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系统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9 21:29: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校管理系统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

篇(1)

)针对性强,符合实际需要。学校自行研发的系统与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不同,前者是系统跟着管理走,后者是管理跟着系统走。不同的学校,其管理要求必定存在差异,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学校自己量身订做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满足了使用的需要又彰显了本校的特色。开发的每一项功能都是有针对性的,有使用价值且符合管理程序,不会存在管理要求与系统流程相背离的情况。

3、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查找方便、快捷、准确,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学校管理的数据相当庞大,仅是学生成绩这一项的数据就已经很多,而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记录方式,师生查询起来相当麻烦,耗时很多,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高速高效的目标。

2学校MIS的功能模块

学校MIS系统由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最后形成一个学校管理的大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数据、决策方案;提供最佳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学校各项管理的最优化川。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人才引进、教师培训、人事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等),科研管理信息子系统(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公共服务体系管理信息子系统(网络信息服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等),后勤管理信息子系统(教室、宿舍、餐饮等服务)以及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房产、地产、设备仪器、无形资产等)等等。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组成。以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为例,它的基本构成如图所示。

图中给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的基本模块和主要内容及功能,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有些模块独立性较强如考试编排、实验设备管理等;有些模块如学生学籍管理与学分、成绩登录查询管理之间则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对有些课程而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有些课程的教学管理在系统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样的对于其它管理信息子系统,也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分别对每个模块

进行分析设计,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3学校信息系统安全

校园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学校的校园网络,其中就可能有“黑客”试图攻击网络,破坏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还有的可能窃取保密的技术资料及数据等等,这样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和使用以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等。

由于学校信息系统支持全校各部门的办公活动,采取集中存放、统一管理数据的方式,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四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为了保护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使用防火墙用以防止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对用户设定权限控制表,做好数据库审计记录的检查。

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很好的重视安全性管理,采取很好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值得注意的问题

4.1强化学习培训,为信息化增强后劲

学校在建设硬件环境的同时,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挤出一定的时间,统一组织,科学安排,对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其中对三支队伍的培训更要严格:一是领导干部队伍。首先要让他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天天讲,处处讲,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二是骨干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通过竞赛活动涌现出的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要让他们加强实践,提高技能,示范引路,以点促面,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有赖于学校领导的懂行和重视,更有赖于学校的信息化专业老师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一个好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能够将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一个层次,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随时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承担对本校教师进行简单而富有实质性的辅导和培训工作。所以,学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方面尽可能地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经常派遣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参观和进修,这对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必将大幅度提高,这就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坚强后劲。

加强程序设计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用户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系统的程序设计人员拥有很好的开发技术,但是他们往往多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和设计管理系统,少从管理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开发,以致部分系统功能的设置不够人性化,而用户的需求又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畅通的交流、通力的协作才能使设计开发的系统拥有友好的界面及完善的功能,智能化地为管理服务

4.2重视维护与换代,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我们经常痛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校筹巨资建成了一座校园网,但由于管理不善,维护不力,服务不到位,短短一两年时间,就出现设施提前损坏、设备提前报废的情况。其实,校园信息化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程,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除了考虑性能、价位等外,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设备的后期维护,包括商家跟踪维护和学校自身维护。学校很容易忽视商家跟踪维护这个环节,往往设施设备一上齐,商家除了象征性地派些服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回访,大部分承诺就形同虚设。因此,学校在前期投资前一定要和商家做好“书面功夫”,包括发票、合同以及意向书的签订等。在后续使用中,千万不要忘了先前与商家做好的“书面功夫”,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该追究的责任一定要追究。学校也常常忽视自身维护这个环节,比如,不设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设专职电教人员,不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不能像检查安全隐患那样对设施设备进行详细排查。总而言之,就是怕花费人力、物力,只顾眼前,不想长远。试想,一项大的校园信息化工程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维护费用相比之下又能占多大的比例。

二是现在的IT业更新如此之快,教育教学的要求可能随时会根据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所以,硬件设施的购置策划一定要注意以后的二次更新和将来可能的升级换代,千万不可为省有限的几个钱,而将硬件的可扩展性全部放弃。

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让系统为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多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光生.走进“教育e时代”-广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2]乌日其木格,马恒宇.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4).

篇(2)

2.系统需求。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机构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学术活动,科研考核,年度统计和系统维护等部分。系统中各项分类指标需要能够灵活定制,各级用户的使用权限也需要能够灵活设置和修改。系统不仅应具有科研管理功能,还应具有沟通交流功能。具体包括:对科研相关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提供标准化、简洁的管理过程;提供易于使用的信息录入接口,并可随时修改已录入的信息;可按照用户需要查询和阅览相关科研业务信息;可根据用户需求准确、快速地得到科研业务相关的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并对用户的业务处理起到指导作用。

3.系统架构。从部署和维护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综合考量,系统采用目前最为通用的B/S模式,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即利用Web服务器实现浏览器的信息查询与检索及其他的各项功能。

B/S架构是一种对C/S架构变化或改进的架构,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的3层结构。其优点有开发成本低,部署和维护集中化,操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数据集中管控等。

篇(3)

1.1可行性分析

目前,学校已建立涉及面广的千兆校园网,并直接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此外,通过网关、防火墙和公共互联网连接,以方便在家庭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各种操作。因此,发展本系统已经拥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典型的C/S的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所以,应用程序可以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高效使用。

1.2系统功能分析

1)安全登录和权限系统设置功能;我有基本的信息视图;看到我的成绩数据;查看他们的专业信息和教育计划的信息;查看所选课程的信息和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2)面向全体学生,以执行以下功能允许动态选修选修;修改登录密码;3)通过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果登记本学期和更改密码等功能,让任课教师;4)该研究所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享受大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特权: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展开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修改登录密码;5)由高校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享有办学层次:管理院级管理员用户;出版与大学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的信息化管理;6)允许所有用户查看各种证件和院校的信息;7)让学生到学校或学院网上留言;8)提供银行和信贷公司的接口的公共接口;9)系统登录、注销功能。

2技术保障

具体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安全登录机制,使用用户类型来区分用户权限和使用MDS加密;使用中间件和业务逻辑技术来实现的页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各种操作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WEB环境,特别是IIS60功能操作和安全设置。

3数据库设计

本文中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8作为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工具,在该系统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开课情况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表,且各表之间的数据完整约束关系可用图2描述。在本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除了与学籍功能相关的数据表之外,还应建立记录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的数据表:如维护人员登录时间、登录日志表、离开时间、登录IP以及用于记录数据库维护的登录名称、密码信息等信息。数据库是本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分,它的安全操作和快速反馈给用户信息是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方便和提高查询效率查询一个数据库,除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优化技术,在严谨各个数据表间的约束外,还运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工具中的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机制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化。对于像排课表、成绩查询、班级学生信息等查询频率较高、固定的查询,可以采用视图查询,而不用每次查询请求都用查询语句完成。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它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编译好的执行语句,一般是针对需要大量数据操作的数据表而事先编译的,它是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通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操作安全性。本系统还运用了RAID磁盘阵列技术(多块磁盘),其主要功能是对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在物理层面上保障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在主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系统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恢复。

4程序设计

系统的开发的总任务是实现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结构图基础之上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以下逐个模块给出说明:上述各模块结构的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名修改;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备份。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注册学生学籍信息;修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生学籍信息。3)班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及辅导员信息;修改班级及辅导员信息;查询班级及辅导员信息。4)课程信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课程信息;查询班级课程信息。5)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班级成绩;打印班级成绩。6)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网络信息修改功能。

篇(4)

1 国内外学位论文的管理

1.1 国外学位论文管理

世界各国在学位论文领域方面的管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比如英国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大不列颠图书馆来进行集中管理,从不外借,最多对外提供论文原文的微缩胶片;日本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是采取双轨管理制度,也即是国立大学内的学位论文主要由国家图书馆进行统一收藏管理,而相应的私立大学学位论文则是由校内的图书馆进行管理收藏;美国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最为灵活,其主要由美国大学缩微制品国际出版公司来进行统一复制、文摘、出版和发行,并其出版的类型多种多样,形式非常丰富,目前直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及收集中心,并且也是我国获取外国学位论文资源的重要途径。

1.2 国内论文管理

我国学位论文是从20世纪初期首次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学位论文的管理开始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研究生教育逐年增加,论文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开始持续上升。当然,研究生扩招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但是每年的增长人数仍以几十万人的基数不断增长。(2)学位论文公开性增强,主要是由于纸本印刷出版的学位论文数量开始大幅度增长,电子出版的学位论文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获取到学位论文的信息来源及渠道等不断扩展。(3)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学位论文的时效性也得以不断增强,但是同理,一些论文的抄袭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抄袭起来非常容易。对此,教育部明确规定,此类学术不端事件应当严肃处理,对于其中的复杂问题应实事求是、认真对待,严厉杜绝和制止论文抄袭的清理。

2 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2.1 当前我国高校学位论文存在的不足分析

历年毕业学生的学士论文资料只能通过各个学院进行直接获得,并且这些学位论文资料的存放格式大多都是以word为主,这种存放格式不但占用了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同时其安全性能也非常差。在论文的提交方面,学校通常要求学生们在毕业离校之前,应将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的论文同时提交给校内研究生存档,但是其中的电子版论文资料主要还是采用嵌套的方式来加以管理和保存。并且对于论文的审核力度也明显不足,其所提供的电子版论文在格式上的问题非常明显,学生对于论文的格式编排不完善,导致入库困难。最后多数高校内只提供了论文查询系统,并没有全文阅、提交和下载的功能,因此缺陷明显。并且多数硕博论文都被收藏在楼内,参阅的人少,导致论文再利用率极低。

2.2 需采取的解决对策

首先需要对学位论文的格式加以统一,需要出台相应的规范形式的文件,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各大高校研究院当中,毕业生在答辩后必须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确的论文电子版,并通过审核后才可离校。其次,针对论文答辩优良的学生论文采取电子归档,而像一些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学生,则除了需要提交电子论文,同时还应将作品,并附上简要说明。最后需要开发出功能完善的学位论文检索管理系统。

2.3 论文管理系统开发的作用及功能设计

篇(5)

1 引言

近年来,SaaS模式逐渐成为信息行业和软件开发的新热点,相关的概念和产品也陆续走进我们的视野。考虑到SaaS软件模式在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aaS模式的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创新模式。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购买、构建和维护软件的需要。SaaS具有部署简单,配置简单,使用便捷等显著特性。

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由B/S模式建构实现,并且系统设计动态库结构,管理员可以随意添加库,并设计不同的库结构,每个子库可以作为单独的提交系统使用。系统运行于SaaS服务模式下,安装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服务提供方掌握“系统管理员权限”,可以为用户新建和设计库。并把每个库一个单独系统的形式租用给服务使用方。服务使用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并且从服仗峁酱获得“库管理员”权限。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单独库的最好权限。可以按照需要建立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并可以完成从提交到归档的所有功能。完全就像使用一个为自己定制开发的系统一样。省去了购买服务器的成本,也省去了安装系统,维护系统的人力成本。系统数据都存贮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并按时进行备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这样的服务模式,适用于由较大规模图书馆或者地区中心等有技术能力和设备能力的馆作为“服务提供方”,而小规模图书馆(往往技术和设备能力欠缺)作为“服务的使用方”。“使用方”只需要付给“提供方”少许的租用费用,即可使用系统。系统的表结构,操作流程,都可以按照“使用方”要求进行定制,相当于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系统。

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

系统由若干个库组成,管理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库。每个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每个库中有两个核心表:加工表和归档表,再配合一些辅助表,如属性表等等。除了库的基本结构为固定结构外,每个库的表结构和运行的逻辑都是配置的,这个配置由系统管理员再初次建库的时候确定,一旦库建好后,就不可以再做修改。除此外每个库有自己的管理员,可以当一个独立系统使用。加工表和归档表的基本功能如下:

加工表:以数据的提交和加工为目的,采用流水线结构,表中数据可以在多种状态间变化,最终加工和的数据可以通过归档,复制到归档表。

归档表:以保存,后期加工和为目的,采用数据仓储结构,表中数据可以设定不同状态,并可以提供后期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来给浏览用户提供服务。

3.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几种用户类型

系统用户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系统管理员、库管理员、加工表管理员、归档表管理员、提交用户、浏览用户。其中管理员都是以用户名密码验证,提交用户和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名密码验证(可以注册),IP地址验证,DLAP统一认证,不认证(游客)等验证方式。主要类型的功能和权限如下:

系统管理员:整个系统的管理员,可以对库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备份等操作,定义库中表的结构,添加属性表和其他附加表,定义数据都有哪些状态,定义某一个状态需要哪些行为(库管理员与用户),规定用户验证方式等。但无权管理库中的数据。

库管理员:对自己管理的库有绝对权限,可以管理数据,管理属性表,也可以给其他管理员分配权限。

加工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加工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归档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归档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提交用户:给系统提交数据的用户,登陆界面和管理员不同,可以提交的条数和提交文件的限制由系统管理员配置。对自己提交的数据有管理权限。

浏览用户:可以浏览系统好的数据的用户,系统提供DRM数字版权保护的同时也可以对浏览用户进行限制。

3.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动态配置行为

系统中所有的操作(除数据的检索以外),都定义为“行为”,行为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1)全库行为――触发按钮在主菜单下。如:数据提交,数据导入,修改属性表等。

(2)单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在数据细览页面和数据列表列中。如:修改数据,变更状态,下载回执单,删除数据,归档,等。

(3)多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数据列表上方,如:归档,,变更状态,删除数据等。

(4)附加行为――附在在归档,提交,和变更状态等动作之前或之后的行为。如:计算提交数据大小或页数,计算应收费用,操作确认等。

4 结语

目前国内高校论文提交流程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摒弃了原有系统中的固定表结构,固定权限,固定操作流程,而是把系统中所有涉及的对象都抽象成“角色”,“状态”,“行为”三种类型,以方便灵活配置。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适应所有以“提交-审核-加工-归档-”为主要流程的管理系统。综上所述该系统更接近于一个“数据加工系统”并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流程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2016-112-31].http://202.113.6.247/papers/admin/admin_login.jsp.

[2]姚宏宇,田溯宁.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叶玲莉.SaaS发展趋势与挑战[J].计算机世界,2016,(第4期).

[4]http:///wiki/Cloud_computing.

作者简介

冯坤(1980-),女,天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天津大学图书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595-01

Based on the JSP College Students Paper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AN Li-kai, FENG Li, ZHANG Hong-xiang, DING Xiao-q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SQL Server database as background the use of standard three-tier MVC (JSP-JavaBean - Servlet)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logic, process and display logic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achieve, and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interactive and reus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shed papers management functions.

Key words:JSP; Paper management; Database

1 引言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多,而且毕业论文的管理也是高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仍按照手工作业来进行论文库的管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更不方便大家查阅。本文旨在开发出具有论文的、管理和查阅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系统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基于数据库操作类的开发模式和标准MVC三层架构(JSP-JavaBean-Servlet)开发模式把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来实现,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从而提高了效率。其中Servlet担当主要逻辑控制,通过接受JSP传来的请求,调用以及初始化JaveBean,再通过JSP传到客户端,对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通讯则由SqlBean来实现[1]。

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使用的流程是先由管理员进行系统数据的初始化,然后由学生登录系统进行论文和管理工作,这些登记在库的论文将作为以后查询的主要对象。系统的用户信息和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有身份的用户登录系统进行论文、科技专著、学术报告的与管理工作,其他用户则可以进行论文的查阅。

2.3 系统的主要特点

(1)依托校园网的优势设计和开发,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和浏览论文。

(2)模块组件化。充分考虑到代码重用机制,比如查询、修改、删除等都被做成独立可以重用的模块,在使用时只要根据传递的参数不同直接调用即可。

3 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员的管理功能,包括院系维护、人员维护和角色权限维护,这一部分是系统管理的基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论文管理功能,包括论文和进行论文管理、科技专著和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等。

各个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管理员登录:系统初始化好一个系统管理员用户,管理员能够通过该入口进入系统主界面进行管理操作。

(2)管理员管理学院:实现对添加新学院、修改、删除等功能。

(3)管理员管理系所:实现对添加新系所、修改、删除等功能。

图1 系统的功能结构

(4)管理员管理学生用户:实现添加新人、查看、修改、删除和查询人员信息等功能。

(5)管理员管理角色权限:实现新增、修改和删除角色等功能。系统初始化有“系统维护管理员”的角色,该角色为系统管理员所有,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每一个角色对应的操作权限是操作模块的名称。

(6)学生登录:大学生用户按照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其所拥有的权限为系统管理员为其分配的权限集合。

(7)学生进行论文管理:可以、管理论文。

(8)学生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可以、管理科技专著。

3.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各个模块中相似之处,减少表格数量,提高表格的关联程度,以及减少数据库中数据的冗余。根据系统的流程和功能需求,数据库主要包含下面几个表:

(1)学院数据表:用于存放学院数据,数据项包括学院名称、负责人、电话、学院编号等。

(2)系所数据表:用于存放系所数据,数据项包括系所名称、所属学院、负责人、电话、系所编号等。

(3)学生数据表:用于存放学生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刊物名称、论文名称、收录情况、影响力、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第几作者、备注。

(4)科技专著数据表:用于存放科技专著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字数(万字)、备注等。

4 数据访问控制的实现

4.1 数据访问控制

用基于连接池的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池具有以下功能:装载和注册JDBC驱动程序;根据在属性文件中定义的属性创建连接池对象;实现连接池名字与其实例之间的映射;跟踪客户程序对连接池的引用,保证在最后一个客户程序结束后安全关闭所有连接池[2]。系统采用DB Connection Manager的Java类管理连接池对象,其中每一个连接池保持一组JDBC数据库连接对象,可以为任何Servlet所使用。

系统采用数据库连接池进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同时在数据库操作上进行了封装,方便程序开发时与数据库的交互。数据库连接池在实现某一个功能时,首先要连接数据库,如果在每一次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前都要加载驱动、创建连接,那么在连接的入口参数处理上将是十分零散,不好管理和维护。一旦系统移植,数据库参数改变,将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这项工作十分复杂[3]。本系统采用DBConnectionManager类来创建连接池,则不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该类封装了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函数,用于作为JavaBean的父类,便于统一管理。

4.2 Web访问控制

Web访问控制主要通过JSP程序编程来控制。当用户登录系统时,首先检查访问是否是受控页,如果访问受控制则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如果有则发送受控页面,否则返回到登录页面提示用户登录。

5 结束语

基于JSP的高校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可申缩性和易维护性,系统能够很容易融合到学院现代化办公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剑. JSP网站开发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56(5):17-23.

篇(7)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应用和集成,导致审计对象数据化、审计线索模糊化、审计风险多样化。因此,结合审计资源相对有限与审计需求不断增加、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质量相对偏低的现实,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提升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评价

审计质量有广义(审计工作整体质量)和狭义(具体审计项目质量)之分,审计质量管理以满足使用者需求和审计质量持续提高为核心,是一个涉及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规章、审计方法、审计项目等诸多因素的持续的、动态的系统过程,高校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提高审计取证的精度,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复核;(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3)修订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优化内部审计流程;(4)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不断提高咨询业务比例,探索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的发展方向;(5)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总体而言,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和内审工作整体质量都呈现出提高趋势,高校内部审计趋于同内部治理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由监督导向逐步转变为服务导向,在实践中日益关注风险,体现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但是,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业务类型、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内部审计依然存在传统账目基础审计、事后审计所占比例过大,对学校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绩效关注不够等问题,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管理层和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就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审计队伍建设滞后,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强调了监督性,而忽视了服务性、内向性以及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咨询职能;(3)缺乏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和有效的审计沟通,难以增进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和支持;(4)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和审计结果运用受阻,独立性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审计效率、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实现实质性改进。

2信息化环境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挑战

2.1内部审计理念亟需转变。C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高校内部审计因缺乏完备的委托-关系这一基本前提而出现认知和定位的偏差,内向型的评价、控制、咨询活动所占比例偏低,工作理念尚未上升到帮助学校提高决策水平、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实现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既定目标的高度。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式发生变化,经营管理活动潜在风险增加,亟需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以风险为导向,以增加学校价值为目标,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原则,有效参与内部治理。

2.2传统审计领域和方法受到冲击。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中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并且传统的监督性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审计对象,需要运用审计抽样软件、接口软件、分析软件进行样本抽取、数据获取、配比分析,需要分析和评价学校内部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而面临的潜在风险,这些都将严重冲击传统审计领域和审计方法。与此同时,现有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欠缺,使得代表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以及咨询、评价业务受到阻碍,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现代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2.3内部审计风险加剧。信息化环境在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内部审计风险。一方面,数据生成、存储、传递方式变化造成审计线索隐蔽化、审计取证动态化,信息系统本身成为审计对象增加了审计难度,内审人员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将在短时间内面对财务、业务、管理方面的复杂信息并进行审查、评价,博弈难度和失察的可能性加大。此外,虽然运用审计软件采集、计算、分析数据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但审前数据分析不充分,原始凭证、账簿、报表人工审核不足,审计软件跟踪程序设置滞后,都将加剧审计检查风险。

2.4内部审计管理手段和效率面临升级。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高校管理体制及内控制度的变革,在对财务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招标采购等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对高校内部审计参与学校治理、提升自身管理手段和效率提出升级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不能仅局限于对各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还要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总体上对审计目标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需求增加、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质量偏低并存的矛盾,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取向

3.1转变内审理念,更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立足于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升级要求,通过部门会议、个别交流等形式,统一认识,实现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由外向监督到内向服务的转变,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切实通过防范风险、查处问题、完善治理的相互作用体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突出层次性、针对性、系统性,增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效果,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已有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经济统计、工程建筑、计算机、法律、管理知识;要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提升准确应用审计标准、正确识别控制薄弱点和审计重点、保持合理职业审慎、进行有效审计沟通等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

3.2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高校内部审计需要通过积极拓展审计领域、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进而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后,才能实现“以为立位”,提升其权威性并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随着信息生成速度加快、信息容量加大,内审人员要把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将信息系统纳入审计对象,及时了解和评价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流程以及内部控制措施。要强调信息接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加大非现场审计,实施“参与式”审计。要区别对待系统开发、应用程序、数据文件三类审计业务,探索程序追踪法、平行模拟法、受控处理法、数据检测法、嵌入审计程序法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创新。

3.3强化风险意识,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对审计工作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内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鉴于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加剧,应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审计风险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特点。要坚持廉洁从审,总结经验,增进内部沟通协作,通过审计数据之间的相互比对增加发现审计线索的可能性。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审前风险预测和评估、过程控制、分析和修正审计结果的有机结合。要确定合理的审计抽样范围,提高审计取证精度,严格进行审计质量检查,准确评价和定性审计发现。

3.4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环境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优势,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进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检查覆盖范围。要主动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内部控制改善、内审转型升级的要求和信息化硬件基础、软件基础、人力资源状况,不断丰富内部审计法规库、案例库、专家库、数据库、中介机构库信息资料,逐步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充实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资源管理系统、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和审计信息化保障系统,实现标准作业、便捷操作、过程可控、资源共享等目标。

作者:夏午宁 陈丽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纪监审办公室

参考文献:

篇(8)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也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里所谓的教学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给与了关注,其研究成果涉及到英语、经济、新闻、体育、航运、医学、机械等多个领域。笔者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论述,从中探求学术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得失,望对后续研究者有所帮助。

1、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

笔者以CNKI网络版作为统计源,使用“教学管理”为检索关键词,并用“体系”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时间设定为1979-2009,检索时间为2009年7月31日,得到有关论文162篇,再将范围限制为高等院校,实际获得论文90篇,其中属于教学管理体系理论研究的有48篇,占53.3%,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院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等几个方面。

1.1 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研究。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转型、以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而形成的就业压力等,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且为学校的重要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如刘艺、张黎指出:“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级人才保驾护航。在高等教育已经转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理论,探索高校教育管理规律,建立符合高校当前实际的科学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2]齐毅也认为:“只有加快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系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使高等教育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3]

1.2 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研究。如前文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学管理也必然进行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也必然向着更适应实际、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应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另一方面学院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及专业设置,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整体优化,具有活力。”[4]唐日梅也提出:“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院系是高校教学的直接执行单位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管理的第一线。院系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5]林琼、周远成强调:“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创建科学、完善的系级教学管理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6]

1.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模式被大量引入高等教育,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并迅速发展成一种国际化的行动。国内有关教学质量保证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直到1999年高校扩招后,有关教学质量保证的研究才逐渐增多。21世纪则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反映在高等教育方面,社会所急需的是各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高校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如胡丽竹提出:“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7]为此,许多学者尝试将IS09000系列标准等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高校教学管理领域,探讨了基于IS0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与教育教学质量观。比如王真真提出:“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全国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要积极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实施步骤进行,领导以身作则,全员积极参与和实行配套改革。”[8]吴立伟也认为:“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现有高校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过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理念,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作用。”[9]此外,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地方院校在人、财、物、信息、师资队伍建设、资源设施等实力和教学质量上与省部属院校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王贤生、孙悦亮认为地方院校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优化自己的行为,“非常有必要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管理,激发教与学的 积极性”。[10]

1.4 教学管理评估研究。所谓评估,是对正在进行或已经结束的项目、规划或政策所进行的系统、客观的评估,包括其设计、实施和结果,其目的是为判断目标的相关性及其实现情况、效率、效果、影响和可持续性。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评估,一些学者进行了论述。比如王政铎指出:“把评估与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以课堂教学质量、教研室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三个评估’为龙头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一条较为适合目前教学环境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之所以说应建立以上三个评估为龙头的教学管理体系,原因在于,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课堂教学、教研室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对教学质量起主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抓住这三个方面,就其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估,进而实现有效调节和控制,无疑就抓住了关键,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11]随后,王政铎又分别就评估方案的建立、实施及信息的反馈等环节详细论述了对这三个方面的科学的质量评估方法。

1.5 教学管理新体系的构建对策研究。针对教学管理体系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在教学管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的关键与措施进行了研究。比如康德军提出:“教学反馈督导评价体系、教学研究体系、教学服务支持体系和教学监督体系是构成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框架。四个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有四个体系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才能保证高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12]杨国辉认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于将实践的自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变“钢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弹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而这种“弹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指高校本科教育中立足于学生自主开展、自由性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弹性实践教学计划基础上的全新管理制度,开放、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服务平台,学生实践教学自主管理与服务系统。它建设的目的在于使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渡到“指导性”的“弹性”管理,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主观能动性,实现实践教学经常化、差异化、多样化、规模化,提升实践教学效果。[13]孙鹏、张东旭认为,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偏重行政管理,造成学术型教学管理的弱化。因此,二人在论文中以思想更新为先导,从教学管理制度、二级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优化机制几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学术型教学管理的基本框架,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14]耿艾莉等还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基于服务功能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会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15]胡丽竹则在“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从高校扩招、教育目标、社会发展需求、教学实施情况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从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和评估方面入手,结合教学管理经验,确定了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与运行方式。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方法、监督体系与评价机制。”[17]

2、我国教学管理体系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各高校始终把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针对学校实际,在强化教学管理方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在统计的90篇论文中,实证研究的共42篇,占46.7%,学者们在其中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比如:吉林农业大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校、院、室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实施“1234”教学质量监控工程,实现了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的目标。[17]山东农业大学历经八年的时间,研制开发成功了八个系列电脑教学管理系统,边研制边开发边应用,使教学管理由局部现代化走向整体现代化,由纸与笔走向了激光与电脑,由模糊的经验决策走向了量化的科学决策,结束了手工教学管理的历史,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体系。[18]

近年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学院教学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学院在理顺四校合并后新浙江大学教学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设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学院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定,如《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操作方法》等,这些教学管理规定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提高。此外,学院还十分重视各种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及时实行纸质保存和电子信息保存,以便日后能随时调用。而且,学院在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配备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建设,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管理工作环境等。[19]

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的教学管理体系与模式,日益不能适应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此,华东理工大学于1998年7月确立了相关研究课题,并于2000年7月完成,构建了教务处与高教研究所两者的职能有机结合、“官方管理”与“民间管理”有机结合的教学管理新体系。实践表明,这一新体系突破了原先体系僵化、呆板、疲于应付、就事论事等计划经济时期固有的模式,突出了思想观念领先,注重了分析与调研,尤其是先后设立与完善了一系列以“民间”为主的管理机构,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教学管理,使教务处有效摆脱忙于日常繁琐事务的栓桔,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20]

此外,经过长期勤奋耕耘,积极进取,清华大学在向国家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本校特色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四项教学基础性建设,包括专业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含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②四项教学改革,即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改革,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多种形式因材施教,整体优化教学过程;③五方面管理,即教学秩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考试管理,学生学习管理,学籍管理。这个工作体系主要是在人才培养的全局上发挥作用,它保证了清华本科教学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体现了学校真正把培养学生作为主要工作的一贯做法。[21]呼和浩特指挥学院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发挥党委、机关、教员和学员的作用,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22]

3、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的得失分析

就学术界目前关于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而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对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纵观国内学者研究的成果,无论是就教学管理体系研究本身,还是从研究者队伍来看,都还存在诸多不足。

3.1 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意义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院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起高效能的、灵活运转并能创造性工作的教学管理体系的措施,这对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等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体现为:

3.1.1 理论意义。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建设和积累的过程,如何克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旧观念存在的弊端,更好地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广泛关注的课题。因此,学者们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做一系统的理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和教学管理理念,构建教学管理新体系,有利于丰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涵,扩大其研究视域。

3.1.2 实践价值。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明确提出,“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一直以刚性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为主线,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子系统教学管理也一直遵循这一主线。随着高校改革形势的发展,生源质量、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手段等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必须与时俱进构建一套适合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此,学者们对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我国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方面的具体应用,这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据。

3.2 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局限

虽然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教学管理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一个变革、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从理论研究深度、研究的系统化、校内外的整个社会环境与条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2.1 理论研究不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更多的是从条件层面对如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进行宏观探讨,很少涉及观念层面,尤其是较少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学科的方法论思想。而且从整体上看,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及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等尚缺乏研究,未能形成完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模型。

3.2.2 应用研究缺乏。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在结合高校实践的基础上,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但由于部分理论工作者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仅作纯理论研究,实用性还不太强;而在一线工作的管理者,他们对某专题的研究具备实践经验,但较缺乏理论知识,对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经验和教训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

3.2.3 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目前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研究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教育研究院所人员、高校教师与研究生等;另一类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工作者,如教务处人员等等。但从高等教育科学的发展来看,许多学校还没有能够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学校的教学管理还不到位,也没有形成必要的校内外教育研究信息沟通的机制。因此,学校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对学习、借鉴、继承、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具体的工作安排。

综上所述,我国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这项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探索。为了突破已有研究的局限,我们应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改革研究成果,并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支撑,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作一系统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国内高校特点的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理论模式与相关实践策略,将教育的各个过程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有效调控,从而强化教学管理的效果,全面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康德军.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J].黑龙江教育,2003(11):47.

[2] 刘艺,张黎.构建院系科学化教学管理新体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112.

[3] 齐毅.关于专科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探讨[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9.

[4] 陈广立等.构建院系级教学信息链,优化教学管理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22.

[5] 唐日梅等.构建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7.

[6] 林琼,周远成.创建科学规范的系级教学管理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229.

[7] [17] 胡丽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1.

[8] 王真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7(3):63.

[9] 吴立伟.ISO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07(5):58.

[10]王贤生,孙悦亮.地方院校教学管理中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86.

[11] 王政铎.论评估手段在教学管理体系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80.

[12] 康德军.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J].黑龙江教育,2003(11):48.

[13] 杨国辉.高校“弹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想[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49.

[14] 孙鹏,张东旭.构建高校学术型教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9-61.

[15] 耿艾莉等.基于服务功能的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8.

[16] 沈成君等.创新教学管理改革模式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6.

[18] 井明伦,黄瑛.建立高等农业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7(6):25.

[19] 肖亚芹等.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综合性大学中学院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13.

[20] 华东理工大学课题组.教学管理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0(3):69.

[21] 周远清等.锲而不舍,讲求实效,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1):19.

[22] 崔振军,赵荣涛.构建“四位一体”教学管理体系[N].人民武警,2008-02-05.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Chang-hai LI Zhen

篇(9)

(一)目标性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构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以满足相关利益方需求为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遵循目标管理原则。

(二)可行性一个项目在执行前需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实践教学前期规划过程与执行过程中的项目审批同样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预见、模拟和修正来保障其可行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制定要结合实际,以切实可行为指导方针,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高校现有的资源为基础,避免脱离实际,使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三)系统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构成完整的教学系统;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也自成一个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将各个管理的子细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易于发挥“1+1>2”的效力。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学校、院系、教研室、班级、实习企业、就业单位、监督职能部门等。

(四)全面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遵循“无死角”原则,实行360度全面监控和反馈。全面监督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无死角”式设计会提高运作成本,但高校不同于企业,其非营利性和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决定了质量监控系统建设需遵循全面性原则。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案评价、教学工作评价、试卷及考试质量评价、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与企业双向评价、学生、教师与企业三维评价、毕业班调查评价以及其他相关评价等。

(五)全员性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应用性。理论教学倾向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需求,这一点已被事实所证明。实践教学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更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关乎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实践教学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涉及各个利益相关者,覆盖全体相关人员。

(六)全程性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类似于企业管理过程,控制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即进行前馈控制,未雨绸缪;进行同期控制(亦称过程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行反馈控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错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应是狭义的反馈控制,而应是广义的全程控制,要进行循环式监控,以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和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监督是实践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切实保障。缺少监督,教学有质有量的完成就无法保证;缺少反馈,监督应有的效果就无法实现。无论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是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内容体系建设,都应该在实践教学监督体系的保障下进行,以保证实践教学各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协调,高效运行[4]。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设不仅要遵循相应的构建原则和一定的系统规律,更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努力。

(一)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构建原则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重点关注可行性和系统性。1.可行性。由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是以监督检查子体系为基础,并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反馈,因此,对监督检查子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尤为重要。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日常运作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2.系统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施行方案后,就需要对体系进行系统性建设。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系统设计好坏关系到方方面面。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立必须保证系统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

(二)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制约和激励,以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构建内外部协同监控、规章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双管齐下、物质与精神多方面激励相结合的复合监督检查子体系,可依照信息反馈子体系,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各方的优胜劣汰,最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是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要建立起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实验基地管理制度等各种监督检查制度,尤其是要把握好校企合作机遇,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制定“教师企业实训进修制度”,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5]。2.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管理人员管控能力等的基本标准,它包括实践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质量标准、用人单位需求质量标准、综合评定标准等。应在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细化、量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随机因素等的影响,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结果进行双重评价考核,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6]。3.激励监督机制。激励与负激励对于实践教学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激励机制应涉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多个主体。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激励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转变传统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进行人才定期轮换等;改善科研条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搭建个性化舞台,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升职制度、教学创新表彰制度等;加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为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给予教师荣誉和升职激励,保障优秀教师的权益,发挥“模范效应”,促进其他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关人员的负激励同样重要,它可以保障来自于道德、制度、校园文化的约束与自我约束协同保障机制的运行。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建设

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递利用是资产增值的过程。管理者通过信息反馈与意见收集,可进行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控制,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可靠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实践教学的整体状态和相关规律,系统地搜集来自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地分析教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监督,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具有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1.随机性。实践教学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过程而言,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高。因此,在系统构建过程中,既不能主观否定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的存在性,也不能任其发生,破坏整个系统的日常运作。2.简约性。有效的信息反馈往往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及时可靠,而冗长的信息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使其在信息的阅读过程中“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信息反馈不符合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基本要求,会加剧信息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3.范例性。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可以提炼出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经典范例”式问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可以高效、有信服力地解决与范例相类似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原则,还要重视信息反馈的特点,遵循全面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原则。(1)全面性。信息反馈的随机性要求信息反馈必须具有全面性,主流事件的信息反馈是日常运行的结果,对随机事件和偶发事件的信息反馈能够体现系统的完整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危机事件的处理与管控。与此同时,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反馈体系的全面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信息流动的通畅程度决定了整个质量监控体系能否正常运行。(2)可靠性。有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只有依据真实的信息,管理者与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所收集到的大量反馈信息是可靠的,但由于存在被调查人员态度消极及小团体、系统自身的缺陷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一部分信息失真和不可靠。这就要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去伪存真,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反映实际教学情况的真实、可靠的信息。(3)及时性。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延时效应产生的影响。信息不及时会使正确的决策在错误的时点生效,使原有的问题更加恶化,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使教师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使教学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因此,实践教学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尽量减少信息反馈程序的延时效应。

(二)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与客体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以及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等。在校学生和教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的关键主体,在师生间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学质量、师生满意度的提高和教学关系的融洽,也有助于自下而上进行反馈。毕业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受益者、检验者和反馈者,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如何,不仅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更是高校对其培养的结果,因此,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最具有发言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最亲密的终生导师,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有着切实的体会。BenjaminMaster曾详细分析了家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家长对教学监控的影响[7]。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院系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学秘书等的信息反馈,有助于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控制和学风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信息反馈,向高层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反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需求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其对本科财务管理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提出的要求和对毕业生实际工作状况的反馈,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依据。有别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基地培养、社会实习经验积累,更强调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为反馈客体,如教学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建设等。

(三)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建设,是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有序运行的基本硬件设施。通过课程体验问卷调查,对日常实践教学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动态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认知与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及管理者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把握度等。三种信息反馈渠道的有机结合与交叉运用,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和效果。

1.课程体验问卷(CEQ)。课程体验问卷(CourseExperienceQuestionnaire,简称CEQ)是国内外对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有效性进行测评的主要手段之一,性能指标(Performanceindicators,简称PIs)是其中的研究重点。CEQ可运用于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课程体验问卷进行改进,衍生出实践教学课程体验问卷、实验教学体验问卷、实践活动体验问卷、实习体验问卷、就业体验问卷等。问卷内容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简洁务实、客观公正,避免贪多求全、流于形式。性能指标与质量评价指标相类似,问卷可依据质量评价指标设立相应的条目。课程体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可以采用网上、网下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上信息,网上在线提交或网下专人发放问卷与收集的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实践教学档案是指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实践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文件资料[8]。按存储介质分类,常见的教学档案类型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类。实践教学档案是客观信息整合后形成的直接与间接反馈,具有稳定性、综合性、指导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征。将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中最有效、最新鲜的教学动态反馈于正在进行或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方向性的指导与问题纠错,并能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或是成为教学研究分析的素材,从而对教学研究和教学决策发挥促进作用。系统的实践教学档案在按时间、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录入网络实践教学系统平台后,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践教学档案信息的处理与保存,为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原始资料,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长期的、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云存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还可以生动形象地给出相关数据的变动趋势,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

3.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本科实践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建立网络教学信息动态反馈系统是传统信息反馈渠道的跨越式升级[9],有助于保证教学信息收集反馈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教学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可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提高教学监控工作的自动化等,已成为高校信息反馈的主要路径和方式。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应在成本效益原则指导下,基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具体内容,依托网络技术,实现综合信息的收集和公开信息反馈。近年来,云存储技术飞速发展,对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高校通过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合作或将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外包,不仅可以降低平台建设的硬件设施成本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与雇用费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专业的服务,未来更可以通过构建横跨多个高校、多个省市的全国性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间实现交叉监督和互动式反馈,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发展。

上一篇: 旅行社经营论文 下一篇: 工厂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