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3 10:57: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组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计划

篇(1)

组织文化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组织文化成为维持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学习能力是提升绩效的重要途径。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战略性的工程,企业认清了这一点,就会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对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是很必要的。

一、组织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是一个组织内各种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以及思想方法、办事准则的总和。

(二)组织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会影响员工对知识及学习的价值和态,因此是促进组织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1.凝聚和激励功能。组织文化像纽带将企业的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文化的激励作用能诱发企业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形象。将企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方向,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绩效。

2.约束功能。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正如T.E.迪尔和A.A.肯尼迪所指出的,组织文化决定了游戏规则。

3.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

企业文化要将不断创新作为企业永恒发展的价值观,就像达尔文所说的: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最善于应变的。树立企业文化还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组织文化的培养使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的潜能,培养决策者与员工的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绩效。

二、组织学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直到1978年Argyris和Senge的《组织学习》一书出版以来,学术界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日渐增多,1990年Senge的《第五项修炼》更是为组织学习的研究推波助澜,组织学习便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但对于组织学习,很难下一个规范的定义,但是本文认同的观点是:组织学习反映了组织适应环境的改变,因此反过来环境变化势必会对组织学习行为、能力产生影响;组织学习的结果反映在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洞察力,如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的获利能力上,并且进一步积累了组织的学习能力。总之,组织学习是企业为适应环境改变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组织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而组织学习重要的是体现在组织的学习能力上。

有学者指出,企业能够识别、评估和发掘市场机会,是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巨大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企业绩效依赖于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学习所积累的一种特质,企业拥有知识的差异是这种特质的突出表现,被称为企业的异质性,企业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依靠拥有的知识,发挥杠杆的作用,进而实现技术差异化、识别市场机会、实施更有效的生产过程。总之,只有那些组织学习能力强的企业才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组织学习过程

Argyris和Schon(1978)的简单线性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是最早对组织学习进行描述的模型。他们认为组织学习的过程包括发现、发明、执行和推广四个阶段。Slater和Narver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更加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他们将组织学习过程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播、分享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这个学习过程模型揭示了学习循环的特点。

(三)组织学习与环境动态性

组织学习理论的发展并没有促使更多的企业真正获得有别于其他组织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贯彻到实践中。究其原因,企业把组织学习看成了一个静态的被动的问题解决行为,而忽略了环境的适应性。

显然外部环境能够影响组织学习,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市场需求的变动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绩效,并且越强的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大。实际上,对于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个纽带,通过这个纽带,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逻辑关系才得以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市场导向会影响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企业绩效。

三、结束语

组织文化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变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手段,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入手,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不断学习,企业不仅可以发现组织策略和组织行为的错误,还可以对它们进行修正和重构,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组织学习能力会影响企业绩效的各个方面,如顾客满意度、销售增长率、新产品研发、利润率、市场份额等等,从而会影响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篇(2)

1 “学什么,怎么学”――学讲计划的前提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那么“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可能“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之说。因此,“讲什么”为“讲”落到实处。

1.1学什么――目标清晰

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1.2怎么学――方式明确

对于教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学案,最好能明确哪些题是独立思考题,哪些需要小组合作,也就是说,在学案上体现出来怎么学,是自学、对学(两人一组)还是小组合作。如预习学案中的思考题:在小学时,我们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等,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实验、尝试而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做,在做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如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用透明纸盖在图形的上方,描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及对角线AC,用大头针定在O处,将ABCD旋转180°,结果会发现什么?这个环节应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 “讲什么,怎么讲”――学讲计划的重心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2.1讲什么――讲到实处

众所周知,学讲计划关键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学什么,怎么学”是学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那么,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让其他同学在接受他的观点时,不断提出质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讲方法。讲学习方法是“讲”的核心。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判定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判定的方法是什么,将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讲出来,“利用旋转法而得出”,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促进,给他们以借鉴和点拨。

对于,旋转平行四边形后,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讲出来更有意义,因为是这节课的重点。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AC的中点O旋转180°后,A和C重合,C与A重合;B与D重合,D与B重合等。方法应点到实处、讲到关键点处。

2.2怎么讲――讲到关键处

(1)使用数学语言。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也是讲什么的重中之重。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BC=AD,∠ABC=∠ADC, ∠BAD=∠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OB=OD

篇(3)

开展“导学达标”课改活动以来,按照学校部署,我很快将同学们分成了10个小组,但是结合自己以往小组教学的体会,小组内必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若没有凝聚力作支撑,小组竞争就无法实现,没有了竞争,合作探究也就没有了动力,时间一长,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如何加强小组凝聚力?我从学校的课改实施方案上得到了启示,那就是加大班级和小组文化氛围,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当然,这不能靠班主任自己去完成,必须要激发同学们自主参与的的积极性。

我以班训“抬头靠实力,低头靠勇气”为题,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专题演讲,请同学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我也加入其中,详细阐述自己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和意图,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之后,我提出要求:我们各小组也需要自己的文化,所以每个小组也应当有自己的组名,组规和组训,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就都以水果为名,希望各小组能群策群力,起一个成员们都喜欢,又能充分体现小组个性的组名。

结果超出我的想象,同学们对起“组名”非常上心,仅仅一天功夫,十个水果小组就确定了下来。更没想到,他们能将给自己的组名诠释的如此精彩!在为此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各小组发言人的演讲精彩不断,让我这个英语老师对这些七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 “芒果”是神圣果,芒果组的成员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把To be No.1!作为组训;蓝莓与天空一样的颜色,蓝莓组同学要胸怀宽广,不对小事斤斤计较;榴莲那么臭竟然还有人喜欢,说明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榴莲小组决定要注重内在品质修养;荔枝组同学欣赏荔枝外形不美但内心高贵;山楂组希望八位同学能串成糖葫芦,精诚团结;班内倒数第一名在菠萝组,几位成员决定把“克服屡战屡败的唯一方法是屡败屡战”作为组训…,虽然言语有些稚嫩,但想想出自七年级小孩之口,让人不由得刮目相看!

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多了,组长分工设计,组员们各显本领,第一期“小组墙报”很快就张贴完毕,其中包括了组名诠释,组训组规,小组分工,以及部分组员的作品展示,香橙小组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自己的组徽,得到了广泛好评。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7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革,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小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是现代老师们努力的方向。学习小组中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形式的奖励机制更是推动学习小组健康、有效、持久发展的原动力。

一、学习小组的阐述

张玉彬[1]在《理想课堂构建与实施》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体现学生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高效学习方式。它立足于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通过组内对所遇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形成组内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方案的共识,再在组内及班级内进行交流或在黑板上展示的学习形式。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善于表达的优良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而,构建学习小组模式势在必行。

二、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推进学习小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俗话说得好:“没粮就留不住人”。在学习小组的运行中如果没有推动力,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做形式的工作,既“老师要我学”,那学习小组只是形同虚设。雷夫・艾斯奎斯[2]指出“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让学生自己重视、自己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小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奖励制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催化剂。

三、学习小组的激励方法

学习小组的激励方法有很多,只要是对学习小组的运行有帮助的,那就是好方法。

(一)积分激励法

推行这种激励方法,首先应建立完整的积分制度。例如各小组得分制度可以分预习跟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不同斟酌给分,一次任务的最高分为5分,完成情况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课堂上回答一个问题加一分,整体表现加适量的表扬分。小组组员的得分可以由小组长评定,比如在一次任务中解决了一个问题给1~2分,课堂上帮小组赢得分数后就奖励相应或加倍的分数,为小组做出了贡献则根据影响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其次要在班里选举一位记分员,用于记录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各学习小组也自行推选一位组内的记分员,用于记录本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表现所得到的分数。通过各小组、各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分周或学月做总体评选。选举本周或本学月的优秀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有待进步的小组等。组员也可通过个人的表现及得到的分数,推选最优秀的小组长、进步最大的组员、奉献最大的组员,等等。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一定要做好调整,因为一个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多时候分数都被成绩较好的同学得去了,要有能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分的机会,那么老师就要跟小组长商量处理好各成员分工上的问题。还要精选习题,要有深浅度不同的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作答的机会,这样才能激起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激情。否则一些学困生本来对学习就没有兴趣,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对化学有点好奇,对这种学习模式感到好玩,会积极参与。随着知识的增多,不懂的问题堆积,他就容易故态复然,兴趣缺失,慢慢就提不起劲了,开始放弃了,需要完成任务时就依赖同组的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这样的后果就只能是忙的更忙,闲的更闲,成绩也提不上去。但如果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对学困生的转化就有很大的帮助。积分制是学习小组推行中常见的模式,一般有两种积分的形式。

1.课堂上的积分制。课堂上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记分,课后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这种奖励方式的特点是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一节关于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公开课中,我就利用了这种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模式,课前我让他们每个小组针对这个课题做好复结,将气体制取中的药品、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及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做一小结,以图解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的时候让一两个总结较好的小组用展示台将他们的成果分别展示出来,并派代表解说自己的构想,根据各小组的完成质量评比打分,全体同学做评委,由记分员记好他们得到的分数。同学们都很紧张,稍微落后的小组在后面的答题环节很卖力,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急起直追,获得胜利。整节课真的是迭起,气氛活跃,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2.课余时间的积分制。化学是一门跟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课堂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探究延伸知识。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探究时经常会用到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或需要在网络上搜索。例如讲到净水的方法时,可以让各学习小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制作自制净水器,根据各小组作品的精美程度评分。制作净水器的过程需要有设计思路,准备材料及具体的操作,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分可拿。这种激励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我班的一位叫李铭的同学,他是一位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但他很活泼,跟同学的关系很好,而且他的电脑技术不错,中午可以回家吃饭,他组内如果需要什么资料要上网查阅的,大多数是他回家上网找来的,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很多分数,经常被他的组员们评为贡献最大的成员、进步最大的成员。因此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进步很大,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化学得了61分,不但摆脱了低分层还及格了,而且这科的成绩还是他所有学科中的最高分。第一次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做到别人不一定做到的事情。由此可见这种激励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有上进心,更努力。

(二)精神鼓励法

斯霍姆林斯基[3]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成功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期盼,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表扬。精神上的奖励就可以让学生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令他们更积极地投入这种学习状态。

1.老师给予的鼓励。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平时跟学生的相处上,老师的言行举止无疑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老师给予的鼓励很多时候都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例如老师如果能保持微笑面对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对小组的表现或组员的表现及时表扬。如:“大理石组今天表现得太出色了”或“小李今天太棒了”之类肯定性的语言,就可以让他们高兴一整天。老师的肢体语言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小组合作解决了一个问题,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给他们竖起大拇指,说声“真棒”,可以令他们的自信心更高,更努力地表现自己。老师还可以在每个学月评选完后给各学习小组写几句评语,如“你们的小组就如你们的队名,既灵活也细心,成功在你们的脚下,努力奋进吧”或“一时的失利不代表永恒,只要努力,相信成功就会回到你们的身边”,“你们身上的太阳能就等着你们去利用了”,等等,这些评语对小组成员的鼓动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老师就是学生们前进的力量源泉,不要惜字如金,哪怕你不加修饰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学生一辈子的精神支柱。

2.同学们给予的鼓励。在一个团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影响也是学生个体进步的一个推动力。同学们相互激励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不管是同一学习小组还是不同学习小组间真诚的赞许犹和风细雨滋润心田。比如组员表现出色要鼓掌,失利时要说:“不要紧”、“慢慢来”、“继续努力”等鼓励语言。组员们每学月写感想,互相评价优缺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互相沟通中,就会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学会取长补短,促进自己更进一步。每个学月评选优秀组员、进步最大组员、有待进步的组员等。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让同学们监督自己,争取一起进步。

3.实质奖励法。为了奖励学习小组,不少老师都会用经济刺激方法,如给优秀的学习小组发放奖励的小物件,像硬皮本或签字笔等。这在建立学习小组初期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此以往,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做法确实欠妥。所以跟学习有关的实质性奖励好像要好得多。例如像我们学校一样设备设施不是很完善的学校,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你就可以奖励表现最好的两三个学习小组,可以去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不过老师一定要在现场监督。有时候你也可以奖励学生向你提出一两个帮助他的要求,比如帮他们补课,或跟他们一起运动之类的。通过这些奖励也可以让你跟学生更贴近,感情更深,也让他们知道老师这样做的原委,知道老师想要他们成长得更好,而不是搞形式主义。表现优秀的小组还可以出自己的组报,介绍成功的经验,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班会课上还可以让表现优秀的、有进步的小组总结他们的团队运作有什么过人之处,有哪些可以让其他有待进步的组借鉴。各小组中的获奖组员也上讲台发表感言,鼓动同学们一起进步。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习小组的建立对学生的学习百利而无一害,既能让同学们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他们往后的学习生涯也是影响巨大,更能让他们从小培养起集体精神,知道团队的力量,同时让同学们之间的交往更密切,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激励的方法是否得当有效,就是这种学习模式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18-02

1 计算机类专业采用基于小班化及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概述

开展小班化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分成小班开展教学,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其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开展教学便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将一个班级按每组3~4人进行分组,每个班的分组数一般不超过6个,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自学能力、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分组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团队沟通、协作和工作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进行小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同时制定团队考核和评价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上课前,通过召集小组长一起备课或进行课前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先让小组长初步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要求,以便在课堂教学和实训中协助专业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小组之间经常开展技能操作竞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或正确的操作技能进行展示。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阐释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法,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开展小班化教学及小组协作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3.1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作为主要手段

首先,教师根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规划、组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本课程教学分解成若干个大的模块(称为一级模块),再将每个大的模块分解为次大模块(称为二级模块),最后将次大模块分解成适合一个个单位课堂教学的小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针对一个IT行业或工业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的理论来源,如“火车订票系统”、“银行自动存取款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这些实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了解这些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营造一个IT软件开发的氛围,随后教师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和任务实现细节。并在此基础上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继而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3.2 小班化及小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开展

近年来,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得到了很好的推进。由于采取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较少,在实训内容、管理组织、交通出行、安全保障等方面,非常有利于校企之间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开展。学生在学校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了解完整项目实施过程后,可以进入企业开展真实项目自主实施过程。企业技术经理分配项目任务并提出相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开展项目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实施项目计划、步骤,明确小组各成员的项目分工,文档编写,组织项目实施,交换进行检查评估。最后企业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经过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这一环节后,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就业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计算机类专业实施小班化及小组协助学习的几点思考

4.1 如何有效解决学校师资设备现状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不可否认,小班化计算机专业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无疑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本,加剧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在目前的师资和设备状况下,全面实施小班化开展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选择专业操作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与企业岗位联系较密切的专业骨干课程开展小班化教学。

4.2 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让企业技术骨干对部分专业骨干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鉴定。

我院多年一直实行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对部分专业骨干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鉴定的方式,成立了考核鉴定小组,系主任任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和企业专家为鉴定工作组成员。考核鉴定小组精心组织,认真设计,结合市场主流技术设计课程制定考核方案。一是要求企业技术骨干正确把握命题依据,根据课程授课计划、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合理设计考核项目,考核项目既要尽可能覆盖课程所有授课内容,又要兼顾到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实践技能考核方式。二是规范评分标准,由企业依据行业上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项目考核的知识点予以制定。三是严格监考,企业人员作为主考,任课教师作为副主考,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学生考核过程,学生考试结束,由企业人员现场根据评分标准给出考核成绩,并告知学生失分的原因,做到成绩的评判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参照企业员工完成该项目需要的时间,合理设置考核时间,以鉴定学生对技能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有力推进了我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4.3 如何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其次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是关键,如何有效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应选择与就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项目作为实践项目,部分操作技能要求较难,理论深度大,学生一时难以掌握和理解的课程,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挫折感。同时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要重视成果展示及正面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计算机类专业推行小班化及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不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而在目前资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应用“小组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是实现小班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参考文献:

篇(6)

进入初中后,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厌学或者小学数学不好,而不愿意学习数学,没有信心学好数学甚至惧怕数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数学成绩较好,由于假期在外面补课,提前学了这部分内容而产生倦怠感。如何调动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通过小组量化评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谓量化评比就是将评比项目赋予分值,然后根据得分进行评比。

我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只是坐着看组里同学是如何操作的;听同学是怎样发言的。但自始至终一句话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好像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所以,在制定小组量化评比表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每个学生都是有集体荣誉感的。课堂发言时,对于同一题目,学困生回答要比一般的学生回答加分多。所以,学困生上课就更注意听讲,争取回答问题,为小组加更多的分。而同组其他学生也会因为多加分,主动给学困生讲题。这样不仅学困生学会了知识,好学生也在讲题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小考中,学困生只要同自己比有进步,即使不得满分,也能获得小组加分。这样学困生也有机会为小组加分甚至多加分,让学困生得到同组学生的认同,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成绩一般或者优秀的学生,往往他们能获得加分,但是总是获得加分也会出现倦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反正我能为我们组加很多分,所以,即使自己有违纪行为,给小组扣分也无所谓。反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时我在平日小考或者作业中分层次,不仅有基础题目,还要有附加题,做出附加题能得到额外的加分,让这部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在基础性过关测试中,连续满分的学生可以免下一次考试,增加基础测试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7-01

分组学习思维对话的模式是指在教学配置和谐基础上,依靠学生、老师以及文本之间有思考空间的对话实现课堂的理想教学。其中分组学习是模式中的组织形式,提供思维的对话才是教学模式的本质核心,不仅能将课堂的活力展现出来,还能将课堂成色和生态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以小组为核心,小组成员需要在合作交流、展示互助中探寻想要知道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会交流、会整理收集以及喜欢互相帮助的人才。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础,组建小组的时候要注意顾及学生的自愿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组建,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4~6人最好,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同时要经常对学生的角色进行交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感觉。老师要对学生合作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发言,学会互相尊重和倾听,集合各个学生想法的优点找到最好的一个方法将问题解决,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这样能够将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好。例如,老师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四则运算的问题2+3×4+5= ,有些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出现错误,可能会理解成为(2+3)×4+5,但是实际上正确的运算方式应该是2+(3×4)+5,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将各个小组编号,采取积分竞答形式让各个小组抢答,能够将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形成。

二、提出问题,创立情景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老师要注意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动力启发出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问题是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桥梁。思维对话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给学生创立出一些情景模式,在情境中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例如,在讲到商近似值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立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老师在生活中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这是老师今天花费17.4元买来的一筒羽毛球,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看包装上面的信息有1打是12个。这是平时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常识,老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入手,从生活的情境过渡到数学知识上,保证学生对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和搜集,最终提出数学问题,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些知识。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研讨一般问题时不能给学生太长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讨论的期间充分交流,又不会将学习的时间耽误。例如,在对梯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按照已经有的计算三角形、长方形面积的知识计算一下,由此引入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分析探讨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全班交流讨论,讨论结果集体交流,取长补短,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同时选出最有默契的小组和最具集体智慧的小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小组之间和组员之间良性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四、总结问题,拓展训练

在全班同学交流互动讨论之后,老师与学生要对今天获取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结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尽管在对话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解决,但最终获得的知识只是片面的,老师在讨论结束之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思考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归纳成为有条理、清晰的知识点,尤其是对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例如,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之后,可以让交流过程中条理较清晰的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谈谈感受,在课堂学习之后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训练题,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能体现知识点的层次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形式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对组员进行评价,一旦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需要让全班同学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有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将遇到的问题解决,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篇(8)

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应试教育是一个十分主要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学当中,往往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在数学教学当中,重点应当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还是利用教材和教学大纲,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中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发挥。再加上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因而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与地位进行协调,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思维对话,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互动教学应用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对互动情景的良好创设,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小学生都十分熟悉的闹钟,然后教师可以问小学生,早上起床是不是被闹钟叫醒的。通过类似这种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对钟表的事件显示,读数规则等像小学生传授,在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下,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更好的掌握钟表知识。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在休息日中的作息时间制作成表格,要求对每一个时间点进行明确的标注,例如每天7:00起床、11:30分吃午饭、20:30睡觉等。这样,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思维对话,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情景创设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十分重要,应当努力契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学习平均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举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例如拿出6支铅笔,让学生将每2支分成1份,一共能够分成几份,或是将6支铅笔品均分成3分,每份有几支。对于这两种分法,小学生通常更愿意接受第一种,而在第二种分配当中,时常会有小学生按照第一种分法进行划分,因而得出了错误答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例如有3个人在打牌,需要将牌平均分为三份,让小学生尝试进行分配。在这种方式下,小学生很快就能够学会第二种分配方法。因此,在为了的学习当中,再遇到平均分配的问题,小学生就能够想起老师曾经给出的情景,从而能够正确的进行分配。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是以逻辑思维为主,但是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应用一些形象的视频画面来呈现课程内容。

2.七年级学生渴望社会、学校、家庭等能给与他们关注、尊重和信任,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鼓励,多肯定。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PPT课件

篇(10)

一、“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的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学生人数较少(初中一般每班36人、高中一般每班40人以内),按照民主性、平等性、充分性、综合性、个别化等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彰显。

二、“小班化”教学实践理论依据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也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重视实践,提高信息素养目标为方向。“读书”是学习,“实践与提高”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才是优化学习、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3.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时时透露出“以师为本”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从而使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策略

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方式、能力、兴趣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1.高中信息技术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

(1)小组成员的组合

在教学中对小班中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进行观察或书面调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在备课或教学操作中根据课的内容分成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或按兴趣出发临时组合。如有的组以画图特长为组合;有的组以文字输入为主;有些组以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带几个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

(2)小组人员的分工

要发挥小组功能,必须每人有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做到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如在网页制作的《学做机器人》中,可以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每人制作一页网页,其中能力较强的再负责把大家的网页合成为一个站点,做上导航栏,在这里大家通过合作,分别掌握了课堂的知识,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文件的传输,有些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传输,有些学生通过QQ传送文件,有些通过电子邮件……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如何选择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的学习内容,是小组活动质量优劣的前提。比如通过flas设计这课,在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课外的延伸拓展,课本使用圆进行变形,那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什么呢,比如方的、正圆的、多变形状的组合。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的拓展性,培养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他的创作灵感。

(4)学习效果汇报

汇报小组的学习结果是教学安排的最后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进行检验,而且也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一个反思,为下次地学结经验,积累方法,起到借鉴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中的作用

(1)互相启发。“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商讨、切磋,先发散求异,再集中统一,优选出最佳的学习方案,聚众之长,集众人之精华。

(2)互相竞争。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潜能,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Flashmtv制作时,同学们所选的音乐及所制作的场景到一定的局限,如何才能让自己小组的学习突破局限,脱颖而出,就得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合理巧妙、答案最正确精彩、表现最富有感染力。通过各种形式分别评选“最佳效果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鼓励班与班、组与组的参与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 爱心发言稿 下一篇: 厨师半年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