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22:07: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针对ARM内核的高速可顺序执行特性,更适合处理复杂协议信息。ARM处理部分在设计中主要负责协议层处理工作,包括通信信息、人机交互设定、系统工作参数监测、报警数据设定、监测以及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整体采用抢占式进行多任务分配,提高CPU利用率以及系统鲁棒性。
1.2FPGA控制部分
总体来看,FPGA主要负责硬件设备底层驱动的读写,作为ARM的一个外部扩展RAM进行外设数据交换,所有FPGA采集、输出的数据均可通过ARM的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FlexibleStaticMemoryController,FSMC)总线读写。在设计中运用FPGA独特的可多任务并行执行的特性,FPGA控制部分主要负责外部通信模式的选择;外部模拟信号的采集、输出温度的控制、时钟同步、时钟移相、数码管计数显示等多项功能的处理。在外部模拟量、氢原子钟内炉温度采集部分,由FPGA内部硬件采用状态机形式通过两片AD7490D对外部32路模拟量采集,并直接用模数转换器进行控制处理;另一个状态机通过热敏电阻对内炉顶,上,底等三部分温度进行采集;在温度输出控制部分,通过三路PWM控制方式,以外部温控器作为驱动信号,调节加热功率。在模数转换部分由专用基准电压芯片REF192产生参考电压,温度转换经过带有前置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amplifier,OP)的模数转换器进行采样,并同时具有抑制50Hz抑制功能,以抵消测量中所产生的工频干扰。在通信电路的设计部分由FPGA来选择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其中串口通信采用隔离式电平变换芯片,避免电平不兼容或是不同设备间的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所带来的放电损坏;以太网部分采用专用以太网接口模块,可同时兼容TCP/IPv4、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等。
1.串口通信接口的电路设计
原本的串口通信设计为了满足两路串口通信的技术指标,采用AT89C52结合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8251A实现双串口的扩展。本文采用ADM3251E[3]来解决多路串口的通信功能。ADM3251E是一款高速、2.5kV完全隔离、单通道RS-232/V.28收发器、具有isoPower隔离电源的双通道数字隔离器,设计中无需使用单独的隔离DC-DC转换器。由于RIN和TOUT引脚提供高压ESD保护,因此该器件非常适合在恶劣的电气环境中工作,或频繁插拔RS-232电缆的场合。ADM3251E采用ADI公司的芯片级变压器iCoupler技术,能够同时用于隔离逻辑信号和集成式DC-DC转换器,因此该器件可提供整体隔离解决方案。
2.ADC模拟量采样电路设计改进
原本的ADC采样电路使用两片ADC0816。ADC0816是逐次比较式16路8位A/D转换器,其内部包含有一个8位A/D转换器和16路的单端模拟信号多路转换开关,转换精度为1/2LSB,转换时间为100us(时钟频率为640KHz)。改进设计中采用AD7490,它是一款12位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ADC。同时AD7490采用单电源工作,电源电压为2.7V至5.25V,最高吞吐量可达1MSPS;其内置一个低噪声、宽带宽采样/保持放大器,可处理1MHz以上的输入频率;转换过程和数据采集过程通过CS和串行时钟进行控制,从而为器件与微处理器接口创造了条件。
3.温度控制部分的设计改进
温度对于氢原子钟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温度控制不好会引起氢原子钟稳定度变差;温度失控会直接导致氢原子钟没有中频信号输出。因此在温度控制的设计中首先要做到可靠、稳定。原先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模拟控制多块电路板各温度区域独立控制模式,其缺点是变容二极管参数数值不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之后,需要人为调整电路板的电位器,即通过人为改变电阻的模式来达到调整温度的目的。在数字化智能温控设计中采用AD7792[4],AD7792具有两个高精度的可编程恒流激励源,内置有可编程的仪表放大器,可以对不同的输入信号选择相对应的放大倍数,实现信号的匹配。它内置16位ADC,采用SPI串行接口,容易实现光耦隔离,有三路差分模拟输入,可以满足设计中分别对内炉顶,上,底三部分温度进行采集的设计要求。AD7792为适应高精度测量应用的低功耗、低噪声、完整模拟前端,内置一个低噪声、带有三个差分模拟输入的16位Σ-Δ型ADC。它还集成了片内低噪声仪表放大器,因而可直接输入小信号;内置一个精密低噪声、低漂移内部带隙基准电压源,而且也可采用一个外部差分基准电压。图2中所示CHAN表示温度区域,其中CH1代表内炉顶,CH2代表内炉上,CH3代表内炉底;ACTU代表采样温度数值,SET代表设定温度数值,OUT代表了输出功率的大小。
4.移相同步精度设计改进
传统控制板同步精度为100ns±逻辑门延时(约几个ns),移相分辨率为0.1us。经过设计改进后,采用独特的先倍频后同步技术,可大大提高移相同步分辨率。在本次应用中,先对外部输入的10MHz方波信号,经过FPGA内部的锁相环(PhaseLockedLoop,PLL)的配置进行零度移相五倍频,得到和输入信号零相位差的50MHz信号。上一幅为10MHz信号波形,下一幅为倍频后的50MHz方波信号波形。
5.DDS电路设计部分
之前控制板在综合器设计输出时,采用AT89C52驱动三片74LS595串入并出输出6位8421码共24位数据信息经25芯弯角插座(DR-25)将数据传输至接收机控制板,再由CPLD处理后输出所需的频率信号。而目前设计中选取AD9956[5],使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DigitalSynthesizer,DDS)技术直接从监控板输出所需的频率信号,AD9956是由美国AnalogDevice公司推出的高性能的DDS芯片,提供速度高达400MHz的内部时钟,可合成频率高达160MHz,支持2.7GHz的时钟输入(可选2,4或8分频)、内部集成14位的D/A转换器,具备快速频率转换、精细频率分辨率和低相位噪声输出的性能,适用于快速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本设计DDS输出频率信号可以根据键盘键入的频率值不同而输出不同的频率值。
6.存储器设计改进
氢原子钟必需具有对时间以及对所监测数据实时保存的功能。然而外部存储器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SRAM、EEPROM及NVRAM这三种方案。我们目前使用的存储器就是采用SRAM加后备电池的模式,型号62256,它是组织结构为32K*8位字长的高性能CMOS静态RAM。在设备掉电的情况下,存储数据易丢失。同时SRAM加后备电池的方法增加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EEPROM方式可擦写次数较少(约10万次),且写操作时间较长(约10ms);而NVRAM的价格问题又限制了它的普遍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目光投向了新型的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FRAM)。铁电存储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可以总线速度写入数据,而且在写入后不需要任何延时等待;有近乎无限次擦写寿命;数据保持45年不丢失;具有较低的功耗。设计中采用的FM25L16是串行FRAM。其内部存储结构形式为2k×8位,地址范围为0000H~07FFH,FM25L16支持SPI方式0和方式3。具有先进的写保护设计,包括硬件保护和软件保护双重保护功能。FM25L16的数据读写速度能达到18MHz,可与当前高速的RAM相媲美。结束语从设计的测试结果来看,全新的设计模式对电路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1)设计中采用AD7490替代ADC0816,从而使得ADC精度提高8bit升级到12bit,精度提高了16倍,并且无需经过外接模拟开关,减少了信号经过多个模拟芯片引起误差。
(2)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模式,提高测量精度,降低干扰,可避免处理运放电路所造成的对温度飘移的影响以及多级模拟带来的累计误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用再人为的通过改变电阻模式来达到调整温度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后,有几点想法和大家讨论一下。
1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大多仅用粉笔和黑板,学生听起来看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讲课效率低下。特别是在介绍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而不是听得一头雾水却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以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但是,我们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都做成课件,原来很简单的一个知识或者学生很熟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非得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了。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多媒体就是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或使用多媒体的课一定就是好课”。多媒体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它画龙点睛,更好地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服务。
2想让学生动,又怕学生动不好
学生独立进行或者合作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精神,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搜集信息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但是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十分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强电实验中,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关电源接电路等各种安全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短路的现象。比如在日光灯管实验和电动机正反转实验中,短路现象和实验台的报警声常常出现,以至于实验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个别学生甚至于不敢打开电源,运行电路。针对此类现象,在漏电保护器和实验台保险装置的保护下,我们要求学生大胆动手,尽量完成实验任务。高校的学生毕竟已经成年了,我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多操作,而不是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错误和缺陷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生来上实验课是希望能从实验过程中学到一些他想学,或者学了对他很有帮助的知识。那么在他来学习的时候,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肯定还有很大的不完整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在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某些错误码和缺陷。同时,当错误和缺陷出现时,往往能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或探讨,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验。当然,我们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醒。问题出来了,我们才能去解决才能去克服,相对于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的要求,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缺陷的学生,则更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实验指导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不足,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马上提醒学生急刹车,或者阻止学生进一步动手。而这种情况,会失去很多真正挖掘学生才能的机会,也会慢慢养成学生懒惰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4让电工电子实验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如何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运用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联系环保节能,在提高功率因素的实验过程中现场提问,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可以在扩音机电路的实验中,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音箱,让完成实验的学生直接能够听到从音箱里放出来的音乐,这对学生是一个激励,也是对完成此实验学生的一个肯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验中,可以安排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2.注重学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在演示实验中,可以不拘束于教材的安排,由自己动手。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和知识记忆。让学生充分运用大脑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独立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学习,并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理论,从而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形成多元模拟课件
电子电工基础内容作为进一步研究电能技术的专门课程,更是一项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复杂图像以及相关电路路线的思维运转培养。如果学生缺少抽象思维能力,将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在对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就十分困难了。与此同时,一些实验需要进行演示,但是演示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观察,变化情况也相对较小,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直观感受,也就不能深入理解。例如,学生在整流电路的过程中,实验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久很难进行观察。利用Flssh制作教程动画,将实验教学内容整体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够将教学当中抽象化的部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1.1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教材193页8.3.4节中对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常用的软开关电路—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做了简单的叙述,相对于其实际的电路的复杂性,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现在笔者将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分为两个教学过程,第一个是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第二个是课堂知识的具体应用。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如图1所示[3],相对于传统的升压型变换电路—Boost变换电路[4](在教材第五章直流-直流变流电路的第123页有详细介绍),升压型零电压转换电路在Boost变换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辅助网络,该网络由辅助开关QZVT、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及二极管D2和D3组成。电路工作时,辅助开关QZVT先于主开关QMAIN开通,使ZVT谐振网络工作,电容Cr上电压(即主开关QMAIN两端电压)下降到零,创造主开QMAIN零电压开通条件。下面结合其工作波形图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设输入电感足够大,可以用恒流源IIN代替,而输出滤波电容足够大,输出端可用恒压源V0代替。设T<T0时,QMAIN和QZVT均关断,D1导通,一个工作周期可分为七个工作模式[3],其中每个工作模式可以等效一个电路。图2为BoostZVT-PWM变换器工作波形图。下面是一个周期内Boost型ZVT-PWM变换器各个阶段的运行模式分析,一周期内7个运行模式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1)T0~T1Lr电流线形上升阶段。t=T0,辅助开关Tr1开通,谐振电感电流iLr线形上升,t=T1时达Is,二极管D的电流ID则由Is线形下降,t=T1时降到零电流下关断,等效电路如图3(a)所示。
(2)T1~T2谐振阶段。LrCr谐振,电流iLr谐振上升,而电压Vds由V0谐振下降。T=T2时,Vds=0,Tr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3(b)所示。
(3)T2~T3主开关Tr开通。由于Tr的体二极管已导通,创造了ZVS条件,因此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在t=T3时给Tr加驱动信号,使Tr在零电压下导通,等效电路如图3(c)所示。
(4)T3~T4iLr线形下降阶段。t=T3,Tr1关断,由于D1导通,Tr1的电压被钳在V0值,Lr的储能释放给负载,其电流线形下降,等效电路图如图3(d)所示。
(5)T4~T5ids恒流阶段。t=T4,D1关断,这时Boost型ZVT-PWM变换器如同普通Boost型变换器的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一样,等效电路如图3(e)所示。
(6)T5~T6Cr线形充电阶段。t=T5,Tr关断,恒流源Is对Cr线形充电,直至t=T6时,Vcr=Vo。等效电路图如3(f)所示。
型变换器开关管关断的情况一样,处于续流状态,直到t=T0,下一周期开始,等效电路图如图3(g)所示。刚才图3所示的七个工作原理可以用七个运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教师的巧妙处理,将教材193页上复杂的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图解结合文字解说的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都能掌握和理解。接下来笔者将所学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加深学生印象和突破难点的效果。
1.2课堂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上面对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他们可能疑惑,学了这个知识难点,到底它具体应用在哪些地方呢?逆变电路在教材第五章123页对升压变换电路的作用一个是电压抬升,另外一个是是功率因数校正,这两个知识点我们已经掌握,那针对这次学的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跟普通升压型电路作用没什么差别。于是笔者就将升压型零电路应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一个是验证软开关理论,另一个就是验证其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图4所示为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其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是市电220V交流输入,通过不控整流变成直流电,但是由于采用二极管整流以及大电感电容滤波,因此系统功率因数比较低,而且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关于功率谐波的危害在本教材69页第三章整流电路中的3.5.1节中有详细的阐述[6],在这里不做具体叙述。由此可见,在不控整流电路中引入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另外一方面,由于引入了新的电路,因此系统的效率会降低,由此需要采用软开关技术来提升系统效率,这也是本节的软开关技术应用的一个具体体现。根据电路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可以算出系统的元器件参数:输入电压Vin为单相220V,升压电感L为470μH,谐振电感Lr为8.3μH,谐振电感Cr为958pF,输出滤波电容Co为2200μF,开关频率f为100kHz。然后在仿真软件Pspice中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图中显示了主开关管Tr是在辅助开关管Tr1关断后才开通的,而且辅助开关管导通时间很短,显著地减少了开关管Tr的损耗。图7为主开关管Tr驱动波形Vgs,漏源电流波形Ids以及漏源电压Vds的仿真波形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开关管在开通前先有电流反向流过其体内二极管,使漏极电压箝位到零,再加驱动脉冲从而实现零电压开通。当驱动脉冲变为零时,由于主开关管Tr漏源极两端并联着谐振电容,使得主开关管Tr漏源两端的电压缓慢上升,从而实现零电压关断,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这就是这节课学习难点的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图8为输入交流电压和电流波形图,从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输入电流很好跟随交流输入电压,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因此通过零转换PWM电路的课堂教学示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可掌握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生复习了功率因数校正的概念;
3)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将前面所学章节和本节课知识联系起来,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
4)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容易地掌握课堂教学难点。
此设计电源的技术指标如下:开关的频率为5OHz±5%,效率大于85%,预定的最大占空比为Dmax=40%,输入电压Vin-=48(±20%),其中Vimin=43.2v,Vimax=52.8v,由此,可以算出:T=20us,Tonmax=8us,负载在10%至100%之间改变时,电压的调整率小于5%,输出功率为25瓦,允许的过载率为3%,输出电压的精度为正负0.5V,满载输出时,功率的因数大于0.99,纹波率小于等于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主功率电路的各个参数。此设计选定单端反激式变换器为主功率电路拓扑,采用DCM模式工作。这次设计的高频变压器的绕组为一次侧初级绕组,初级匝数比为8,在最里层绕制,占空比的52%(保留12%裕度),当初级绕组后,必须使用绝缘胶带包好,副边的绕组最大功率地须贴近初级,使用分两层绕,每层两股,辅助输出须加减15V绕组、主输出±5V绕组以及供电给uC3842控制芯片的+12V馈电绕组。因为高频变压器需要留有空隙,绝缘带须均匀地绕在磁芯两边,以防止磁饱和增加电感量。选择MOS开关IRF640为功率开关,RIF640J就是第三代powerMOSFETs,其漏极的额定电流为18安培,导通时的电阻为0.15,耐压值为200伏特,优点是坚固耐用、降低导通阻抗、转换快速。为了保证MOS管的关断可靠,这次设计中还加入了一个R15作为下拉电阻,其组值为20K、IN474,中功率稳压值为18V的直插式稳压二极管。这次的设计为了避免开关管承受峰值电压过大而损坏,采用了与变压器原边并联的RCD缓冲器吸收电路中的由尖峰电压带来的能量。经计算后,C=1.2nF,R=1,8K,UF4007二极管,VR=200V,Iav=1A。滤波电容使用CBB1044和100F/63V、22100F/63F一起构成的输入端滤波电路,去消除整流输出中的电压纹波,使用CBB1044可以使直流电压更平稳,滤除高频分量。本设计中针对反激式开关电源中低压大的特点选用+5V的输出整流二极管RS560,VR=60V,IF=5A;整流二极管SR160,VR=60V,IF=1A。输出的纹波电压与反激式开关的电源输出之间关系密切,为了令+5V纹波电压<50mV,+15V时候的纹波电压<150mV,就要使滤波电路纹波率<1%,所以选用了π型的滤波器;控制芯片uC3842的供电由12V滤波电路输入。
(二)上切换电路设计中的电源开关设计
为了使反激式电源开关保持高效率,需在分压限流电阻和控制芯片中间加入电切换电路。此设计可以使电源工作正常时,分压供电电阻不会一直维持在高耗能状态。
(三)U1.3842电源开关的电路设计
采用U1.3842的电流型脉宽调制器控制芯片,并利用高频变压器与电网隔离。这种组合控制器的电路比较简单,工作频率可高达500KHz,电压的调整率可达到0.01%,启动时的电流小于1毫安,工作电流为5毫安,是性能非常好的电流控制型的脉宽调制型芯片,而且该调制器管脚数量少,属于单端输出。计算出的工作频率为48.8KHz,根据时钟震荡电路中CT=4.7Nf,RT-7.5K,实验中功率留取一半作为余量,选用4个规格为0.25W、1.2的电阻并联为采样电阻,电容为3.9K。滤波及采样电路中,检流器件选用电阻。
(四)反馈电路的电源开关设计
电源开关的反馈电路设计非常重要,现在大多反激式开关设计都是用光耦PC817和TL431之间的电气隔离,实现反馈电压信号和控制芯片功能,但这样的电路电压输出的调整范围非常小,而笔者则拓展了这一范围。通过在以前的反馈电路光耦输出位置增加恒流源电路,使之吸收2mA的电流,便可实现分流总电流的目的,由此扩大光耦PC817的输出电流范围,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也就变大了,因为再经过信号LM358的放大,其中的误差也被放大,这样就因错误过大而失去了意义。所以恒流源电路直接设计在了UC3842的1脚上,就不会出现错误被放大导致控制精度的下降。也减少了反馈信号的输出时间,使电源的动态响应加快。经过改动后的电路调节范围比原有设计扩大了23%,使拓宽光耦的电流有效输入范围增大,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增大。
2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转换教学思想,改革电工教学方法,建立连贯的教学体系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以“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式,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学”+主动“思”+主动“用”的思想。教师重点讲解思路、思想、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相互结合和运用,主要激发学生爱思、爱问、爱动手实践的良性循环。
2.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板书、多媒体、动画以及实验操作方式、以及时下流行的名校的MOOCs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采取“设趣与展演”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善学、乐学、会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应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和理解。更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加入实验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封闭、受约束的状态”变为“主动、开放、自由”的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和主人。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制作电路、测试数据和分析数据等一系列过程,知道如何学,如何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是讲授知识,更要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学生,要想带动学习的热情,可以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优(学生)带差(学生)的团体学习与讨论的氛围,不仅强化高年级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低年级的同学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即能深化理论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与协调的能力,一举多得。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隐性知识逐渐向显性知识转化需要学生间积极地交流和沟通,集思广益通常比个人冥思苦想具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好的效果“。研讨与回顾”是夯实与深化知识的重要保障,“训练与总结”是知识提升与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检验。各环节互相依存又相对独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
2.4面向过程,突出创新,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考核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考核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总评成绩,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把学生考核体系建设作为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面向教学过程,重平时表现,重实践能力,重创新思维”的原则,建立和实施过程性考查(随堂测试+实验操作)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根据理论课程的目标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比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中职电子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未发生过多的改变,仍旧传承过去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学习中,只需盲目的记录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即可,这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更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中职生心智的正常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于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无益于学生长久的全面发展。
2.教材单一,师资不足
中职院校学生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不足的情况,而其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却同其他高等院校基本相似,这使得教材内容难度相对较大,中职生普遍难以快速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同时中职电子电工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亦有不合理之处,很多章节不仅没有很好的开头导入部分和末尾总结部分,其内容多为生涩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上存在大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情况,许多高龄教师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教学方法等亦相对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教改需要。
3.实践教学严重匮乏
电子电工专业因其为了工作岗位特点作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当前国内多数中职院校在此方面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对相关实验设备的引进严重不足,且所用设备多为年久失修的老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很多中职院校根本不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原本的实验课调换成其他文化课程,以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使对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实现中职电子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
1.转变旧有观念
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己旧有的教学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辅助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课题教学的真正核心所在,从而使其自主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自身引导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帮助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使其亦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2.优化教材设计,提升师资力量
组织专业人才,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和中职电子电工教学需要,编制适用于其的专门教材,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增多实验实践环节,同时革新教材内容,适度地添加当前电子电工学最新发展动态。此外,中职院校还应积极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薪酬等,吸引年轻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为中职电子教学改革储备力量。
3.增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领导必须认识到实验实践教学对中职学生长久发展的必要性,在学生学时的制定上,提升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改变过去演示教学的方法,改用学生亲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院校还应调配资金,对其老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换,力求其可以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现挂钩,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与电子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工厂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1.对中学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
首先,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现在电子媒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广泛使用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而在网络上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人们不再严格按照传统的语言使用规范,而是用网络上所特有的一套语言习惯,比如,在网络上以“偶”表示“我”,用“88”表示“拜拜”。这些网络语言的使用必然会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与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在电子媒介下的各类信息是鱼龙混杂的,而中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力还有所不足。这些影响都说明,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必然要回归到本质,不光要对中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而且应该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都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中学生可以在这个电子媒介广泛使用的社会环境下辨别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次,中学语文教育视野的扩大。由于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杂,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阶段。要不断地引导中学生扩大自己的视野,逐步地培养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与高度。最后,培养阅读的习惯。有研究机构对目前各个主要国家的阅读量进行了调查,最后的结论中中国的人均年阅读量是最低的,这已经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电子媒介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今天,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读物越来越多,阅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而这种电子媒体中的阅读由于阅读手段、环境等制约,还有着很多的缺点,所以中学语文教育要积极引导中学生回归到传统的纸质阅读中来,深化自己的阅读和认知。
2.对教育手段的影响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使用的越来越多,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中学语文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将原来课本上的文字变为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学语文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主要是以文字与语言展现知识的一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电子媒介使用过多的话,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中学语文课文的理解,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谨慎使用电子媒介。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无法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远程互动,但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却为实现真正的远程教育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远程教育真正地实现实时互动。
3.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电子媒介的最大特色就是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相比,电子媒介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语文有着其自身的特色,那就是浓厚的人文色彩,所以如果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盲目地加大电子媒介的使用,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的教材制定与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对待电子媒介的使用。首先,教材制定。电子媒介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分主题进行教材的编制就符合这种需求,但是按主题进行编制教材时一定要注意,这只是按所选教材的思想内容、语境等综合考虑进行分主题,而不是仅仅按思想意识等去进行划分。
1.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相适应,所讲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理论基础尚可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这反映出这些学生平时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软件而轻硬件,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
1.2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的内在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它注重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规格化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教育学家多年来提倡的因材施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法和素质提高不相适应目前我们实行的考试方法仍然是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以闭卷笔试为主,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单一,实验安排过多过细,重复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太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1.6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竞赛的成绩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不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别,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西部地区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
2以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电子设计竞赛的举办为电子信息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契机,下面就从教学计划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课外活动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电子信息教学改革。
2.1重新制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个性特长以及协作能力为重要依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压缩课内学时数,减小必修课程数量,增大实验学时数,加强实验环节,从而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其动手能力。
2.2改进教学内容,适应电子时代要求首先应调整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器件的广泛应用,对课程内容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在教学中,在强调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增讲新器件,增加有应用前景的专用集成电路,使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在功率放大电路部分可以增加介绍应用广泛的LA4100~LA4102集成功放,从连接方式说明如何根据要求将芯片分别构成OCL和OTL功放。在电源部分增加介绍三端直流稳压电源CW78、CW79系列,可调式三端稳压电源CW317系列,以及扩展输出电压、电流的方法。通过对新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注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安排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修订实验大纲,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科学验证、分析设计、系统综合相结合。(1)改进基础实验教学,加强应用实验环节。基础实验主要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的配套实验组成,以基本电子器件的验证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覆盖理论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验证实验原理的状态,尽管有些收获,但成效不显著。因此,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了验证性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在应用实验环节中增设应用性实验、集成电路实验,让学生通过安装调试,学会在实验中调试元件参数,以满足实验要求。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并掌握快速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资料的方法,使他们能正确选择所需器件,并能进行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并通过电子实习,安排学生装配收音机,使他们熟练使用电烙铁和万用表等工具和仪器仪表,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调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2)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由老师拟定设计题目,提出设计要求,给出主要参考器件,由学生设计电路原理图、焊接实际电路、测试电路数据、绘制电路波形、撰写设计报告,这些设计性的实验的完成,能促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素质的跃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建立一定的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3)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一些新器件(如CPLD、FPGA等)和新技术(如EDA、电子电路软件仿真、虚拟仪器技术等),从而丰富实验内容和手段,提高实验课的技术含量。EDA是电子器件与电子设计发展的技术潮流,由此掌握EDA技术是对当今电子工程师的最基本要求。学院建立了EDA实验室,积极开展EDA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水平。(4)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推动教学改革。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知识点在大量增加,教学时数要求压缩,课时资源紧张是一大难题。计算机仿真系统弥补了传统硬件实验的不足,解决了上述矛盾。另外也解决了经费紧张、器件品种和数量少等现实问题,有些不能实现的复杂实验,则可以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仿真。
2.4改革考试方式采用理论闭卷考试、实验开卷考试、实物设计考试等综合考核方法。例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规模不太大的电子系统,让他们在课下先设计好,然后来实验室安装调试或用有关电子虚拟软件进行仿真,根据所设计的系统能否达到题目要求、电路是否合理、花费时间长短来确定成绩。
2.5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学院所有的实验课都对学生课外开放。另外建立专门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里除了配备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实验设备外,还应配备单片机开发器,DSP实验板,计算机等实验设备,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为部分优秀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环境,提供发挥创新思维、展现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统计政务电子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的临近,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职能尽快地转移到搞好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小平同志讲过: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式”的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是“服务式”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十五”期间,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将以电子政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棗政府各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化为切入点,对电子政务谈谈己见。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帐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目前,中关村海淀园区管委会正在作“一网式”办公的尝试,但受其职能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入区企业。政府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应尽快在地、市级政府推开。目前的难点不是业务、技术问题,而是统一认识,组织协调问题,因此政府决策者应在此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从“九五”时期的人工作业或部分电子化向“十五”的全过程电子化跨越。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在“十五”时期,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