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7 21:56: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广场文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广场文化论文

篇(1)

2要正确把握广场文化活动中群众的娱乐性与交往性心理的交融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文化就是人们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主体交往展现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它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居住环境的相对独立,交往相对减少,广场文化创造出的一种完善、友好、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则可以有效地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人们追求娱乐性是任何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必然因素,而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娱乐性的体现是最为广泛典型的。在娱乐的同时又满足了交往的需要,广场文化活动的独特性能,也是其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1)群众的娱乐性心理。消遣心理与娱乐的心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主动的,带有一定满足性与目的性。广场文化应当积极抓住群众的这种心理,引导群众向追求健康的娱乐方面发展。所以开展广场文化的内容必须丰富多样,形式更应多种多样,尽可能地把其所包含的艺术门类(广场音乐、广场歌舞、广场曲艺、广场绘画,甚至广场雕塑、广场建筑艺术——交替开展,并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2)交往性心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一日无交往活动,交往对社会有整合作用,使人类各分散的个体得以联合起来,聚集成一个整体。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由于其舞台空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深受群众喜爱,很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的交往性心理;另一方面,文化活动所创造的友好、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更多地为人们提供了面对面的交往与沟通。作为参与者与组织者,他们可以使自己的心灵与各种高雅艺术进行近距离的交融。(3)娱乐性心理与交往性心理的交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社会群众之间的交往中等,这是广场文化活动所体现的特殊功能。例如,我们要搞一次广场舞会,当在愉快的欢舞中,或者当舞伴更迭时,我们在融洽的舞蹈中进行了交流,即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愉悦,又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彼此的交往,这样他们就更乐意地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所以我们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两种心理的融合,不能单独或片面地追求娱乐性或交往性。

篇(2)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篇(3)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篇(4)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篇(5)

随着现代化都市广场的建立,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场文化也在近年应运而生,成为引导城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新载体。广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系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广场文化的兴起

当前条件下,广场文化不仅在一些大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广场文化在各大中小城市悄然兴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就我市来说,每个清晨和傍晚,各区小公园、铁人广场、市儿童公园、生活小区等能活动的场所,都会看到自娱自乐的人们。上至白发人,下至学龄儿童,有的练功、有的舞剑,就连从前视跳舞没“好人”的“老正统”、“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欢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着白发人、黑发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无不让人感叹今天生活的美好。广场文化的兴起,既是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积压了很久的自娱自乐心理和向往随心所欲的休闲消遣心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种宣泄和爆发。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与其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独特的功能: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广场文化活动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它打破了单纯地域、单位、小团体的限制。能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吸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最具体现群众文化生活的优势。

(二)活动组织的认可性。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即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广场文化活动最能体现政府行为,从而相应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广场文化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决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且,对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使得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三)广场文化的深远性。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参加人多,演出节目质量一般相对较高,再加上新闻媒介传播,使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广场文化的走向

广场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扶植、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些文化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有组织进行的,也有一些群众自发的。除了自娱自乐,难免鱼目混珠,这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动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和文化品位低级的活动,或不分地点、时间随便设置卡拉OK演唱、摆摊设赌、噪音很大,严重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和管理。

(二)广场文化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要不断吸收外地的特色文化,使高雅文化和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各城区要探索有本区特色的广场文化,使文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篇(6)

关键词:广场文化,城市,发展

一、广场文化的特点

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城市广场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它包含富有文化气息、表现较高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等,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民间的各种艺术性表演,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气息。它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公益性最能体现的地方,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成为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旅游者旅游与休憩之处。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上,参与广场文化的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广场。人们在这里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在休闲中感受着文化的熏陶,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尽情地展现自我。广场文化的缤纷绚丽、多姿多彩,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管理者都想把这“客厅”装扮得美丽大方,对外可迎八方宾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内则使居住者生活得心情舒畅,并轻松自在地享用它,观赏它。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等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各种节庆都需要艺术活动支持配合,这就使之具有了审美性的特点。这些文化体育活动有的属较高雅的艺术活动,如广场文艺晚会等,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即使有的活动是出于自娱自乐,如跳舞健身,也包含一定的审美在内。广场文化的审美性是寓教于乐的,它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广场文化又成为向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公共课堂。

广场文化的公益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它是连接党委、政府同群众之间感情、关系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场文化,文化部门应把握住这个绝好的机遇,让广场文化充分显现出来。

二、 广场文化的功能

以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广场文化的出发点。所到之处都出现了比较火爆的场面,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说明现在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呈现多样性,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需要多种形式的文化滋养。广场文化活动这种露天演出的形式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形式活泼、易于接受,而且邻里之间可以加强了解,相互交流,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正好满足了他们渴望走出家门,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实际,深人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积累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为创作优秀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广场文化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无疑是对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现象的一种抵制否定。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其独有的形式内容,显示着广场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广场文化,正确引导广场文化,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各项功能,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三、 广场文化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广场是人们集会、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广场民间艺术、广场舞蹈、送戏下乡等形成了群众自发或有组织地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体,从而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在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里,主要有扭秧歌、器乐表演、曲艺、交谊舞、太极扇等形式。这些节目都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且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特点,并且旨在健身,综合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里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演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高质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艺节目,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为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因此,广场文化不仅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而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载体。

充满勃勃生机的广场文化,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居住环境,优化了城市的软环境,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于建设现代化文化名区和区域文化中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和城市的品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篇(7)

1.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

舞蹈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娱、娱神、娱人以及表情达意的需求而创造的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早已风靡世界的广场舞渐渐传入中国。而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开始日益关注文化的建设,广场舞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民间舞蹈在广场舞中占的比重大,也称之为“排舞”,大批原本濒临消亡的民间舞蹈也通过广场舞的形式得以重生。其实,广场舞不是狭义的舞蹈种类,而是多舞种融合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人多齐舞”的表演特点。如扇子舞、现代舞、芭蕾舞……民间的、现代的、甚至连迈克・杰克逊的群舞、踢踏舞等都可在广场上表演,借此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

广场舞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原生态的舞蹈,在广场舞中占很大比例,且种类众多。该形式多分布在农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例如草原上的蒙古舞蹈、新疆舞蹈、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在节庆日,群众自发表演。这些舞蹈多源于当地生活,具有地域特色。原生态广场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是很多新创舞蹈的基础。第二种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这种形式多在保持原生态舞蹈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赋予舞蹈新鲜的时代感,如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山西的《高台花鼓》、忻州原平的《凤秧歌》等等。第三种是根据民间舞蹈素材创作出的新型广场舞。其形式与内容都很丰富,如晋城快板舞《夸晋城》、运用芭蕾再创造的舞蹈《花儿朵朵》、老少皆宜的北京《新秧歌》,不受传统因素的限制,音乐、舞蹈、编导均可自由发挥,丰富了广场舞蹈的类型,但也因此失去了传统舞蹈精华的依托,很难成为精品。第四种是踏歌型的广场舞。此类型近几年才兴起,是伴随音乐的高低音节奏而有序地踏出舞步,类似于交谊舞的节奏,慢三慢四、快三快四、中三中四等这几种节奏比较常见,参与者一般是中老年人。

广场舞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以热情欢快的集体舞形式来演绎舞蹈艺术,融合了自娱性与表演性。不分性别、年龄,无论是新手还是行家,也不用忌讳舞姿是否优美,均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尽显个性风采。同时,广场舞是体育与艺术在舞蹈中的融合,对形体、姿态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健美、放松的作用,也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缓解压力并消除紧张情绪。人们翩翩起舞,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里,沿着节奏把情感都抒发在舞姿上,在舞姿中融入细腻的情感,动静结合,意境深远。广场舞以舞蹈艺术的优雅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气质,如今已成为城市人娱乐身心、陶冶性情的时尚运动。

2.改善群众广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官方的宣传和推广

在众多宣传过程中,官方的宣传一般是最具力度和强度的,而且官方的宣传渠道也比较多种多样,因为广场舞在市民锻炼及弘扬正能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正面影响,所以官方要对广场舞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推广,在这里,因为广场舞主要面对的是人民大众,所以社区和媒体的宣传作用尤为重要,其间媒体可以宣传广场舞的积极作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方法以及训练时间等知识,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文艺演出等,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在推广广场舞的同时,不仅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健身,加深了居民对广场舞的认可,同时还促进了社区民众身心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2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建设及对公共设施的投资

因为广场是广场舞的联系场所,所以要推广广场舞,广场是首当其冲要有的,而广场的建设是在政府规划下才能有的,所以政府应在对公共场所进行规划时,加强城市广场及公园的建设,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场所。同时介于广场舞音响设备低劣、缺乏无线耳机等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在此方面的投入,利用财政资金等为广场舞配套较高档的音响设备、无线耳机等设施,供人们在跳广场舞时所用,其余时间即存放在社区等场所,这不仅确保了公共资源的安全性及被合理的有效利用,同时还有利于广场舞的健康发展,是服务型政府服务民众的一种新形式,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2.3进一步规范广场舞的发展

因为广场舞确实存在噪音污染的嫌疑,对周围民众的生活及作息造成了很大困扰,所以在当下为很多人所诟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动政府的作用,比如在广场舞的排练场所张贴广场舞排练时间,这一时间要尽量避免人们的作息时间,比如上午8点以前,中午2点到4点中间,以及晚上10点以后,从而有效规避掉广场舞对周边民众的侵扰;同时各大媒体等舆论平台,也可以传播广场舞规范发展的建议及意见,比如为舞者配备无线耳机等,从而提高广场舞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其对周边民众的影响;另外,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强化民众对广场舞的认可,排除其摒弃情绪,让广场舞与民众间能相互理解、包容,从而促进广场舞的规范化发展。总之,广场舞的规范发展,需要政府、媒体、广场舞者及周边民众的共同努力。

2.4加强对广场舞文化的发展

之前的广场舞形式比较单一,一直也被戏称为“大妈舞”,随着其形式的不断丰富,比如除却秧歌、健身舞,另外出现了交谊舞、民族舞甚至现代舞等多种形式,这使广场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其人群已经从五十岁的大妈蔓延至二三十岁的小姑娘,受众颇广。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广场舞在现在更多地被当成一种健身的方式,随着欢快的节奏,舞出各种姿态,美感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人们更注重的是一种身体上的健康;在健身的同时,广场舞还能健心,让人们在热闹的舞蹈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其在很大程度消除了人们窝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游戏、打麻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帮助人们走出家门,走进欢快的节奏中,让跳舞为自身带来快乐,同时人们还能进行广场舞方面的表演,借此提高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感,是一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形式。另外,针对很多广场舞团队都没有一个权威的教练,在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自身调控、居委会、文化馆甚至招聘的方式,为广场舞配置专业的教练,来指导舞蹈团队更加专业、科学的练习,提高其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促进其科学合理有节制地练习,同时更加专业地指导队员进行基本动作等的训练,以此促进舞蹈团队更加科学合理地训练及健身。

3.结论

广场舞在催化城市文明的同时,把不同层次、素质和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天地,城市也因此充满和谐温馨的生活情调。文化广场上处处洋溢着温暖、快乐、和谐的气氛,城市空间的孤独冷漠不再占上风,一种久违的归属感沁入人们的心田……如果说群众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广场舞就是城市文化状态的一个缩影。我们要让广场舞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促进和谐融乐氛围的缔造,从而真正成为一种全民娱乐身心,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形式。

篇(8)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

1.音乐广场与游憩广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这也是广场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2.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的魅力。满足了垦区各族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同时,又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具有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石河子市的日常活动、节庆活动、艺术活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各种科普教育经常性地在广场开展,促进了石河子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4.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具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石河子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为经济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一系列经济活动为广场注入了活力。

5.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广场举办的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着广泛的受教育的群众,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6.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具有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功能。广场是一个群体共处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广场文化活动在营造城市温馨浓烈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使人们接触到文明,陶冶了情操,在休闲娱乐中提高了自已的素养。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特征

一是具有公共性。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是石河子城市生活最集中的区域,是最能体现政府公益性的地方,也是石河子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作为石河子市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旅游者旅游与休憩之处。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便会变得枯燥干瘪。

二是具有群众性。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参与广场文化的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此。人们在这里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是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判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在休闲中感受着文化的熏陶,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尽情地展现自我。而且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集市文化、节日文化等都可融入广场文化,成为大家所共有的精神乐园。

三是具有节庆性。广场的起源就是为了公众的集会与庆典,这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庆的喧闹与热烈的色彩。所以,现在的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更多地举办各种节庆,包括一些文化艺术节。节庆性决定了石河子的广场文化应具有宏大的气势和热闹的气氛。如果没有节庆所产生的文化魅力,就吸引不了观众,形不成气氛。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各种节庆亦需要艺术活动支持配合,这就使之有了审美性的特点。这些文化体育活动有的属较高雅的艺术活动,如专业团体的文艺晚会等,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即使有的活动是出于自娱自乐,如跳舞健身,也包含一定的审美在内。广场文化的审美性是寓教于乐的,它对提高石河子市民公众的文化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广场文化又成为向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公共课堂。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

石河子音乐广场和游憩广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比如体育场、大型建筑物前后较大的场地、公署以及面积较大的草地等而进行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细究之,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固定式、流动式、半固定半流动式、自由式、自发式、盲从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临时式、定期式、不定期式、综合式、单一式等。

固定式是指利用固定的场地和空间而进行广场文化活动。流动式是指在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空间进行的活动。实际上这是广场文化活动的延伸。如各种巡游等。半固定半流动式是指有一定的场地作为主活动场地而其活动又不局限于主场地。自由式是指没有组织、松散的广场文化活动。自发式是指由一些活动个体利用公园等免费活动场地而自发进行的广场文化活动。比如露天交谊舞、太极拳等。盲从式是指人们受好奇心驱使,盲目参与的活动。开放式是指在不违反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没有限制、自由参与的活动。半开放式是指为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设定一定的限制区域,安排或指定一定的参与个体,而限制区域以外则可自由参与的活动。临时式是指根据一定的事件而举行的群众性集会等。定期式是指围绕一定的主题按需随时举行的活动。此外,还有综合式、单一式等。石河子广场文化以固定式为主,同时,又兼有其他几种形式的特点,呈现出多种文化形式并存的现象。

三、广场文化活动的管理

首先,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在演出队的领队中,在演职员中强调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工作,而在活动场地方面,也要相应地做好有利于演出管理的设置。有些地方的舞台与观众之间隔有栏杆,这些是为了使舞台演出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篇(9)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2-2

广场舞属于一种广场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现在已经有了新时代的意义。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够帮助群众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广场舞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途径

舞蹈是一种民众喜闻乐道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几年,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及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广场舞是其衍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表现形式。广场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雏形为乡村舞蹈。现时流行兴起的广场舞汇集了拉丁舞步、欧洲宫廷舞步等多种舞蹈元素。由于它具备特殊的舞蹈韵味,成为群众文化的载体,被社区人们广泛传播,并且深受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因此,广场舞利用潜移默化影响、亲身体会等辅导和培训方法,提高了民众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加大了民众对舞蹈的参与及欣赏水平,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使人们可以在学习、欣赏过程中体会到舞蹈的欢乐。广场舞能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环境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全身心地同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运动的。

(二)广场舞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广场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活动方式,同时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广场舞能够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广场舞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很多来源自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结合了当代民众陶冶情操、宣泄情感的肢体动作。通常一场广场舞,参与民众不但是表演者,同时也是观赏者,不管是表演人员,或者是观赏人员,都可以在相同的时空中感受到娱乐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动力。广场舞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旋律、结构构成的,让每个舞步伴随着相应的结构重复。同时,因为舞步及舞曲的推陈出新,又会给人以无限的新鲜体会。广场舞包含了多种舞蹈的元素,风格较为独特,很容易学习,并且老少咸宜。其具备的群体性、全民性特点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生活形式等演变成特别的审美主体及课题,增强广场舞的亲和能力,具备其他舞蹈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及艺术魅力。第二,广场舞的审美心态具备同一性的特点。对于广场舞来讲,其作为抒情舞蹈的一种,可以利用特殊的场景来表达情感及心境,从而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在欣赏广场舞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民众、不同年龄的百姓,不同阶层的人们其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以最单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情感。广场舞的表演平台同民众形成整体,表演者与观看者打成一片,表达形式为民众所熟知的内容,气氛十分热烈。广场舞的旋律十分欢快,并且贯穿整个表演过程,民众可以通过参与广场舞,宣泄内在感情,形成愉悦感。这也正是广场舞的魅力所在。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革,广场舞作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化活动,正在不断发展。随着现今物质文明的逐步提升,广场舞的音响、灯光、服装、道具等也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表现方法也相应发展。广场舞在容纳了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包含了现代元素的光彩与青春,增强了吸引力,为民众创造了更好的气氛与欢乐,进而为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群众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在建设社区群众文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增强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及生活品位

对于广场舞来讲,它不但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兴趣与思想,提升百姓的修养,同时也汇集了大多数社交的舞步,风格大方、典雅,动作性较强,体现出了高雅的形象意趣,所以,十分吻合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场舞学习期间,不仅是对舞蹈进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舞蹈中融合自身感情的过程,进而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将美育、技能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能够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民众,发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民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增进了彼此的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二)能够推动群众社区文化的建设

由本质来看,广场舞属于群众舞蹈,其自身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提高与融合、典雅与通俗汇集一体的结合体。广场舞具备较强的健身、美育、自娱、自我价值显示及控制社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将广场舞普及到群众文化中,能够使舞蹈艺术步入民众的生活,增强社区民众的文化修养与生活品质,让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与时间更丰富、更有意义。广场舞通过其简洁的内容、欢快的主题,可以创建欢快、轻松的社区文化环境,并且推动和谐文化、群众社区的建设。

(三)为群众的文化提供平台

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中,主要是曲艺、舞蹈、歌曲等民间音乐创建的多种体验形式,以此来决定广场舞等群众文化的表演。然而,其节目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富有综艺性等特征,综合性地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所以,广场文化不但是民众文化的剪影,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广场舞不但需要关注群众的互动、参与作用,同时也应创建活动情景,使民众自发参与舞蹈中。通过实践验证,人们唯有富有积极性的体验审美,才可以深入体会舞蹈艺术。

(四)帮助民众增强身体素质

在群众生活、文化中,广场舞不但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形式。所以,可以将广场舞视为一种集运动、艺术为一体的形式。人们在表演广场舞过程中,能够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当前,在乡村的广场、城市小区的空地,经常汇集一群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会伴随着音乐表演舞蹈,例如秧歌舞、民族舞等,尽管表演者并不具有专业的知识,但是在欢快的氛围中,民众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动,增强身体素养。

总而言之,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广场舞对提高民众审美能力、身体素养等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广场舞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广场舞更好地发展,使其更早步入民众的生活,成为民众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因此,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无论是对于什么年龄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首选。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来说,广场舞有着最为基础的群众性,作为一种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广场舞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广,在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50-02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文化与城市广场设计的联系日益紧密。从人们集会、交通集散、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和文化宣传的行为,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角度分析,将城市广场理解为一个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物化体现。城市广场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本土特色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一、城市广场设计的基础构成要素

1.城市广场设计对象特征与空间属性

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其地点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城市广场设计的布局选择具有城市整体性布局,以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为设计宗旨。设计应依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历史文脉决定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的位置,与城市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空间属性表现在对城市广场的面积分析。城市广场的面积由城市规划的规模和设计文化决定,依据设计法规,小城市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0―2.0公顷,大中城市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左右。城市广场面积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高层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适当地配置面积较大的广场。

2.城市广场设计与大环境的关系

营造手法集中体现在设计对象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城市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在空间营造上,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低、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天安门广场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天安门广场的东西宽为500米,南北长900米。两侧的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并且在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等元素,广场中央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体现了广场的文化,使人并不感到空旷。

二、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建构

1.城市广场设计的本土性

城市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设计中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为依据,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文化与广场环境设计相结合。在城市广场中提供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开设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以达到遮荫避暑,绿化美化,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并且配置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城市广场雕塑在阐释城市特征,表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独运。令广场文化的内在品格得到凝聚、激发和突显,撼人之内而迸发于外,让审美活动激动起来。

2.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性化

城市广场设计要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符合各种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城市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和文化为依据,协调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应考虑到人们的集体参观、浏览以及休息为主要内容,要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或少设车流,形成自由轻松的场内步行便道,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在城市广场中休闲娱乐。

三、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原则

1.与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

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由此而产生城市广场功能多样化。城市广场是相对于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而言。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蕴涵的文化特质。它包含的内容:在广场上开展的专业或民间的艺术性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绿色文化,运动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商业文化等文化生活;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建筑、雕塑和配套设施等为广场文化挖掘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广场文化都是显示城市广场个性的具象。同时,各城市区域、风俗文化的表现也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一种形式。

2.文化的可持续性

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城市广场的改造也就体现了各个时期文化的持续发展的轨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孕育的广场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把握城市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形成广场鲜明的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将直接影响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城市广场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对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也达到了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文化广场活动,集文化、学习、娱乐、休闲、交际于一体。这种在公众广场进行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并以此作为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和交流方式。

3.体现城市广场的设计宗旨

上一篇: 建筑施工方案 下一篇: 区域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