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2 21:52: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课程改革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课程改革论文

篇(1)

二、给小组命名,并设计组徽和组训

就像我们每人都有名字一样,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都要有自己独特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既是小组的口号,也是小组的奋斗目标。把它写在学生眼前的组牌上,让它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奋斗。另外,还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了组徽和组训。写在了本组的黑板上,以此来激励大家时刻进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曾经就小组名称、组徽、组训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比如,“”小组,组训是扬起生命的风帆,准备远航,寻找自己生命的真谛。组徽是一支起航的小船。“星梦”小组,组训是坚持不懈,放飞梦想,炫丽星组,永放光芒。组徽是五颗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另外,还有“雄鹰”“阳光”“慧心”“腾飞”等等名称,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他们内在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竞争意识,学习氛围也逐渐浓厚。

三、培训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所以培训小组长至关重要,这时就要亮出我们的又一个秘密武器———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这样不但可以洞察他们一周之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而且还能使小组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从而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在对他们一周内的班级工作和平时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并指出不足,引以为戒。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学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培养学科组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减轻负担,而且也能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训练组员,两手一起抓,充分运用表扬机制

有许多教师担心成绩差异生混在一起,使品学兼优的学生被异化。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本性确实会让一部分学生流于涣散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秘密武器就是两手一起抓,一手抓优等生,另一手更要关注差生———我们做的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职业的神圣,就体现于此了。我们作为执教者,就应该用平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们的秘密武器就是深入学生,灵敏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影踪动向,教他们在小组中学会分工合作,鼓励他们全员参与,一旦发现其闪光点,立即将其扩大化。哪怕他的闪光点是一闪即逝的火花,我们也要将他的“星星之火”转成“燎原之势”。给他们足够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设置小组擂台赛,实行奖励机制

每一节课,每一学科,都要认真对待小组的擂台赛。让每一学科的代表作为监督和记录员,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进行。一边注重自己的课上表现,一边查看各小组的表现,记录下每个小组中优秀成员的分数,每节课产生一个“优胜小组”,其分数纳入班级各学科擂台赛中的分数当中。月末、学期末,进行具体汇总,而后,学校和各班主任可对于优秀小组成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表彰。注意:这时,我们的秘密武器就是———诚信。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学生兑现承诺。否则,一个对学生没有诚信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那么,当你的号召力已经完全丧失的时候,你就是满腹经纶,不管你的音质多么高,对于已经对你失去信任感的学生再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不要怕麻烦,将诚信进行到底。

篇(2)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

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

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世界意识。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

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

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

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

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

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

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

入手的。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里,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情

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初中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总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知识随时用于对话、叙述和表演,甚至是平时他们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开

玩笑、打闹之中。对此,我在授课时力求语言精炼、准确、流利、风趣,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

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

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

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有趣的外语教学情境,初一的英语课本里大多

是对话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把这些对话设计成真实的情境,适时、恰当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

段。虽然在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

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

化,进行整体教学。如可以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如:我在上初二课本Unit16时,把

Lesson61和Lesson63这两课有关"问路(Asking the way)"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教,结果证明,效果还

是不错的。

4、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交际又是要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动。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

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

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

识的意愿。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

生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学英

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使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

应该把英语用于实际交际中,要求学生天天用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

在教完日常用语后,我遇见学生时主动与他们用英语打招呼,自然他们也用所学的英语应言,这样他们

懂得怎样在实践运用语言,锻炼了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同时也促进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要"时刻准备着激

励学生"。 彩斑斓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另外在教一些动词比如ride(骑)、throw(扔,投掷)、jump(跳)、cry(哭)、laugh(笑)时,我都配之以真

实动作--搬辆自行车在教室里 ride(骑)、找个小飞盘叫上几名男生throw(扔,投掷)、自备几根跳绳和

一些学生jump(跳),等等,再请一名"高级摄影记者(当然还是学生)"拿出数码相机把这场面给拍下来,

回放到电脑上让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们在欢笑中掌握了知识,增进了乐趣,老师变主体为主导,学生变

被动为主动,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

篇(3)

感悟一:没有多媒体,没有将课文变成PPT的演示文稿,没有将精彩片段放一下电影,很平实的开场白,非常真诚的感谢,这就是一个开头。与那些浓墨重彩的公开课比开头,更多了一些素面朝天的直白.娴静中透出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激中透出朴实无华的爱的告白。

老师:你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肮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感悟二:守时,一个严肃的话题,一个总是反复却还不见效果的话题。当我们的孩子对守时的概念还不刻骨铭心的时候,美国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让我们释怀:其实有一种教诲可以是幽默。不经意间的守时教育,与那些疾风暴雨般的训斥效果哪个更好,不言自明;得体的妆扮的重要性,在孩子们会意的笑声中得到了认同。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感悟三:真实地面对,没有半点做作。这是另一种价值观,一种对爱的另类的诠释,一种不矫情的演绎,让孩子对爱的理解升华,直至升华成一种博大的胸襟。这里没有对爱的批评,没有对爱的任意曲解,一切在平淡中升华。人文的阳光撒满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允许存在差异,允许张扬个性,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理念。而当我们每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时,总感到有一种说不清的痛。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能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感悟四:崇尚结交朋友,崇尚互相帮助,崇尚真诚交流,让合作、协调、友谊、交友的重要性悄悄地深入孩子们的心灵,这是高明的教育手法。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那么,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学生:要爱自己!

感悟五:对,爱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尊重自己,从而才会知道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还空谈什么爱别人?还谈什么舍己为人?更不要说是舍生取义。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感悟六:精彩绝伦!像是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诗,更像是一曲激荡心魄的灵魂神曲!告诉孩子决定自己未来的是自己,机会的创造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而这一切却在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童话故事中得到升华。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啊,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感悟七:还有什么比这样的鼓励和激励更激动人心呢?信心是教育孩子永恒的主题,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但是空洞的说教在“水晶鞋”的面前变得苍白。一个美丽的错误,却给孩子们带来火一样的激情;一个细心的发现,却给了孩子们一个真理:起码正视错误、正视失败,宽容错误、宽容失败,原来“伟人也是凡人炼成的”。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小学的一堂阅读课。

新课程改革,像是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审视着站在讲台上的自己,面对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心里涌动着冲动,也饱含着不安。我们有这样的激情吗?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吗?我们有这样的胸怀吗?我们有这样深邃的思考吗?

是因为课程改革了,是因为用新教材了,是因为执行新课程标准了,马上我们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思想立即就与新课程无缝接轨了吗?行政的拉动能够代替灵魂深处的思想的嬗变吗?强行的切入能够疗治我们的思想的沉疴吗?盲目的跟从能够把住新课程改革的命脉吗?失落的“水晶鞋”,狠狠地抽打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拷问着我们的教育灵魂,我们不是缺少眼睛,而是缺少发现智慧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命价值的眼睛。

篇(4)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长句,教师要进行示范辅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上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六、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课文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完全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具体、显而易见的事物。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四季》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不但不能想象出四季的画面,反而会对教学产生厌倦之感。借助教学软件和课件,可以把小草发芽变绿、冬天雪花飞舞、秋天谷穗鞠躬等四季景象直观、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视听感官及至心灵里,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篇(5)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人本思想,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并非一味地听取教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将课堂时间利用到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当中,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同时,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将自身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他们成长。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培养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情境创设恰巧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最佳方式。大家都知道,人的情绪能够被周围的人们所感知到,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的唱歌、跳舞,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这种贴近于生活、自然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常常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也自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以及爱好,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也因感受到尊重而更加努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音乐体验,从个人的角度作出音乐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逐渐走进初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多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以及动态的图像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现代化教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的含义。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初中生在个性和其他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它们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对于那些平时善于表达,又有能力演唱的学生,教师要求的标准也要随之提高,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唱好歌,而是让他们在唱歌的同时对音乐有所理解,将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而对于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能够演唱好歌曲即可。总之,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才是评价的真正意义。

篇(6)

新课程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问题。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能够较好地传递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但是由于忽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强调按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内容繁杂而缺乏连续性,不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专家学者大都认为,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课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当将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不可偏废。中学生物课程实现了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的教育目标,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二、新课程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育素质。

新课程的设置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了解了哪些内容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不是单纯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选取学生应当学习的内容。在旧的中学生物教材中关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事实性知识,名词术语也较多;有很多动植物是学生不常见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将它们作为代表动物或代表植物讲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调查发现,新的教材中的一些关于原理性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懂得怎么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例如,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是怎样发现的?等等。生物学实验、实习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是中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意志、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能得到发展。

三、生物课程所选取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生物学科所选取一些内容,如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又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在农业上,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杂交水稻,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的发明奖和科学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中学生物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本学科这些德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四、新教材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1、新教材在语言的运用上独具一格。

例如“你喜爱生物吗?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阳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禾苗青青,麦浪滚滚,……”优美的语言婉婉叙来,尤如一首优美的诗歌。又如“我们身边就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做个调查。”在语言运用上富有启发性,鼓动性和亲切性。学生容易被这些优美亲切的语言所营造的气氛所感染,使他们愿意亲近我们的教材,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新教材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设有许多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以前课堂的受体转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不断有问题,有争论,兴趣非常高。诸如什么“赤潮”“癌症”“试管婴儿”呀等都是知名度很高的词,学生不会不感兴趣。

五、新教材独具匠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教材中,“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模拟制作”和“设计”等栏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探究晚育的意义,通过创设数字化情境,让学生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得出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结论;探究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这个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2、新教材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

篇(7)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历史教学,理解新的历史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历史教学观。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声地听。历史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过于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反映在考查方式上,则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时间加地点加人物,以为学历史就是背这些琐碎、枯燥、死板、乏味的文字。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其实历史不是史料的堆积物,学生不用记住所有的细节、时间、地点,就像一个聪明的木匠并不常常随身带着斧据,修水管的人也不常常扛着铅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总结历史学习方法。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性;在历史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在历史学习的方式上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强调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策略

(一)树立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多元化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表现是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的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并提出目标要求的。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站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立场上进行阐述的。一个教师只有胸怀育人的大目标,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如果你是教历史的,你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课堂上,听讲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学生,你应该看到,你面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特的人们…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负和干劲。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活生生的个性时,思想的热血才能沸腾起来。”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件进行穿插。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两极格局的形成》时,给学生穿插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您好!爸爸》: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东柏林的母亲西尔维娅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梦都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后,一道墙从此分开了他们的家庭。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在那边,孩子想念爸爸,妻子思念丈夫,没有别的办法,西尔维娅只能每天下午抱着孩子来到墙边,来到能看到丈夫下班时经过的地方,向墙的那边张望,孩子只能远远的向路边的男人大声喊“您好!爸爸”。听完这个故事,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美苏冷战对第三国造成的影响。引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历史、学习历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当然在我们新疆经济条件远不如内地发达,但是不能说就没有名师可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名师,在2007年上半年,基本上乌鲁木齐的各校都启动了市级和学校三类教师的评比工作,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成为全市的楷模或是学校的榜样,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一样可以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名师队伍。有了这样一个群体,就可以带动全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当然这还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的带头和管理工作,使其真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打造名师的同时,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以青蓝工程的建设也是学校的中心和主题:随着教育大众化过程的推进,学校的规模都在逐年增加,新教师的不断补充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新教师的培养在每所学校领导也都非常重视,例如:广州四十七中提到了教师的培养问题,他们把教师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三年内教师,也叫职初教师,他的目标就是立足课堂;二是三年到五年之间的教师,他们目标是培养骨干。三是五年至十年,成为名师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的特点,他们在每学期的开始首先让教师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愿和对自己的规划,写出自己在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己想努力的方向,并对学校提出希望,希望学校在什么方面可以为他提供帮助。学校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给予分块指导,在学校可能的范围内给他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学校的方圆之中尽可能地张扬自己个性,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自己制定专业化发展计划,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正确定位。教师的个性不同、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使得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思想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专业发展上,同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搞一刀切。教师要为自己正确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因人而异;如果强人所难,只能事倍功半。我们每学期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段和实际确立明确目标,时时刻刻朝这个方向和目标努力,教研室每月也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及时反馈。不断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教师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面对着知识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每个教师都要确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我校在倡导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去图书馆读书两小时,并且结合当前的教育理论和我校实际编写了教师读本《改变你自己》,告诉教师如果不改变自己,就很有可能面临着被时代淘汰,要求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研讨和学习。积极探索。我们不缺理想,不乏智慧,不少计划,但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恐怕最缺乏的是踏踏实实的行动。落实+干=成功,这个公式已经深深地刻在我校每位教师的脑海中。尤其在平时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积极倡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小课题研究,使教学研究常规化。

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一学年一个不同的主题:例如2005-2006学年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效为目标,2006-2007学年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2007-2008学年则是打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从而展开相关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建立教学常规:为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我校教研室提出了教研方面的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常规和课题常规。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反馈、测试及评价,使教师可以经常性地进行对照检查自己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四课”带动课堂教学的研讨: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否到位也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家长爱戴的好教师是我校多年以来一直倡导的主题,每学期我校都进行“四课”活动,即市级三类教师的展示课、组内教师的研讨课、新入教师的汇报课和全校教师的优质课。相互的观摩,相互的研讨是教师同伴学习的良好契机,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利通道。树立天天都是公开课意识:我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去年启动了“摇号”上课工程,就是每个上讲台教师的工号进行随机抽取,我校由于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所以分为两个大块:小学部和中学部,每个学部每天各出一节课,原则上要求对全校教师开放,建立一个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其次,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有市级、校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了不同学段和学科的专家组:例如初中理科组,初中文科组,小学理科组等七个评价组,要求必须按当天所摇出的学段学科不同的专家组进入课堂进行听、评课。要求是:一看:看课堂整体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符合当前教学理念;二查:查教案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尤其每一节课是否有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查学生作业布置质和量是否科学及作业的批改情况;三了解:通过与一些学生的个别交谈了解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和评价;四沟通:评价组成员和上课教师交流这节课的优、缺点以及了解的相关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通过这个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希望教师每天都认真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天都把自己的课当公开课来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功在平时,只有注重每一天的工作,才能达到最终所希望的目标。#p#分页标题#e#

篇(9)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进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把握欠缺一定的创新性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实施进程当中,有些化学教师难以真正掌握化学教学的本质性目的,常常忽视高中学生的获取知识途径及整个过程,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单纯传授,学生未能从本质的角度出发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真正理解,导致教育本性被忽略.与此同时,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未能拥有相对较为明确的教学方式,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化学教材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化学教材能够突破传统观意义上教材单纯重视书本知识体系的理念,给予基础知识跟社会实践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更多关注,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仍然只是关注传授书本知识,欠缺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内容深入研究把握.除此之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欠缺一定的创新性,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化学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观念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教学方式难以充分顺应当前教育体制的深化发展,然而化学教师所拥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根深蒂固,仍然沿用旧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理念.

2.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欠缺热情纵观而言,高中生普遍存在有学习化学积极性较低的现象,在学识及年龄的直接约束下,高中学生的判断力及分析认知能力尚处于不成熟且不稳定的阶段,有些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导致化学知识的未来价值,导致其难以提起热情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与此同时,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常欠缺化学学习的发散思维,然而,发散性思维在此进程中起重要的应用作用,可引导学生基于多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问题解决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生只是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将大量学习时间应用于课后习题练习,严重缺乏对问题的深入认真思考.除此之外,由于学习目标不甚清晰明确导致高中化学学习欠缺积极主动性,其常常没有较强的化学求知欲望及上进心,缺乏学习紧迫感.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新课标对现代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有所创新和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以及主动探索意识培养之职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非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跳出知识传递者的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发生转变和调整,应当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为标准.

2.有效运用化学实验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将实验作为重要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实验占据着相对较为重要的应用地位.一般来说,高中化学实验涵盖有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实施的演示实验积极鲜明、生动形象,能够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促进学生饱含热情地完成化学课程学习,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进行相关实验问题的合理设置,择取适当的实验时机,引导学生针对出现的化学现象展开观察分析,历经一系列谈论之后获得深化的理性认识.譬如说,针对钠与水的反应性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教师能够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现象分析,并及时提出对应问题,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通过激烈的讨论进而获取正确的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跟学生一起完成金属钠化学特性及物理特性的有效总结,进而获取满意良好的教学成效.

3.基于设疑基础上进行教学问题情境的优化设置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进程当中,教师能够结合教材的相应内容,将来自于学生的心灵信息及时捕捉,合理进行悬念的适当设置,使得学生内心能够充满学习热情,自身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完成问题发现、探究及分析、解决,基于此真正实现知识的优化获取,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有意义的问题能够提高相应的教学成效,进行各类型问题情境的优化设置,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高中化学课堂充满激情.譬如进行《氮气》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时,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氮气的化学性质又怎样.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在此过程当中,学习是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的,为此能够被具体的学习内容深深吸引,进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再者说,在《盐类的水解》这门课程教学中,可设疑问“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而后经过一系列实验演示进行实验现象的有效说明,教师跟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获取相关结论.

篇(10)

二、多媒体技术融入了课堂教学,有利于突破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知识和实践应用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为所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限制在教师粉笔书写、板书教学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是课堂上死记硬背,课堂下重复习作,课堂教学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很难做到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而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来观察课件里面的图像转化、声音、动画和视频,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现场临摹,简化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的语文的效率大大提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生字“喝”和“渴”,针对于这样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把“喝”和“渴”放在一个画面中进行比较,将“喝”的口字旁做成人的嘴巴,表示“喝”是用人的嘴来进行,而“渴”将三点水旁进行闪烁表示,显示渴是因为没有水,通过两个动画的对比比较,整个课堂效果就生动起来了,学生也就更容易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多媒体上进行填字书写,当写对了就会有鼓掌,而写错了会有“加油”的提示。在整个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学习多音字、相近字的兴趣十足,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化难为简,多媒体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与学是构成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和谐统一,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教学。传统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十分频繁。相反,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由于距离、精力、课程安排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且及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比如,在学习《文天祥》等人物传记性的文章的时候,由于人物一般都离学生的生活时间比较久远,学生对于当时人物的生活习惯和言语比较生疏。因此,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搜集和整理关于人物生活时代、为人处世等诸多事宜,这样对于人物可以重复了解和掌握,而做完的习题也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教师,或者通过聊天工具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培训辅导。

上一篇: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 下一篇: 网络营销活动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