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03:03: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精神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执着。“教书匠”“园丁”“孺子牛”“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无论哪一种称号,都不能简单代替教师对教育的一种痴情。对教育痴情,就是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贫穷的山区,无论物欲横流、多元价值的影响有多大,也不论是从事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师都能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仰:“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对教育痴情的教师,不会在意个人的得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得过且过,更不会在教育这个神圣的领域中“混日子”。他也不会太在意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固守清贫,淡泊名利,行为世范,为教育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活,他在这简单而又伟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着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
社会进步需要改革,教育发展也需要改革,没有改革教育只会停滞不前,教师不支持和参与改革,改革也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育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模式可以模仿,我国的教育是在摸索中创新,在改革中“立序”,在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中逐渐积累属于我们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智慧。目前,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的困难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数不清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但我们要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参与改革,主动引领改革,在日常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改革。改革的成功需要我们对改革的一种坚守,需要广大教师群体对教育改革前景的一种坚信:改革能带来教育的生机,改革能带来学校的重生,改革能带来师生的生命提升,改革也能带来教育本真的价值实现。
三、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
教师应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当代教师应有的职业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物质享受的关注、对金钱的索取、对消费的过分追求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的目标。作为教师,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也在理想和现实、谋生和事业、生活压力和信仰之间徘徊着、困惑着。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有特殊的任务和价值取向,它要为中国培育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为我们中国更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而精心“奠基”,它要为我们的未来一代能平等地和世界“对话”而“施肥耕耘”,它更要为年轻一代将来对世界做出我们中国应有的贡献而积蓄力量。没有教师的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的更新和进步,也没有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没有教师的教育理想,就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教师没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不会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生命的,教师没有了教育理想,其实也就失去了“教者”其所蕴含的本真意义。
四、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尊重
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不仅是社会公众的外在承认和给予,或来自于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和赞同,更是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共同体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这种自尊,是来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独立的创造,并以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这种自尊,来自于师生“教学相长”、互动提升过程中的“双向滋养”、和谐共处;这种自尊,还来自于教师愿意并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喜欢学习、享受合作、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尊重自己职业的教师,会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因为他知道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他会每时每刻通过自己的情态、语言、服饰、行为影响着学生,向他们展现着自己的美,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尊重自己职业的教师,会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总是从教育的立场出发,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不混天度日,“教书育人”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主题曲”,面对外在的不解、非议、纷扰和诱惑,他们总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享受一份幸福的人生。
五、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归属
学校是什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所,一个总想逃离的地方,还是一个温馨的“家”?不同的选择表达了教师对学校归属感的不同。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归属,把学校当做另一个“家”。只有把学校当做家,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家的孩子去爱护、去照顾和教导,把同事当做亲人去交往和共处。在家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我们不会感到有压力,不会感到工作的枯燥无味,不会想到“离家出走”。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更加充满生命的精彩,以便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家坐坐”,感受另一种“家”的温暖。对学校的归属,要求教师要时常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参与学校制度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和规划献计献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学会合作,不断创新,顺应时展,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而不断努力。
谈起职业精神,其实并不陌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明白,但是当深入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还差得很多。书里写到的那些情况,剖析的那些心理,真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是发生了就发生了,也没去考虑过前因后果,没有去追根就底。工作中也曾经遇到过困惑,也曾经有过牢骚和抱怨,甚至也曾有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明白了当初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不是因为工作不好,也不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更不是自己的运气、命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心态没有调整好。
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决定了他工作时的心情,也决定了他工作的成绩,如果对于工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工作起来就难免出现懈怠,尤其是碰到困难或者自己觉得不公平的时候,更是能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所以,要想把工作做好,关键的问题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并心甘情愿的付出。但是对于大多数来讲,工作似乎只是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缺少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工作中碰到一丁点的不顺心,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殊不知造成这一切的正是自己的态度。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就如同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才能够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意味着必须与他人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容易折,千根筷子不易折”。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的,是团队共同奋斗的桥梁和纽带。“人”字两笔是最优美的字形,表示着人需要相互支撑和扶持,身为文明人的我们又怎样能不懂其中的含意呢?如果能在这个群体中,积极、有效、无私地既帮助于他人,同时又能获得他人帮助,这样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封闭自己,单打独斗,不能群体奋斗的员工,那就等于丧失了锤炼自我、超越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职业精神是手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幸福生活,企业的美好明天是依靠我们辛勤的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的工人许振超就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他的事迹生动的说明,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具备敬业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许振超用他们的事迹给敬业做了很好的诠释——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职业道德观,这是我们作为员工的天职。你越热爱自己的工作,越富有敬业精神,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用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得过且过。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员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论有无管理人员监督,总是把工作做得最好,他们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力于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企业的成长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精神是脑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潜能会被习惯掩盖,被时间消磨。只有对“习惯”提出挑战,对“传统”提出质疑,运用自己的头脑认真去思考的人,才能够富有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人们在谈论创新时都提到要“敢于质疑”。有位老师说过,“当学生对他说“教授,你错了”,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有勇气去质疑,不迷信权威。电力企业的很多工作要求我们要令行禁止,但这不代表要墨守成规,不能质疑。例如调度令是严格执行的,但《安规》中明确要求,如对指令有疑问必须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方可执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创新精神还需要我们自我加压,以积极的态度对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已,才能够具备创新的资本,拥有创新的能力。朋友!纵容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别让你的怠慢、弱点、安逸和需要毁灭了你的明天。
2013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又有重大突破:外国人士第一次当选年度最佳教练。2001年率领中国男足杀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米卢尽管当时人气很高但最终仍无缘年度最佳教练,而在当年的颁奖中获得年度突破奖,12年后,里皮带领恒大站上亚冠冠军领奖台,同时他也征服中国体坛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外籍教练,开创了先河。
广州恒大获得首个亚冠联赛冠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的历史性突破,征战世俱杯,中超连续称霸,这令足球项目成为今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的有力竞争者,在共计11个奖项(包括评委会大奖)中足球入围了其中4项的提名。最终恒大足球队在与中国女子水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中国跳水队和中国游泳队的竞争中胜出,荣获年度最佳团队奖,而其主帅里皮则在与郎平、李琰、刘国梁和朱志根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年度最佳教练奖。
休假中的里皮没有来到现场,恒大队队长郑智代为领奖。在谈到主帅时,郑智说:“里皮非常严谨,在训练比赛中对队员要求很高,对整只队伍影响巨大,虽然拿过很多荣誉,但依然对每场比赛胜利都很渴望,他能感染到每一名队员。”不过在谈到是否支持里皮兼任国家队主帅时,郑智很理性的表态说:“作为我本人来说,当然是希望这样。但对于国家队这个层面来说,其实只要能够带领中国足球进步,不管是中方还是外籍那就是好教练。”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为与广大劳动群众联系最紧密、服务窗口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被社会界与舆论界给予较高的行业标准,严格、严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随之应运而生。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能够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尚形象,而且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关注,不仅严重冲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媒体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但无可厚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之中与缓解医患关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缓解医患关系应重点树立何种职业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疗界乃至社会舆论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理解颇多,但是内涵的理解始终围绕两组词“职业”与“精神”。如: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加上本文的理解,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只有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开展并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贯彻这个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需谨记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无论何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将解决患者的疾苦作为首要任务,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向每一位患者传递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大爱精神,这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
第三,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医学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领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现,病类的增多,医疗行业积极探索的路仍旧很长远。这就需要医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备受关注的国际JCI认证组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认证标准别推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强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声音,尊重患者的权益,指出应将患者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此外,多年的医疗工作实践也表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五,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优良的医疗卫生行业氛围是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增强医生职业操守的自律与他律,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凝聚力,提升医生敢于奉献、敢于进取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颇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新闻、网站等媒体之中频频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医生与患者、社会、媒体等因素。但缓解医患关系,作为事件首发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首先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树立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白衣天使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氛围。缓解医患关系过程中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也备受医疗管理部门关注。最近,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工作,以期能够缓解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点在其内涵之中显露无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的缓解保驾护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良药;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技术保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谐的医疗卫生氛围,为医患关系的缓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综上所述,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是现阶段医患关系缓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业疑难问题解决的标杆。
4 如何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缓解医患关系
通过以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系统梳理,以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 1 加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应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患者至上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优秀案例学习、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物的宣传,以期能够达到示范的作用,宣扬行业中标杆,以此为模范,重点培养,集中学习。对于医患关系处理过程中有卓越成绩的个人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奖励,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
缓解医患关系,应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行业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在处理突发医患事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解决医患事件。而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推崇医疗卫生职业技能的传递;其次,重视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最后,保持对医疗卫生行业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时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前沿。
4. 3 强化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道理在医患沟通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医疗部门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应重点培养起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如何因人而异,在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可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学习,将优良的沟通能力传承下去;对于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培养之外,还可在工作之余,鼓励其参加研讨会,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共同学习。
4. 4 积极构建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
沟通积极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首先应力求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使之成为职业操守的主旋律,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安身立业的精神家园;最后,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共同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氛围,不仅稳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应对医患关系时的情绪,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抵触情绪,使之能够客观处理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最先报道,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群体。谭千秋、严蓉、蒲斌……短短十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普通的姓名曾深深打动并强烈震撼过我们,以至后来由于名单的迅速增加、拉长,可能冲淡了我们先前对每一个具体姓名的印记。但人们不会忘记的画面是,他(她)们都是教师(包括幼儿园老师),在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毫不犹豫用自己单薄的血肉之躯,抢救、掩护了 1个、2个、3个、4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这是什么精神?这难道不是职业精神最好、最美的诠释和升华吗?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想,这些老师的灵魂虽去了天国,他们授业解惑的任务由于地震嘎然而止,但他们却用人生最后一刻的行动,圆满完成了教师“传道”的天职。这个“道”,就是为国为民的大爱之道,就是体现教师这份神圣职业最崇高、最光辉的精神之道。
再一个留给我们永不磨灭印象的职业群体就是军人。他们是抗震救灾的突击队、主力军,一想到他们中的大多数竟然是刚离开父母不久的“80后”“90后”,我不禁要发自内心地赞叹:你们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军人的职责通常体现在战争条件下,可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斗中,中央一声令下,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冲上了同样充满着血与火考验的第一线。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需要牺牲奉献,哪里就会展现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赤胆忠魂。不是吗?我们的空降兵冒着极大的危险,在近 5000米的高度,盲投盲降,完成了特种空降侦察任务,在世界空降史上写下了绝无仅有的篇章;我们的陆航直升机驾驶员,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冒着灾区异常恶劣的地质、气象条件,几乎每天、每时都要为了保障空中生命线而与死神搏斗;我们多少支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军部队,在这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特殊战斗中,发扬了老、老八路、老解放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汗洒在一起、泪流在一起、血溶在一起;我们英勇的武警水电部队在如今聚焦着全国人民目光的唐家山堰塞湖,冒着余震、滑坡、塌方、溃坝的极高风险,不顾自身安危,开动大型工程机械,甚至人工背负炸药,夜以继日开挖一条牵动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导流明渠,他们正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可敬可爱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是背负着无数人重生与康复希望的生命天使。虽然此次媒体没有把过多的笔触与镜头瞄准他们,但无数的电视画面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张病床边都会展现他们天使般的笑脸。地震发生以来,他们无日无夜、不眠不休,用自己的爱心、意志及医术,与死神、与病魔展开争分夺秒的搏斗,抢救出一条条生命,给了许许多多人活下去的可能与希望。无需更多文字与影像的描述,只要看看下面一组数字:截至 6月10日,地震遇难 69142人,受伤 374065人,医治 95169人……就会知道,地震需要抢救治疗的是多么庞大的人群,而我们白衣天使身负的担子又有多么沉重!
近几年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精神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在其接受职业教育的几年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教育的定向性也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中职学校开设职业道德及职业规划系列课程的最终目的也应当是为了学生职业精神的提升,学校品德教育的内容与职业精神的要求在许多方面是吻合的,学生的品质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将会迁移到以后的职业精神中去。中职生多数处于1518岁的年龄段,正是心理和身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只要有合适的职业精神培养环境,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个人反复实践、体悟,就能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要依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及学生将从事的职业角色要求界定。笔者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查和有关人士的访谈、对毕业生的回访、与班主任的交流以及本人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加以总结,认为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一、职业态度;二、职业责任;三、职业作风。
一、职业态度
正确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职业态度是被大部分企业最为看重的,企业主们认为,某种程度上职业态度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职业态度很大程度上受个人生活习惯、从小的生活环境、个人性格影响较大,一旦养成,很难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笔者认为良好的职业态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平凡成就大事业”。上海国际纸业总经理杨铭潜先生建议求职者对事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应该多关注今天做好什么,而不是明天会成为什么。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如果没有身边每件小事的认真对待,理想对我们而言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把平常的事做得超常好,尽可能为公司主动改善和提高效益。
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总经理康磊最深的体会就是,人生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处理,倒是一些琐碎的、不起眼的小事构成了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就成了是否体现成就的分水岭,他认为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对待艰苦的工作不拒绝,对待繁琐的小事不马虎,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体现出敬业,经过基层锻炼后,经得起平凡,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单调,才有可能担当更重要的责任。
(二)主动热情
主动热情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工作主动。成功不会自动找上门,要养成自动自发工作的习惯,做到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主动承担责任。
其次是对工作充满热情。热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洋溢的情绪,能激发潜能,同时也会鼓舞和带动周围人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感染性。IBM中国台湾分公司工商事业群总经理黄慧珠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热情是一切的基础。能进IBM的人都不会是没有才能的人,区别就是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有热情才会负责任”。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并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德华・亚皮尔顿说:“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话,热忱的态度远比专业知识来得重要”。
再次是要有主人翁意识。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主动积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自觉遵守劳动制度,爱护公共设施,关心集体,培养主人翁意识。
中职毕业生最初面对的工作,很少是具有挑战性的,更多的是简单机械、重复枯燥的工作,不容易让人提起兴趣,因此,更要端正态度,注入热情,做到积极的情绪和活力的结合,力争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服从管理
国有国法,厂有厂规,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是最基本的职业态度。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甚至部门,其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贯彻服从的观念。企业制度、战略的形成都是无数管理者的深刻教训、宝贵经验的结晶。某种意义上说,服从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力。没有服从观念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西点军校提出了“服从是领导之母”这一信条,其第一节课就是教学员如何服从。服从体现出素质,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对各组织群体的协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服从也是责任感的一种表现。西点军校提出:只有具备服从品质的人,才会在接受命令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不了也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二、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如果具备了高度的职业责任,即使没有他人监督,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客观的职业责任变成自觉义务。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工作中,应多些认真、细心,少些马虎、敷衍,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很多错误,包括一些不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缺少起码的责任心。2009年1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发生一起患儿死亡的严重医疗事故,原因之一就是主管医师和值班医生对病人缺乏责任心。其实许多的事故、纠纷中,公众质疑指责的就是当事人最起码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在当今这个和平的社会里,不一定总是要通过生死考验和重大事件来体现我们的责任感,责任感往往恰恰是体现在不起眼的日常工作和小事中。
作为学校,要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心,须从小事做起。首先,每天的值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大扫除,一定要求学生尽职尽责做好,是不容推卸的。另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可以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起与班级、集体的密切联系,使其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对班级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只要我们唤醒学生蕴藏在内心深处的这种巨大的热情,这种热情既可以外化为学生做事的动力,同时又会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明白将来怎样融入这个社会的责任心。
三、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是职业精神在从业者职业生活中的习惯性表现,具有互相教育、互为榜样、潜移默化的独特影响和带动作用。笔者认为职业作风包括以下内容:
(一)务实
务实就是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务实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前提。如果工作中偷奸耍滑,表面上看是企业的不幸,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实际上也是个人的致命弱点,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甚至失去工作。过去一些唯学历论或只论资历不论能力的企业现已开始改变观点了,因为现实告诉他们,学历再高,阅历再丰富,资历再深,如果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也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忠诚
世上并不缺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企业最渴求的,忠诚于公司、忠诚于老板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当然,员工忠诚的素质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才可能成功,员工才能发挥出团队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所谓“抱团取暖”。也只有忠诚,才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各自的岗位上奋发进取,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
忠诚,已越来越为企业所看重,成为了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忠诚不是用话表表决心、立下海誓山盟就能完全概括的,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忠诚是每个组织成员应有的本分。
(三)乐于奉献
奉献体现了一个人崇高的境界,即从内心驱使人们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它激励人们把工作和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存价值。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不论是砌砖工人,还是作家,不管选择什么职业,都应有一种献身精神。
(四)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首先表现在热爱组织,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事事以组织利益为重;其次表现为能正确处理同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致力于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都注重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在高科技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一个员工的成功肯定与自己的付出及能力分不开,但绝对离不开周围人的支持,单枪匹马是行不通的,整个团队的合作像一个链条,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而且必须是很好的合作。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点是将职业精神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个人素质修养,学生如果能做到遵守纪律、做事踏实、认真负责、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善于合作、有大局意识等,将来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必定也将会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品质也都是职业精神在职业行为外化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于反.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35.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而且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深有体会的。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当所有学生的面殴打一名女生,最后导致该女生死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医生一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受世人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这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而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面对一些医生、护士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面对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我们不由得质问:这些医护者的职业道德何在?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踏出校门即走入社会的服务行业,与人打交道。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社会满意的初级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中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初中升高中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均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期望三年后能进人大学学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中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初级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比,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人中专的学生,均是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自卑心理很重,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后,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认为以后的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就能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容具体、相对稳定。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五方面。对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笔者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
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4、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注意增产节约,爱护公共财物,廉洁奉公。由于各行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本行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按照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如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教师、医生、服务人员,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不可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能迅速融入角色,同时还要做到举止文雅、说话和气。
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职业教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是职业岗位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拿出某种版本职业道德规范读本读一读、念一念来隔靴搔痒。
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其职业特性,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经济发展了,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种,跳槽行为越来越多,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变换做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引言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是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故也具有自己特有的、职业内涵所赋予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产生在一定基础上存在于职业特征与职业环境对其影响的基础上,由于辅导员职业特征的独特性以及职业要求的高质性,易构成辅导员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偏差,包括方向感缺失,专业认可度下降等等。
二、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构成
关于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构成,国内学者已有研究。北京大学刘捷认为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八个方面。
人们的职业活动方式及其对职业利益和义务的认识,对职业精神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对一定职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责任的认识,能够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借鉴一般职业精神理论,可以凝练出辅导员职业精神构成的一般过程:辅导员以职业要求作为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理想,经过对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认同,付诸情感,最终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凭借熟练的职业技能采取有效的执业行为来践行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追求事业成功和理想实现,从而构成和升华职业精神。
三、辅导员职业现实分析
(一)辅导员的职业特点。
1.队伍流动性大。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流动性大。有的是通过保研的方式,工作两三年后继续读研究生,有的是学校规定毕业生需要做一年的辅导员才能正式上课等,有的做辅导员两三年后转为教学或行政。
2.队伍年轻化。由于历来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因此这一工作岗位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数量很少,加之近些年引进年轻辅导员的数量猛增,因此队伍普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种年龄结构的优点是队伍活力强、干劲足,但也致使队伍欠缺稳定性,缺乏合理的梯队结构,以致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作用不明显。
3.工作繁杂难度大、要求高。随着辅导员角色的改变,事务性工作增多致使辅导员都必须“精通”所有的工作门类;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
(二)辅导员职业活动环境。
1.社会地位较低。近年来,虽然辅导员地位逐渐提升,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根据08年国内某高校开展的一项面向辅导员招聘应聘人员的调查显示,认为在高校教师中,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相比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较低”和“明显低”的占了绝大多数。
2.发展空间较窄。从理论上讲,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比单纯的行政人员或教师而言,应该更广阔些。但从实践上看,辅导员的晋升却处于边缘化的状况,两头发展,两头受堵。在职称评定上,某些高校虽然对辅导员实行评审单列、序列单列和指标单列,但是也仅限于初级和中级职称评审,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实绩在职称评定时无法体现。
3.职业角色模糊。一些学者认为,在组织方面,影响职业精神塑造的显著因素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角色模糊是指个体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等缺乏清晰的、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责任无法理解,这种角色模糊造成辅导员工作“缺位、虚位、错位”。
四、辅导员职业现实对辅导员职业精神构成的影响
辅导员工作特点的现实影响着职业精神构成的每一个能动因素,制约辅导员按职业的要求作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造成辅导员对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认同障碍,最终影响辅导员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采取有效的执业行为来践行职业责任,体现出高度的职业精神。
(一)狭小的发展空间导致辅导员缺乏方向感和目标。还有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并未将辅导员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缺乏职业理想实现期望,扭曲了辅导员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限制了辅导员职业精神塑造的内在动力。
(二)辅导员工作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这就决定了辅导员职业活动的工作方式是艺术性的,需要系统和专业的职业技能,但由于辅导员职业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限制了职业技能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会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职业理想的实现期望。
(三)较低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可度,使辅导员队伍一直处于比较边缘、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状态,不少辅导员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所带来的挫败感影响了对辅导员职业的热爱。
因此,针对现有对辅导员职业精神构成过程中形成的负面影响,高校以及辅导员自身都应加强职业精神的塑造,以利于高校辅导员更有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卫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6.
[2]钟健雄.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涵与构成[J].科教论丛,2008.
中图分类号:C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06-02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高职学院校园精神的培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效益,除了与办学资金、教学科研条件、师资队伍等有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外,还离不开校园精神这一无形的因素。培育高职校园精神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职业”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以统帅所有制度的建设、行为规范的确立,使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品牌得以提升,并长久保持。
一、高职院校应具备的独特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高校校园精神的共性有道德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等。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是表征高职学院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是支持学院具体教育行为的原则和理念,应具备以下独特的校园精神。
(一)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指的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和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对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就业求职的前提,也是学校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育人基地的职业院校,不仅要把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针对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转换、科技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树立和提高具有“统帅”和“灵魂”作用的职业精神。
(二)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一个过程,即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不管这些人手中是否拥有资源。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度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学校应该开展深入的创业教育, 塑造全体师生的创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营造良好的创业精神氛围, 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三)区域精神
校园精神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所在地域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性高校与区域社会有着天然联系。高校应自觉建立健全校园精神信息导向机制, 自觉主动地对地域精神信息进行引导、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吸收。对于其中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催人奋进、有利于增长学生才干和智慧的区域精神, 应积极主动引进校园。同时, 学校是文化的标志, 从事着整理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神圣事业。高职院校理所当然成为本区域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积淀、传承、发展创新的基地, 应当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区域精神, 使之成为校园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神的意义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没有了它,学校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动力和灵气。校园精神一经形成, 就成了无声命令、无形法规、激励上进的动力和规范主体行为的标尺, 成为师生的一种心理定势, 对每个校园主体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神,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对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是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学生拜师求学的直接指向就是职业岗位,所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都是以培养高职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工艺等为本位的,其中,又以职业精神为重中之重。
(二)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是促进高职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锻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构建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二是职业荣誉与职业态度;三是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四是职业责任与职业纪律;五是职业绩效与职业评价。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培育职业精神,在促进高职生素质全面提升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三)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对接平台,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也好,工学结合也罢,关键在于精神的融通、文化的交汇、理念的投合。因此,要努力培育高职生的职业精神,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了解职业需求,加速职业认知,激发职业情感,养成职业意志,践履职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也才能消弭高职生作
为“准职业者”的心理障碍与情感距离。
三、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神的培育途径
校园精神是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核,是广大师生的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形成的意志和信念,是学院发展的动力源,是实现高职学院战略目标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形势下,高职学院应当如何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培育校园精神? 笔者认为必须根据校园精神建设的一般要求,结合高职学院的办学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构建特色物质文化,创新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塑造校园精神
1.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环境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色。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好校园绿化和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实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对校徽、校服、校园网、宣传栏、宣传标语、指示牌、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的标识都要力求美观有品味、有特色。其次,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体现高职校园文化职业性特点,强化专业特色。如:数控模具、财经贸易、计算机等专业都可以在校园内显眼的地方设计几个相应模型或雕塑,系部宣传橱窗展示学生设计和制作的作品,广场、楼房都可以用人名或企业名来命名等。教学环境的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人才市场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潜移默化地体验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
2.建立高职特色的教学、实验设施和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不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学楼、办公楼,但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必须摆在首要的位置,应尽可能将教学楼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将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做到教、学、做合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环境。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学院的学生处在人生和事业的转折阶段,学校应该千方百计地营造学习氛围,不遗余力地培养职业精神。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在校内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探讨、思考问题,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增强他们的职业使命和荣誉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职业精神素质。例如:组织职业精神讲座和演讲活动,聘请客座教授或专家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相应职业精神进行诠释,根据专业特点,以班级或者以系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精神演讨会、辩论会或演讲比赛等;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和观摩活动。利用学生课间见习、毕业实习等机会与企业第一线密切接触,让学生们亲自感受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组织实习生、毕业生现身说法,肯谈、交流,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再设计活动。通过组织入学新生对自己的人生和计划从事的职业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就融入了职业精神教育。
(二)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创新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技能性等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因此,针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及企业文化的特点,必须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精神,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创新职业学院校园精神,使高职院校校园精神符合职业特征。
(三)构建体现职业特色制度文化,强化高职校园精神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包括与高职院校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它是校园文化系统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也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校园精神内化为具体的校园行为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2.实现校企对接教育制
对接教育制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实现从学校到企业有效对接,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生就业的“零等待”。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选择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的所谓“对接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要强,上岗要快。我们知道,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以培养学科型、研究型人才为己任,而是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实现与企业对接教育,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一种校园文化。对接教育有望解决“两证”分离、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僵化、高职院校招生困难、就业渠道不畅、办学效益不好等问题。
(四)提炼特色校训、校风,辐射校园精神
校风即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当师生在校风熏陶下自觉遵循与弘扬校训精神时,最终便演绎为校园精神。也就是说,校风、校训如同一个“场”,辐射着校园精神。高职院校要依据历史传统、职业教育特色、人才观和教育理论,提炼具有特色的校训、校风。
参考文献
[1]于淑霞、李洪亮.把职业精神教育与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J].职业与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