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8 08:47: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行社经营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旅行社经营论文

篇(1)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旅行社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旅行社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等因素,都为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的旅行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这就要求旅行社经理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领导自己的企业在变革中求发展。上世纪50年代,当经验管理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时,市场战略专家安索夫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并在70年代风靡一时。据统计,1970年美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就有94%的公司从事多元化经营。目前,多元化经营战略被我国许多公司采用,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多元化经营的一般涵义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它属于产品、市场战略,是增加新产品种类和增加新的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战略。本文从旅游业自身特点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在此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旅行社多元化经营策略,为旅行社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旅行社特点有利于实行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度,二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与旅行社的行业特性是一致的,旅行社有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要求。

旅行社的综合性强,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这主要表现在旅行社销售的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上。首先,旅游产品是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组合,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产品时,考虑的不仅是单一服务产品,还包括住宿、交通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服务产品。其次,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如交通、建筑文化、卫生、公安等各行各业,因此,旅行社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如创办饭店、汽车公司、娱乐场、商场等。这一方面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旅行社也可以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旅行社的敏感程度高,而多元化经营战略具有降低经营风险作用。旅行社是一个脆弱性大,依附较多的行业,因此经营风险很大。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指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旅行社的经营风险一般具有以下四种特征: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经营风险的大小是可以估测或度量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与一定的时空条件相联系;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发生会影响旅行社的利益。一般来讲,造成旅行社损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人为和经济三种情况。它的业务经营极易受到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政局动荡、金融风波、军事冲突、自然灾害等都会直接影响旅行社业务经营。另外,旅游属于一种高层次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影响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微小波动,都会较大程度地在旅游业上反映。因此,旅行社仅靠单一的经营形式,是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降低风险作用,对旅行社的深层次发展意义重大。

旅行社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旅行社业是一个投资较少,回收较快的行业,它的流动资金占用比固定资金占用高得多,其中流动资金占80%,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为旅行社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中旅从一个资产规模仅为几百万元的单一旅游接待单位发展成为拥有十数家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以旅行社为主导产业,酒店、汽车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共同发展的国有国际旅游企业集团。潮州市旅游总公司在“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方针下,相继成立了100多家专业公司,广泛开展了贸易、房地产、工业等多项经营业务,还在境外开办了2家企业,1993年综合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元,纯利润3138万元,成为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又一典范。

此外,旅行社的市场潜力巨大,也要求旅行社抓住机遇,开拓新产品,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多元化发展。

旅行社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多元化的可行性

旅行社的信息反馈迅速,旅行社可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当今社会,信息对各行各业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财富。不论是从事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在世界各国或者全国主要旅游地区都设有办事机构,对各种产品、市场信息了解迅速。这些信息经过旅行社人员的合理收集、整理、分析,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深层开发信号,旅行社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多元化经营在成熟的条件下便会应运而生。

旅行社的公众交往广泛,有利于进行招商和引资。旅行社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可达几万至几十万人之多,旅游的消费,又决定了旅游者的层次和地位,旅行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使旅游者产生投资与合作的欲望。旅行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招商和引资,逐步发展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资金运用灵活,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旅行社与其他行业相比,资金运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必将大量资金压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上;二是先收取旅游费、再进行服务。这两个特点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为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行社人员文化素质较高,能为多元化经营提供较好的管理者。旅行社的行业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知识面广,道德品质高,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要求更高。因此,旅行社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人员。多元化经营规模较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正需要较好的管理者。二者的吻合,更使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为可能。

旅行社多元化经营可供选择的模式

横向多元化,又称水平多元化。是指以现有产品市场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扩展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一个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还可以同时经营境内旅游、境内居民到境外旅游等业务,它适合于社会信誉较好的旅行社。

纵向多元化,又称垂直多元化。是以现有的产品、市场为基础,向垂直方向扩大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业务,它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旅行社。

多向多元化。是指虽然与现有的产品、市场领域有些关系,但开发的是完全异质的产品的市场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发挥服务优势,经营票务、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创办旅游学校等业务,它适用于技术水平较高的旅行社。

以上三种模式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同时生产和提供的是与旅行社业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又可统称为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复合式多元化。与现有的产品、市场没有明显的关系,所需的技术经营方法、销售渠道必须重新取得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房地产、贸易、商业等各行各业,它适合于各方面素质都较高的旅行社。

复合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同时生产和提供的与旅行社业不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故又称为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相关多元化经营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旅行社业综合性很强,可选择的多元化业务领域较宽,它可以向工商、贸易、技术等各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这需要多种人才和较雄厚的资本,因此,还不适合我国当前的旅行社。我国旅行社集团刚刚起步,大多数旅行社规模不大。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使旅行社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在更大基础上分散业务风险,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入手。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战略协同,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市场相关协同

当不同产品适用于相同的消费者时,可以通过共同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采用相近的市场或激励方式,就表现为市场相关的战略协同。比如,旅行社采用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经营旅游业务的同时,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与旅游产品不同的消费品通过相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这不仅使旅行社经营产生规模经济,还能产生各种纵深发展的机会。

管理协同

管理协同通常出现在不同业务单元的经营管理和操作层次上,一项管理诀窍转移到另一项业务管理中,运用得当,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旅行社管理层在管理旅行社时,产生了自己的经营、服务特色,它可以将这一特色运用到商场、餐饮等各项多元业务上,这样既使旅游者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又可以连带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务。

在相关多元化基础上发展核心竞争力。众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旅行社,往往只注意各多元化部门之间的业务组合,而忽视了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这就决定了旅行社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时,应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从知识、技能、管理体系、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我国旅游市场发育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依靠小打小闹就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旅行社经营方式,已被市场淘汰,依靠核心能力竞争的时期已经到来。旅行社在选择进入的业务时,不仅要看是否盈利,还要看能否取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旅行社高级管理层关注竞争对手时,不仅要关注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情况,更要关注竞争对手核心能力的建立情况,因为核心能力是竞争的根基。

为什么旅行社不采用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因为它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在总公司经营战略中或不同产业竞争中,对不同的业务做出重大决策,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越难监督子公司的业务,越难判断每一业务所在的产业竞争环境;二是新业务容易带来新的风险。非相关多元化要求旅行社资金雄厚,整体素质高,否则多元化经营很容易失败。

参考资料:

1.杜江,《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坚,《旅游大型集团企业之纵横》,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8

篇(2)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旅行社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旅行社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等因素,都为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的旅行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这就要求旅行社经理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领导自己的企业在变革中求发展。上世纪50年代,当经验管理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时,市场战略专家安索夫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并在70年代风靡一时。据统计,1970年美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就有94%的公司从事多元化经营。目前,多元化经营战略被我国许多公司采用,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多元化经营的一般涵义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它属于产品、市场战略,是增加新产品种类和增加新的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战略。本文从旅游业自身特点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在此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旅行社多元化经营策略,为旅行社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旅行社特点有利于实行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度,二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与旅行社的行业特性是一致的,旅行社有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要求。

旅行社的综合性强,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这主要表现在旅行社销售的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上。首先,旅游产品是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组合,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产品时,考虑的不仅是单一服务产品,还包括住宿、交通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服务产品。其次,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如交通、建筑文化、卫生、公安等各行各业,因此,旅行社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如创办饭店、汽车公司、娱乐场、商场等。这一方面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旅行社也可以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旅行社的敏感程度高,而多元化经营战略具有降低经营风险作用。旅行社是一个脆弱性大,依附较多的行业,因此经营风险很大。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指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旅行社的经营风险一般具有以下四种特征: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经营风险的大小是可以估测或度量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与一定的时空条件相联系;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发生会影响旅行社的利益。一般来讲,造成旅行社损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人为和经济三种情况。它的业务经营极易受到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政局动荡、金融风波、军事冲突、自然灾害等都会直接影响旅行社业务经营。另外,旅游属于一种高层次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影响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微小波动,都会较大程度地在旅游业上反映。因此,旅行社仅靠单一的经营形式,是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降低风险作用,对旅行社的深层次发展意义重大。

旅行社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旅行社业是一个投资较少,回收较快的行业,它的流动资金占用比固定资金占用高得多,其中流动资金占80%,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为旅行社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中旅从一个资产规模仅为几百万元的单一旅游接待单位发展成为拥有十数家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以旅行社为主导产业,酒店、汽车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共同发展的国有国际旅游企业集团。潮州市旅游总公司在“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方针下,相继成立了100多家专业公司,广泛开展了贸易、房地产、工业等多项经营业务,还在境外开办了2家企业,1993年综合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元,纯利润3138万元,成为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又一典范。

此外,旅行社的市场潜力巨大,也要求旅行社抓住机遇,开拓新产品,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多元化发展。

旅行社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多元化的可行性

旅行社的信息反馈迅速,旅行社可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当今社会,信息对各行各业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财富。不论是从事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在世界各国或者全国主要旅游地区都设有办事机构,对各种产品、市场信息了解迅速。这些信息经过旅行社人员的合理收集、整理、分析,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深层开发信号,旅行社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多元化经营在成熟的条件下便会应运而生。

旅行社的公众交往广泛,有利于进行招商和引资。旅行社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可达几万至几十万人之多,旅游的消费,又决定了旅游者的层次和地位,旅行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使旅游者产生投资与合作的欲望。旅行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招商和引资,逐步发展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资金运用灵活,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旅行社与其他行业相比,资金运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必将大量资金压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上;二是先收取旅游费、再进行服务。这两个特点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为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行社人员文化素质较高,能为多元化经营提供较好的管理者。旅行社的行业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知识面广,道德品质高,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要求更高。因此,旅行社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人员。多元化经营规模较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正需要较好的管理者。二者的吻合,更使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为可能。

旅行社多元化经营可供选择的模式

横向多元化,又称水平多元化。是指以现有产品市场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扩展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一个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还可以同时经营境内旅游、境内居民到境外旅游等业务,它适合于社会信誉较好的旅行社。

纵向多元化,又称垂直多元化。是以现有的产品、市场为基础,向垂直方向扩大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业务,它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旅行社。

多向多元化。是指虽然与现有的产品、市场领域有些关系,但开发的是完全异质的产品的市场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发挥服务优势,经营票务、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创办旅游学校等业务,它适用于技术水平较高的旅行社。

以上三种模式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同时生产和提供的是与旅行社业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又可统称为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复合式多元化。与现有的产品、市场没有明显的关系,所需的技术经营方法、销售渠道必须重新取得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房地产、贸易、商业等各行各业,它适合于各方面素质都较高的旅行社。

复合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同时生产和提供的与旅行社业不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故又称为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相关多元化经营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旅行社业综合性很强,可选择的多元化业务领域较宽,它可以向工商、贸易、技术等各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这需要多种人才和较雄厚的资本,因此,还不适合我国当前的旅行社。我国旅行社集团刚刚起步,大多数旅行社规模不大。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使旅行社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在更大基础上分散业务风险,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入手。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战略协同,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市场相关协同

当不同产品适用于相同的消费者时,可以通过共同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采用相近的市场或激励方式,就表现为市场相关的战略协同。比如,旅行社采用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经营旅游业务的同时,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与旅游产品不同的消费品通过相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这不仅使旅行社经营产生规模经济,还能产生各种纵深发展的机会。

管理协同

管理协同通常出现在不同业务单元的经营管理和操作层次上,一项管理诀窍转移到另一项业务管理中,运用得当,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旅行社管理层在管理旅行社时,产生了自己的经营、服务特色,它可以将这一特色运用到商场、餐饮等各项多元业务上,这样既使旅游者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又可以连带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务。

在相关多元化基础上发展核心竞争力。众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旅行社,往往只注意各多元化部门之间的业务组合,而忽视了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这就决定了旅行社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时,应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从知识、技能、管理体系、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我国旅游市场发育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依靠小打小闹就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旅行社经营方式,已被市场淘汰,依靠核心能力竞争的时期已经到来。旅行社在选择进入的业务时,不仅要看是否盈利,还要看能否取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旅行社高级管理层关注竞争对手时,不仅要关注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情况,更要关注竞争对手核心能力的建立情况,因为核心能力是竞争的根基。

为什么旅行社不采用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因为它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在总公司经营战略中或不同产业竞争中,对不同的业务做出重大决策,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越难监督子公司的业务,越难判断每一业务所在的产业竞争环境;二是新业务容易带来新的风险。非相关多元化要求旅行社资金雄厚,整体素质高,否则多元化经营很容易失败。

参考资料:

1.杜江,《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坚,《旅游大型集团企业之纵横》,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8

篇(3)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

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它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已经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我们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它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我们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

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在我们讨论建立的目标体系中,大型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这里限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这些举足轻重的旅行社集团把全部资源集中于三块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一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与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中型旅行社实现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相适应,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也将日益普及,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制联合起来,即通过制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社,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它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因为网络化的意义实际上等同于旅行社把销售触角伸向产生旅游需求的每个角落。前述高度集中的集团化经营方式无疑会满足这一要求,因为旅行社集团如果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其经营成本,而且会加大控制难度和经营风险。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使其彻底摆脱举步艰难的局面。与此同时,社销售旅行社集团和专业社的产品还可以让那些被的旅行社集中资源,专心致力于产品的开发、促销和旅游接待业务,进而达到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旅行社业规模经营的目标。社可以只销售某一旅行社集团的产品,但更常规的做法是社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销售多个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的多种产品,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这样,除了在佣金和销售提成的制度下社本身具有较高的销售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效促进被社之间的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众多的旅行社在这种经营体系下呈经营维持状态,已挣扎了多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旅行社将面临更为成熟的竞争者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行社的经营体系向着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的模式调整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旅行社业的基本特点,即大、中、小旅行社并存,大型旅行社数量少而规模和市场份额大,中小旅行社数量多、比重大而又有着合理的地理分布,为旅行社经营体系朝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目标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本文作者:

杜江南开大学旅游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天津,300071

刘永友南开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分类办法进行了

调整。目前,国家旅游局正根据新的分类办法对现有旅行社进行类别调整,尚没有

公布相应的统计资料。因此,文中与旅行社类别有关的分析只能暂时基于类别调整

篇(4)

二、解决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困境的出路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在了解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困境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

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是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关键。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品牌竞争是旅行社差异化竞争的所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应意识到旅游产品品牌化的重要性,精准把握市场先机,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在具体做法上,旅行社要结合游客的需求和实际资源状况,对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调研,认真研判未来的趋势,淘汰低端、效率低下的线路,力求开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使旅游线路多元化。

(二)加强旅游营销能力训练

加强旅游营销能力训练是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旅行社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网络营销,加强旅游营销能力的训练,用更专业、更优质、更全面、更深度的网络营销,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开拓旅行社的目标受众群。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引进既具有网络营销知识又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为旅行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旅行社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

(三)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

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对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在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内部,对加强旅行社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定旅行社内部管理的标准,使旅行社内部员工各司其职,有章可循,对旅行社来说意义深远。如旅行社可成立专门的旅游信息部门和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分属不同部门的员工按照不同的员工守则进行管理,各部门做到权责分明,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这样,旅游者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更加信赖旅行社的经营能力,从而也为旅行社的品牌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在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而言,要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可以通过修订《旅游法》和《旅行社条例》以及调整旅游行业政策规定,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违规开设的旅行社,要引起重视,严加惩治,保证旅游行业的正常运营处于良性循环之中。除此之外,在对旅游行业的审批方面,还要实现审批制度的经常化和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使得符合规定条件的投资人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取得旅行社行业许可资质。

篇(5)

2002年12月9日,民营企业东星集团下属的武汉东星旅行社出资数百万元人民币,成功收购汉口国际旅行社95.7%的股份,成为该市首家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国际旅行社。民营资本正在释放活力,突破出境旅游“”,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仅仅依靠或主要依靠国家(国有资本)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来发展旅游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资本在投资开发中唱主角的时代正在到来。对于旅游界爆发的此次“地震”,业内反响激烈,同时也引发了对民营旅行社发展和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的深思。本文试图以历史和宏观经济视野,就我国民营旅行社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困惑作一番理论探讨和反思,抛砖引玉,以期更多专家学者关注民营旅行社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旅行社东星国旅借“壳”出境游

据悉,东星国旅是一家经营国内游和入境接待的民营国际旅行社,管理经验先进,经济实力雄厚。但该社尚未获得出境游经营权。因此,东星国旅有意收购一家在武汉市场上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借壳一步跨进国有旅游企业的专有领地——出境游市场,以便做大做强。汉口国旅拥有近20年的国际社资格,并正式获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武汉市8家出境游资格组团社之一,还是湖北得到全球认可(CITS、CTS)旅游公司的两家之一,出入境旅游做得相当不错,即使在面临收购的今年也接送1万多游客。而东星国旅去年的客源仅为几百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蛇吞象”的现象呢?

汉口国旅是一个大型国有旅游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门市部采取的是承包经营,这种体制的结果是让其门市部成了游离于母体之外的独立个体,最多时达到了12家。再加上老国企过时的经营规模及单调的分配制度,使得资金匮乏的汉口国旅感到无法应付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正是汉口国旅分散的股权结构让东星动心,“这样收购就变得简单,不用受制于人”。

东星吞并汉口国旅后,收购传奇还在继续演绎。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泰国联手将泰国游拉低至1880元,第二步是东星集团将在本月底完成对深圳一家出境游组团社的收购,控股100%,同时上海并购计划正在进行中。在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看来,旅行社虽然花大力气拉来客源,却要将利润拱手分给交通、住宿和景点,旅行社掌握的主动权太小,必须组建行业合作链,实现规模运作。

对于旅游界爆发的此次“地震”,业内反响激烈,同时也引发了对民营旅行社发展和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的深思。应该说,民营企业的加入,打破了境外旅游由中国有旅行社垄断的局面,出境游的线路可望更丰富,市民的选择余地更大,价格随之走低也是必然,旅游行业和旅游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然而实际情况是,民营旅行社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在其发展和扩张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武汉市旅游局有关人士的看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汉口国旅缺乏资金,发展后劲不足,而东星集团没市场准入证,有钱没地儿投,双方应该是天作之合。但是他也指出,作为母体的东星国旅,其经营范围比汉口国旅小,按规定,母体的经营范围子体都有,但母体却不能照单全收子体的经营范围,因此东星国旅即使收购了汉口国旅,也不能直接进军出境游市场。东星国旅和汉口国旅估计会采取“表面各自为政,实际上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

这里面隐含的意思是,虽然东星国旅借汉口国旅的“壳资源”绕过了出境旅游的市场准入限制,但仍只是以资本渗透的形式进入国有旅游企业,并不能真正获得同国有旅游企业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和自主经营权。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这样一些问题: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国有旅行社为什么不能退出或改制?民营旅行社进入为什么必须借助“壳资源”而不能真正作为市场主体进入?我国在世贸中曾承诺对外资旅行社实行“国民待遇”,为什么在民营旅行社却得不到国民待遇?

二、中国民营旅行社发展进程与变迁模式

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的《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旅游行业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窗口,旅游行业又是新兴的行业,从道理上说,旅行社行业在制度上应该是走在前面的,但现在却是落后的,不光是落后于饭店行业,甚至落后我们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当然这里本身有政策的原因。《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至少要是集体所有制,就是说,旅行社这个行业在制度上不允许私营,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旅行社行业原来带头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实际上都是大锅饭、铁饭碗的传统企业体制,这种体制的长期维持,使企业机关化,思想观念僵化,滞后于旅游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个因素是传统的外事接待体制的影响。因此,改革问题,尤其是旅行社企业制度的改革问题在行业里是目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这段论述清楚地表明旅游主管部门也清醒地意识到,目前落后的旅行社行业制度已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借助于政府管理体制、旅行社运作机制的历史考察来对中国民营旅行社的发展进程加以动态的研究。

我国旅游业在起步之初,由于受当时旅游事业是外事活动的观念影响,将旅游业纳入政府行政管理之下。在当时,仅有国、中、青等少数几家旅行社,全国的宾馆饭店也必须通过这几家旅行社的口子对外,因此在当时的业界和教科书中都将旅行社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龙头。1981年国务院提出了旅游行业要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体制。这一体制基本上是一个“偏紧”的操作系统。即使到了1984年在“五个一起上”政策的作用下,全民办旅游蔚然成风,宾馆饭店的投资开始出现多元化和民营化之时,国家仍是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旅行社,民营行社的口子一直都未开,旅行社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举步维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私有经济,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民营企业已经走出了以前带有歧视性政策的阴影,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进入旅行社行业,这为民营旅行社业市场发育起到了宏观推动作用。特别是1997年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出台后,不再对旅行社投资主体的性质进行限制,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长期困扰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投资不足问题也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认识到,仅仅依靠国家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已经无法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只有民营资本的参与,才能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并以其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民营旅行社的发展仍受到诸多限制,仍没有摆脱“小、散、差”的整体局面。尽管有些民营旅行社尝试从“小企业、单项产品”的竞争转向“大集团、综合能力”的竞争,如武汉东星国旅,但是目前的制度环境并没有给这种市场竞争态势提供一个光明的变迁前景和有效的市场模式。

三、民营旅行社发展受阻的原因

旅行社是旅游产业链条中重要一环,其发展的障碍不仅来自旅游产业内,也来自旅游产业外。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探讨阻碍旅游产业的产业内因素,并将其归纳为立法因素、观念因素及管理因素。

(一)立法因素

1.旅行社性质规定的缺位。《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有盈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管理条例》并未规定旅游服务类的企业必须是国有企业,对旅行社的性质规定还处于缺位状态。投资主体的行业进入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背景,在一定意义上,政府官员的行政偏好取代了企业家的市场偏好。

2.“出境游”特许方可经营。《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至少要是集体所有制,就是说,旅行社这个行业在制度上不允许私营,“出境游”属特许经营范畴。并实行“量入为出,入出挂钩”政策和“以团队方式开展出国游,暂不办理零星散客旅游”政策。以上这些都突出体现了特许经营的色彩,为国有旅行社垄断出境旅游市场留下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这也成为以后民营旅行社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明确指出,正是政策上的一些限制,造成了目前全国组团社与社之间的鱼龙混杂,有时为了扩大自己的营销网络,一些不具有出境游经营资格的社也会成为一些大社的社,为他们提供一些散客来赚取一些中介费或费。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将出境游的旅行社扩大到67家时,就明确表示取消代办点,但时至出境游社增加到528家的今日,从“广之旅”开始,社又名正言顺地出来了,而且不久前40余家具有出境游经营资格的组团社初步达成协议,允诺相互对方的旅游产品,由此形成了以国旅总社、中旅总社、中国康辉、广东广之旅旅行社等几家大型组团社为主干,多家中小型组团社为支脉,辐射全国各地的分销网络,这似乎又开始了依靠组团与社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共同垄断国内出境游市场的局面。这无疑又一次将民营旅行社排除在出境游市场之外,后果就是难以在客观上形成大的民营旅行社团。民营旅行社的市场仍是一种平面的,不具有深层次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研究所王兴斌教授认为,这只是市场不规范下的一个过渡的办法,从发展过程来看,在具有出境游资格的社里选择社来扩大营销网络只是暂时的,也是不需要的。最终的作法是,在《旅游法》的规范下,放开对零售社的资格限制,让市场来调节批发社与零售社的发展规模和程度。

(二)观念因素

产业观决定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长期流行着一些偏见,如将小旅行社看做是搞乱市场的祸根;有背景和后台的旅行社被视为有实力的大旅行社;而民营旅行社等同于不正规经营的代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偏见导致了在制定一系列旅游政策时,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采取苛刻和歧视的态度,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和民营旅行社成为这个行业的弱势群体和“沉默的大多数”,而国企大公司在管理层的政策扶持下(例如“放权让利”、授予特许经营权、设置外资进入的障碍等),从市场开发、产品设计、联合促销到人员培训,政府的直接操纵之手处处可见,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改革动力都不大。可以说正是这些偏见和歧视延缓了旅行社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一位体制内参与过制定政策的有识之士曾撰文论及管理层对以上这些问题的认识,“对旅行社业实施严格的所有制限制,作为审批的一条主要标准,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这也是今天旅行社业保持比较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形态的重要原因”。

如果从资产量、营业收入、税收、对旅游业和旅游者的影响度等方面比较,旅行社业只有涉外饭店业的较小份额(以1999年的数据为例,两者的营业额相差2.6倍,固定资产规模相差30倍),所以政策的出发点不在经济层面;旅行社业的业务也不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因此也不在政治层面。能够支持这种政策的论点大概是:一是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保持对旅行社业的行政管理权,必须保持旅行社业的比较单一的国有经济成分;二是旅行社业是创汇行业,在旅游业起步阶段,创汇是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避免外汇流入个人手中,必须避免非国有经济成分介入此项业务;三是顾虑非国有经济成分经营形式过于灵活,从维持行业的秩序、保持国有经济的利益或旅游部门管理的企业的利益的角度,对非国有经济采取限制的政策。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过去对国内旅游不重视,对三类社(国内旅行社)的行业管理相对松弛,才使得较早起步的一些民营旅行社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如上海春秋旅行社的创业和发展便是民营旅行社成功的范例。这也反证了政府行政干预对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负作用。

(三)管理因素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指出,民营企业尽管已经在体制活力等方面显示出诸多优势,但是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制度还算不上是现代企业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够完善,人力资本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二是企业文化亟待创新。三是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四是融资方式有待突破。民营旅行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些民营旅行社尽管经商有道,但对开发旅游产品如何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生态规律却非常陌生,开发路线的随意性很大,产品雷同、淡而无味。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副所长梁传运说,一些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不规范现象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民营旅游企业尚缺乏创立品牌的意识和能力。日中友好协会全国参与系统株式会社董事长西美和彦认为,中国旅游业亟待建立新的旅游理念,他介绍说,日本的旅游形态已经进入了世界标准的“电子旅游时代”和以环境、绿色为主题的生态环境观光时代。

四、民营旅游企业路在何方

旅游本身属于一般性竞争领域,也正是民营经济擅长的领域,近几年旅游业良好的成长和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家纷纷介入。总的来讲,民营旅行社还是在成长过程中,但是民营资本有强烈进入旅游领域的愿望。一旦外部环境完善,民营旅行社将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主力军。

(一)入世给民营旅行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依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过去那种按照所有制制定政策、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不同待遇的做法将彻底成为过去,民营企业将在广阔的经济领域,同国有、外资企业站在同一平台上,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在公平竞争的法治舞台上进行表演。同时,长期垄断的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将逐步开放,昔日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难题将迎刃而解。WTO的透明性原则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确立服务意识;法律法规会更加透明,用“内部规定”管理经济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民营企业会少吃“不知法”的亏。入世后国内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为民营企业的兼并收购、发展壮大提供机遇,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当然,外国旅行社业特别是跨国旅游公司进入也给民营旅行社带来巨大的挑战。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信息获取,技术与技术转让,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很多困难,主观上又对入世准备不足,外企的竞争优势(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国际供销渠道)将使中国许多同类企业被淘汰出局。

(二)具体应对对策

完善和健全旅游政策、法规。旅行社行业的大发展必须依赖制度创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原有旅游法规的不适应性,使出台新的旅游法规显得更加紧迫。刘德谦教授分析说,许多现有的旅游法规需要进行修改,应逐步放开对经营业务的限制,做出全面开放市场的制度安排,多让市场来引导发展。旅行社行业对国内资本开放,也对海外资本开放;旅游产业投资和经营活动对各种经济成分开放;逐步由许可证管理转向行业宏观指导,企业数量不加限制;允许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取消异地设立旅游企业分支机构的各种形式的限制,包括条文上、习惯上、程序上的障碍,实行公平、透明和竞争性的授权程序,减少排他性的特许权审批;普遍实行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分离;取消对异地经营的限制;减少对市场活动的行政性干预,禁止各种形式的歧视、垄断、区域割据等阻碍市场自由、完全竞争的措施。全面开放市场是一项促进和推动旅游业生产力大解放的战略措施,也是旅行社行业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从真正意义上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有利于民营旅行社发展的环境。第一,对民营旅行社各项权益的保障要有更具体的政策措施;第二,对民营旅行社信贷上的支持要调整为公平的政策;第三,对民营资本进入旅行社,尤其是国际旅行社从事出境游业务,以及各种创汇业务,要予以支持;第四,提高办事效率,在第一时间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第五,政府应对民营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给予推介,旅游局应多到民营旅行社了解情况并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旅游业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旅游产品有其特殊性,民营投资者在市场竞争、日常经营以及项目开发方面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政府除了要给予宽松的经营环境外,还要给予适当的和必要的引导。对有悖于旅游业发展规律的企业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制止。建议有关部门对民营旅行社实行分类指导,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民营旅游企业,引导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之路,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打造行业“航母”,逐步培育和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推动这些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帮助他们进入国际旅游市场;选择一批素质高、前景好、潜力大的民营旅行社,通过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扶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素质,引导和扶持优势民营旅行社做大做强。

推动民营资本扩张,规模经营,以互助的形式开拓共赢局面。民营旅行社以中小型为主,实力弱,产品品种单一,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要发展,必须加强一个“合”字。形成以大企业相关产业链连接众多中小型企业的产业群,发展集团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在这种协作网络中,大企业处于中心位置,通过自身的辐射效应,使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据报道,2002年6月25日烟台市9家民营旅行社自发整合,成立了该市首家旅行社联合体。这家名为“烟之旅”的旅行社联合体共由9家中小规模的民营旅行社组成。联合体章程中规定,今后在旅游景点、酒店、交通、导游等方面,进行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联合抵制黑社、黑店、黑司机,以集体力量提升竞争力。同时南京“原野”民营旅行社也收购了南京市一家航空服务公司和大连一家旅行社,建成了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以包机的方式迅速开辟国际旅游航线,两年内建成全省第一个民营旅游企业集团。

民营旅游企业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使人惊喜,也使人看到了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希望和新的动力。我们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关注旅游,投资旅游,也希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身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纪,我国的旅游业必将蓬勃发展,中国也必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参考文献】

[1]魏小安等.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国家旅游旅行社饭店管理司,1

[2]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凌云.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对我国旅行社行业制度变迁的考察[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0-28.

篇(6)

论文关键词:旅行社经营体系目标模式市场竞争

1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三类旅行社占压倒优势.,J、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应.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自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1.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且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1.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2加强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他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据此,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2.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旅行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7)

 

旅行社是否有生命力,旅游市场是否有竞争力,其标志是它的旅游产品是否能够不断创新,以满足和适应游客的需求。从总体上看,新疆乌鲁木齐旅行社产品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以团体﹑全包价,标准等旅游产品为主,且观光文化游成为主流产品,新产品的新颖度不高。旅行社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1 旅行社新产品的概念和内涵

旅行社产品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凭借一定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而向游客提供的各种有偿服务。如果从旅游者角度出发,则旅行社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种旅游经历,包括旅游者从离开常住地开始到旅游结束的全部过程、所接触的事物、事件和服务的综合感受[1]。

新产品的含义非常广泛,旅行社新产品是指旅游企业提供的能够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和满足的产品,它相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具有新的特点,既可以是从未经营过的产品,也可以是在旧产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改进的产品。[2] 根据旅游新产品的创新程度和方式,可以把旅行社新产品分为全新型、换代型、改进型以及仿制型产品。

2乌鲁木齐旅行社新产品开发存在问题

旅行社产品从团体包价到单项服务,其产品的构成要素逐渐减少,服务要素的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乌鲁木齐旅行社[1]新产品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2.1旅行社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层次低

首先开发现状,与我国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相似,乌鲁木齐旅行社产品开发处于初级水平,新产品相对于老产品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改动。其次,观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离不开它的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生态性,在目前开发中尚未完全体现。例如:很多旅行社所倡导的喀那斯的生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观光度假的层次上。再次,康体娱乐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以及其他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同样不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

2.2 产品缺乏特色,跟风盛行

乌鲁木齐旅行社大多数规模不大,属于中小型旅行社。中小型旅行社在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和服务上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大都是照葫芦画瓢、随大流。中小旅行社在同行推出畅销新产品时趋之若鹜,一旦某旅行社推出的新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时,就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方式”进行模仿和抄袭,趁着旅游者的新鲜劲抢分一杯羹。这种一拥而上的格局不仅导致某些旅游线路过热,从而增加了当地的负荷,更加挫伤了旅行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此同时,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以低价来吸引游客,从而滋长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影响了新产品的形象,也无形中降低了新产品的价值,缩短了其生命周期。

2.3 市场调研环节薄弱,不注重有效开发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只有通过调研了解游客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投其所好。很多旅行社不进行或只是大概调研,而是靠主观的判断或是跟风。在方案的筛选上不注重可行性,方案的构思绝大多数来源于管理层,也有部分来自销售代表和市场反馈。

开发组织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产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组织、严格控制,才能提高产品的成功率做到有效开发。而乌鲁木齐的旅行社在产品开发上很随意,旅行社很少有自己的产品研发部门,更没有专业的研发人员,旅行社在开发新产品时主要选择本社员工,而且没有慎密的计划。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也不能积极配合、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很难有效开发,同时也导致开发成本上升,并且延误了开发时机。

2.4 产品的新颖程度低,短期内无法形成品牌

新疆虽然拥有很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但除了丝绸之路外,旅行社缺少知名度高、对游客有长久吸引力的品牌,没有品牌的支持,旅行社就没有好坏之分。乌鲁木齐虽然有34家国际旅行社开发现状,也有很多优秀的本土旅行社,但就其服务和产品来说,差异性不大。疆内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大多重复,缺乏个性化的产品,不能使游客对不不同的产品形成突出的偏好。

旅行社的产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服务。服务也应当形成品牌,服务品牌(service brance)“属于品牌受保护标记范畴,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无形的商品的服务过程,用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3],服务品牌化可以实现旅游者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心理满足感,建立顾客忠诚度和心理满足感。而目前乌鲁木齐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比例小,品牌产品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

2.5 服务质量差,达不到标准

旅行社产品更多是以服务的形式面向游客,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导游和司机的专业服务培训尤为重要。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不够完善,许多旅行社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网站的管理水平不高,这同样会影响到游客对其旅游产品的感知。旅行社通常会认为导游的服务很重要,但在将交通、住宿、景点结合成产品时,不能忽略司机等其他服务人员的服务。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3.1旅行社和行业协会对旅行社产品开发重视程度不够

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产品开发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新产品开发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4],而我国旅行社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乌鲁木齐只有极少数旅行社开发新产品的周期在一年以上,更有甚者干脆照搬办其他旅行社的产品,换个包装就变为自己的产品,就其原因就是对产品创新开发不重视。

3.2旅行社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反而盛兴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这种降低风险,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的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的旅行社产品设计人员

目前,乌鲁木齐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且大都是来自本社的员工。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设计的产品往往易被游客接受,但是设计产品时容易走入误区开发现状,不符合游客的日益变化要求。目前新疆旅游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不仅限于导游。[5]

3.4在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和精力不够

大部分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的创新上投入。一个新产品的应运而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包括资金、人力和机遇。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主要原因。

3.5 旅行社在开发新产品时不注重文化性、参与性

文化是一个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就很难建立,那么这个产品也就没有了灵魂。目前旅行社在产品创新上不注重引入文化的载体,就像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这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和知识性。乌鲁木齐旅游产品创新首先应该突破“看”“观”而走向游客,开发体验性旅游,推出以游客参与为主的系列产品。

4 旅行社新产品开发策略

随着信息共享空间的加大,交通、宾馆和景点等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面对游客。旅行社不能再做“景点+交通+住宿=线路”的简单加法,而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制定可行的开发方案,进行有效开发。以此来为旅行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1 适度开发全新的产品类型

针对目前观光旅游产品一统天下的现象,乌鲁木齐的商务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也要适度开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多种旅游需求,才能赢得市场和游客。例如:康辉大自然旅行社以迎奥运为主体,集结两岸大陆同胞共同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探险旅游,正是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游客。

4.2 注重市场调研

旅行社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若不注重市场调研,想当然的根据主观的判断和意志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后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石沉大海。要知道新产品的开发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种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开发,而要把它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研究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的动态,细分市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4.3 形成特色、挖掘内涵、树立品牌

乌鲁木齐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的几个月,少则几个星期,这样随意、不慎重,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很多缺陷。即使跟风,也不一定会适合本旅行社的发展。如果旅行社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产品缺乏特色和内涵,就极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开发现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

4.4 构建旅行社产品创新保护机制

建立旅行社产品经营使用权,进行统一的管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例如旅行社产品开发管理委员会来统一行使旅行社产品的管理权。与此同时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完善旅游法规,将旅行社产品纳入知识产权体系加以保护。[6]若有旅行社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经营其他旅行社已经注册或专营的旅游产品,或者在购买后降低产品的服务质量,破坏新产品的形象,损害行业利益,此时就要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作用。另外,要开发专利旅游纪念品,建立旅行社新产品的防伪标识体系,并且开发能够体现旅行社企业文化和特色的商品同时申请专利。

4.5 遵循产品开发原则和新产品的系列开发

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应当遵守以下原则:以市场为主,充分调研;以服务为主,突出特色;保护资源与环境。同时旅行社在新产品开发中,应当注重对老产品的改进和创新,在主导产品的同一主题下,加强产品开发的系统性和系列化,使创新开发成为一系列产品的持续创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提供更多的有内涵、高品位的产品。以喀纳斯湖为例,不仅可以开发观光度假游,同时可以开展民俗风情和冰雪游。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5.

[2]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5.

[3]魏建农.一种市场交易的范式:服务品牌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文化,1999,4:6.

[4]张燕.中国和欧美旅行社产品类型及开发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3,1: 17.

[5]王思超.新疆:人才就业分布不均衡[J].中国旅游报, 2007 ,14:10.

篇(8)

一、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聊城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聊城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三类社占绝对优势;从聊城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几乎全是小规模旅行社。行业利润逐年下降,聊城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聊城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聊城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恶化:

1.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举步艰难。

就目前聊城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市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2.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也是旅行社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其他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二、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鉴于目前聊城旅行社业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少数优秀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上升但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现实。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认为聊城旅游社业经营体调整势在必行,调整的方向应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1.组建旅行社集团

把聊城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宏观角度讲,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组建旅行社集团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这里限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则主要由中小旅行社。旅行社集团把全部资源集中于三块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可减少因分散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范竞争而造成的资源耗费。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组建旅行社集团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一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9)

1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三类旅行社占压倒优势.,J、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应.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自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1.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且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1.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2加强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他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据此,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2.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旅行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10)

(一)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的外部影响因素

1、政府发展旅游的需求

淮南市政府制定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战略,准备大力开发以淮河文化、豆腐文化、煤文化、淮南子文化等为内核,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重点打造“淮水串出五彩淮南,八公撑起千年文明”这一主题旅游形象。这就要求淮南旅行社加快旅游网络建设、开展网络营销,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行社服务业的科技含量。

2、旅行社竞争的需求

淮南旅行社规模小、散,经营效益差,但数量多,经营竞争激烈,常常采用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方式。很多中小型旅行社经营难以为继,就寻找新的经营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搜集、量大而且管理成本低的网络营销方式成为首选。这种方式能提高业务预订量和知名度,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社会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手段。根据尼尔森的中国出境游调查报告显示,通过传统旅行社获取旅游信息的中国出境游客比例(63%)次于网上查询旅游信息的游客比例,位居第二。传统媒体的使用率则更低,只有40%的中国出境游客会选择报纸和杂志来获得相关的旅游信息。

4、淮南旅游资源的特点

淮南是中国新型能源基地、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素有 “五彩淮南”之称,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有八公山、淮河、瓦埠湖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淮南虫”史前文化,春秋战国、汉、宋遗址等历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淮南豆腐、牛肉汤等特色的饮食文化。但淮南是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单一落后,交通、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进展缓慢,每年的游客接待量低。

由于上述因素影响,淮南旅行社在经营方向选择上以组团为主,网络营销旅游产品基本是组团的旅游线路。以凤台青春旅行社、淮南市青春旅行社、淮南市玩美假期旅行社为例,凤台青旅网站“旅游线路-安徽篇”中是黄山、九华山、大别山、芜湖方特和石台旅游线路;淮南青旅网站“皖山皖水”中只有黄山、九华山、石台牯牛降旅游线路;淮南完美假期网站“省内线路”只有黄山、九华山。只有淮南青旅在网站上设有地接服务,主要内容是10个短程的旅游线路和淮南酒店、餐饮和交通情况。

(二)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的内部影响因素

1、旅行社经营性质

针对于旅行社是单体企业,淮南旅游消费者对单体旅行社的认知基本是通过人际传播途径。为占领淮南旅游市场、提升知名度,部分企业积极采取多种网络营销行为,如淮南青春、完美假期、凤台青春旅行社通过自建网站、B2B和B2C平台、门户网站、微博、搜索引擎、QQ群等网络营销方式推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运用个性化等营销策略,生动、详尽地让消费者了解、认知、认同并接受旅行社服务。而且这些策略的实施带动旅行社业务量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于旅行社是集团企业,旅行社属于集团下属企业的有淮南市常华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淮南金虹电力股份合作总社骏发旅行社、淮南市运输总公司交通假日旅行社。这三家旅行社主要客源是本集团内部员工,选择网络营销与否对旅行社销售业务量没有影响,在前面调查结果显示这三家旅行社只是被几家B2B、B2C平台和门户网站收录,且在这些平台和网站没有任何信息记录。所以它们经营过程中不选择网络营销行为。

针对于旅行社是连锁企业,淮南属于连锁旅行社有新康辉旅行社、国联旅行社、安徽省中青旅淮南分公司、安徽国联淮南分公司、阳光假日旅行社。这些旅行社与各自总社统一店名、标志、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旅行社总部对直营分社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旅行社总部有自己官方门户网站、网络营销团队,与分社共享营销信息,所以淮南这五家旅行社网络营销行为由总社决定,按连锁合同规定营销方式。

2、淮南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市场营销观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通过访谈,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方式的选择还受着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者市场营销观的左右。

3、旅行社规模及经济实力

通过调查,对旅行社网络营销情况作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大凡旅行社规模较大,从业时间较长,经济实力较好的其网络营销开展的也相对要成熟些,效果也会更优。

二、 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网络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制约,淮南市旅行社企业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大多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还只是近几年的事,网络营销活动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从目前来看,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水平还属于最初级水平,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网络营销意识不强,旅行社网站建设少

对旅行社来说,进行网络营销可以采用自建企业网站和不建立企业网站两种方式。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建立网站的比例已经达到了约40%,而淮南市目前注册旅行社共52家,但企业自建网站的只有5家,只占全部旅行社的9.26%。

其他无站点的旅行社也很少有系统条理的网络营销活动。比如在前述调查中参与微博和QQ群营销的旅行社微博收听量低、QQ群会员量少,常常是无进一步的跟进措施。还有一些主动在一些营销平台各种旅游产品信息的企业,也很少有消费者点击浏览和预订信息。导致网络营销流于形式,没有联系和反馈信息,只是作为摆设,没能真正起到旅行社和旅游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作用。

在前期调查中,笔者在一些著名综合性门户网站如携程旅行网、淮南政府旅游网中均没有发现淮南市旅行社的产品信息。对淮南若干旅行社的地址、联系电话等简单介绍,大多散见于一些知名度不太高的网站。而且这些信息大多为网站自行收录,也基本没有进行过任何更新,在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二)网站浏览体验差,游客访问量小

淮南旅行社已建的几个网站平台存在着下面的问题:缺乏吸引力;缺乏维护,信息不及时、网站内容单调且更新缓慢甚至不更新。

笔者对淮南市已经建立的5家旅行社中的三家网站进行了浏览体验。网站界面较好,但主要功能不能使用,而且下载速度缓慢,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浏览体验。笔者尝试在三个网站中进行产品的预订,竟没有一家可以完成这样的交易功能。

网站建设还存在明显的单打独斗现象,缺乏行业间的合作推广。比如,在5家旅行社网站中,没有任何一家网站在站内的任何位置提供与本市的其他酒店、景区或其他旅行社的网站直接连接的超链接。

(三)硬、软件设施缺乏

当前环境下,淮南市旅行社大都属于中小旅行社,受到诸如经济实力、管理水平、营销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导入在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上缺乏积极性。

(四)专业人才的缺乏

众所周知,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就业门槛较低,这也导致目前旅行社的就职人员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都是参差不齐,尤其在淮南这样一个非特色旅游城市表现更为突出。通过对淮南市旅行社从业人员的调查,高水平的管理、营销人才以及优秀的复合人才极度缺乏。

三、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的策略建议

针对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调研,笔者提出提高淮南市旅行社网络营销水平的策略建议。

(一)优先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方式

淮南市中小型旅行社可根据自己企业的经济实力、自己擅长的网络营销方式,优先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方式,再逐步建立―建设―推广自己企业的网站。

针对淮南市中小型旅行社在开展实施网络营销之前,应该对营销方式作深入地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并高效运用它们。比如搜索竞价、软文宣传、视频广告、博客宣传、微博营销等都是比较受中小企业青睐的网上营销方式。然后在逐步创造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为旅行社的网络营销搭建基础平台。

对于已创建网站的旅行社,可从需求角度,对网站功能,网站结构,网页的布局,网站内容等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游客浏览体验及时做好更新和日常维护。

(二)逐步组建网络营销团队

对于目前淮南中小型旅行社的实际情况,花高价聘请优质人才不太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逐步组建网络营销团队,分工协作,对网络营销进行系统管理。

淮南旅行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对企业的网络营销做出科学的规划,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以某个较低的层次为起点,逐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直到实现网络营销的整合。

(三)逐步加大网络营销经济投入

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甚至会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流模式。淮南市旅行社应逐步加大网络营销经济投入,完善硬、软件设施。如添置或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基础服务系统与数据库技术等。

(四)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可以让从业人员在正规的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对网络营销知识进行系统理论和实践学习,灵活掌握多种网络营销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理念。旅行社可专门设立旅游路线网络营销岗位,具体分工并制定岗位职责。有网络营销策划人员、舆论宣传人员、自建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和维护人员等,组建旅行社网络营销的项目团队,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五)加强行业合作,推动地方网络营销联盟的成立

旅游网络营销联盟系统是区域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服务对象包括地区各级旅游局、媒体、企业、消费者。主要目的是整合区域各种要素,从而使旅游产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形成一种整体的竞争优势。其可为地区的旅游企业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并促使区内各旅游企业、机构、媒体在区域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旅游产业动态的网络化系统。

上一篇: 扶贫工作队工作计划 下一篇: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