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1 17:24: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架构师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60-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2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化学复习一般包括一轮、二轮两轮复习。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传统的一轮复习主要以知识梳理和例题分析为主,注重单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生成绩一般提升较快;二轮复习主要以知识应用、方法指导和习题训练为主,注重解题指导与训练,但复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甚至原地踏步、成绩滑坡,师生都很苦恼,笔者戏称为“高原期反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提高这是许多高三师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群体)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调查发现,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应用基本没有困难,但对知识点间相互的联系、推演及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迁移、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里折射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逻辑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对所学知识的不能有效提取、迁移和应用。因此,二轮复习应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出发,强化对学科知识结构的再认识、再理解和逻辑架构,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统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取所需知识点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我架构学科单元知识逻辑结构教学”,逐步厘清重点知识结构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教学生在二模统考中一直遥遥领先同类学校。

二、理论依据

1. 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习记忆

认知心理学认为[1],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如图1所示[2]。

从图1可以看出,记忆包括“感觉登记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三个系统。其中,短时记忆的核心控制过程包括“复述、组块、编码和提取策略”等,最终形成反应输出,也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互转化的关键过程。

为了解决知识的存储与提取问题,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将知识的结构化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提出了很多观点[2]。研究证明,若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能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有利于学习记忆。相反,若知识孤立地存储,相互间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就会大大增加工作记忆的负担,势必给提取造成很大的困难[3]。

2. 知识逻辑架构是SOLO分类评价的高级目标

SOLO是指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理论最先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等提出。该理论将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不同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等[4],其基本内涵用图2表示[5]。其中,前结构是指逻辑混乱,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单点结构是指只能联系单一事件进行概括;多点结构是指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概括;拓展抽象结构是指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对照图2可知,对多数薄弱学生而言,经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结果层次超过了前结构和单点结构,少数学生可以达到多点结构,很少有学生会达到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因此,二轮复习的重点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达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甚至抽象拓展结构的学习层次。

因此,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梳理单元核心知识,把所学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建立联系,从而架构具有知识逻辑结构顺序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发展与衍生关系是实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学生认知逻辑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互促进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就学生而言,认知逻辑结构简言之就是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直观反映,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泛指学科规律,包括学科思维规律和学科客观规律。两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关系及作用归纳如图3所示。

不难看出,高三化学复习的两大主要目标是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架构是二轮复习中达成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实施与案例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单元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知识逻辑层级(核心主干知识、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从而达到对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存储、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知识逻辑架构的主体是学生,研究分析学科知识逻辑是基础,学生认知结构的提升是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实施原则――知识为基、认知为本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认知逻辑为基础,遵从学科单元知识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言,教学中一般遵守“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逻辑顺序,既符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制法共同决定用途”。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构化过程中,时刻遵守“学生认知顺序为本”的原则进行,遵守“先结构后性质、先元素后单质、先单质后化合物”这样由简入繁、步步深入的认知顺序,架起认知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下面就以元素化合物“氯”为例。

就氯气的物理性质而言,颜色(黄绿色)是它的特征之一,易液化又是它的物理特性之一,液化得到的物质称为“液氯”,仍属单质氯,工业上一般把氯气液化后通过钢瓶进行储存、运输和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正因为氯气在水中的可溶性(约1∶2)造就了它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作用;而氯气溶于水得到的物质称为“氯水”,属混合物。学生在知识逻辑的架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思考并加以辨析该物质与“液氯”在成分、性质等的区别与联系。

氯水的组成和性质也是本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可以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进行总结完成表1,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氯水成分和性质的认知结构,进而完善与“氯水”性质相关的知识逻辑结构,如氯水的酸性、漂白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等,最后学生完成氯单元知识结构(图4)。

2. 实施目标――分类合理、结构优化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架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迁移、推演等综合应用能力。为此,教学中要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如对化学实验单元而言,从化学实验的研究内容看,它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变化规律、制备等的方法和操作;从实验的目的来看,主要结合生活和生产需要分为分析实验、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及探究实验等。高中阶段主要学习物质的定性检验(离子检验、物质鉴别和物质的检出)、定量测定(气体法、重量法和滴定法)、典型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探究等,这些内容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从定性到定量,从性质探究到物质制备,对实验者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越来越深入。

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基本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优化等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认知提升,不断构建属于化学研究需要的实验知识逻辑结构体系,突出实验重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体如图5所示。

其中,物质的检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再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结构的细化(如图6),做到结构层层深入、内容不断具体,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

3. 实施方法

(1)宏观视角、学科立意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宏观结构表现。教学中要从核心知识着眼,逐步深化拓展知识结构,把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发展、表达,形成“主干清晰、枝干有序、结构丰满”的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构建具有清晰思维逻辑结构的学科逻辑“树”。其中,高中化学知识整体逻辑结构框架是最先需要架构的,这将对后续的架构教学起到总领和示范作用。首先从研究对象“物质”出发,揭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再从研究的内容出发得到化学这一学科的内涵,即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最后不断对知识进行分类延伸得到如图7所示的知识逻辑结构。

(2)突出主干、有序发展

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同伴的互助下不断完善,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理解单元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单元主干知识,建立单元知识的主干结构,再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层级。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的二轮复习中,学生在构建图8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拓展,如图9所示。

(3)分析教材、问题引导

知识的架构离不开问题。在系列递进性问题的指引下,按步骤设计知识结构所必需的知识模块,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模块的习得过程。如,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知识逻辑结构以及概念的阐述方式等,厘清单元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关联性。

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后不难发现,教材在内容主题的编写上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这也恰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相一致。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为什么会产生周期律?如何用科学方法体现周期律?周期表如何体现周期律?周期律学习的意义何在?在系列递进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依次架构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内容、本质和规律及周期表,如图10所示。学生的认知逻辑与知识逻辑结构逐渐趋向统一。

(4)注重逻辑,厘清关系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是“逻辑性”。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先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按照自身认识顺序和知识逻辑发展顺序整理分类单元主干知识、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知识的包含关系、知识的衍生关系等,如在物质的量单元知识复习中,教学中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①物质的量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摩尔,再问摩尔是什么?学生往往会说摩尔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常常把“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与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两者混为一谈,把物质的量的单位与具体微粒个数混为一谈。说到底,学生对物质的量的作用、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不清楚。因此,教学中对该内容的知识与概念的逻辑关系的构建和梳理相当重要。②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从生产实践来看,宏观物质的质量是可控的,但具体到微观的化学反应而言,微粒间的反应实质是微粒之间按一定个数比例进行的。如何把宏观质量和微粒个数联系起来?这里就需要一座桥梁――物质的量。因此,物质的量的引入起初就是要解决质量与微粒个数间的换算。这里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相同的物质而言,质量与微粒个数成正比关系;二是对不同物质而言,微粒个数与质量有何关系?由此物质的量应运而生。③单位物质的量的微粒个数和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科学进行测定不同物质发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均相同,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NA),而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却不一定相同,但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当,这就是摩尔质量。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到几个概念的逻辑关系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学生在上述概念逻辑架构完成后,进一步分析并建立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始终围绕“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桥梁”,建立互为一体的网络关系图(图12),并用关系式和化学符号进行表征,即n====cV。网络图的构建也是知识逻辑结构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同级或不同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换应用。

四、结论与建议

在学生生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对高中化学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均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对学生有序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高效提取学科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钻研知识分类和概念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教学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另一种是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越俎代庖或一讲到底,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反馈和综合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必要的教学调整。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构建能力与方法、课堂的参与度等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堂中需要做好异质分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性别等)、任务引领和问题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坚持课后总结完善。同时适当精选一些应用性习题加以训练巩固,形成符合二轮复习阶段性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架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43

[2] 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86

篇(2)

一、化学植筋技术的概况

植筋就是种植钢筋,为了加固建筑物或是续建,在原建筑上钻孔,插入钢筋,用特用胶水灌缝,使钢筋锚固在其中,钢筋和原建筑将成为一体。植筋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实性能良好,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锚定中,还可以用于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等加固预留钢筋锚定中,也可用于各类钢结构、机械设备等的螺杆锚定中。它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1)具有高的承载力(剪力、拉力)。(2)对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适宜边距、间距小的部位。(3)施工简便,时间短。

二、化学植筋技术在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2、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钢筋选用首钢生产的φ25钢筋,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3、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这种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钻孔清洗完后要请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4、注胶。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

5、植筋。在注胶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钢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6、固化养护。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检测试验。在植筋施工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构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3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拔实验。实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450N/mm2)时,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测试时测力计施加于卡具的力应符合FC≥FYK(FC:测力计施加的力,N/mm2;FYK:钢筋的屈服强度,N/mm2)

试验证明:植筋用的植筋胶强度大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植筋的破坏是钢筋的屈服破坏,不是胶的粘结破坏,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下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

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由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公式为:FM

8、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钢筋在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图开始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三、化学植筋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清孔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对孔内的积水与异物等进行清除时,可将风机加上导管伸入孔内进行吹干、吹净,也可以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根据孔内的干燥程度适当地选用加热杆烘干或自然风干,以不向外排放热气为准;用棉丝来擦拭孔内粉尘,再用丙酮来清洗孔壁。清孔一定干净、彻底。当采用高压水清孔造成孔内较湿时,必须在植筋前采取有效措施来使孔内保持干燥。清孔完毕后要立即植筋,间隔时间如果过长,要用棉花球把孔堵塞,防止掉落物进入孔内。

2、如果钢筋局部锈蚀,可以用人工钢丝刷或电动钢丝刷,来对钢筋表面的锈蚀部分进行清除,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为止,当达到一定批量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选用需注意钢筋锚固部位是否遭到油污污染,如存在污染可用沾有丙酮的棉花球进行擦洗,如果钢筋遭到的油污污染比较严重或受到较为严重的锈蚀则不能作为植筋使用。

3、植好的钢筋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与固定,在24小时之内要防止钢筋受到施工人员的扰动。若发现钢筋受到十分大的扰动,必须将受扰动的钢筋马上拔出,重新植筋。如果发现施工场所的平均温度比锚固胶的固化温度低,必须停止施工,或采用电炉、碘钨灯、 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进行预热至30℃~50℃左右,建议对锚固部位也采取一定的加温措施,并维持在24小时以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感到已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求,而且原有建筑的低标准、建筑的老龄化和长期使用后结构功能的逐渐减弱等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将走持续发展道路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建筑化学植筋技术现已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广泛使用,其优点很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进行植筋时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处理、固定养护与清孔等环节,实现建筑加固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迪.宋晓胜.化学植筋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9,(01).

[2]郭俊雄.浅谈植筋技术加固原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J].内江科技,2009,(10).

篇(3)

0引言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口蛇ru比vis功)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非常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1学习观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基础上的。它批判行为主义的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真理的做法,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都取决于每个个体自己;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为了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理解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1.2师生的角色定位

1.2.1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人学习情景中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1.2.2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愈义。为使学生对知识愈义的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引导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3教学棋式与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它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设计的,为此,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它有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人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正如船舶抛锚了,船员必须亲自下到海里去游泳),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它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随机进人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多次进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人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人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

如何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何处理教学质量与额定课时的尖锐矛盾?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我们认为,在化学知识的英文表达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阅读和写作,其次才是听和说。因此,我们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化学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听和说问题,再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认真阅读英文化学教材并训练专业英文写作。下面仅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章及其中的“多电子原子”一节为例,介绍如何采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前提主动建构化学的双语知识。

(1)胳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见图1、图2)。让学生沿着这些知识脚手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进人情景:我们预先编写好上述概念框架式的无机化学英文精要资料,在课堂上把无机化学的系统知识用中文讲透,并用英文板书出授课提纲和化学专业术语,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引人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课中、课后自主学习。

(3)独立探索:在给定学生专业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及中文教材上掌握的化学背景知识,借助于词典独立探索化学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变得炙手可热。同时,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标准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却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德国舶来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缩小这方面差距上有一定成效,在我国职业院校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起来,但行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思想使得同一门课程中因为各教学模块的知识技能属性存在差别,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一般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样会导致课程的教学评价混乱而繁杂,实施过程中比较难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行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方法的多样

行为导向确切的说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行为导向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教师把实际工作内容中的关键技能融入教学课堂,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把关键技能通过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就使得一门课程因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属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多个教学方法的使用。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决定评价设计的多样

在课程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总结性教学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课程各个模块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存在差异,同一套评价体系也不能都适用于多种教学方法下的整个课程。

所以,在同一门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课程中,课程教学评价所采用的方式和内容也必须趋于多样,使得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不得不趋于多样。

3 采用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

同一门课程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于管理和实施,给教学评价带来诸多的限制。

结构化的思想针对模块化的知识教学评价提供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相应的知识模块赋予一定比例的权重,通过权重的分配来体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首先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分析,至上而下,逐步求精,并且这些工作应该在教学设施开始前完成设计。

首先确定课程的模块并划分权重。其次是对每个模块进行细分,并确定权重。如果细分模块还可以划分子模块,应继续细分各子并确定权重。最后是分析各子模块的教学中产生的学习材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习材料的评价标准。

4 以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实施

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出来以后,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实施的问题,毕竟评价表中所涉及的评价项目多而繁杂。

学习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学习档案简单的说就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资料或作品的集合。通过对学习档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客观地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变化过程。

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习档案里的文件应该是基于特点教学目标的;二是学习档案中的文件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一般不会为收集学习档案而进行专门的测评;三是每个档案文件都应该有评分标准,以方便学习者自评和教师评价。

学习档案在课程开始时就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对档案中的文件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存放。下图是学生的学习档案树形构图,文件按照教学模块和教学进度顺序进行整理。

学习档案评估并不是对所有的教学都合适,因为实施档案评估是非常花时间的。学习档案评价比较适合于职业技能类的教学,因为职业技能教学一般要求学习者在课堂中练习和熟练技能,并产生评估所需要的作品或行为,在几个月跨度内学习者一般要开发或制作许多作品、产品,形成丰富的材料,为档案评价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

5 总结

在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实施后,对比传统教学评价,我们总结了如下优点:一是教学评价的实施有章可循,教学评价的实施不再因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模块化而变得繁杂;二是教学评价内容有据可依,学习档案的建立给教学评价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依据,是教学评价变得相对客观;三是教学评价指标量化,权重明确;四是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评价;五是教学评价全面、结构化、模块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相结合。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不足的地方,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设计由于要求对课程模块进行分解并确定权重和评价标准,如果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前期不做大量的工作,将会导致教学评价设施中评价权重和标准混乱,同时也不利于教学和学生的自评。

参考文献:

[1]徐斯.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87-189.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6.

[3]王淑芳,陈瑞阳,方新.行为导向项目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5:16-18.

[4]李和平,姬瑛洁.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4:107-108.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17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keys of the entire teaching for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For th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years of efforts,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deepening constantly, and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e teach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further.

Key word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冶金工程是最具实践特色的工科专业之一,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主要面向冶金企业和相关研究和设计单位,因此生产实践环节的学习是重中之重。①但近年来,冶金行业整体形势的下滑,给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②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同时构建对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成为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大难点。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针对上述问题,对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并对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构建,以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六大部分,而主要问题集中出现在校外实践,也就是生产实践环节。

1.1 客观条件的制约

(1)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的高校及专业招收人数迅速攀升,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2000年冶金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仅为50余人,而2014年包括一本、三本和专科的应届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涨幅超过10倍,专业实践压力略见一斑。(2)企业支持力度下降。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和技术保密,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进行减员增效。而学生到企业实习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且学生毕业未必会到实习企业工作,特别是大批学生同时到企业进行轮岗式的生产实习,给实际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而这导致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上积极性不高。

1.2 人员条件的制约

(1)年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在华北理工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和繁重的教学压力下,专业在近五年引进了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但所引进人才中仅一人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大多数年轻教师缺乏钢铁企业各生产环节的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教师非冶金工程专业出身,这就给实践教学带来更大的困难。(2)学生实践缺乏积极性。目前,钢铁行业处在产业调整阶段,毕业生大多走向偏远国企和民营企业,因此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变差,大部分学生开始选择考研来缓解就业矛盾。生产实习也开始变得尴尬,部分学生为挤出时间复习考研科目,忽略了生产实践这一学知识的宝贵机会。同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对钢厂的环境产生恐惧,专业认同感的下降,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3 评价体系缺失

目前,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成绩包括实习现场表现、网络炼钢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三个部分,这也是多年来遵循的固定模式。客观上讲,由于生产实践所占学分较多,成绩评定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学生本身就对成绩存在较多的疑问;另外最终的成绩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践收获,其结果无法起到应有的反馈效果。

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改革缺乏实践主体(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一方面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2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对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具体措施如下。

2.1 与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我校通过加强和唐钢、邯钢、国丰等各大钢铁企业在科研、生产、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各种科技攻关合作,全方位地开展互助互惠的校企战略合作机制。企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需要专项技术,学校可以通过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制定青年教师企业培养计划

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起主导作用,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很大关系。针对当前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失的现状,学院积极与唐钢、国丰等合作企业联系,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的机制,联合设立挂职或顶岗工作岗位;同时在考核和各类评优中,对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3 高水平企业专家的引进

近年来,专业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退休老专家作为实践教师,在学生实践前后,为学生具体讲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老专家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同时学生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老专家进行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2.4 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对实习教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保障。提升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做好考研复习的准备工作,二是如何调整学生浮躁的心态。

教师在课程教授阶段,多以一个考研成功者的身份向学生传授考研心得,这也从另一方面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安全。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在实习前,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设计一些专题,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进行调研。在实习结束时,学生对所选择的专题进行讨论分析,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专题报告和总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实习内容具有更具广度、深度;不仅强化了实习教学,还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总结、专题研讨能力,使学生对冶金生产过程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冶金工程专业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对学生生产实践的考核评价,一个是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整体评价。

3.1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对学生生产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即学生生产实践的最终成绩。原有考核内容除网络炼钢成绩相对较为客观外,实习报告和实习过程表现均带有较强的指导教师主观色彩,学生往往对成绩带有一定的疑问,因此制定一个客观量化的学生成绩评定指标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冶金工程专业的成绩考核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学生参加实践的出勤情况,包括课程讲座和生产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30%;二是课程讲座后的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5%;三是学生参加网络炼钢模拟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四是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后实习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在新的生产实践大纲修订后,学生的实习成绩并不是简单依靠报告字数,而是对实习报告所涉及到的关键点以及对相关内容的阐述情况进行给分,这样最为最终成绩关键部分的实习报告就有了相应的量化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成绩的认可度。

3.2 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整体评价

生产实践的效果是以学生最终的收获来衡量的。为了更好地改革实践环节,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评判主体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冶金工程专业通过结合兄弟院校和专业的经验,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两个层次。③④⑤第一层次包括四个方面:实践教学背景评价、实践教学投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每部分所占比重不同。实践效果最为重要,比重0.35;实践过程其次,比重0.30;实践教学投入比重0.25;实践教学背景比重0.10。

实践教学背景评价第二层次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三个方面。教学计划最为重要,比重为0.65,教学观念比重0.15,教学目的比重0.20。

实践教学投入评价的第二层次包括师资力量投入、实践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三个方面。师资力量投入最为重要,比重为0.55,实践基地建设投入比重0.25,经费比重0.20。

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第二层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监管及考核三个方面。教学方法最为重要,比重0.50,教学监管及考核比重0.35,教学内容比重0.15。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第二层次包括学生实践能力、改革与创新和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学生实践能力最为重要,比重0.55,社会认可度比重0.30,改革与创新比重0.15。

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然后在第七学期对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以期更好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4 结束语

冶金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条件的制约,在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生产实践的考核评价和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整体评价两个部分,以期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青专重点项目(编号:Qz1430-08)

注释

① 孙伟,王美,费兆奎.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1):51-53.

② 魏国,刘承军,沈峰满,等.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2(6):69-71.

篇(6)

手机成为当前人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手机功能的网络化,网络管理班级的手机APP应运而生。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构建合理的班级管理网站“云上家”。我们所建立的“云上家”利用移动班级管理软件,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两者无缝云协同。一站式提供通信录、通知、考勤、签到、请销假、查寝和操行等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进而实现学校、学生、家长三者及时有效沟通对比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与采用“云上家”之后,班级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难以奏效

班级的管理方法分为两种:成文的方法和非成文的方法。成文的方法包括学校的指导的各种管理方法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方法等。这些管理方法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在成文的班级管理方法中有一种倾向,即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管理方法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管理方法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管理方法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方法建设尚未健全,部分制度反映的只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管理方法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班级缺乏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班级凝聚力都较差,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几乎没有人愿意出谋划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3)班主任投入大量精力管理班级却收效甚微。例如:宿舍内务做得不到位被扣分,班主任要两三天后才知道,改正后已经被扣了几天的分;

(4)家长获取学生的在校情况不易。很多家长很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比如说学习成绩好不好;平时上课有没有旷课迟到;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等等。学生出于某些原因不肯如实告知家长,而班主任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一位家长沟通,这些因素造成了家长获取学生的在校情况不易。

二、构建“云上家”, 实现班级管理信息化

构建“云上家”信息化管理班级。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15级计算机5班为试点,搭建班级网站“云上家”。接着把学生资料导入网站,并创建学生账,设置班干部在网站的管理权限,让学生和家长下载安装“云上家”,培训学生和家长使用“云上家”现实考勤、通知、请假、操行管理、 宿舍管理等功能,然后总结在使用软件时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云上家”。

使用“云上家”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APP方便快捷的管理班级,实现远程考勤,操行评分,组织通知班级活动,公布学习成绩等班级日常管理。家长可随时查看学生成绩,考勤情况,操行评分,并可以给班主任留言。学校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考勤、操行、卫生等情况。“云上家”的内容包括:(1)班主任功能①事务管理:爱班级变过去时为现在进行时,第一时间将学生动态发到班主任手机上,让班主任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理班级事务,班级管理更加轻松、方便。主要功能包括:请销假、考勤、通知、日常操行、成绩、宿舍内务、重点关注、会议纪要等。②工作统计:爱班级提供更加民主化、精细化的服务,及时公示、自动数据汇总。老师学期总结汇报、评奖评优、素质测评再也不用犯愁了。③社交互动:爱班级自动建立学生通讯录,辅导员联系学生和家长十分方便。学生可以匿名和辅导员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和辅导员能畅所欲言的吐露心声。爱班级社交互动功能有:班级通讯录、晒生活、意见箱、小纸条等。(2)学生功能①请销假:还在为请假追着班主任的屁股来回跑吗?你OUT了!通过爱班级用手机就可以向班主任方便快捷的请、销假!②课表:当日有什么课,班会及时提醒到位!针对任课老师的课,你还可以进行匿名评教。③意见箱:可以匿名给班主任提对班级、老师和学校的看法哦!④成绩:班主任将成绩导入爱班级后,手机端班仔自动推送成绩通知,通过手机就能知道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情况,方便!⑤日常操行:平时表现民主化,加分减分早知道,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表现,为评奖评优做准备吧!(3)家长功能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日常操行,学习成绩,给班主任留言等。

三、小结

利用信息化班级管理-构建“云上家”的管理方法是一套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它方便、快捷、有效,符合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时代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班级管理的改革,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并且可以在全区中职学校推广使用,全体学生和家长都受益。

参考文献:

[1]朱晓东;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4期

[2]孙宪萍 试论新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29

篇(7)

摘?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转型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的转型提升。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等措施对教师转型进行有益的探索,指出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和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转型提升;教师;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性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sjgix065);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0101、2014XJGLX0402)。

第一作者简介:姚汝贤,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网络, yaoruxian@126.com。

0 引 言

近年来,新一轮的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轮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轮的改革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需要,又是地方本科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需要。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改革目标。

在这一轮改革中,黄淮学院作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走在改革的前列,也取得一些经验。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转型和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主干力量的教师转型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和转型提升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教师的作用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高度,这对探索黄淮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的转型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转型发展的成败。因此,学校在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视野够宽、后劲够足的“双师”教师队伍,但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转型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1.1 转型主动性不强,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很多教师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与重视不够,面对转型发展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再加上信息工程学院原有的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教师对学校的转型发展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另外,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仍然以科研成果评价为主,对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却没有硬性要求,致使更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申请项目和,而在应用性教学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方面却不愿下工夫,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再有,对于教师来说,院系既要求他们讲好课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求他们专心科研以晋升职称,还要求他们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使得教师压力倍增、身心疲惫,导致教师转型提升的主动性不强,甚至个别教师抵触转型。

1.2 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

信息工程学院是在计算机科学系和信息工程系基础上合并融合而来,原来的教师大多学科知识相对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例如,网络工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融合,而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既有计算机的学科知识,又要熟悉通信、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很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艺术以外,还应具备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并善于在工程实践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3 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

要实现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工程应用能力,但信息工程学院大部分的教师是原学校的理论教师和升本后的高校毕业生。对这些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再加上过去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这导致一部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也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造成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途径

2.1 构建教师培养机制,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从现有教师的培养入手,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应用技术能力。为此,信息工程学院启动“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1.1 立足校内,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转型

信息工程学院秉承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在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挖院内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施“网络在线学习计划”,创建“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辟“网络学习分会场” ,以提升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组建各种团队促进教师转型,如计算机实践教学团队、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团队、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等,通过团队承接一些社会的横向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应用能力并服务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案例对接实际项目、教学课堂对接生产车间,达到教师、学校、社会互利共赢。

2.1.2 拓展视野,实施“走出去”的转型战略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规定40岁以下年轻教师评职称要有一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岗位实践锻炼经历,每年选派30名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政府机构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同时,信息工程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行业水平认证等行业认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机构交流学习,利用企业相关的前沿实训平台学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思想。例如,学院要求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教师针对所教课程获得思科或华为的相关认证;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获得相关的软件工程师、程序架构师、数据库工程师资格等。截至2014年底,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获得相关资格证书40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2014年,学院又选派3名网络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到大连思科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实训;选派6名软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到沃瑞达进行项目开发实训,加速教师的转型发展。

不仅如此,为了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信息工程学院还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建学院、联合培养的形式尽可能地吸纳世界前沿研究成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应用课程培训体系。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德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出国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1.3 健全培养管理体系,以服务考核为手段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转型实践和培训并不是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为了保证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实践培训有好的效果,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师转型过程的管理和跟踪督导,要求参加实践的教师都要签订《实践目标责任书》。此外,信息工程学院还成立服务考核小组,对参加实践转型的教师进行跟踪服务和考核,及时解决教师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议,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岗位津贴、评优评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转型的长效机制,规定教师每3年至少要到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3个月的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的转型发展水平。

2.2 完善转型激励机制,以资金政策倾斜为主线

在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中,教师也承载了诸多压力,如何让压力变成动力,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证机制[1],需要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为此学院出台了《黄淮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办法和奖励措施》,规定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选拔等方面具有优先权,在参加双师教师培训期间享受在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对取得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2014年,黄淮学院制定新的分配制度《黄淮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明显提高了实践教学教师的收入,并重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水平的《黄淮学院教师考评管理办法》,更加凸显了双师型教师的待遇。2013—2014年,黄淮学院从学校层面到院系级层面共梳理200多项管理制度,去除不符合应用型办学发展的条文,增加符合应用型办学要求的相关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修订显示了黄淮学院办好应用型大学的决心和信心,为教师的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

2.3 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以合作和创业为主轴

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教师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就将变成一句空话,因此瞄准市场需求,寻找企业载体,搭建一些平台,是实现教师转型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层面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并以此为依托结合合作联盟单位,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工作室或教学车间,把企业引入校园,让专业教师成为企业工程师,让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让学生进生产一线,在项目的研发设计中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其次,在院系层面,信息工程学院引进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天中驿站网等30多家企业在校内进行项目开发与生产实践,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与项目开发平台,此外黄淮学院还建立技术转化和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产业转化的途径并且鼓励教师自主创业,要求每一个院系都要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和办公设施等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应用研究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快教师的转型。

3 对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转型发展探索的思考

信息工程学院对教师转型发展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尽快构建一套多元高效的评价机制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下,学校现行的评价机制强调对教师的规范管理,忽视教师个体持续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要求并且评价指标偏重科研创造,较少关注实践应用,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教师转型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一套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评价机制的考核要全面,对转型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查他们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还应考查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果等,还要把品德品质、进取精神和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评估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实行分类、分层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职业意愿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甚至可以尝试有些高校已经试行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2],在职称评定上允许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进行并逐步提高教学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一些应用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甚至可以不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考核。

3.2 加大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

最近几年,信息工程学院虽然采用奖励和补贴的手段促进了教师的积极转型,但是相对于学校的硬件发展速度,对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还有点低。黄淮学院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多、困难大、教师待遇较低,同时由于学校快速发展,近几年突击引进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生活压力较大,因此学校规定对拿到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1 000元的奖励,但这对于考取这些证书的花费来说相对不足。

4 结 语

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已对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多年探索,融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在教师的转型方面已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教师的转型带动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水平、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教师转型提升为突破,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车间班组长 下一篇: 经济评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