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医师专业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5 21:49: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聘任医师专业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

篇(1)

因为高校的持续扩招,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当亲出现的问题,所以国家选择引导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从而解决就业难的情况。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各地政府都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很多地方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都可以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府培训甚至办公场所的免费试用。诸多的支持政策都使得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得到了显著地环节,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动力和前景,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更是挑战和契机,但是目前高校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创业认识程度依然不足,所以导致毕业生汇总很少从事自助创业。

一、产品艺术专业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优势

(一)专业特点方面的优势。

创业的要求是创新,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较强综合性的专业,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选择独特的视角,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当前,因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所以创意产业也在持续的发展,品牌策划以及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都成为了发展重点,这些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可能把握机遇的领域,只有密切联系我国国情,基于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角度,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对口的设计人员,并且培养其创新型的知识结构以及创业精神,以此来满足高度智能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开展产品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存在创新思维丰富和实践能力加强的特点,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上,这些无形资源作用更加广泛。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凭借自身实践技能以及实用性特点,保证了毕业生的创业服务的范围,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景观建筑,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可以凭借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而且产品艺术设计创业形式基本都是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或者是设计工作室,本身就存在投入低、见效快、风险小,无需大量投资和大面积场地就能够开展,所以凭借此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在未来更好发展。

二、当前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现状

(一)缺乏对创业人才的培养意识。

当前很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尚显不足,真正参与创业的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普遍就业工作都较好解决,所以高校普遍对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也没有认识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导致该专业整体参与创业人数不多。

(二)缺乏创业人才的培养资源。

很多高校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认识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一是没有专业额创业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一般都是兼职教师参与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所以教师本身就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方面就表现的所知甚少,无法对学生起到有效地创业指导的作用。其次是高校为学生所提供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所以导致学生即便是想要创业,学校也无法提供对应的实践平台与学习资源。

(三)过于落后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尽管很多高校在创业方面都开设诸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与实践》等多种创业教育的课程,也的确是提高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创业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方面,当前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依然显得不够系统,灵活性和实践性依然是教育形式中最为缺乏的形式,对实际和现实相比,教育内容出现明显的脱节,所以无法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四)培养创业人才不够务实。

当前我国的高效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都是侧重意识的培养,对技能的培养则是忽略的,尚未上升到理念指导的层面,未能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及知识结构的综合性的素质培养体系。

三、以工作室教学为载体构建全新的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确定以工作室为单位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营造一个与社会常见的产品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类似的学习和设计工作环境,通过构建自主创新平台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工作室教学中,工作室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单位,由导师的带领,进行诸多相关项目的设计,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和知识,而教师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生参与项目的实践,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由此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使得诸多企业要求与之合作。

(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创业实践体系。

高校应当将产学研相结合作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建立校企合作驻校公司,使得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项目,获得实践的平台。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由专业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借助研究科研项目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

(三)引导创新创业工作室向着商业运行模式发展。

通过构建产品艺术设计类的大学生创业实体销售运行体系以及网络销售运行体系等,以此来极爱去哪个写还是呢过的创业营销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实体运营的方式把工作室中的作品进行销售,学生负责其中所有的运作。通过此提高学生创业的专业性与积极性,扩展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

(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培养其创业意识。

导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比赛,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创业思维的目的。而且结合产品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课程特点以及该行业的企业需求,建设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市场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围绕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能力,并且将其在产品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

四、总结

对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而言,要结合创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此外还需要结合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定合理额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应当盲目相信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借助工作制以及创业实践等教学方式,实践角度开展创新创业及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22-03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广西本土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探索新形势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贯彻和落实国家“十三五”文化规划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修养、产品造型设计知识、与工厂实践的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再认识

(一)产品艺术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全新艺术形态。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外来文化的涌入,网络媒体的传播,绘画、摄影、电影、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下,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日益受到人们青睐,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交融,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除了继承自身的设计语言系统外,通过吸收民族元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可以叙述故事,描写生活,具有完善的叙事表意功能,还拥有出其不意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最终形成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的艺术形式。

产品艺术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含平面广告、产品包装、材料与工艺、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设计心理学,产品营销等多个学科领域。设计的范畴涵盖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用品、旅游产品、装饰品、电子产品等诸多方面。他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生活性和艺术性的相互融合,设计师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包装、色彩、造型、功能等方向开展设计和研究,从文化,制作工艺及更深的层次进行设计创作和实践,从各种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比如,广西壮锦文化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巨大,以远销海内外的壮锦壁挂、羽人图案壮锦布包、少数民族娃娃壮锦信插、壮锦蟒龙纹杯垫等产品为例,其新潮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视觉感受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广西壮锦文化和习俗。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二维产品设计手绘表现、计算机三维造型、产品造型设计、制图与透视、造型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等。设计题材内容广泛,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教、影视等,都纳入其创作范围。产品设计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全新艺术形态已经形成。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技能的融合演进。产品设计是艺术与工艺、工程技术集合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他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强,有民族文化修养,有艺术设计理念,能将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从事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内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一线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以多姿多彩的各种形态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以靖西市绣球领域专家“中华巧女”黄肖琴为代表的名师,制作的虎头小鞋、如意、香包等民族艺术产品以其传统手工刺绣色彩丰富,寓意深刻,题材广泛而受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喜爱,但目前却面临着人才缺乏、题材单调、市场盲目跟风等问题,阻碍了传统手工刺绣工艺和文化的传承。以专家黄肖琴为引领的教学团队,对传统手工刺C的纹样、色彩、材料等元素进行再设计,吸收高校年轻学生力量加入,挖掘出传统手工刺绣的发展潜力,实现传统手工刺绣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培养了大批年轻学生,掌握了平绣、堆绣等技艺精湛的绣球刺绣技法,而且运用机绣等现代机械化的开发和生产手段,批量生产绣球的衍生产品(如皮鞋、包、围巾、灯具等),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改善了传统手工制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到了绣球类文化创意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从不同的设计视角在现代化生产中融入传统元素,以开放的视野和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是现代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趋势,绘画、电影、卡通、雕塑等各种艺术元素多元并存。加上计算机CG技术的应用,对民族产品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注重本土民族文化教学突出人才培养亮点

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院校教学实践方法,将民族产品设计与工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它的亮点就在于对注重挖掘广西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感性―理性―实践―研发设计―获得报酬―回馈社会”的理念全面整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民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为立足点,深挖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设计各环节作为学习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现代教学模式,研究既符合当前现状,又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实施产品设计开发的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实施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品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绣球、壮锦、铜鼓习俗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与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改良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相配合,自主设计开发与民族习俗相关的衍生文化创意产品。探索现代学徒制及大师工作室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相关工艺大师作为教学导师引入学校课堂,与相关单位企业合作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二)建设“技艺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改进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推进民族文化相关专业课程创新发展。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设有美学、设计学、设计概论等理论知识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课程,还有专项设计的训练和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类课程,既注重学生艺术方面的素质培养,也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另外,结合民族特色,开发设置民族传统工艺、民族传统工艺实训两门针对性专业课程,与合作单位/传承人合作教学,开发打造民族文化产品特色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基础课不分专业方向,进入工作室以后再分专业研究方向,学生可以参与工作室、工作坊、企业的课程与项目,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多类型的研究、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为人处世经验和民族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充实。 三、“工作室制”和“学徒制”集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工作室这种源于西方的工作和学习形式,是集合资源的最好工作形式,它由企业或行业专家牵头,在培养人才、项目研发、服务社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和主要作用,越来越吸引更多的学校的关注以及深入贯彻与落实。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工作室技艺精湛的大师在带徒传授方面经验丰富,以专业为桥梁,以产品项目研发为核心,吸引了更多的学校的关注以及深入贯彻与落实。学徒制是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作室建成有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建的艺术设计师资团队。校外专家负责做好大师工作室的管理、营运、专业建设、教学、研发设计、产品实践、样板制作、生产采购、参观交流、师资培训梯队建设等工作。校外专家每年为工作室争取5个以上企业运营设计项目,并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项目设计,每个企业师傅可以带多个徒弟,也可以自己考核和甄选徒弟,教学实行优胜劣汰制,指导学生实训学时每年不少于216节,同时负责培养相关专业的师资,指导他们申报相关课题、撰写相关论文、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申请专利等。

工作室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靖西壮锦厂厂长李村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中华巧女”黄肖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灯饰设计专家叶勇进等人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师和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这些合作企业、作坊的“大师”均能够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充足的企业师傅资源。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为主力,定期选派人员到相关院校及合作单位培训和顶岗实践,不断培育和完善“双师”“双能”队伍。

(二)“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师傅遴选弟子,因材施教,根据项目来建立作业和考核机制,相比传统的艺术专业教育是具有相当优越性的,师傅在教学中将项目设计成为教学任务,通过亲自传授技艺,小规模的讲解和示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傅带学生到工厂、企业等一线工作场地实习、考察、参与工厂项目,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艺加工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都得到丰富。

四、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一)“院校+企业+工作室”三者联盟的合作教学模式。院校与企业、工作坊无缝对接,院校与入园企业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对接、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校企双方建立机制共建、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关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特色是积极与相关企业、民间组织开展战略合作,创建工作室、企业、院校三者联盟型的合作关系。院校将工作室的空间延伸至更多的生产间、作坊、工厂和真实工作平台,企业工厂也进入校园建立培训基地,各个类型培训基地交替使用,院校师生参与的学习是企业活动,活动的成果也是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

通过校企共同建立的方式,引入先进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理念、方法和最新的材料与施工工艺,使工作室成为企业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通过技术带头人家传或团队工作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技术、遴选弟子,指导完成工作室的项目。让工作室发展势如破竹。学徒的学习、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场所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坊,和企业,课程作业、考核均与企业的项目研发结合,与比赛结合,学徒参与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项目设计和独具创意的民族产品研发。三者联盟的合作模式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学校和企业联合招工方式。学员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实施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招工渠道。一是招生即招工,主要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采用教育主管部门允许的自主招生形式,与合作企业一起设定招生标准,自主组织招生考试、自主进行招生录取的“三自主”考试招生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二是招工即招生,主要针对同等学力企业职工。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就读,修满学分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与企业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采用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五、真实的产品设计研发带动教学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环江韦氏民间铜鼓铸造厂合作,共同设计研发铜鼓及相关衍生文化创新创意产品,企业的项目参与学校的教学环节,学校参与企业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开发、(电商)宣传推广销售环节。开发校内专业相关项目进行市场推广,对外承接专业相关项目,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开展专业相关业务拓展。民族文化产品特色课程与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改良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联结互动,以真实项目促进教学,比如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锻造技艺”传承人韦启初兄弟为代表的专家,除了铸造铜鼓产品技术精良,工艺领先,在调音、铜料等方面有独到的探索并取得成功外,还紧密围绕铜鼓及相关衍生产品展开创新创意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铜鼓装饰画、时钟、吸顶灯、鸭舌帽等作品及铜鼓旅游纪念产品。毕业生以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现了创新设计观念,独特产品工艺和完整设计过程。学校与企业合作,将毕业生做出的成品进行展示并推向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

总之,广西民族产品艺术专业致力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广西民族文化修养,有设计艺术理念,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能将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有机结合,进行产品造型改良设计和创新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学校成为企业研发场所、人才培养摇篮以及高校教师的成长基地,既尊重了专业的特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又为学校和企业节约了培训时间,增加了课程的特色,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篇(3)

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属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职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任职条件,要符合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规定的基本要求。并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和人员特点。盲人按摩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与技术职务聘任不同,它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其认定要与将来颁布的《医师法》相一致。

三、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岗位设置,根据盲人按摩医院、诊所的经费来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各类各级(档)职务工资标准和增资额,分别按国家相应的工资制度和政策执行。

四、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度。由单位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符合相应任职条件或通过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中聘任。行政领导应与受聘人员签定聘约。聘约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期限和辞聘、解聘条件等事宜。双方一经签订聘约,都应忠实履行。聘约双方出现纠纷,由上级主管部门裁决。

五、获得国家承认的正规院校颁发的中等以上医学按摩专业毕业证书的盲人,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从事盲人医疗按摩工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通过考试和评审结合的方法取得任职资格。中、初级职务以考试为主,包括书面考试、答辩以及临床测试等形式,侧重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手法的检验。高级职务以评审为主,也要辅之答辩和临床测试等形式,侧重对学术水平和解决复杂疑难杂症能力的评价。

六、各级评审委员会的设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建条件、审批程序进行。评审委员会应客观公正地测定申报人的任职条件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七、聘任单位要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考核工作要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晋职、调薪、奖惩和能否续聘的依据。

八、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达到规定离休、退休年龄的,除个别确因工作需要可按有关文件规定延缓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以外,应执行国家有关离休、退休的制度,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对于借聘任或考试之机侵犯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合法权益的,应按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于伪造学历、资历,弄虚作假,骗取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资格的,应予解聘或取消其资格,免除其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收回证书,并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于伪造聘书或证书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在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当地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残联组织实施。有关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残联所属中国盲人按摩中心负责。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要关心、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服务。

十一、在盲人医疗按摩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中的盲人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应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

附:1.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

2.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办法

附件一: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

全文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绩贡献,调动广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盲人按摩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推动盲人医疗按摩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岗  位  职  责

(一)主任(副主任)按摩医师

1.在本单位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的组织与指导工作2.指导下级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领导调查、分析、处理医疗事故。

3.负责本科专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指导所属的按摩专业人员,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并对其进行业务考核。

4.了解国外医学新动态,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熟悉或掌握一门外语(或医古文)。

(二)主治按摩医师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本科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工作。

2.参加门诊和病房的会诊,并对下级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其解决医疗中所遇到的难题。

3.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积累资料,指导实践,提高医疗按摩技术水平。

4.承担临床教学和带教实习、进修生。

(三)按摩医师(士)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科研、教学工作。

2.对患者检查、诊断、治疗认真仔细,按规定书写病历。

3.制定诊断、治疗方案,并报上一级医师。

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遇有疑难病症,及时向上级医师提出会诊,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二、任  职  条  件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一)初级

1.按摩医士:了解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按摩技术操作能力;在上级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能治疗常见病;盲人按摩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2.按摩医师:熟悉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按摩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治疗常见病;盲人按摩中专毕业,从事医士工作五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学专科(含中、西医大学专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后,从事按摩工作二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二)中级

主治按摩医师:

熟悉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按摩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对下一级盲人按摩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医师工作四年以上。

发表过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高级

1.副主任按摩医师:

具有较系统的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西医医疗知识。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治疗部分疑难病症。

具有较高水平的、独特的手法技巧,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指导和培养下一级盲人按摩专业人员。在国家级盲文刊物及其它中医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或临床经验总结。

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五年以上。

2.主任按摩医师:

精通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按摩新技术发展情况,并用于指导本专业科研工作;

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有高水平的、独特的手法技巧,在诊治疑难病症方面有突出贡献;

有高水平的专业论著,能设立实用性科研项目,并成为本项目科研带头人。能开设高水平的专业讲座,具有培养中级以上盲人按摩专业人员的能力;

具有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五年以上。

三、资  格  评  审

(一)评审委员会组建

各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初级、中级、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省辖市人事(职改)、卫生部门委托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省级人事(职改)、卫生部门委托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人事部委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各级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国残联所属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和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承担。

(二)评审程序

个人申请;

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进行申报条件审查;

考试(包括口试、答卷、手法操作等方式);

评审委员会审定。

(三)经评审委员会审定,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由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颁发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由中国盲人按摩中心统一印制。

(四)各级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及评审结果,报同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备案。

四、职  务  聘  任

(一)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

(二)盲人医疗按摩机构按照岗位、职数的需要聘任获得相应任职资格的盲人按摩专业技术人员,其它医疗机构的按摩岗位应优先聘任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

(三)由聘任单位的行政领导颁发职务聘书,双方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有关事项。

(四)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一般为五年,根据需要可连续聘任。

(五)聘任期间,应对受聘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六)被聘用的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职务的中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管  理

(一)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中国盲人按摩中心,负责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的管理工作。

(二)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对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提出计划并进行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工作。

(三)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考试、评审、培训、发证等工作费用的收取,必须经当地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核准,并报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备案,严禁乱收费。

六、附  则

(一)各地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在当地人事、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地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工作。

(二)本办法适用于个体、集体和全民所有制盲人按摩医疗单位中从业的医疗按摩人员。

附件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办法

为加强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学识水平,调动广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盲人医疗按摩事业不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全民、集体、个体的盲人按摩医院、门诊部及诊所等。

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是根据盲人按摩技术工作特点,通过考试(答辩)方式,检验申请人相应理论基础和学识水平的规定程序。

三、考试科目:

鉴于盲人医疗按摩的特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申报任职资格评审考试科目如下:

(一)按摩医士、师: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按摩学基础》、《经络学》、《腧穴学》。

(二)主治按摩医师:

《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推拿学》、《医古文》,要有撰写的论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的)。

(三)副主任按摩医师、主任按摩医师:

《推拿学》、《医古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论文),论文答辩。

四、参加考试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考核推荐(个体从业者可由当地残联推荐),持报名登记表,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篇(4)

 

不可否认,我国实施职称制度以来,在发展和稳定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尊敬知识、尊敬人才,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激励各行业人才成长和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职称评审制度暴露出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行业评审标准不统一导致评审结果不公平;有些行业论资排辈之风盛行,只要年限够、资料齐全,一般就能评上个工程师、助教。职称评定体现不了个人水平和业绩能力,有时连庸才也能评上个高级职称,造成职称贬值的怪象出现。

 

由于职称具有一种“品牌效应”,“含金量”褒贬不一,在某些专业成为人才追求的“终极目标”,比如教师、医师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中、高级职称资格后一旦被聘用,就可以相应地晋升工资,在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退休年龄延长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有些人却嗤之以鼻,比如在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即使评上工程师、研究员的职称也享受不了加薪、住房、医疗等优厚待遇。正因如此,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得到相应的职称资格,削尖脑袋花费了不少心思,使本来非常严肃的评审工作也变了味,走了样。

 

一项科学评价人才的职称制度,在正常的工作中却变了“异类”,剖析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职称评价缺乏科学性。现有职称评审办法不能与被评审者的岗位能力、业绩、实际贡献和敬业精神完全挂钩。职称评审不严密,缺乏科学性,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就给一些投机分子在评审材料中掺假创造了“良机”。

 

二是职称评价缺乏公平性。被评审对象的职数限制,使许多参评对象蒙受了不公平待遇。在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的单位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报评定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较集中的单位由于受到岗位职数额度的限制,造成一些优秀人才长期难以“露头”的尴尬状况。

 

三是职称评定抽象单一。目前采用的资格评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外因素的困扰与影响,涉及能力和业绩的标准条件又比较简单和抽象,评委们面对一大堆申报材料无法量化考察,只好将评审注意力侧重在学历、资历、论文、计算机等硬件上,这无疑淡化了人才的真实水平和贡献。

 

四是职称评判标准不一。国家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但在同一地域、同一行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里,由于评委对评审条件的理解和把握尺度不一致,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使同一层次、同一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

 

在今后的职称制度改革中,职称评价不良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遏止。

一是推行专业资格结构评价。在职称评价体系中,按照“模块化”运作模式,将评价条件分解为品德、学历、资历、学识、技术、能力、业绩等若干要素,分别实行量化评价。其中为了充分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学识、技术、能力和业绩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占总分的60%-70%,并且将取代学历、资历、论文等成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对在职称评价中业绩平平、能力低下、达不到规定条件和分数的专业技术人员,则不授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是调整与完善职称评价制度。为确保职称评审质量,应实行科学的社会化的评价机制。要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称工作,逐步过渡到由行业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评价中介机构承担,避免或减少官方干预。政府人事职能部门要从微观的职称评价工作中脱离出来,着力发展和规范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指导制定或调整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等宏观管理工作。同时,改革传统、封闭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职称系列或专业,分门别类,采用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区别对待。如对职业性强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制定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规定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等具体标准,经相应组织形式,直接竞聘上岗,把职称评审所引发的连带矛盾和问题适度化解。在修订评审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料演示、成果展示、面试答辩、现场“说课”、实地考核、调查评估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分类量化,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将更加客观公正。  

 

三是实行特殊评审政策。将职称评价向企业或特殊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专利,并且专利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职称评审一步到位;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对论文达不到规定要求者,可提供能反映其能力和贡献的科技改造、技术创造、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项目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替代,进一步突出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等奖项之一的主要执行人,或获得两项以上发明专利的主要持有人及省级以上优秀企业家等称号者,可组织专家评委团,以面试答辩的方式,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四是相关职称制度的配套政策。科学制定职称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将研究型与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收入分配机制分轨,统筹兼顾相关利益主体,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创造和谐共享的社会氛围,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更好地提高和促进我国社会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院校研究项目(yxyj2016003)。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多科性的称作大学,单科性的称作学院。在这里,大学与学院并无层次高低之分,只是多科与单科之别,其培养层次均为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等。@是一个相当庞大而且复杂的院校群,包括一部分“211工程”大学、一般部委属院校、地方高校、民办本科院校以及独立学院[1]。

2014年2月,国务院正式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也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地方本科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2014年,教育部在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 [2]

二、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如下。

(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组织教师到相关岗位进行培训、学习和锻炼,到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或挂职顶岗。

(二)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技能人才或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到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形成质量较高的考察调研报告。

(四)实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

(五)鼓励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执业资格等证书。

三、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各大院校的主要实施路径

(一)西安××学院主要路径

1.送派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或组织的相关岗位进行培训、学习和锻炼。

2.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使教师在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中提高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

3.到实训基地学习,观摩工作(生产)流程。

4.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历、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黑河××学院主要路径

1.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全过程参与教学、教研室活动。

2.应用类专业教师到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形成质量较高的考察调研报告;顶岗锻炼,到行业、企业单位、校外重点实验室、校外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的具体岗位顶岗。

3.公共课和思政课教师针对社会相关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重庆××学院主要路径

1.学校重点引进在国内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的专家;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3年及以上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的技能型人才。

2.实行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

3.实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

4.实行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支持制度。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在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念与实践上存在分歧

校企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和实际举措上有诸多分歧,制约了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高校倾向于追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倾向于追求协同创新的经济利益,如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商业转化等。这些分歧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导致难以利用双方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与互利共赢[3]。

(二)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存在制度障碍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兼职教师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兼职教师的引入,改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密切了学校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但由于对这些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相对较少,兼职教师在高校中被边缘化,自我认同程度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另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加上其投入到教学中的时间与精力比较有限,与学生缺乏深入沟通,整体教学效果欠佳。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对于到企业锻炼的教师来说,很多高校并未明确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的责权利要求,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缺乏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教师对教学实践与科研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贡献难以得到公正、客观、有效的衡量,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的工作量与劳动报酬难以准确测算。

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科研导向性过强,“重科研轻技能”的评价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和科研的数量,忽视了实践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等问题。一些欧洲国家把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做了比较好的区分,而中国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到学校层面还缺乏一个将应用技术研究分类指导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审上,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很多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却因为制度上的原因一直无法晋升职称[4]。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改进的思考

(一)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丰富兼职人员的引进手段和管理方式

有针对性地深入高水平学校、对口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将“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通过聘请大中型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外聘兼职教师、短期聘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等“柔性”引M形式,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社会效益和对学校事业发展的贡献。

(二)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转型

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提升青年教师层次和水平。依托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国外访学进修或参与合作研究,逐步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坚持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分期分批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与实践,更加深入地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应用型教师培养方法。

(三)启动人事制度改革,转变评价激励机制

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文件,将工程锻炼与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相挂钩。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转变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将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内容的转变引导教师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对教师科研的考核侧重于应用型研究,把教师的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水平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产教融合,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培训、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构建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技能化,不仅需要教师本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向双师型教师标准靠近,同时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宏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优越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成长氛围,加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的成长[5]。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02):42.

[2] 汪一丁,王伟英.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2):63-65.

篇(6)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院校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使其理论化,搞好在职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精神科医疗质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医师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医师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取决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在职业务教育的质量,现代精神医学不断向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精神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精神领域医学理论,突出专科特色,因此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就要区别于综合医院。目前我们国家精神专科医院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医学教育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使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这点无论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重工作,轻培养;二是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三是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被医院的业务工作所干扰。

1.2具体管理不完善。具体来说,轮转制度是精神专科临床住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对精神科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的管理只是在简单的接收、安排等低层次上转圈,而不能在临床发展需求、科研等高层次上进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较松散,学科管理也无专管人员;另外,临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许多科室接收轮转医师不能很好地从培养角度出发,也有一些科室对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以科室人员缺乏等理由不让他们轮转。这给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3 没有采取精神专科与综合结合的继续教育方式。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的临床医生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同时还要熟悉精通精神医学,所以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有必要采取专业针对性强的方式,而我们目前很多的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继续医学教育以满足这一点。

1.4 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精神专科医院都没有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同继续医学教育挂钩;没有建立健全各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制度;没有把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晋升、工资级别挂钩。由于受晋升条件的影响,加上近几年来,在梯队建设、人才选拔上,也较注重学历层次与科研业绩,而较少从临床能力上来评估,这些客观因素,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医生一味追求高学位、重论文、读外语而轻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1.5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单一:现在很多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太单一,大都是让临床医生参加一些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班,获得一些继续教育学分而已,这样的继续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2继续教育的实施 精神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面临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同对象,这些不同层次的对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实施继续教育时,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2.1 低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的基础,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主要培养目标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并实行有计划的轮转培训和理论学习,要求他们集中精力钻研精神科知识,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精神科较密切的相关知识,学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担任实习医学生、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学习精神科有关论著和书刊,完成上级医师指定阅读的文献,建立系统、分类的读书笔记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做部分笔译。在这三年期间,还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悉精神科有关常规制度,能及时、完整、准确、清晰地书写病历,能胜任和做好本职工作。

2.2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医师,可进入定向培养阶段。我院精神科实行了二级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专业、儿童精神病专业、神经症专业、戒毒治疗专业及医学心理学专业等。该阶段主要培养目标是:巩固基础培养,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熟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提高和发挥专业特长。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让医师去上一级医院进修培养,通过专业定向培养,使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医疗工作,能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进行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和文献综述,能基本运用一种外语阅读和笔译专业书刊。经过这一阶段培训,要注意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医院技术骨干的后备力量。

2.3 高层次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中最重要、时间最长的一千阶段,它持续到一个精神科医师退休为止。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教育内容应伴随时间的变迁而不同。总之,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学习和掌握精神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并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专著,在精神医学发展中有所成就。

3 继续教育的形式

3.1 个人自学和老师制相结合 自学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自学者必须刻苦钻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层次医师要求制订自学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科室领导要帮助建立导师制,指派上级医师给下级医师以必要的指导,对于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导师专门培养,实行传、帮、带。

3.2 实践中学习与带职脱产学习相结合 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上级医师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全过程示教,或结合查房、会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讲授有关知识,实施技术示范和床边教学.也可以通过参加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以及参观考察、轮转进修、参加学术活动等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在具体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脱产学习包括临床进修、精神医学讲习班及在职研究生教育,要根据培训重点,结合专业定向选派精神科医师。这类教育一般都聘请本学科的专家任教,特别注重新知识教学及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当前精神科在职业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据精神科医师不同层次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的原则不仅要评定被考核者的知识水平,而且要评定被考核者如何应用医学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和检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科室鉴定、医院评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四个等级。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书面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论文、译文数量及刊登刊物质量,科研成果等级及名次进行量化,成绩分别记入技术档案。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后的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5.1 与晋职、晋升挂钩,是落实在职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继续医学教育与晋升、晋职不挂钩,对这类不具学历效用的培训方式,无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继续医学教育顺利开展起来并持久下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继续医学教育中,使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地体验到考核成绩高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与调动起精神科医师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出现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

5.2 全员提高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级、三级分科临床特点、精神医学人才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医疗实际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激励不同层次精神科医师脚踏实地在临床实践中努力进取,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从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医师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论轻实践,重医疗仪器轻基本功,重临床轻论文或仅停留在一般临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倾向,使临床医师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5.3 方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的关键环节。过去,这种培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们按不同层次、不同年资制订出规范的专业教育内容,不仅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而且还要严格考核制度,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计划的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5.4 转变观念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继续医学教育当成加强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去抓,不断更新“一次教育”观念,在全体精神科医师中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使全体精神科医师认识到:面对精神医学飞速发展,每位医师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就是对已经受过培训的人,在达到新的技术高度后,同样还要在新的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上精神医学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辉,张玫,李桂娇等.重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医学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篇(7)

1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

从2004年起,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江西中医学院)就开始招收来自东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及非洲(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留学生前来我院学习中西医临床医学(MBBSwithTCMasextra),实行全英文教学。截止目前,已有十五年的历史,学校累计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2500余名。目前,学校有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1521人,是江西省国际学生最多的高校,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

1.1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理念

我校属于地方性院校,专业教师与国际大学交流活动较少,所开展的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也不多,这使得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视野比较局限。与医学课程相关的专业教师对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关键性认识不到位,对师资力量国际化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多数专业教师缺乏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从全球化角度来寻求有效资源推进教育教学及明确自身目标追求,较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而忽略了对世界学术前沿信息的探索,同时近90%左右的教师认为大学并没有明确地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的知识以及国际化的教学能力。专业教师还由于家庭、待遇以及制度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在出国访学或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每年只有10位左右教师申请出国访学或参加学术交流,约占全体教师的1%。

1.2师资力量不强。

学校全英文课程及师资建设与学校国际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来华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类课程,目前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总量不足,能完全承担留学生课程只有基础医学院一位教师能完全承担的《解剖学》。而附属医院具有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因临床工作繁忙,不愿也不肯承担留学生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师资的不足。大部分课程只能采取聘请国外专业外教为主、国内教师为辅授课的方式。中医类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队伍人数偏少,且集中在针灸课程上,中医基础和临床课程的专业教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校国际学生的生源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培养层次仍然不够优化。我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师队伍的全英文授课水平还不高,这是除了教育部承认45所医学高校之外,承办来华留学医学本生教育(MBBS)高校和附属医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究其原因一是多数教师无海外留学经历,或缺乏国外培训经历,从外校引进的博士绝大多数医学博士英语水平不高;二是医学英文专业词汇成了全英文授课教师的拦路虎。医学英文专业词汇一般都比较生僻,而且很长,记忆拼读非常困难。即使有兴趣来从事英语授课的教师也被医学英语单词所吓得退避三舍,避而远之。

1.3授课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我校在全英教学中仍以书本、幻灯片、课堂教学、黑板授课等传统模式教学。国外专业外教多来自印度和巴基基坦等国,学生对这些外教除了语言熟悉外,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即使是有些外教教学水平低一点,学生也能忍受。同时印度和巴基基坦这些国家教育教学水平与我国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教师们单一地传授理论教学,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加之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型国际化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

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秘诀就是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1]。教学型国际化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就是指那些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能使整个教师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对外交流、语言表达和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对外交流就是熟练、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语言表达要求具备英语思维,选用准确的词汇和语句来准确表达,专业英语教学能力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扩充专业词汇和术语,并应用于英语授课,提高语音语调的正确性,确保英语教学过程专业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包括两个要素,其一是国际礼仪,熟悉并遵守国际礼仪,在合法范围内尊重留学生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二是文化潜移默化,坚持文化自信,民族化与国际化并重,在传授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播文化,用优秀的中国文化获得留学生认同和赞扬,用文化去感染对方、感染世界;三是综合素质,其包括两个要素,其一是文体素质,医学知识传授,除了专业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学校国际形象,这需要教学型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二是个人素养,具备掌握自身学科领域和专业内的国际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拥有在全世界范畴内挖掘人才资源及合理配置人才的认知及能力,在教学经验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3提升教学型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增强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管理

学校应转变理念,主动抓住“双一流”战略给高校带来的机遇,主动将教育国际化纳入到学校的战略层面。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名校接轨,树立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推动学校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整体国际办学的机制,使国际化办学不仅体现在理念上,更落实到行动中。加快教学型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2]应在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教学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3]。第一,采取各种经济激励措施支持教师出国、出境。学校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各类资助项目,如留学生基金委留学项目、地方合作项目等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师资赴国外、境外学习教学方法及提高英语水平;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利用双一流资金给予一定数额经费资助其赴国外、境外访学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发挥学校政策导向性作用,激励教学型教师出国、出境留学。学校可在教师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对教师在国际化方面提出要求;在制定工作任务时,要求教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围绕现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知识架构等方面,促使教师关注教育国际学术前沿,加强教师与国际高校之间学术交流以及教育合作。

3.2创新教学型师资队伍的考核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3大学科排名的主流机构。THE自2010年以后没有单独设置“师资队伍”评价指标,只是在“国际化”指标中设立了“国际教师数/国内教师数”等二级指标对“师资队伍”进行评价。QS没有在“国际化”指标中对师资队伍进行评价,只是从同行声誉和学术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进行考察。U.S.News除了考察教师队伍的同行声誉和学术外,还关注教师的国际合作。因此,教学型师资考核标准要注重考核评价指标的特色化、科学化和多样化[4]。考核过程中应注入“国际化”评价元素,可以采集教学型教师的海外经历、学科方向、学术成就、学术头衔、学术兼职、国际影响力等信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应考察是否与国际前沿知识接轨,是否包含本学科中国际最新热点问题、外国本研究区域的内容或本学科国际比较教育等;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核应考察教师是否较好地利用或引用了本课程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否制作了较高水平的网络课件、慕课及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或借鉴了在留学生教育中国际通行的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国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对其外语水平以及国际交流经历、经验和教学水平的考察[2],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提供给同行专家甚至海外专家进行主观评来发展潜力等。这种考核既参考了“国际身份”,同时注重“国际头衔”“国际资源”的产出效应,考核重点转变为人才的实际水平、学术产出和本学科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型师资队伍发展环境[5]。

3.3教师使命-自我提升与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为了顺应社会开放和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培育出一大拨拥有国际化理念、熟悉国际规则,并能适大拨拥有国际化理念、熟悉国际规则,并能适应国际竞争,介入国际事务的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被《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为主要的五项建设任务之一。方案要求高校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多样化及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1]。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均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地方院校教师要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从片面接受转向主动作为,更新工作新观念,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事业中来,发挥其改造自身的主动性[4],探索工作新方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提升自己对国际语言即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参加雅思、托福、或者PEST-5培训,全面提升提高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更容易了解并吸收他国的文化,培养具有在全球范围寻找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请进来”“走出去”是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型师资队伍培训提升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教师的有效途径。有潜质的具有英语基础的教学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资源积极赴国外进修、访问、讲学,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接触最新本学科学术动态和本课程教学理念,开阔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将国外先进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教学理念等引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国际化教学和研究能力[5]。其次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医学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趋势。教学型教师应该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或课程,增强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意识,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水平,也可与校内外教多沟通、多交流,如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大学进修、访学,使其融入异域文化,切身进行体验实践,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除此之外,教学型教学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阅读一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经典的英语文学名著的相关书籍等,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修养;教学型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实施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掌握专业课程教学的量与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3.4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7]

在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大多数高校只重视一流人才的引进,片面认为世界一流人才大大提升整个学校在本地区甚至在国内大学的排名,出现各高校抢人才大潮[7]。忽视了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再培训再提升,导致校内师资质量得不到整体提升[4]。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19世纪末在德国医学界,其目的是着重提高医师实践能力,随着制度变迁、经验积累以及不断创新,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大成功,被各国医学界广泛认可[8],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指医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在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形式锻炼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巩固理论知识,使医学生迅速掌握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建立起科学的临床思维[9],它是一个集临床各科轮转、学习、培养、提高、服务和实践的复杂过程。个人觉得可以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维和做法,采取三级师资培训+模块培训法提升教师全英文授课水平。初级筑基,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集体培训和各二级学院负单独培训相结合;中级提升参加临床带教或参加更高级的全英语教学技能培训或由教育部主办的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班(医学),提升专业英语教学能力;高级境外培训,选拔参加境外名校访学提升英语授课能力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4.1初级筑基

该层次培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由英语口语水平良好、英语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专业外教、英语高级教师以及语言外教组成导师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育,目的是要教师学会如何在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培训可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二级学院挑选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教师,组织集体培训与二级学院单独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内容包括英语基础等,单独培训内容包括专业英语词汇等。

3.4.2中级提升

主要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培训,在校内举办“医师规范培训式”全英语教学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内容可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科目教学培训,由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临床各科室、基础医学各学科组、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外教以及英语口语水平良好、英语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让已具备一定全英语授课能力的专业教师给外国留学生进行授课,专家组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旨在提高其在英语语境下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功及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及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其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3.4.3高级境外培训

篇(8)

一、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近几年,我国对高职教育结构不断进行调整、改革,高职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由“扩招”前的6%,如此大的增长基数,也直接或间接起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在12、13、14年录取率分别是:75%、76%、74.3%,录取学生人数基本都是694万左右,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为实现和谐素质社会添砖加瓦[2]。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应注意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也要小心全面化解高校学生就业过剩,更应该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高职教育产业发展方向,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总供求关系新变化,从而科学客观的宏观调控高职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招生。高校为保持高职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多思考定位,资源配备等新问题。

(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含金亮存在质量化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影响下,个别人往往划拨学生分为两拨人:“好学生,坏学生;学习好等同于好学生,学习差等同于坏学生”。而社会舆论,也是将高等教育比作次等教育,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职业教育只是让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以便延缓就业、支持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加上与本科教育相比,国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高职教育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应当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毕竟,我们主流思想还是看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这一心理定势很难在短时间改变。高职教育面临现行与有限资源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高职教育延缓一部分进入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一方面,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强社会生产力。目前,高职教育设施配备不全面,财政投入有限,使得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存在极大的差距,学历方面更加有悬殊。

(三)教学资源不足,设施不全面,教师经验缺乏

由于政府政策教育投入偏向于普通教育,造成高职教育资金单一,办学经费严重短缺,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重点培育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实验室设备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近年新批立的院校基本没有新财政投入,导致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步入深水区,面临“不足、挑战、缺乏”的特征。目前情况来看,培育人才与教学设备走入“死循环”。越是设备陈旧,设施不齐全,越是招生少;招生越少,越是没资金采购更换设施,越是如此,越是糟糕[3]。只有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这种情况给予重视,对教学设施配备的速度和必备的种类给予优先处理或批复,使高职院校的实验设施真正做到齐全化,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必备的硬件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师储备也是处于匮乏阶段,尤其是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的骨干老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

(四)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水平达至“双师化”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育千万人才的重点,也是整体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自古教育由师及弟,名师出高徒,薪火相传。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是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优化高职院校老师队伍,使其逐步走向“双师型”,缩减一线、二线、三线城镇的教育水准。但客观的说,“双师证”不是简单经过认证机构获得相应的职称(证书),并具备教师与技师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更应该是符合新常态下“双师证”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与科技发展同步,也是同步于教师与企业的“双面刀”,紧贴科学技术脉搏。如:教师+医师。高职院校应以加强实践指导“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专长。

(五)精确定位岗位化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符合职业标准、能够承担专业岗位职责的人才”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新兴产生的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业形式不明朗,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行业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是职业,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是打造一批“走出校园,走进工厂”的复合型人才,让创新成为驱动职业教育发展新引擎。而职业化的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与“专业+企业=学习+岗位”的“订单”培养,明确培育上岗人员,学生准确定位自身,企业更省心的找到千里马。

二、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新常态下政府加大对高职的投入与关注

在新常态的社会体制下,政府采用创新宏观调控职业教育,培育职业发展的持久力,从根本上直接管理改为政策引导,质量评估等手段。新常态的高职院校应当集中优势专业,学科重组,开发课程与安排,自由聘任教师,未来讲师专业化,系统化的高职产业新组织。只有高职院校定位清晰,特色明确,依托本土区域性经济特色,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在国外,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企业组织等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和决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只有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健康发展[4]。

(二)绿色低碳高职院校资源教材改革及教学创新

高职院校应加大自身精品课程,优质教材的建设,丰富教材品种,加强与“互联网+教材”计划,开发符合时代意义智能化,数字化的课程系统和配套教材。从技术到管理,从资源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职业教育。原始专业,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已经接近完善,新型专业(电商,机器人,新能源),处于非常缺乏的阶段,亟待开发。高职院校有时选择教材会选择本科专业,学生接受难度大,并不是实用。从教材本身的建设进度,更新与编写已经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步伐;从教材编排的方式,“章节”到“项目驱动”再到“岗位式”板块,无不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和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目前,与“互联网+教材”的首批教材已经进入高职院校,通过扫扫“二维码”,就能够观看与课件相配套的视频,形象又直观,很多学生反映:现在上课就像看电视。高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是具有差异性,前者主导操作实践能力,后者重视理论研究。高职教育应采用多变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如:市场营销学,着重教师扮演,人物互换,置于情境中学习,大大提升学生积极性,主动创新,激发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的调整,实用技能培养和培训

新常态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产业调整,岗位式培养适合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人才,形成培育符合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如:北京(政治,文化),杭州(旅游、电商、物流),广州(外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紧密结合教学特色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高校的王牌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而高职教育本着合贯一门,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发展优势学科,开设最新专业,大力调整市场结构,眼于就业市场,根据需要培育实用型人才,提高本校学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院校的知名品牌。积极提升掌握前沿知识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符合当代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争取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自我专业素质,更好的发展专业技能。

(四)开放拓展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坚持“开放、吸纳”原则,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学习上,重视实践与创新培养,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从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在开展中外合作教育时,应坚持以我为主,中西结合的原则,扬长避短,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企业等建立联系,加强对外合作,提高竞争实力[5]。

结束语

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现今,到了教育改革的间冰期,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调整课程建设,加强高职品牌建设,合作共赢,换取更多的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在改革中有些条件、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为发展贯彻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培育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保持高昂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中外企业家,2015(14).

[2]梁幸平.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陈军.加拿大高职教育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篇(9)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县域内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国办园及乡镇中心园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

第三条幼儿园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接受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条举办民办幼儿园须具备的条件:

1有固定安全的园舍。幼儿园必须设置在无污染距污染源50米以外无噪音、无危险的安全区域内,房舍总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房屋建筑和消防设施符合标准;禁止在二层包括二层,门市房楼上的除外以上的居民楼内设置幼儿园;园内设有幼儿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儿童厕所,活动室面积人均1.5平方米以上,盥洗室和幼儿厕所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有与幼儿园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所,人均面积2平方米以上;幼儿园的园舍和活动场所必须设置围墙和安全栅栏;为幼儿提供伙食的幼儿园要设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堂,有《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

2有必备的设施设备。幼儿园有电视、VCD等电教设备3件以上,电脑必备;每班有风琴电子琴、手风琴、钢琴录音机,配备磁力黑板、贴绒教具、教学挂图、卡片等;有符合各年龄阶段婴幼儿特点的玩具,人均3件套以上;有大、中型游戏、体育器械3件以上;有图书柜,图书生均3册以上每年新增图书占图书数量的20%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数量充足的桌椅、床等设施;为每个幼儿配备一巾一杯和餐具;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流水洗手设备;冬季取暖温度达到22℃以上。

3有合格的师资。主办人必须具有中师师范类、幼师类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60岁,品行良好,无传染病、精神病,无明显生理缺陷;聘用的园长、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幼师专业水平专业合格证书,持有《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程度,年龄不超过50岁;保育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保健医具备中等卫生学校毕业学历,或取得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主办人、教师和保教人员要主动接受县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检查、监督和管理,持保健机构体检合格证上岗,幼儿园不得聘用身体不健康,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和精神病的教职工。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五条幼儿园实行审批注册制度,审批注册机关为县教育局。第六条审批注册提交的材料及审批程序:1申办人持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同意举办幼儿园的证明到县教育局提出申请,填写《县民办幼儿园登记注册表》同时出具举办者学历证书、专业职称证书、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县教育局在接到申请后核实办学资质,并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同意受理的决定。未被同意受理的申办人,按照《不同意受理举办民办幼儿园通知书》说明的理由和提出的意见改进,重新申办。

2被同意受理者,持《同意受理举办民办幼儿园通知书》公安消防部门,由公安消防部门实地检测房屋建筑及消防设施情况,并出具《县公安消防大队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3经公安消防部门检测合格后,组织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健机构进行上岗前体检,办理幼儿园《卫生保健许可证》

4县卫生监督所实地检查幼儿园食堂情况,办理《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

5县教育局对幼儿园进行实地验收,审查办园条件和资质,经验收合格者,准予登记注册。并将《县公安消防大队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卫生保健许可证》《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及主办人、园长、聘任教师的学历证书等复印件存档。县教育局30日内向举办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上报市教育局备案。

6主办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登记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7实行民办幼儿园撤销、变更报告和年审制度。已取得办学许可的民办幼儿园因故更名、停办、合办、迁址、变更或举办者改变性质,均应向审批机关办理注销或确认手续,并报市教育局备案。每年月,举办人必须持《办学许可证》,发证机关办理年审手续,农村乡镇中心园和民办园由乡镇中心校将《办学许可证》统一送交教育局办理年审手续。对年审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发证机关责令其停办,收回《办学许可证》,并公告。

第四章相关部门职责

第七条幼儿园管理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建立起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联合执法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出现传染病流行暴发、食品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恶性责任事故,按照部门所承担的职责,追究责任。

第八条各乡镇政府及各部门职责:

各乡镇政府要统筹安排,把幼儿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主管部门,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对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和业务指导。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实行分类定级管理。组织幼儿园教研、科研活动和幼儿园园长、教师培养培训活动。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条件、设施等监督和检查,对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进行指导并组织实施。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幼儿园房舍建筑和消防安全的鉴定、检查、监督与管理。

公安局负责对幼儿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清理和整治。公安交警大队负责对幼儿园班车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检验制度,定期组织统计、清查和检测,对车况、使用年限、车型、驾驶员情况等统一建立档案,严格控制超员和违章驾驶。物价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依照教育部门分类定级结果,制定各级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并审批执行。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指导社区逐步推行。

广电部门负责定期公示全县民办幼儿园检查整顿情况和分类定级评估结果。电视台重要时段开辟"民办幼儿园公告专栏"或在人群密集地带设置固定、长期的"公示板",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幼儿园本身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和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园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成立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办公室。由主管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主任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物价局、县民政局、县广电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调度、协调各部门开展民办幼儿园检查、清理、整治工作。

第十条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县教育、卫生、公安、消防、物价、民政、广电等各部门主管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幼教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以此推动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对全县所有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检查,共同执法,特别要对没有资质,违纪开办的幼儿园要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对检查结果做出公开、公正的处理,不得互相推诿。

第十一条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依据《县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检查评估标准》,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办公室每年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分类定级评估验收。依办园条件分类、办园水平定级,达到三类三级以上的幼儿园为合格幼儿园,三类三级以下的幼儿园为不合格幼儿园。

第十二条完善限期整改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对在分类定级评估中达到三类三级以上的民办园,给予颁证挂牌。对三类三级以下的民办幼儿园、已合格的幼儿园出现滑坡现象的或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传染病情的,将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期限,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复检,对仍未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将责令其停业整顿,停业整顿期限内仍未达到标准的,取消其办园资格,已颁证挂牌的幼儿园给予摘牌处理,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将在电视台公开曝光。

第六章附则

上一篇: 环境保护活动总结 下一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