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8 07:27: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污水处理厂根据工艺处理方式有不同分类。但处理步骤基本类似。现行的污水处理一般通过进水、粗格栅、提升水泵、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污泥法(或者氧化沟)、二沉池、出水这一系列路径,依靠水泵、水池,喷嘴等设备和工艺产生回流、跌落、翻腾实现水的清洁。这一污水处理路径中,易产生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1.1 污水处理厂的空气污染
由于传统污水处理厂脱味除臭的普遍方法是曝气。即通过增大污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将污水中的臭气挥发出去。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机械对污水反复搅动来实现,目前,已经有不少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已加盖并配备除臭系统,空气污染有一定控制。
1.2 污水处理厂的噪声污染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翻腾、设备运行都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加之24小时不停歇运转,对近距离的人和建筑物干扰很大。尤其是夜间运行时,大功率的水泵往往还会产生震动和共鸣。
2 厂区环境的改善方法
通过绿地可对厂区的环境进行改善。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等功能,厂区绿化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生产区、还是办公区,好的绿化环境能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给厂区带来新的面貌与活力。《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第十章第六节《公用设施》中第8条规定,绿化面积不宜小于全厂的30%。通过充分发挥厂区绿化的功能,改善厂区内的环境。
2.1 污水处理厂区绿地特点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有一定的功能性要求,这使得厂区绿化也有自身的特点,了解厂区的绿化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绿化设计。
2.2 绿地面积分散
在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中,对应有与工艺处理相关的各类设施。如粗细格栅区,初沉池、生物转盘、二沉池、深度处理区、预留区、办公区等区域。
通常情况下,这些主体功能平面布置完毕之后,余下的部分才由绿地填充。因此,厂区绿地相对比较分散,散布于各主体设施平面之间。
2.3 地下管线密集
在污水处理厂的高程设计中,为使得污水能在各个构筑物间通畅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各构筑物之间通过管网相连,这些管网竖向一般较为复杂,且密集地分布在绿地中,给绿化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4 异味、噪声对植物生长不利
污水处理厂的异味来自于挥发到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化学物质会使叶片受到损伤,粉尘中的微小粒子则会在植物叶片表面堵塞气孔或者形成薄膜,降低光照水平,进而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而长时间的噪声会减缓植物的长势,也不利于植物生长。鉴于此,抗污染性较弱的植物,难以适应污水处理厂的环境。
3 绿化设计要点
3.1 平面上合理分区
根据污水处理厂不同的平面布置,合理的绿化布局可形成防污染的绿带。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以河南某污水处理厂为例,生产区绿化应以功能性为主起防护隔离的作用。主要运用规则的修剪篱,植物组团,草坪为主,便于生产,降低环境污染。如选用圆柏、杜仲、紫丁香、丝绵木、大叶黄杨、金银木等为主要植物,丰富植物层次,形成绿色屏障。
对于泵房,应设置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种植方式,起到降噪的作用。对于异味常有发生的曝气池,为了不影响通风,不宜种植过于高大郁闭的阔叶植物。可使用灌木、绿篱、草坪促使局部污染尽快扩散。对于材料存储区应选择枝叶郁闭、不易落叶的乔灌木,有吸附和滞尘的作用。预留区为方便后期施工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可以花灌木及地被为主,减少乔木的种植比例。
办公区则可考虑景观性要求,采用较为精细的植物组团。如建筑入口两侧规则的修剪篱层次性种植,修剪篱后方搭配叶色丰富的紫叶李、金叶槐等,还可配置芳香植物,打造色叶鲜艳芳香舒适的办公景观区。
此外,污水处理厂区外部道路绿化隔离带兼具功能性和景观性的要求。选用枝叶茂密的植物品种,起到隔离吸声防尘的作用,同时运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种植。自道路至污水处理厂呈由低到高密植形成较好的外部迎面。主要选用的树种有毛白杨、皂荚、油松、榆树、海棠、金银木、连翘、紫叶李、紫叶小檗、大叶黄杨、沙地柏等。
3.2 竖向上避让管线
污水处理厂根据不同的厂址以及不同的工艺要求,会设置一系列复杂的地下管线系统,这些管线通常位于绿地以下。绿化应考虑地下管线的性质、埋深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绿地中的这些位置常选用用浅根系植物,如桧柏、铺地柏、台湾草等,防止与管网冲突。
3.3 见缝插绿增大绿视率
污水处理厂内绿地散布于主体功能设施之间,单位绿化面积有限。绿化设计应想方设法多途径多形式的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绿视率。
如化零为整,通过种植密叶植物将分散的绿地从视觉上联接起来,尽可能地增大绿视率。或者见缝插绿,有条件还可设置垂直绿化争取绿化用地,提高绿地率。
3.4 选用抗污染树种
各地抗污染树种有所不同,需根据污水处理厂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可通过查阅各地园林部门的植物抗性调查报告,选择合适的种类。以河南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可有如下的选择:(1)抗性强的如女贞、石楠、紫薇、银杏、皂荚、石榴、玉兰、丝棉木、朴树、紫荆、木槿等。(2)反应敏感的如紫藤、枫杨、悬铃木、刺槐、芙蓉、薄壳山核桃、杜仲、小叶女贞等。(3)滞尘效果好的如臭椿、白杨、黄杨、石楠、麻栎、海桐、珊瑚、朴树、白榆、榉树、刺槐、冬青、枸骨、皂荚等。
3.5 四季常绿美化香化
植物选择除了满足抗污染的要求,还应尽可能使用四季常绿择少落叶落花的树种,以避免污水处理厂内的水池管道堵塞。同时,运用芳香植物遮掩臭气,也是污水处理厂的绿化设计趋势,如采用山楂、紫丁香、玫瑰、月季等低矮,芳香植物种植于四旁绿地中。
一、高度重视
XX镇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镇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刻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问题和不足。整改的同时,要求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工作措施、硬化监管手段,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二、整改情况
问题描述:污水处理设施未启用。
整改情况:未整改到位,预计X月XX日整改到位。
整改措施:1、对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改造,确保用电安全;2、对蓄水池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3、对收集雨污水的管网进行疏通清理,确保雨污水的收集利用;4、对两台水泵和两台对冲泵进行维修调试,打好运行基础;5、对污水处理设施周边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整治,真正将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惠民工程、亮点工程。
三、下步计划
(一)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活动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改善整体环境。
一、XX县基本情况:
XX县下辖12个建制镇26个乡,共90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20__年全县GDP为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收入12.33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18元。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已经在12个建制镇设置13个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处理当地镇建成区和附近部分村庄生活垃圾,同时与各地镇政府一起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12个建制镇日产垃圾约700T。目前,在大若岩镇已经实现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其他镇进行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垃圾填埋场防渗处理技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村庄:全县26个乡的村庄以及建制镇部分偏远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焚烧和堆肥为主,绝大多数村庄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产生的垃圾量还不多,还可以采取焚烧和堆肥方式处理。我们正在编制的环卫专业规划已经将26个乡全部纳入其中,以后将采取村收集、乡运输、乡镇集中处理的模式。
我县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普遍存在未做到分类收集、运输设备落后未封闭运输、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处置工程设施简单等问题,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三、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各个乡镇已经建成的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近几年在沿江乡镇的管网建设中均采用雨污分流,近期准备建造瓯北和上塘两座污水处理厂。山区乡镇排水管网还采取雨污合流。由于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所有建制镇的雨水和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
到目前为止,瓯北镇已建成污水泵站2座和排污管11.8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其中20__年建成污水管4.6公里,污水泵站2座。上塘镇20__年已建成污水管道3.9公里,累计投资400万元。
2、村庄:大部分山区村庄未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少数村庄在生态村建设中,尝试采用每村建一处生活污水处理池的作法,处理到一定程度后,再排入地表;如:大若岩黄潭村、表山乡岭外村、渠口乡珠岸村等,但由于资金、技术问题,处理程度参差不齐。
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永嘉县目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好氧型(表山乡表山村、花坦乡花三村、渠口乡中方村、大若岩镇黄潭村和大若村)、厌氧型(大若岩埭头村、表山乡岭外村)、生物(植物)型(渠口乡珠岸村、石拄村)。
生物型处理方式:利用附近池塘的自然条件,采用生态塘技术对该村的分散源污水进行治理,通过生态塘的健全生物链进行生态循环并逐步分解转移水体内的污染物,从而使生活污水水质得到处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并营造一种城乡水体生态景观。这种处理模式投资小见效快,但也毕竟处理能力有限,长远效益还有待考验。
好氧型处理方式:生活污水经标准化粪池,经过初次生物厌氧处理后自流入接触好氧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中挂有生物膜,在鼓入一定比例的氧气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消化降解;接触氧化池出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夜经标准排放口排放,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及接触氧化池循环硝化。该种处理方式效果较好,但投资规模较大,在农村建造好氧型处理系统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均能有序管理,但是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问题将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白色污染越来越多,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处理越来越少,都直接排放地表,严重污染环境。由于楠溪江中上游系国家级风景区,又是沿江60万人民加上乐清经济发达区域生活用水水源地,这问题不引起重视,及早解决,今后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2、建议:
(1)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村庄分布比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技术和资金上是不大现实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以乡为单位,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办法以前,建议生活垃圾作无害化填埋处理。
(2)花坦乡珍溪村的“庭院自净处理模式”,在开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建议上级部门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多做不同尝试,取得先进经验,再做进一步推广。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1 城市给排水系统
给水排水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及工矿企业建设必要的市政设施之一,它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个方面。
1.1 城市给水系统
城市给水工程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及工业生产等用水需要而建造的工程设施,它所供给的水在水量、水压和水质方面应适合各种用户的不同要求。因此给水工程的任务是自水源取水,并将其净化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经输配水管网系统送往用户。给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统一给水系统和分区给水系统两种。统一给水系统是按统一的水质、水压标准供水。分区给水系统则是按照不同的水质或水压供水, 可分为分质给水系统和分压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又有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
1.2 城市排水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地将其输送至适当地点;妥善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1.2.1 排水管网
排水管网的布置与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以及污水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在地势向水体方向略有倾斜的地区, 排水系统可布置为正交截流式,即排水流域的干管与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截流管)敷设于排水区域的最低处,且走向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既便于干管污水的自流接入,又可以减少截流管的埋设坡度。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汇集到同一条主干管时,可分别在高地区和低地区敷设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此外,还有分区式及放射式等布置形式。
1.2.2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和利用污水及污泥的一系列工艺构筑物与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设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地段,并与居民区域城市边界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流程中,物理处理部分即一级处理,生物处理部分为二级处理,而污泥处理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即消化。为缩小污泥消化池的容积,两个沉池的污泥在进入消化池前需进行浓缩。消化后的污泥经脱水和干燥后可进行综合利用,污泥气可做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
1.2.3 排水口
排水管道排出水体的排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污水水质、下游用水情况、水体的水位变化幅度、水流方向、波浪情况、地形变迁和主导风向等因素确定。
1.2.4 排水体制
分流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系统来分别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雪水的排水方式称为分流制。在这种排水系统中有两个管道系统:污水管道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雨水管道系统排除雨、雪水。当然有些分流制只设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管道系统,雨、雪水沿路面、街道边沟或明渠自然排放。分流制排水系统可以做到清、浊分流,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便于污水的综合利用。但工程投资大、施工较困难。合流制:合流制是采用一套排水管路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泄入其中的污水和雨水不经处理而直接就近排入水体。这种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不能彻底消除对水体的污染。
2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的技术测量工作
在正式动土施工前,技术人员对需要施工的地方要进行桩点的固定保护,精确的测量相关数据并做好放线工作。根据检查井基础和排水管基础的宽度,以 10m 为固定间距,放置挖掘检查井的边桩和排水管的沟道,同时用双飞粉勾出沟道的边线,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充足的操作位置。在完成这项测量、放线的工作后,要请专业的监理单位的工程师进行项目的检查、验收,以确保前期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2.2 施工中的沟槽开挖工作
在测量放线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管道沟槽的开挖工作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人员一定要事先明确地下的电缆和管道等等一些构筑工程和地下水流的位置和走势,并研究编制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方案,提交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和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挖掘工作,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过时和麻烦,确保沟槽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土方的挖掘量十分的庞大,因此可以用两台挖掘机械同时进行挖槽。在挖槽作业时还应注意到挖出的临时堆土不能影响到管线、周边建筑物和其它一些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沟槽的分层深度要按照所使的挖掘机械的实际性能进行确定。
2.3 给排水管道的埋置安装工作。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重点就是管道的埋置安装工作,它是整个工程的主体。主要包括材料的筛选和管道的埋置。(1)施工材料的筛选检查工作。施工单位要采用达标的规模较大的厂家生产的管材进行施工,在购进管材后,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材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的检查和验证,确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做到从材料源头上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2) 埋置管道工作。在排管前要全面清除基础表面的积水、杂物和污泥等,确定好样板的标高和中心位置.自下而上的进行排管。施工时需要人工与机械的配合进行,吊车要停滞在沟槽边沿的2m 处,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坍塌。铺管时需要人工进行放置,确保管节与轴线的平衡稳定。下管时必须用专业的柔性吊索、吊钩进行起吊,配合人工指挥,平吊轻放,以避免基底管道发生相互碰撞,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结语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市政建设项目,同时它的施工和使用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为其工程的施工、运行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监管力度,注重施工中的技术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在实际投入运行后的使用功能和情况的正常、稳定,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真正的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调节和改善城市水系统的可循环再生利用,推动城市的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1 调查地区
山东省兖州市。
2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水质情况,并提出建议。
3 调查原因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曾经有一个广告这样说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小河流,都是清澈见底的,夏天孩子们喜欢三五成群的跑到溪水边嬉戏,也经常可以看到大人们在溪水边洗衣聊天的身影,小溪几乎是整个村子快乐的源泉:溪水旁边的树木成荫,为人们带来丝丝凉爽,而溪水前面就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农田。
现在这种情形早已不复存在,不知何时开始,溪水不再清澈,连村子里的鱼塘似乎都无法再养鱼,现在我们再过去看到的却是仅存的几条小溪也成为臭烘烘的垃圾池,有些甚至早已被人填埋。府河现在的污染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冬天还好,到了夏天每次从桥上走过都会闻到来自府河的恶臭味。
我想或许在若干年前府河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也曾有无数的生命仰仗着这条河来哺育。
然而是什么让我们记忆中那些美丽的水远离我们,变成了今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河?
4 污染原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身为家乡的一份子我目睹了家乡经济的变化,也目睹了家乡河水水污染的日趋严重。
(1)随着农业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河流一般都在农田旁边,化学药品自然而然深入土地污染河水,致使鱼类死亡,河水生物结构改变。
(2)人们不加强保护河水,当地人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小河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3)生活用水的大量排放,例如,府河旁边就是食堂和村庄,食堂每天剩余的污水以府河为主要注入点,而村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主要排放到府河。
(4)近年来建设了多家污染性严重的工厂,并且尚未配备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近旁的河流中,造成很大污染。以上几点便是我们总结的导致兖州市内水体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
5 水污染防止措施与建议
5.1 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厂的进一步的发展,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继续下降。
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水污染防治上本着预防胜于治疗的原理,对于新设或扩建的电镀厂等类似污染性工业,采取事先审查与预防措施。
5.2 改善河道环境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最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水土流失。
5.3 污染处理方面
鼓励采取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及副产物回收方式,以减少废污物的排放,实行工业减废策略。许多污染行为,本身即为生产过程中各种有价资源的流失损耗,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行为。防治要从工厂部的厂改善做起,包括协助辅导工厂改良制造方法,程序及改进生产管理,提高效率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5.4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由政府农业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5.5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赵莹,张剑铭.浙江省1992-199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J].浙江预防医学,1999(8).
[2] 汪小丰,王媛.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J].江苏预防医学,2005(4).
[3] 叶晓英.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测定方法的改进[J].职业与健康,2006(13).
所谓“省界缓冲区”,是保护河流生态的一个措施。在缓冲区内,不允许发展任何有可能污染水源的工业。
以此碑为界,向上游4公里和向下游12公里的西江河段,被划为“桂粤缓冲区”。“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水质管理目标,也被赫然铭刻于碑上。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据《财经》记者了解,珠江流域所有省界缓冲区都将陆续确界立碑。目前,广东省环保局也正牵头与珠江上游省份联手编制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标志着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在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之后,正在迈入跨省区合作的崭新一幕。
“治理水污染必须上下游紧密合作,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广东省环保局有关人士不无感慨地对《财经》记者表示。
“世界工厂”的代价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等四个水系组成,西北两江和东江分别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窖和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流经河道纵横的网河区后,再分由入海口倾注南海,是为珠江独特的“三江汇集,八口分流”水系特征。
自1985年以来,富于水脉、航运便利的珠江三角洲,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崛起为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密集的“世界工厂”。
说是“世界工厂”,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这个珠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了中国近三成的对外贸易额。
然后,奇迹的背后,却是被水利界赞为“南国少女”的珠江承受的隐痛。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水质状况最为良好,其干流和支流水质58%达到二类水标准,24%达三类水标准。但悬于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城市之上的水污染“红灯”,却一直高挂。
“部分流经城镇河段和大部分内河涌的水质,属于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广东省环保局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
受到波及的不仅仅是珠江。自2001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来,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六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2006年的监测结果更表明,海洋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莫过于东莞。
这座32个镇区逶迤相连组成的城市,20年前还是一片盛产水稻、香蕉和荔枝的农村田园,如今已靠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带动,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名城,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个深圳”。
然而,在人均GDP高居珠三角二线城市(除广州、深圳)之首的同时,东莞的多棱镜中也折射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阴暗面――水污染。2005年,东莞全市主要水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到11.6万吨,为全省最高。
这一年,东莞市痛定思痛之后,宣布将在未来15年里投入235亿元,以便到2020年能“彻底解决”东莞水环境污染问题。然而,这场长跑的“赢家”到底会是谁?目前来看并不是很清晰。
迄今为止,东莞市对水污染整治工程投入最大的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按照规划,从2004年至2007年要投入70.9亿元,分两批建设36家污水处理厂,并寄望在三到五年时间内,使东莞内河涌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近期东莞市环保部门披露的信息却显示,东莞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缓慢。原规划的首批16个项目,仅有11项开工建设;而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中,完成工程量超过50%的也只有六个,有四个项目还在“试验性开挖”阶段。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却越来越不堪重负。在东莞市塘厦镇水质净化厂,负责日常运作的操作员张易刚告诉《财经》记者,该厂自1992年运作以来,出水质量基本保持达标。但随着塘厦镇居住人口、工业人口超负荷,净化厂每天24小时开足马力运转,也“已应接不暇”。
据悉,2006年上半年,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只占市区生活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比预期目标整整落后了10个百分点。
7月下旬,当《财经》记者来到位于莞城西边的东莞运河时,由于上游刚刚下过雨,河水颜色只是深绿偏黑,但站在岸上仍能闻见刺鼻的腥臭味。当地的老乡更是告诉记者,仅仅半个月前,运河水面上还经常可见泡沫和脏物,“尤其在靠近水闸的地方,脏东西多得有时连河水都看不见”。
“毛细血管”保卫战
作为珠江流域绝对的经济引擎同时也是第一排污大户,自2002年起,广东省启动了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重点,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从长78公里、污染最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到其下游1万平方公里左右污染严重的网河区,尽在整治包围圈内。
在珠江广州段的滨江路,记者看到投入巨资治理五年后的珠江水,水体为不透明的浊绿色。岸边江风虽仍带水腥味,但较之2000年前后又黑又臭须掩鼻而过的一江污水,已有明显改观。
据广东省环保局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副处长孔庆安介绍,广东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开展得比较早,虽然仍存在企业偷排超排污水的问题,但“基本面已经管住了”。目前对珠江最主要的污染,来自生活污水。
“从137个省级监控断面的监测结果来看,广东省大江大河和主要水库的水质还是良好的,目前主要是流经城市的一些河段和城市的内河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广东省环保局水环境管理处处长陈 成也对《财经》记者表示。
用来势凶猛来形容广东生活污水的增长态势,并不为过。与20年前相比,广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早已从当初的33%-40% 上升到近年70%左右。
在兴建污水处理厂之前,绝大多数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了城市的“毛细血管”――城市运河或内河涌。“自2002年珠江综合整治以来,生活污水的治理才得到重视。”孔庆安对《财经》记者解释说。
据广州市环保部门的统计,广州231条河涌中,有116条污染较重,均为几十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累积的恶果。
从2005年至今,广州市用于河涌整治的投资已达148.8亿元。到2006年底,广州市区81条河涌的截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原先零乱分散直排河涌的排污口被管道连结起来,先集中经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之后,再进行统一排放。
但记者实地观察了广州市内流经闹市区的多条河涌之后发现,污染程度均仍十分严重。有的几乎已经断流,河渠积满黑色油泥和脏物,臭气熏天;有的河涌为了掩盖臭气,甚至已被安上水泥板封盖,完全丧失引流功能。
或许,要彻底消化多年累积的“遗产”,绝非短期之功。
在广州以外,珠三角网河区的几个水污染“重地”――东莞、佛山、深圳、惠州等,也正大力整治内河和河涌,东莞市政府甚至已经为此专门成立由市领导班子挂帅的“河涌整治办公室”。专家预测,在今后两到三年之内,“内河和河涌保卫战”将是上述城市水污染治理“战役”的重点。
东莞的困境绝非个案。根据广东省环保局提供的数字,广东省污水处理能力每年新增100万吨,至2006年底全省已经建成99座污水处理厂。尽管如此,全省的污水处理率不过近50%而已,广东省还有超过一半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
以目前广东省各地投建污水处理厂的速度来看,能否走好城市扩张和水资源保护的平衡木,仍是一出“惊险剧”。
毕竟,今年4月,广东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至2005年,珠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已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韩国2003年的水平。如果不加以控制,广州常住人口将在十年内突破最大容量1500万,同时,深圳常住人口也将达到“临界点”。届时,生态环境、能源、水资源以及可使用土地等方面,或许都将达到承载的极限。
“产业转移”带来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2006年,广东省先后出台《珠江角环境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分区控制的概念,明确规定不允许电镀、制革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较大的重污染行业在珠三角某些城市发展。
以东莞为例,围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执行“三个不批”政策: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
形格势禁之下,2006年,东莞全市共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宜等污染项目663项,其中重污染项目30项。对全市漂染、造纸等六大行业1252家重点污染企业,也按照“关闭一批、搬迁一批、在线监控一批”的措施,进行了分类综合整治。
对投资合同到期“四纯两小”(纯电镀、纯漂染、纯洗水、纯印花企业和小规模造纸厂以及小规模制革企业)性质的外资企业,东莞市外经贸部门一律不再签订续期合同,海关部门不再备案生产合同,工商部门不予年审。预计仅今年一年,将分期、分批关闭的“四纯两小”企业,就会达到241家。
值得关注的是,被迫搬迁的大量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是转移到经济次发达的珠江上游,甚至是饮用水源的上游地区后重新开张,一些次发达地区也顺势搞起了“产业转移园”。
据《财经》记者了解,仅广东省内,目前就有20多家“产业转移园”,多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广东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地所在。
一位广东省环保局中层人士对《财经》抱怨说,污染产业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显而易见地加大了环保部门的工作难度。因为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市、县,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的冲突越大。“有些地方环保部门连进企业检查都困难,企业领导只消给政府一个电话,环保就被挡驾了。”
地处珠三角北缘、原本山清水秀的清远市,近年因大量承接珠三角转移的陶瓷、水泥、电子、金属加工等高污染产业,水环境已经迅速遭破坏。2006年3月,由于强降雨把囤积在流经清远市区大燕河内的大量工业污染物冲入北江,导致北江出现20公里长的污染带,从而严重影响到了下游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也许是意识到了这种趋势隐藏的危险,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今年4月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2007年广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止珠三角污染产业快速向山区转移”。
此外,广东省内也出台了跨地级市水质达标管理条例,辅之以“区域限批”的尚方宝剑。比如规定佛山到广州的交接断面上水质必须达到何种标准,一旦不达标,省一级部门就限制佛山批导致水污染的工业项目,要求其治理直到达标。
“‘限批’相当于取消或限制了当地的项目审批权,一旦被‘限批’,地方政府会比较紧张地着手尽快治理。目前来看,‘限批’手段还是比较有效的。”广东省环保局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然而,“限批”毕竟属于亡羊补牢之举,如何预防或许更为关键。
“从个人行为到企业行为到政府行为,无不是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先污染,后治理’仍然是大多数地方官员发展一方经济时根深蒂固的思路。”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主任陈晓宏教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批评说。
红树林这片自然保护湿地的破坏,受到很多人得关注,尤其是深圳居民。看到红树林一天天的受到破坏, 内心不是滋味。
首先我个人通过了解,知道了红树林是世界最小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深圳市的市树之一了,由于红树林对护岸防风、优化水体、减少赤潮、美化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研等方面,并能降低废物,净化污水,相当与一间污水处理厂。有着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城市的“海上卫士”和“天然绿肺”。比如一次赤潮可以减少一个季度的渔业收入,而红树林能减少赤潮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渔业的巨大经济损失。经过红树林净化的海水养殖水产品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红树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红树林通过食物链转换,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此外红树林区还是候鸟越冬的驿站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生产繁殖的场所。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不仅如此,红树林还是深圳精神的最好体现。它所蕴涵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朴实无华等品质,集中体现了深圳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树林是世界最小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近几年来,红树林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政府已经把红树林的定为国家的建设任务,并且在百忙之中XX年度红树林的修复示范工程已经启动了。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是巡逻道改造工程,红树林修复,河道整治及附属构筑物工程。第二是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和红树林主题公园。
1 前言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连续空间,但由于城市内河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河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使城市内河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破坏城市水环境,严重阻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提升城市水环境,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进行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城市内河截污治污是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南宁市竹排冲整治为例,对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内河水质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城市内河截污治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力求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以达到提升城市水环境的目的。
2 竹排冲整治概况
2.1 竹排冲概况
广西南宁拥有一江两库六环十八条内河,竹排冲是十八条内河之一。竹排冲位于南宁市东部,邕江左岸,是南宁市规划城区内最长的一条内河,源于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六怀山和高峰岭,出河口位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河长33.5km,流域面积117k。竹排冲主干流的流向由北向南,在茅桥附近进入市区,经市区江北片东侧,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汇入邕江,市区段长约9.5km。竹排冲河道整治前主要功能是行洪和接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水质污染严重。
2.2水体污染状况
2.2.1水质状况
整治前竹排冲河道中下游及上游河段大多已受到严重污染,河水乌黑,有漂浮泡沫,闻怪臭味。2001年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在《关于确定南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批复》中,明确确定南宁市各水体执行标准:竹排冲(包括上游即沙江河)水质执行GHZBI-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
根据2010年2月由广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河道污染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沙江河、竹排冲水质属于地表水劣Ⅴ类,竹排冲干流与支流的水质均为重度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2012年1月由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改善工程污染源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为劣Ⅴ类,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级,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已成为“纳污河”。其主要污染源为畜牧养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
2.2.2 排污口状况
经过2004年至2007年间的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排污口直接向竹排冲排入污水,导致竹排冲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再度遭受破坏。
根据实测资料,竹排冲中、下游北起茅桥湖,南至竹排冲入邕江口处,河道长约为9.5km,雨污水出水口共131个,其中51个雨水(合流口),80个污水口。上游植物园段从长路铁路桥至高峰水库,河道长为17.8km,主要排污口(沟)共有28个。
2.3整治目标
竹排冲是邕江重要支流,是南宁市东部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是南宁市东部地区生态防护景观带。为提升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南宁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决定,在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水城”的大环境下,对“水城”南湖――竹排冲核心环的建设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和要求,于2009年启动了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对竹排冲的截污治污总体目标为“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并按景观和河道行船的水体水质要求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2.4截污治污现状
早在2004年,南宁市已开展实施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竹排冲河道沿线附近城市道路内均敷设了污水截流管,例如:竹溪大道、民族大道、怡宾路、悦宾路、青山路、茶花园路、贤宾路等12条路污水管设计。截至目前为止,该12条道路均已施工完毕,但由于某些原因该12条道路的污水截流管建设未能彻底实施,导致截污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12月启动的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了竹排冲截污工程,该截污工程建设主要是在2004年竹排冲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在竹排冲河道两侧重新修建截污管道,对河道两侧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目前一期工程茶花园桥至汇春桥下游竹溪苑附近施工已告段落,污水截流效果明显,该段河道水体水质已得到极大改善,并与两岸景观改造相辅相成,形成一道优美的水体景观。但由于二期工程及竹排冲上游整治项目尚未及时实施,未经截留处理的污水仍然不断排入竹排冲,上游污染直接影响下游水质,造成已整治的河段水质改善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3 思考与对策
竹排冲河道属于典型的城市内河,整治建设工作已进行多年,但多次整治却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这些年的截污治污工程进行反思,以供竹排冲后期建设及其他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3.1 坚决彻底实施截污治污工程,保证工程有效性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实施,必须从政策上强力推行,铁腕实施,尤其是截污治污工程,工程实施必须要有连贯性,不留后患,不留缺口,要坚决彻底完成工程目标,保证工程建设有效性。
3.2 充分采取引水补水措施,保证水体循环自净能力
根据城市内河的具体情况,加强引水补水系统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取水、引水、蓄水、补水,促使城市内河水系的河道达到水体循环及水系联通,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保护水中植物,进一步提高水质。要设法创造活水源头,比如充分利用大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活水源头,另外可考虑从其它江河湖泊或水库引水,为城市内河提供新的水源。
3.3 建立长效的河道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持续效果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开展连续水质监测,保证治理效果,防止突发事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开展生态修复评价,监测治理效果,系统评价工程有效性。
4结语
内河整治,治污先行。在城市内河治理中截污治污是根本改善水质的关键,把截污治污工程作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来有效实施,才是真正达到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外港河是南京江宁人民的母亲河,她横穿江宁主城区,上下游均与秦淮河相连,沿河两岸有上万居民和数十家企业。多年来,由于河道淤积,加上企业排污,居民乱倒垃圾,外港河慢慢变成了“龙须沟”。为创建文明城区和生态示范区,江宁区把整治外港河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依托外港河、竹山、东晋博物馆建成了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将“龙须沟”变成主城中的景观河,造福广大居民。目前外港河的景观虽然有较大的改观,但河水颜色发黑、气味难闻的现状影响了居民的观光休闲活动,也污染了秦淮河的水质,严重影响南京的城市形象。外港河水质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园艺》是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育省编教材,园艺与生活密切联系,它美化城市,美化校园,美化家庭。学生对学习这门课很感兴趣。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如果教学还停留在你教我学的层面上,那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外港河水质污染治理上是我校劳技课的一个研究课题,因此我们结合《园艺》课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况。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外港河水质污染的原因。
3.会用实验的方法对外港河河水进行测定。
4.认识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5.了解无土栽培技术在水质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6.初步学会水域绿化设计的方法。
7.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照相机、笔记本、塑料瓶、试管等。
2.调查、了解外港河的污染源。
3.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况。
4.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河、湖生物治理污水的措施。
5.向老师和专家咨询无土栽培的知识。
6.走访环保部门了解环保知识。
三、组织方法
实地考察、咨询访问、查阅资料、对比实验、模拟制作、设计方案。
四、实施步骤
(一)实地考察外港河,了解水质污染情况
活动的第一阶段,把全班的学生按兴趣分成几个组,教师布置调查任务,由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通过所见所闻,激发探究兴趣。学生在考察中要完成的任务:
1.找出外港河的污染源。
2.采集水样,以便测定。
3.摄制外港河水现状和污染源的影像。
学生把采集的外港河水样和外秦淮河水样、自来水进行对比研究,从颜色、气味、固体悬着物、酸碱度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掌握外港河水质污染情况。每小组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和对比实验结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二)课内调查报告交流,激发活动积极性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学生的调查报告交流,每个小组都有翔实的调查报告,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是实物对比,通过交流,学生了解到外港河水质污染的原因是:沿河居民小区和一些单位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江宁区的污水处理厂未投入使用。学生通过对外港河水的测定,知道了外港河已被完全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对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通过观看学生拍摄的照片,大家感到外港河地区是多么的脏、乱、差,和我们江宁的经济发展极不协调。通过学生亲手获得的资料,使他们意识到,外港河河水治理已迫在眉睫。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展开调查研究,进行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的活动,我们请学生为外港河水域绿化进行方案设计。教师不仅组织好活动,还为学生出谋划策。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还上网查找污水净化的知识,有的走访环保局了解有关知识,有的实地考察江宁的各种水域,了解适合江宁生长的水生植物。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课堂上,学生探讨秦淮河、苏州河、太湖等水域采用的生物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各小组的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为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出方案。
(四)成果展示汇报,总结评价促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每个小组都完成了设计方案。为了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教师观摩汇报课。在汇报课上,每个小组都交出了内容翔实的报告,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图案设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有的小组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要在枯水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有的小组提出参照南京治理秦淮河的方法,在河内栽种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净化污水来改善外港河水质;有的小组还提出参照无锡利用水葫芦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案。每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教师和专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经过汇报后,学生的方案得到了认可,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五)活动延伸促发展
各小组在完善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方案后,活动并没有结束,各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利用废弃泡沫制作泡沫浮床,进行植物的无土栽培,来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的小组给环保局写信,对外港河水域绿化提出建议,让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了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