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23:31: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督教对联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风险时时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金融风险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对此,了解金融风险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风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金融风险的表现
金融风险大致可分为内部的风险和外部的风险。金融风险在经济繁荣期不容易表现出来,一旦经济萧条,被掩盖的危机就会显露出来。我国的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主体的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就是信用风险。银行作为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领域,如果不能控制住信贷风险,不但自身很难正常运营,而且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由于监管工作的缺失,我国有大量的影子银行的存在,这些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大大提升了金融体系之间的内部联系。因为影子银行涉及多个金融市场,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2013年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面上升,加上光大银行的同业拆借违约事件,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恐慌,人们惊呼:钱荒来了。这次的钱荒事件敲响了流动性危机的警钟。
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在银行的资金运用上,可能会受到利率和期限不匹配的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因为国家的的体系管制导致利率的风险是不可控制的。汇率主要体现在与外汇的交易活动中,汇率的变化也会导致经济受到损失。对于因为汇率变动而导致的风险需要提高防范。
(二)宏观层面的金融风险
信用体制不健全,导致众多国有企业不愿偿还银行的钱,企业和居民的风险意识淡薄。根据国际金融的格局,我国在银行融资时困难重重,既要重视居民的储蓄分流又要防范挤兑风险。除此之外,我国的企业过分依赖银行的信贷,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承担风险的资本,把风险全部转嫁给银行,最终面临金融风险。
二、金融风险和财政联结的关系
在宏观调控下,我国的金融和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分工不同,却能密切合作。例如: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国家财政通过金融体系来发放国债,最终发放了4万亿来缓和危机。同时,如果没有财政的支持,金融危机也将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化为经济危机。
财政和银行都以资金为载体,一旦一方的资金发生变化,另一方便会受到影响。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风险的转化。当出现财政赤字和税收等风险时,银行迫于压力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随着金融产品越来越明显的具有公共属性,金融为财政分担成本的过程中极易由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只有二者共同完成调节的过程才能维持货币的稳定。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调整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投资,兴建一些基础设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加大财政支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财政把支持的对象转向一些高精尖的产业,引导产业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对那些收益小且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进行限制,引导投资者合理分配资本,保证国家所扶持的产业稳定发展。
国家财政还可以通过减小税率的方式,给中小型企业一个提高经营效率的机会。中小型企业缺少资金支持,减少税率能够让企业增加经营资本、扩大规模,使中小型企业在危机中能平稳度过。此外,通过降低关税,促进了外贸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人民进行消费,扩大内需。
(二)增加市场货币供给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认真调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中小型企业放宽货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对国家重点关注的企业可以特事特办,特殊对待。
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建设引导资金制度鼓励各个企业积极进行融资,通过融资来获得企业运营的资金,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向国家寻求帮助,财政通过发放补贴,增加企业的资金。
通过调整利率,刺激人民的消费,增加市场的货币量,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调整利率也能够让中小型企业顺利贷到款项,能够让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当然货币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三)加强企业管理增强防御能力
企业要积极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能够有长远的目光,具备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此外,企业要合理利用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对于国外信誉良好的企业,也可以作为投资伙伴。国家在财政支持时,要兼顾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使之受到平等的待遇,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性。最后建立有效的风险防御体系,在投资之前对企业的信誉度和收益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对于偿还能力差、信誉度低的企业进行排除,确保资金投放后能够有所收益。
(四)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大对银行的业务监管力度能够降低风险。一方面,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引导,使得银行同业业务也能得到发展,多层次完善金融市场,使金融市场能够完成从以银行为主导到以市场为主导的转型。另一方面,提高银行管理制度的透明性,通过标准和透明的信息减小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金融风险的了解和认识,结合金融风险与财政的密切关联,通过一些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小风险对我国的影响,为今后应对风险也起到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关键词】:练江,水污染,对策
一、练江的基本情况
1、练江发源地、流经地域基本情况
唯物论的道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要了解练江水污染的情况首先得了解练江流域的基本情况。练江是潮汕三大河流之一,因江流迂回如白练,故名。练江发源于揭阳普宁五峰山寒妈径和普宁铁山下的白坑湖,流经普宁市、和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南区(潮阳、潮南即原来的潮阳市)于潮阳区海门镇拦海大闸入海,其干流长72公里,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大约350万人。
2、练江的现状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方法论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12 年3月22日,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的《2011 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中指出,2011 年练江继续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水质为劣V 类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溶解氧。劣V 类就是连农业灌溉都不行,一方面作物长不好,即便长好了也不宜食用。河水已失去最基本的自净能力,不再适合鱼类生存。
实际上练江水质大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恶化,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1997 年监测显示水质为V 类,1998 年是劣V类,之后就一直是劣V类。
2000 年一份报告显示, 练江流域的贵屿北林,地表水中铅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饮用水标准的2400倍!有环保组织2011 年报告指出, 在练江流域的谷饶镇附近十个取样点的地表水监测结果显示,谷饶镇周边地表水PH 值、重金属等含量均超标, 部分取样点超过国家IV 类标准几十倍。
源起于揭阳普宁市,贯穿汕头市潮南和潮阳两区的练江,已成为粤东所有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不客气的说,练江已经罹患“癌症”,而要全面治理练江,使练江水恢复正常水质的水平至少需要投入2000多亿的资金,这对于财政紧张的当地政府来说,治理好练江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练江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1、先天不足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要注意把握好“度”的原则,过犹不及。因为当地地质条件的原因, 练江流域的地下水含氟超标, 当地一直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同时,人口密集、人多地少。据了解,潮汕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 亩。资料显示,练江普宁段干流总长29.8 公里,流域内人口达到175 万,是全省人口平均密度的6 倍,汕头潮南区、潮阳区练江流域人口超过200 万。练江污染跟人口密集、人多地少有很大的关系。大自然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能力,如果不是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它的负荷,河流可以慢慢自我净化,不致污染如此严重。
2、练江没有洁净的生态补充水,自净能力被严重破坏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练江的生态补充水的破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练江现在还没有一个洁净的生态补充水源, 流进去的多是废水,练江变成一个死水库,一个污水的储集地。事实上,练江的源头已经缺水。曾是练江主要水源之一的白坑湖,湖面曾有4000 多亩,到建国初期围湖造地时,湖面仍有2000 多亩,而在上世纪70 年代,白坑湖几近消失变为农田。而在普宁境内,流域内上三坑、下三坑和汤坑等中型水库,因供应普宁市区和东部地区群众用水, 流域内水源最终汇入练江干流的水量非常有限。
3、唯物辨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除了以上原因之外,练江流域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也是造成污染积重难返的原因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练江流域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普宁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直到去年才开始试运行, 普宁市练江流域175 万人口,每天排出大量的生活污水, 长期是没有得到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练江。据统计,普宁练江段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曾约占流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是练江最主要的污染源,使江水中氨氮等生活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
4、工业污染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对练江的水污染而言,工业污染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工业发展失控,才形成对练江的致命性污染。练江两岸工厂鳞次栉比,在练江的中游,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潮阳区贵屿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电子拆解行业,而电子拆解行业带来的污水对练江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事实上,从上游的普宁到下游的潮南、潮阳,几乎沿岸每个市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中国内衣名镇”潮阳区谷饶镇,“中国衬衣第一市”普宁等。
2004 年普宁成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目前全市纺织服装年产能力为:化纤4 万吨、针织布100 万吨、梭织布550 万米、印染布5 亿米、拉链达2 亿条、聚丙织带1000 吨、各式服装达16 亿件。在这背后,是印染行业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
有环保组织指出,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都会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除了重金属, 还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如壬基酚,辛基酚和全氟辛烷磺酸盐等,往往最终被释放到河流或其他水体中,它们通常都是普通的污水处理程序无法完全消除的,会长期存留在水中或污泥里。
三、治理练江水污染的对策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练江水污染的治理要齐抓共管,加强监管。
省人大代表蔡晓玲就曾直言, 练江是跨市河流,涉及汕头、揭阳两市,多头管理、多头执法反而造成权责不清。2011 年,广东省计划在普宁与潮南区交界的青洋山设立一个水质监测点,用来检测练江上游普宁过来的水质。该监测点建设任务下达给汕头市环保局,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蔡怒潮为此协调了一年。“省里如果没将监测点列入规划,而是由汕头自己来建,那困难更大,光是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权威性,就没法保证。”生态学里有一个观点,生态系统只有自然边界,没有行政边界。练江要治理好最终一定要有一个跨区域的行政构架, 而且赋予其足够的权力。练江治理很多内容都需要跨市统筹。譬如汕头境内要增加练江的生态补充水比较困难, 那就得靠上游增加补充水。一些治理方案的影响,往往不是区域性而是全流域的。练江跨市,练江的整治应该是两市进行联动。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练江水污染的治理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逐步推进,其中要提高练江两岸的产业升级,推动重污染业整治,逐步减少对练江的污染。
汕头市出台练江流域“十二五”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对练江流域全面实施流域限批制度,暂停审批新建、扩建制浆、造纸、印染、电镀、鞣革、线路板、化工、冶炼、发酵酿造、规模化养殖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等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重污染项目。汕头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从环境执法角度来说,整个区域不允许增加水污染。”
3、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截至目前,只建成潮阳区污水处理厂、潮南两英污水处理厂、峡山污水处理厂3 座污水处理厂。普宁地区第一个污水处理厂直到2008 年才动工,2011 年投入试运行。##14 座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则依旧是纸上谈兵。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蔡怒潮说:“潮阳、潮南、普宁至今都还没有一个符合卫生标准的合格垃圾处理场。”方案实施中,整治资金一直捉襟见肘。汕头市环保局有关领导透露,练江流经汕头的潮阳区、潮南区财政状况都不是很好,完全靠财政投入很难解决问题。
4、的唯物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练江水污染的治理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两岸人民,确实发挥两岸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宣传与教育,使大家都积极主动参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关联理论; 阅读理解;认知过程
一、 引言
阅读理解一直以来都被强调为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中,教师片面注重提高阅读应试技巧,忽视了对学生整个阅读过程的探讨。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试图对交际中信息接受者认知理解过程进行解释。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对阅读进行认知层面上的探讨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对策。
二、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能力
2.1 关联理论框架
关联理论是在80年代由Sperber 和Wilson (1986)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旨在将Grice 的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一个具体的心理模式的颇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 - inferential process) ,同时认为,交际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对人类交际的解释,关键在于关联。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理解话语时获得最佳关联的条件是:a. 话语的语境效果足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 的注意;b. 听话人(或读者) 为取得语境效果。
2.2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解释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阅读理解是一个明示- 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是读者尽可能进行关联性最大的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意图,获取最大语境效果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从篇章中获取字面信息,在此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即逻辑信息、百科知识和词汇信息作出语境假设,从而获取最佳语境效果。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语篇作者受到语篇简洁性的制约和写作意图的支配,往往出现“信息空缺”,从而增加了语篇理解者寻找关联的难度。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寻找关联的难度又增加了一层。因而,我们认为可将关联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提高其语用识别能力。
三、关联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3.1 寻找最佳信息关联,训练阅读速度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提示,初步建立篇章的宏观结构,有效地交替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相关阅读信息的处理。高效的阅读者往往根据不同的文本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Carrel, 1988)。通过阅读问题,建立宏观结构,有助于阅读者对全文的概貌有所了解,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有关信息,减少阅读信息处理量,提高阅读速度。
3.2 寻找语篇最佳关联,训练阅读的准确率
关联论告诉我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话语理解涉及到两类信息的结合与运算,即由话语信号建立的新信息和在此之前已被处理的旧信息。从语篇的角度来考虑,只要一个语段所提供的命题与前一语段所提供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含意,或使语境假设中的旧信息得到加强,或排除旧信息,那么这两个语段便是连贯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辨别和处理新旧信息的能力,理解明说-暗含的能力和寻找语篇最佳关联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阅读语篇、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例如:
例句:Tom: Betty is not in her office today.
Mary: The light is on.
Question: Dose Marry quite agree with Tom?
从表面上看Mary 的回答似乎与Tom 的话题毫无关联。要理解例句,首先要找到Tom 话语中的信息(旧信息)与Mary 提供的信息(新信息)的关联。Tom 的话是明说,而Mary 的话确是暗含。我们可以这样假设:Mary 知道Betty 一到办公室,就习惯开灯;灯是开着的,那么,Betty 肯定还在办公室。貌似毫无关联的语篇实际上是相关的。Mary 提供的新信息排除了旧信息,从而推断出问题的答案:Mary 不同意 Tom 的看法。
3.3 运用关联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语境推理能力
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是一种交际行为,交际自然要看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期待。阅读过程正是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取舍组合的过程。读者从文章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加以理解,从而达到阅读目的。读者脑海中对语篇的重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读者一旦找到关联,就抓住了文章的隐含意义。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文章字面意思的同时积极利用原有知识进行认知语境推理的能力,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适当讲授关联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关联理论引入阅读理解教学,是用简便易行、指导意义强的学科实践提升阅读理解教学的理论水平。综上所述, 阅读课教学要从学生的阅读目的出发,通过分辨和处理新旧信息,把握阅读材料中与阅读目的最相关的信息;通过辨别语篇中的明说和暗含,提高学生解读语篇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频率;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联想、推理的能力和利用前文阅读中形成语境假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2]丰国欣. 论英语写作中的关联参与[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8).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27―04
当代全球化的经济,同时被分解为“金融经济”(Ю.М.奥西波夫认为,在没有货币金本位制和任何介质标准的情况下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附属于总债务,即实体经济的信贷能力取决于自我的财力状况。)和“技术经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电子计算机革命和技术突破是所有产业和整个人类生活技术化的特殊现象)以及二者的结合,经济全球化正变得越来越依存于货币的高科技。电子经济学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包括网络、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它们通过数字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ИКТ)来运行并且形成了数字空间、区域空间和全球空间。黑龙江省自然也被包括在其中。
在新经济和欧亚经济联盟(ЕАЭ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ЭПШП)对接框架下,不仅是俄罗斯与中国,还有更广泛的跨国合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合作的最新合作模式,都要求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社会、文化、经济、货币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中国也该如此。在当展新范式和独创模式――“新常态”基础上,为实现国际合作和完成相关任务,全世界都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中国也制定了超长期发展规划。国际合作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到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和实践活动的复兴,而且也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完成对巨大经济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控制任务,以及借助于基础设施、物流、货币金融及其他项目的落实来完成区域生产管理、基础设施、软硬环境、货币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的数字化、创新化和制度化改革。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统一数字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今后俄中、整体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安全合作历程已经开始了。
一、作为新经济的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范围
在当代经济最高形式新经济背景下,什么是数字经济?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代表着什么?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经济哲学学院院长Ю.М.奥西波夫写道:“计算机与信息非常发达并普及,不仅改变了信息本身的性质(信息被编号卖到网上),更无限地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征服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确保了高速运算的兼容性,它们还改变了所有的经济生活:从生产、交易、消费到工艺、研发、通讯,囊括了所有的经济。”更确切地说,改变了所有的成本和价值。
信息化和技术化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引起新产业和生产、经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新模式的出现。它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真正征服”,使“经济变得轻盈、灵活、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出现了。Ю.М.奥西波夫指出,经济及其背后所有价值的获得都归功于覆盖全球的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是独特的集体的电脑)……经济突然从自由中间商集团变为强制性“情报网”,还从竞争一协调大中心区分出结构和可操纵的层次。网络突然成为网络“苍蝇”,或者网络“蜘蛛”,包括在更大甚至巨大的“蜘蛛网群”中。这个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网络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所致。
新经济经过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技术革命世界上成立了数字重新调整中心,数字自动化中心,虚拟环境设计中心,创建了快速还原系统。数字经济最鲜明的例子是欧洲阿姆斯特丹桥梁的施工借助于3D技术和机器人的帮助。技术革命被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在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施瓦布教授已经论证了区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依据:一是世界经济发生变化的速度;二是其影响的范围;三是后果的系统性。数字革命创造了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这一术语是其创造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提出的。其实质在于技术融合,以及消除物理、数字、生物系统之间的界限。这个概念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是基于纳米电子学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后来还出现基于量子技术的第七代技术规范。И.М.图什卡诺夫认为,数字技术不是终点,量子技术将出现来解决主要的“源泉”问题。数学仪器已经为采用叠加原理和产生真正随机性的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做好实际准备。
数字经济已成为电子信息革命和数字化的产物。经济的数字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根据И.М.图什卡诺夫的建设性意见,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它有助于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科学发展、教育、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政府调控和经济规划等等),并实现一系列过渡性目标。数字化的宗旨是成为国家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预算支出透明、经济商反馈等的平台。对于个人而言,数字化应用的便捷性在于,在经济活动中规避中介机构直接获取资源,项目实现集约化(采购、施工)。
在经济生活中,电子信息革命对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已有四十余年,导致在生产关系和制度层面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革。在数字经济中,当增加一些算法时,经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变得复杂化。生产或经济关系变革的特点反映出,在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使用)过程中,信息相较于其他商业和经济活动显得更重要,并会对其产生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信息革命导致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全球机构间的因特网(网络互联)正式联网,严格规定了电信网络的布局和信息的传播。一般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的进程是卫星通信。技术经济使从世界上任何没有有线通讯设施的地方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形成了云计算基础架构。事实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开放和发展使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目前,已经有近4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中国这一数据为60%。每天互联网上都会出现新用户。甚至在占全世界20%的贫困家庭中每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有手机。
伴随着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出现,当代经济日益虚拟化。事实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财学以及技术经济不是极限,电子信息革命及其产物――电子和数字经济改变了全球市场经济领域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最终试图在机器与机器的关系中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全球的经济部门,如金融、贸易以及工程、农业、建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都被卷入电子数字经济之中。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2010年互联网经济达到2.3万亿美元。牛津经济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走低,为204亿美元。
在现代技术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形式上,信息作为生产的主要因素,借助于以下方法和因素给出了经济量化增长的极大可能性:
第一,网上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品交易、金融(股票和外汇)市场的无限无界性;
第二,为了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企业规模缩小,横向管理系统得到开发并出现了虚拟企业(公司)和机构,也被称为“智能企业”;
第三,重复使用同一物质、劳动等资源,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系统的专业区域集群和企业云基础框架下提供各种服务;
第四,互联网覆盖范围限制经营活动的规模;
第五,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客户端转变为某种“神”,即数字化拜物教信徒;
第六,数字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包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最重要的是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数字谷”(在垂直整合系统内大学的基础上)。
但应同时考虑到数字经济的范围。这首先是在亚里士多德理财学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它的基础和应用方面被开发,也就是В.Ю.卡塔索诺夫所说的“货币文明”。Т.Н.尤吉娜认为依据亚里士多德经济学原理其并非是对社会有用的和谐(处于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的道德经济。
第一,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忽视了伦理和精神道德原则。从这个角度无法评估机器人制造项目。
第二,众所周知,由于无法控制流通和涉嫌洗钱的极大可能性,俄罗斯禁止虚拟货币(比特币)。
第三,产生和加宽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垄断权是获取知识租金和高额利润的要素。
第四,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增加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研究,只能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特别是经济哲学、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相互交叉。经济数字化――是区域和全球数字空间形成的客观过程。
二、欧亚经济联盟和俄数字空间的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数字化的新问题
2016年3月1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将提案筹备工作制度化,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委员(部长)К.米纳相领导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
2016年3月25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成员工作会议在莫斯科举行。К.米纳相和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部长Н.尼基福罗夫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EAOC)数字空间的建立问题。
上述两位部长评价了一体化进程中的数字现代化进程,数字化市场、数字化平台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度法规。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问题、建立可靠的跨国空间问题,以及一些经济部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
K.米纳相强调:“我们必须在选定的公共自动化进程中加快发起协同动作,在试点项目框架内解决技术和监管问题。这将创造出新的一体化效应,欧亚经济联盟的数字空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俄方强调本国的企业界和科研中心参与对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建立提案的进一步审查研究的必要性。
在俄联邦经济中,新技术旨在推进生产多样化、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新经济获得成功。所以,А.霍瓦特给俄联邦的新经济如下评价:“俄罗斯第一大搜索引擎(Яндекс)、卡斯佩尔斯基在线出租车服务(Т.Н.尤吉娜补充:如优步打车软件等)只是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例子。此外,俄罗斯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是政府层面的工作:‘创新技术被运用到公共服务中,公开的数据系统得到发展,创建了电子政务系统。”’A.霍瓦特指出:“利用信息技术,产权登记期限缩短为10天”,这个成功的例子使俄罗斯在“做生意”(Do-ing Business)指标排名中被评定为第八位。
三、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背景下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一的数字空间建立与发展的制度进程
2015年5月18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下讨论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新现实、新机遇、意向性合作和财务机制”,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部长K.米纳相定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数字化和对接问题。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俄罗斯工商会和巴基斯坦工商会以及俄罗斯商会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
K.米纳相强调,上海合作组织不仅地理上相连,更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周边国家建立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组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都是两个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而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在寻求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K.米纳相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前景广阔。更何况成为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伙伴讨论商业经营规程,联盟平台还会考虑到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框架内的责任义务。因此,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谈判的参与者。而且这与联盟的许多目标是相吻合的:修建更有效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运输业、投资合作、贸易和服务便利化、简化海关程序、协调技术监管规程等。”
澳大利亚――吸烟损害您的肺叶,吸烟导致肺癌和心脏病,吸烟是慢性自杀。
阿曼――政府告诫,吸烟是引起癌症、皮肤病、心脏病和动脉炎的主要原因。
这些警句,直言不讳地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比起一些妙趣横生的戒烟诗、文、联,艺术感染力就差一些。
台湾的防高血压协会和社会祥和基金会,制作了一批戒烟宣传卡片,上面印着模仿宋代陆游的《钗头凤》的词体写了一首《戒烟歌》,清新明快:
“本国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神仙生活,错!错!错!
烟如旧,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愁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
一番劝戒,语重心长。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组织过一次题为《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的征文,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支燃着的烟》,全文仅34个字:“一支冒着的袅袅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我是最好的直观教具,说明抽烟会缩短生命。’”用拟人手法写作,宣传戒烟,生动、深刻。
在戒烟宣传中,还出现不少颇为有趣的对联。有一叠字联宣传吸烟耗费金钱,有损健康,很是生动: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
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我国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年轻时烟瘾很大,常随身带有烟筒和烟盒。他作诗时,总要先抽几口烟。后来,他决心戒烟,当众将烟盒抛到水中,并吟一联:
“烟从水中去;诗从腹中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终日烟不离嘴,妻子对着吐烟圈的丈夫戏出一联: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做为一我培训师,我认为一个好的培训首先是课程内容要好,让人可以学到真东西。其次是讲师可以把课程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领导农民反抗压迫,抗日打老蒋的时候将自己的一些作战思想编成对联,例如大家熟知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战人。通俗易懂,简单好记,适应当时很多农民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这很简单的两句话就高度概括了作战的主方针。
有一个经典的培训故事是这样的,a和b是朋友,有一天a对b说:我恨这个公司,我不想在这个公司干了,b说:对,但是你现在离开不是时候,你现在离开,公司损失不大,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勤奋工作,掌握公司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到那时再离开,给公司来个措手不及!a觉得b说的有道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a努力工作,不再有任何抱怨,甚至认为额外的工作和加班都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半年后他掌握了技术还有一定的客户量。这时b对a说:你现在可以离开公司了,a回答;我不打算离开了,我现在已经是总经理助理了,而且董市长找我谈过话,认为我这半年的表现非常出色,如果我继续这样勤奋,几年后甚至会考虑给我公司的股份!
这个小故事流传很广,很多职业人士都看过,大家得到的体会也是见仁见智。作为一个培训师,讲师,我的感触是这些:为什么这个b讲话的份量这么重,几句话就让a不但暂时打消了离开公司的念头,甚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此的努力工作。我认为我们培训师应该向这个b同志学习。现在很多hr头痛培训没有效果,或者是有效果只是暂时的,大家兴奋几天就过去了,原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很多培训给企业的只是一瓶可乐,当时听了很刺激,会兴奋上一段时间,劲儿过了就不行了。这样的培训多了会引致刺激疲软,兴奋疲劳。我又想到为什么宗教的力量这么大?我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我信仰上帝,我每天晚上会做祷告,检查我今天一天的行为。我在时间允许的时候会去教堂做礼拜。会传福音。我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会非常遵守秩序。没有人强迫我们这么做,世界上有20亿信徒,而且基督教存在了多年,经久不衰!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上帝的话是真理,我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而且我们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上帝让我们去做的事情!小故事里的a也是一样的,b的几句简时的话可以说走进了a的内心深处,使他发自内心的接受和信奉,所以不用别人监督,不用别人考核,a真正做到了自动自发!结果就是a工作努力了,同时a的努力工作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公司也开始重用a,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我认为一个好的培训师要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称职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讲课多么激情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讲课多少流利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语言多么花俏,你的ppt多么精彩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曾经做过多少次培训就是好的培训师,而是你的课程是不是真正的走进的了学员的内心深处,得到他们的认可。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课程内容价值高,是真知良言。我不喜欢有些培训师动不动就满嘴的英语,专业术语,没讲之前先说自己这个头衔那个头衔,去过这,到过那,和什么大人物认识,还没听你课呢先让你给震住了。我认为越是这样越说明你的知识掌握的不深入。有的培训内容本来应该通俗化,反而弄得很复杂,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人才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甚至把复杂的东西更复杂化!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厉害!
做为一我培训师,我认为一个好的培训首先是课程内容要好,让人可以学到真东西。其次是讲师可以把课程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领导农民反抗压迫,抗日打老蒋的时候将自己的一些作战思想编成对联,例如大家熟知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战人。通俗易懂,简单好记,适应当时很多农民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这很简单的两句话就高度概括了作战的主方针。
有一个经典的培训故事是这样的,a和b是朋友,有一天a对b说:我恨这个公司,我不想在这个公司干了,b说:对,但是你现在离开不是时候,你现在离开,公司损失不大,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勤奋工作,掌握公司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到那时再离开,给公司来个措手不及!a觉得b说的有道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a努力工作,不再有任何抱怨,甚至认为额外的工作和加班都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半年后他掌握了技术还有一定的客户量。这时b对a说:你现在可以离开公司了,a回答;我不打算离开了,我现在已经是总经理助理了,而且董市长找我谈过话,认为我这半年的表现非常出色,如果我继续这样勤奋,几年后甚至会考虑给我公司的股份!
这个小故事流传很广,很多职业人士都看过,大家得到的体会也是见仁见智。作为一个培训师,讲师,我的感触是这些:为什么这个b讲话的份量这么重,几句话就让a不但暂时打消了离开公司的念头,甚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此的努力工作。我认为我们培训师应该向这个b同志学习。现在很多hr头痛培训没有效果,或者是有效果只是暂时的,大家兴奋几天就过去了,原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很多培训给企业的只是一瓶可乐,当时听了很刺激,会兴奋上一段时间,劲儿过了就不行了。这样的培训多了会引致刺激疲软,兴奋疲劳。我又想到为什么宗教的力量这么大?我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我信仰上帝,我每天晚上会做祷告,检查我今天一天的行为。我在时间允许的时候会去教堂做礼拜。会传福音。我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会非常遵守秩序。没有人强迫我们这么做,世界上有20亿信徒,而且基督教存在了多年,经久不衰!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上帝的话是真理,我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而且我们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上帝让我们去做的事情!小故事里的a也是一样的,b的几句简时的话可以说走进了a的内心深处,使他发自内心的接受和信奉,所以不用别人监督,不用别人考核,a真正做到了自动自发!结果就是a工作努力了,同时a的努力工作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公司也开始重用a,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我认为一个好的培训师要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称职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讲课多么激情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讲课多少流利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的语言多么花俏,你的ppt多么精彩就是好的培训师,不是你曾经做过多少次培训就是好的培训师,而是你的课程是不是真正的走进的了学员的内心深处,得到他们的认可。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课程内容价值高,是真知良言。我不喜欢有些培训师动不动就满嘴的英语,专业术语,没讲之前先说自己这个头衔那个头衔,去过这,到过那,和什么大人物认识,还没听你课呢先让你给震住了。我认为越是这样越说明你的知识掌握的不深入。有的培训内容本来应该通俗化,反而弄得很复杂,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人才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甚至把复杂的东西更复杂化!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厉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60-1
2009年,上海中学生首次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出的PISA测试(注:PISA即国际阅读素养测试),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引起了大家对PISA测试的浓厚兴趣。PISA2009测试卷从两个维度构建了阅读素养分量表,一是根据文本三方面的认知方式,构建了“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分量表;二是根据文本形式,构建了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两个分量表。
从文本形式分量表看,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平均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上海学生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成绩差异高达25分,是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的。
PISA2009测试卷调查了学生在课堂或回家作业中的阅读活动,结果表明,上海传统文学课阅读内容偏多,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偏少。
从以上的资料中,我们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新名词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视野,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为了学习,学习为了人的发展,非连续文本阅读在社会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人说,今天的时代是读图、读表时代,显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顺应时展,学生实际需要的一件大事。
二、立足儿童发展观,实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西方的教育重视儿童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重视知识的积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则更多的是生活化,实践性,更多地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它更多指向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阅读技能。如,到电影院凭票入场,对号入座,会阅读广告牌、时刻表,对一个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能的实践应用。学会阅读并记录清单、对照地图找到目的地、会阅读简单的说明书、能根据目录索引查阅要找的资料等是中高年级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能。
三、加强家校联系,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识
“非连续性文本”散落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树立孩子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识。如,家长带着孩子乘车,在车站,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站牌和时刻表。旅游时,引导孩子自己学会看交通图、地图。到超市购物,之前列个清单购物,学会合理地有计划地理性消费。这样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既培养了孩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把阅读和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文本内容,适量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目前,现行的语文教材主要是连续性文本一统天下,而非连续性文本则难觅踪影。语文教师在阅读文本的内容选择上,要有意识地增加“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作业中积极补充非连续阅读文本,增加学生这方面的阅读活动与能力训练。一份说明书,一张小广告,一张宣传画,一张入场券,一份地图,一张清单,一张座次表等可以作为阅读的文本。除了数据、表格等材料外,可以引进包含图示、地图、表、曲线图等的文章,增加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兴趣。同时在作业中,适当增加非连续文本练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运用借鉴和创新,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能很快地掌握信息。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可以借鉴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进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连续性文本阅读有许多相似之处。阅读首先要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初读时扫清文字障碍,理解重点词语,为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其次,与连续性文本不同,非连续性文本要根据类型特点,把重点放在“实践和运用”上,为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做好准备。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地设计一些选择、判断、问答题来强化这种技能。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养成阅读物品说明书的习惯,形成阅读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另外,在“非连续文本”中,统计图表是人们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好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为:(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图表的主题。在认真阅读内容后,就要将标题所反映出来的图表信息进行整合、具化,分出类型,让人一目了然。(2)分类、图例。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年份”、横轴“总人数”,再看图例,这样我们就能得出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读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反映问题,阅读中,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4)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中西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各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形成第过程。节日是具有特殊社会文化意义而需要纪念的日子,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该民族的每个民族节日, 都具体地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反映该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西传统节日习俗差异直接体现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的体现
1、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不同。除了共同的节日,如新年、国际劳动节等,各自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等。西方国家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
2、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起源不同。中国古代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因而有:“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终年劳作的过程中掌握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季和二十四个节气, 形成了以节气为主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再有,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西方国家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传统节日与宗教有关,例如,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西方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3、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庆形式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讲究合家团圆,带有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的封建社会特征例如中国的除夕夜,。全家要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只是家人团聚,不会邀请外人。而西方的节日,经常会邀请朋友共庆节日,表现出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都是如此。
4、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礼仪不同。中国的节日宴席,家族长辈或贵客一般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团团围坐在饭桌旁,有等级区分。餐桌上酒、美味佳肴是必不可少的,大家一起吃、喝,相互劝菜、夹菜和劝酒,有一种浓浓亲情的气氛。而西方人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有“女士优先”的习惯,用餐时讲究坐姿端正,吃饭优雅,吃饭发出声音被视为粗鲁了。
5、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观念不同。吃喝是中国节日的永恒主题,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长寿为目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良好愿望,认为通过饮食可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信奉上帝,祈求上帝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主要是因为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
6、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饮食不同。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将吃看作头等大事。节日更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而且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要求,以区别于其他节日。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饺子、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注重食物的营养,西方节日食品主要是烤火鸡、牛排、水果沙拉、甜,主要目的在形而不是吃。
7、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色彩不同。在中西传统节日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红色, 是中国文化中的崇尚色,象征喜庆和吉祥之意。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而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是“火”与“血”的同义, 象征残暴与杀戮。白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常有悲凉之意,常用于丧葬礼中。而西方, 白色的象征着纯洁、高雅、无邪, 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的产物,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8、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目的不同。绝大部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都拜祭祖宗。祭祖活动、烧香拜佛是中国节日重视的传统祭祀节日内容,祈求祖宗保佑全家老幼平安,出入顺顺利,长命百岁。西方节日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是敬神,感谢上帝的恩惠,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于人类。
中西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烧香祭祖,祈求吉祥幸福,以吃喝为主要内容,追求健康长寿,红色为节日的最爱。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信奉上帝,以玩乐为主,注重于情感友谊,追求健康快乐,通过宗教活动和娱乐形式来实现。不同民族传统节庆的形式,是由该民族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决定。
二、中西文化相互参透
传统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但较为封闭蕴含有太多的伦理色彩。西方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上很好,节日娱乐性强,但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论两者之间有多大的差异,中西文化传递的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如西方人上午见面说:“Good morning! ”,祝愿时说:“Good Luck!”。西方的新年,人们说得最多的是“Happy New Year !”,中国的春节,人们相互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中国有七夕节,西方有情人节,中国有中元节,西方有万圣节,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有父亲节、母亲节。中国有除夕夜,西方有平安夜。中国有农历新年,西方有圣诞节。中西之间有着不同之处也有天然相同之处,两种节日文化互相渗透、彼此影响。随着中西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一代的欢迎,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而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同样得到世人的青睐。
三、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中西交流的意义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中西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差异成为了中西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的最大障碍。通过了解中西传统民族节日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在国际交流中克服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达到更有效的融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魅力,中国人也开始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迷人之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要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克服陋习,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既不崇洋,也不固步自封,不迷失自我。在“全球化”的今天,为我们展开中西文化对话,为中西文化交流更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积极参与人类现代文化共构,为人类平等、自由与和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於奇.世界各国节日比较[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2] 李露露.中国节[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 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 J ].绥化师专学报,2003,( 1 ).
[4]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62-02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国际间科技、商业、贸易、管理、教育、环境等都面临着跨文化交际,如何在文化交织的社会中克服文化冲突和心理障碍,促进相互间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而外语教学必须服从这一需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通常是指一个群体共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行为规范等。由于信仰、经济、历史等各种原因,世界各国与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交际是一种符号活动,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码和译码的心理过程,是交际者有意或无意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传递信息的过程。顾名思义,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
当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双方可能会由于对文化环境或情景因素缺乏共识,或双方在这两方面存在差异,出现沟通、理解及表达方面的问题,甚至引起文化冲突、误解等,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失败。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即使学生们之间讲的英语错误百出,由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彼此之间也能够听懂,理解其意义;而当对方是外国人时,常常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很简单的句子也不了解其内涵。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使学生能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功的进行交流。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的能力,即正确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Wolfson 说:“在与外国人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也就是说,“文化失误”比语言失误更严重。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二、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尽量避免交际中的语言失误和文化失误。
(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区域人们的信念,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没有好坏之分,没有级别之分,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要教育学生理解、尊重、包容别人,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是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交际。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交际,但是语言障碍并非最关键的障碍,很多不同文化的人,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可同一语言同一文化的人交际中同样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文化的多样性不一定会引起冲突,相反有时会成为交际中积极的影响因素。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多样性,跨文化交际才成为一种必要,人们才能在交际中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克服民族优越感,避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或文化视野去衡量和判断其他民族、群体文化的优劣,以至于拒绝接受和学习新的文化,同时也要避免将西方文化凌驾于本国文化之上,导致在交流中对西方文化的仰慕和对本土文化的贬低。在跨文化交际教育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二)克服文化定势
文化定势又叫文化定型或文化偏见,或文化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定势是指人们对另一民族或国家的成员会产生简单化的、固有的程序化的看法,忽视了这个文化群体中的个性差异。例如很多人笼统地说中国人含蓄,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德国人刻板,法国人浪漫等,这些评价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忽略个体成员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偏概全,同时也容易导致交际双方对彼此可能的相同之处视而不见,跨文化交际归根结底是人际间的交流。
文化定势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身上在所难免,因为文化塑造了他们,他们会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文化定势的影响,理解学生行为信念的文化支撑,通过对比和比较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目标语文化,充分意识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图式来理解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交际态度,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该避免“西方人如何如何”这种笼统的说法,表达方式要尽量严谨,最好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强调语言语境和交际情景的影响。
(三)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文化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形形的障碍,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差异,理解差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从词汇、语法方面分析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思维和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也要注重交际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们信仰,价值观、生活习俗等对语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下面举两个例子:
1.词汇中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中的词汇与文化息息相关,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个语音或文字符号、同一句话、同一个非语言行为等的理解和联想是不同的。比方说,landlord 一词可翻译为“地主”,有的学生们马上会想到“周扒皮”那种剥削贫苦人的凶狠形象,而在英文里则可能是一个友善的女主人。再如,“龙”(dragon)在东方是吉祥,神圣,威武的象征,而在西方则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在英美的很多词典中,对dragon的定义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嘴能喷火。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时,可以通过这些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词汇或表达法的比较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中所含有的文化意义,逐渐增强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中的文化差异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基督教文化全方位的渗透着西方人的文化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基督教很重视人们之间相互的距离和独立,因此在英语中,亲属之间的称谓非常简单,甚至对长辈也直接称呼名字;而在中国,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人格外重视家庭伦理,因此中国人的亲属之间的称谓非常复杂,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现出亲疏关系。例如,在英语中,‘cousin’可以表示平辈中除了亲兄弟姐妹的一切亲属,而在汉语中,这个词就包含了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八种亲属,甚至表兄弟表姐妹还要分姑表,姨表和舅表。由此可见,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分别衍生出了不同的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某一种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另外,中国文化中有三五之道,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因为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13也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出卖耶稣的犹大是最后的晚餐的第13位客人,而两者的结合被视为超级不幸的一天,因此,不管哪个月的13号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由于学生对于西方宗教的陌生感,造成的文化差异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当的发掘和讲解这一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
(四)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我们常常会在比较中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如果本国文化了解的较深,同样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和分析外国文化的敏锐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们的先人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少学生了解不多不深,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英语不但是为了学习外国的文化与技术,在目前日益开放和强大的中国,交际越来越国际化多元化,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乃是当今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而在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之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时导入中国文化,尤其选择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部分,如中国人的伦理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等,如很多外国人对于我们的《论语》,,《道德经》等很感兴趣,可是我们自己很多人谈及这些文化经典都说不出一二。另外,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以及相关的词汇(如春节―对联,门神,年画,鞭炮,饺子等)要让学生了解并能恰当地用英文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如果连端午节都不知道哪一天,那就很难能够用英文来介绍了。另外,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例如gongfu(功夫),hutong(胡同),family planning policy(计划生育) ,one-child policy, culture revolution等,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进行介绍和补充,让学生了解如何恰当地解释这些外国人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
总之,中国文化的传播要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并应该引起重视,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又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进而用英语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三、结束语
学习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交际的方式 ,文化是交际背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在课堂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比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重视文化教学而忽视了语言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教学中做到三者统筹兼顾,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交际的主要工具,是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语言、文化、交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师本身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研究,在教材、教法上主动地进行探索与改革,实现英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Wolf son,N,Perspectives:Sociolinguistics and TESOL[M].Philadelphia:NewburyHouse Pub.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