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10:39: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信息资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站数量剧增,目前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虽然网络信息资源的容量曾几何级数的增长,但信息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控制,这都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使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信息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追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为指针,通过设计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流向,进一步规划分配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最终达到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郭东强等认为应该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他还建议正视过度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大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高丹从宏观上的提出相应建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层次的配置信息资源、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李颖认为要研究用户需求,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及法律保障机制。陈德敏从技术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研究,分别是MARC格式、DC元数据格式、应用分类法、应用主题法。
王玉在《论协同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谈到协同电子商务的建立必须从整个行业出发,研究各个企业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集成,以及企业之间在市场环境中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从企业到行业到区域企业的集成信息支撑平台。这些都符合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及生态圈的要求及动态演化的特点,当企业信息生态圈建设和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各类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和企业群的比例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与流量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圈平衡。这种平衡是社会经济中市场平衡的真实反映,这时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趋于优化状态。
通过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诸多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措施等内容行了分析,他们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都十分认同,但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另外对于网络信息环境所出现的变化及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也缺乏相应的研究。
三、研究建议
网络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使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同时也对传统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网络信息爆炸、无序、优劣混杂,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的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就尤为必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信息生态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分支,信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以往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态通过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在《信息生态学: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InformationEcology)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企业的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
1999年,纳笛(Bonnie.A.Nardi)和欧戴(VickiL.O''''Day)合作撰写了《信息生态:用心使用技术》中,将信息生态定义为“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认为信息生态系统里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支持的人的活动。
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蒋录全在2003年出版的《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对信息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信息生态涉及信息、人和环境三大要素,信息生态就是研究信息—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导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成演和发展。而张福学认为信息生态只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意在利用“生态”这一比喻培育新的思想和理论。
对于信息生态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信息生态环境,蒋录全博士将信息生态环境因子定义为:信息环境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信息环境因子主要可分为:人类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术因子、信息政策法律与信息伦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信息生态失衡。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信息生态失衡指以上要素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交换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等。谢立虹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生态问题》中提出其主要现象有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和信息侵犯等4个方面。李凤石认为信息生态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信息爆炸等。
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衡的措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田春虎认为调节信息生态失衡的方法包括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等。孟瑞玲从制定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加强信息门户网站和信息地图建设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应金萍等提出实施信息分级制度,以净化信息环境整合传统理论优势,进行信息伦理学研究,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强化信息市场管理等具体措施。
借鉴信息生态的思路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及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以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从而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及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刘文燕等在《从信息生态角度谈企业信息化》中谈到信息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为员工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使企业成为一个信息生态化的企业。企业信息生态化是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种新范式,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系统性以及人与企业信息环境中之间的相互性,这种新范式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至上”的信息管理方法存在明显差异,为企业解决信息问题指出了新方向。李佳洋认为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企业组织的信息问题,只有当管理者改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并且开始关注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改变现状,建立合理稳定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平衡和谐环境。
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信息生态问题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已围绕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对策,这将有助于信息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理论构建,并对解决信息生态失衡及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技术的变革,环境的变化及信息的多样性以及需求的复杂性和个性化,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这要求我们从信息生态的理论从总体上加以解决。通过信息、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网络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效益性,使信息化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益最优,这是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努力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231-02
数字图书馆自从二十年前被美国科学家提出后,全球各国研究和实践数字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开,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均获得巨大进展。但是回头总结数字图书馆研究有何突破,关键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是否掌握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技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历程就是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历史轨迹,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重中之重。
1数字图书馆定义
随着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和概念逐渐由原来的电子图书馆、未来图书馆、没篱笆的图书馆等多种说法趋向数字图书馆这一统一称谓。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图书馆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或概念是:数字图书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图书馆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数据库,是海量的数据集合体,目前移动互联网正尝试运作这一成果,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没有任何联系;狭义的数字图书馆就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通过把以往的印刷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与现在和将来的数字资源融合而成新的有机信息资源整体。无论是广义或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建成一个用户无论何时、何地、何设备均能随心所欲查找、浏览、使用所需全部相关信息的全信息环境。
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
2.1网络信息资源定义
网络信息资源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同地域适应性,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全球民众接受,并使每位民众越发每时每刻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一览天下。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拥有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纵观国内外对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的不同表述,综合“在线资源”、“3W资源”、“因特网资源”等较典型的表述,笔者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为:是经过人为的加工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传递,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刊物。
2.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含义
纵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称谓和表述,如网络信息资源重构、网络信息资源重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等。笔者在汲取前辈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进一步描述和定义: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就是为了满足和适应当代信息发展需求,给用户提供更高级的信息服务,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信息、转化的电子信息以及处理后的加工信息进行有序、有机、全面、系统、完整有效揭示和关联。
3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概念描述上不难看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不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而是过程,其真正目的在于利用,服务所有用户。所以说,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所在。不难看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要求我们要根据用户需求,将各个不同的、独立存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框架结构、勾稽关系进行重新创造性有机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系统的有机整体,最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
3.1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意义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愈来愈多的网络信息资源摆在我们面前,在没对他们进行加工和处理之前,是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直来直去地运用,非得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指标体系、统一勾稽关联等一系列要求,进行全面、系统、有机的加工整理和科学架构。因此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融合非常有必要。
3.1.1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基础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不变,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服务,但服务的水准与手段与以往大所不同,需要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观念与技术,具有融合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若还停留在历史传统的服务水准和观念上,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说,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基础,只有采取科学、规范和先进的融合方案,进行创新性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将网络信息资源以最完整、系统、全面的面貌呈现给用户,方能体现图书馆人的价值所在。
3.1.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解决信息资源供需矛盾的金钥匙
众所周知,现代的网络信息是八仙闹海,鱼鳖混杂,无论是用户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全部一股脑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能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分不清孰是孰非。通过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把那些糟粕的、毫无关联的虚假信息予以剔除,按照统一的检索模式实现网络信息的适用性,彻底解决网络信息资源的零散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3.1.3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迎合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发展历史趋势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2)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数据库品种多、质量高,大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如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中国期刊网等。访问的形式主要有授权直接访问或访问镜像站上的数据库两种。中国期刊网的题录数据库免费供用户检索,可为用户提供6000多种刊物的题录信息。有的数据库服务商不定期地提供某些数据库的免费试用服务。
(3)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依托自己或协作单位的馆藏,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期刊或其他类型文献的网上检索服务,用户在有的网站检索二次文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订购原始文献,原文可通过E-mail、传真、浏览、下载和联机打印等方式获取。如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webofscience,http://)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A&HCI)的检索。
(4)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许多期刊正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便于读者上网检索或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现刊目录服务。如《中国远程教育》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文阅读、期刊订阅及检索服务;《世界华人名人录》网络版提供网络版的题录和全文;中国经济展望网提供《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论坛》等多种网络版期刊的题录和全文,等等。
1.2网上图书信息
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
(1)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设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新书推荐、教材目录以及书目查询服务等;AcademicPress提供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带有一定的销售宣传性质。
(2)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前全球至少有15000个大型图书馆的联机目录24小时对外开放。读者通过OPAC可以查询到大量的书目信息,确定某本书是否在馆,能否通过馆际互借加以利用等。有些联机目录不但提供书目及摘要,还提供其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URL地址访问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用户只需通过鼠标和键盘,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资料就会方便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5万册的PDG格式的数字图书。其会员可随时阅览到最新图书。国内可供读者阅读图书的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
(4)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古文献资料库中心”和中国台湾的“瀚典”为代表。两网站除部分内容需付费使用外,绝大部分内容可免费在线浏览。
(5)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大多数文学类网站属于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有的以链接为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眼下一些比较红火的图书,也包括一些网友自己的习作和文摘,一般为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
1.3网上报纸资源
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时事、专题、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开办电子版以来,到1999年6月,国内已有273家报纸上网提供阅览。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它从每天凌晨0时30分到5时,将每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等17种报刊的全部文字和图片上网,还分为“中国”、“国际”、“财经”等9个频道,每天滚动国内外新闻1500条,并就新闻热点制作专题。网站还设置了对报刊和频道新闻均有效的信息检索功能,读者很方便就能查到相关资料。
1.4网上学位论文资源
(1)利用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许多国家已将学位论文数字化列为重要的项目计划,其中较具规模与成效的,例如:ETDDigitalLibraryNetworkedDigitalLibraryofThesesandDissertations(NDLTD)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它是一个国际论文资源的电子图书馆计划。通过整合性检索可检索19个单位的论文;另外更列出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博硕士论文的网址。CALIS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建库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散在各大学中各类学科的学位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库、上网,使原始的论文信息获得升值,为国内外希望获取高校学术信息的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途径,起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交流和促进发展的作用。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截止到2002年5月21日,已有97所学校申请加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学位论文数据库上网数据已达到约9.7万条。
(2)利用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有商业出版机构取得授权,通过正式的出版渠道出版学位论文;有些则是委托商接受论文订购。如1983年成立的UMI公司,是美国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出版公司,出版物包括自1861年美国的第一本论文到目前所出版的150多万本美加地区博硕士论文,1997年以后出版的已经有PDF形式的论文,可直接使用信用卡订购下载。通过Amazon网络书店订购学位论文,前25页可免费浏览。
(3)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一些知名的联机检索系统中都包含大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数据库。如Dialog系统、QuestelQrbit系统、STNFizKar/sruhe系统。我国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l)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超大型数据库建成后,又一项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CNKI信息采集范围规定的信息源,它已收录全国有博士招生点的280多家院校的1800多个博士点和3000多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5万多本。并按科学的体系进行了编辑。到2002年底,加入这一数据库的博硕士培养单位将达到80%以上,2002年6月2日的《光明日报》称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最科学、最全面的中文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
(4)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些大学或资料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之外建立本校的博硕士论文查询系统,部分学校除提供书目及摘要外,另有全文下载功能。如:MITThesesOnline麻省理工学院,收录经选择后的博硕士论文,提供论文扫描后之全文。可线上订购全文,包括:纸本、PDF档及微缩片三种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包括摘要和全文的检索能力,可以查到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博硕士论文书目资料及摘要,博士论文的全文下载仅限授权用户。
1.5网上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政府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产物,它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扩充及其职能的强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文献地位和使用价值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断上升和升值。网络政府信息的多少,已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表征之一。
在网络发达的美国,据1997年中期统计,美国联邦政府的4300个网站和215个电脑公报牌已将政府的42个部门机构拴链为一体,在2000年末已将政府3/4的议事录(transaction)电子化。通过网络,可以查找美国的总统文献,如:国情咨文、经济咨文等;可以通过美国GPOAccess主页、美国国务院网站或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网等查找美国国务院的文献资料;还可通过美国商业部的国情普查局、劳动统计局、经济分析局等查找美国的统计资料。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要求1999年底60%以上的部委和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网站,到2000年底则要实现80%以上部委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据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域名的已达5864个,“政府上网”已经成为现实。
1.6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
因特网上设有USENET及Listserv电子论坛,也称新闻讨论小组。USENET及Listserv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专题讨论小组构成。每个小组是由某一主题参与的文章所构成。USENET与Listserv类似,但是,前者范围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一般不需订购便可参与;而后者较为严肃,而且更趋学术性,通常还需订购方可参与。因特网上用户通过E-mail均可自由参与电子论坛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用任何其他手段都难获得的第一手重要专题信息与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电子论坛的另一特点是举办国际电子会议。例如,利用Listserv,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获取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
1.7网络数据库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品种多,质量高,但基本上都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访问和访问镜像上的数据库两种。目前在网络上运行的著名数据库,如:Dialog系统已拥有600多个集文献信息库、数据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全文信息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OCLCFirstsearch数据库,能为用户提供包括ArticleFirst、ContentsFirst、ERIC、FastDoc、GPO等14个基础数据库。
1.8网上其他社科信息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会议信息、政策法规、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目录、组织机构、通讯讨论组等。这些资源的实用性也很强。
2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检索
2.1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检索,要求检索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所了解,进行检索前,首先要分析所检课题的信息类型,然后找到可能包含其内容的相应网站的相应系统。比如,要了解某一新课题相关论著,首先确定需要检索书目,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也可进入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检索。如果要了解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首先确定可以检索期刊目次,外文的可以进入清华的科技新刊报导检索,中文的可以检索CNKI的期刊专题题录数据库。
2.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虽具有分类清晰、准确的优点,但却存在人工成本高、收集内容有限、难于更新的不足。后一种是以AlatVista为代表的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或表达式,搜索引擎就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由于是机器人程序自动搜索,可方便地收集更多的网站并及时更新、发现及删除已不存在的站点,从而大大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数量。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合理选用。
2.3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
搜索引擎虽然是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据NEC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网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标准和手段,搜索引擎只能覆盖网上不到1/4的信息,而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称,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覆盖网上信息内容达16%以上,并且随着站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此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面广,面向大众的信息居多,要查询业务性较强的主题,查准率较低。为了使网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通过多个搜索引擎的协同搜索,选择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得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通常先按照学科设立一级类目,在一级学科类目下设二级学科栏目,二级学科类目下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如果本学科的信息资源较少,可以不再按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使二级类目直接对应于具体的信息资源,这样更简洁明了),三级类目对应的就是具体的信息资源的网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网上专业资源指南和WWW虚拟图书馆,把读者和网上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可以节省用户网上漫游的时间。如:知识管理虚拟图书馆(http:///km/)、语言类虚拟图书馆(http:///)等。
3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网上社科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更新频繁,通过各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查找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必须关注、浏览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学会、协会、研究所的网上主页,同时加以取舍和鉴别,最终从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旨所在。同时,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功用,用户在检索时,如果选用不恰当,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实际检索中应针对不同的检索要求,加强检索策略的规划,其中包括检索标识的确定、检索人口的选择、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检索提问的表达等。正确而完善的检索策略可优化检索结果,反之会造成检索的失误或失败。
3.1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2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
网络信息以呈现随机无序、爆炸式的指数增长,具有易逝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大量流逝问题(网络信息的存在周期为44天)引起了多方问题,如:教学中网址链接在使用时过期、网络虚拟遗产纠纷、游戏系统消失造成玩家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人类社会的网络历史遗产的消失等问题,这些情况逐渐引起了各方关注。图书部门在对网络图书进行管理时,也管理了网络资源库中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灰色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数据库建设并长期保存,随后开始进行网络出版物的保存和数据挖掘。创建信息资源或多种资源数据库是一种数字资源的档案化管理。这项工作做的比较好的是图书管理部门,其还协同法律、经济以及情报等多个部门参与工作,从而引起了多方对网络资源的重视。
1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问题产生的背景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多格式存在,多渠道、爆炸式产生和增长,这为社会生活多方面提供了信息便利。但网络资源并不是任意获取,而是分等级的被人们获取,比如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或者灰色文献,政府网站中的政令信息、个人博客等。通过应用和总结,网络资源成膨胀式、难收集、难检索、易逝性呈现并消亡,因此许多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亟待专人负责收集和保存。网络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开始重视网络资源,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为知识管理、信息挖掘提供资源。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信息,个性化和全民性的信息生产多样化,已经无法控制。
2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概念的界定
易混淆的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客体方向,对客体界定的不明确;二是主体行为,即是主攻保存还是主攻利用。在客体方面,主要的表达方式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词上:数字资源、数字遗产、网络信息资源、网络资源。
2.1对客体概念辨析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简单理解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遗产是指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即以互联网为承载形态的文字作品、资料、图片和影音形成一种文化传承的遗产,也就是现在互联网上的读书频道、文化频道、博客、论坛、BBS以及空间等里面涉及的创作、记录等内容。数字遗产——互联网上的文章、资料、图片和影音的保存,基本上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来自非用户操作的删除、更改,甚至商业网站亏损倒闭后,个人空间就会被注销,内容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毁灭。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其具体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外延更大一些,它除了信息资源外,还延伸到信息资源的引申资源,涉及关系网络和社群网络。而网络信息资源更偏向情报信息,与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资源相比较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内涵于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
2.2对主体行为的理解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会同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这个概念相混淆。两者是相近但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双方都涉及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长期存取,即有关信息的共享问题。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存档(WA)更注重对网络信息资源资源的建档和档案化管理。网络资源存档的内涵:有关主体有选择性地对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网络信息进行捕获、归档、存储等档案化管理过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存档,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社会活动的本来面貌,并满足相关主体对网络信息的长远利用需求。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WA的目的是再现社会活动的本来面貌,实现网络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利用。二是WA的行为主体具有多样性。三是WA行为具有高度选择性。四是WA的行为程序具有规范性。笔者更倾向将WA定义为一种对网络信息资源档案化管理的行为。学界网络资源存档的理解还有:认为WA是一种对网页进行网页快照的行为。笔者认为网页快照无法满足多种格式的要求,目前视频和视频直播已成为网络较火的一种信息资源,这就是网页快照无法做到的。
3档案部门应对网络信息长期保存的措施
3.1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
从国家宏观战略方向看,笔者认为国家档案部门应采用顶层设计,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方式来建设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同时,对国外具有保存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有选择性的进行保存和研究。
3.2在政策上进行探索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将许多档案信息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因此,这就更加给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增加了压力。政策上的保障是其前提,也是指引方向的引路灯。下面提出一些笔者的建议。从内容上,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WebArchive做法,台湾网络典藏项目针对各级政府网站、教育及学术机关网站(研究机构、社会教育机构及大专院校及所属系所网站)、图书馆网站(各大专院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咨询学研究单位及图书馆团体网站)、重大社会议题网站(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社会重大议题为向导,收藏与该议题论述相关的网站,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媒体改革、金融改革、土地规划、全民反恐以及公民投票等)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政府工作网络,该网络更便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群众。从格式上,通过对文字格式、视频、音频、游戏服务器等的保存,进行项目编目,除采用存储器阵列等方式,还可以开发新型存储器等。这些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也可以参考其他国类似的项目。
3.3在运行中寻求协作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保存,既需要档案部门率先引领,同时也需要计算机技术部门的配合,技术难题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不仅如此,法律、标准、政策、企业等都需要协同进来。因为这一项目的成功应用,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管理、经营带来不小的变革,因此需要这些部门共同努力。
4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存在的问题
4.1对WebArchive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足
许多游戏网站在运营十多年后,往往面临关闭服务器的境况。而该服务器的玩家却还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当关闭服务器后,这类资源将面临永远消失的状况,如果WA项目忽视了此类资源,是否是对人类遗产的一大缺失。在21世纪的某些阶段,人类行为缺少了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未对当时网络信息资源的原生资源进行存档保存。因此,重视和重新认识网络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档案化保存是一种对全人类记忆负责的表现,这些只是笔者了解到的某一种情况。对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来讲,都建设有自己的网站,对网站内容会进行及时更新,做好宣传,同时单位内部的业务也会通过网站进行沟通,这些原生的网络信息资源若不加以及时保存,待到查考时,将无从下手。
4.2资金投入少
技术和管理的革新,资金投入是硬性指标。只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在硬件更新上配备最好的设备。对于企业或政府而言,这类投入想要在短期内盈利,怕是很困难的。通常这种投入都伴随着时间而增长,很少有投资者能够具有前瞻性的看到长期投入对整体运作的意义,许多投资者和决策者很难做到有前瞻性的去审视对本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投入,更难看到这种投入的回报在生产和经营领域的贡献。
4.3技术含量低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保存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开发软件形成的系统平台伴随着IT技术的不断翻新,需要不断更新。但是这目前在我国很难做到,因为许多档案尚属于国家非盈利部门,属于经营性企业的档案和网络信息资源也很难获得企业和部门的资金投入,这样就更难获得技术投入,许多部门的检索功能还停留在人工纸质和手动阶段。在技术方面我国较国外稍弱一些,但相信在借鉴他国发展历程并进行我国自主研发后,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且指日可待。
4.4归档权限模糊
法律责任分配问题探讨至今尚无定论,相关人员需进一步同法律部门进行研究讨论。
作者:孙辉 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欢,郑永田.数字遗产保存: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使命[J].图书馆论坛,2012(4).
[2]耿磊.对网页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若干思考——InternetArchive和WebInfoMall项目的启示[J].湖北档案,2012(2).
[3]黄峒胜.网络信息保存运动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0(6).
[4]周佳贵.美国数字信息保存计划——NDIIPP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
[5]周毅.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
[6]周毅.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7]赵俊玲.挪威网络信息保存项目Paradigma[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3).
[8]谢春林.英、美、澳、挪网络信息保存政策的经验与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09(6).
[9]张小芳.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5).
[10]臧国全,田莉.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解析——基于集体创作型Web数字资源保存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
[11]肖琬蓉.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5).
[12]何朝晖,戴龙基,肖珑.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
[13]郭家义.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标准体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
[14]陈清文.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
[15]孙红娣.论开放存取中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5(11).
[中图分类号] F208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府以其信息公开、服务便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社会各界的网上互动,大量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在不断涌现,其出现的形式多样,数量巨大,管理复杂。既而,出现了信息孤岛,重复建设,信息消逝等问题。“十”报告中指出:推进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为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概述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是政府在中基于网络而产生的数字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往往是离散分布,结构各异,方式多元的。但这些资源的价值是巨大,都是政府活动的客观反映;同时是电子政府能够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数据基础和服务社会的电子表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变为有序、统一、集中、易于管理、利用和服务的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固有和潜在的价值。
(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内涵
在电子政府的环境下,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以及个人所涉及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资源互联互通,以此实现各方在互不排斥的前提下协同构建和获取政务网络信息资源,推进电子政府网上服务,从而汇聚分散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等问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对象包括:遗留系统数据、第三方系统数据、分散的原始数据。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以上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这是影响政府信息战略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衡量政府电子政务完善程度的关键指标。其面临的困境是,快速膨胀的政府信息与效率低下的管理机制之间矛盾,导致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消逝和价值的流失。
(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国际经验
1.美国州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美国州政府主要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实现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通过服务间的定义来联系接口,接口的定义是采用公认的框架定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服务可以相互应用并无障碍协作。其信息资源集成模式采用松散耦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政府工作流程、规章等等。
2.英国郡(县)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英国郡(县)政府采用统一的共享平台,以公民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完全从公民的角度来看政府工作,一切流程的设定以方便公民和简化办事流程为核心,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供应商一起制定服务流程和规范,从而最大限度的使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平台应用“平民化”。
3.日本城市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日本城市政府围绕平民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综合性的将信息资源集成。其集成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并将集成分为政府内网与社会网络两部分,社会网络主要是平民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内网是政府人员解决社会需求的平台,同时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调配政府行政资源,内部网络的政府行政管理功能十分强大。
4.新加坡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首先,政府将通信资源定义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通信资源应用与调配方面政府统筹规划,推动通信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其次,电子政务的整体集成方案由政府统一设计规划,并在积极提升社会对电子政务应用的认识。再次,政府、企业和社会无缝、高效、协作使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提升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二、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需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业务繁杂,集成流程不畅
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部门职责相近、重叠、不清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间制度规章的设定多为部门内或相关部门设定,缺乏多部门的相互沟通。从业务流程来看,往往是一件事多家管,且管理的标准不统一,致使信息资源集成过程中业务流程的设定出现冲突、循环、断点等问题。且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改革,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还需要面对部门、规章、流程的不断变化,集成的模式必须要兼顾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资源标准不一,信息结构各异
各部门间数据相对独立,数据的采集渠道不同、标准不同、角度不同,最终导致数据存在近似采集、重复采集的现象最终降低了数据的统一性,加大了集成过程中数据有效性的判定难度。在数据存储过程中,数据库的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各异,相关对象属性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使集成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字段的设定进行增减更改,对数据的原始意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部门的网络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有局域网、互联网、业务专用网。从服务器的分布看,有异地托管形式的、本地自主维护的、租用网络空间的等等。
(三)平台环境多样,应用存在障碍
随着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风格各异,功能繁杂,站点的设计架构、数据库、设计语言、设计模式多种多样。对于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适应各自的岗位,而从公民的角度看,掌握所有这些站点的功能应用,熟悉站点的整体布局,不仅需要时间,往往还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IT经验。这就把一部分不适应网络的人群拒之门外了,明明是为了使群众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却最终造成了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
(四)保密等级不同,安全需求复杂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密等级多样,主要由信息所设计的部门性质和信息的内容所决定。如纪检监察、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内部安全网络,还有各部门的人事、财务、机关文件等信息都涉及保密等级。且其固有的保密手段又各有不同,有采用专网与公网物理隔离的、内外网访问隔离的、采用软硬件设备加密解密提升安全等级等方式,在集成过程中不同的保密等级存在不同的安全需求,同时在信息应用访问等方面存在多种权限设定问题。
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途径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
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的集成程度比较分散,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硬性的推行自上而下的集成方式,会对现有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一定的损失。而自下而上的进程模式又存在信息孤岛的风险。所以集成模式的选择需要兼顾现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同时也要考虑资源集成的系统性。
在资源集成的框架设计上,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框架标准,地方在国家框架的制定上根据地域信息资源特点制定地方的集成框架结构,应更重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和应用,弱化资源的建设规模,尽可能使框架的各个功能模块松散耦合,增强资源集成的可扩展性。在资源集成的实施上,地方政府应根据现有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积极消除信息孤岛。采用通过中间件将信息资源联动或使其标准规范化,并在后期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中将相应功能开发集成化逐步替代现有系统。
(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实施策略
1.公众应用为核心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决于公众对其的应用程度,因为只有在公众的不断应用中,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才是活的资源。应将公众应用为核心理念贯穿于业务过程集成、应用集成、内容集成、标准集成和平台集成,最终实现面向公众的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的综合集成。
2.统一规则,建立评估标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从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并成立省级直管机构,通过直管机构横向上协调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纵向上推进地市县各级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统一资源集成的技术标准,数据结构。并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制定各个层面的安全权限。此外,还需健全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相关资源管理范围,资源应用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资源集成的顺利进行。同时,资源的安全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立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评估标准,对公民、政府、技术提供商的使用、需求、开发等情况进行分类评估,针对公民展开应用普及宣传,也要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应用培训,为技术提供商对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维护升级提供改进信息。
3.重视数据应用和数据挖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最终目标是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的应用,其中应用的核心资源就是数据。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对数据应用不断开发才能挖据出数据资源的核心价值,挖掘出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服务,推动政府服务的不断升级。数据存储是数据资源存在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存储所面临的问题会不断转变,涉及到数据平台的不断转变、数据信息的备份、数据的迁移等问题。因此,在不断追求数据应用的同时,数据存储的相关保障也需要体现在集成过程中。
4.新技术与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用策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也必须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与对接。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为新技术预留相应的接口,方便云技术和移动技术融入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在数据资源的结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未来大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相应技术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62-01
1 问题的提出
1.1 图书馆资源现状
1.1.1 现有资源不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根据《甘肃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所调查的21所甘肃省高校购买文献资源数据库256个。平均每所高校拥有14.75个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3.83个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其中兰州大学共计拥有数据库为56个,约占文献数据库总量的1/5。
然而图书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除去重复建设的数据库,我国面向高校的文献数据库近150多个。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兰州大学也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库全部收录,对于省属、市属的普通高校因资金、人员、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更不可能有能力建设全面面向读者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只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于重点学科领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文献数据库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为例,几乎每所高校图书馆都有购买。
1.1.2 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的转变
应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状况,应采取区域性、行业性集团采购的办法增强与数据库厂商的议价能力,以降低文献数据库采购成本。更应采取更深入的文献资源合作,如calis文献传递、开放存储等文献服务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目光转向互联网络,将以藏为用的文献服务思想转变为以用为找、以用为组织、为加工。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就是图书馆利用一切办法为提供给信息用户的非自有网络资源。网络是信息资源的大海,其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数以万计,如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组织起来为我们的信息用户服务,不但能够极大地节约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更能够为图书馆工作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1.2 网络资源现有组织方式不足
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不满(信息富矿的挖掘能力不足、反馈过度(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等)、竞价排名机制使信息无法按照信息关联程度排序。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个人门户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其中57.9%的互联网信息用户表达了对搜索引擎结果中冗余信息多的不满,居各类不满因素的第一位。艾瑞通过网络调研和街头访问获得的1809份有效样本中,网络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不满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冗余信息多、死链接太多/网页打不开、找不到足够的资料、有价值信息太少等多个方面。这些过多的冗余信息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查全率。
2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对图书馆的利与弊
2.1 有利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可以采取收录互联网文献信息,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数据库或者网络文献资源指南目录。文献信息通过图书馆信息加工人员采集、分类、统一格式、文献标引,纳入数据库后就可以提供给读者使用。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整理工作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的典型形式。这样图书馆可以从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中有选择精华部分,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指南数据库以供读者使用。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图书馆可以将节约出来的人员,资金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人员培训经费将文献信息服务向着信息咨询的方向深入开展,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2 有弊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加工是图书馆新的工作方向,因为网络信息质量差异大,如何鉴别信息质量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网络信息馆藏化对图书馆信息采集人员信息标引人员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其次,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以及专业水平。再次,对网络信息分析、捕捉、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这种既掌握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只能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因为以图书馆的待遇条件很难招聘到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3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问题的解决
3.1 增强认识配套人员、资金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是未来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要使网络信息资源对广大读者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图书馆届应该转变观念,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虽然购买数据库是一条简单、省事、省力的便捷途径,但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没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式,读者享受到的信息资源也就毫无特色,只会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之路越走越艰难。
其次,应该高度重视网络信息馆藏化,从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成立起专门的部门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专业化的甄别、收集、标引、本地化等,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能在图书馆人的工作下去伪存真,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网络信息资源。
3.2 法律问题
网络信息馆藏化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版权和使用费用两个方面,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变通办法解决。
首先,针对不需要授权的资源可以采用直接收录的办法,如历年英语等级考试试题、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以及政府公开的统计年鉴、行业标准等进入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都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解决。
其次,针对有著作权的信息资源,可以采取争取授权并且付费的办法,但这样的工作在实践中受时间和金钱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另一种方法就是图书馆只建立起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目录,对资源本身做超链接处理。并不实现网络资源的本地化,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受到网络环境的限制会造成信息资源的健康度下降,出现大量的死链接。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国家法律的宏观层面入手建立起图书馆免授权收录,然后按照使用次数向著作权人付费的模式。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技术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参考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们政府特此制定了由“知识成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只是应用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造成巨大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式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网络信息资源含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系那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从本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380M。
2.5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种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恶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没一个角落。
2.6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
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世界提供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总记录数几十亿,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堪,我国可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显的比较匮乏,我国现在有可读的信息资源还是很少,占世界数据库总量和总记录数的百分之几。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卢泰宏教授提出,IRM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个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按照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修年西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单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客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方向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这三大模式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我们地社会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合理利用,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
参考文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37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75-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当前,信息管理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产生新的社会需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是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涵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身。而广义的理解,则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被称为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为表现形式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 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 380M。
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流动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了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6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储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全世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卢泰宏教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IRM)是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文化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和新的信息媒介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只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对象是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这3种模式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合理利用,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03
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首先我们要清楚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如今互联网社会许多信息资源不断地出现,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把这种特殊的资源经过收集和加工处理从而利用的过程。它是以网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储方式的信息来源,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可以采用多种资源的总括。它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记载,运用多媒体的方法进行展示,保存在计算机磁、光介质上,采用网络通讯的方法进行传递等几个方面。它不但涉及了信息本身的内容,而且涉及了与信息有关的技术人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资金等多种资源。从广义来讲,它包含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也包含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多种信息资源,目前是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
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概括内容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网络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在网络信息资源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力度,让它合理开发并且利用,从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可消费产品的服务。只有合理搭建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保证社会的经济信息化不断地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详细内容主要包含计划管理、系统管理和远程控制。
2.1 计划管理。主要是指所属部门的上级单位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工作及一些技术人员、各种工程、工程款等的管理。严紧围绕当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统筹方法和计划,协调安排,让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面向整体化发展,禁止反复建设;一定要认真制定全局性和全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些政策,让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有一致的标准和法规。
2.2 系统管理。主要是指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总体的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信息资源自身的内容及它所在的系统实施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信息资源的库,对多种行业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实施分布式建设、统一式管理,保证信息资源库的开放性、共用性和相互重组性,为资源利用者提供一个整合学科体系、各种知识比较丰富、查询和预览便捷、运营手段实效的大型综合性的网络信息资源预备库。其次,要研制开发以资源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的实际软件群,完成目录预览、信息资源下载、关键字搜索、视音频在线观看等功能,同时可提供远程控制、权限保留、内容上载等各种功能。再次,要加大资源的搜集、上载和维护工作,持之以恒地把各种优秀的信息资源统计和加工处理,然后入库,并实时补充、校对和完善,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要求。
2.3 远程控制。负责对专项管理工作的必需补充,同时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力量。远程控制的完成是运用给予一定的权限和远程操作控制的方法完成的,专项管理的人员给予部分用户一定的管理权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综合管理权限内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不断更新信息,删除信息,实施信息动态化管理。这种方法对于大型资源库的管理是很奏效的。为保证使用者积极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工作,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很好的网络使用平台,同时成立一定的奖励制度,鼓励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断充实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完成资源共享,节省经费,为系统提供应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由于国内的数据库建设存在现状不足,主要表现在:(1)数量少、规模小、商业化水平低;(2)缺乏整体规划意识、管理体制薄弱,重复建设严重;(3)数据库发展水平低;数据年限短、完整性差;(4)缺乏权威数据库、无市场竞争力;(5)缺少高水平技术和高端人才支撑。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能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很匮乏,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乐观,可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从科学技术领域扩展到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变化,节目型、文摘型数据库向全文数据库方向发展,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多介质数据库比重越来越大,生产规模和产值也越来越大,用户数量正以百倍熟读增加。不断开展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未来几年把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及建设工作又推向了新的起点。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建构论
4.1 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其研究内容是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利用方式。从技术方面来看,人们除了运用信息的方法来解决大型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高效传输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外,主要是采用情报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较高层次的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质和采用方法。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它面向是崭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息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收集、加工处理和传播与服务。
4.2 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从经济学方面来看,高效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旁大的经济系统,此系统把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资源网和信息用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网络上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依照经济的规律、采用经济杠杆,把网络信息相关的活动统一化管理,让网络信息资源完成最佳配置,从而获得最好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
4.3 人文管理。人文管理专项研究方向是信息涉及的政策和法律。从人文方面来看,人们运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制约,规范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管理,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创造和谐、文明的信息环境,让技术发挥更好的潜能,它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它的方向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涉及的政策和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施中,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
5 网络和电视的融合发展
目前,网络与电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既是网络发展的需要,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电视与网络融合后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文字、图片、图表、动漫、论坛、视频等诸多优势延续拓展自己的空间,尤其在与观众互动交流方面网络功能不可代替。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网站就是最好的例证。从电视自身发展需要,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受到重视。
综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今后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将占有一席之地,它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只有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力度,实施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和正确使用,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优势,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效用最大化,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含义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2]胡昌平,谷斌.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组织与开发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
[3]王雅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姚红莉.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探索,2006.
中图分类号:G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2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Zhang Mingxia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electronic reading room as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mputers,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etwork equipment,providing readers with a place of multimedia E-literatur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only active and effectiv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etter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to expand the scope of functions and services.
Keywords:Electronic reading room;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体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图书馆走向多媒体电子技术的崭新领域。而电子阅览室就是集电子型文献、印刷型文献及检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加强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拓展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范围,使读者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阅览室作为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区别于网吧和其他一些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性。互联网被誉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桌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它连接了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分布是无序的和繁杂的,读者自行查找既费时又费力。为了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使读者及时高效地查找所需网络信息,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主页上创立重点专业学科网上信息引导网页,使电子阅览室主页与网上常用重点学科信息源的网址和站点直接链接。通过对重点学科的信息进行查找、分类、筛选、整理、归纳,建立重点学科的专业网络资源目录,并通过与其他网站的直接链接,创建一个重点学科的网上阅览室。
(二)时效性强。首先,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出版概念,实现了无纸化的出版,节省了中间环节,因而大幅度减少了文献的编辑出版时间,使读者和编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交流,使出版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在网络阅览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检索、任意浏览和自由选择并获取全球网络上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时效性。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功能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多媒体阅览功能。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图书馆应该利用电子阅览室向读者提供多媒体阅览服务。多媒体集视、听、用于一体,可以通过阅览各种学习光盘,包括科普、美术、旅游、军事等类型的光盘,这些光盘都可以镜像到服务器硬盘上,让大家在局域网上共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娱乐、欣赏电影和乐曲,可谓其乐无穷。其次是网上参考咨询功能。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利用E-mail进行信息服务员和信息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它突破了传统咨询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或提供信息,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第三,信息检索、传播与存储功能。信息检索是电子阅览室最基本的功能。由于信息量的大幅增长,读者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查询繁琐的检索工具书,而逐渐依靠计算机进行检索。读者除了可以检索本馆自建的如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等,还可以检索本馆购买的数据以及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联机馆藏目标库等。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功能是电子阅览室的辅助功能之一。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将大量的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化的文档信息,这种电子化的文档信息不仅能解决大量资料的储存和保管问题,还能极大地扩大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无论是本地用户还是远程用户都可以查找、浏览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电子阅览室的馆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类、总结、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更高层次的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处理经验不足。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专业人员能力有限,造成他们在从事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时力不从心,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读者在利用它时并没有觉得高效和便捷。第二,各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中缺乏协调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各馆加强交流和协作,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各馆仍然相对独立,缺乏分工协作。各馆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时,相互之间没有及时沟通,不仅造成大量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而且没有形成本馆特色,降低了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第三,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差异与信息利用的矛盾。随着互联网的急剧膨胀,信息市场竞争加剧,信息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使得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劣不等。目前,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需求呈增长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读者需求质量层次的上升和高质量需求量的增加,为此必须将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在实际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制订的标准不同,造成信息环境的混乱,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信息问题,如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存取信息,非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的授权混乱等。第四,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慢,重复建设严重。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信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更新保持与时俱进。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旦形成,更新速度慢甚至不更新,造成信息资源的内容陈旧,使读者查询的资料时效性差,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页上采编部的采购动态,采购新书的数量和类型,流通部读者借阅、催还图书的情况,技术部的网页更新情况,期刊部的最新期刊,咨询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动态等,这些信息都要不断的更新才有实用价值。另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资源建设水平无法提高.第五,在“自费”和“免费”问题上,重视商品化电子出版物的采访,忽视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当前,由于采访相对容易,光盘是商品化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的主要形式,各馆的电子阅览室都收藏了大量的光盘。但只凭光盘这一种媒介,距离建成完整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还相差很远,只有收藏一些经过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的丰富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网页制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和利用,各馆主页上均有规模不等的网络导航,但这种导航只是对网络资源的地址进行链接并对资源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说明,反映不出站点的内容、类型和特色。
三、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提高馆员的素质。高校图书馆领导的重视是加大经费投入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更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就要把无序繁杂的信息整理成有用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自建数据库,购买管理软件和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购置先进的信息设备,通过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等,这些都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协调性,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加强各馆电子阅览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协调性,及时交流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建设,节约资源,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外,只依赖购买已有的数字化信息和电子出版物等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加大自建库的规模,积极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如本馆自建的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因特网信息等。例如:可以把所有图书自带光盘做成数据库,把所有光盘内容复制到服务器上,还可以把本馆每期的期刊目录和报刊的主要内容建成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检索,选择期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回溯检索。
(三)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与信息利用的价值。由于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质量高低不同导致它们被利用的价值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将网络信息资源化整为零,分类评价和筛选,按适合各类信息资源特点的标准进行评价,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除了提供完整实用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将一些信誉度高、口碑较好的热门站点推荐给读者,对常用网站做出评价,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较高的查询起点。
(四)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避免重复建设。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关系到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过时的信息不仅不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而且过时的信息没有多大利用价值,还会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就必须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另外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源建设水平,节约读者的时间,满足读者需求。
(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重视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对其进行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使网站的内容、类型和特色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