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4:1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呕血护理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20-02
Research on nursing care strategy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LIU Feilan, NIE Hongying, YUAN Sanyun, HU Li, LIU Haixia
Central Hospital of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the care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182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ere analyzed on nursing, therapy and prognosis. Results: 1 case was dead because of 2 times hemorrhage, 1 case was dead because the family asked for give up the treatment, 3 cases were transfered to the superior hospital according to families opinions,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rescued and leaved hospital. The careful nurs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Conclusion: Observing closely, taking urgent measure in a timely manner,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nursing care and symptomatic care, Ensuring the blood volume, and the proper use of three-balloon catheter to stop bleeding a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care, It coul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Care strategy; Research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害和胃癌[1]。一般表现为呕血、黑便,若血容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病情严重者,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2]。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地救治与采取周密的护理方法及策略均非常重要。2007年6月~2010年6月,笔者临床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2例,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2例。男124例,女58例;年龄12~85岁,平均49岁;消化性溃疡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7例,肝硬化32例,消化系肿瘤16例,胆道出血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症状,其中136例伴有休克表现。
1.2 临床观察
细致的病情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1.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减少所出现的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的改变等是估计出血量及出血情况最有价值的标准。所以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做动态观察;如果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血压下降(下降幅度>15~20 mm Hg)、心率加快(上升幅度>10次/min),提示血容量明显不足,如收缩压120次/min,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提示已进入休克状态,表明出血量大[2]。
1.2.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呕血和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如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酷似下消化道出血。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 ml可引起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
1.2.3 观察出入水量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对消化道出血疑有或已有休克表现者,应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1.2.4 观察有无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如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便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过去有多次大量出血史、本次出血量大、24 h内反复大量出血、出血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原发性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再出血的可能性大,更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
1.3 护理措施
1.3.1 紧急措施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30°,以保证大脑供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并及时予以氧气吸入,予以心电监护仪监测。
1.3.2 一般护理轻症患者卧床休息,重症患者绝对卧床,注意保暖,协助翻身;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严格禁食,出血停止24~48 h后给予少量流质易消化饮食,病情稳定后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呕血后,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血等污物,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
1.3.3 心理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大出血患者更易对治疗丧失信心,所以加强心理护理特别重要。医务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耐心科学的解释、沟通,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4 气囊压迫止血的护理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时因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目前已不推荐作为首选止血措施,但药物不能控制出血时仍可作为暂时止血方法,以赢得时间去准备其它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好耐心解释,以取得配合,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注气时先胃囊(压力50~70 mm Hg)、后食道囊(压力35~45 mm Hg),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准确记录置管时间,以免压迫过久(持续压迫不应超过24 h)导致黏膜坏死。
1.3.5 健康指导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掌握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并暂禁食,告知禁食的重要性[3]。②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的目的、作用、意义、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③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合理安排生活,并戒烟戒酒。④告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
2 结果
本组182例患者,除1例突发2次大出血死亡,1例家属主动放弃抢救,3例应家属要求,转送上级医院外(在纠正休克并确保血容量的情况下护送至上级医院),其它患者均抢救成功,临床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周密的护理方法与策略明显提高了疗效及预后。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尤其大出血时,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4-5]。处理的重点是早期识别再出血及高危因素,加强监护,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抗休克治疗[6]。临床工作中,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尽早识别再出血,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予以周密、耐心、细致的护理,配合及时、积极的抢救、治疗措施,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3.
[2]赵春丽.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75-576.
[3]于桂红,王丛杰.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5-16.
[4]虞建英,宁霞,谢匀菊,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06,6(6):9-10.
观察出血情况
观察出血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必须严格密切的观察,才能鉴别出血来自何种原因,是呕血还是咯血,因为呕血和咯血为脏器病变,所表现的不同症状,病因不同,治疗措施和原则不同,首先必须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出血前后的表现,并观察呕吐物性质和内容物,也可通过辅助检查来鉴别。呕血患者多有胃溃疡或肝硬化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血呈暗红或咖啡色,酸性(大量出血后可呈碱性)同时注意观察假性消化道出血,如口腔、鼻炎部出血,当出血被吞咽后可能呕吐,或从大便排出,也可出现呕血或黑便,这种呕血一般不含有食物残渣,也不形成凝块,如遇有单纯的黑便而潜血实验阴性或弱阴性的患者,应了解是否服用过生物碱,铁剂及血类食品。
观察出血的量及部位:一般有呕血者多较单纯黑便者出血量大,呕血呈鲜红色暗红色,血块较呈咖啡色量大,排暗红色血便,较排柏油样便者血量大,而排柏油样便者较排黑便出血量大,另外肠鸣音及腹胀明显者,表示出血量较大,从出血部位来看在幽门以上者多有呕血,幽门以下者易导致血便。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并引起恶心,呕吐,则全部血液均由下排出而见黑便[1]。如出血量大,虽然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血液也可反至而引起恶心,出现呕吐,因此,呕血和黑便的出现除与出血部位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血量的多少,因此对出血的颜色,性质,出血量,部位及肠鸣音活跃程度,均要详细观察。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不良心理可以加重出血,患者对自己病情估计不定,加重思想负担,严重影响病情转归。应针对患者的这些负面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关心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讲明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讲解疾病知识,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效果,使患者消除心理紧张,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尊重患者,对重患者应该隐瞒病情及不使用刺激性语言,否则容易引起患者思想负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患者体力消耗,合理安排饮食。用良好的态度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进行解释和安慰,针对不同性格,年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建立康复信念,促使其自觉进行配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自我保健的科学护理管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向患者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新发展新成果及治愈病例。收集信息,语言交流,从而对患者起到安抚,慰藉药物起不到的治疗作用[3]。
治疗护理:只要确定有呕血和黑便,都应该视为紧急情况,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时呼入引起窒息。临床表现有低血容量休克时,应立即吸氧,出血期间应嘱其禁食,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交叉配血,必要时输入全血,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密切观察血压,脉率,结合尿量的观察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作为补液,输血速度和量较可靠的指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脉搏弱而块则提示休克。患者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皮肤湿冷,精神烦躁不安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注意每日体温变化,多数患者出现低热现象。近年来各种止血方法和现代医学技术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约80%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经非手术疗法达到止血和治愈目的[2]。
生活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给予必要的生活协助,禁食期间要注意补充营养,对少量出血的患者,可选用无刺激性流食。输液量要详细记录,注意各种导管通畅情况。做好各种导管清洁护理工作。皮肤受压处要给予按摩,防止褥疮发生,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色素沉着及肢端温度变化,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急症中较为常见,患者病情一般较重,护理人员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作好各项抢救止血措施外,还应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以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 对出血的观察
1.1 观察出血原因 鉴别呕血及咯血:呕血与咯血为不同系统病变所引起不同症状,病因不同,治疗原则也有差异,首先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出血前有上腹不适、病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血后可有黑便,血液中常伴有食物残渣及胃液,血液中呈暗红色或咖啡色,呈酸性(大量出血可呈喊性),观察必须细致,认真记录严格交班。
1.2 观察出血部位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多有呕血伴黑便,幽门以下者易致黑便,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并未引起恶心、呕吐,则全部血液由下排出,而竞见黑便,如出血量大,则出血大则出血在幽门以下,血液也可返留致胃而引恶心、呕吐,所以呕血和黑便的出现与出血部位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出血量的多少,黑便者可无呕血,而呕血者多伴有黑便,无呕血而仅见大理鲜红色血便者常提示为下消化道出血。
1.3 观察全身症状 估计出血量,全身症状常因出血量多少和速度快慢而异,若出血缓慢出血量在300ml以内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头晕、乏力,若出血量在400ml以上时,可出现眩晕、眼花苍白、心悸、口渴等,如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脉速、血压下降、晕厥等休克征象,时提示其出血量在1000~1500ml以上,大多数患者在出血前上腹病痛加剧,出血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如出血后疼痛不止或加剧出血未停或有再度出血的可能。
1.4 观察生命体片变化 估计出血量和休克程度,上消化道出血可导致休克,然而生命体征是循环血溶量显著的指标,血压下降的程度标志着休克的深度,从生命体征的改变中可估计患者的失血量,如果患者的脉搏每分钟比原来的快20次,收缩压低于12kPa,并述口渴、恶心、头晕,估计急性失血约1000ml,如患者脉搏细速,收缩压继续下降,且畏寒、皮肤发冷、烦躁不安、估计患者失血约2000ml,为病理性严重的征兆。
1.5 体温的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可不升,一般出血后24h内休克控制后可能有低热或中度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持续数日或一周内,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出血后分解产物的吸收、血溶量减少,贫血或循环衰竭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而致发热,若体温超过39℃,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上升者,应考虑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1.6 根据中医辩证观察病情
中医认为呕血多肝郁火旺,冲激胃络有关,在观察病情中,一是要从呕吐物、粪便的色泽、数量、腹胀程度,肠鸣音活跃情况来估计出血量;二是望神色,凡面色苍白,表情谈漠,或烦躁不安者,往往出血严重,“心主血脉”凡脉数而芤,或沉细欲绝者,都是大出血或休克的先兆。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统血”思考伤脾,郁怒伤肝,由于情志所伤可致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而使呕血黑便加重,因此要关心安慰患者,介绍疾病的转归,使其树立战胜的信心,必要时酌情给予镇静剂。
2.2 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在饮食护理方面尤为重要点,对忧怒伤肝而有急性大量呕血黑便者应禁食,对一般脾虚型患者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当患者出血停止后,及时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避免因胃饥饿性收缩导致再次出血,严禁患者饮食不按医嘱进食。
2.3 配合治疗中的护理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对上消化道的治疗增加了不少新措施,我们熟悉了解这些治疗措施的应用方法和护理,使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87-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或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科从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以来收治的19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6例,其中男125例,女71例,年龄18~85岁,肝硬化10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2例,消化性溃疡50例,消化系肿瘤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1.2治疗要点 (1)一般抢救措施 (2)补充血容量 (3)止血措施 (4)手术治疗
1.3结果 本组治愈134例,好转38例,自动出院10例,手术8例,病情恶化及死亡6例。
2 护理措施
2.1休息与: 大出血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2 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
2.3 饮食护理:出血活动期禁食,由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出血停止6小时可遵医嘱进食少量冷流质,以后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最后改为正常饮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好、高维生素流质,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时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必要时行心电监护。如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四肢冷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按休克常规护理,准备好一切急需的器械和药物,做好床边及书面交班。
2.5 观察呕血、便血的性质和量:消化道出血>5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大量出血,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6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保持尿量大于30ml/h。
2.7 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监测血尿素氮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2.8对症护理 发绀者应给予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药,肝病者禁用巴比妥类及吗啡。
2.9 如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可在上腹部放置冰袋或冰冻生理盐水胃内冲洗,胃内注入血管收缩剂。
2.10 如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三腔二囊管,冰盐水冲洗后压迫止血。
2.11 防止褥疮的护理:每2-4小时翻身一次,定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2.12 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口腔炎的发生,对神志不清者应吸出存积血液,以防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2.13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除病人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病人呕吐的血液及污染的被褥应及时换洗,避免发生不良刺激。
2.14 健康教育
2.14.1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因以及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14.2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饥或者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应戒烟、戒酒。
2.14.3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14.4 教会病人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复查。
3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25-01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囊等病变,以及胃空肠吻合术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病情危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1 临床观察
动态观察出血量和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特点、血压、脉搏动态观察及对输血、输液、止血疗效的反应来判断。判断出血的程度:
1.1 轻度出血: 成人失血量
1.2 中度出血: 成人失血量在500~1000ml之间,失血量占全身总量的20%,患者感觉头晕、口渴、心烦、尿少。收缩压降至2kpa(90mmHg),脉搏100次/分。血红蛋白量在100g/L左右,估计出血量在500ml左右。
1.3 重度出血: 成人出血量在于1500ml以上,收缩压在8~10.7kpa(70mmHg),心率120次/分,血红蛋白低于70g/L,患者精神恍惚、心悸、四肢厥冷、无尿,估计出血量在1000ml左右。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持续数日或数周。
2.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
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味;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和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观察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观察24小时出入液量。
2.4 观察意识、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五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是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2.5 观察有无再出血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转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3 护理
3.1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时开始低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 加强基础护理:
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应严格禁食,24小时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超、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增加患者舒适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
3.3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用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能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4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面色、意识。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mmHg,食管压力为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小时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
3.5 对症护理:
发绀者应吸氧,休克者应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肝病者禁用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吗啡。
3.6 用药指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3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68例,女30例,年龄20~69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41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8例,胃癌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抢救处理
1、在实施抢救时,护士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尽最大的努力为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一般急救措施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若出现休克,则应采取休克或下肢抬高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并遵医嘱抽取交叉配血,做好输血的准备。(3)给以鼻导管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4)禁食,观察24小时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精神等变化,观察呕血及粪便量、颜色、性状等。
2、积极补充血容量需在短时间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及时地补液补血。应观察患者的尿量,输液速度要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关系酌情调节,应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从而加重病情,尤应注意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3、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配合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能更好的起到止血效果。
3加强观察监测以下指标
1、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随时监测。
2、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肢体温暖或者湿冷,静脉充盈情况。
3、准确记录出入量,怀疑有休克留置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30ML/小时
4、注意观察呕吐物,大便的性质、颜色、量、次数等,并做好记录。
6、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了解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4护理
1、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抢救处理
2、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做到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对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 mmHg~70 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 mmHg~45 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 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
4、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应暂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保持情绪乐观,开朗,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5 讨论
1、 抢救呕血病人时,要严密注意呼吸道情况,堵塞呼吸道,防窒息;
2、安慰病人,并及时清理血迹,污物,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3、对老年患者输液和输血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防出现肺水肿,及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做好饮食指导,出血期禁食,绝对卧床,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讲解绝对卧床和禁食的必要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屈氏韧带上面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胃、食管、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部位,此段部位的病变和空肠病变容易导致急性出血,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急性病发症,属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症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便血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工作容易危及生命[1]。现选取我院1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合理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分部在36-75岁,其中有80例食管胃底血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20例急性胃黏膜发生病变的患者,46例消化道溃疡型出血,14例发生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和休克等临床症状。呕血发病机理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导致出血、消化性溃疡引发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引发出血。黑便主要的原因为发生机械性损伤、发生血管病变及肿瘤等。
1.2 方法 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主要观察项目有血压、脉搏、体温,呕血、黑便,血色素和白细胞,精神状态,末梢血管循环,病情变化,并快速按症止血。护理方法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三腔二囊管的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工作。
2 结果
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工作,80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10例进行外科手术,7例没有治愈,3例发生死亡。
3 讨论
3.1 观察项目
3.1.1 生命体征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观察血压,主要是因为消化道大出血很容易因失血而发生休克,血容量降低,临床主要表现就是血压发生急剧性下降、脉压差降低;观察脉搏:主要是在此症状重脉搏改变较为明显,发生休克早期患者脉搏增快,晚期时脉搏减弱而且速度慢;观察体温:患者发生失血是体温通常会降低,如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要注意其是否在出血后发生感染。
3.1.2 观察呕血和黑便 呕血和黑便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通常上消化道大出血都会伴有黑便,发生出血的位置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也会有不同。幽门以上部位发生出血通常会伴有呕血。
3.1.3 观察精神意识 上消化道出血量如控制于5%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10%以下小于500mL患者通常会因为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眼花、口渴,如出血量大于0%,会发生早期休克,烦躁淡漠、四肢发冷等。
3.1.4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病症容易反复,在出血得到控制后要仔细观察是不是有其他出血,如用药72h后没有再发生出血,血压、脉搏出血保持稳定则表示止血成功,72h后还会发生出血现象,血压、脉搏无法平稳,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在停药12h后发生呕血、黑便的患者则表示再次出血[2]。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病情比较严重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平卧位,头侧偏,呼吸系统保持通畅,避免窒息,抬高下肢,保证脑部供血充足,必要时进行低流量吸氧,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畅通,衣被保持清洁保暖。呕血症状患者,实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并进行常规性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2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注意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工作,使之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康复基础性工作。心理护理一般在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观察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保持患者心理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达到治疗的水准,有利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互相信任,深入了解评估心理状态。采取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战胜疾病信心,实施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认知能力,减少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慰,避免其过于紧张、恐惧,从而减少治疗难度。
3.2.3 饮食护理 诊断患者疾病进行合理化的饮食指导,使之能够促进止血,保持健康。如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可以保持饮食的清淡性,无刺激,流食。如急性大出血需暂时禁食,停止大出血后使用流食,少量多餐[3]。
总之,上消化道大出血如果不进行及时抢救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要及时进行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进行相关治疗。通过病情的观察,有效的综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防止再次出血,避免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对治愈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临床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等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高,除积极抢救治疗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将我护理的102例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71例,女31例,年龄21~30岁2例,31~40岁5例,41~50岁30例,51~60岁41例,60岁以上24例。治愈9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
2临床观察
2.1估计失血量 若失血量在5%以下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若出血量在5%以上时可出现晕眩、眼花、面色苍白、心悸、口渴等。但如果出血速度慢,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有时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若失血量在20%以上则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等休克症状。
2.2辨出血部位 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系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部位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如果出血量较少或出血速度较慢,即使幽门以上的出血一般也无呕血。幽门以下病变,如十二指肠,如果出血量多,速度快,血液反流入胃,除黑便以外可伴有呕血现象[1]。呕血的性质多为咖啡色渣样液体,是由于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亚铁血凝素所致。但如果出血量多,又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呕吐液可成鲜红色或带血块,当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可出现出血性休克。此时,应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2.3观生命体征
2.3.1血压 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为失血性休克。由于血容量不足则出现生命体征的改变。血压的改变标志着休克的轻重,其主要表现是血压下降和脉压差小。如果脉压差缩小,即使血压正常或偏高于正常也不能排除有休克的存在,说明患者已进入休克的微循环淤血期,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每15min测一次血压,以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到病情稳定。
2.3.2脉搏 脉搏也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标志。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前脉搏细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除观察脉率外还应注意脉搏是否有力,如血压偏低,但脉搏不快而有力,说明循环血流量减少,血容量不足,已发展为失代偿期。
2.3.3体温 休克患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和中度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其发生原因是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后或循环衰竭所致,是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超过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上升应考虑再出血。
2.3.4意识 意识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休克早期,神经细胞反映兴奋,患者表现烦躁不安,当休克加重,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时应积极采取止血及扩容措施。
2.3.5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的重要标志。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3 护理措施
3.1三腔二囊管压迫术的护理 密切注意三腔二囊管有无滑出,每4h检查胃囊及食道囊压力是否正常,食道管放气一次并松弛牵行。防止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食道胃粘膜缺血、溃疡,每2h冲洗胃管1次,如有较多新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详细记录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的病情变化并严格交接班。
3.2基础护理
3.2.1护理 患者出血期间应安置在安静的病房,绝对卧床休息。呕血及休克早期给予躯干及下肢抬高30度的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严重休克、昏迷时,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下肢抬高30度,这样可以增加脑血流循环量,以减轻脑缺氧。
3.2.2口腔护理 每次呕血后,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中血腥味,增加患者舒适感,防止口腔感染。
3.2.3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能促进止血,并能维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更为重要,进食可减少胃的饥饿性收缩运动和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和食欲增加后,可改为半流质、软食。不食用粗纤维的熟菜、豆类、生拌菜或泡菜以及过酸的食物、水果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常可诱发昏迷,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给予低蛋白饮食,有腹水者,宜低盐饮食。饮食护理至关重要,饮食不当会加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做好疾病与饮食关系的宣教工作。
4 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2]。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治,及时护理,为患者赢得生存机会。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113-0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BT1]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19~78岁,平均(56.28±5.47)岁;以黑便为首发症状11例,呕血8例,呕血伴黑便5例;胃溃疡出血7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胃癌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手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0~79岁,平均(56.29±5.62)岁;以黑便为首发症状10例,呕血7例,呕血伴黑便7例;胃溃疡出血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胃癌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例,胃手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出血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及时补充血容量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使用林格氏液加乳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补充血容量,做好血交叉试验,根据出血程度准备输血。
1.2.2心理护理患者大量呕血时,极易产生恐惧、烦躁和紧张等不良心理,加重出血。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冷静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2.3病情观察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是否有腹痛、目眩、头晕、心悸、胸闷或恶心等早期症状,并观察呕血、便血量及性质、尿量、神志和四肢情况等。
1.2.4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口腔病原生物生长及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及异味诱发再次恶心、呕吐。
1.2.5饮食护理对于病情较稳定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选用温凉、清淡和无刺激性流食;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应严格禁食,待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和半流质饮食;对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止血1-2d后给予高热量和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并限制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
1.2.6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上消化道出血预防工作,注意饮食卫生和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戒烟酒和酸辣刺激食物,避免服用损伤胃粘膜及肝功能的药物,注意定期复查,早期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1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伴随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好转:1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伴随症状好转,大便潜血试验(±~+);无效:1周后出血不止,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设检验标准P
[BT1]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6±2.35)d,短于对照组的(10.47±3.6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3]。从及时补充血容量、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被证实积极有效[4]。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出血程度及时补充血容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严密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并给予相应的口腔和饮食护理,防止口腔内残留物及异味诱发再次恶
心、呕吐及病情加重,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饮食卫生和作息规律,戒烟酒和酸辣刺激食物,并定期复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彩娟,张彩英,黄秋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1046-1048.
[2]刘作琴,王静.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98-99.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3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40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57.7岁。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30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4例,消化道肿瘤10例,食管损伤及食管异物9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4,Dieulafoy病1例,胆道出血1例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症状,其中9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和正确护理,出血停止外科手术9例,治愈67例,1例死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本组68例患者在本院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治愈67例,治愈率100%,死亡1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重者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出血量大应取休克卧位,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物,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2]。
2.2 心理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本组伴有呕血或黑便,患者以恐惧紧张,可加重出血及病情,故需做好心理护理。应针对患者这一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抚慰,关心体贴患者,科学的解释病情,上消化道出血很常见,治疗方法很多,出血很快会停止的,给予精神安慰,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让患者早日康复。
2.3 饮食护理:对于出血量较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包括Dieulafoy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患者应注意暂时禁食,避免进一步加重出血或导致误吸;待出血停止后,对于呕血或黑便较轻的、有无呕吐者、考虑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给予流质饮食,可选用温凉、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食物,应少量多餐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避免进食硬食、带刺食物及粗纤维的蔬菜,避免损伤食道及胃黏膜而再次出血;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
2.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由于上消化道出血为急症,疾病转变快,护理工作者应在治疗过程中尽早识别疾病的走向,严密观察病情、估计出血量的多少,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加重,分秒必争的进行抢救,并采取各种止血措施;保证动态监视患者的血压、脉搏,如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循环衰竭症状,血压突然下降,表示血容量减少至少在20%以上,如半卧位时每分钟脉搏比平卧时增加30次以上或收缩压下降10mmHg则表示出血量增大[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过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抢救措施、积极有效地配合医师等做好临床护理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同时要注意体温、尿量、神志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5 特殊药物应用及特殊检查的护理:如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痛、心绞痛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要积极配合特殊治疗措施和特殊的辅助检查,清楚留置胃管、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急诊胃镜检要性、内镜下止血等治疗等措施重要性。
2.6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4]。需要时可使用传统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前注意检查气囊有无漏气,送管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意识。插管成功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mmHg,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放管24h后放出气囊气体,避免压迫时间太长导致黏膜坏死,放气后保留管观察有无再出血。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变化快、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要做好心理疏导,如能及早确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认真细致的各种护理工作,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有效的护理配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持冷静、稳重的心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护理技能及能正确应用护理程序,是挽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5]。
参考文献
[1] 俞见容.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的护理体会.基层医药论坛,2011,1;187-188
[2] 赵淑华.10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