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6 12:3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数学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

篇(1)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考试篇

攻略一:概念记清,基础夯实。数学≠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就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把已经学过的四本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攻略二:适当做题,巧做为王。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多元、快捷、交互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带来丰富立体感知信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并养成自觉应用信息媒体手段的习惯,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立认知基础[1]。创设信息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引导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化学认知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状态。

2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有利于化学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1设计电子课件

电子课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学课程有自身特征,如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化学公式等,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只靠挂图进行讲述,学生获得感知非常单薄。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将化学教学过程立体化展示,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备课更为灵动、更为方便。

2.2导入课堂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以多种感知刺激,能够将丰富的图片、动画、文字、音频、图标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教师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观看千里之外的名师上课,开展课堂导入。如教学“空气”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打开一个叫“空气能源网”的网站让学生浏览。教师引导学生:“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利用灌装形式为人们带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空气。空气到底由什么成分组成?为什么会出现空气买卖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说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虽然氮气、氧气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但其他只占0.03%的杂质却给空气带来严重污染。特别是大都市、工业区的空气,有毒成分居高不下,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还有学生认为空气污染已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人们对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产生渴望之情,出现空气买卖也是必然结果。教师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买卖相关信息为问题引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3信息化引导,提升学生认知品质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展开思维启迪,能够将深刻、抽象、刻板的化学内涵,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展开出来,给学生带来学习便利。

3.1启动翻转课堂

化学学习内容具有深奥、抽象、无形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引导优化,可以给学生带来多重认知机会[2]。特别是翻转课堂以小视频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认知,其操作灵便、知识点集中、直观感更强,为学生顺利接受相关认知创造最佳学习机会。

3.2优化训练设计

在化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有意识地介入信息技术,将化学训练进行多重技术处理,丰富训练形式,增加内容容量。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探索欲望也较强烈,教师利用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训练,可以制造更多兴趣激发点,增强训练效果。如“水的组成”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大海的图片,然后提问:大海一望无际,非常壮观,这海水是什么颜色呢?学生回答:蓝色。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出引导:水本来是无色的,但水分子具有散射能力,对不同光线有不同散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最后给出正确答案:水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因为散射强弱不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而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却对蓝光比较敏感),再加上与光程的长短有一定关联,海水较浅的地方,散射作用不够明显,海水很深的地方,散射作用更强一些,所以水就呈现出浅蓝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具有较高敏感性,参与讨论训练的热情很高,训练效果显著。

4信息化互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交互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布设训练题目、模拟实验,并在现场操作互动,不仅能够快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习思维,而且能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

4.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新型教辅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电子白板集声光影于一身,展示效果显著,还可以实现灵活交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展板书演示、绘制实验示意图等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化学学习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择。

4.2远程化课堂促进教学互动

在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无疑成为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课程信息,其中互联网无疑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大多实现网络覆盖,为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教师随时将画面切入其他学校教学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新鲜的感受,让他们充满好奇。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化学反应时,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可能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很自然给出三种情况:反应物质量大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小于生成物。教师引导:“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咱们看看别人是如何来操作实验的。”教师随即打开多媒体链接到同学校其他班级化学课堂,因为是同步教学,学习内容完全一样。学生感觉很新鲜,观看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开始议论,对别人的课堂学习情况品头论足。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观看其他班级实验操作,你从中学习到哪些认知呢?”学生发言踊跃。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同步教学观摩,给学生提供难得观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大增,观察特别认知细致。虽然目前远程教育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远程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应该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3]。

5信息化实验,构建学生认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细致入微的实验展示,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成本。

5.1开展模拟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验操作需要有具体要求,这也给教师课堂实验带来一定制约。多媒体应用之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模拟实验。所谓模拟实验,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化学实验制作成动画视频或互动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操作模拟实验,给学生以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反复播放、操作模拟实验,让学生多次观看,促使学生在无实物情况下完成实验。当实物实验时,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已经建立,对实验操作更是轻车熟路。

5.2构建信息网络

初中化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可以有效拓宽化学学习范围。随着初中学生智能手机覆盖率的逐渐提升,为基于网络开展交流活动创造了条件,如微信、QQ等,都属于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教师只要合理运用这样的交互载体,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网络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元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元素”相关信息。在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对元素定义、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内容能够在教材上查到,而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等内容,则需要通过信息搜集平台获取。有学生甚至列举俄罗斯研究人体冷冻技术的信息。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素材,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支持。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获得更多信息,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共享,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结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实现信息整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完善了化学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契机,充分体现化学信息融合优势[4]。信息技术具有灵动性、多元性、立体性,化学课程具有深刻性、抽象性、生活性,二者融合之后,自然形成优势互补,为化学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成长机遇。教师的巧妙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应用价值,为化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作者:崔洪娴 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699,757.

篇(3)

新:编辑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宏观构思的方法。当原有的教学过程不适应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就需要重新编排,重新组合。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若以课本为顺序,学生总有吃“二遍饭”的感觉,同时也不利于“四基”的进一步落实和提高,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应将那些基础知识、工具性知识、基本方法提前编排;对历年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热点问题,要变更角度、变换题型、反复编排。这样编辑既落实了基础,重视了化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突出了重点,切合中考要求,又给学生以全新的印象,消除学生乏味的感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巧:编辑的巧妙之处在于,从教材特点、解题思路、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心理出发,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有助于充分利用时间,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高效掌握和能力的有效形成。众所周知,化学反应是教材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且考查方式也由过去的“重现型”向“综合型”、“理解型”转化,由于该内容纷繁,题型多变,思维抽象,条件隐含,因而成为学习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从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物质类型、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实例等几个方面总结,讨论完成后还可进一步探讨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常见反应,如:有机物的氧化、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等。

这里由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上升到物质所属类别、元素化合价变化,并归纳找出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特例,层层递进,环环加深,不失为一种巧妙的编辑。

深:从内容看,深是指从教材中挖掘出深层问题。从因编辑而产生的问题来看,深是指问题有一定的灵活度,只有具备较高的技能,才能予以解决;从教学对象来看,深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周密思考然后达到融会贯通的“顿悟”境界,产生豁然开朗的灵感,思维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探索到更深的层次。这样的编辑,既能与中考吻合,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证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是错误的 。

该题属于结论开放性试题,要求通过寻找一个与结论不同的反例,来错误结论。而寻找这一反例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原理、规律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找出在错误说法中将不同关系联系起来的关键词“一定”“可能”等在何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具体化学反应的熟悉程度。该题将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类别、元素化合价等知识点揉合在一道题中,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它们在知识上的联系,在习题编制上的综合性,在思维上的启迪性和深刻性。

篇(4)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以三个人一组为好,进行合作性学习。(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比较合适)

    2.按教材知识前后的顺序,整理上半学期的英语、数学(物理)练习卷和考试卷。(或者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去买一两本合适提高学科能力的辅导材料)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

    5.无论在订正试卷习题,还是在做辅导材料时,遇到困难,三人小组一起分析,或者到图书馆去找参考书,可以去找老师,也可以进行挑战性竞赛,看谁先解决问题。

    6.把错题订正完成以后,就把错题订正的全过程背出来,进行接替方法的积累。

    7.到办学质量比较好的社会业余学校去读英语口语训练班,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英语学习素质。

    8.对于新初三的学生,可以在暑期中参加一些竞赛辅导班,为新学年的各类竞赛打好基础。(也可以超前读一些新初三的课本,提前了解初三的学习内容)9.每周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第㈠范 文网整理该文章。

    10.每天晚上,听音乐,上网浏览,看书读报,和同学聊天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11.每周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下午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

    3.晚上两个小时是发展兴趣的时间。

    4.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执行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有始有终。

    B计划:督促型语文、数学为弱项此类计划具有督促性,适合尚须家长督促、老师帮助的学生。B计划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兴趣及学习自制力的培养和家长、老师的帮助。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时间安排: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家长督促: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5)

学习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好笔记,如有不懂的知识点,要及时问老师,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融会贯通。

2.作业认真完成,不准有一丝的马虎,如有不对的题,看看自己是不认真还是不会,如果是不认真,则下不为例;如果是不会,则即使询问老师。

3.每天要及时复习当天学完的知识,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4.每周的休息日,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要把一周学习的知识,全部总结一遍,再巩固一遍,并写出自己一周的学习心得。

5.每天要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6.像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主课,课上一定要仔细倾听老师的解析,每天都要做几道练习题,提高做题水平,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该背的内容要及时背熟,直到全部都会为止。

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样的副课,每学完1课后,要及时复习并背熟重点,再做练习,并找出不足,直到没有不会的地方为止。

8.每次测验之后,自己卷子上若有错误,老师在解析试卷时,要认真听,找出自己出错的理由,并进一步的加深理解,找出不足,增强巩固。

9.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要及时和老师讨论。

10.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有用的课外书,开阔眼界。

行为习惯目标:

1.学习态度端正,认真改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待大小考试的成绩要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自省,不骄不躁。

2.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3.与同学和谐相处,能体谅、尊重老师,热爱自己的学校,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4.上学不准迟到,不准早退。

篇(6)

8:00开始写作业—9:00,然后休息

9:15—11:00安排学习

11:00-11:30休息

11:30-12:15建议学英语

12:20—13:00吃饭

13:00-13:10活动

13:10—14:30睡觉

14:30—16:30预习

16:30—17:15打篮球

17:30—18:30电脑

18:30—19:20吃饭

19:20—19:30休息

19:30—20:30提高,如奥数,看英文杂志,报纸

20:30—20:40休息

20:40—21:40复习不牢的单词和概念

21:40睡觉

这样劳逸结合肯定会有效果的,祝你成功

-----------------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篇(7)

学生在初中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数学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视频的直观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直线、射线和角”的情境引入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房子,然后播放“画外音”:静悄悄的深夜,被一阵争吵声打破了,“我的作用大”,直线伸着常常的脖子说,“我的作用大”,线段说,“所有的图形都是我组成的,你们行吗?”“看把你能的,生活中我的用处多大呀!”射线冷嘲热讽的说。原来是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在争论谁的作用大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呢?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来理解故事内容,达到课堂引入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其奇特的视角、逼真的效果既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我们只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众不同的优越性,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这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及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谁说不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呢?

二、多媒体软件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而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动手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对知识的形成很重要。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我就巧用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我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用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大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篇(9)

一、“学困生”特点及成因

1、特征

(1)学习数学缺乏兴趣;(2)学习不努力;(3)参与意识不强

2、”成因

(1)内因:认知准备不足;情感准备欠佳;(2)外因: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对学生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对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储因素进行权重比较(认知准备不足和情感准备欠佳占65%,教师教学的质与其它占35%),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教学的质入手促使学生的认知准备不足及情感准备欠佳的变化,逐步累积,达到转化之目的。

1、以建立较好的情感准备为先

(1)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忍”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寻”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信”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爱”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

(2)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是转化的切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主要把握好两方面: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另一方面及时反馈,适当竞争。 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2、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注重前补

前补指的是课前补,即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学困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3)新知学习必须着眼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b:重视感知全面性。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c: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篇(10)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给课堂知识学习埋下伏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在课件中播放录像,展示火灾给人身和财产带来的危害、损失,还有灭火的各种方法,如何逃生等。为了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可以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攻克教学中的难点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能观察到宏观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而反应实质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来解释的,教师凭嘴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做成课件演示模拟,学生一目了然。如:氧化汞受热分解我们可以制作动画,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这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分解、重组,变抽象不可视为形象可视。这使得学生可以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奥妙,形象地构建起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再如学习《原子的结构》一课中,设计Flas显示原子内部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通过Flas演示,可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为直观,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容易突破教材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使化学相关知识条理化

在进行复习时,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通过多媒体可以把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相关知识点先进行分析,然后对应知识点进行练习,学生参与回答,并将答案在屏幕上显示,最后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形成脉络在大屏幕上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关系就很清晰,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这个部分进行归类复习时,首先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所有的制取装置,让学生分析选择不同装置的原因,在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然后,将相关考点对应的每年各省市中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从题的类型考察方向上认识中考题,最后对课堂综合练习、对整堂课进行巩固提升。像这样,教师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不但能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上一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下一篇: 物业部工程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