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20:31: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艺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以简单问题切入,层层递进
中职生较差的学科基础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甚至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好,若按现中职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是想学也学不懂。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问题,仍处在“填鸭式”的被动局面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导入上下工夫,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和恐惧感。以简单问题为切入口,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处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解决问题,才能快乐学习。例如,在计数原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重温了一次儿时的快乐生活:给布娃娃搭配服装。让班上特长绘画的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几件短袖、长衫、长裤、短裤和裙子,然后问学生用这些服装给洋娃娃搭配穿衣,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再用课本中的新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就与讲授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在充要条件教学中,以“光头是和尚,和尚是光头”为例,展开对充分必要关系的讨论和理解;在几何内容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用简单的实物来想象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来想实物形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点拨记忆,提高数学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些很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研究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学习产生亲切之感,此时必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参加职业高考继续升学,对这部分渴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文化课仍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上。要迎战高考,就要有成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针对中职生基础不好的现状,运用记忆来弥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概念、公式、定理、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理解。然而记忆的东西太多,难免就会乏味。只有通过教师的创意,学生的创新,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找到一些记忆的窍门,才能让记忆变得轻松起来。例如,在指数函数教学中,为了记忆根式与指数幂互化的一个公式:a-mn=1amn姨,我编了一个顺口溜:看指数,分母开方,负号取倒数。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记忆对数函数图像:把指数函数图像画在一张纸的右下角,把纸角折起,纸的背面就会印出一个图像,给它互换坐标轴,就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在锐角三角函数教学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起来很不方便,有的学生就很聪明,他这样总结: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全部开平方,正余弦分母填二,正切分母填三;在记忆向量的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公式时,学生也总结了一句话:平行减异(音同“以”)垂直,相反,全没了。学生的进步,让我欣慰,更让我感动。
(二)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其本身的学习欲望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在音乐学习的基本素质上,还有不少的欠缺,如:先天条件、技巧掌握进程、注意力的集中能力等等,这些基本素质的欠缺,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这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音乐学习的现状出发,对这些个性化的问题用教学艺术的手段进行处理。
(三)音乐教学的方式因为音乐本身固有的艺术性更多的表现为随机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的很多具体教学方法是无法被统一规范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的视谱、唱词、指导语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由于教师对教学模式主导思想、目标的理解不同,加之教师本身的条件、学生个体的条件各异,教学模式是很难对教师语言、示范等作出严格规定和要求的,但是教学艺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点可以从我国过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看出,在过去我国音乐教学质量较高的时期,必定有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活跃在课堂和演出舞台上,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渗透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可以做一个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可以做一个好艺术家的音乐艺术。当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音乐教学艺术的重视,并不是对音乐教学模式的否定,因为音乐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能够适应传统教学活动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是在模式教学活动中,不能忽略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将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前提是教师必须是这方面的楷模。正所谓为人师表,如果老师行为不端,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平时,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谈吐,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面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不要过分地指责学生,要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感。只要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那么教师的话语才具有权威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
1.2确定班级奋斗目标
若想让一个团体更有凝聚力,就必须制定出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行。有了目标,大家的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团体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不应该行使决定权,而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经过讨论确定奋斗目标。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新融入的集体特别有热情,所以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召集学生探讨未来的目标,尽情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把想说的全都表达出来,最后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最终的奋斗目标。
1.3日常的考核要加强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诱惑。为了能够让学生成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教师可以采用道德评判规则。例如:如果某名学生为班集体作出贡献,那么可以累积10分;得到同学的肯定,也可以得到10分等等。一个月总结一次,看谁的得分多,谁就是“道德模范”。长此以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
1.4利用大型活动深化集体主义教育意义
教师如果想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学校举办的活动是非常好的机会。一些中职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体育比赛等等。如果教师能借此比赛,锻炼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导他们若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需要整体而非个人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战斗力会增强,而且还会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
2利用家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抓好家长工作
目前,家长和学校方面沟通不够,由于家长并不能经常到学校,所以很难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之也一样,教师也无法知道家长平时如何教育学生。因此,在家长和教师面前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举办见面会,充分地向学生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也可以聊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只要双方在理念上达成一致,双管齐下,就可以更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让学生家长主动地投入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行动中来才是最关键的,毕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让家长时常走进校园去参加一些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对学校、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就会引起重视,这样更有利于家长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工作。当然,也可以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道德教育理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家长才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只要做到学校、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3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身形象要良好,无论是穿戴还是谈吐都要在学生面前有一个良好的表现。教师在各方面做到位了,自己的一言一行才会对学生产生权威性。基于此,学校也要定期地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道德水准。只有教师的水准上去了,才会更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工作。
该书按语段板示、人物板示、图形板示等12种式样,对中学阶段的300余篇课文的板示分别作了精心设计,可谓精练规范,匠心独运,精巧妥帖,图文并茂。
首先,该书的板示设计具有易见的示范性和实用性。
无论是其中“语段板示”和“详细板示”的条分缕析,还是“人物板示”和“结构板示”的因果照应,都依纲据本,抓住重点,丝毫没有既定框架,强牵就范之嫌。作为我市近年来首次编辑出版的板书专集,该书无疑将对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工作在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起到切实的示范作用,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该书的板示设计又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尤其是其中的“图形板示”“图表板示”以及“简明板示”和“单元板示”,简明而爽利,得体又不失之优美,关键点突出而不遗漏,疑难处醒目而不搪塞,既便于学生领会教材、掌握要点,同时又无形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毫无追求形式、削足适履之弊。
传统的体育课前热身运动,主要是通过做操和跑步的形式,相对而言比较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热身过程中通常也会敷衍了事。而让学生进行一些小游戏,则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快的进入上课状态。如体育老师先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然后让学生进行1到5的循环报数,凡是报数为1的学生指定为马,报数为2的学生指定为羊,以此类推,让每名学生都有相应的动物称号。指定完毕后,体育老师让学生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匀速行走,然后老师可以向任意一名学生提问“前方有陷阱,要派谁去看一看”,该名同学可以回答出除自身以外的其它四种动物名称,如“马”,那么此时称号为“马”的学生要迅速出列追赶前方的“马”,跑一圈后迅速归位,若有同学追赶成功,则被追赶上的同学淘汰,若没有同学追赶成功,则该称号的学生全部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提升抓捕技巧、奔跑速度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制定出相应的游戏。体育老师在游戏前一定要将游戏规则讲解清楚,并在游戏过程中起到裁判的作用。1、足球游戏教学。在传统的足球游戏教学中,体育老师通常是让学生在原地进行颠球训练或短距离带球训练。有时候体育老师也会让学生进行踢球比赛,但学生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和踢球能力,到最后比赛则会出现一片混乱。由于足球场地过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全部场地,则会非常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选中在一个球门附近进行游戏。而足球教学除了规则之外,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抢球、运球和射门,体育游戏也要结合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踢球能力。让五六名学生在距离球门20米的地方围成一个圈,并安排六个人站在20米的距离中,这些人按1.5米的距离隔开,并且离球门和圈要有一定的距离。游戏开始时,让围成圈的学生互相传球,圈里面则会有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抢球,抢到球的学生要迅速带球跑出圈(此时围成圈的同学不可以阻拦),然后带球过杆(站着的六名同学充当杆的作用,也可以进行轻微阻挠),最后进行射门。学生们可以根据游戏时间的长短来决出胜负。2、铅球游戏教学。铅球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掷球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则会指定一个距离,让学生进行投掷,这样的方式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铅球较重,练习起来较为吃力,而且枯燥的锻炼方式会让学生过早失去兴趣,因此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升锻炼兴趣,并让掷球能力得到提升。让全班同学分成两到三个组,站在统一的起掷线边进行投掷,然后体育老师按照男生和女生的能力指定相应的投掷目标,游戏开始后,第一名学生进行投掷,当铅球超过老师指定的目标时,第一名学生要迅速跑过去将铅球捡回来,交给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最终完成速度最快的队伍获胜。而若在投掷过程中,铅球没有超过老师指定的目标,则该名学生需要再次投掷,如有三次未超过才可以将铅球传给下一名同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投掷铅球不再枯燥无聊,而是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投掷能力。
二、组织、优化课堂
我上学时有个音乐老师,歌唱的很好听,但是她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总是乱哄哄的,很多学生不好好唱歌,乱唱,导致我们也听不清老师的声音,最后我们也很难学好音乐。备课是在思维中上一节课,而课堂则是思维上课的具现化。很多备课中预想不到的情况会在课堂中发生,很多预备的环节也许在课堂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更多时候需要老师丰富的经验及随机应变来化解课堂危机。上好课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包括教学语言、板书、组织课堂等。语言是有力量的,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求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要能够与学生发生情感上的交互。板书是一节课知识的直观体现,板书一定是精心设计的,设计板书时要有目的性,准确、简洁,并且有条理,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课堂组织是上课的基础,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上好一节课。如果老师没有组织好学生,不学的学生会干扰课堂,而要学的学生也没法投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是致命的。优化课堂就是要让老师在课堂上调控好,组织好,安排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
2自主表演,张扬个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别人唱他们听,别人演他们看。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声与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表演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形象地再现给大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动情地说:“乌鸦妈妈受伤了,小乌鸦特别着急,希望妈妈尽快地好起来。它会怎样照顾妈妈呢?它对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体现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情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问妈妈还疼不疼了,给“妈妈”端水、喂药,轻轻地拉好被角。孩子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忘记了疲劳,彰显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时,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践行了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二、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艺术浅析
1.利用课堂实景进行教学。
比起单纯的知识讲解,课堂实景教学对学生而言显然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加真切的学习体验,教师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名词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名词类的单词又数量繁多,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识记这些单词,教师可以事先从网上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再将这些图片做成单词卡。在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带有图片的单词卡,在图片下方注明该图片所代表的单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单词进行强化记忆。可以遮挡住单词中的一个重要字母,让学生回忆应该如何填写;或者遮挡住整个单词条,让学生根据图片回忆单词。最后还要让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回顾,并且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还能对巩固学习成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2.综合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事好奇、玩心较重,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当宽松的学习环境,此时,各种趣味教学法便派上了用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开火车、找朋友、打电话等比较简单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乐在其中,通过寓教于乐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另外也可以采用“歌谣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歌谣要难易适中,既轻快活泼、充满童趣,又词汇丰富、容易掌握。在趣味教学法的选择上要注意,不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都要符合这一年龄段孩童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动规律,努力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案;同时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设立明确的教材目标,要切记“玩”是手段,达到教学实效才是最终目的。
3.创造语言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对于外语学习来讲,唯“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既不会产生语言交际的欲望,也不会真正达到掌握一门语言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仅仅依靠课上的外语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使之真正成为一门交流的工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创造出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从小处入手,保证师生之间每天的正常问候。“Goodmorn-ing”、“Howareyou”这些简单的问候语是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第一步。同时,学习还要定期举办校园英语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运用外语交流的喜悦。另外,还可以开展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周”,面向全校师生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锻炼平台,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得到历练的学生,往往拥有出色的语言敏感度和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而这正是一位语言工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思想品德课程三维目标之首。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注重评价一节课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情况。其实,情感体验本就是思品学科的特性。但纵观传统印象中的思品课程,似乎一直与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思品课阐述的道理学生大多明白,却难以内化于心,更不必说真正外化于行了。究其根本,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艺术的缺失是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教学呼唤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情感上认同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互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它就像是一架桥梁,连接着学生的知与行,有利于促使教学达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的理想境界。本文从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探究情感教学艺术的新天地。
一、创境意识,从教材与生活资源探情感之源
再丰富的情感教育仍应立足于课程与教材,不能天马行空。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从教材中探寻情感之源,培养创境意识,即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激发学生情感认同的场,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原动力。思品课程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教材虽然不如语文教材那样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不乏丰富的情感元素。如教材中上述四大板块处处彰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怀之情;在心理教育中,蕴含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等正能量;即使是在初三略显深奥的国情教育中,也不乏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这样的情感元素。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元素,培养创设情境的意识,在课堂上寓“理”于“情”,创设有“理”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认知。翻开苏人版教材,你会发现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社会新闻、漫画图片、美文小品,等等,这些都是转化“理”创设“境”引发“情”的好抓手。特别在课堂,恰当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这些素材,辅以有效设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学习,投入互动。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不应忘记思想品德课程本身正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生活这本教材中更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教师注重关心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将鲜活的生活与教材的有机结合起来引入课堂,这样的情境更能打动人。比如,教师在今年讲授“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选用9月3日胜利纪念日阅兵式的视频素材,将士们英姿飒爽,步伐整齐,学生虽然可能在纪念日当天已经看过现场直播,但是重温视频时仍然能不由自主地被激发出敬佩之情,随后教师再出示将士们刻苦训练的图片,如长期训练鞋底被磨穿、用锋利的针尖辅助训练等图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自最新热点,来自学生关注的生活,借助多媒体成功地将“坚强意志”诠释到位,也一定是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个课例中,教师捕捉到的正是情感之源,在教材与生活中探寻到了情感教学艺术的一个触发点,成功创设情境达到教学目的。
二、生成意识,从师生与生生互动中觅情感真谛
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再丰富的情感教育也是发生在人的互动中。师生或生生之间有对话互动,有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艺术应注重生成,让情感顺其自然地产生、发展、内化。老师自身的品格能感染学生,自身的素养能影响学生,适时选择或富有激情的演说或娓娓道来的讲述能拨动学生心弦;同学或主动踊跃的发言或不经意的插嘴都有可能引发思维碰撞,教师的课堂生成意识就必不可少,及时捕捉,能觅得情感教育最真之处。比如,在“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一课中,有教师创设情境“为小明同学写一封信”,通过材料中小明学习生活中的若干表现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一名同学积极举手,回答时一开口就让人感受到了语文功底的深厚,他全程充满感情地朗读了他的回信。尽管从本学科而言,他作答的要点似乎并没有针对题目回答完整,但是那种真诚与投入打动了所有人。聪明的老师没有立即纠正他的答案,而是不失时机肯定了学生的认真,表扬了他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担当,表达了对班级孩子们三年以来不断成长的喜悦。随后提议班级中公认的“学霸”介绍学习心得,给同为初三的其他同学分享,最后才回归正题启发原先的思考中有无遗漏之处。这样的课堂插曲值得点赞,试想如果只是粗鲁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急于引导学生走向自己所要的答案,比起这种生成效果就一定会差很多,刻意限制课堂的演变也许一时间解决了知识点的习得,但并没有真情动人。我很欣赏这样的处理,我想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真实的,这样的师生情感是真挚的,这样的氛围怎能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注重顺其自然地生成,巧妙地将其中有价值的最可贵的演绎出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生成的火花,其实更是重视人的资源价值的体现。意识到人在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是教师教学使命所然,更是以人为本的情感教学艺术的真谛。
三、拓展意识,从明理与课后践行中显情感之魂
课堂中得到的认识要得到检验与确认,能力要得到巩固与提高,情感要得到延续与外化,都离不开明理践行。在明理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动情感的进一步内化。因此,教师要具备拓展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时,不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这是成功地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的表现。跳出课本,可以恰当地进行知识拓展。比如教授“保持乐观心态”,不妨拓展到心理学“情绪ABC”理论,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产生并不因为事件本身,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引发了情绪变化,这样的拓展使得学生的认识更科学,更有深度,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更易被接受。走出课堂,情感的升华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走访、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从切切实实的见闻和体验中感悟课堂中收获的道理,更好地外化于行。比如,在学校举行的“暖爱列车捐衣活动”中,通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号召他们把多余的衣物和文具捐给山区孩子,在实际行动中体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懂得关爱他人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新天地”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感受三种学习方式的实际运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如,“学会行使监督权”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了情境“对无证流动摊贩问题的监管”,探究了行使监督权的方法、意义,但课堂并没有终止在下课铃响,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如道路拥堵、周边环境、公共设施人为破坏等,向有关部门写一封建议书,小小的活动让课堂的所思所得在行动中得以延伸。总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思品课堂可以也应该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诗意课堂,思品教师不妨从自身开始改变,告别枯燥乏味的面目,试着让自己的创境意识、生成意识、拓展意识发挥作用,恰到好处地演绎情感教学艺术,让思品课堂也流淌丰富的情感之泉。
参考文献:
[1]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创设精彩的生活情境就是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彩的具体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赞赏、分享、互助,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拿出面值不同的钱币让学生认识,让学生准确掌握各种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去“宝贝商店”购物。学生一听说购物,顿时兴趣浓厚。教师在教室里设地摊,挂牌营业,学生自主购物,讨价还价,在一付一找中学会了购物,小小的课堂成了自选商场。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了商品的价格,学会理财。
1.2.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挖掘数学素材,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果你想买单价是25元的儿童童话,你会怎么付款啊?请听要求:你必须一次把钱付清又不用收银员找钱,该怎么付款,你有好办法吗?”大家在小组里用用学具纸钱演示后,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选择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5,也有的小组直接选一个20和一个5元。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发展了智力。把数学问题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学数学是有用途的,能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营造互动氛围,彰显数学魅力
2.1.游戏情境,让课堂魅力无限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减少疲劳,在玩中学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产生向往的心情。教师运用“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数学游戏教学,给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创设了最佳情境,课堂不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教师用软件出游戏规则:“狐狸小姐今天要去参加动物演唱会大赛,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衣柜里的实在是衣服太多了,怎样搭配穿才能最漂亮呢?大家来帮狐狸小姐的忙吧。”教师介绍课件,讲解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用2种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教师出示:“狐狸小姐又拿出黄、黑2件上衣,红、蓝、绿3条裤子,能有几种穿法?你们帮狐狸小姐迅速搭配一下吧,你认为哪种穿法最漂亮?”游戏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在游戏中学生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裤子”或“先穿裤子再搭配衣服”的结论。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游戏。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有趣、更易懂。注重游戏过程,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在玩玩、做做中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