思想,从儒学史和社会形态转化的角度对魏晋文学观念自觉的过度性质进行论述。这些观点使“魏晋说”有着更广阔的理论依据。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魏晋说”的坚定拥护者李文初教授,继1997年发表《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和《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两文,分别就“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时间上的推前和拉后两种说法提出质疑及辩驳后,1999年他又撰文《三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该文从哲学的角度考察,认为“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之间的确存有某种内在的因果关系,而魏晋人看重自我,尊重真我,崇尚生命自身价值的主体意识正是“人的觉醒”的真正意蕴;该文既而探究魏晋时期的文学发展及其特点,论证了“人的觉醒”如何引发“文学的自觉”这一关键问题。当然也有学者对“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出质疑,如俞灏敏就认为“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的产生,有着共同的原因,两者的关系是并行的,而不是因果关系。尽管她也是“魏晋说”的有力支持者。
这些学者对“魏晋说”的具体内容做了比较多的概括、说明与补充。最有代表性的是袁行霈先生的观点。他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的自觉”,他认为:“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袁行霈先生对于“魏晋文学自觉说”的概括,与李泽厚的论述相比无疑更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也更为坚实地立足于文学本身。其论述随着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校文科教材的大量发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
从表面看来,“魏晋说”的地位仍然稳如泰山,但学术是要推陈出新的。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者们敏锐的触觉,他们决不会放过原始资料中任何的模糊地带,总是试图从最细微处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文学自觉”这个课题也不例外。由于最早提出“文学的自觉”说的铃木虎雄和鲁迅都未详细解释“自觉”的概念,也未论及文学“自觉”的标准,而当代学者对于什么是“文学自觉”本身就存在着理解上的歧义,所以,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这个说法提出质疑或诘问。
譬如,刘跃进在其著作《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中就提出了“宋齐说”。其主要的依据是:刘宋元嘉十六年于儒家、玄学、史学三馆之外别立文学之馆开始,人们才明确地把文学创作与学术文章区别开来,是文学独立、自觉的标志。他认为“南朝作家从刘宋初年开始,到南齐永明前后,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从封建政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并真正深入到文学内部,探索其发展规律,使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也有人认为文学自觉的时间还应提前到先秦时期,认为庄子的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文章,或者《诗经》的出现,或者屈原及其《离骚》的出现,都可代表文学的自觉。尤其是屈原的个案,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用文字表达爱国情怀的诗人,如果单纯以“人的自觉,文的自觉”为标准来定义“文学自觉”的话,他完全可以视作“文学自觉”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在各种新说中,笔者要为文学自觉“西汉说”写上粗陋的一笔,因为这个观点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而且是对“魏晋说”的有力挑战。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整个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正面引导、灌输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因为从根本上说,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促进和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来源多元化,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其思维的时空领域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不断由依附型转向独立型,“上尊下卑”的传统观念受到民主平等观的挑战和冲击,过去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德育工作方法,由于缺乏民主、平等的精神,方法上简单粗糙,往往收效甚微,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以人为本,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避免“高、大、空”,努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主体成长的实际,关心学生主体成长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心理过程的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同样,学校的德育过程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化为主体的自身意识才能起作用,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改变学生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看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能动选择能力的独立个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学校德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是一个主体主动地、自觉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实践等方法,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等向良性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过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者,又是教育对象,集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集体内部的互相帮助,互相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自讲自演式
自讲自演活动是一项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一方面,它可以改变学生在传统的学校德育中一贯所处的“观众”,“听众”地位,鲜明地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讲自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讲自演式的具体途径很多,既可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大型宣讲活动,如迎北京奥运的宣传,抗震救灾的宣传,完全可以让学生出场担任主角,也可以在团队,班会活动中组织学生就某个校园话题、社会话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是非的辨析能力。甚至,一些看似程式化的教育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讲自演”,如举办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组织学生讨论:十八岁对你意味着什么?通过填写“青春心愿卡”,收集信息、交流思想工作,在此基础上,再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发言,在师生以及家长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
(二)自学自教式
这里所指的自“学”自“教”,既包括学生学“有字书”,又包括学生学“无字书”,既包括传统的文化载体,也包括现代的网络资源。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学自教,首先体现在学生文化涵养的提高过程之中。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境况,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尤其是对其课外阅读的内容采取一些清“源头”,引“源头”的措施,搭建“书香校园”之类的活动平台,除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介一些有助于其成长,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目及网站外,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组织诸如“修身文章推荐”活动,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的个人网页评比活动等,交流彼此的收获,以促进其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学自教,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学生主体自身积极参与构建、优化德育环境的实践。在这方面,目前一些学校的具体做法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寒暑假组织的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校内组织的劳动实践周活动,各种形式的学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以及班级自治活动等。通过自主参与、自我管理,不但可让学生增长实际才干,更可推动学生在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中实现和谐发展,塑造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理想人格。
(三)自励自警式
“自励”包括目标自励和榜样自励等。自我教育离不开目标激励,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树立目标,尤其是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进步的信心。自我教育也需要有榜样的引领,这种榜样,离学生距离越近,可比性、可学性越强,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越易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榜样的确定,不少学校不少老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比如评选“校园标兵”,推荐“感动校园的人物与事件”,评比班内方方面面的“最优”,等等。学生自己选出榜样,自己学习、效仿,不经意间,实现了思想道德上的“爬坡”。
“自警”,即自我防错和纠错。魏书生老师有许多经典的收法。如指导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盏思想的明灯(有针对性地抄录一条座右铭),“犯错误,(下转第230页)(上接第222页)写心理病历”等,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成功经验,常为教育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四)自娱自乐式
自我教育不一定是“一本正经的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天性,与“玩”嫁接在一处,一些时候,反倒事半功倍,更见成效。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体现了这种理念。如何让学生“学会休闲”,自己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娱、体育等活动,寓教于乐,陶治情操,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许多学校都作了认真的探索。如开展双休日校园文化广场活动,每周都安排一项“重点活动”:或通俗歌曲大赛或戏曲晚会或英语口语交际或现场书画展示或工艺品制作或效游或球赛联谊等。在活动组织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一切由学生“当家”。通过这些活动,闲暇生活可变得充盈起来,校园文化也可因其亮丽的青春色彩而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文化”,在“化学生”,育德育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自评自议式
如果把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评价要自评他评兼顾,从“德育以促进主体现代性发展为根本”的角度看,在“自评”与“他评“之间,更应注重的是自评,而非他评,如组织“我眼中的自己”主题班会活动,“跟自己说悄悄话”的征文活动。尊重差异,让学生自已规范评优内容,选择自己最具优势的两项和最待改进的两项来参加班内评比,以便调动学生内在的能动性,集中时间和精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实践活动的总结上,更“重在自评自议,如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在见、实习结束后,学生的自评自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见、实习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及思想水平有哪些新的认识?(2)在见、实习中,你发现自己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3)见、实习中你的突出收获是什么?最大体会是什么?等等。由于总结来自学生的切身体验,所以针对性也强,实效性也大。
以上所罗列的几种自我教育形式在目前学校德育中较为普遍采用,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一些有效途径加以完善,补充。
三、学生自我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生自我教育是“思”和“行”的统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自我反思”,“闭门思过”或“反躬内省”,而应强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和修养,应把学生自我教育看成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思”与“行”的辩证统一。
第二,自我教育并非“自发教育”。学校德育中的学生自我教育并非意味着削弱或放弃学校德育中的正面引导的作用,放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组织,更不是“放任自流”,相反真正的自我教育必须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
第三,学生自我教育的成效如何,能否保证自我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关键取决于能否培养和壮大学生中的积极分子队伍,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进而通过学生间的自我教育形成群体共识,才能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导向和成效,为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创造积极条件。
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种充分张扬主体自主性的学校德育形式现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在新时期下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强化其个体责任感,提高其控制个的能力,规范自我,完善自我,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将成为提高学校德育整体功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一、学会在总结反省中提升自己。古人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无过矣。”他强调的是不论你多么的博才多学,还是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只有通过反省才能增加智慧,达到一种智慧洞明,言行无缺的完美状态。已经过去的一个多月,结合本次月考,我希望每个同学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扎实搞好个人总结,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通过总结,大家要好好想想自身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习惯是否已经定位,各科知识点是否还存在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到中考或高考的时候,你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一定已经是牢不可破的。这次考试,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经受了失败、痛苦或成功、喜悦的洗礼,得到了磨练、反省和升华自我的机会,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