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反思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3 07:50: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说课反思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说课反思总结

篇(1)

“课后反思型说课”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完整地介绍参赛期间执教的一节由比赛主办方所给出要求的课(如内容,课型),采用现场演说并配合课件演示(该课件可穿插自己执教期间的录像片段,作为佐证)或少量实物操作与板书的方式。开展“课后反思型说课”评比,是一种在教师研究理念下推出的教师赛课手段。它通常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10~15分钟,可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变动)完成。较之课前说课,其操作特点有所不同。

(一) “课后反思型说课”比赛的基本特点

1. 基于说课者先前的课堂实践

“课后反思型说课”不同于课前说课。“课前说课”是口头表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按照“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的思路展开,侧重于理论认识。“课后反思型说课”是根据课前说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课堂操作,通过反馈、总结与评价,说出成功、欠缺和改进之处,是按照“教得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进”的思路展开的,侧重于实践效果的分析。这使“教得怎么样”成为了说课的基础。将课堂真实情境还原与分析,是进行说课最为重要的依据。正因如此,一堂好课成为了一次好的说课的基本要素。

2. 关注说课者的教学反思能力

“课后反思型说课”要求教师基于本身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真实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教学理论分析研究,找出经验教训,探索新问题,发现新认识。这样的说课,教师除了要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以外,还要反思教学活动进行的一些细节、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更要反思教学活动背后的深层观念与规律。这样的反思,是一种教学“行动后反思”,取决于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正因如此,在“课后反思型说课”操作理念的把握上,教师更需把握两个“更”的原则:一是阐述“为什么”比“是什么”更主要,这是说课的特点;二是分析比叙述更重要,这是“课后反思型说课”的特点。

3. 引导说课者走向课例教学研究

在“课后反思型说课”中,说课者必然要思考四方面问题:一是综合性选择说课主题,不仅要选好课时的主题,也要综合考虑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内容的主题,这体现的是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二是综合性选择说课内容,说课者在说课期间,不仅要谈设计与实施的情况,也要谈反思与评述;三是综合性处理说课材料,说课的时间要远远小于一节课的时间,但其时空跨度与信息容量则远远大于一堂课,说课者要做到亮点突现、详略得当;四是说课方式方法的综合性,教师的论述、分析、表达、演示表现能力,教师的仪态、课件辅助等,都需要慎重考虑。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要求,必然需要参赛教师用课例研究的眼光与方法进行处理与展示。

(二) “课后反思型说课”比赛的组织操作建议

“课后反思型说课”比赛活动作为集约化的区域教研活动,把握并演绎“以赛促训、以赛促研”的活动目标是一名组织者应该明确的定位。其活动组织可从“发文、培训、比赛、展示”四个环节进行安排。

1. 发文:明确赛事

一个区域教研活动必然需要有比较长的准备时间,用于学校的申报与选拔。为了提高比赛的效益,可以进行两轮发文。第一轮发文告知比赛的目的、形式与大致程序,并明确比赛的报名方式。经过报名名单确定后,再发第二轮通知,正式明确“课后反思型说课”的参加对象、考核形式(主题、类型、范围、要求、内容、时间)、考核时间、参赛要求(需要带的稿件、课件,等待时间等)

2. 培训:专业引领

评比需要有一个清晰导向,让更多的教师集思广益地思考课程教学问题,让更多的教师来思考这么独特的课程该怎么上、怎么总结以及怎么表达。但鉴于参赛教师对主题与形式的陌生,特别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课后反思型说课”的教师而言,必然需要通过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清晰此方面的要求与努力的方向: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培训可以与区级常态的教研活动结合,将活动的主题定为“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说课”,形式可以包括引领式的主题讲座,如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就“课后反思型说课”的意义、说课建议与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示范式的“课后反思型说课”,如请有经验的或是上一届比赛优胜的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型说课”的示范。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发展的定位也就更清晰了。

3. 比赛:实时开赛

比赛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而教研员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教师们的所做、所思,从而搜集信息,积累经验。组织比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是明确评比的方向与价值,要有清晰可量化的评价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为例,拟订这样的评价标准,要包括主题选择20%(科学性: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或非指定领域;综合性、实践性强。可行性:符合本区、本校实际;考虑学生年龄、兴趣、个性差异。新颖性:选题有创意、有区域和学校特色),说课内容40%(主题的整体设计;本课时的具体实施情况;课后反思。不能是简单的经验介绍或课程展示:不仅要关注设计与实施,更要关注反思与评述),说课组织20%(能突现亮点,处理材料详略得当),教师素质20%(表达: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条理分明、规范且富有逻辑性。仪态:表情自然,仪态端庄,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课件:说课课件设计精巧,制作精美,有特色。规则遵守:不超过10分钟为宜)。二是要有相对专业的评委团队。三是可适当采用研赛一体方式,允许其他参赛教师旁听,也可以用大众评委的形式让其他教师参与。

4. 展示:推广经验

说课比赛结束了,但作为一项区域研修活动则还需要延续。为此,第四个环节是经验推广。我们可以通过区域教研活动平台的搭建,请说课比赛获奖的教师进行全区展示,从而推广优秀课例与优秀经验。以2009年笔者组织的一次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课比赛为例,在反复回顾、研读了比赛课件、说课稿与主题设计稿后,笔者对内容与课型做了分类统计——12节短课、21节长课。其中,启动阶段的课有7节,中期过程阶段的课有4节,结束阶段的课有12节。为了让优秀推广、精彩延续,笔者分别组织了“短课型”与“长课型”两次主题教研活动,并在活动中请相关获奖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和说课再现。

二、 “课后反思型说课”比赛的区域教研价值

在传统的说课比赛中,通常采用的是课前说课的形式,尽管教师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体现理念的新颖与教学的有效,但因为课前说课只是对课堂的一个假设,所描绘的是一个远离真实的虚拟课堂,无法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尤其是将之作为优质课评比的预选时,引起了许多教师对其远离教学实践形式的疑惑。而“课后反思型说课”,一方面是对更好引导教师综合能力的关注,尤其是实践反思能力的关注,另一方面又可以更高程度地体现区域教研的优势。

(一) 凸显课程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与课程改革的趋向一致

传统的区域评比,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前说课、上课,都只关注了教师的“课前”或“课中”表现,而且需要通过既定的时间要求选手完成封闭的赛题,以短时的应试为主,强调的是选拔而不是问题研究。而“课后反思型说课”则可以提前公布赛题,可以更开放地体现区域教研的价值,还可以让教师有充分时间来思考与研究赛题。以萧山区2010年的说课题目“我的一堂体现生本理念的起始课”为例,该赛题就是为了引导教师思考并解决起步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两个难点问题:起始课的课型是怎么样的;起始课如何体现生本的理念。可见,与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前说课关注课前、课中相比,“课后反思型说课”更强调贯穿于教学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连续性教学设计、行动与反思。它让教学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也让教师可以更多地超越时空,关注并思考教学的全过程,是一种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研赛方式。

(二) 关注教师综合素养,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奠基

“课后反思型说课”是说课的一种,强调教师上完课后的描述与反思。在课后反思型说课中,强调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情境再现,同时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性评述。其本质是教师自身对该课从一个课例研究视角进行的回顾与反思。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主题的整体设计;二是本课时的具体实施情况;三是课后反思。其中应突出本课时的集体施教情况,但不能是简单的经验介绍或课程展示。一位教师要将“课后反思型说课”说好,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上的是一堂好课,这包括好的、正确的教学理念下的优秀教学设计,也包括好的课堂教学呈现;二是能够借助语言真实、简约地再现课堂过程与教学亮点;三是能够科学地反思与分析该堂课。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反思能力缺一不可。它几乎包含了一个教师所必须有的各种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基本功、教学研究能力等,为培养反思型教师奠基。

篇(2)

1、教材分析(说教材)

该部分主要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或地位,并确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要说出说课题目属于何版本何章节内容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有A、B、C(知识块)等主要内容,甚至分析出A、B、C知识间的联系,强调出本节课知识在生物学科或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或与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与说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甚至“关键点”。

注意:在做教材分析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参考,力求言语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准确、简洁而不宜过于详细。

2、学情分析(说学生)

学情分析即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能力,此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或提供帮助;若有必要,也可以分析学生存在的缺陷或易犯的错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注意什么,或需在哪些方面进行强化或训练。

注意:要简略。

3、教具的准备、教法与学法的选用(说教法与学法)

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已有的学科素养与认知规律,当然也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确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并确定出相对应的学法。在教法与学法中,要体现出相关教具的准备与选用方法、方式。

注意:教法和学法的选用要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学习相适应,要具体而实用,避免花哨或教法学法的“假、大、空”。

在一节课中,采用两三种教法与两三种学法并组合运用为好,若教法与学法过于单一,则课堂结构简单而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若教法学法过多,则会使课堂显得忙乱而师生易疲劳,从而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流程的设计(说教学过程)

该部分主要包括导入的方式、具体的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的方法、课堂练习等。

首先,要说清楚自己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导入新课,甚至强调出该导入所起的主要作用或设计意图。

然后合理解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在此阶段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效果。基本的模式可总结为:对本节课的A或B或C(知识快)做难易或是否重要的简单评价,让学生采用何种学法(如: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等),同时或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什么手段什么方式(如:以问题为情境的启发式教学,采用动画等进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进行教学或总结或深化,从而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或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最后,要说“课堂小结与练习”,说清楚自己采用了何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或联系即可。

注意:说教学流程最为重要,要在教学流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更要体现出自己选用的教法与学法,同时,还隐含着课堂结构的设计与取得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流程要体现出一个“说” 字,不要变成教学过程的“演示”。如若采用某故事进行导入,在说课时,只需把故事名称说清楚即可而没有把故事具体讲一遍的必要;如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没有必要把老师的提问甚至学生的回答都说出来。

若在教学过程某环节中设计了特别好的学生实验或活动,如动手做模型或抢答赛或教师的 “变式教学”等,则在说课过程中要做特别的说明,突出自己教学设计的亮点。

若是“课后说课”,则需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或采用的课件等插入其中,使之变得直观、生动而活泼。

在教学的流程中,可有适当的用时安排和简略的“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广泛,可以反思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等诸多方面,但我认为更应该总结自己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的优点;也可以适当涉及个人遗憾或困惑的地方,但不宜多,只有与他人商讨而欲得到改进时,方是提出来不足的最佳时机。

注意:说课中一定要说一说“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后反思,或多或少。在比赛或选拔性“说课”中,更应该说自己的“亮点”,说自己“个性的地方”;在日常的“交流性”说课中,应更多的提出个人困惑或个人感觉有缺陷的地方,以求得他人的帮助。

在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应该反思“新课程理念的先进性”、“教法学法的科学性”、“学生学科情感的养成性”、“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合理性”,该反思要务实忌空,不能是 “喊口号”式的。

篇(3)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

(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组王道兵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七月份:

(1)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篇(4)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或同行陈述其教学设计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与教学科研水平。经过多次交流、思考,总结出说课必须解决:为什么这么教(Why)、我是如何教的(What)、这样教的效果如何(How)三个方面的问题,简称3W说课构架。

这就对专业课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这么教(Why)、我是如何教的(What)、这样教的效果如何(How),在说课中圆满地解决3个W,才算完成说课任务。

一、为什么这么教(Why)

在《单叶和复叶》说课中,我首先进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植物营养器官中的叶的形态与组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

意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进行分析阐述。

教学重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叶和复叶的区别,难点是复叶与裂叶的区别,复叶与生单叶小枝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的采用,我分别阐述了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讨论法。

每一步分析与处理都是建立在所教内容应该科学体现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做好了说课的第一步。

二、我是如何教的(What)

这个过程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过程,首先阐述让小组采枝条、贴标签的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完成:第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走进单复叶理一理环节。第二环节通过媒介展示,甄别单复叶交流讨论,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议一议环节。第三环节通过植物单叶与复叶识别竞赛评分表,进行质疑探究,点评总结评一评环节。第四环节通过表格形式评出各不组的得分情况,激发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第五环节通过鱼骨图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单叶与复叶的区别;第六环节课外实践作业每组各采集5种具有单叶和复叶特征的植物枝条;组内及组间相互交换识别,要求能正确描述其叶的形态特性比一比环节。

通过几个环节的进行,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三、这样教的效果如何(How)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通过教学反思阐述才能让别人明白本节课成功与失败之处及以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说课不同于教师上课,为什么教师喜欢用大量的篇幅和时间来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去说教学依据,或者很少说教学依据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教师肚子里装的教育教学理论太少了,以至于他们不习惯用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因而在说课的3W架构中必须找出授课的教学理论依据,这样让3W说课架构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49-02

说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年轻教师若能熟练掌握,将会大大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自身专业的快速成长。笔者认为,年轻体育教师说课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研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和指导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也是最终考察学生素质的依据,它确定了教材的编排指导思想、编排体系、编排原则。要正确处理教材,必须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这样,说课才不会迷失方向。尤其是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大家更要积极学习,做到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的课标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吃透教材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会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并超越教材,熟悉所授课在整个单元、整本教材、本年级、水平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说课时才能围绕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才能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找准突破的方式与技巧,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驾驭分配能力。

3.活用教学参考用书和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参考用书是教师理解、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辅资料,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为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起到积极作用。教学资源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录像、杂志、报纸等各种资源搜集到的教学资料,并从中挖掘、筛选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材料。教师要做到活用教学参考用书和教学资源,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将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源中较好的指导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法、教学建议等资料搜集整理,分类存放,便于使用时检索与查找。

4.研读教育教学理论

说课重在说理,就是要说出理论根据,既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出这样教的理由。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要研究课标准、教材、教学参考用书,还要认真研读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只有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说课时才能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到理论高度,才能说得深,说得透,说得明白。

5.学会分析学情的方法

学情,就是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和经验等在内的综合,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透彻分析学情,能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有利于实现学生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找到从已有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转化的切口和途径,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总结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做好记录,并从中提炼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加以运用和验证,便于教师写教学设计和说课稿时运用。

6.学习优秀说课范例

学习、借鉴网络或书刊杂志上的优质说课稿,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看教师现场说课和说课录像,观察他们上课和说课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效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的说课积累宝贵经验。

二、练好真功,提高实践能力

1.锤炼语言,练好“说”功

说课要在“说”上下工夫,要按预定说课稿的思路去说,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可信马由缰,要仔细梳理说课稿的每一个环节,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避免把说课变成读教案、读说课稿、背说课稿、讲课。同时,要置身于听众思维与学生思维的交汇处,站在备课与讲课的临界点去变换说法,研究“说”法。教师在平时说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姿态、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特别要注意避免口头禅和多余动作,要做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姿态要做到抬头挺胸,站稳站正。有声语言要做到发音准确、语句流畅、语义清晰,音量可以根据说课现场的范围大小,听众的多少去调节,以大家均听能清楚为宜,说课的重点和关键处可以用高低升降、错落有致的语调讲述。肢体语言要大方得体,不能眉飞色舞,更不能手舞足蹈,要与有声语言协调一致。

2.反复演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对待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环节,检验自己设计教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找出教案及自身的不足。经过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再修正这样的多次实际演练。在此基础上,尝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写成说课稿,再进行说课,就可以有效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稿子的现象。

三、对比分析,取长补短

将自己设计的说课稿与网络、书本、报刊、杂志上的优秀说课稿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将自己说课的过程进行录像,将之和一些优质说课视频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与他们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说课技能。

四、反思改进,努力提高

说课后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说课过程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说课活动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沉淀、过滤、剔除和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说课进行不断补充、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说课也会有点滴疏漏或失误之处。如果教师对日常说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深刻的剖析说课过程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到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处理,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日积月累,这些经验将会成为说课的一笔宝贵财富,很快会转化成为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优化成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教师 现场说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182-02

说课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向教学同行或专家阐述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的一种教学活动。随着说课的实践和推广、普及和深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得以丰富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一 说课对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意义

在国家重视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形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师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说课,恰恰是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大纲,以及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表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项教育活动。虽然说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它对教师的要求却是全方位的。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说课能提高年轻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专业课教师素养,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说课能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教育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在反思、探究和评价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二 传统说课比赛的特点

传统说课比赛,选手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并将平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以我校为例,参加说课比赛的多为年轻教师,接到任务后,个人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有同教研组老师的指导,课件制作上还可以请教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在最后参赛前还有学校组织的专家组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再进行修改、定稿。基本形成了“个人准备—组内讨论—赛前展示—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说课准备模式。这样的模式,有效避免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势单力薄的情况,将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能站在更高的起点,而学校也不断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经验的积累,增强了整体实力。

三 现场说课比赛的特点

近两年来,在一些中职教师说课比赛,如中职“创新杯”说课大赛中,部分专业开始采用现场说课的比赛形式。具体程序为:现场抽签决定说课题目;在规定时间(5个小时左右)内制作说课课件;当天晚上自行备课,第二天进行现场说课比赛。如此安排充分显示了主办方的“别有深意”:现场抽签决定说课内容,等于抓住了关键。“教学内容”是说课的灵魂: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教学法与教学手段;内容还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现场抽题提高了比赛的难度,也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形式更为公平,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四 现场说课比赛对教师的要求

1.强化教学基本功

通过现场抽题来确定说课题目,突出考察参赛教师综合素质。一次说课的准备,包括说课稿和说课课件,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律,即使内容不同,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所教科目内容熟悉,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抽到哪一章节的内容都可以从容应对。但是,要能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就需要在教学基本功上下工夫。而很多中职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虽然专业技能很熟练,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在赛前需要强化学习教学法,尤其是适合中职培养目标的教学法。在中国,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探索以“五个对接”为教学改革目标,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教中学,学中教”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2.调整心态,坦然面对

无论是谁,参加比赛尤其是现场比赛都会紧张,适当的紧张能转化为动力,并保持良好的参赛状态。换一个角度来看,与各省市中职卫校的教学能手同场竞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比赛中能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日常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3.重在积累,贵在反思

说课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考察的却是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在把握“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基本原则上,能够对教学设计有所创新,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应通过比赛有所反思。美国心理学家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说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将比赛的成果和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水

平的提高,做到“以赛促教、以赛强技、以赛养德”,这才是比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教研,今后也需进行说课探讨,而如何说课,又有别于一般课程的说课方法。因其是实践性的活动课,不仅要探讨主题活动的背景,还应探讨活动的展开以及调控导向。由于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较受广大教师的推崇,且其实施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其说课的主要内涵更值得探究。本文拟就说课中的“主题背景、培养目标、导学方法、活动流程、指导反思”等五要素做些粗浅探索,仅供参考。

一、说主题背景

每一个常态化的活动主题都蕴涵着深刻的活动背景,它是活动开展的源泉,是教师促进学生探究的催化剂。细致剖析主题背景,有助于教师深刻、准确地把握主题的活动目标。

1.应说出活动主题在课程中所占的地位

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自然、社会或自我方面,如是自然方面的主题,可就其自然渊源的文化底蕴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内涵来说出其自然关联;如果是社会方面的主题,则应说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如果是自我方面的主题,还应对比之前的我与之后的我的区别及成长,说出其所占的教育分量。对有些细化的活动主题还应说明其在总主题活动方案中所处的位置。

2.应说出活动主题在育人方面的现实意义

由于每个活动主题所蕴含的内涵不同,因而其教育意义也是不同的,如规划设计类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查实践类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活动类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研究能力,现象剖析类的主题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社会责任感。

二、说培养目标

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的实施应注意其目标的指向性,说课应围绕课程培养的总目标与活动中所包含的教育目标来展开。

1.应根据活动总目标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而在说课上应根据活动主题来设计培养目标,应注意学生学段的不同,所培养的目标也应在针对性上有所不同。

2.应说明通过什么活动方式来达成目标

在具体主题活动的实施上,教师往往是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来规划培养目标,因此在说课上应针对具体的活动主题,说出活动规划设计中的预计培养目标,说出学生实施体验中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教师还应注意从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性上进行分析说明。

三、说导学方法

在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上,教师的定位决定了其活动中的指导性,对学生主体来说,学习探究活动也能让其获得一些方法性的体验,因此在说课上教师应对导学方法进行说明。

1.应说明教师实现培养目标的指导方法

教师在实施中拟用的指导方法有:引导发现法、个案研究法、知识讲授法、分析法、观察法、归纳法、演示法等,而这些方法的实施一般都应结合培养目标来进行。因此,教师在说课中应说出拟用指导方法的理念及实施目的。

2.应说明学生在活动中需用到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主题探究中一般用到的学习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统计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一个主题活动中,学生所用的学法一般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因此说课中应对其进行分析,对为什么应用及能达到什么培养目标进行阐明。

四、说活动流程

此环节是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的核心部分,反映了教师设计主题活动的水平,因此是重点,也是关键。一般的课程实施流程包含: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初期的导入、活动中的知识铺垫、分组合作探究、活动评价、活动末期的总结及课后拓展。

1.应说明活动前的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有两方面,一种是教师的准备,一种是学生方面的准备。一般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好课前布置、教具和课件制作、实验器材整理、有关方面的联系安排等;学生课前准备一般是根据教师的布置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带好活动器材等。为此,说课应围绕此展开。

2.应说明活动初期的导入办法

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初期,往往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主题,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说课上应说明创设的是哪种情境,是问题情境,还是故事情境,或者是案例情境,这些情境在导入主题中有哪些启示作用。

3.应说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主题,从而提出探究问题是一堂常态课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说课上,教师应从剖析主题方面说出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细化出分支,可以从定量、定性等形式上,去探求目标达成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兴趣爱好、研究能力)去确定要探究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

4.应说明活动中的知识铺垫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或者说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探究钥匙,对学生来说要完成探究任务是有困难的,因此,适当地呈现知识,引导理解体验是必要的。教师在说课中也应对此进行说明,一般要说出具体运用了哪些方法性的知识、资料性的知识等。

5.应说明分组合作探究的具体安排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是学生集体智慧结晶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还有利于探究主题活动的全方位展开。因此在说课上,教师应说明如何分组,是按原有小组分组,还是按研究项目自然分组,分组后如何分工探究项目,如何去确立研究方案,研究结果如何呈现等,教师还应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6.应说明活动成果交流反馈中评价的调控

学生探究后的成果在班上交流反馈,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深化的过程,这种交流活动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而且能实现学生互助,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在说课中,应说明如何调控评价,说出如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如何根据可能性的成果进行点评。教师还应说明自己如何参与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交流评价、师生互评等。

7.应说明活动末期的教师总结及课后拓展

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末期往往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教师也应与文化科教师一样做好归纳总结。在说课上,教师应说明如何做好学生活动结果的归纳总结、学生表现的综合评价等,还应说明如何根据生成性的问题或需深入探究的内容,布置课后拓展延续。

8.应说明活动板书设计及可能的活动时间安排

板书设计及活动时间安排是一堂常规说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具有预设性及生成性的特点,为达到实施的直观性及有效性,在实施中一般也应进行方法性、知识性、问题性的重点板书,以及根据活动流程安排进行适当的时间调控。因此,教师在说课中也应对此进行解析。

篇(8)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一、说课类型

1、课前说课

课前说课,就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分析教学资源、初步完成教学设计基础上的一种说课形式,是教师个体深层次备课后的一种教学预演活动。

2、课后说课

课后说课,就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上课,并在上课后向所有听课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阐述自己教学得失的一种说课形式,是建立在教师个体教学活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反思与研讨活动。

3、评比型说课

评比型说课,就是把说课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评比的内容或一个项目,对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际水平、教学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做出客观公正评判的活动方式。

4、主体型说课

主体型说课,就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专家和领导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5、示范型说课

示范型说课,一般是以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等为代表在向听课教师做示范型说课的基础上,请该教师按照其说课内容上课,然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评议的教学研究方式。

二、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习不是唯一的标准(说课教师应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

2、处理好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不能照教案说(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

3、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不能视听可对象为学生(说课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

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

5、备说课教案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力争为自己作出令人满意地解释)

三、说课内容

1、说教材

主要包括:①剖析教材②课时安排

2、说目标

3、说学情

关注:①已有知识和经验②学习方法和技巧③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4、说教法

5、说教学程序

①教具学具准备②设计思路③教学流程④板书设计

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一、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

听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

二、听课的基本特点

篇(9)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的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教师发展也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特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学科知识的丰富、教学理念的更新、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将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说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根据说课的要求,说课教师首先要“说教材”,就是要阐述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具体包括说明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说明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具体、明确地说明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即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另外要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评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应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人理解教材,弄清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的要求、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还要具有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的能力,具有开发新教材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加强,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在说课过程中,说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人理解,而且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课程理论基础,不是把教材作为必须忠实传递的官方文本,而是作为可以灵活取舍的范例;说学生不仅要求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而且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说教法不仅要求教师能说明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能说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论理论基础;说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深人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说教学程序不仅要求教师介绍教学步骤,而且要求教师反思设计这些教学程序的理论依据,而其理论依据来自教师对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促使自己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三、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在说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人研究学生,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即认知风格、成就动机、学习归因、焦虑水平、学习坚持性等;说明学生的起点能力,即认知、技能、态度起点等;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即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智能及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等。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要想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自主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的成功转变,教师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正确的把握,这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四、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自我完善

    从本质上讲,说课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说课,特别是授课之后的说课,就是教师进行有效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说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的得失,反思自己对教学程序设计的成败,反思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是一种自我超越。通过这些反思,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8

新课程的改革必然要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读中记”――学生听老师讲授,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记忆,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

一、研修背景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在“听中学”和“读中记”――学生听老师的讲授,在听的过程中学,然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识记。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老师中心”的观念。教师以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只让学生在“听中学”“读中记”;学生以单纯记忆知识点为根本目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其结果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却变成了机械的知识灌输。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就会不断增长。再加之,初中历史课在人们心中早就是豆芽菜一盘,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如果教师采用的又是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部分学生把历史课列为“没有意思的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交流――互动”,让老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入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乐学,让他们不但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二、专题研究的目的预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务实、主动、绽放个性”的教学课堂。2.建立“敢想、敢说、敢试”的教研氛围。 3.通过“课例”这个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政史地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市级政治骨干教师两名,县级历史骨干教师一名,还有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组成一个智囊团,在集体备课中,以“说课”为先导,以“主题课堂”为阵地,以“课后反思”为转折点,锤炼出优质课、示范课,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即时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全组教师的个体学习,上课摸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上课,使之真正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

四、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

召开政史地学科老师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本学期实施并开展课例式校本专题教研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这一校本教研阶段,通过上网,听讲座,培训等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特别是校本教研与专题相结合时,校本研究常常会限于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我们的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结合。我校在本次课例式校本教研中,要积极学习,邀请优秀教师来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发展。

2.提供课例,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在这个环节里,将课例的文本,包括实施课例式校本专题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参与教研的教师,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老师们一些时间,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各自撰写相应的说课稿、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记录。

2.说课训练。说课是包含诸多要素的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两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研究系统,是介于备课上课之间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说出“怎样教”,更要求教师能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样就活化了备课,变静态的个体备课到动态的相互说课,由静到动,就使教师的备课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说好课是上好课的保证,于是我们组决定把说课作为打造磨炼优质课的第一站。

3.课堂跟踪。在两位教师的努力与大家的协同合作下,我们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上课。本次活动意欲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课堂,活动时间为半天,邀请本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参加。

4.讨论课例。在课堂交流后,组织政史地组的老师讨论课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课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分析思考课例中教师的行为和对策的合理性,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相当重要。

5.思维碰撞。教研组的老师们撰写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观摩了我校两位老师的课例,老师们的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甚至是纠误,寻找自己和主讲老师的差距,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目标抓在实处的问题写下来,文章包括:分析研讨问题――反思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第一个反思)。

6.反思提高。老师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进行调整,寻找设计和现实的差距,进行第二次反思。反思、总结是认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解决了没有,哪种设计是正确的、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教师通过课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7.资料收集、整理。根据教研组的讨论与两位教师内化的情况,把教学过程整理成文并写上反思,其中包括:初稿、修改稿、定稿、课后反思,装订成册。

五、反思与展望

上一篇: 四风问题监督检查报告 下一篇: 新员工入职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