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10:36: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标准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标准可以为竞争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钢铁企业可以依靠技术进步满足客户的要求,依靠标准做好与市场衔接的工作,使一些技术实力不够强的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
传统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八个字。对于广义标准化来说,只有这些基本原则是不够的。由于人生观和工作能力不同、社会地位和利益格局各异,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状况必然千差万别。既有一些事物是可以“统一”和应当“简化”的,也有不少事物是不可以“统一”和不需要“简化”的;既有一些事物是能够“协调”和可以“选优”的,也有许多事物是不可以“协调”和不可能“选优”的。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将传统标准化的基本原则进行适当的扩充,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广义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一、企业标准化日常管理
企业需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需要管理平台,但现实是总有许多标准在执行时被冻结,总是有许多标准执行时被人为扭曲。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时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从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同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权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凉席起来。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适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管理中引用了先进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的管理模式,采用TRS的竞争情报系统,主要业务也从提供传统的文献资料服务为主向提供竞争情报产品为主转变,这些竞争情报产品主要包括竞争对手分析报告,指标对标、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跟踪等。
竞争情报系统在公司的主要应用如下:
1.针对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所需,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市场动态、科技动态、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信息,随时进行分析、加工和整理,实现了信息到员工的推送,为相关人员评估发展趋势,把握行情变化提供了依据,从而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
2.开通万方数据库,方便员工自主查询所需信息。
3.提供专题检索/查新服务,主要涉及国内外新技术、科技攻关等。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将新颖准确、实用的科技信息主动提供给有关的科研人员,使科研人员能省时、省力地得到所需的有关信息,借鉴和依据国内外同行业间在生产和科研工作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避免科研工作中的失误和走弯路。一方面也可由公司员工根据需要提出申请,由专业人员通过查新筛选出既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又有准确性和实用性的信息,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供详细的检索报告。
4.把公司原有的科技图书、会议资料、标准文献等实现网上共享,最大程度发挥网络的作用。
5.相关行业数据库,包括下游行业的客户档案、行业动态、分析报告、质量异议等。
6.竞争对手数据库,由专人维护,通过搜索网络,检索公开出版物,实地调查,交换索取等,将收集到的各类情报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起竞争对手的情报档案,主要包括同类企业的资金状况、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科技成果、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动向和市场占有率、技术经济指标等信息,最后通过对各对手的情报进行分析判断,推断出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能力及动向,从而为企业确立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企业标准化与名牌产品
给名牌下个定义不容易。通俗地讲,可以说是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用户和消费者中的信任度很高,知名度很高的商品。名牌商品同高档商品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只有高档产品才能创名牌、有的名牌商品是高档货,也有的中档、低档商品也是名牌。应该说,每一个档次的商品都有自己的名牌。名牌产品是企业全体职工智慧的结晶,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每一个名牌都是一部创业史,各有自己的经历和特点。一般来说名牌的首要前提是质量,或者说质量是名牌的命根子。这个质量既指产品本身的质量也指售后的服务质量。好质量的产品不一定都能变成名牌、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条件是持续的高质量。只有持续的高质量,才能保持声誉的持久。
企业会计标准化主要是指企业要从现实所潜在的会计问题出发来制定、以及实施各种条款的各项活动,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最佳的秩序。在这一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标准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企业要不断改进以及完善会计标准,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标准化的内容
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内容就是通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一活动。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其中包括了物资、人力资源等。与此同时会计标准化活动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超过了耗费,此时可以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额看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化活动所产生的增值。由于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也就是从输入一直到输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这一过程的周期较短,那么说明这一过程周转速度较快,并且所取得的会计标准化效果也就是非常好的。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标准化取得预期的效果,让这一过程成为增值转化的过程,并且促使这一过程获得很好的效果,此时企业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资源,并且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将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责任权利划分开来,同时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中的顺利开展,最终使得会计标准化的成本得以降低,获得较好的会计标准化效果。
三、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原则
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原则来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前预防的原则
超前预防的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活动中出现的重复性的问题,而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超前管理。企业通过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会计问题的复杂化,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系统优化原则
系统优化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从所能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出发,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标准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对象自身的局部效益,这样做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效益。
(三)协商一致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主要是指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效果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以及执行,这就要求企业要协商好与会计标准化管理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做不仅使得会计标准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且可以为会计标准化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四)动变有序原则
动变有序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来制定会计标准,并且要按照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保证会计标准具有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在改进会计标准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与此同时在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以及程序来进行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确保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阶梯发展原则
从阶梯发展原则中可以看出,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这一过程包括了制度会计标准、实施会计标准、监督检查会计标准、评价会计标准以及改进会计标准这一呈阶梯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过程会计标准都在不断提升,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会计标准化管理形象的反映出来,最终提高了会计活动标准水平。
(六)全过程管理原则
在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并且不能局限于制定会计标准以及实施活动。通过有效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这一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增值。
(七)全员管理原则
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其中包括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其他部门,比如: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所以为了有效运行以及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这就要调动其每一个部门的员工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并且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会计标准来开展会计工作。
四、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
企业会计标准化是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活动,所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包括了对过程输入的阶段、进行阶段以及输出阶段。
(一)管理过程输入阶段
过程输入阶段主要是指利用资源来进行管理,并且要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在过程输入这一阶段,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了物资、信息、人力以及环境资源等,企业在这一阶段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通过设立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第二,对企业会计标准化进行合理的培训。为了能够实现会计标准化管理战略目标,这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标准化人才队伍。第三,要制定科学的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规划。企业要安排好会计标准化工作的长期规划,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做好收集、整理会计资料工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标准化水平,掌握相关的会计标准资料,从而可以为制定会计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管理过程进行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进行阶段包括制定、实施、评价以及改进等多项活动。企业要根据自身外部条件的变化来不断改进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
(三)管理过程输出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的输出主要是指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管理过程输出这一阶段主要是管理会计标准信息以及会计标准化效果。
五、结束语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系统就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标准,其中包括了会计岗位设置的标准、会计人员的配置标准、会计业务流程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度,通过这些标准制度从而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会计活动,确保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皆斌.企业会计标准化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90-92.
高速变化的世界经济带给人们一次次惊喜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大的考验,企业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标准化的问题便不得不提上议程。创新标准化不但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更能带动相关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以致为整个经济注入新鲜的活力。许多领先企业的成功范例都证明了,标准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标准化的研究历史中,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标准的性质、主要内容等都做出了研究。GB/T 15498—2003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及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创新”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比特在他发表的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另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Parahalad) 和哈默尔(Hamel) 于 1990 年, 在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但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尚无定论。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而竞争力的精髓就在于技术的创新,“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和伟大实践者泰勒,在他管理实践中积极引入了标准化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那时起,结合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就成为了企业最为重视的内容之一。
目前,创新能力弱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约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企业创新标准化的研究便势在必行。企业的创新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技术、管理等等方面,然而不论创新的程度如何,为创新加以标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这里不妨以技术创新为例,标准化的本质是对重复的事物加以约束,使其趋于一致性,它来源于模仿,却高于模仿,是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捷径。新技术的标准化是促进新技术扩散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并能够帮助企业更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吸收国外有利的因素用于自身发展中来。技术标准化使得企业创新的技术得以快速扩散,有助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另外标准化的推广,从整个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因为标准一旦确立,其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生产过程中便可以借鉴其中优秀的部分,从而节省研发所需技术的时间以及材料,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因此从整个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这同我国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相一致。同样的道理,标准化令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标准的不断进步,如此往复循环下去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够了更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企业一方面面对着创新,一方面又要标准,而创新标准化又是把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对企业来说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企业弄清创新与标准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既然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标准化的主体,因此开展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便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技术标准为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稳定的发展平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这场创新标准化战役中,企业的核心地位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凸显,只有企业自身积极融入到其中,才可能使创新的标准化得以完全发挥作用,要使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认识到这点,创新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记在心上的。这就需要企业平时多加强相关的学习教育,培养一些专业素质高的人,组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中的上上下下都能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创新标准化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竞争的日益激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欲求生存与发展,创新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创新标准化是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捷径,是企业实现高效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铺路石,是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的基准,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的实现企业创新的标准化,使其更好的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条道路上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企业坚定信念,加之政府又为标准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相信企业创新标准化一定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绪论
2001年国家科技部提出了“技术标准,人才和专利”国家三大战略,我们清楚的看到,加入WTO以来,随着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标准战略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此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标准战略实施具体方案,以推动这项工作。
企业是实施标准战略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我们的标准化战略最终是要透过企业提升国力,让全体民众受益。但是,长期以来,标准战略始终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政府层面非常重视,而到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样,严重制约了标准战略在企业的实施与推进。
为了促进标准战略在企业的实施,指导企业加强基础工作,规范标准化管理,2003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目前全国有三批共计455家企业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单位,此外,各省质监局也纷纷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
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对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指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切实有效运行体系,从而为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仅仅保证了企业在产品、安全、健康、环保方面与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符合性,同时,对企业自身来说,也为企业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提供了保证。
“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试行)”对创建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标准化工作要求、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加分项目6个大项共计59个小项。其中A级:基本分达到280分以上;AA级:基本分达到32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00分以上,总分达到350分;AAA级:基本分达到37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60分以上,总分达到420分以上;AAAA级:基本分达到390分以上,且总分达到45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80分以上,总分达到460分以上。
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内涵可以看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标准战略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只有提升企业整体的标准化工作水平,才能达到国家标准战略的核心目标: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标准话语权。通过推进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使国内涌现一批能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优秀企业,对推进实施标准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若干问题思考
1.关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定方式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具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评审具有类似的特征。根据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具有检验-控制、预防和保证-改进和创新-卓越几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质量管理中管理中ISO 9000属合格评定,具有“门槛”的特征,而卓越评审是对组织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认定。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与卓越评审相似,反应的是组织标准化水平成熟度。而针对我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还尚未达到进行“成熟度”评审的阶段,这样必然会造成确认企业水平良莠不齐,达不到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的目的,也加大了其推广力度与难度。
笔者认为,目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定方式应采用“门槛”方式,对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合格评审,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工水平,促进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的开展。
2.关于创建工作模式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一直以来都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模式下,只对企业进行级别的确认,而缺乏对企业标准化具体工作的指导,这样必然会削弱企业积极性。
另一方面,标准化人才匮乏是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的最大问题,创建工作本身关键在于初期的体制平台的搭建,这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需要较高标准化专业水平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进入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之后,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企业内部人员就能保证体系的运行。
因此,笔者认为,在标准体系创建初期应借助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技术力量来指导和协助企业来完成,而后期通过企业人员的培训,企业自身能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这样,也减轻了企业负担,让此项工作真正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摘要]企业标准化适应外部环境或动力场的外部动力因素,主要有市场需要和市场竞争、技术壁垒和企业技术联盟等,内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对企业标准化活动起推动作用的综合因素,包括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经济利益和科学技术进步等,企业标准化需要动力来推动、加速和保持。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动力
市场是企业标准化根本性的源动力,如果说市场是企业标准化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那么市场需求则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基本起点,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规模时,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收入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思路,并引导企业以此为导向开展标准化活动,从而形成对企业标准化的拉动和激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正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这与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密不可分。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企业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企业的标准化有着巨大的驱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动因素,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方面能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标准化工作在稳定的秩序中进行,企业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标准化,才能形成有利于标准化建设的市场准入机制,反之,只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企业之间往往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进行合作,以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创新落后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致命的武器,对创新先进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获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竞争战略作用在标准化建设上就体现为企业在开发和研究标准时通过技术合作来提高竞争力,为了在信息技术标准中争夺主动权,企业力争通过这种联盟方式实现实力的倍增,企业和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建设重要的推动与支持力量,一个或几个企业如果能具备组建联盟的号召力会更有利于标准的运作,如果这种企业间联盟和技术联盟可以高效、规范地运作,其效率就不是企业单枪匹马作战所能比拟的,所以,运作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和实质,国外经验,采用企业联盟的形式来联合主导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标准化发展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以此获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企业标准化内在的基本动力在于不断降低成本,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的的最终实现靠企业在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和一系列环节中具体体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企业必须在降低成本,又能较大程度满足客户消费趋于个性化的需求,以赢得市场,因此恰当选择企业标准化的水平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高效和高质量,必须注重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产品在设计开发中对产品设计起点的要求,对产品设计质量、可靠性的要求,对加快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周期等要求,都迫使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中要发展产品品种,必须有标准化来优化产品结构,因为企业标准化提供了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加速产品开发的基础与手段,同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有效的标准化还能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从相同的生产线设计中得到大批量生产的效益,所以,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对标准化的追求构成了企业标准化的动力支持。在产品制造环节,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制造、检测技术才能实现产品标准化中高水平的技术性能要求,加强工艺纪律、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标准化、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的标准化;制造技术现代化,实现精益制造、敏捷生产的基础是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具体实施;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技术协调是发展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条件,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更谈不上高质量,高速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整体配合协作能力,对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素质,有利于标准的实施和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与自我约束机制,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企业标准体系各类标准的有效实施。市场的需求是综合的,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环节的协调一致,并且需要一些外部企业和协作单位的协同合作,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步调一致,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多项标准,建立最佳秩序,以取得最佳效益,最终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服务。当企业与社会目标可能发生冲突时,企业会适度考虑社会目标,当其他目标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时,一个企业会宁愿放弃一部分利润而追求其他目标,因此企业标准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消费者的和社会的利益,安全、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强制性内容必须成为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贯彻,使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组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标准化的发展。企业管理在生产组织上需要分工、专业化和技术协调,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工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都必须保证技术上的统一性,标准化正是适应了技术的统一性,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着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说来,用标准把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衔接起来,使上工序满足下工序的要求,用标准把企业同国内和国际市场连结起来,不仅使企业的需求易于得到满足,而且可以依据比较成本原理实行全球采购,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可见,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以技术统一性为前提的,而技术统一性是通过标准化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把日常的、大量的、重复发生的事物加以规范之后,管理者才有可能从琐碎的事物中脱身,实行真正的例外管理,才有精力和时间研究和思考事关全局的要害问题,从而提高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卓越的见识、运筹能力和决策水平,反过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使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和信息源泉,科技进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标准化建立起新的平台,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要生存发展、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必须时刻注重企业科技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是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标准化的动力,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作用,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企业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标准化工作的全部意义体现在为社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上,它通过统一的规范、有序的操作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新时期背景下的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应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在注重安全标准化实施的同时还要注重HSE管理体系的应用,并切实强化对其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助力。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1概述
1.1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
石化企业的安全标准化,主要是为了满足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设计和制定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这一管理体系下,主要是始终以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思想,在运作过程中采取“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模式,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更加标准和规范以及系统化的一种标准。在石化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则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主要体系,其核心就在于控制风险和识别危害。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引导企业全员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因而其在诸多石化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1]。
2强化二者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从这两种管理架构而言,二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一是二者均注重安全管理,且核心就是在安全管理中进行预防和评估。二是就运作模式来看,二者大致相当。均是采取的“计划检查行动”的过程,从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企业安全绩效,达到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三是就执行方式来看,二者主要采取的是“领导监督+管理支持”的方式,这样在推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规范的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安全责任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二者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区别。就管理要素而言,安全标准化管理中的要素等级分别较为分散,而HSE管理体系中则分布了以及等级和二级等级要素。由于二者的不同和相同,强化二者之间的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当二者整合之后,在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能促进管理系统功能的提升,而且还能强化管理效果。在没有整合的情况下,不管是管理资源调配、管理要素协调、管理体系接口均存在较大的变速,而正是由于二者分开实施而导致工作动态的变化更加复杂。所以强化对其的整合,就能有效的对所有的工作实施调配处理,尽可能地将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促进石化企业内部管理成效的提升,最终在企业生产中发挥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整合之后,还能将管理工作中各种重复性的工作减少,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优化,同时还能避免员工培训计划和复合性评价以及日常监督等工作的重复,最终将二者整合之后将重复性工作减少。此外,还能将事业企业的经济负担减轻。这是因为石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分开实施多种管理体系势必会导致企业经济负担的增加。而将二者整合就能有效的降低这方面的费用,最终有效的在安全管理中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又从另外几个方面验证了二者之间的整合就显得有必要[2]。
3强化二者整合的具体思考分析
上述我们对强化二者整合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整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石化企业整合下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思考
一是就要素模式来看。对二者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的目的是确保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在整合之后,能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由于二者存在的公共要素与专业要求多,所以在整合时必须区别的对待。也就是对这2个体系的公共要素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确定,再对每项专业要求职能进行划分,并对每项要素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将五大管理要素进行整合。二是就文件模式来看。对二者的体系文件进行有机整合时,需要我们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人员安排和机构的设置,以及职能的划分和员工接收水平和体系文件实施程度等诸多因素,对体系文件进行整合,尽可能地达到一步到位的整合。这就需要将整合程序的文件和制度文件的数量负荷安全标准化管理和HSE管理体系认证的需要,并编制专业的制度文件。三是就整合体系来看,为了确保整合体系得到高效的运行,我们必须确保在运行整合体系时输入所有负荷安全标准化和HSE管理的体系要素。在体系运行文件不仅要将安全标准化的制度文件涵盖,而且还要包含HSE管理体系中的程序文件,整合后的管理体系的运行,首先应建立方针与目标;其次应设置组织机构,并进行职责的划分;再次应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做好资源的配备;最后是培养有资质的的内部评价人员,确保管理体系的文件得到严格的执行。四是就整合管理体系的保持来看,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以及做好组织体系的内部评价,同时还需要强化数据方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对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最终有效的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2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切入点思考
管理体系整合的切入点,主要是结合这两种体系共有目标对管理体系的作用进行确定,再结合其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结构整合和设计,对组成体系的子系统进行确定。所以在体系整合时,主要是采取横向聚集与横向添加的方式。也就是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横向写作,并整合有关要素。也可以是将多个要素融入现有体系后生成新要素。例如将安全标准化中的方针目标子要素和HSE管理体系内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等子要素的横向拒合,就能成为整合后的安全管理体系内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要求。但是二者的整合并没有主次之分,均是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着力。
3.3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步骤思考
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首先就应成立专业的整合机构,对整合机构的要求较高。其组成和副组长分别由最高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代表,而组员则由每个智能部门负责人来担任,并且适当的引导专业人员与员工代表参与进来。而在成立整合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计划的制定,由组长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整合计划的制定,并在计划中对整合的目标和任务以及要求和思路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在整合过程中对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其次就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企业全员的培训,引导其意识到强化整合的必要性,并整合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加强对现状的调查,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对整合设计的内容进行确定,例如整合模式、组织机构、公共要素等,均需要在整合设计中体现出来,并对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可能地确保管理手册的编制、程序文件和制度文件的编制、支持性文件的完善、新文件的等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最后是强化运行整合,也就是确保整合后的体系得到高效的实施,从而对组织内部管理步骤进行不断的简化,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将企业在体系维护中的资源投入降到最低。以内部评价为例,在编制内部评价计划和检查表时,需要对两个体系的内部平家垸进行确定,并根据计划要求,在现场加强对体系的审核,且在合格之后才能分发到作业现场。此外,还应对其进行持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确保管理体系具有自我完善的作用,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与优化。
3.4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实施思考
首先是对整合体系在试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标准化进行初步诊断,掌握企业在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企业的实践,对整合后的体系在推进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将职能接口关系理顺,对内部管理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对企业原材料采购以及组织生产和销售等全程的控制,构筑基于服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平台,促进全员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有效的促进体系深入的实施和运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中,只有注重安全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重视和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注重二者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绩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黄刚 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自然界和人类的万事万物都有S型曲线。产品遵循这个规律,企业也遵循这个规律。有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企业的寿命都不超过人的寿命,但是也有少数企业的寿命远远超过人的平均寿命,比如说西门子、同仁堂,还有杜邦,他们都超过200年。这些企业都具有一种自上而下,使自身跨入一个新的S型曲线的能力。最关键的是两个:一是企业标准化,再一个是创新。
标准化特别重要。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无论是传统产业的麦当劳,还是现代的星巴克,无一不是善于做标准化的高手。而我国很多企业则不太重视标准化,这反映了我国许多企业比较短视,缺乏长远理念。
标准化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做。一个是物的层面,包括产品设备等等;二是物流的层面;三是人的层面,包括价值标准、做事的方式等。比较而言,物的方面标准化相对容易做;物流的方面标准化比物的方面难些;最难的,也是最根本的是人的方面的标准化。因为人有七情六欲,并且物和流都是由人来掌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人的方面标准化做得如何决定了企业成功的持续时间。所以,优秀的企业都高度重视做人的标准化工作,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为人处事之道,也就是企业的文化。
对民营企业来说,要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选择和确定优良文化基因,也就是优选种子:使命或者远景、价值观和规范。这是基础。在谈文化建设的时候,企业往往有一个误区及偏差,过分的强调个性,似乎没有特色和个性就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细究人们强调的所谓特色、个性,无非就是文字表述上要有特色、个性,或者说提法上要与众不同。表述或提法上追求特色、个性的企业,往往容易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口号化、表象化,而难以真正取得实效。正如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企业的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不是文字表述富有个性的结果,而是经营管理行为的结果。A企业和B企业即使同样以创新为核心价值理念,其企业文化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表述或提法上追求特色、个性,对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054-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双11等高峰期快递企业忙得不可开交,此时快递往往变成慢递,包裹出现问题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即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出现包裹丢失的状况,甚至出现“电脑变成石头”事件,这些所谓的“意外”情况频频发生,我们不得不思考快递企业服务的标准。快递企业必须通过制定一套标准的服务体制来提高服务水平,以此赢得顾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发展状况
21民营快递发展现状
首先,民营快递一般为同城快递,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管理也比较方便。同时,技术进入门槛也较低,这使得刚刚进入快递行业的民营小企业也能迅速攫取利润。其次,与EMS等相对比,民营快递有价格上的优势。总体来说,民营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三大优势:一是低成本扩张;二是贴近市场的运营模式;三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基于这三大优势,市场上快递小企业“数不胜数”,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并且缺乏行业自律,快递企业市场竞争很混乱,快递行业总体呈现出“散、小、弱、差、多”的现象。
2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快递企业已经超过了一万家,其中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最为庞大。目前,中国快递国内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近几年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国资背景的EMS统领市场的局面已经打破,民营快递力量不断增强,民营快递成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中坚力量,并且部分企业已经朝国际快递发展。有数据显示民营快递企业占据70%的市场份额,而民营快递中优势较大的主要是“四通一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不断扩增自己的网点数量,使得自己的网点能覆盖更多的城市,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3民营快递的发展模式及问题
31民营快递发展模式
民营快递产生之初由于缺乏资金、缺少合法地位,采取以品牌为主导的加盟模式,形成了我国快递的一大特色。民营快递大多为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无专业的管理人员,并且进入门槛低。进入者往往缺乏快递行业的管理理念,没有一套成型的标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经营,在这种模式下发生丢件、错件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客户满意度低。这些缺乏管理的民营快递小企业拉低了快递行业的整体水平,造成快递行业投诉率大幅升高。
32加盟模式无统一标准的弊端
首先,利益多元化引发冲突。加盟商自负盈亏,不贯彻总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经常会出现包裹破损甚至丢失的现象。如果加盟企业的订单不多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卷款逃跑的现象。其次,加盟模式无标准引发恶性竞争。众多的快递企业为了争夺包裹数量、占有市场,盲目地为顾客压低价格,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困扰。最后,影响企业形象。加盟店出现的丢件、错件情况造成顾客不满意时,会影响品牌的声誉。因此,无标准的加盟在出现问题时会让企业形象蒙上一层阴影。
4改善民营快递服务水平
41加盟模式标准化
411品牌及技术的使用方法
加盟店必须按照总部承诺的范围和方法使用公司品牌及经营技术资产,按照统一形象经营店铺。加盟店使用公司品牌和经营技术资产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①破坏公司形象,损害公司品牌的行为。
②向第三者泄露公司经营技术,或传递经营资产。
③加盟店为第三人模仿公司品牌或经营技术。
412店址选择
总部不得在加盟店半径3000米范围内允许第三者经营本公司的店铺,其次因环境变化或其他原因加盟店变更店铺地址时,必须向总部提出变更申请。通过控制服务范围,可以让加盟店有充分的顾客,避免因两店之间距离太近而出现竞争现象。总部对各加盟店位置有具体了解,便于掌控整体情况。
413经验技术指导
加盟店应做到持续经营,在正式运营前总部向加盟店传授相关知识及经营技术。在开业前派遣店主和两名可以代行承担责任的职工参加总部规定的教育研修。在开业后,加盟企业按照规定进行进修教育。在开业的前一周内,总部派人进行经营及技术指导。此外,总部不定期检查加盟店的经营情况,并且对加盟店的职工进行培训。
414加盟店经验事项
加盟店店铺设计必须符合总部的要求,总部在加盟店装修期间要派人进行监督。为了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加盟店要从总部指定处购买运营必需的设备、装置等,使得加盟店的布局和设备等符合总部规定的样式。
415加盟保证金
为了有效避免加盟店出现卷款逃跑、丢件等无人赔偿的现象,加盟店在加盟初期不仅要交加盟费,还要定期上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不按期限定时缴纳,还要对加盟店进行处罚,要求其上缴拖欠费用,直至付清为止。
416营业状况汇报及纠纷报告
虽然总部与加盟店自负盈亏,但是加盟店要定期向总部汇报自己的经营状况,与总部交流经验,以便出现经营上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发生丢件、毁损等状况时也要上报总部,总部帮助想解决措施,这样既能给顾客一个交代,也维护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42加盟模式标准化的优势
421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加盟模式标准化之后改变了以往加盟模式混乱的局面,使得加盟店能够按照总部的标准规范运营,改变以往杂、乱的现象,让快递企业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提升了快递企业整体形象。
422有利于规范快递企业行为
制定加盟模式标准,新进入者将“有法可依”,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人员的培训、设施设备的应用等会提高快递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23有利于保证客户权益
通过对新加盟企业实施上缴保证金等措施,发生丢件、缺件等情况时,在加盟店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总部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可以帮助解决,给顾客一个交代,这样使顾客的利益在无形中多了保障。
5结论
我国快递行业呈现国营、外资和民营“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国营快递和拥有成熟管理经验和跨国网络的外资企业,民营快递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思考。民营快递近几年通过加盟模式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追溯根源是因为加盟模式带来的问题。本文针对民营快递加盟模式存在的不规则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加盟模式标准化的具体建议,但是内容还不够深入,希望加盟模式标准化的问题能够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志君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SWOT分析[J].中国储运,2010,1(1):112-114
一、EMS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环境
企业环境在经济的大前提下,还受着自然条件与技术文化因素与政治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企业的真正运营中,我们的管理策略受着这些综合方面的多重制约,而在这里,EMS企业面临的重点环境特征如图1所示: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于直接投资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全球性产品快速增长率,我们在世界经济的角度下来看,结合了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广泛使用与普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于新产品新科技的应用与研发需求增多,全球的经济增长点汇集在于高新科技与高附加值产品上,这样就对我们EMS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却是不能回避的。在新时代的企业生产中,我们更关心的是绿色环保,对于以往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与粗放性生产,造成的森林与水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全球气候的极端化现象,我们现在要改变成可持续性发展,要有生态供应链,和谐自然的观念。
(4)对于生产过程中,技术的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降低劳动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产品的更新与研发则要求我们紧跟市场变化,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在产品的交货期上,有更高的时间要求,这就对我们如何赢得市场与客户,提出了高效化生产与技术的研发周期要求。
(4)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AMT在是对加工中心体系,、柔性制造体系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的统一集合化生产,在EMS企业生产上,这种方式的大规模应用与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自动化程度。
二、如何设计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方案
(1)产品选择、研发方案。在产品的选择上,要进行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在广义的产品概念里,分为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与两者之合。在这里,我们要看到,产品的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一点,对于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环境与自然资源条件,都要做好有效的调研,同时,还要看到法律与文化层面上的发展与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来得出,一个产品的生产价值。而在产品的研发上,我们要紧抓住科技与创新。在这里,也有一种情况,对于市面上已有产品的跟风生产与模仿,在成本上来说,费用小,且风险低,但是这样就无法成功打造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如何做好企业的研发,就要在设计与专利上,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力成本与财力成本上,还要看到时间成本,对于社会上已有的成果要积极吸取经验,同时做好自己的产品专利工作。必要时,还可以联合外界力量,做好联合研发。
(2)生产运营模式。在这里,我们对于做好EMS企业的生产运营上,已有的模式有三种,代购和自制,和定制。一般来说,第一种代购与外购对于零部件的采购上,要求较高,主要是采购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分工的好处,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零部件的采购选择,这一种对于品牌效应强大的企业是相当有好处的,对企业本身的核心科技含量要求也很高,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不会因为采购而处于弱势。第二种自制上,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会产生人力成本与生产成本,且在管理与技术成本上,也有相对应的要求,产品的生产周期将被拉长,但企业产品运营生产的安全性上,是相当有好处的,对于第一种代购与采购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与联盟利益分配危机,这一种方法在独立性上大大优于第一种。第三种定制,则建立在高质量与大数量上,这里我们要看到这三种的共同要求就是对于产品的质量严格要求,任何市场上的产品想要取得真正的口碑,都必须建立在客户信任的质量基础上,而定制就是在这里通过产品的质量优势来进行品牌的运营与维护。大量的产品订单对于定制的个性化生产,与标准件的质量要求更高,但是这一种的重点在于,让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成为质量生产的标准化模板。
三、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要点
主要在于对产品选择的一贯性,与对于人力资源的运用上。我们要看到,产品的创新是重要,但在制定一个方案后,要有无库存的生产与精细化生产的意识,那么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科技的攻关与灵活地调整生产策略。而人力资源上,要重视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进修,意识到企业的柔性运营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外部力量,在市场的良性力量推动下,做好社会与企业的互动,对于国家政策与市场反映,要及时调整企业运营,争取做到顺势而动,在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上达成一致步伐。
四、结语
对于EMS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研究,是在基于对市场的清醒认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与对于产品高科技附加值的不断探索上的。现代全球化的竞争让企业面对的市场变化更多,但同时企业能够运用的生产资源与经验选择范围也更广阔。我们要看到,企业的品牌价值不仅建立在优良的产品性能上,还有在市场上的形象,如环境友好型企业。对于产品的选择上同,要有社会发展的意识,对于国家与整个社会,EMS企业在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同时,还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社会使命,只有在这样的意识观下,结合做好人力与财务管理,再加上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才能真正让企业高效运营成为现实。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基本工作,利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这种经营手段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管理方式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有效途径。石油行业的企业标准化也是一直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在电视媒体还是信息网络,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到石油行业在生产经营上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制约了石油井下工作的发展,提高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方式也成为企业迫切需要改变和解决的难题。
1 企业标准化建设
1898年,美国科学管理教父利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开展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使得企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顺应这种标准化的发展也激起美国更多的企业在管理生产方面实行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建设也是促进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标准化也逐步蔓延开来,不仅延伸至各个行业,也成为了一种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判断依据。
1.1 企业标准化
标准化的方式就是规范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秩序,以完善企业实际问题的处理和制度规则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整体活跃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措施,不断规范企业不同阶层的思想工作素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生产工作效率,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1.2 企业标准化作用
企业标准化在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基础。显而易见,在规范企业标准化的实际进程里,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重大。
(1)一个企业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经济利益,同时这种方式也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做到规范化的服务理念,也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所以,科学有效的管理、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实现企业标准化的首要任务。
(2)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板块之间的相互效应不同,促使各个部门和环节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只有将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的管理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基础工作。
(3)把握和处理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基本条件。只有管理好企业各种产品、各项工作、不同人员,才能实现标准化的循序渐进。还能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企业标准化反应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标准化的经营方式不仅体现在生产工作效率上,也体现在专业的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劳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标准化和质量。这些情况为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
2.1 石油作业存在的问题
(1)数据分析统计和工作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就是石油企业迫切实现企业标准化的问题根源。基层员工对标准化的思想认识不足,每天就是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并没有想到是否标准化的概念。
(2)员工们在这个行业干的时间久了,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喜欢用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事情,按照最省事的方式执行,这样使得标准化在员工们的思想中概念模糊,没有一个好的执行标准。工作也是点式管理,没有系统化。
(3)标准化的管理概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贯彻落实好标准化的职能所在。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责任心,出现上层管理不够,下层执行不利的局面,从而导致石油作业的工程质量得不到提高,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2.2 解决措施
上述这些存在的问题,企业部门应该做到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一方面,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工作讲求经验的思想方式,从而忽略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需要加大标准化的思想贯彻力度,改变传统的工作经验,让员工们了解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安全、经济效益等存在的积极关系,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标准化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的操作水平来影响员工的认知水平,倡导“标准为荣,违章为耻”的行为活动。此外,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标准化的执行能力。实行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加强标准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大标准化在企业的宣传力度,培养企业员工标准化观念,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完善企业各个层面的标准化管理制度,遵循科学的标准化管理理念,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2.3 实现企业标准化方法
第一,要想有效的开展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保证。因此,要根据石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并且结合矿井下施工的队伍在野外作业、工作区域点广面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管理方法,明确标准化的目的,工作环境和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任务职责、分工权限。
第二,在各个阶层配备专业的标准化管理人员,组成一个井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基层标准化管理网络,完善“四级管理”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个层面的标准化管理职责。
第三,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树立矿井作业模范代表,严抓典型。在公司大力宣传和表扬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下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反之就是对一些典型进行严肃的惩罚。加大石油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利用可利用的媒介来宣传,同时对员工进行一对一的强化培训,提高员工标准化管理的主观意识,提高石油标准化作业的执行能力。
第四,标准化管理模式下员工的工资和日常的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提高员工的敬业忠诚度是可行的,对于企业的管理实现标准化是可控的,效果也会很明显。
第五,石油作业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保证相互配合、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的工作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中,对于过程的控制必须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建立一个健全的井下作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作业流程,根据流程图中的关键标识、关键工序进行标准作业,使工作岗位上的基层员工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操作,从而更好的实现标准化。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善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我国在企业标准化的执行力度上还不够完善,企业管理标准化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时展的需求,力求更高效、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