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3 03:30: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篇(1)

2总体布局结构

在城市未来规划中,河道周边有着不同性质的用地,其中包括商业金融娱乐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社区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性办公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以及商住混合用地,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河段的不同功能要求。根据兼顾河道防洪、泄洪的功能要求以及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整个河道总体规划为:一带、四廊、四点。一带:整个犁江河滨河公园贯穿不同城市用地地块,将散落的绿地节点串联成蒙自建成区东北方向的生态轴线,整个景观节奏随河道的延生一一展开。四廊:不同用地性质决定着用地的不同功能,功能的不同影响着设计的目的。根据河道各段不同的要求,分别以沉香叠翠、岁堤曦韵、依樱乘风和云杉陇影为设计主题,丰富河道景观层次,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四点:景观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3]。四块较大面积的绿地根据其面积和周围环境的特殊性,设计为沿犁江河的4个街旁绿地作为景观亮点。

3主题景观空间的创造

3.1景观段落分析

犁江静如练,隽景散成诗。喧鸟覆凝翠,冠英满芳甸。生动的说明了犁江沉静悠远的静态景观,以及滨河生动自然的动态画面,呈现出一幅清泽雅致的滨河景观。整个滨河景观设计将以4个主题进行展开(图1)。(1)沉香叠翠。该段滨河区多为居住用地因此以常绿和棕榈科植物升华植物空间层次,葱翠与清香的乔木增加视觉与嗅觉的冲击,并在大片的绿地中揉入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栽方式,为整段河道唱响自然的前奏(图2)。(2)岁堤曦韵。该段滨河区周围多以商业用的为主,利用地形高差构思充满美感的空间立体感,拓展驳岸潜能,让现代商业与自然景观良好衔接,在岁月的传承和新记忆的形成中形成一道极具平衡感的视觉盛宴(图3)。(3)依樱乘风。本段除主要为居住用地外,还有零散的沿河绿地,对人与自然理念的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枝繁叶茂的乔木中绚丽的花朵在苍翠中蔓延,随季节变化流淌过不同的景致,盛开的水葱、怒放的芦花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这正是设计为居住区营造的氛围,为居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延生幸福感的空间(图4)。(4)云杉陇影。此段与城郊相接,以云杉为主的植物配置舒缓了城市的节奏,河道中微风涟漪,水生植物新绿点点渗透进历史的长河中(图5)。

3.2设计元素分析

(1)设计元素。根据滨河绿地的特殊性和标志性,在设计中运用运用了示意水波的弧线设计,以及以河中浅滩的形式作为景观表现,增加滨河公园亲水的主题,并增加了木栈道可与两岸相连形成两岸绿地的环路交通系统。另外,米轨作为特色元素也穿插在设计中,增加整个景观的游趣(图6)。(2)文化元素。以图腾、景墙和雕塑等不同形式将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入设计中,更显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图7)。

4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河道不同区段的景观风格需求,对每段的主要植物进行了对应的搭配。沉香叠翠段选择的主要植物有万年麻、旅人蕉、棕竹、黄金榕、蜘蛛兰、水葱、苏铁、肾蕨、黄花槐、蒙自合欢、水菖蒲、银海枣、狐尾椰、大叶冬青、木棉、假槟榔等,该段选择了常绿树种以及多棕榈科的植物作为主线来表达蒙自的地域文化。岁堤曦韵段主要选择了梭鱼草、葱兰、大花萱草、非洲茉莉、八角金盘、再力花、莎草、鸢尾、一串红、春羽、栾树、球花石楠、滇菜豆树、柳树、红千层、鸡嗉子等调和出绿意盎然的景观,强调堤岸自然的景观风貌。依樱乘风段主要选择了芦苇、花叶良姜、香蒲、红花檵木、蜘蛛兰、叶子花、鼠尾草、沿阶草、海芋、鹅掌柴、红叶石楠、假连翘、菖蒲、柳树、冬樱花、棠梨花等,运用开花落叶乔木强化驳岸的序列感,增强本段芬芳、色彩的喜悦感。云杉陇影段主要选择了万年麻、云南蓍草、棕竹、黄金榕、芦苇、扶桑、狐尾草、肾蕨、鸡蛋花、水杉、菜叶芦竹、瓜子黄杨、千蕨菜、柳树、小叶榄仁、红杉等,杉树和柳树的交替搭配赋予了此段新的生命和较色,云杉傲然、树影婆娑品味历史的痕迹。

篇(2)

主题公园是人造的旅游资源,主题公园对规划以及构思是特别讲究的,其可以围绕着一个或是多个主题来展开设计。主题公园中的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既要能够体现出主题公园的独特性,还要能和城市文化属性相联系。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研究分析,能有助于促进实际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

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

1.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目标

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设计目标。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特质和其它的景观设计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目标的明确化。要以营造独特主体场所氛围作为重要设计目标,通过景观设计激发消费者的兴奋情绪,从形成比较特定环境的氛围,对人的情感带来共鸣[1]。另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还要体现在商业经济效益以及文化效益的双赢层面。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和一般公园的景观设计不同之处在商业性的属性上比较突出,将经济效益作为最大化的目标展开设计。

1.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为能将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多样化,就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才能使景观设计的质量水平得以有效提高。景观设计注重文化特色的融入,通过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文化的内涵加以体现。景观设计要对文化的特色加以体现。在具体的规划中将发扬城市文化进行充分的考虑[2]。(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原则也要充分重视。主题公园是为人设计建设的,景观设计就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尊重自然以及秩序,对人的需求充分考虑。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能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消费心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等,将人的价值放置在关键位置,才能发挥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价值。(3)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遵循美学设计原则。由于主题公园是为人来提供休憩以及游玩的场所,这就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对美的体现加以重视。不仅要在功能上充分的展现,还要能将审美性与之相结合,将功能和审美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凸显出景观设计的完善性以及协调性,整个主题公园的审美价值也能得以提高。(4)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文化传播的原则。不仅要能将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科学化呈现,还要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保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发展前景

2.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具体设计

(1)景观设计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建筑景观的设计方面是较重要的。在对建筑景观的外形设计方面,要能形态多样化的展现,可结合实际在娱乐型及仿古型方面进行加以选择[3]。例如在仿古型的建筑外形设计中,将历史文化作为主题进行的设计,这对城市文化的传播较有利。而对于娱乐型的建筑外形设计就比较多样,在形态上也有着不确定性。建筑风格的呈现,也要能和主题公园自身的主题相结合加以确定。(2)景观的空间组合设计层面要科学性的呈现。在主题公园的景观空间组合的序列层面的把握,要注重节奏感,设计中要考虑到人在公园中的游园是强迫性的行为,不会长时间的保持情绪以及体力。因此在景观的空间组合序列上就要注重变化,通过组合的变化来激发人的兴奋情绪,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3)设计的手法上要能多元化的呈现,可将游戏方式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应用。在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的线索,将多个主题能够有机的串连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主题公园系统。在游戏方式的运用上,可将时间或是故事情节作为主要的方式,让游人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跟着主题发展来进行切身的体验。这样就能够在景观设计的作用价值方面充分发挥。(4)植物绿化的设计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对人的精神有着放松的作用。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要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应用,可将先软后硬的设计方法加以应用,对城市主题公园的发展战略加以明确化,创造符合市场的主题文化,打造主题的唯一性。对植物的配置要科学合理化,对生物的多样性要充分重视,尊重以及保证植物群落组成的合理科学性,要和主题相符合。在对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在布局以及空间特色的体现方面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对人的审美需求要能得以满足。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重视,才能将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充分发挥出来。(5)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水体景观设计的安全性。水景设计要主次配合,可以设计成流畅平滑的曲线形,水体的主次以及大小的设计上,要做到融会贯通。如在辽阔的水面就可通过汀步石、桥以及小品等进行连接,塑造体量上有变化的水面。

2.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发展前景

(1)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发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景观设计会回归真实,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更加的自然化。城市主题公园是人的乐园,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会更加的强烈。而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就能满足人们的这一心理。因此在未来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发展中,会向着回归真实以及自然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以及追求。(2)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会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更注重,以及对城市文化内涵的融入也会更加的重视,从而将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城市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有着浓厚人文性的景观,通过这一设计来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在未来的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会将大众文化作为重要基础,与时展的潮流相结合,审美时尚以及科技文化等元素也会与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紧密结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设计的层次性以及功能性的体现。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要对城市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文章通过从理论层面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实际生活中的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思梦 单位: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

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4)

2研究调查和结果分析

2.1研究调查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自然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每年都要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尽管基址不变,但每年一次的调查周期,即每年1月至3月,也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只针对某一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人进行调查可能出现的随机误差和气候特例,研究者将调查的时间以3个自然年为3个调查周期,即2012年至2014年,将具体的调研时间确定为北京时间晚上18时至21时。将被调查者限定在调查时间内出现在调查区域内游憩的游客,共发放问卷2040份。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参与此次调查的被调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了限定,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限定在表达能力相对稳定的15至55岁的人群,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区间,将每个年龄区间的被调查者设定为510人。其中,男性255人,女性255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32份,有效率为94.7%,符合数据统计分析的标准,能够进入深入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2结果分析通过对193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游客人数与驻留时间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1932份有效问卷中,在园内驻留时间为1.5小时以下的为332人;1.5-2小时的为1355人;驻留时间为2小时以上的仅为245人。但是,根据调研,针对对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大型冰雪主题公园,全部参与、游览完整体园区仅2小时是不能实现的。因而,其中1687人的行为是:不足2小时就出园离开一定存在迫使其离开的原因。对问卷中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影响游客驻留时间排名前7位的因素。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是以冰雪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但寒冷的气温依旧是影响人们能否全面进行景观参与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其中,无论是直接表述天气寒冷的因素,还是表述排队、迷路等原因导致的游览时间延迟因素,均反映出这些原因造成了游客抗寒能力消耗的加剧。在与调查同时进行的访谈中还发现:大多数游客表示如果身体还能抵抗寒冷的气温,他们仍然希望能够和愿意继续驻留景区游玩。因此能够判定上述影响因素是造成游览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从上述调研得到的结果发现:排除无法预期的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影响,其中6方面的因素均与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人工冰雪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关。因此,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娱乐性景观及其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①设计者在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传承,亦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有所思考;②主题公园内单体娱乐性景观能够增加游客(主要指参与到娱乐性景观活动项目中的游客)的运动量,因而具有增强或补充游客抗寒能力的功能;③参与娱乐性景观活动的游客的抗寒能力增强和补充的效果并不显著。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主要的问题集中在3个主要的方面,如图2所示。

3讨论

3.1人体抗寒能力与潜能激发通常情况下,低温环境中人体为了维持体热平衡、防止身体温度急速下降、保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往往会使自身的热能代谢活动大为增加[6]。因为,对普通人来讲,抗寒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多产热,二是少散失。因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夜间前往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普遍都会因感到寒冷而引起不适的情况下,增加进食和进行运动是提高产热率、补充抗寒能力的主要方式。其中,增加运动是提高游客抗寒能力和潜能激发的首要条件,而运动产热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热能代谢在寒冷环境中进行活动的情况下,机体的能量代谢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外部的功,其他大量的功则以热能的形式保留在体内,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运动起来的机体除了增加肌肉的代谢产热外,还通过内分泌系统增加了内脏和组织的代谢功能。(2)减少寒战在触寒冷时,人体为了减少体热的大量散失,往往通过神经反射,或是汗腺闭塞、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度增加,不断地出现寒战[7]。然而,在运动时,通过生理调节,使内脏代谢活动增强来增加产热,不必通过寒战的途径去产热,就可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因而,通过运用尽量使寒战减少或推迟,机体感到寒冷的程度也会减轻,人体的抗寒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具体的运动和寒战出现时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突出的表现是皮肤血管强烈收缩、血液流动显著减慢、皮肤温度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改善,就会发生冻伤。运动后,这种情况不仅将会被避免,还可以使皮肤血管的功能得以改善,使血管的收缩程度得以减轻,更重要的是局部血液循环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使冷痛感减轻或消失,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具体的运动前后,人体各部分感到寒冷的时间为如表3所示。由此得到:在进行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设计时,人体抗寒潜能的激发能够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尽量使游客全身得以充分运用来实现。在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表现为:在设计和建设的阶段就尽量多地设置游客能够进行互动的节目和活动,增强游客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8],使游客尽量多地运动起来。在体验运动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激发体能,产生对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零度以下的沸腾”的体验。

3.2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往往需要交互设计先行,即需在确定园区的主题后,将人因功效学的理念融入总体规划设计之中[9]。然而,在整体布局的规划过程中,引起游客对景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注重人体机能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积极调动游客主观参与冰雪景观的热情,也是激发人体抗寒潜能,补充体能的有效途径,而交互设计是最好的实践方法。以游览路径为例,游览路径的优化对于减少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来说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缩短游客寻找目的地的时间,还能够使游客的参与活动充满猎奇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游览路径,能够避免游客由于经由重复的路线,而产生不必要的体能消耗。对于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来说,合理布局和完善的规划还肩负着使游客更大限度地参与互动、完整观赏的责任。

3.3设施设置安全体验通常情况下,游览设施是游玩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良好的游览设施不仅能够保障游览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还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根据调查发现,游客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供的游览服务及设施评价相对较低。并且,通过对3个自然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园内的导引系统尚无系统完善的设计,且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游客对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观赏和游览。在调查中,部分游客反映由于入园后看不到明确的参观路线指引,因而无法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特别是当游览了一段时间后,身体已经感到寒冷,想通过运动来缓解寒冷的时候。由于无法很快找到目的地,部分游客由于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愈发难以抵抗寒冷的侵袭,只好被迫出园。此外,还有一部分游览者在无明确导引系统帮助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对某一景点的游玩时间,因而在寒冷和时间的制约下,亦只好被迫出园,当其查询后往往遗憾地发现很多“好景、好玩”的区域还没有游览,因而感到非常地遗憾。此外,部分娱乐性冰雪景观项目,如240m的速降大滑梯,虽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喜爱,但由于在高峰期排队等待的时间过长,在调查过程中最长的等待时间达2个小时,因而人无谓地消耗了大量的体能。诚然,比起玩普通冰滑梯一瞬间的刺激和兴奋,漫长的等待往往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好奇和渴望。但是,在-3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仅仅是排队就要用上快2个小时,对人体机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而且是毫无意义的消耗。经过调查后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改善园区内的设施设置来解决的。完善的设施系统使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游览路线。同时,通过对户外冰雪运动的参与,调整自己的体能储备,以最好的状态、最多地游玩到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如通过电子显示系统,规避一些娱乐项目排队的高峰期,使人流合理疏散和分配,避免人为地造成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与浪费。此时,游客能够在良好的体能状态下进行有效、安全的冰雪体验,在寒冷的环境中最尽兴地游览。

篇(5)

公园是给人们观光、休闲以及身体锻炼活动提供比较完善的设施和优良环境的公共绿地。现在,随着公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颖的公园模式,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进行公园文化建设的首选。现阶段,我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两类:娱乐文化主题公园和展示文化主题公园。

一 我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主题公园发展的比较晚。1989年我国深圳建成的“锦绣中华”主题公园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受此影响,现在全国各地的主题公园已经超过了2500多所,发展很快,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有:北京的“大观园”、珠海的“圆明新园”等。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有:北京“中华民族园”、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等。以世界景观为主题的有:广州的东方乐园和南湖乐园等。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想和体验。不过主题公园大多属于高投入项目,同类项目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若要想将主题公园发展好,就要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上别出心裁。

二 对我国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

(1)首先进行文化主题的选择

主题公园的建造,实际上是将人类的文化进行一个新的创构。公园中的景观就是丰厚文化的载体,要想体现出载体的作用就要先选择需要表现的文化内容即选定公园的主题。一般而言,公园兼具休闲娱乐和教育活动的多种功能,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主题公园与之相比又多了一点特定的文化侧重点。进行主题的设定时,首先要对周围市场做一个充分的调查。如北京的“世界公园”、深圳“世界之窗”的主题公园10多家,有“西游记宫”近40家,每一家都客源不足。在进行主题选择时要避开这些扎堆点,选择一些数量较少又拥有广大爱好者的主题,如动漫、游戏类主题。文化主题公园在选择主题时要注意下面三个要点:1)选择的主题要有代表性。文化主题作为一个主题公园的命题,它要对一定地域或者的历史、文化或生活方式具有突出体现。2)文化主题要具有延展性。主题公园所体现的是当前时代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但是这种取向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够作为主题公园命题的文化主题,一定要有较强的可提炼性和可塑性,要能够进行二次创作和升华,形成新的文化创意。3)文化主题要有非日常性。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是很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欲望的。具有一定时空距离或者具有较大文化差异、超出传统文化范畴的文化主题才能对游客形成吸引力。

(2)根据选择主题进行景观设计

园的文化主题决定后,就需要用景观将主题所以传达的精神和文化表现出来。对于景观的设计我提出以下几种建议:1)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和其它公园一样讲究规章的空间组合序列。景观的这种序列设计能给予园林一种空间节奏性。在公园中游玩本身就是一种休闲行为,游人们不会长时间的投入精力和体力,在游玩活动中必须交织着休息。而有节奏性的组织空间就可以达到这依目的,也可以调动游客的情绪,避免游客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2)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注重情景式景观序列的安排。主题公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的景观序列的设计理论和国外比较成功的造景手法。比如,文化主题公园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安排几条或多条的情景式景观序列,用时间、空间或者文化发展过程等多种方式进行演绎,从纵向合作横向的关系中规划出多种不同的游玩路线,每条路线上都能够景观序列的变化,提高游玩兴趣。3)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突出主题,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主题公园中的景观设计要围绕着主题展开,主题的情节要贯穿在所有的景观区域中。而且,在景观的设计中要赋予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思想,让人们在心理上获得轻松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熏陶。4)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有可参与性。单纯的游玩性质的公园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需求。主题公园的景观不能只是使游客被动的参观,要使大家能主动的参与进来。既能够满足人们对景观游玩的需求,有能够使游客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主题所带来的涵义。5)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多采用高科技手段。现在科技的发展给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高科技的采用能够在游客的听觉和味觉方面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更容易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海洋科技馆主题公园,使用互动体验虚拟仿真海战场景,游客能虚拟体验驾驶与战斗。科技馆主题公园模拟高铁火车驾驶技术,游客很快就能自己模拟驾驶动车,还能在驾驶中学到地理知识。6)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具有艺术性。主题公园即使有再多的特性也应以文化艺术为主。艺术的烘托能够提高文化品位,更容易让人们对公园产生认可。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居住于城市中的人们羡慕清新自然的郊野之气。景观的设计如果能够引用自然之美,人们更容易产生亲近的心理。7)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具有可持续性。主题的选择多是以当前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参考的,公园的文化主题也许是暂时性的,但是公园需的是持续性的运营。公园主题景观的可持续性是公园能够进行良好运营的重要保证。即使公园更换新的主题,但是原有景观能够持续利用的话,新主题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减少一些。

三 结论

主题公园要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那么景观的设计就要能体现公园的主题特色,还要注重可持续的利用性,使人们在进入公园既能感知文化又能获得放松,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也能使国内类似的景观更加贴合现代需要。

篇(6)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篇(7)

1、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原则

1.1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是在保护湿地资源基础上的生态性建设举措,可以说,这是一项人与自然资源间的对话,因此与生态关系相协调是湿地公园建设必须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与生态关系相协调即人与自然资源、生物与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相协调。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利用自然资源,适度、合理地通过设计营造对湿地发展加以健康引导,尊重并保护生态平衡,不可企图霸占肆意改变,对生态资源造成损坏,这样才能与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相符。

1.2适应性原则

湿地的成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由于春、冬季的河水泛滥形成了高纬度的内陆湿地;有的是由于海洋潮汐形成的周期泛滥而形成的沿海湿地;还有的是由于地下室、暴风雨的渗透促成了淡水沼泽的形成。不同的成因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因此每湿地公园的建设都需要有不同的设计目标,与不同的景观设计理念相适应,且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以此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性差异采取适应性原则。

1.3综合性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工程项目,比如生态学、园林设计、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包含其中。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绝不是将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围绕湿地的实际情况而展开深入研究,因此综合性原则也是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景观设计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留下败笔,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甚至会对原有的湿地资源造成破坏。综合性原则需要参与景观设计的各学科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相互协作,合理配置,这是一项成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容小觑的一环。

1.4景观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相对于前面几项原则而言,更加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是进行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目的。湿地公园中有许多与其它环境中不同的生态景观,这使湿地景观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具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设计当中,需要兼顾人们的审美需求,注重美学设计,从而使湿地公园的特色得到充分展示,进而提升湿地公园的旅游价值和科普价值。

2、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要考虑环境容量控制

由于每个湿地公园都各不相同,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采取统一的规划管理办法。而环境容量能够衡量开发和建设项目的静态管理,当超过了环境容量的限度就会出现生态问题,如果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受到破坏,那么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则是不科学的。因此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需考虑环境容量控制,针对不同湿地公园的不同区域进行动态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景观设计的完成效果,保证湿地公园落成后的管理质量,并定期对湿地活动进行监测,进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实现科学良性的管理运营。

2.2突出湿地公园体验区的相关特色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当中,可以充分考虑游人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的相关需求,配备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体验区,满足游客对湿地公园的多种不同需求。比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建立农业示范区、蔬菜采摘体验区、以及森林休闲度假区等,拉近游人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为了使湿地公园具有更加突出的特色和设计理念,设计者可以结合湿地公园自身的地理特征,从体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角出发,为游人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融入田园式生活的游览体验,使人们能够获得由内而外的放松,尽情徜徉于湿地体验区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当中。比如可以在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建筑出一些错落有致的假山、池塘等景观,为观光游览的人群营造出一种虽为人造却仿若天开的自然景致,增加人们游玩时的趣味性。

2.3丰富湿地公园功能展示区的景观内容

为了能够使湿地公园为游人提供品质更佳的服务,达到真正贴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目的,在湿地公园功能展示区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其景观内容充实化、多样化,围绕设计主题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为游者带去全新的感官体验。具体的做法如下:一是要做好湿地的整体规划布局,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二是要在湿地内合理配置不同物种,实现物种的多样性;三是要对湿地公园内的一些大型项目适时进行必要的休整,构建出层次感丰富的空间效果;四是可以搭建小型的人工模拟生物圈为湿地公园增加趣味性,更加真实地展现湿地文化。

作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类型,湿地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景观设计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景观设计时需要把湿地的自然特性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设计及管理运营措施。既保证原有的自然湿地资源不受损害,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又要充分考虑游客的试听感受,积极满足人们亲近湿地亲近自然的欲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从而提升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玉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07)

[2]陈冬红.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江西建材[J].2016(01)

篇(8)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内涵影响,还受到西方各种主义、思潮流派的影响,风格和形式都大有变化。因此,不难发现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中,植物配置模式有着不同时代的风格和特征。

(一)围绕主题特色,强化特征

每个优秀主题公园的赖以生存的灵魂便是他们不可复制的主题。因此,在植物配置中,都围绕着主题内容、乐园特色,强化主题公园园的游乐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性等综合游乐活动特征。西安大唐芙蓉园通过演义唐代传统的植物配置来强化它“写意山水园林”的大唐文化主题特色;大连发现王国通过众多热带植物来强化它异域探险的特色;深圳欢乐谷香格里拉森林是塑造得一种残破的美感,设计中处处体现了这两个字;而北京欢乐谷香格里拉该园区景观元素选用的是偏重乡野意趣――粗犷、浪漫的感觉。

(二)重组古典原型的元素

以古典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元素为原型,结合现代的各种艺术思潮,对传统的植物景观视觉元素进行重组,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基本趋势。寻求简易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设计中强调形体的重复与差异,从而建立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使得植物形体与空间整体得到最佳的表达。现代的景观设计师认为这种形式的简洁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在韵律,其植物的造型手法趋向简约化、规则化。树木大多按网格种植,整齐划一,灌木修剪成绿篱,花卉追求整体的色彩和质地效果,作为整体景观设计几何构图的一部分。这种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附加的东西,也恰恰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同时保证了较高的质量和效率,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其视觉冲击力却是直接的,并且有力地控制大尺度的空间,形成简洁有序的现代景观,有时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景观效果。

大唐芙蓉园里把日式植物配置、修剪常用技艺与草坪结合,芳林苑庭院的散置的竹从与水系、地面铺装的构成感极强的结合方式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植物功能多元化

我国初期的主题公园,往往把植物放在一个起装饰作用配角地位上,而现代主题公园的科学性已经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得到体现,植物的设计已经上升到限制空间、构成室外空间、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护坡、在景观中导向、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以及调节小气候和光照、水土保持的层次上,实现了植物配置功能的多元化。现代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的个体美,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和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植物的整体空间形态在设计中确定以后,才考虑其观赏性,通过个体植株形体、线条、色彩、肌理、香味等所表达出来的韵味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拟人化性格,都让植物充满灵性,立体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主题公园的植物重在强化其主题特色以及园中各景区、功能区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园林艺术相结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态意识的增强,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围绕体现自然生存环境特征,运用园林艺术构图手法,巧妙布景,精心立意,将现代人们的情趣和爱好与娱乐融汇于一园。

(四)节约型为主

绿地是主题公园一切活动的载体,可以创造开展各种活动的空间与场地,形成总的环境氛围。主题公园是个求快求新的典型景观园林类型,然而由于这类公园需要极大的投资,往往在植物景观上的经费预算相对较少,导致景观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除了良好的植物配置模式,美观而经济的植物配置更为重要。主题公园中绿地面积往往占总面积的60%~80%,其管理维护费用是相当巨大的,节约型的植物配置模式不可或缺。因地制宜,重视绿地建设结合功能区、景区的设置,在总体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条件、现状特征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减少乔木增加花灌木的方法,草本花卉的应用在主题公园的植物配置上的使用应加大比例,达到使景观看起来既美观,又节水的效果,植物配置应结合各景区特征和生态群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绿色基调。

(五)植物种类不够丰富、配置相对单一

我国被誉为“植物王国”,拥有的植物种类约在三万种左右,居世界第二,其中木本植物八千多种,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主题公园中采用的植物品种仅仅不足百种,南方植物材料如此丰富的主题公园的栽植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像大唐芙蓉园这样上千亩场地的大型主题公园里的植物种类仅100余种,各园区的不少植物品种重复率极高,颇为可惜。因此,应该大量使用特色的乡土植物、引进国外优秀品种、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草坪立体结合种植的方式,来增加植物群落物种种类,形成疏密有度,障透有序和高低错落的群落层次结构,才能对改善绿地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有积极的作用。当然,主题公园中仅植物种类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建的是主题公园不是植物园。植物多样性只是自然法则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形成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形式多样的前提。只有通过明确的设计意图和精巧的植物配置、精心的选择丰富多样的植物,才能建造出风景如画的主题公园。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篇(9)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篇(10)

引言

湿地公园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湿生与沼生生态系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等特殊功能,存在湿地生态恢复的潜在可能性的湿地区域。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依托,出现了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等生态困境,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光辉及活力。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湿地公园,过度的人为化干扰也导致了这些湿地公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湿地公园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1 湿地公园营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在形式上,人们缺乏对湿地本体特征的重视,对城市湿地公园概念泛化,按照普通公园的规划方式来设计,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对湿地的过度开发,没有重点突出湿地类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强调了公园的娱乐属性,淡化了科普教育、宣传以及湿地保护等功能的设计。第二,现今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重点放在策划上面,缺少科学的认知与评价。最后,在起初设计湿地公园着重考虑始建之初的效果,缺少了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可持续性的考虑。

2 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能够满足当今人类需要且在不危及到下一代生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下一代人的生活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每一个规划都在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现状,过度的开发业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将日益加剧。通过对湿地进行景观打造,可以改善人类对然的破坏程度,同时给人类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缓解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大自然对立的关系。

3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策略

湿地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不影响场地生态条件的同时满足一定的利用要求,利用湿地自身的固有资源循环模式,使湿地公园本身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可持续利用。其相关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强力有效的控制人为干扰因素,合理并充分的利用场地自身条件。在湿地生态系统这个高效的能量体系里面,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在建设公园期间高效的利用其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就能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效益。

(2)调整湿地公园的景观结构,使其更加整体。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由于湿地的面积较小,斑块较多,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避免在建设人工设施后形成阻隔。

(3)在动植物的的物种选择上,强调使用地域性物种。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湿地公园中物种多样性而忽略了生物本身的适应性。

4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设计

在湿地公园可持续化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具体要落实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上来。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化设计可以从水体、绿化、人文、材料这个方向发展。

水体方面,需要保证它具有防洪防灾的安全性、景观生态用水的安全性。从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而言,水体的设计必须保证有个良好的生态结构配置。

绿化方面,对于整个湿地公园而言它起到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能够建立支援与补充自然生态系统繁衍的环境条件的植物是首选,湿地植物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资源,在生态园林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方面,采用具有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应用于湿地景观中,让参与者能够体会到地域文化所带来的不同魅力。它包含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所以,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时候要以保护性为主要原则。

材料方面,生态、美观、环保、低碳、实惠的材料是人们所青睐的景观材料。近几年来,废旧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景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废旧的建筑物本身就是可持续设计的最佳的载体,利用建筑物和一些废旧材料搭建的平台能够使建筑本身更自然地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同时不同的材料运用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游憩。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在设计之初欠缺周密考究,也有在实践中与理论的矛盾,但不管如何,都应该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中汲取营养。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破坏后才受到景观设计师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从更生态、可持续的角度去和谐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能通过自己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见解帮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们走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乡镇履职报告 下一篇: 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