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11:41: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提高教学质量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几年来,初、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又进行扩招,再加上很多省份的技工院校实行的是自主招生(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平台),其生源往往是读不了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的落榜生,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其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技工院校面临这样的形势,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思想松懈、纪律涣散、自我管理意识淡薄、遇事易冲动常与人发生冲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精神,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理解较为肤浅、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信心,抱着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的这些问题和不良表现,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而是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受环境影响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当然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
关系。
2.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要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的需求、就业方向及待遇;讲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等;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展交流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并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今后工作的认识。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3.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思想决定行动。技工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努力学习。很多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思想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差生,而是不适应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因此,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大会、学生科组织学生座谈会、班级组织班会;对后进生,班主任要做到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家访,任课教师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建立党团员或班干部帮扶等方式;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和关心他们。当然,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育人工程,需要全校各级领导、教职工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
另外,思想教育还应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规定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帮助他们重树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4.严抓学生纪律管理,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和习惯
构建学校、学生科(处)和班级三级管理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协助实施。学校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学生科层面抓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班主任抓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班级任课老师协助管理,真正做到学校和科室齐抓共管,全面实行学生纪律管理班主任包班制,任课老师包堂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我们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技工院校若出现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喜欢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的严重违纪现象,要对当事人和参与人进行严格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达到开除、留校察看的绝不手软;另外,任课老师要严格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对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和看闲书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学生科。班主任要将学生的违纪情况计入个人的操作评比中,对每个学期操行分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5.加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促使学生刻苦学习
由于技工院校的招生形式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无心上学、毫无学习压力可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不认真学习的原因是:据往届的学生讲,不管你学得好不好,最后都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反映的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没有把好课程的考试关、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和毕业关,才出现了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毫无外在的学习压力。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宽进严出,引导和迫使学生去刻苦学习呢?这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技能鉴定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等相互配合做好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把各门课程的考试关。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过程考核,平时表现差或过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并要求其对该门课程直接重修。另外,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的要进行补考或重修。二是严把技能等级考证的鉴定关。在鉴定时要严格按照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由技能鉴定中心发放技能等级证书。三是严把毕业关。只有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否则采取重修、补考和留级跟读的方式直到考试合格才能给予毕业。要确保毕业的学生货真价实,维护好学校的声誉和毕业证书的权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体化教师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呢?当然师资力量是关键,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比较严峻的问题是,近几年由于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再加上多数老师都是工科毕业,缺乏系统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不知道教师的具体职责,出现很多年轻教师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而是更多地去追求物质生活。个别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组织混乱:对学生的睡觉、玩手机、搞小动作和看闲书等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老师还出现上课迟到、随意接打电话等。其所作所为都严重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职业道德极其低下,更谈不上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技工院校面临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老师们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做到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做一个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人民教师。
2.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校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对教学一线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给教学能手和技术能手以高额津贴,使教师这个岗位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都羡慕的岗位,让教师乐于从教,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快乐。只有这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成为现实。
3.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因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院校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体化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近几年很多技工院校都开始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操作技能还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可以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性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的本职工作岗位,针对教学实际,采用适当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上的培训(如:备课工作规范、授课工作规范、批改作业工作规范、晚自习辅导工作规范、考试工作规范等常规性的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专业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校本培训时间可以在学期中的正常上课时间、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等,相对比较灵活,便于操作和实施,整个培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之经常化和常态化,体现继续教育的终身性。这种方式既组织方便、节省开支,又能使大多数教师受益,培训的成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对于校外培训,应根据学校教学或改革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新技术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的业务培训,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4.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学校应制定教学研究方面的奖励机制,使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教学研究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专家,为名师、名专业和名校三名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投入,改善一体化教学条件
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致使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技术相对滞后,因此学校要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尽量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建立一体化教学场地,在实训设备的配置上要尽量做到技术要求适用和够用,在实训场地的规划和布局上尽量与企业生产布局相一致,场地要求有理论教学区、资料查阅区、实习教学演示区、仿真教学实习区和实习操作区、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料等。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规范科学的工作制度来约束教师,制定完善并量化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违规提醒和通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守、有章可依、有制度可遵循。严格按照ISO9001的要求,规范备课、授课、晚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师工作规范,各个环节对教师都提出明确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引导教师认真执行,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分担的教学任务。
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分段实施,学习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从业人员现状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实用的教材和学材,以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2.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体化教学
根据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无积极性的实际情况,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应尽可能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在一体化教学场室和环境中,首先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学生进行明确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学习,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络、教材、学材、发挥集体力量,如何去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中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电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无疑会使我们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创建了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通过声、光、电多角度去刺激学生的神经元,使学生动情入境、乐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直观和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节奏加快了、课堂信息量增大了,其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57-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降低分数线和扩大招生规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如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育质量,实现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1.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缺乏监管。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整合与投资力度,然而,由于缺乏监管制度,部分资金没有直接被用在增加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中,也没有购置新的仪器设备,而是用在了扩大招生规模和就业率上,致使年年学生规模不断加大,在设备陈旧和有限条件下,学生技能训练时间不断减少,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就业问题。
2.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学质量重视力度不够。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职校都过多地强调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对教学方面,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教学,并对教学的管理不够重视,完全没有按照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育,往往都是采用降低考核标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将学生推到社会中去,对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不够重视,学没有学到相应的技能与他们没有关系,对自己教学质量的管理严重放松。
3.学习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近年来,为适中国应经济发展,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改革,扩大招生规模,目前,高职院校招的学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参加高考类的高中毕业,成绩较低,以高等教育最低层次录取;二是职高高中,这类学生学习基础更低,长期的职业技校学习体制,师资力量又匮乏,使这类学生更不注重课堂学习,由此,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4.教师自身水平有限。据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本科文凭,研究生学历较少,知识结构也有限,加之还不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所以,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技能水平不高,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尴尬局面,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老师,往往都参与到企业生产合作项目中去,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乏。
5.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适应,考核单一。有些高职院校仍既不是走科研路线又不是实践路线,目标不明确,没有突出职业院校要以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技能型专门人才,没有确定好自身的目标,在教学方法方面,又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课堂上仍然是以老师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真正参与操作的甚少,另外,考核体系较单一,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核使终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院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准确定位职业发展方向。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也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高职院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学院领导干部和教学监督组听课制度,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将提高教学质量列为学院发展重点工作,学院领导及教学督导组随时监督听课,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学师生反映的问题,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众,高职院校就是以培育高实践应用型技能性人才主,确定职业发展定位,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加强学风建设,重点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因此,学院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学生毕业后能拿到毕业证书,还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3.推进教学改革。加快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积极学习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经验,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教育课程和优质专业,对于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要重点资助,使之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同时要主动走出校门,联系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也让企业也参与到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中来,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现代管理与运营理念,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便能提前适应企业的生产模式,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34-01
1.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领会新教材
首先我认识最深刻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了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
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了教学目标,并实现了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3. 狠抓基础,注意密度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密度,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在情景中进行教学,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从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采用“滚动式”,扩大语言输入。"滚动式"就是重复教材中的重点,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采用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一年级教学重难点,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黑板辟出一个“音标角”,每天写上10个注上音标的生词或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4.利用教材内容激活情境
要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学习意识,提高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培训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因材施教,培养学员的表达能力
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应当针对学员个体的差异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适应实践的专业技能。为了给送培单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强化学员的“动嘴”能力,所谓“动嘴”能力,就是学员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包括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要求口齿清晰、准确无误,使表述内容具有相关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二个层次,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问题,用“图”或“文”的形式准确地表示出来,即“动手”的能力,它是建立在第一层次之上的更高要求,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要实现第二层次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的学员按学习态度可分为三组:第一组,自愿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或以往的工作经验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组学员占全班人数的20%左右。第二组,绝大多数学员,占班级人数60%左右。这一组学员尽管有相当长的工作经验,甚至一直从事某一项工作,可能是因为知识水平不高,年龄较大,或是其他原因,在课堂上他们欲言又止,不敢发言,或是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不能清晰地表述问题,表现为词不达意,缺乏逻辑,基本概念混淆。第三组,从不在课堂上发言的学员,占全班人数的20%左右。交流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就应该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经过交谈和了解,我发现,第一组学员多是单位的生产技术骨干,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较一般学员高,“自我意识”非常明确,学习有主动性,他们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而且所提的问题大多具有针对性。在讲到难点问题时,他们运用总结性的语言,阐述内容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第二组学员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在讲解重点问题时,与他们交流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帮助他们理顺思路,把问题或见解表达出来。对他们正确的见解应积极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见解,教师应运用准确的书面语言,正确的板书进行解释。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第三组学员,尽管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认真,抱着“混”的态度来学习,我也会在复习时适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他们不会被教师点名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机会。这部分学员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很慌乱。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所提问题,结合课堂所讲专业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们的错误,则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正确引导,同时更耐心地讲解所学知识,甚至一对一、手把手地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不管对哪一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调节课堂气氛与加强学习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提高,完成培训任务。在此,要重点强调的是,当不善言辞或能力有欠缺的学员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的言语的方式、方法应该是不急不躁,循循善诱,绝不能讽刺挖苦。如果一定要用幽默的方式,那也要运用善意的、积极的言辞,否则将事与愿违,严重地伤害学员的自尊心,影响学员的学习兴趣。
另外,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给学员布置的作业不是简单的理论阐述或公式记忆,而是用所学过的知识阐述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考察学员能否用概括性文字解释问题,语句是否流畅,观点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
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员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没有必要讲解高深的理论知识,但是讲解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培训工作必需的。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经过实验证明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方式磨灭了学员的创造性,使学员成为了被动学习的机械。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的学员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只有教师讲的知识才有可能知道,而教师没有讲过的知识,学员则没有意识去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己。这也导致了许多教师总是详尽地讲解相关知识。其效果往往是许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会自觉地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只是建立在书本上或是依旧停留在原有的工作经验上。其实教师一方面要把基础知识给学员们讲清楚、讲透彻,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员分析问题的方法。任何一门专业理论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能解决某些问题。要想“对症下药”地解决具体问题,还要综合所学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深入一些,引导学员从另一个高度去分析问题,这样可以使学员们的理性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实践,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以上谈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的基本能力,而实践能力则是包括上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需要学员深入实践,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沉淀才能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过中级培训后再进行高级工培训的职工,都会反馈这样一个信息: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有脱节的地方。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教材很难及时更新或是更新很慢。同时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保障我们及时、准确地获取最先进专业理论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主要是教师往往只把专业知识一个点、一个点的教给学员,而没有把知识串成一根线或形成一个面引导学员去从全局把握,也没有把知识放在它所应用的环境里让学员去理解。所以加
强实践,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以人为本,培养学员的自我意识
著名的哲学家弗洛姆说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又能超越自然,那是因为人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所以在培养学员的自我意识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授业”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其他两项则是以人为本的典型表现。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员检查自己遇到的问题。例如:可以让学员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或与其他学员交流。教师可以让学员回答这样的问题:“我在什么环境中感到愉快?”、“我在什么条件下学习效果最好?”、“我为什么喜欢某一类课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需求、甚至个性特点。师生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处于好玩、好动的时期,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期间,老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也较为死板,从而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作为小学体育老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下简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利用讲故事、猜谜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今,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进行理论讲解、示范、指点要领,学生机械性的进行模仿,内容十分乏味,过程较为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质量。而如果利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前滚翻”内容时,就可以自编一个小谜语:什么动作双手用力支撑身体,双脚快速向后蹬,身体成圆球向前翻滚?学生会进行想象,展开联想,从而获取答案。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掌握动作要领,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
对于体育课程来讲,其较为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名学生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不同,接受知识的速度与能力也有差别。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合理设定教学方法,争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挖掘自身的潜能。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课程时,以往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单调进行示范,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两组进行投篮、传球训练,这种教学效果较低。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一些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深入地讲解一些篮球的控球技巧,让学生进行训练,而如果一些学生对篮球兴趣较低,则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进行动作讲解即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三、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期间,应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过程中,表扬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并且相应的指出学生还存在哪些不足。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慢,那么,则当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就需要给予肯定,从而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给予学生希望,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运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跳远”课程时,可以站在沙坑侧边,细致观察学生的动作,对跳远成绩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你真棒!”对跳远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下次你会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四、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
对于体育科目来讲,其是由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展、演变而成,同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联。如果同实际生活相分离,则运动会显得十分苍白。当前,我国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同学生的生活关联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及家长无法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同时,很多教职人员对体育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现今,人们在生活期间经常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意外损伤,由此角度来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日常的小游戏,如:踢毽子、丢手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总之,体育是小学教学期间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紧跟时展的步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因此,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分析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在小学教学期间,数学课程是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促进自身成长。
一、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喜爱某位老师,那么就会更爱学习该科目,也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尊重,为学生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语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找寻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能够熟练通过动作、语言、眼神等给予学生肯定,真心赞美学生,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师还需要通过熟练的教学技巧及渊博的知识获取学生的信任。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送上赞美,并且告诫学生戒骄戒躁;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寻问题,激励学生下次努力。
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唯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并且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等结合起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假如老师采用以往“枯燥讲解、机械记忆”的模式开展教学,则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力求通过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程序化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的事物,自行测量身边长方形事物的长与宽,之后求解面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对后进学生进行辅导
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同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措施,都需要把握大局,帮助学生掌握全体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一个都不可以落下。教师应重点对后进学生进行辅导,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教学期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多进行练习,将学生划分成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一起进步。例如,在讲解“比一比”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尽心发言,同时让后进学生指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内容,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为学生以后成长夯实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能够将数学中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自制Flash小课件,让长方形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再例如,在讲解“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放映一些各地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其不同,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五、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较为喜爱游戏,偏爱玩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建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携带一把小剪刀,为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自行“剪一剪”“拼一拼”,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再例如,在讲解“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游戏:将两个半圆及一个长方形卡片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将男女生划分成两组,让学生在盒子中任意摸两个卡片,如果可以拼凑成一个圆形(两个半圆),则男生获胜,如果可以拼凑成一个小蘑菇(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则女生获胜。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结果是女生获胜,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种情况是偶尔还是必然?之后教师引入“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
基础。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也需要相应变化。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使自身的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为学生创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同生活的关联,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林口中学任教已经快十年了。对教育者而言,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搞好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1.重视情感因素在课堂上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这就需要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校也是温暖的家,这样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理由有3点:
1.1 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
1.2 要多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习惯。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高效的接收你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 情感教育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也承担起了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2.加强班级管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机会,选拔一批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起到带头的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班干部们能够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再加上自己精心的管理,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样的话,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3.抓好教学常规,把握好"备""教""批""复""考"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工作行为,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还要备学生(包括知识现状、接受能力、性格爱好和努力程度等因素),要做到一切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2 上课(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我们常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努力程度,所以上课的方法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尽量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及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②深入了解,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不相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③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样的指导思想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又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3 批改作业和试卷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存在的普片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解,将其纠正。
3.4 复习可以查缺补漏。教师组织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则要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个别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3.5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试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开放自信、勇于争先的高尚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01-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喜欢学、爱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自发地去追求和学习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培养起来,才能更好地学好历史,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学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传统的历史课最大的缺陷是“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反应是厌学,上课睡觉是常见的现象。即使考试前死记硬背,勉强把成绩提上来,也显然违背素质教育的精神,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时可设问:当前,朝鲜核问题还吸引世界的目光,六方会谈也是一路坎坷而行,那么,二战后为什么会发生朝鲜战争呢·是“冷战”的表现吗·什么是“冷战”呢·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处理开头,使学生迫切希望知道问题的奥秘,注意力自然就转移到教学中来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通过巧妙地构思设计导入,能很好地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探索中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式过程,少灌输、多活动。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做做,议议等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小结,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使学生学会学习。波利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发现探求新知。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学生情绪高涨,都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激动、骄傲,学习气氛热烈而活跃。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就趋于呆板,那么在课堂上何不尝试让学生讲、老师听呢·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材内容,可充分让学生探索道理,讲思考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探索有激情,讨论的比较方法超出了书上列举的范围,且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有深度,更有创新度。
3.教师的讲授要生动热情
教师的讲授生动和热情与学生参与学习和专注于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第一,要运用心向诱导。心向是学生听讲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诱导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准备接收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引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将注意和心神指向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第二,要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欲使课堂教学生动,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
4.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87-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学之本,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始终探讨的一个永恒主题。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因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理论的主渠道。但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像语文课堂那么生动有趣,有时甚至有点乏味,为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1.热爱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使得其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把生活的问题引入数学,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1热爱学生。小学生都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小孩童,他们好动淘气,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2创设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1.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认真上课;③课后整理;④认真练习;⑤及时复结。
2.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做得扎实、有效,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2)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我们的新版教材和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入手,抓住学生兴趣,把数学问题和生活紧密结合。(3)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其次是研究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3.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要和自己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好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其个性特点,善于发现,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于学生的不良情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走出困惑;再次,要为学生着想,坦诚相待,诚心实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 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并真心的热爱他们。
4.改进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5.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5.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归生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
5.2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开展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从而寻找一种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层次。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