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3 12:02: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馆文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结构不科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是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招聘及结构分布不规范,专职及兼职人员职责不明确,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缺乏专职人员,只在需要的时候聘来临时整档人员,在归档以后基本处于尘封状态,极少利用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情况也存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位,将时间精力大量投入在其他日常事务中。也有一些档案管理者缺乏良好的业务素质,在对待工作时应付差事,错误频生。
(二)档案工作滞后。目前的机关档案管理虽有一定规模但内部管理与机关单位发展脱节,档案分散保管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技术档案保存在技术部、文书档案保存在办公室,虽各部门都保存档案,但他们之间互相封闭,整体上处于零散无序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者又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档案整理,很多档案实行简单“信袋式”管理,影响档案的查阅利用。
档案工作缺乏信息科学的支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档等新鲜事物就陆续出现了,这些都使得档案的形成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文件从起草到修改再到印发都由电脑完成,具有易复制的特性,这样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的形式特征不复存在了。相对于电子档案的易损坏等缺点,纸质的档案相对要安全稳定很多。所以,如何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电子文件原始信息进行有效保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环境差。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快,但是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仍不够重视,档案保管环境差,达不到省级标准,档案管理室有些甚至是杂物堆,无法实现统一化。同时,很多设施设备发生老化,容易发生档案遗失及损坏隐患。
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机关事业单位在聘用档案工作人员时,应提高门槛,在确保其业务功底扎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机关事业单位应建立高效有序的档案管理团队,尤其是涵纳基层部门档案员、各个科室档案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等层层递进的管理队伍。对于档案工作者,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求:第一,能够独立完成档案管理收集工作,确保归档的完整及时和统一。第二,应适应新事物和新形势,并创新档案业务,打破传统观念及管理模式的框架,应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而机关单位也应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结合新时期下档案工作内涵及趋势,通过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迅速熟悉档案业务,并掌握工作要领及流程,促进其专业知识和配套信息技术知识等的全面发展,优化工作效果。
(二)应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开展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具备重大意义,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能够为单位发展,甚至国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创新档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新档案工作理念,以更好地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其次,应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方式及手段,可以通过服务内容的拓展,进行深层次加工,完善服务机构的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群众。最后,应创新档案工作考核方式,结合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创新能力、对制度的执行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作为考核、奖励的依据。
(三)应用信息科学进行高效档案工作。第一,档案部门可创立档案网站,随时允许公开的电子档案信息,以方便用户对档案信息的获取及充分地利用,促进档案自身价值的最大发挥。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应将具备存档价值的档案信息文件,以网络的形式整理并发送档案部门,以便应用电脑程序进行快速高效的统计与核对。
档案文化形成于在特定的和历史性的社会环境和语境下,个人和社会组织与档案有关的实物、文本、方式、制度和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和工具所进行的档案文化实践活动。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文化,通过对档案的利用,从而有了各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以档案文化也可称之为原始文化,是一种记录或是记忆力文化,其不仅与其他各种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还是其他各类文化的构成基础,为其他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
1.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还是档案工作品位及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党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所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适应党的战略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进行转型升级及谋求发展的重要时机,不仅能够为人民创造幸福,而且也为中华文化向全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档案文化建设有效的保证了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加快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明延续的步伐。
2.全面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加强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
2.1.1建立档案接收工程流程
档案工作以档案接收工作为起点,同时也是档案馆文化品位和权威性的起点,所以需要建立流畅的档案接收工程流程,对进馆档案资源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可以由资深人员及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对进馆的档案进行认定和评价,确保所接收的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入馆档案的价值和等级进行确定。
2.1.2做好接收征集工作
作为一个档案馆,如果缺少档案资源,那么就不会有档案文化,而即使有档案资源,如果缺少特色,那么也不会开发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档案工作需要从被动的保存工作中走出来,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捕捉和收集,做档案工作的主动记录者。扎扎实实的做好档案接收工作,不仅需要对本馆接收范围内的档案进行接收,同时还要扩展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接收力度,加强对地方资源的挖掘,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从而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馆藏结构的新型档案馆。
2.2加强宣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2.2.1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的利用传统媒体加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新兴媒体来进一步拓展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档案文化讲座、论坛及档案展览、文化下乡、馆日活动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来加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确保做到宣传的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
2.2.2多方调动社会力量
档案文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及民间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因此积极组织发动社会有志之士参与档案文化建设,建立与民间组织及个人共建共享档案资源的长效机制;搞好与电视台、报社、文广局等相关单位的密切协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建立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协调工作初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优势互补。
2.3强化档案品牌的开发和塑造
2.3.1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
档案文化建设需要满足公众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应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找档案开发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切人点与结合点,在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高”的优质档案文化精品的同时,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深度开发,积极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条件成熟的档案部门甚至可以尝试为其他部门进行档案代整理、代管理,开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带动档案文化走向市场。
2.3.2大力塑造档案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的塑造必须以自身所拥有的特色资源为核心进行定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寻找城市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知名度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凸显了地方特色。
2.4提升形象,扩展利用服务
2.4.1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
档案馆建筑是档案文化的外在形象,其建筑与布局要突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在得到档案服务的同时,应能充分领略深厚的文化气息,享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全国各地纷纷把新馆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我们应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做好档案形象标识的征集和设计工作。―个庄重、简洁且富有创意的标志,加上富于文化品位与格调的环境布置,既能提升档案眼务机构的文化品位,又能营造档案工作环境的文化氛围,更好的树立和宣传了档案工作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面貌。
2.4.2拓展档案利用服务
实施档案文化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此,我们要全面整合民生档案,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化档案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建档服务工作,着实提升服务能力。
3.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并不是某个部门或是档案馆的事情,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建设的繁荣期,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需要我们不断的解放思想,在建设中不断的创新,将档案文化建设主动的投入到大文化的建设中来,从而加快档案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升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档案文化建设含义及重要意义概述
1.1档案文化建设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档案文化,狭义上是指个体或社会文化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性的社会大背景和语境下所形成的相关文本、方式、实物、制度和理念等,广义的档案文化还包括在此基础上通过借助一定的技术和辅助工具所进行的一切档案文化实践活动。档案文化是一种基础性的文化,它与其他不同类别的文化在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不对档案进行有效利用,就不会有文学和艺术的创造,也不会带动教育、图书、旅游等各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由此可见,档案文化是一种原始文化,也是一种记录或记忆文化。档案文化和其他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是构成其它各类文化的基础要素,档案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它各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2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档案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进步的载体,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极其强大,对提升档案工作的水平及档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档案工作迎接挑战、转型升级,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化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档案,不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就会阻隔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
2.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探究
2.1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当前,为了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人员分工,进一步健全档案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
将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政府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及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支持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对市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县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批有特色形象好的综合性档案馆。此外,还应通过召开新闻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大力宣传档案文化建设,加深社会各级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和合理妥善的保护,还应不断深入到基层中,对有关文化资料进行摸底调查。在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稳步推进档案工作,确保顺利实施档案文化建设。
2.2完善征集方式,做好接收征集工作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加强,向档案馆无偿捐赠的人数逐渐减少,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对接受机制进行创新、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来实现档案的接收工作。因此,在征集原件、无偿捐赠以外,可以通过开展口述资料、原件复制、有偿征集、署名收藏及收购等方式来不断完善征集活动。对社会各界的各种载体、各门类档案通过主动介入、跟踪征集等手段,将其接收、征集进馆。众所周知,一个没有档案资源的档案馆,是无档案文化可言的,没有特色的档案资源,很难开发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所以应不断加强档案的接收工作,除了依法对本档案馆接收范围内的档案实行接收外,还应不断加大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接收力度,注重对地方资源的充分挖掘,加强特色档案建设力度,形成多元化的馆藏结构。
2.3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拓展档案利用服务
(一)群众对于档案文化的忽视。
由于我国档案文化相对神秘,人们对于档案文化长期处在意识模糊的阶段。群众的心目当中,档案文化是一个封闭的文化体系,是不为人民大众所用的,群众从中很难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相关部门宣传工作的缺失。然后,相关部门没有加大力度继续挖掘有价值的资料,以形成一个有关联的信息知识体系。这样下去,档案文化的功用难以体现,群众对于档案文化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会下降。
(二)现代技术没有及时引入。
档案是一个庞大的资料体系,其在管理和发展上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根据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以往的档案大多采用的是纸质的形式保存,经过累计,所存档案的数据是相当庞大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工作量巨大,整理工作艰巨,查找工作困难。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工具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没有将现代科技技术及时引入档案文化整理工作。
(三)档案文化功能被局限。
档案文化目前不具有完全开放性。在群众眼中,档案文化是政府工作和相关机关单位的附属品,并且其文化价值仅仅体现在保存历史文化、记录人类优秀成果的方面,对于人民群众没有太大的实质性作用。同时,政府对于档案文化也存在着保守的态度,他们在意识上只是重视了档案的保存,而忽略了档案文化的利用,让档案文化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二、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一)改变群众对于档案文化的观念。
要改变群众对于档案文化的旧观念,就必须采用积极宣传的方式。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报章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介,将档案文化的相关信息传递出去,让群众能够了解到档案文化中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应用。并且档案馆等存放档案的地方,可以定时定期地向大众开放,让群众可以参观学习档案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可以组织学校的学生参观,并安排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改变的思想观念,档案文化的传播才拥有长远性。最后,可以建立相关的档案文化传播和服务部门。
(二)将科学技术与档案文化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要及时地与其联系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包括计算机管理体系和人才管理体系。计算机管理体系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文化的编排、查找、研究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中的相应内容输入、存档。存档过后,就可以通过电脑技术,将内容相关的档案分组、归类,并及时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然后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档案文化中的相关信息公布到网络上,供大众使用。这个做法,让本来具有区域局限性的档案文化变得开阔,它越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文化之间能够相互融合,使得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具有开放性的意义。
(三)及时开发应用档案文化。
二、推进机关单位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
改革开放对于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希望档案文化建设应该秉承开放、包容以及辩证的态度,从而使得本机关的档案文化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进而使得档案在促进单位本身发展上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一)转变观念,增强机关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机关档案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单位本身也才能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各级领导应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要在为全单位灌输新型档案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实现档案文化传播力度的大大提升。其次,应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在创新型理念的制约下,不断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文化和资源的整合,使得相关的档案数据库能够形成,为档案文化的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要不断丰富档案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得档(下转第69页)案文化的底蕴真正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在机关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加强宣传,提高档案文化的服务力。长期以来,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停留在自身狭小的范围内,使得其他非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这一管理工作的认识相当片面,意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就很难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于这项工作的宣传而造成的。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自己的工作姿态,以一种全新的机制开展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提升档案文化的服务能力。首先,可以通过编制一些档案的精品资料,扩大档案的影响力。其次,也可以成立一个档案服务平台,形成多品种、成系列的档案文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培养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人才在档案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基础性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档案文化建设进程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机关单位首先应该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这些人的文化意识以及专业修养,从而为档案文化建设取得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该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连续性。最后,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跟上时代的需求,不断完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四)加强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的引进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快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没有做好后续保障工作,那么对档案文化建设造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首先应该做好电子档案的引进工作,将传统的资料录入到系统当中,为实现文化建设打下基础。其次,应该积极引进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使得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最后,要积极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使得机关单位的档案文化建设在整个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当中都能发挥出实际的价值,为实现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都将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徐梅.浅析当前基层央行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以宁夏辖区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6(11).
[2]王代茂.档案文化研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
[3]刘念,张鲁冀,伍沛,赵燕燕.档案自动鉴定自动整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兵船档案,2016(04).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12-02
医院档案是在医院各项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料和宝贵财富,更是医院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为了更好保存医院历史真实面貌,我院于2011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全院各门类、各载体档案,下面是我院开展档案工作的一些做法。
1 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1.1 实现档案管理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医疗活动产生了庞大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医疗档案特别是一些科研资料。现代化医院要求规范化管理的结果是各职能部门的文书类档案越堆越多;另外在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档案资料不仅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同时档案管理还是评审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出台后,要求医院在处理医疗事故时“举证责任倒置”,这就倒逼医院在进行诊疗时,需要不断收集并保存一切与病人治疗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法律法规、医疗标准、操作常规、财务收费、各种设备(材料)使用以及管理部门需要提供的各类资质证明等。实现医院档案的统一管理有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
1.2 开展档案管理是落实国家档案法规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全部档案均由本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昆山档案局对本地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三年目标,要求各部门做好档案室建设和达标升级工作。为了改变当前医院档案分散保管的状况,需有一个综合管理档案的职能部门,推动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进程,促进档案开发利用,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
2 医院开展综合档案管理建设的具体方法
如何做好档案建设与管理?我们的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始终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工作目标。通过“三项工程”对医院档案工作实施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档案文化促进医院文化发展。
2.1 实施档案管理的建设工程,夯实基础
2.1.1 设施设备建设
档案库房的设施建设是医院开展档案管理的先决条件,档案库房选址得当便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做到档案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分开,库房面积要有一定的预留空间,配备必要的温湿度控制、消防安全等专用设备,落实“八防”措施,医院档案室建筑总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m2。
2.1.2 组织网络建设
建立档案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医院档案管理委员会领导开展全院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专职管理医院的档案工作,它既是职能部门又是档案工作的业务部门;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是部门档案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配备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各类档案材料的收集、预整理工作,并定期向综合档案室移交,确保归档材料的安全。
2.1.3 工作制度体系建设
三个不同层次、不同重点内容的制度构成了医院档案工作的制度体系,分别为:工作规章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医院档案系统分为6大类12小类82项;管理制度由档案的保管、调阅、鉴定销毁等制度和各岗位职责组成;档案的业务规范性文件包括需要区分各类档案的不同生命周期和价值的保管期限表,以及规定各类档案的分类原则、层次和纲目条款等的分类大纲,它们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之一,是本单位档案管理的行为指南,这些需要医院档案部门在建设的第一年建立完成,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外部因素的改变需对档案工作制度体系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以适应科学管理需要。
2.1.4 基础业务建设
档案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档案工作从收集开始,对文书档案产生部门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在文件形成阶段即提出“档案化”管理要求,推动各职能部门规范科室管理,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为等级医院评审打下基础。除文书档案外需同时做好会计、基建、设备、科研等档案的收集工作,对于反映医院主要职能活动情况的照片、声像、实物等特殊载体档案应随时收集归档并保持资料的齐全完整。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包括退休职工)广泛征集反映医院历史的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有价值档案。
根据《医院档案分类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所有收集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提供利用的前提。
由各职能科室自行管理的档案如病案档案、会计的凭证档案等,需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目录、统一管理。
2.2 通过人才培养工程, 提高专业水平
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效率。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书学、计算机基础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观念重视自身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我们的做法:(1)引进(或招聘)档案专业本专科实用型人才。(2)选调目前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完成档案专业学习。(3)安排专(兼)职档案员在职培训。(4)不定期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岗位考核。
2.3 通过信息化工程,完成数字档案
档案管理的本质就是保存有用资料用于今后的开发利用,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1]。依托现有的医院综合内网平台,建立符合医院特点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软件除了具有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外,无缝对接医院内网平台,实现内网电子公文的归集,逐步与各管理软件链接采集各部门日常工作资料。
目前保存的纸质档案,其保存寿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建设阶段就提出对所有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医院的数字档案室以达到及时提供利用,资源共享的目的[2]。
以上仅是我院开展综合档案管理的一些做法,要想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发挥档案保存历史、积淀承载历史的作用,做好档案文化建设更好的为医院服务,需要我们档案人的不懈努力。
电子文件是人们为了某一目的,在计算机上,用一定的格式和处理方式生成的信息的组合。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所以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
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带来了高效率和高质量,而且也改变了档案工作的传统方式。例如:对著录标引的标准化要求,由于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管理应用的普及,对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项目提出了增加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生成、运转、鉴定等管理性信息的著录项目,以确定其法律效力及保管方式;一些单位由于用计算机直接管理文件级档案,产生了是否还需保留案卷级管理的问题,有些部门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已经根据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改革了文件整理方式;档案电子化带来的某些原件是否保留的问题等。层出不穷的种种问题对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传统方法、思想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问题逼迫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法,否则会带来很严重的不良后果。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过程
克山县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站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网络化管理为基础,依托当地政务信息网,加大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力度。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基础做起,以实际需要进行管理站档案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管理档案的过程。决定档案信息系统是否有效,是否有实用价值,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积累起足够多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如果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没有大量的、不断增加着的信息数据――数字化档案,就无法发挥档案信息系统的作用。所以说建立全文存储的档案数据库系统是重点中的重点。
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实现计算机联网,在网上实现档案目录检索,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档案全文浏览,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档案馆通过信息技术,介绍馆藏、编写各类档案信息,达到档案资源共享。
其次是利用档案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因此,对档案信息资源不能仅限于收集、保管,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管理,对档案的科学分类、排列、索引和编研等基础工作,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是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针对现代办公条件下,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现状,制定前端控制战略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型,建立新型档案安全保障系统。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由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在现实需求基础上,要先试点、后推广。切忌在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必要性论证之前,盲目购置设备。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
2、保障重点,分级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集中力量对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将一部分信息化处理后的档案先行对外提供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对各类档案的信息化进行分级建设。要有一个发展的先后顺序。一般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建立对文书档案的管理系统,以满足机关对档案中最多、最普遍部分的需求,而后根据条件,再建立其它门类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样能够保证档案部门在资金、人力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切实重视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观念、技术、设备、方法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进行重新整合和定位。需要有一定的档案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非常手段,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如定期培训,送骨干到高校或国外深造,鼓励相关人员参加信息技术水平等级考试等;另一方面,要采取某种措施把本地区、本部门的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团体优势,解决本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难点问题。
4、在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防治计算机病毒是档案在网络上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根本保证。为确保档案在网络中的安全,必需安装知名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经常进行数据备份,不要盲目相信一种杀毒软件,应备有多种杀毒软件同时采用防火墙技术。
5、关于电子文件的保存、归档、管理问题。电子文件归档时,把属于一般性的电子文件,转换成各种平台都能使用的文本文件格式,以不变应万变,消除由于技术演变所带来的影响。对于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浏览软件;对归档后的电子文件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旦发现文件损坏,立即对该载体内存储的所有文件进行修复。、
四、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交通法规”,实行档案馆室规范化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工作者和领导干部档案法律意识;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1、档案信息著录的规范化,档案著录包括著录原则、方法、项目、格式、文字、来源、详简级次、主要规则和标识符号等。档案著录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第一步,通过著录将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下来,形成数据条目,再将数据条目录入计算机,组成档案信息数据库。著录必须统一规范,否则就会在出现同一事物或同一人物具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人物却具有同一名称等一系列问题时,造成同一检索点的条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影响档案机读目录数据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2、档案信息存储的规范化,目前档案信息多以硬盘为存储方式,随着数量的增加,为了安全起见,就要考虑卸载方式保存档案的信息,要研究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那么就要对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载体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3、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的规范化,档案信息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档案的管理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管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能力。它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作业,而是根据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特性来实现一个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简捷的合理化工作模式。因而我们应该更新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原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平滑转入新的信息平台并投入使用,使其为档案资源数据库高度共享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实用有效的原则,用信息化建设思想统揽全局,实现档案管理历史性的跨越,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规模和水准,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国际互联网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快捷、方便的优点成为世界各国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手段,互联网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模式,改变了人们信息交往的固有方式,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目前互联网已联通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工具,也为服务利用档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档案利用者的档案信息化需求增强,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对档案人员提供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事实上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现象,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馆的真正性质、功能不为社会公众所知。整个档案界对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似乎准备不足,可见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水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快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使档案中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基础,才能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任务繁重的一项阶段性工作,它是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的纸质档案、图像照片、声像档案和微缩照片等通过扫描、压缩、摄录、采集、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等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储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上的过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目前我国档案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管理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密切相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数字化过程需要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等信息采集设备,综合运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档案部门配备电脑、构建信息网络,只是营造了档案信息利用的“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能否真正发挥效能,取决于有无充足的运送对象——数字档案资源。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改变业务流程,对于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为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与办法,实现档案利用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提供利用,充分发挥网络传输面广、越时越地、快捷便利的特点,解决传统利用方式中同时利用带来的矛盾。此外,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与办公OA系统生成的线性电子文件在同一系统中提供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文档信息的利用效率。
2.保护历史档案
许多历史档案因老化或管理不当变得脆弱易损,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很有可能彻底损坏,通过扫描等制作其数字化副本代替原件流通利用,将原件信息存储于易于保存的光盘等载体中,可保护重要历史档案免遭进一步的破坏。
3.规避安全风险
通过异地存放多套档案数字化副本,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规避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害对档案信息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4.缓解库房空间的紧张
对于日益增多的非永久保管的半现行文件,可通过制作数字化文本来取代原件进行保管,可以缓解档案库房保存空间不足的压力,提高空间利用率。
5.便于档案移交工作
以数字化档案代替档案原件,以档案“信息流”代替档案“物流”,可以解决已到移交年限档案的移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便于档案移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在数字环境下,文档实现一体化管理
在数字环境下,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电子文件结构对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依赖性,使电子文件在形成与现实使用过程中形成质量状态对文件整体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件具有不容回避的监控、管理职责,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原则”和“文件连续体理论”都要求将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看成一个连续的、无明显分接界整体,要求档案工作者从文件形成之时甚至形成之前就提前介入,进行入口控制和滞后控制,对文件自形成到归档、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一体化管理,对文件档案生命的全过程负责。
二、加快数字化档案建设,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网络连接着世界,利用档案的传媒实现了跨时空的嬗变,网络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发挥出强大的整体效应。只有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行一体化管理,避免信息资源在产生者那里无效保存导致的浪费和价值生命的缩短,确保档案信息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档案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被人们共享,才能推进世界上多种文化共生和交融。
馆藏资源数字化、空间虚拟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及需求扩大化和传输网络化、档案信息社会化这些特征表明,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符合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档案管理自动化
这是对档案自身管理行为现代化的确定,而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档案管理具体业务环节的计算机管理问题是基础性的,它是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2.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所有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模式、文件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档案信息组织形式从纸张上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索引文件、超文本技术等使得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这为方便用户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奠定了基础。
3.档案信息存储海量化
传统载体的档案数字化,需要机读系统和机检系统提供海量存储介质予以保存;而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更需要有海量的存储系统作为技术支持。因而,各个物理位置的档案保管单位,必须采取海量存储技术。
4.档案信息社会化
传统介质的档案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供一个使用者使用,其他读者如果也想获得这种档案信息,则必须上档案部门排队等待,因而,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档案信息服务化。世界上一些藏有极其珍贵档案和文物的档案部门为了保护这些档案、文物,每年只批准每月2000名左右的学者和专家来此研究。为此,很多学者等了数年也依然无法如愿。如果建立了数字档案,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利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档案部门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这些档案、文物则可以得到真正永久的保存与收藏,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参考文献:
档案记录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历史长卷,记述和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包含着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和拼搏奋进的精神取向,而这些都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依据。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各种有效资料和素材,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树立了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而企业文化也是以档案为依托,企业文化以档案形式为表现,档案多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离开企业档案管理是无法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2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档案收集整理和鉴定工作。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所在,体现了企业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魅力,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会随之不断地完善,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和发展也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若发生变化,企业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收集和整理企业档案过程中,对企业档案在收集管理和主观鉴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1.3二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同之处。
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他们共同致力于引导企业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2档案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2.1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档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成长史,是企业发展历程的载体。它以文字、图片、影响资料等呈现着企业成长的点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其次,企业档案突出了企业文化与众不同的特色,使企业文化个性的塑造更具针对性。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发展过程,档案沉淀着不同企业的不同的文化精髓,继承者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因此,各企业文化形成也各具特色,可以说企业的个性设计和形象塑造都离不开企业的档案工作。最后,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教材。档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档案最真实的记录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企业财务、材料工艺、经营状况、文化建设等等重要内容,为企业对员工培训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教材资料。也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热爱。
2.2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具有相同的功能,他们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共同组成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a.导向功能,档案工作收集之际便取其精华,择取积极价值观资料,将职工引导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因此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b.约束功能,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企业档案的收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共同约束着员工和公司的行为。c.融合功能,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会将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信息搜集起来,使之融合,共同体现企业文化,同时融合职工的思想、行为,使之达成共性。d.凝聚功能,档案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并凝聚人心,团结员工,使员工有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团结一心,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奋斗。e.辐射功能,企业档案使企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外则代表不同的形象,并使其对外部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自我形象,又对整个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企业档案的收集和累计是档案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也是企业档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内容则是它的文化性,档案资料要求真实、丰富。其次,规范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重视企业各种档案管理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利用当达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积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专业化。最后,要定期的反馈工作,定时公开企业档案。使其自身不断完善,档案部门有必要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反馈,而企业是由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构成的,因此员工有权利了解企业档案的内容。要加强企业档案工作的透明度,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定期的了解到企业档案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在了解的相关信息后对企业的信任度加强,工作时会更加努力。此外,档案的管理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大意义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和员工利益最大化服务。
1文书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点
1.1纸质档案具有稳定性
纸质档案顾名思义就是用纸记录的档案,比如:日记、户口本、信件、图纸、合同、证书等都属于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有两个特点,分别是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纸质档案的稳定性来源于纸张、颜料、染料的稳定性,而纸质档案的安全性则来源于纸质档案上的字迹,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字迹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纸质档案的造假几率很小,所以其安全性很高。但是,纸质档案却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缺点——不易保存,纸质档案的保存会受到保存地点、保存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纸质档案不仅需要足够的保存空间,还需要高额的维护费用,而且纸质档案在查阅、搬移等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损伤,除此之外,纸质档案还会害怕潮湿、火灾、水灾等不可控制的灾害。这就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利于数据以及实际情况的记录。
1.2电子档案的存储具有多样性
电子档案顾名思义就是用电子为载体记录的档案,电子档案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电子档案虽然存储的数据内容非常大,但是它的载体却很小,像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虽然体积小,但是容量却特别大。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不但可以记录文字,还可以记录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内容,让文书档案变得更具体、更准确。除此之外,电子档案还可以进行异地共享,档案的使用不会受到地区、时间的影像,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查阅,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此外,电子档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备份,这也大大降低了档案丢失、损毁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数量越来阅读,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太过于繁琐。纸质档案在进行查询时,需要多道程序的审查,才能找到想要查询的档案。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进行管理。将档案数据输入进网络,档案在网上进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的公开性以及查询档案的便捷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率
2.1文书档案信息化机制的建立
电子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首先档案源数据的收集必须精确,档案数据的复制、备份、保存等必须保证和源数据相一致。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把图像类的数据资料转换成文字数据资料,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格式也必须根据国家规定来统一设计,并创建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机制。此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划分也应该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这样可以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尽量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出错的几率。
2.2文书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加强
在地震局的防震减灾工作中,文书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现有的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但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还特别稀缺。大部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纸质档案管理模式都熟记于心,可是随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出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工作需求。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来服务于当前的防震减灾事业。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让文书档案管理朝着数字化、现代化、数据化的方向去发展,各个部门之间也应该互相交流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
3.1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安全的措施之一就是,一定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文书档案工作是单位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的意识,查阅完档案必须及时归还原处,定期维护、检查档案是否有缺损。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安排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职业素养,在管理的过程中,认真负责每一份档案。不能随意将档案借出,以免泄露重要信息。
3.2强化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安全的措施之二就是,一定要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主要方式有两种:一,创建一个文书档案管理的内部平台,用此来监督和管理局内重要的文书档案;二,进行电子文书档案的备份和容灾,当电子文书档案受到损坏的时候,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坏的档案及时的修补和还原,让文书档案可以尽量恢复正常。
4结语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纸质档案的缺陷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防震减灾工作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所以文书档案的使用情况也会越来越频繁。所以,如何创建出一种高效、科学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是目前防震减灾机构亟待解决的难题。电子档案的出现不但满足了目前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需求,还提高了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的使用效率,可以为地震局相关的领导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准确性,让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