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历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2 17:04: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历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历史论文

篇(1)

二、认知图示理论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在图式认知理论基础上,很多学者结合社会学科的发展将其进一步加以运用和实践,图式阅读理论就是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而产生的。该理论结合了传统阅读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观点,认为阅读过程模式一般分为三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式作用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是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的从下往上的感知和解码过程。这种阅读强调了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读者对文章意思的整体把握及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忽视了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属于阅读的低级阶段。自上而下的阅读是指读者根据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利用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一系列的预测、推断、证实和修改。它强调读者个人经历及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容易忽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作用。而根据交互式阅读模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与此同时还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结合阅读篇章进行自上而下地获得和处理信息。这种阅读强调语言材料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阅读是读者己有的图式知识与文本本身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计算机英语教学中通常需要阅读大量关于计算机技术的英语文章。这些材料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广泛取材于计算机专业文献、书籍杂志、和原版教材等,表现出专业术语多、句式复杂、篇幅较长等特点,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计算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是当今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在计算机英语阅读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发现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学生认知意识,引导激活已有图式网络

计算机英语融合了英语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由于计算机英语在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内容方面都与其计算机具有专业相关性,而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相关的专业课程,其头脑中已存储有大量的专业背景知识。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并激活相关图式内容有助于加深文章的理解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其图式特点,激活和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网络,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准确有效地进行阅读。在讲授课文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原文的内容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相关的图式信息联系起来,激活大脑的图示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已经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中建立起桥梁,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图片进行讨论,或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预先透视文章的内容。其次,课文的标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标题入手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判断。此外,熟悉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进行相关内容预测也可尽快建立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英语》Unit5“ComputerArchitectures”时,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图片,如:VonNeumann、ALU、CU、register、I/O等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视觉信息刺激,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图式。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单词或句子表达出图片内容,从而使图片内容、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已有图式进行有效的预测,帮助学生养成预测的阅读习惯。例如:(1)AccordingtoVonNeumann,howmanypartsmakeupofacomputer?Whatarethey?(2)WhatisCPU?Whatmaincomponentsdoesitconsistof?(3)Talksomethingyouknowaboutmemory.(4)Whatarethedesigngoalsofcomputerarchitec-ture?Whichfactorscaninfluencetheperformanceofacomputer?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可以使头脑中关于计算机体系的图式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课题气氛,这样不但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去验证所预测的答案。

(二)扩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知识图式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包括学生所获得的所有知识,如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等。在英语阅读中,充足的背景知识能对较低的语言水平起到一种补偿作用,从而达到对文章更好的理解。反之,如果读者缺乏与阅读材料内容相关的知识图式,他们就很难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而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又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扩充背景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头脑中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统。大量阅读计算机英文书籍和资料,可以扩充学生专业背景知识,扩展综合知识素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量新的背景图式知识,夯实阅读基础。经过长期积累,读者图式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在计算机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过分专注于对生词、词组和句子的解码,忽略了从篇章上整体把握文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让他们明白不同文章有其各自的特征和框架,使他们掌握不同语篇体裁和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考虑到文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结构、逻辑排列和组织起来,指导他们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提示学生学会分析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组织结构,如:因果关系、归纳或演绎、对比或比较、时间顺序、分类、列举等等。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篇章把握能力和预测能力,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调用和文章吻合的图式,加快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对信息的获取,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篇(2)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篇(3)

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二、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三、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五、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

[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

[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

[17]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

[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

[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

[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

篇(4)

一、网络考试系统概述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网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为网络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过姓名、准考证号码和口令进行登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型的MIS型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讨论的网络考试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Web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当然,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把这两层分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所以,本文所讨论的考试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

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数据库DB2,网站服务器采用IIS4,网页设计采用FrontPage2000和ASP,阅卷系统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5.0。

二、网络考试系统的构成

网络考试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我们对该图作一下简单的描述:

图1网络考试系统结构图

(一)考试子系统

考试子系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Web技术实现,所以从理论上讲,考试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但是为了使考场易于组织和管理,所以本系统对考试时间作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进入网站时首先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考试规定的时间,由于判断的时间是服务器端的时间,所以跟考试机器的时间无关,即使考生修改所在机器的时间,也无济于事。如果时间符合要求,则显示登录页面,考生在这个页面输入自己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等等,单击"提交"后进入信息处理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如信息不正确(包括有些考生试图绕过登录页面,直接进入试卷页面的情况,此时由于没有登录信息,系统也会认为是非法考生),系统给出提示信息,并重新定位到登录页面;如信息正确,则显示试卷页面,试卷页面上的试题内容根据考生输入的试卷代号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动态地生成。同时在页面上动态地显示考试所剩时间,当考试时间到或考生点击"交卷"按钮时,则系统把考生答案传送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保存起来,并把数据库中标记考生是否参加过某门课程考试的标记置"1"(它的初始值为"0")。

图2考试子系统流程图

(二)成绩查询子系统

为了能让考生及时、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查询子系统也采用Web方式实现,考生在页面输入自己的信息后,服务器就能把成绩信息传送到考生的机器上。

(三)阅卷子系统

本系统对考生来说是不可见的,用DELPHI和DB2实现。它是一个应用程序,不能通过WEB方式访问。

1、评分模块

该模块能调出学生答案并自动给出客观题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出每题得分并输入计算机。

2、成绩统计、排序模块

计算机能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各类统计,生成成绩分布图等,还能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排序。

3、信息维护模块

本模块能对试题、考生信息进行维护,教师可以增、删、改、查题目、考生信息,是阅卷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数据库子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不论是试题、答案,还是考生信息都需要存放在数据库中,而且数据库独立于程序而存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例中的数据库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数据库系统DB2实现,数据库名为test_net,其中主要表结构的描述如下:

kaosheng表:用来记录考生信息,其中有一字段jsjjc_dl,如果其值为0,则表明该考生还没参加过《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如果为1:则表示已经参加过该门课程的考试,jsjjc_cj字段存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

kaosda表:记录考生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问答题答案,这三类答案分别用三个字段描述,每题答案之间用"$$$"分隔;

xuanzt表:存放选择题题目,其中有题目字段、四个选项字段、试卷代号字段以及答案字段;

tiankt表:存放填空题的题目、试卷代号及答案(问答题的处理与填空题类似,这里不作描述)

在ASP程序中,与数据库相关的典型语句如下:

<%exec_xzt="select*fromxuanzt"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dsn=test_net;uid=db2admin;pwd=db2admin"

setrs_xzt=conn.execute(exec_xzt)%>

在上述四行语句执行完后,rs_xzt中为符合条件的记录集。

三、考试系统的实现方案

考试子系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部分,下面就该系统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案作一下具体说明。

(一)安全性考虑

1、考试时间

(1)进入考试网站时首先检查当前时间是否为考试时间,以控制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

<%dimtime_cur

time_cur=now''''time_cur为当前时间

iftime_cur>=cdate("2000-06-088:30:00")andtime_cur<=cdate("2000-06-0810:30:00")then%>

''''显示登录页面…………

<%else%>

<fontface="隶书"color="#0000FF"size="6">现在不是考试时间</font>

<%endif%>

(2)在进入试卷页面后还要控制考试的总时间,在卷面上动态显示目前剩余时间,当总时间已到,系统会自动提交考生的答案,并且把数据库中的相关字段,如jsjjc_dl设置为1,这样他就不能再次进入试卷页面,这段程序利用客户端程序实现,而且在试卷页面加载时就要设置timeout()的参数,本例中设它为1000ms,即每隔1秒timeout过程执行一次。

<scriptlanguage="vbscript">

''''客户端程序,求出剩余时间,利用timeout(每1000ms产生一次事件)

dimcounter,t,fen,miao

counter=61''''这里假设考试时间为1分,即60秒

''''页面的加栽事件

subwindow_onload

t=settimeout("timeout()",1000)''''每隔1000毫秒timeout过程被执行一次

endsub

subtimeout

counter=counter-1

ifcounter>=0then''''还有剩余时间

''''根据counter的值求出剩余的分、秒,并把它显示在页面上

fen=counter\60:miao=countermod60:T1.value=fen:T2.value=miao

t=settimeout("timeout()",1000)

else

form1.submit''''假如考试时间已到,则自动提交表单中的内容

endif

endsub

</script>

2、身份验证

根据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到数据库中查找相应记录,如果库中有该考生的记录,则允许进入,并且把考生信息记录在session中,否则给出信息,不允许进入。

<%dimxm,sfzhm,dw,mm,sjdh,exec1,xm_tj,sfzhm_tj,mm_tj,condition,exec2

''''(略)……根据上一个页面中的信息查询库中是否有该考生的记录记录

if(notrs.eof)then''''如果条件为真,则表示库中有该考生的记录

ifrs("jsjjc_dl")=0then''''如果库中有该考生记录,则继续判断该考生是否参加过这门课程的考试

''''如果该考生没有参加过这门课程的考试,则用session记录下考生信息

session("xingming")=xm:session("shenfzh")=sfzhm:session("mima")=mm%>

''''…………显示试卷页面

<%else

response.write"您已经参加过测试,不能再次进入"''''如果rs("jsjjc_dl")<>0则表明考生已经

endif''''参加过考试

else%>

<scriptlanguage=vbscript>

alert("您输入的信息不对,请重新输入!")''''如果表中没有查到该考生的记录,则显示提示窗口

setw2=open("default.asp")''''并且重新定位到登录页面,使考生重新输入信息。

</script>

<%endif%>

(二)试卷的生成:

试卷页面是采用ASP技术动态生成的。数据库中有一个字段,标记试卷代号,可以根据考生输入的试卷代号从数据库中选取相应记录,并把它按照一定的布局显示在页面上。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选择题有一个表,先从选择题表中取出相应记录,同时动态生成表单域。然后从填空题表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记录,本例以生成选择题为例说明试卷页面的生成。

<%''''……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并存放在rs_xzt中

<p><%i=1''''I为题号

dowhile(notrs_xzt.eof)%><p>

<%=i%>、<%=rs_xzt("timu")%><%rb_name="rb"&i%>

</p><p><inputtype="radio"value="a"name="<%=rb_name%>"><fontcolor="#3333CC">A</font>:<%=rs_xzt("xuanxa")%>&nbsp;&nbsp;&nbsp;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b"><fontcolor="#3333CC">B</font>:<%=rs_xzt("xuanxb")%>&nbsp;&nbsp;&nbsp;<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c"><fontcolor="#3333CC">C</font>:<%=rs_xzt("xuanxc")%>&nbsp;

&nbsp;&nbsp;<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d"><fontcolor="#3333CC">D</font>:<%=rs_xzt("xuanxd")%></p>

<%i=i+1:rs_xzt.movenext:loop

rs_xzt.close%>

(三)答案的存放

先从试卷页面中收集选择题、填空题及问答题答案,并把它们分别保存在三个字符串中,然后利用SQL语句向数据库中存放,如果数据库已经有该考生的答案记录,则用UPDATE语句更新,否则用INSERT语句插入。程序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易用、灵活,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采用了大型的数据库系统,所以试题、答案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阅卷系统采用DELPHI实现,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对这部分作深入的剖析,用DELPHI实现的阅卷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生成的统计图直观、正确,可以为教师的命题、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还可以在本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本方案的题目基本上是试卷库,而不是试题库,可以进一步做成试题库,在表中加两个字段,一个字段记录知识点,一个字段记录分值,在生成试卷页面时按照一定的规则、算法(知识点、分值)从表中取出相应的记录,这样考试系统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是笔者对网络考试系统研制工作的一个总结,读者朋友如对其有兴趣,笔者很愿意跟各位一起探讨,一起提高。

参考文献:

1、《IIS4系统管理员手册》(美)DavidIseminger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DB2认证指南》(美)GrantCertification&CaleneJanacek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ASP开发全攻略宝典》唐青松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Delphi4从入门到精通》(美)MarcoCantu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英文摘要:

篇(5)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重要教学研究地点,对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首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其次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安全性,最后通过合理的管理完成对于教学资源的维护。

1.2B/S模式

B/S模式是指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是网络时代新兴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其思想在于将系统的功能部分集中于同一台服务器上,操作客户端则由浏览器代替,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提高系统地使用性和适应性,而且这样系统构建模式减少了系统安全和运行的难度,而且服务器功能集中的方式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更加方便和容易,最重要的是将系统集中于同一服务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客户端造成系统入侵问题。

2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2.1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完善系统功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更新工作,同时要根据各个高校师生自身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管理规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便于操作,进行验证之后的用户可以顺利进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一系列的操作管理,便于管理工作的展开。维护数据安全,根据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不同的登录方式,采取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以便保护不同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同时还要保障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及时及时进行管理系统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保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结构是由三个逻辑结构构成的,由这三个逻辑结构构成的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实现计算机数据的信息交换,这三个逻辑结构分别为管理系统表示层、管理系统业务逻辑层和管理系统数据访问层。其中表示层是统一的图形操作界面,这一界面主要呈现信息和操作功能,这部分中只是负责将数据进行呈现与并没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学生进入系统中所显示的系统分类,数据的数据和显示,学生的个人信息显示等等。业务逻辑层实现几乎所有的数据功能的结构,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编排达到数据管理的目的。基本上所有系统功能的都需要由业务逻辑层进行,用户管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等,而且基本的安全内容和认证内容也是在这一结构中实现的,比如学生信息的认证,进入系统的密码识别等。数据访问层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于数据的录入、调取等数据交换的功能性体现,比如添加修改信息等数据操作行为。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3.1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是指通过密码账户信息识别使用者并给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的模块,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而言,操作权限和信息识别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只有在相应的操作能力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用户管理模块中将会被分为三个操作子系统,针对于管理员、学生和教师,这样就可以明确的将管理权限分开,又不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权限赋予设定。用户管理模块当中账户和密码是唯一的识别方式,通过账户和密码来区分管理权限,实现操作上的区别。

3.2管理员操作子系统

管理员子系统将主要包含三个系统功能,存放管理、借出系统和查询系统。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需要按时对设备、物品进行盘点和管理,所以将在采购、分配、登记、维护等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及时掌握设备的情况,管理员也需要对新入库的设备进行登记并记录存放位置和入库时间,一般查找和盘点。实验室的设备的出借同样需要管理,依靠系统可以实现对出借物品的定时提醒,而且出借程序中同样需要管理员记录和审核,通过与身份相互绑定的方式,保证物品的安全即出现问题时的追责和赔偿。查询系统是对目前的教学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包括对废旧设备,目前库存,借出、入库记录等等,随时掌握和核查设备信息,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和整合。

3.3学生操作子系统

学生操作子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方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的,其功能性不高,但是相对复杂,学生日常所需要的信息输入、查询、公告阅读、表格下载、信息申请、审核等等工作都需要实现。就目前而言相当多的学校都开始进行以B/S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因为学生群体庞大,传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操作需求,而且这样的方式也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减少了学生的使用系统的难度和成本。

3.4教师操作子系统

教师使用这一系统需要利用这一系统来更好的实现教学工作。因为教师一般只在开学和期末两个时段使用这一系统的情况较多,所以平时可以将系统资源适当的调配到学生和管理员的使用中。教师使用系统主要是进行学生成绩记录、课程安排查询等等工作,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其他功能。但是需要主要的是教师操作系统与电脑外界设备的关联,比如打印机等设备都是教师需要使用到的。所以在建构教师操作子系统中应该加入打印的操作项目,提高系统的人性化发展。

篇(6)

2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节省采购成本。PC机平均更新周期为3~5年,而云终端的工作时间可达10年左右。虚拟化软件ThinputerVDI可以永久使用;服务器的寿命也远高于PC机。如果需要提升桌面的处理能力,只需要给服务器增加CPU和内存配置即可,众多的云终端无需更换。(2)降低维护成本。随着桌面的集中,本地用户不用再考虑数据存储、数据同步、数据备份等问题,数据的备份和安全管理全部交给服务器管理部门或管理员来完成。通过授权控制用户USB拷贝数据,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3)可持续节能和降低成本。传统PC机的能耗大多在250W以上,而云终端能耗小于10W,平均约为5W,云终端+服务器的方式比传统PC机节约能耗约95%,能够大幅减少电费成本,实验操作环境绿色环保。(4)提升管理效率。桌面云可以通过“资源池”来组织管理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同一资源池中的VM可以共享该资源池中的资源。管理员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资源需求灵活配置资源池中的资源,从而大大减少闲置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桌面云实施方案

3.1多媒体性能测试

由于多媒体教学已是当今很普及的教学模式,因此桌面云的多媒体性能指标(特别是动画、视频、图片等性能指标)在测试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衡量桌面云技术可行性的关键指标之一[3]。通过对虚拟桌面的协议比较(见表1)来看,VDX协议的性能还是稳定、可靠的。尤其是视频多媒体播放的流畅度方面,完美支持1080P的高清视频在线和本地播放,达到了与传统PC一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最终选择了ThinputerOVD桌面云平台的方案[4]。表1主流虚拟桌面显示协议比较协议传输带宽要求图像显示体验视屏播放支持传输安全性PCoIP高好差高RDP高差中中SPICE中中好高ICA低中中高VDX高好好高。

3.2瘦客户端桌面云模型组建

瘦客户端通过开源的终端操作系统连接到服务器获取桌面服务,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每个用户得到的虚拟桌面服务是一样的(见图2)。服务器资源可以由机房管理员动态分配,在出现闲置瘦终端时,可以为其他瘦终端用户分配专用的虚拟桌面。对于公共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是公共语音计算机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主要功能应用就是播放音频、视频和PPT以及联网服务,应用需求较单一。瘦终端完全可以取代以前较低配置的计算机,特别是低配置的计算机报废后,可以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更换瘦终端。还可以将瘦客户端扩展到教师桌面漫游,学校为每个教师分配一个专属的虚拟桌面,实现教室之间的无缝漫游。OVS是终端Linux操作系统。相比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原生的Linux系统,OVS摒弃了不必要的系统组件,对终端性能要求非常低,CPU主频在500MHz、内存512MB的终端即可安装OVS到终端,从而可低成本实现桌面云平台改造。同时,由于终端操作系统为开源系统,无需支付Windows系统授权费用,可大幅节约部署成本。无论是在旧计算机上部署OVS终端操作系统,还是用云终端完全取代传统PC机,对于机房管理员而言,都可以提高终端管理效率,快速实现桌面的还原和更新,实现计算机集中式远程管理,真正实现终端零维护。但是,桌面云初期建设成本是较高的。这是由于:(1)建立桌面云需要有服务器,瘦终端上的所有负载都加在服务器上,所有的虚拟机都在服务器上运行,因而对服务器的配置要求较高;(2)由于瘦终端的资源完全来自服务器,瘦终端访问外部设备(如外部打印机)时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多[5],网络承担着瘦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和通信,因此,桌面云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很高,网络布线的成本也比传统机房布线高。桌面云有效地改变了传统PC整个生命周期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TCO)和能耗高的劣势。由于软成本的大大降低,且软件成本在TCO中比重非常大,所以总体TCO是不增反降,预计可以减少40%左右。

3.3胖客户端模式桌面云模型组建

广西民族大学的实验课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专业实验软件并不适合在桌面云系统运行,如动漫设计、Photoshop、3dsMAX等,仍然需要沿用原来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即胖客户端。机房管理员对该类专业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管理是通过配置模板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模块,并将模块推送给胖客户端,胖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网络镜像启动操作系统[6]。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为不同专业所用,硬件配置种类较多,胖客户端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支持不同型号客户端的硬件。胖客户端能够快速从网络镜像中获取操作系统,大大节省了机房管理员对批量计算机系统修复和安装的时间。例如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每学期都要承担校内专业设备共享及对校外提供社会服务的任务,例如新汉语水平考试(HSK)、ATA考试、思科网络工程师考试、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等。对于这些不同的考试环境,机房管理员只需通过桌面云胖客户端模式将不同的模板保存在服务器上,将相应的考试模板推送给客户端使用即可,省去对多台计算机格式化硬盘、重做系统、还原系统的工作。机房管理员的工作只是维护若干刀片服务器,工作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篇(7)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下面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够完善

1.1.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1.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模块是彼此孤立的“孤岛”。

1.1.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存在支持跨网集团的多方业务,使财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1.2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可见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使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1.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2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要解决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2.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总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参考文献

[1]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11).

篇(8)

由于计算机实验中心承担着多样化的教学任务,诸如,校园内外网上的运转、学生的实际上机练习以及课后的上机实验等多种超过了其负荷能力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破坏系统的行为,诸如,硬盘格式化以及系统文件破坏等等,这样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启动,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对于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了系统运行上的问题。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按照规章来进行工作的进行,进而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诸如,管理员对于服务器方面的用户权限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而导致系统故障等等。

1.2计算机实验中心配套设备不健全以及系统自身存在漏洞

在高校计算机的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机器在运行方面对于实际的环境具有非常的要求,特别是机房的实际温度以及湿度。由于实验中心以计算机设备为主,发热的密度非常高,如果由于机房在空调的制冷方面存在着问题就会导致实际的散热不理想,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设备由于无法承受而产生故障严重的则会引起火灾。由于实际的设计以及开发中所存在的漏洞而导致操作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程序员为了能够不断提供的便利而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设下一些漏洞,有的则是由于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配置上所存在的错误到产生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诸如,网络的路由器、安全上的防火墙等大多采用蠕虫病毒来进行带毒软件的发送,导致系统瘫痪。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职业素质训练来实现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系统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其正常的进行开发,避免出现由于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而导致软件上的安全以及删除等等。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实验中心中的机器进行权限上的设置,同时还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些控制性的软件,因此,一旦出现学生软件上的误删以及安装时,机器能够自动进行反应,通过机器的自动关闭来进行系统的保护,不断的提高便利性。在进行实验中心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在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牢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实现岗位上的坚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设备上的清洁卫生以及安全管理,同时还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等的建设来实现防火以及防盗等多种隐患的预防,为实验中心的实际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其自身需要更加扎实的掌握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通过软件上的安装、网络上的规划以及管理来实现机器故障上的解除以及网络故障方面的解决,同时还能够针对使用人员的破坏性为入手来进行问题的维修和故障的预防。

2.2更加的注重配套设施的健全以及系统上的完善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筹建过程中,机器、设备等方面的选择与采购主要是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进行。在进行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对于UPS、防雷设备方面、空调方面、高频电磁屏蔽的铺设以及防渗漏报警装置的设置等方面来进行,通过实验中心所在安全隐患上的定期检查来预防故障的突然发生,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检查上的漏洞等来进行监控,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预急方案,通过科学的演习来实现效率的保障。在计算机实验中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在进行系统的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最新补丁的补充,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来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计算机管理人员需要在本地进行WSUS服务器的安装,通过补丁管理上的本土化来实现计算机系统在补丁更新情况上的掌握。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的更新之外,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系统自身所提供权限来进行安全防护上的加强,同时还可以选用安全等级方面比较高的文件提供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

2.3更加的注重互联网的病毒防治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上的更新之外,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在防病毒程序上的不断安装,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本地服务器方面的病毒库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病毒方面的定期性的查杀。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计算机系统上文件的设置破坏或者是错误删除的方式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只需要通过重新启动来进行计算机上的还原,进而实现了在计算机系统方面状态的不断恢复。总而言之,在进行计算机系统上杀毒软件的安装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性的查杀来避免出现侵扰的现象。

篇(9)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

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篇(10)

论文摘要:推进教育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并重点对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技术,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目标的教学环境。其中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睛境的设汁,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程序的安排等,都应体现出创新的特征。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任务,在充分审度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阶的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最终达成结果,它是开展某一阶段陛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学不再处于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应是在创新教育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将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为计算机知识的后继学习打基础。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创造陛地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适当调节和控制操作,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并向创新教育目标迈进的教学活动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制定了以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增强教学情境性,坚持学生主体意识的的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结构具有差异性、整体陛、层次性、发展陛和能动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7欠陛非常强。以数的进制转换为例,学生在形成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的认知结构后,才可能顺利地掌握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以及八进制、十六进制和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重视分析学生原有认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包括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用现代化设备改造的实验室、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促使因材施教的教学设想落到实处,从而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如果没有计算机设备,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移动文件或文件夹,借助了计算机的操作,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对于刨新品质的形成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教学睛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应帮助学生促进其发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主动探究、交流讨论及与同学的积极合作过程中发展自我。

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指导探究的策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来探究新知,使学生在白探互研中自主创新学习的策略。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同时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注重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教学中的隋感交流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能让其自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相信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给予及时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并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认知技能的不足,为其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加以调节改进,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回收反馈信息,还要在教学的始终提供各种反馈信息。针对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灵活地运用调节手段,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4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对教学模式运行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阶劂顶序、教学步骤,是情境、内容、方式等在一定时空中的优化组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遵照下列操作程序和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创设隋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事实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睛境中发生的,具有问题性的清境对学习需要将产生强烈的激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创设情境,并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因此,需重视下列问题:

创设的问隋境要能弓I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境,内容要直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成功。

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假设。学生发现了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学习任务,就开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以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重建或改组,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或假设。

上一篇: 医务工作者心得体会 下一篇: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