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20:31: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礼仪课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义务阶段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网络实践,对网络(Network)尤其是因特网(Internet)的应用比较熟悉。但对于网络的诞生、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多数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对于网络的构建,了解的学生就更加少了。因此,作为介绍网络的第一课,如何引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转变网络在多数学生眼中主要用于娱乐的观念,对网络基础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让学生用网络更加丰富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本节课是地图版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的开篇
教材含四个单元内容,主要围绕组建网络、网络理论知识、因特网和建设网络家园来展开。而本节课作为第一节课,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层次不清,在教学的内容上我先抛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哲学问题,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从有趣的网络诞生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做到层次梯进,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学生的网络实践体验。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网络Network、internet以及Internet含义的区别;
2、理解构成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模拟架构简单的计算机网络。
五、教学策略
采用“讨论探究”、“自主阅读”、“概念比较”、“类比总结”、“模拟现实”和“软件实验”等方式开展教与学,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这节课之前一直没有很正规的给学生讲过做此题的方法,在三月份和四月份的模拟考试中,孩子们的均分只有三四分,很不好。而要做好此题,必须明确英语中各类基本词用法,也要明确每个单词的词义和词性。所以在这以前我也稍微的把各类词的用法练了一些。
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不想学的想法,为了结合学校的课改,不放弃一个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小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案例主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各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双兵互赢的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自终都掌握主动权,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学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案例描述
学案是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预习,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上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所以在精彩五分钟结束之后学生很快的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了小组内的质疑和讨论当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各自的最佳做题方法。并且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课堂上有了第一次。随后我把所有小组的方法汇总在一起。有了我们大家的方法。总结了十六个字,理解词义,通读全文,选词填空,仔细检查。学生们利用此方法很快的改了在二模中的错误。因为事先我已经告诉这节课会选优胜组和最佳个人表现奖,所以在这一轮的抢答环节中,出现了第二次,有些同学怕抢不到,甚至站起来举手,唯恐我看不见。并且同学们不仅说出了原因,而且指出了为什么自己会做错。学生学习的欲望越来越高了,接下来小组探究巩固一道实战题,我的任务刚宣布,学生立刻热烈的开始论,让我十分感到欣慰的事,有几个英语弱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了。每个学生都在想尽办法去搞清楚自己不会的。都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小组中的会了的学生也在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给讲解。小组展示时,每个小组都派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号,让我吃惊的是他们个个都讲的准确详细,一点都不亚于我这个老师。并且其它学生一直在仔细的倾听,也不知是学生都学得入迷了,还是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发言时,下面竟然没有一个说话的。最后一个空结束时,打下课铃了,都没来得及让学生好好反思一下本节课。
在第二天的课上我对这节课的思路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学生大都掌握的做题的方法。
五、案例评析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案导学”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1. 前言
临床医学是以某一医疗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病体案例进行研究,来讨论现在此类病例的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和潜在发展因素。除此之外,临床医学还包括对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临床预测三方面的研究。以现在的临床肿瘤学为例,临床肿瘤学中我们将肿瘤作为研究的本体,通过研究对肿瘤的相关发展程度进行预测估计,并借助现代药物达到对肿瘤的控制作用,从而来造福人类。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多采用灌输法,将所有的内容强灌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案例教学则根据教学的要求,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集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2. 相关资料
2.1 准备工作
对相关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之前老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主要的备课,把所有的教学理论知识规定在一定的案例教学模式之中。为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做出教学模式效果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模型。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统一的交流、理解,对所有的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记忆。
2.2 方法
选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各个学生未接受案例教学的成绩统计记录,录入数据库。然后,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日常教学进行提问及评分,记录每日的教学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将考试的成绩录入数据库。对所有的案例教学成绩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3 结果
对于案例教学的成果,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我们测试的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成绩在案例教学之后较原来有显著提高。有85.82%的学生认为在临床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内心不再排斥临床医学理论知识。80.9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理论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70.5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不仅仅将老师教学的成效显著改善,也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传统教学的缺陷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死板。现在的临床理论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的格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头痛不已。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空洞。现在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大都缺少实践,对很多的理论名词和一些空间层次要求比较严格的临床过程比较生疏。他们很难正确的将所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统教学的内容比较平面化。现在的很多医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多与空间有关。而现在的传统教学体系过于平面化,没有丰富的空间给学生去联想[2]。
4 讨论
我国当前十分提倡案例教学。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早已屡见不鲜。例如在生物化学医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解决学生对传统教学产生的畏惧问题,在妇科诊疗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一系列复杂的妇科问题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比喻,在研究肿瘤临床理论时,运用案例教学,将所有的平面空间立体化等。
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这里的教学知识指的是在临床医学理论中的专业知识,包括案例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则包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案例教学将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先驱,开始自我学习,使教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的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所有疑问充分解决,但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但是也不乏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这些,就要求老师切实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学生学习。
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垄断模式打破。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更具有可实行性,可以把所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去自主学习,真正的体验临床医学理论研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卫爱武. 案例教学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1 (3):25-26.
(一)导入(约4分钟):吸引学生注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 近来老师对一个地方很感兴趣,是哪里呢?请看视频,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播放南非旅游风光片,综合展示南非的地形地貌、野生动物、海边风光、草原植被、气候特点、不同人种等,并伴以轻快的非洲音乐,最后定格于好望角)
师 视频播放的是哪里?
生1 南非。
师 (追问)为什么说是南非?
生1 我看到了南非的国旗,还有好望角,因为好望角在非洲的最南端。
师 很好!而且,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国家。
生2 我看到了南非美丽的海岸风光,不同肤色的人们――他们很热情奔放;听到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我还想到了南非盛产金刚石。
生3 我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大象、犀牛、狮子、鸵鸟、角马等。我想南非肯定很好玩。
生4 我觉得南非的音乐听起来节奏感很强,这使我想起了他们的舞蹈。
生5 南非蓝天碧水,风光旖旎,我想南非的气候可能比较湿润。
……
师 (过渡)好!同学们刚才看视频的时候很仔细,讲得也挺好!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南非。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8至89页,仔细阅读,并结合图册第52至53页,想一想“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请注意,认识一个区域,必须明确三点:一是在哪里?(地理位置)二是有什么?(自然资源)三是怎么样?(环境状况)(课件演示下画线部分)
(二)自学(约8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看书,教师走近学生,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是便于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的起点、重点和目标。
(三)自学反馈(约7分钟):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师 好,同学们自学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
(学生讲,教师倾听并板书,板书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合作学习(约24分钟):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 同学们刚才看书很认真,知道了这么多,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呢?[学生有选择地回答同伴提出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有的问题有难度,就在小组讨论时合作解决。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说到地图时,老师要借助课件适时插入相关地图(图略),并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要求学生做到“把学科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同时又能从地图上获取学科知识”。以此强化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意识,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师生一起小结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图3。目的是把学生之前的发散思维收回来,在梳理本课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建构学科知识框架。最后,进行课堂检测,时间约2分钟,检测内容如图4所示。]
二、教学片段分析
(一)关于本课教学环节的揭秘
上述课堂实录中,环节一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南非的地理风貌、气候特征和经济特色。环节二是学生自学,带着“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任务看书,不但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看书,而且有助于教师在接下去的自学反馈阶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这是“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变课堂为学堂的第一步。环节三和环节四是直接决定本课成败与否和课堂生成多少的关键。其中环节三是学生自学情况、最近发展区和兴趣点的展示,这是“以学定教”的起点,也是教师确定本课教学起点和重难点的依据。环节四的合作学习是“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最能彰显小班化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展示个性特征和学习成果。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生问生答;生问小组讨论后回答;生问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回答;课后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回答。上述四个环节的共同点是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这与之前大班额的“师问生答”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主体、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是完全不同的。
生问生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学生提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问题紧扣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很有思维含量,有的问题则不然;有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回答,有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还有的问题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上课时要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智慧。当学生讨论的问题游离于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能及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当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沉着冷静,不露声色地把问题转移到小组讨论或课后探究。当然,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待老师课后查阅资料后,下节课再回答”。
(二)关于“彩虹之国”的5种答案
上述课例中,学生提出的“我还想知道”问题中的第9个问题“南非为什么会有‘彩虹之国’的美誉?”是书本上没有涉及的内容(社会图册上有提到)。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当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生1 南非钻石多,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 好像有一定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2 南非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有很多不同肤色的人,我想“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师 好像也有道理,还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3 彩虹应该与气候有关,我想可能南非经常下雨,经常雨后见到彩虹,彩虹多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 好像也对,还有没有其他答案的?
生4 彩虹是七色的,而南非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我想‘彩虹之国’会不会与它的文化多元有关?”
生5 南非野生动物多,各种动物多姿多彩,所以我认为“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当时,笔者深深地为学生们的活跃思维所折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全班学生:“我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联想,且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周老师很欣赏大家积极发散思维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积极多角度思考问题。我想,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且,南非三面被大洋环抱,雨后现彩虹可能还与光的折射有关,老师也不能确定,咱们课后再上网查资料好吗?”
(三)关于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的争论
一堂课,学生提了很多“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是否每个问题都要解答呢?对此,众说不一。比如,关于“彩虹之国”的教学片断,课后交流时,听课教师给出了四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给出正确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教师不应该避而不答。
【观点二】既然书本中没有提及,教师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次要问题忽略不计,或者一笑而过。
【观点三】这个问题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关于南非的,既然学生提问了,还是要回答的。这节课回答不了,可以下节课再回答,但这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观点四】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彩虹之国”原因的争论,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可喜的是,我们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学生的联想是多么丰富!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就是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听了同事们的这些观点,笔者也苦苦思索了以下几个问题:
1.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2.小班化教学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3.“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学”如何真正决定“教”?
4.学生想知道的与教师想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如何归类、筛选学生自学后提出的“我还想知道”的问题?
这是笔者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来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课例启示
(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我追问: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某些知识与技能?全班可能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到何种程度?还有,哪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谈不上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组织教学要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为切入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自学后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时,这是最真实的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某学生“我知道了”,不一定表示其他学生都知道了。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以便通过学生的二次回答帮助其他学生也知道,并同时知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如看书本第几页哪几个关键词,或者看某个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某学生“我还想知道”的,可能是其他同学已知的。教师可以请已知的学生来回答,实现同伴互助。当然他想知道的问题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想知道的,那么就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此时,正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
3.学生说“我知道了”――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说“我还想知道”――这是他们的学习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小班化背景下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切入展开教学。
(3)教学流程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如水一样随“物”而赋“形”。这里“水”可以理解为教学流程,“物”就是学生的求知需求,“形”就是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去组织教学,随着学生的需求变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如果教师一厢情愿地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教材的逻辑设计教学环节,牵着学生的思维跟自己的思路走,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班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大班额背景下按照预设环节按部就班走流程的教学模式。
就中医学来说,中医内科学是其必不可少的核心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二者间重要的纽带,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时期中医教学的长远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医内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中医类综合型人才。
1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案例教学法来说,是以案例为教材材料,围绕课堂教学主题,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促使班级学生全方位了解和新课题主题相关的概念、理论等,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就我国而言,案例教学法已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加上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很少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至关重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教师要以案例的形式,结合新课题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借助问题情景,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得以增强,促使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题知识,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其次,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全面、客观剖析各类病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将知识学“活”,逐渐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中医内科知识。在“审评、剖析、分析”案例中,学生需要多次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而在无形中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紧密相连,逐渐掌握科学的临床治病思维方法[1]。
2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途径
2.1 选择适宜的病例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坚持“深难度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胸痹”为例,就教材内容而言,胸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阳虚衰,但在临床上单一病例并不常见,大都是多种证型错综复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胸痹”章节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将其和临床紧密联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名老中医医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分析病例的能力[2]。
2.2 做好病例讨论准备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体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编写成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呈现本堂课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新课题内容,提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病史与资料,结合病案大纲展开讨论,对新课题留下初步印象[3]。
2.3 课堂交流讨论,纂写病案讨论报告
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中医内科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新课题主题,巧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采用演讲答辩形式,以某病例为例,就其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注重辨病与辩证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相关知识点确定病名,准确把握辩证的关键性,学会缩小辩证范围,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患者各方面资料,比如,神、色、形、态、舌,准确了解患者所疾病的主要矛盾,客观分析其病性、病机,相互探讨该疾病诊断、鉴别、用药等问题,制定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病例,纂写对应的讨论报告,为日后临床工作做好铺垫。
3 结语
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电脑显示)小明不会求图1中皇冠的面积,就打电话给他的哥哥,可他怎么也说不清,心中非常着急.热心的同学们,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欲言又止,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帮上这个忙.
2.构建模型
(电脑显示) 图2是某时刻拍摄的某地区的俯视图,此时汽车A、B、C、D、E、F离站台O的距离分别为200米、100米、100米、200米、150米、100米;音乐喷泉G距南北路100米,距东西路150米.
师:若把汽车、音乐喷泉、站台看成点,这两条路可以看成什么?
生:(齐答)直线.
师:你能用实数表示点A、B、O、C、D吗?谈谈你的想法.
生1:因为我们知道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可用实数表示,而这些点又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只需把水平线转化为数轴就可以了.
师:说得很好,请继续.
生1:由于A、B、C、D都是以点O为参照,到点O的距离都是100的倍数,故以点O为原点,100米为一个单位,规定以向东为正方向,该水平线就变成了水平数轴,点A、B、O、C、D可分别用-200、-100、0、100、200表示.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音乐喷泉、汽车、站台演变为点,东西路、南北路演变为直线,水平直线演变为数轴等过程,如图3所示.)
师:说得太好了.回忆一下,数轴上点与实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生:(齐答)一一对应.
师:能用水平数轴来描述点E、F 吗?为什么?
生2:不能,因为点E、F不在这个数轴上.
师:很好!如何描述点E、F呢?谈谈你的想法.
生3:点E、F不在水平线上,但在竖直线上,模仿上面的方法,把竖直线转化为以点O为原点,100米为1个单位长度,向北为正方向的数轴,点E、F可分别表示为+150,-100.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竖直线演变为数轴的过程,如图4所示.)
师:活学活用,很不简单.
3.引入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如何给这两条数轴命名,方能凸显它们特殊的位置?
生4:一个是水平的,一个是竖直的,可分别称为水平轴、竖直轴.
生5: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可分别称为横轴、纵轴.
师:有创意,我们通常称水平方向的数轴为横轴或x轴;竖直方向的数轴为纵轴或y轴.
师:这两条数轴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
生6:相交于点O,且互相垂直.
师: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由于它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儿创立的,因此又称为笛卡儿坐标系.其中,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原点,横轴和纵轴统称为坐标轴.
(2)象限.
师:坐标轴将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如图5坐标轴上的点(如点A、B、O、C、D、E、F)不属于任何象限.
(3)点的坐标.
师:以y轴为参照,如何描述点G的位置?
生7:点G在y轴的左边.
师:能再具体一点吗?
生8:点G在y轴的左边100米处.
师:以x轴为参照,如何描述点G的位置?
生9:点G在x轴的上面150米处.
师:他们的描述能确定点G的位置吗?
(全班讨论,教师总结.)
师:要确定点G的位置,既要以y轴为参照,又要以x轴为参照;既要指明方向,又要知道距离.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一条竖直虚线从y轴出发,向左移动100;一条水平虚线从x轴出发,向上移动150;两条线交于点G.)
师:我们把这种通过平移确定点的方法命名为“平移定点法”.
师: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举例说明.
生10:通常需要两个数据,如地球上的点由经度和纬度两个数据确定,我们的座位由列和行两个数据确定……
师:在直角坐标系中,能用两个数据描述点G的位置吗?如何描述?
生11:以向右为正,y轴左边100米可记为-100;以向上为正,x轴上方150米可记为+150.按先横(左、右)后竖(上、下)的书写顺序,点G的位置可用一对实数(-100,150)表示.
师:说得好!能指出(150,-100)所表示点的位置吗?是点G吗?
生12:(150, -100)所表示的点应在y轴的右边150米, x轴的下面100米处.该点在第四象限,不是点G.
师:可见,若规定了书写顺序,顺序不同的实数对所对应的点不同,我们把这样的实数对叫做有序实数对.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直角坐标系中,一对有序实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把这样的有序实数对叫做点的坐标.其中横向(左、右)移动所对应的数叫横坐标,写在前面;纵向(上、下)移动所对应的数叫纵坐标,写在后面;它们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点的坐标通常与表示该点的大写字母写在一起,如G(-100,150).
4.组织游戏
(电脑显示.)
①打击罪犯:你在监控中心监视屏(含有网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发现有10名歹徒(在格点),请在1分钟内向伏击的警察准确通报这些人的位置(坐标),以便一网打尽.
[学生先写在纸上,1分钟后,同桌对调批改,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如何用竖直线(初始位置在y轴)、水平线(初始位置在x轴)给歹徒定位.根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显示坐标.统计全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②捉迷藏:有10个人隐藏在某个区域(平面直角坐标系),现有这些人的地址(坐标),你能在1分钟内把他们全部找出来吗?
[学生在网格纸上完成,1分钟后,同桌对调批改,教师用几何画板根据横坐标的符号和绝对值,将一竖直虚线(初始位置在y轴)横向(负左、正右、0不动)平移一段距离(横坐标的绝对值);再根据纵坐标的符号和绝对值,将一水平虚线(初始位置在x轴)纵向(负下、正上、0不动)平移一段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两虚线的交点为对应点.统计全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师:从游戏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其坐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生:(齐答)一一对应.
师:横(纵)坐标由符号和绝对值组成.符号、绝对值有怎样的几何意义?
生13:符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距离.
师:精妙绝伦!
5.小试牛刀
(电脑显示.)
(1)找出错误的语句,并加以纠正.
①原点的坐标为0;②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都在象限内;③(2,-1)与(-1,2)是同一个点;④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⑤(0,2)在x轴上.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6)中,写出点A、B、C、D、E、F的坐标;描出坐标(-3,6)、(0,6)、(3,6)、(3,3)、(3,-3)、(-3,-3)、(-1,0)、(-3,3)所对应的点G、H、I、J、K、L、M、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独立完成,电脑显示答案,同桌互批.)
6.探究规律
探究1:(电脑显示)观察图6中各点的坐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②第二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③第三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④第四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⑤x轴上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⑥y轴上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总结.)
师:设点A的坐标为(a,b).若a>0,b>0,则点A在第一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二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三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四象限;若a=0,则点A在y轴上,若b=0,则点A在x轴上.
探究2:
师:说出图6中的点到x轴、y轴的距离.
(学生逐一回答.)
师:P(x,y) 到x轴、y轴的距离呢?
生14:P(x,y)到x轴的距离为y, 到y轴的距离为x.
师:赞同的举手.
(多数学生举手表示赞同,只有少数学生没有举手.)
师: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少数学生举手,其他学生开始进行反思,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15:x,y可以为负,但距离不能为负, P(x,y) 到x轴的距离应该是, 到y轴的距离应该是.
生16:我是这样理解的:x,y是由符号和绝对值组成,符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距离,所以P(x,y) 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y|.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棒!
7.勇夺桂冠
师:你想成为今天的冠军吗?
生:(齐声)想.
(学生情绪激昂.)
师:(几何画板演示)小虫在含有网格的直角坐标系中跳动(5秒钟跳一次),依次说出它的位置、坐标、到y轴及x轴的距离.先同桌,再小组、最后全班,两人轮流说,来不及回答或出现错误就被淘汰,速度快且完全正确者获胜.
(先做热身训练,再正式比赛.比赛结束后,给冠军颁发荣誉证书.)
8.攻克难关
师:把图6中的点G、H、I、J、B、E、C、K、F、L、D、M、A、N、G顺次连接,欣赏一下你的杰作.
生:(惊呼)奖杯!
(教师用几何画板将以上各点顺次连接,并将其内部填上黄色,如图7所示.)
师:能向朋友描绘你的杰作吗?
生17:能,只需向朋友提供各点的坐标,让他根据坐标描点,并将点G、H、I、J、B、E、C、K、F、L、D、M、A、N、G顺次连接即可.
师:好主意,现在你们能帮小明吗?
(学生举手争着要回答.)
生18:能,只需在图1中添上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告诉他哥哥各点的坐标,让他哥哥根据坐标描点,并将点A、B、C、、D、E、F、G、A顺次连接即可.
师:很有创意,了不起!我替小明感谢你.
9.畅所欲言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很踊跃,先组内交流,后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10.结束语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愿你们在人生这个坐标系中,以勤劳为横轴,以智慧为纵轴,用勤劳和智慧描绘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点,创造美好的人生.
11.作业
(1)必做题:P130.T1、T3、T4;
(2)选做题:在图1中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B、C、D、E、F、G的坐标;
(3)挑战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 A(3,-4),点B在坐标轴上,若OAB是等腰三角形,求点B的坐标.
三、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概念的引入上,力求由自然到必然,设置了“构建模型”、“引入概念”等环节,以数轴为“生长点”,经过几次演变,将实际图形自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然后自然引出有关概念;在知识的落实上,力求“寓教于乐”,设置了“组织游戏”、 “小试牛刀”、“勇夺桂冠”等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以提高和升华;在能力的培养上,设置了“探究规律”、“攻克难关”、“畅所欲言”等环节,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2.在组织教学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适时提问,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才华的舞台.
课 题
色彩的搭配技巧
授课时间
4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彩色的基本色
2、基本色相:红、橙、黄、
绿、蓝、紫。
重点难点
同类色搭配(45度)
临近色搭配(90度)
对比色搭配(135度)
互补色搭配(180度)
设计意图
掌握色彩的对比性,学会色彩搭配。
实物、模型、课件
ppt课件
教学环节
实训课教学活动
备注
引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比例越大则色彩越纯,比例越低则色彩的纯度就越低。
展示加工工件、模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工工件场景、流程等
教师讲
操作要点
教师做
操作示范
同种色搭配从12环中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蓝色-绿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邻近色搭配,所谓临近色系指色环大约在90度以内的邻近色。对比色搭配,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
讲解加工工件所需知识与技能,示范操作加工工件动作、流程
学生学
操作要点
学生做
技能训练
色彩的搭配是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色彩技能,同学们要多把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找出色彩搭配的规律,才能把色彩课学好。
学习加工工件的知识与技能,合作或独立操作加工工件,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纠正不规范动作。互动中形成活力课堂
展、点
作品展示
教师点拨
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色彩搭配效果图。一般来说全身色彩以三种颜色为宜,不宜过多。
展示学生加工工件;教师点拨工件优缺点,以及与标准工件的差距。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评
教学评价
幸福提升
本文就我们在胃肠内科教学中应用CTM的经验做一总结并加以探讨。
1.1案例的选择、布置及学生分组
精选具有一定特性[1],如真实性,即取材于以往诊治的真实病例或专业网站检索获得的病例;典型性,即选择难易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例;知识性,即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针对性,即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及目的具一致性;实践性,即选择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的案例;综合性:即能较为全面完整反映理论知识的案例。以此引导学生将既往所学知识体系纵向联系,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清相关疾病的诊治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服务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教师将收集整理好的病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接展现给学生,使案例要阐述的内容更加生动、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教学探索中,我们精选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例,同时还准备了少见(Crohn’sdisease,CD)病例,里面插入了相关镜下影像图片、视频、CT成像及并发症图解,对照UC和CD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图解及临床用药的异同,以使学生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1.2设计相关问题
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教学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需围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容易混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容易误诊之处、疾病的主要鉴别点及治疗原则,精选案例,并进一步设计相关问题。例如,IBD(包括UC和CD)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且多变,难以掌握与理解,是胃肠科教学中的难点。所以针对IBD病例,我们会提出相关问题: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还需要提检哪些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该患者目前应如何治疗?发生哪些情况需要手术干预?明确诊断UC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UC与CD如何鉴别?UC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UC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事项等,以便更好地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们对IBD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IBD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课堂实施与归纳总结
在临床实践中,教师首先指出具体病例分析时应注意事项,强调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点。针对教师事先整理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各小组对所选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关键点,最后列出疾病的可能诊断、诊断依据,尚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其主要鉴别点?如何治疗等。最后教师归纳并总结,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关键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研究方向的最新前沿与进展,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疾病诊治思路,对疾病的诊治有了更全面系统地认识,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起重要作用。
2实施CTM的必要性及优势所在
2.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CTM,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获取理论知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CTM既重视理论,更注重实践,倡导学生以临床资料为线索,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精选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学生对精选案例有了充分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所选病例做出诊断及恰当治疗。这种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CTM,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相关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CTM更注重医学生临床诊治思路的扩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2]。
2.3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合格医生。通过CTM的有效实施,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模拟的疾病诊治中,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并最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其积极性。通过CTM的实施,有效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3,4],为其将来步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4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我国医学临床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不断接触患者来逐渐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将平素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疾病谱的变迁、疾病的地域差异、疾病季节性变换特点及医院收容患者的制约,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愿作为医学生的实习对象,更不愿主动配合教学,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逐渐减少,进而导致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践,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CTM可有效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2.5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CTM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答疑解惑,故教师需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需掌握相关疾病及诊疗技术的前沿及进展。同时根据医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可培养并建立具有一定案例教学经验,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诸多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
传统教授法在教学过程中固然有其不足,然而其适用性、稳定性好,有较好的系统性,教学改革时不宜全盘否定。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法在联合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案例的选择
案例质量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学实践中,更应选择难易适中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选择能比较全面反映出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难点和重点,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强化。
心理学家林崇德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同构与学生的沟通,笔者发现对政治科不感兴趣的原因有许多,但认为政治学科假、大、空,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甚至课本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相背离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谈及使学生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时,学生们告诉笔者说:“我承认老师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老师举得例子毕竟是少数,我们乌鲁木齐并没有这样的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本土化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平时或有耳闻,或者亲身所见所历的,对事件本身有所了解并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运用此类学生一知半解的案例时,更鲜活,更具体,更亲切,更具有说服力的,所以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中,我以《斯拉木老人的烦恼》为情景设置了问题探究:1981年,维吾尔族老人斯拉木在南门附近盖了4间住房1间皮鞋作坊。次年南门道路改造时经相关部门批准,在和平渠旁边盖了2间馕房、2间食堂、5间住房和1间的铁皮房。1997年修钱塘江路时,斯拉木的房屋被强制拆迁,经政府部门协调,在和平渠珠江路附近为他建了的临时住房。房子在和平渠泄洪口上,按政策严禁人在旁边居住。 2005年和平渠改造,斯拉木又被迫拆迁。多年前他在乌鲁木齐所建房屋都是经过市政府批准的,而拆迁后的安置补偿房屋都是违章建筑,他却从未得到过任何补偿。当我刚说出“斯拉木”这个名字时 ,同学们立刻就表现出了好奇:在我们乌鲁木齐市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人能有什么样的故事?老人的身份首先拉近了同学们与他的情感距离,熟悉的地名则拉近了同学们与老人的空间距离,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刚阅读完材料,学生就开始了小声的议论,有气愤、有同情、纷纷支招帮老人解决问题。老人的坎坷经历引起同学们的同情,渴望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帮助老人维护权益的愿望一下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为本课的继续深入的学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任何教育要求都必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他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结果。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他对学生有意义。”可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让教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显然属于“真实问题”的范畴,如果政治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实现本土化,用学生周边发生的事实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主动探寻的好奇心,从而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必然事倍功半。
例如,在讲“投诉有门,求助有道---公民面临的困难,应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知识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新闻:12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北京路大寨沟迪泰酒店旁,40余名讨薪民工在寒风中将讨薪横幅悬挂在马路旁表示抗议,讨要迪泰酒店拖欠的48万元工资。设置一个探究问题:除了找媒体和法院,民工还可以向谁求助?看到材料同学们先是一惊-----乌鲁木齐还发生了这样的事!然后立刻集思广益,在我先后否定了他们熟知的方法后,开始陆续主动阅读课本,或小声的讨论,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其积极性主动性前所未有的高涨,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古往今来,人们对社会责任感相当的重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也被列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目前在我国教育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分数淘汰制选拔人才,学生几乎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家长为了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心甘情愿的包揽孩子的一切,孩子根本不用操心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试想一个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的人怎么会有社会责任感?而思想政治课的本土化教学,可以以本地的发生新闻事实为背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为身边的人、自己生活的城市出谋划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检验枯燥的理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让事实说话,势必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例如:在学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知识时,我用《乌鲁木齐将建地铁1号2号线 请市民对环保提意见》的网页做了一个探究活动:①你会参与这次环评活动吗?为什么?②这属于哪种民主决策方式?这种决策方式有什么优势?③环保厅为什么要邀请市民提建议?当讨论问题①时,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的建议是不会有人听取,这只是政府的形式主义。于是我适时的展示了第一次环评的结果:原来1号线的沿途站点都是市民建议的结果。事实胜于胜于雄辩,生动的事实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真的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我们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主动的参与环评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有利于“知”、“信、”“行”的统一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智力和创造力等各种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核心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给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启发我们分析问题不要僵化机械。可是,在当下的中职专业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呈现递减状态,很多学生鲜有问题提出,甚至不会质疑。
一、在专业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大胆质疑,敢于向传统观点挑战
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特定的情境带入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案例并在群体中参与讨论,使学生主动进入特定的情境和实践过程,建立起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分析和讨论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所谓质疑,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让人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形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富有创见的思维,它不拘泥于共同的认识取向。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储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而不是博学。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串联所学的知识点,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不同,因此质疑可以让学生相互启迪,集思广益,达到思维的互补。
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由于多年来受传统教学过程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拘泥于单一的思维途径和既定的知识理解,传统的案例教学仍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为主,尽管有些教师讲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动,但是案例本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地展现,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教师往往就会把那些创新思维的火花扼杀在萌芽状态,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敢于向传统观点挑战。不唯上不唯书,大胆质疑,见仁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肯定,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大有好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案例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显著特点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学过程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主,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说明,案例教学更注重“四个自由”: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因此创设一个自由互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无疑处有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以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
二、案例教学中使用质疑的课堂艺术原则
“教者有心才能学者得益。”通过专业教学的课堂实践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如果采取换一种思维,就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收获。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仍采用原有习惯性思维和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问―学生答”。这是因为在教师的主观意识上没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正确的创新精神,他们简单地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质疑”,只需要知道这是什么知识点即可,或是单纯地认为知识的传导就必须依靠教师的传授,或流于形式地让学生问几个问题走过场而已。也有老师害怕在课堂上被学生问住,怕丢了面子,因而不鼓励学生质疑,只管自己在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不敢说也不愿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受到了限制。
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会自我突破,不断学习进取各种新知识。我们都知道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往往就应该准备一桶水,甚至是一江水,且是一江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观点,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是辅助者;课下努力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大纲,要做到经常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最新资料,练就驾驭教材、拓展知识点的本领,这样才能真正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可以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应在课堂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教师在对于学生质疑问题的成功之处应给予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效仿,做好充分的引导角色。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质疑得头头是道,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中心,则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将重点突出呈现,有效帮助学生按照合理的思路展开分析。
(2)绝对禁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给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会抑制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挫伤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自由畅想。
(3)鼓励学生之间质疑后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学生思想交流,学生的质疑越多越新奇,所讨论的问题就会越深刻,出现有价值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大。
(4)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进行是非判断,教师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学生,要提供充分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的机会,要做好一个“聆听者”的角色。
(5)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使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真正地结合,也使评价体系更为合理、公平和具有科学性。
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有递进,适用不同的基础和水平的学生。第一层:通过分析案例理解课程知识要点;第二层:借助已知案例和所学知识,拓展性地分析实际生活问题,列举新的案例;第三层:在学习已知案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设计可行的方法。
三、质疑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
下面我以“电子商务基础”中的“电子支付手段――信用卡”教学为例,谈谈质疑的应用。
(1)明确目标,选准案例。在案例教学中运用质疑的方法,必须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才能让学生产生质疑,产生解决方案,但不要限制可能解决方案的范围,这样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教学目的。
(2)准备阶段。我会运用一次不成功的网上购物,让学生质疑提出“老师为什么没能完成网上支付”等问题,以问题带动新知识的教学,并让学生回顾比较以往讲解过的网上支付方式和线下支付方式的不同点。这样学生就能参与讨论,活跃思维,积极发言,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获取和分析,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提供帮助。
(3)启发质疑―讨论释疑―解决问题。质疑①:现金――假币太多;支票――使用太少;银行卡――使用范围广,安全性强(学生归纳)。质疑②:银行卡的种类:储值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借记卡――不能透支必须先存钱后支付;信用卡――可以信用透支,在网络银行的使用中最合适,可安全风险也大。对使用方便,可存在风险的信用卡的有关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参与案例的分析,对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有积极影响,也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汇总取优,总结评价。学生质疑并讨论后,我就会综合学生的方案与学生分析、取优,。虽然,有些质疑后讨论的方案可能会比较荒谬,不符合常情,但对于学生大胆质疑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并和学生一同大胆设想未来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将他们零散的、不符合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有了更多的兴趣和职业期待。
四、今后教学中难点问题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扉,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有些学生不愿深入思考或羞于同学的讥笑而不愿提出问题,或有些学生怕问错问题等现象,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要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多提问,不要怕问错问题。让学生知道不管提出的问题是有创造性思维价值的,还是稚嫩的,只要动了脑筋,那就应积极鼓励。
如今知识变化快、时代性强,因此案例的科学性就很难界定,一个企业的案例今天在课堂上使用,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被否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今天还不被看好,可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有些品牌今天还声名远播,过两天却已经销声匿迹了。因此教师在收集这类案例时一定要反复推敲,细致甄选,找到有真正代表性的、能反映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材料就是教学以外的重点之重了。当然,如何收集、筛选、合理组织并不断更新案例素材,这将是今后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结合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大纲、不同班级学生特点,有计划地在合适的章节开展合理的案例教学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大胆提出质疑是今后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在和谐气氛中乐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给予学生问的权力,创设和谐氛围,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相信学生的创新之门必定能打开,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