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1 11:4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课程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课程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29-02

1 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频繁,其中尤其是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多。然而从实践经验上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为低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些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补助工具阶段,而未能上升到更高的应用层次。正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者之间的整合程度较低,致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针对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原则及模式进行探究,促使二者整合教学尽可能实现有效化、高效化。

2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在对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之前,要先把握两者之间的整合原则。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实际经验的总结中得出,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原则应该有以下三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性原则 所谓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有机地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者整合需循序渐进,依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和规定才有可能达到,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说,二者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数学教师在推进二者整合时,可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有序地推进。

1)开展以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在此阶段中,信息技术一般是充当教学工具的作用,起到辅助教学演示和促进教学交流的作用。

2)开展以教学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不再是充当教学辅助工具,而是成为认知工具,通过将数学学科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实现资源深化,进而提升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深度。

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相符合的原则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既要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概念的教学,又要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及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等的教学。结合这一要求,则可以窥探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等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当立足于数学课程教学核心概念、学生思维方法及能力等的培养,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与运用,以此来促使学生培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践教学原则 无论是对于数学也好,其他学科也罢,教学的主要基石和最终目的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切合实践且成功运用到实践之中的数学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才能够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促使课程教学不断完善。对此,基于这一原则,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方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大致归纳为获得式、探究式以及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合作式这三种教学模式。

获得式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获得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数学相关概念的归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为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主要遵循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1)教师要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的,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图文、声音、影像等要素进行情境创设、课堂导入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假设与检验。

2)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数学概念运用充分的数学案例进行解析和阐释,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与归纳。

3)提出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对所列举的案例进行命名。

4)二次呈现概念相关的案例。

5)进行归纳总结,并成功形成概念,包括对概念本身属性的掌握及概念的规范性表述。

6)理解巩固,应用概念。

7)归纳反思,对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归纳和反思,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体而言,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获得式教学模式中,其对信息技术的总要求较低,只要具备了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便足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采取获得式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数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材料等,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开展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并成功运用其来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

1)明确课堂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建立起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兴趣。

2)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对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有机提取。

3)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同时猜想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4)方案共享,评价筛选。教师将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共享给全班学生,集全班之力,对成果、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并筛选出最佳方案、最优成果。

5)利用信息技术对成果进行验证。

6)总结汇报并反思。

在该阶段,教师通常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过程演示和解决方案的梳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等进行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解决数学经典概念和知识等非常有效,如经典的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就可以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在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究式教学时,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是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诸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若学校未能具备这些设备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也为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合作式整合教学,需依托生活实际这一“土壤”,因为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来源,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满足解决生活实际的需要。故而,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合作式教学,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该模式的实施也有七步。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入,并提出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动画、文本、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其引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创设出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挖掘、探索和发现情境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开启合作式课堂教学第一步。

2)问题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结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条件,引导他们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并最终真正确定。

3)分组合作进行信息查找,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址、信息记录表等查找所需信息,为之后的合作互动开展铺好资源。

4)交流各自信息。这一步骤是合作式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学生小组查找好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5)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证明。在此步骤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并从不同的解题方案中评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汇报成果。当小组意见达成共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各自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7)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以及Word、PowerPoint等文字处理工具。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时,既需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三个原则,又需要基于三个原则创建出获得式、探究式以及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二者整合的实现。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应用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一种颠覆和创新,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方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教学必然是大势所趋,对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学以及促M教学改革深化等方面,必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11(8):46-49.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60-02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取代了以前“粉笔、课本、老师的说教”的呆板教学模式,利用视听声形相互结合,开启了具有启发性、创造性、探索性的高效率教学模式。笔者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 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的课改指标要求教师进行愉快教学,教师要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指标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光、色、声音、图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它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前的数学教师在讲课前需要仔细备课,编好教案,在课堂中还要把书中的知识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有时候教学内容还没有教授完就到了下课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事先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然后存放于计算机中,还可以把课件放到网上,在课上没有巩固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增加了数学课程的内容,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效果。通过生动画面的展示、言简意赅的解说、符合意境的音效,使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变得图文并茂,让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解“0”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在地里原来有3个胡萝卜,被小兔子一个一个的都拔走了,问现在地里还有多少胡萝卜。通过动画的形象展示,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到数字“0”的概念,这样一来,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节约了教学时间。

2 利于多媒体技术学习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宏观与微观环境的限制,它可以把小学数学课程中所需的数学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知识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抽象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对数学课程的求知欲。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程中,采用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课程变得简单化、形象化,进而把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表现出来,成功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例题,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分析,便于学生的记忆与运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增强。

3 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学生的主置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展示,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小学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发掘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还处在身心不断发展的时期,独立思考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开始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判断问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可以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材料,针对材料里相似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套用到原先思路不太清晰的数学问题上。

4 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展示的问题和训练题目要设计得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展示知识时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浅到深、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进行认知学习。先是诱发学生参与,然后是让学生进行自主认知,教师通过反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变式引申训练,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小学数学知识不断巩固,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使学生触类旁通,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抽象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教师及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认可和鼓励,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鼓励,它也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小学数学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小学的数学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内容。一些学生可能感到有些数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数学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6 教师的评价是多媒体教学取得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由于小学数学的理论性关系,当学生在多媒体数学课中产生的想法和结果产生不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是多媒体数学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数学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心应手地处理数学问题。

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数学教师在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1)对于多媒体课堂空间的管理,数学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要根据数学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2)对多媒体课堂中心的管理,学习数学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3)对多媒体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培养。

7 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进步表现进行鼓励,完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篇(3)

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组织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与其他综合课程有所不同,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培养。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关系转化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搜寻思想进行培养,不禁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现这些课程教学的乐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及能力。数学活动指的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教师对各项课程资源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的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能力进行锻炼的以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目的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室设定的情境中,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充份利用学生的游戏天性,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及课堂张力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精心培养,合理开展组织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落实贯彻升本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竞争力,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下文相关论述中,笔者主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出发,围绕利用数学思想技术学活动积极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办法及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二、如何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对提升小学数学课程质量措施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已经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数学家与工作者来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着教学主题的位置,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参与的权利;其次时候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较为重视学生的应答、应试能力,对于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

(二) 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内容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利用学生的游戏天性,营造轻松开阔的数学学习氛围。比如就《东南西北》这一课程教学的开展来说,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方向感及判断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蒙眼取物”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作战的模式,让小组同学进行方向语言提示,最终实现团队取物的目标。不管是蒙眼的学生,还是进行提示的学生,都能在实际的活动中掌握方向判别的基本要领及实际运用的方法。再比如《年月日》这一章节教学来说,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三、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组织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应从坚持“从内容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组织开展趣味性活动,营造轻松开阔的数学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争取为小学数学课程质量的提升及学生的综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88-01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程的有效开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小升初的成绩,同时对于学生小学阶段能力及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来说,也发挥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下文论述中主要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现状,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创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展开了详尽的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策略创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它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结构框架形成的基本阶段,换句话说,这一阶段学习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一系列的学习阶段。小学高段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在小升初环节获取更好的成绩,因此,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程开展有效性的体现,至关重要。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复习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从现阶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基本构成来看,要对数学课程的体系进行掌握,实际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鉴于此,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开展来说,除了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特点及基本知识水平之外,还应对复习教学的策略及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争取将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应用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能高效完成复习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质量的有效创新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质量创新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我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基于这一现状,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从何处下手保证数学课程的复习质量?首先是课程教学方式框架式复习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同时还要兼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效果,要想让这两个处于最好的状态,框架式复习方式必不可少。从近年来小学数学考试题目来看,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在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复习中,仅需要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理解掌握,遇到相似题型能够及时反应作答就行,但是从近几年小升初数学题目的整体情况来看,对学生应用能力考察的力度大大加强了。框架式复习模式,主要是将每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再在章节之间内容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全局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比如就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来说,主要包括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等内容,这一系列内容表面上看关联不大,但是认真观察可以知道,所有前面知识内容的教学都是为了后来教学进行铺垫,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最终教学目的为导向,转变新课程教学时的方法,采用“倒叙”――由目的推出解决方式的方法来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复习教学。其次,还应充分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除了合作教学的模式之外,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现在很多小学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样一种条件和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之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再简单的是知识的有效呈现,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革新,在小学数学课程复习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的话,在遇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除了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入手进行的教学讲解,还应结合其他学校的一些优秀讲解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理解途径。

三、总结

小学高段复习教学是学生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构成及完善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数学课程一直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分析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质量,创新课程复习模式,不仅是小学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尹文钦.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创新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9:75.

篇(5)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数学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小学数学作为一切数学学习与研究的基础,其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于全体学生,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根据数学的课程改革的内容,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于近年来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分析

1.数学课程内容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大众化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数学课程内容难易成度的设置要在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不能只考虑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普通学生和后进生更要加以重视;第二,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必须是能够被社会所需要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应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能够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数学课程难度水平不能太高,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达到很高的学习水平,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学习水平较低,这时数学课程就需要设定一个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学习水平。数学课程内容的大众化,不仅能够让数学课程所设置的内容为全体学生所掌握,也能培养出被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社会人才。

2.明显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数学修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数学课程设置的形式化越来越淡化,设置实用性的数学课程为人们所需要,在新时期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趋势越来越明显。为能够在小学课程内容中更好的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必须要做到这几点:首先,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必要性;其次,在选用数学教材时,应选择具有很强应用价值的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但能够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选择具有强应用价值的材料之前,还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充分了解社会中所需要的数学有哪些,并能够在实际中多观察、多总结,以能够增强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3.数学课程中多设置探究性内容

一直以来,我国在数学教育中都注重“问题的解决”,数学课程的改革中,将课程内容问题化,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实际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抽象性的数学问题进行创新性的解答与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问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章知识点的开始,并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数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题材,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合理有效的转化为实际问题,还能逐步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强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为适应课程的全面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首要表现在修正以往教学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创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往往是严格管教,学生一旦犯错便会严厉批评,这种教师为上,学生为下的师生关系,不仅无法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必须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以往严肃的教学态度,用亲切友善的的态度传授学生知识,用幽默诙谐的言语解答问题,以达到缓解课堂紧张气氛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谈,加深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积极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于回归生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新时期数学课程内容生活化趋势较为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将教学内容趋向实际生活,教师为能够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应在课堂教学时,多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更接近生活,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以发展实用性数学课程。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才会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进一步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对于人才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人才,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这是因为,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1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1.1符合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目前对于现代教育中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R导寄埽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而小学数学课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当前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大力推进。

1.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巨大帮助。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属于综合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的氛围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等。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

1.3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迅猛发展。而到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还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当前社会也开始迈入信息化社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培养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这个行业与知识交叉越来越频繁的社会。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巨大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学识,从而帮助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更好地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对策

2.1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实践活动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活动,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2.1.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创设一个更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或者是教师可以自己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初步的观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之后,再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三角形的特征》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也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1.2开展实践活动

从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之所以会出现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的情况,是因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往往过于偏重于理论教学。众所周知,小学生所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天性就是玩耍,在玩耍中积累各式各样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于刻板也十分枯燥,很容易就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说,教师可以将举办相关的数学竞赛,如趣味乘法口诀记忆比赛。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记忆方式的创新,看谁记忆的最快最好最准确。通过刺激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通过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2.2.1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也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笔者认为同样也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学习《测量》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备不同的尺,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的长、宽、高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的结果进行上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多少毫米是一厘米?”“厘米与公分谁更大?”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可以自行探索。这右焕矗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可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思维模式。

2.2.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在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未来不再拘泥于前人的研究,而是更加具有开创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检验问题的提出来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质疑。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数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之后再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是因为,学生只有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后,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大胆进行设想与创新,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篇(7)

一、前言

数学课程对小学生而言是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好数学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其他课程水平。但是小学数学的课程属性致使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高,数学教学过程还存在诸多教学漏洞和缺陷。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是目前师范生们应深刻探讨的问题,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师范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生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无法突出教学重点

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常常不理想,这跟师范生的数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有很大关系。许多师范生为了完成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分不清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导致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不明显,逻辑思维受限。课堂上,许多师范生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无法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统一起来,对学生的期待目标过高或过低,无法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极大地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

(二)数学师范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师范生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讲课为主,教学途径表现为师范生整合课程要求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举例讲解。师范生大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不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甚至厌恶的心理。传统的授课方式延续至今,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古板,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师范生教学设计模式化,缺乏创新

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大多数师范生教学设计缺乏创新且过于模式化。师范生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致使差等生丧失学习热情,同时埋没了优等生的学习优势。古板的模式化教学设计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无法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成不变的机械模式教学,导致学生们学习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无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师范生应明确教学目的,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是师范生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师范生应明确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基于教学目的为核心的前提,师范生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总结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师范生应全方位地培养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握数学教学中的疑难点和关键点,给学生讲授基础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从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考虑,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在小学生眼里是门抽象且枯燥乏味的课程。师范生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师范生的教学内容应与生活相关联,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数学课程会更贴近日常生活,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提高了师范生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

(三)师范生融合课本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式

师范生授课主要通过课本和黑板讲解,因此授课之前师范生应熟知课本的内容,根据课程要求和标准,灵活地运用教材。师范生还可通过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和概念通过图形和动画来表达,使学生在提高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数学课程。师范生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创造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需求。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迫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数学是小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主要课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率、有目的的教学。师范生应踏实钻研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培养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出发,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前言: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其他学科是具有一定差距的,首先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不同的意义,其次数学课程的学习主要以理解与计算为主,改革的成效无法在教育模式上作出很精确的评估,但改革二字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与时代需求结合才是最明智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改革历史和成效总结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从建国以来就已经开始了,其中分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大学课程改革,我们姑且从近十年的数学教学改革说起,总结其成效和历史经验。

十年课程改革是新理念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十年,是广大教师开拓创新的十年。面对新形势、新课改,十年来,我们以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严谨、求是、务实地态度,立足本校实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

从教师队伍素质上看,十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忙起来,动起来。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越来越多的教师试图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前我国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和漏洞

尽管十年课改给我国数学课程教学从老师到学生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随着时展而衍生出的弊端和漏洞仍然存在。

首先,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知识面狭窄;部分知识单元的教学要求偏高,耗时过多;不少内容陈旧、过时;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课程缺乏弹性。一些教师的确是仅仅为了学生分数的提高,而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一味地灌输和重复同一问题,对于同学的情况老师并不了解,针对性不够强,或者说只是针对存在体系问题的教材中的知识,而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讲授方式,学生的收获及成效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也极低,其实是低效的。

中学生正处在比较叛逆的时期,对于学习数学课程也体现出与这一年龄相对应得弱点与弊端,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形式上扩大了教师的影响,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造成限制,做的许多工作是表面化的,对揭示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没有本质影响。

大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又一个阶段,它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侧重点,进而出现与小学、中学数学课程不同的弊端。大学数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从掌握数学课程体系转移到学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上来,加强直觉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应该发展数学思维,发展创造力、批判力和想象力等。高等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老师还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不求变通讲解这是导致大学生学不好高等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高等数学讲解过程的一大弊端。

三、针对未来我国数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目前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应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课改,在肯定之前课程成功的同时,着重处理现有的突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教材、教法学法、课堂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在组织和编排上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教师教法的多样性与否关系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学法多样性与否,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互动性与否关系到学生掌握的主动与否。

对于中学数学,信息技术作为新的科学辅助工具开始应用于数学教学,发挥了黑板粉笔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其应用过程中一定注意孰轻孰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必要的课程而非所有。因为有些章节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用黑板粉笔效果比多媒体教学要好。信息技术像把双刃剑有弊有利。同时改革信息技术不适应中学生的部分,防止由于运用不当而束缚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大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是否进行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与否。大学生是比较接近社会应用的人,因此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数学课程的创新问题。也要让大学生学有所用,推行好实践应用。要有开放的创新空间和制度,关键是整个社会的努力,不能仅靠学校和老师。整个社会都应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学生是主体,尊重主体的发展方向又要加以引导。

四、结语

总结来讲,课程改改革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以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为标准,牢记育人宗旨,并与时代结合,才会保证课程教学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难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与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

1 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基础的原则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完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逐步地将信息技术当作数学教学的辅助认知工具,进而带动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首先,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阶段。此时,信息技术充当教学演示与交流的工具。其次,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阶段。在整合中,不能只将信息技术当作演示工具,还应当将其当作认知工具,加强整合的深度。

2 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进行数学基本概念、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合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技能。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做的教学,在教授抽象的概念之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思维的教学,教师应当关注核心概念、思维方法以及能力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

教学模式的基石是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只有不断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完善。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应当遵循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将适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1 获得式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获得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概念归纳,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形成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概括分析的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七个步骤:“(1)明确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恰当情境。通过计算机导人图、文、声等,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的情境应当和教授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接近学生的生活;(2)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分类归纳;(3)概念假设提出。当学生罗列出例子的所有属性后,引导学生为例子命名;(4)再次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检验假设;(5)概括总结,概念形成。学生提取概念包含的本质属性后,概括概念,规范性表述概念;(6)概念应用,巩固理解;(7)反思形成概念的过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低,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屏幕投影设备就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教学中需要用到的例子、材料等准备好。

2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与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概念与规律的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阶段:(1)确定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情境。教师明确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2)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概念、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对问题中的条件与要求的结果进行提取,从而确定应用的概念或规律;(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4)方案共享,并进行评价筛选。小组讨论结束后,将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汇总,并展示给所有的同学,引导学生评价筛选最优的方案;(5)采用计算、证明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6)汇报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数学概念与规律,探索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或应用教学,例如解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该模式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多媒体投影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如果没有网络教学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讨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96-02[ZW(N]

[作者简介]马榕亮,男,福建省长乐市鹤上中心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强调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其中内容之一。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课程内容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二者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内容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一、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部门指导性文件不够完善

1.教育部门是教育改革的策划者,是新课标的下达者,是把握教育方向、建立教育目标的主体,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也有引导与指向的作用。新课标指明了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案,但是文件不够完善,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及教学环境、内容、目标的指导。

2.一个好的教学方案与计划离不开好的教学体系的支撑。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育部门缺乏对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目前对于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还是比较混乱的,没有形成一个共识,缺乏透明性、公正性、针对性,这样造成在整合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性,不知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正确,自然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结、归纳、整改。

(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

1.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的指示者,在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中更是扮演了实践者与执行者的角色。由此可以看出,此教学项目的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因素。但是就目前来讲,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无非就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一下,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就可以完成。

2.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会运用。如果教师无法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那么就无法利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状态做出准确评估。就目前来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这方面的技能是缺乏的。

3.要想使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成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化运用。就目前来讲,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合理,他们过于看重形式,根本发挥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脱离实际教学内容,无逻辑性。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严重缺乏

1.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主体地位。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项目来说,直接面对的主体以及实践者就是学生,学生如果对此种方式认识不足,那么教学方案也无法进行,就目前来讲,多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2.要想实施此种方案进行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但是受长期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学校、学生根本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另外,由于家长害怕学生沾染上网瘾,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一定的限制。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局限的。经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础性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在创造信息、加工信息等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不足。

二、解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教育部门建立详细指导性文件

1.教育部门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划者,因此要提出目标、建设系统。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对于认知主义、学习主义理论要灵活运用。在教学内容的设立上一定不要脱离实际生活,只有内容与生活接近,学生才能通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推理、验证、猜测、实验、观察,因此一定要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教学软件运用到课堂之中,例如图形计算器、几何画板等,这些软件的运用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2.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的建设就等于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提供标准、参考以及方向。首先,在课程管理、资源建设、环境创设、目标设置上创建评价体系。其次,在意义构建、会话、协作、情景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1.要想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起来,那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首先,不能以考试成绩为目标,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其次,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要采取师生活动的教学模式;最后,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模式。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于培训和自学。首先,培训教师,加强其信息技术软件的学习,例如Excel、Word、图形计算器等;其次,提高教师教学情景设计、师生交流以及信息检索的能力。

3.在使用此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教学,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疏通。

(三)学生要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

学生是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要自主转变对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1.学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把之前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构建性学习,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在其中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2.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之后,此种教学模式才可以实施。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正确疏通引导学生的上网观念,避免学生染上网瘾现象。

3.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偏弱的,但是小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强。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其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上,教师也是一样,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创新知识、运用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信息。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下一篇: 下半年人事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