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7:14: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基基础工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事故实例:某市修建的一座库房楼,该库房为两层楼房,平面呈一字型,东西向长47.28m,南北向宽10.68m,高7.50m。库房正中为楼梯间,东西各两大间,每间长10.89m、宽10.20m。中部有两个独立柱基。内外墙均为条形基础。此楼在使用一年后。库房西侧二楼墙上既发现有裂缝。此后裂缝数量增多,裂缝宽度展扩。据详细调查统计,大裂缝已有33条,有的裂缝长度超过1.80m,宽度达10~30mm,且地面多处开裂。6年之后,再度调查,发现裂缝长达3.20m,裂缝宽为8~10mm,且内外贯通。说明6年多来库房的沉降一直都在发展。
事故原因分析:原勘查失误是事故的主因,原勘查报告虽有偿个钻孔资料但仅有库房对角线的41#、46#孔分别深5.10m、5.35m,其余5个孔只有2m多,远不及基础受压层深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孔已穿过有机土和泥碳层,但却未做记录,在报告中未说明,只是简单地建议地基计算强度为fk=100KN/M2。这是该库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根源;设计人员对这份粗糙的勘查报告,并未提出补做勘查的要求。此外按规范规定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宜小于或等于2.5;本例虽为二层砌体结构,但长高比L/H=47.28/7.5=6.3,次值》25,导致房屋的整体刚度过小,对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的调整能力太弱。设计人员又未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有力结构措施,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重要原因。
应吸取的教训:第一,工程勘查工作做的粗糙;第二,地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不当,未能使房屋坐落在比较均匀的天然或人工地基上;第三,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弱。这三点教训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方法不好”。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大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二)因建筑物基础底面土压力过大超过地基承载力造成的事故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下面列举全世界闻名的实例
事故实例:加拿大特斯康谷仓,平面呈距形,长度59.44m,高度为31.00m,宽度为23.47m。容积为圆筒仓,每排 13个仓,5排,总计65个圆筒仓组成,谷仓的基础为整块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厚度61cm,基础埋深为3.66m。1911年该仓开始施工,1913年秋完工。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总重量的42.5%。1913年底月起此谷仓装谷物,仔细装载,分布均匀。10月当谷仓装了31822m2谷物时,发现谷仓下沉,一小时沉降达31.5cm,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24小时内,整个谷仓倾倒,倾倒度达26.53。谷仓西端下沉7.32m,东端上抬1.52m。
事故原因分析:经检查,谷仓工程未做勘察。设计根据邻近工程基槽开挖实验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为352KPa,应用到这个谷仓。谷仓场地位于冰川湖的盆地中,地基表层为近代沉积层,厚度3m;表层下面为冰川沉积粘土层,厚度122m。1952年在离谷仓18.3m处打了一些钻孔,从钻孔的粘土原状式样测的:粘土层的平均含水率随深度而增加,从40%到60%;无側限抗压强度从118.4 KPa减少到70.0 Kpa,平均为100 KPa;平均液限ωl=105%,塑限ωp=35%,塑性指数高达IP=70。由试验可知这层土是高胶体、高塑性的。按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f,如采用粘土层无側限抗压强度平均值100 Kpa,则地基承载力f为278.6 KPa,小于谷仓地基破坏时的基础底面压力329.4 KPa,若用qumin=70.0 KPa计算,则f=193.5 KPa,更远小于谷仓基础滑动时的实际基底力.
事故主要原因:加拿大特斯康谷仓破坏的是因为谷仓事先未做勘察,设计盲目进行,采取设计荷载远超过地基土的承载力,导致谷仓发生地基整体滑动破坏的严重事故。
应吸取的教训: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事故,它造成的工程事故灾害很严重,必须引起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度重视。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 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在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三)因地基中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影响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在地基土中存在有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或淤泥软土,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刨槽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事故实例:某厂铸钢车间厂房长度66.75m,宽度39m,为三跨等高排架,柱基为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2m。基础夯实干密度》ρd≥16g/cm3,夯实影响深度0.3~0.4m。厂房主体结构完工。安装吊车前发现结构开裂事故:房屋东侧地面开裂,裂缝长达15m,裂缝最大宽50~60mm,。南墙东侧开裂,裂缝最大宽20mm,钢筋混凝土圈梁亦被拉裂,裂缝多达20余条。厂房东南角向外偏移20mm。厂房东南6个基础下沉。下沉速度平均每月约3~4mm。
事故原因分析:第一,未按设计要求探墓深度6~7m。实际探墓深度只有2m,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探,在东南角10个柱基范围内,就探出木棺11个,位于基础下或旁边。木棺顶距基础底面约1.5~2.0m,木棺有的为空穴,有的充填淤泥。第二,厂房未经详细勘察,据初勘阶段临近厂房探坑资料,按地基土的承载力150KPa盲目设计,实际地基土非天然沉积土,而是填土,地基土的承载力仅为100~120KPa。
一点经验: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遇到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设法弄清情况,除进行必要的勘测、挖掘之外,虚心向当地人和工人请教,进行细微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四)因建筑地基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
1.当建筑地基中存在地下水,并有下列条件时,则可能发生溶蚀与管涌事故:
(1)石灰岩地区经长期地下水的作用,可能发生溶洞。溶洞发育地区,将发生地基溶蚀。
(2)山区残积土或披积土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在地下水流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溶蚀或管涌。
(3)如地基土质级配不良,地下水流速大,则地基中土的细颗粒可能被冲走,而产生管涌。
凡在上述地区建造的工程都应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如果认为地基中存在上述溶蚀问题,应另选场地,因为上述溶蚀事故的措施相当不容易,并且费用很高。
事故实例:美国东南部亚拉巴马洲净水厂建在一座小山旁,基槽开挖6m深,以建造沉淀池和过滤建筑物,工厂完工并使用一个月后。一天早上,操作人员听到很响的咕咕声,随着一连串的隆隆声,像远距离开大炮一样,过滤建筑物发生严重摇动并开裂,从顶部一直开裂到底部,同时建筑物一半发生倾斜。
事故原因分析:净水厂的地基土为残积土,基岩为石灰岩,裂缝发育。建筑物施工其间,施工单位不慎打破直径457的自来水总管,结果将容量为226的大水箱放空,使得大量水渗入地下,当地基受水浸泡后,由于残积土颗粒大小悬殊,细颗粒被水冲走,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导致沉淀池底部出现大的洞穴,沉淀池基础与地基之间多处产生很大的缺口,宽达15~30。由于地基严重溶蚀与管涌结果。净水厂完全遭到破坏,无法使用。
应吸取的教训: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和工期、建筑工程的投资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工程事故。
2.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有:
(1)基础埋深——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厚度以下,后者与土中的毛细水有关。
(2)施工排水——当基础埋置地下水位以下时,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工必须排水。如果排水不好或基槽遭踩踏都会造成隐患。
(3)地下水升降——下降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上升会使粘土层软花、湿陷性黄土下沉、膨胀土层吸水膨胀。
(4)溶蚀与管涌——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存在会造成溶蚀,在有承压水地区,如基槽挖除承压水以上隔水层,则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浸泡地基。
(5)空心结构浮起——水池、油罐、空旷地下工程埋深超越地下水位教多时,可能上浮,影响使用。
三、结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最关键的事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明确事故(下转第28页)(上接第26页)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第二,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得较多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有关人员应针对地基情况,“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勘查、总体布置,选取基础类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有关人员不仅要研究已出现的工程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同时也应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在地震区中,对已发生的消耗性地基基础事故,不应忽视而应及时修好,否则在地震作用下可能转变为灾难性的工程事故。
第五,建议编制有关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法规,以使有关方面重视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科学出版社,2002.
[2]罗福干.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对建筑企业调研,与建筑企业实践专家、同行学者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更加适应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并通过随堂听课、教学过程随机检查等方式检查课程标准执行情况[2]。
(二)根据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岗位的职业要求,更新、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就业的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岗位的需要,结合行业和工程实际,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两个衔接、两个突出”,即:“理论教学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相衔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教学内容与前后续课程衔接,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涉及的相关领域较广,与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标准,注意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尽量避免、减少与已学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学会寻找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地掌握专业知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3]。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兴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使得在地基基础工程中不断出现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吸收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建筑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并注重现行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应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验项目的优化整合,增加设计型和工程应用型实验
对土工实验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如地基土的重度试验、含水量等实验不再单独开出,而是结合在地基土的液塑限实验、压缩实验、直接剪切等实验中进行。适当增加设计型和工程应用型实验,让学生掌握工程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4]。如在地基土工程性质的评价实验中,选取某一实际工程项目的地基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自行制定相关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最后提交基础工程设计所需土性参数。
2.构建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强化学生专项职业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实训项目有:浅基础课程设计、基础施工图识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识读和使用等。如在浅基础课程设计中,提供某典型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和上部结构荷载等条件,真题习做,要求学生进行该实际工程的浅基础设计计算。此举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真实职业环境中,“教、学、做”合一,学生全过程参与基础工程施工实践,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常见浅基础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熟悉基础施工质量标准、安全要求,逐步具有分析处理基础施工技术问题和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技术应用能力。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针对本课程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而学生感觉抽象、难学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施工现场教学、工程录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施工现场教学
地基基础工程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浅基础和桩基础的构造要求、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课堂讲述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针对这些实践知识可采用施工现场教学法,即选用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的工程项目,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边观看工人施工过程,边结合实际进行基础构造、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等的讲解,并让学生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的对照和观察,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工程录像教学
该课程具有注重实践、依赖实际经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将不同基础类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录像适时地插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工程实践有了感性认识,以前难以讲清的问题通过影像、图片、动画直观清晰地展示,变得通俗易懂,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轻松,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动力。
(五)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仅检查教学效果,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手段。传统的课程考核不仅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地基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教学目标,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把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有机结合,即课程考核=平时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5]。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阶段考核则根据各章节教学要求,采用单元测验、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即采用试题库或命题试卷进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课程主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验实训报告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内容也不局限于教材,不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而是延伸到课外知识、前沿信息上,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改革保障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执教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目前承担本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团队教师共8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名,讲师2名,4名兼职教师均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团队教师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熟悉和掌握基础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等,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国家已颁布的现行新规范和新标准,结合近几年土木工程中的“四新”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编写的《地基基础工程》教材已于2012年8月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该教材已在相关院校和专业使用,经对使用师生进行调查,该教材使用效果好,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参考书和广大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此外,还编写了土工实验指导书和土工实验报告、地基基础工程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等,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从2010年开始就不断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目前,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已基本完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学习指导、习题及解答等已陆续在校园网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方便教师课后为学生进行网上答疑,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TU761.4]文献标识码:A
前言:为了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必须做好桩基的检测工作。桩基的检测工作时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学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铁路、桥梁、公路、隧道工程都高速发展开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层高日益加大,建筑高度越大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也就越大,因此桩基检测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前景也日益广阔。
一、桩基检测的新技术---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
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是一种成像分析技术,是通过使用钻孔成像仪来进行桩基检测的,借助钻孔成像仪来对桩基的钻心孔进行分析。电缆、成像探头以及主机是钻孔成像仪的组成部分,具有下面的几个特点:第一,可以直接反应出桩基的钻孔芯内的混凝土的沟槽、混凝土;离析现象以及蜂窝麻面等的准确的位置以及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二,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对桩底的沉渣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且对其方位进行精确的判断;第三,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作为钻空芯孔偏出桩外的方向判断的辅助方法;第四,基桩钻芯检测钻孔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测岩石结构、裂
隙、岩溶地层岩性、断层以及夹层等。
二、新型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桩基和土之间关系非常复杂,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影响桩基和土之间关系的因素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且桩基的形状各式各样又存在不确定关系以及非线性关系,导致桩基的检测难度加大,准确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会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来进行桩基检验,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使用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以及小白分析等智能方法进行桩基检测的相关研究,人工智能理论的应用将是桩基检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1、神经网络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以来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推广使用并取得来了显著效果。目前已经有学者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桩基的检测中,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桩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根据装的入土深度、标贯击数、土体应力、土体特征等来进行桩基横向承载力的预测,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的极高。除此之外,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与用到多种类型的桩基的承载力预测中,之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的预测时使用通用的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更为显著。神经网络模型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2.2、小波分析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小波分析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小波分析在进行桩基检测时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小波分析的优点和桩基动测信号的特点相匹配,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基桩的动测信号的分析中,效果显著。小波分析法还可以应用大哦哦基桩的数值模拟基桩的动测信号以及现场信号的测试等方面。除此之外,小波分析法还可以和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运用到桩基的检测中,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了训练桩基,将桩基进行智能化的分类,同时小波分析法为桩基的完整性检测提供坚实的基础。小波分析法及其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2.3、遗传算法在桩基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中的发展和应用
遗传算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可以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遗传算法可以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用来弥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算法容易震荡以及收敛速度慢的缺陷,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运用到桩基检测中可以很好的预测桩基的竖向承载力。第二个方面的应用是在基桩的参数反演分析以及基桩的损伤识别中直接运用遗传算法,该算法可以拟合预测到的桩基的时程响应曲线,之后进行桩基完整性预测,并将桩基检验的结构量化。遗传算法及其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在桩基检测中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桩基检测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介绍。目前我国的桩基检测技术使用的都是高应变、低应变等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有效检测深度、第二缺陷判断、应力比反射法的尺寸等问题。各种数学算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为桩基检测打开了一扇门,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目前桩基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就是不断的研发新的硬件设施,来提高检测仪器的准确度;其二就是软件的开发,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将各种数学模型运用的桩基的检测中来提高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神经网络模型、小波分析、遗传算法等在桩基检测时可以有效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但是目前这是在研究解决还没有应用到桩基检测中,将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反应在下面的四个方面:
(1)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小波神经分析法的结合使用在进行桩基检验室可以进行桩基承载力的预测以及桩基的损伤识别,有效提高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小波神经分析法的结合使用实现了桩基检测的智能化识别,是桩基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用小波系统和神经网络来制定一个系统进行基桩的职能测试。可以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4)数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立资料数据库,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也方便不同地区不同工程之间的经验积累,为桩基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侠.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基础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56.
[2]张光辉,王鹏.关于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3,17:158.
[3]熊启东,李成芳,孔凡林.《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6-2012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J].重庆建筑,2012,09:1-4.
[4]李石夫.岳阳市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探讨[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82-84.
前言: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含量较高、占用资金较大的特点,地基基础作为地下隐蔽工程,很难得到人们的重视,隐藏工程的造价控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的控制中,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的管理,从而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本文通过对地基基础建设工程的研究,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进行介绍,分析了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管理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现状
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是目前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体制问题方面来看,我国当前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对审核工程造价过于重视,忽略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在目前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在业务咨询和中介组织名称中都缺乏专业性、统一性、一致性。从技术问题方面来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严重缺乏完整性和具体性,工程施工定额不细致相对比较粗糙,缺乏技术工艺的创新在工程施工中,建筑地基整体施工对象的不同要求,预算定额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
1、管理的系统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系统是若干个组成要素,通过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对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来说,各个方向都具备系统的特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横向中,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组成一个系统,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观点、原理来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管理要实施在工程的整体上,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设计预算、工程结算、投资估算、标底报价、竣工结算等各个方面,组成了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纵向系统。
2、管理的多主体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客体,而主体却不仅仅是一个有很多,比如:政府主管部门、各大基础工程公司的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造价咨询机构都可以作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监理单位对工程造价实施的技术指导,由政府部门推行的法律条例和法规,中介为承发包方提供的技术服务,承发包双方对造价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围绕工程造价所展开的,因此,多主体性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
3、管理的动态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动态性,一方面是造价本身具有动态性,地基基础工程建设中,物价水平、自然条件、社会因素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具有动态性。还有一方面是造价管理的重点和内容在整个项目的不同阶段是有变化的是动态的。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阶段,标底和报价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充分的发挥技术水平。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编制一个有效的投资估算,进一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目标是,控制造价来提高投资效益,但是前提是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三、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的控制。
在施工前的阶段,我们要技术、经济两方面进行,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占总体的四分之三。因此我们要充分的分析实际情况,通过技术与经济有效的结合来优化方案,做好基础工程造价预算,地基基础工程的预算要合理的控制,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技术还要重视经济,逐渐完善和加强设计部门的责任,是每一名设计人员都能有经济意识,主动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评估各个阶段可能有影响因素发生时,要积极主动的选择最适合的优质方案,在设计阶段主要是做到合理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前对工程进行控制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编制方面、总承包合同的签订方面、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方面。严格把控工程成本的预算,坚决杜绝成本失控的现象发生,对工程施工前的控制,有利于工程成本的压价,减轻资金使用成本,资金的周转向良性方向发展。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控制。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价的控制主要是由监理和业主来主要负责的,地基基础工程这部分在施工中属于隐蔽的工程,监理和业主对这部分的造价控制任务更加艰巨。通过对一些工程施工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一般突破投资限额的主要原因是签证费用、工程的变更等造成的。所以,为了避免投资限额的突破,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我们要严格的按照下面三点去做,首先,如果有可能变更或签证费用的情况出现时,经济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实际情况认真的分析,不但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尽可能的节省投资,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的情况。其次,当遇到不能避免的工程变更的情况出现时,要对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和施工的合同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讨论,找出合理的依据,确定合理的变更价款在变更发生的同时,避免事情过后无法控制。最后,地基基础工程属于隐蔽工程,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实量、实测、整理、归档资料、确认等工作,工程费用的实际情况要及时的掌控。做好会审的相关工作,对工程质量和成本给予相应的确定,对施工过程的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后的控制。
在做好了施工前、施工中的投资控制后,在很大程度上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得到了控制,但是在竣工以后的结算时,有些影响投资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出现,比如索赔是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当事人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合同规定,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产生了一定的损失,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补偿。健康开展工程索赔,可以推进双方按照实际情况和合同,真实有效地商讨并调整工程的工期和造价,对双方加强内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把原本打入工程报价的未预见费用,调整为实际损失支出,这样能够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报价。
四、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地基基础工程中,对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造价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和有效的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来说,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有效的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新洪、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45-14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factors and causes offounda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giv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keywor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engineering ge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地基基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 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 建筑工程竣工后, 难以检查, 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 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 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 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 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 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 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 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事故实例: 某市修建的一座库房楼,该库房为两层楼房,平面呈一字型,东西向长 47.28m,南北向宽 10.68m,高 7.50m。库 房 正 中为楼梯 间 ,东西各两大间,每 间 长 10.89m、宽10.20m。中部有两个独立柱基。内外墙均为条形基础。此楼在使用一年后。库房西侧二楼墙上既发现有裂缝。此后裂缝数量增多,裂缝宽度展扩。据详细调查统计,大裂缝已有 33 条,有的裂缝长度超过 1.80m,宽度达 10~30mm,且地面多处开裂。6年之后,再度调查,发现裂缝长达 3.20m, 裂缝宽为 8~10mm,且内外贯通。说明 6 年多来库房的沉降一直都在发展。
事故原因分析: 原勘查失误是事故的主因, 原勘查报告虽有 偿 个钻孔资料但仅有库房对角线的41#、46#孔分别深5.10m、5.35m,其余5个孔只有2m 多,远不及基础受压层深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孔已穿过有机土和泥碳层, 但却未做记录,在报告中未说明,只是简单地建议地基计算强度为fk=100KN/M2。这是该库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根源; 设计人员对这份粗糙的勘查报告, 并未提出补做勘查的要求。此外按规范规定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 其长高比 L/H 宜小于或等于 2.5;本例虽为二层砌体结构,但长高比 L/H=47.28/7.5=6.3,次值》25, 导致房屋的整体刚度过小, 对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的调整能力太弱。设计人员又未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有力结构措施,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重要原因。
应吸取的教训: 第一,工程勘查工作做的粗糙;第二,地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不当,未能使房屋坐落在比较均匀的天然或人工地基上;第三,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弱。这三点教训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方法不好。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大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 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二) 因建筑物基础底面土压力过大超过地基承载力造成的事故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这一限度, 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引起房屋开裂; 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 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 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下面列举全世界闻名的实例
事故实例: 加拿大特斯康谷仓,平面呈距形,长度 59.44m, 高度为 31.00m, 宽度为 23.47m。容积为圆筒仓, 每排13个仓,5 排, 总计 65 个圆筒仓组成, 谷仓的基础为整块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基础厚度 61cm, 基础埋深为 3.66m。1911 年该仓开始施工, 1913 年秋完工。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总重量的 42.5%。1913 年底月起此谷仓装谷物,仔细装载,分布均匀。10月当谷仓装了 31822m2谷物时,发现谷仓下沉,一小时沉降达 31.5cm,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 24小时内, 整个谷仓倾倒,倾倒度达 26.53。谷仓西端下沉 7.32m,东端上抬 1.52m。
事故原因分析: 经检查,谷仓工程未做勘察。设计根据邻近工程基槽开挖实验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为 352KPa,应用到这个谷仓。谷仓场地位于冰川湖的盆地中,地基表层为近代沉积层,厚度3m; 表层下面为冰川沉积粘土层,厚度 122m。1952 年在离谷仓 18.3m 处打了一些钻孔, 从钻孔的粘土原状式样测的: 粘土层的平均含水率随深度而增加,从 40%到60%; 无側限抗压强度从 118.4 KPa 减少到 70.0 Kpa,平均为100 KPa;平均液限 ωl=105%, 塑限 ωp=35%, 塑性指数高达IP=70。由试验可知这层土是高胶体、高塑性的。按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f,如采用粘土层无側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100Kpa, 则地基承载力 f 为278.6 KPa, 小于谷仓地基破坏时的基础底面压力 329.4 KPa,若用qumin=70.0 KPa 计算, 则 f=193.5KPa, 更远小于谷仓基础滑动时的实际基底力。事故主要原因: 加拿大特斯康谷仓破坏的是因为谷仓事先未做勘察,设计盲目进行,采取设计荷载远超过地基土的承载力,导致谷仓发生地基整体滑动破坏的严重事故。
应吸取的教训: 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事故, 它造成的工程事故灾害很严重,必须引起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度重视。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在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 三) 因地基中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影响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 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 在地基土中存在有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或淤泥软土,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 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刨槽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事故实例: 某厂铸钢车间厂房长度 66.75m,宽度 39m,为三跨等高排架,柱基为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 2m。基础夯实干密度ρd≥16g/cm3, 夯实影响深度 0.3~0.4m。厂房主体结构完工。安装吊车前发现结构开裂事故: 房屋东侧地面开裂, 裂缝长达 15m,裂缝最大宽 50~60mm,南墙东侧开裂,裂缝最大宽 20mm,钢筋混凝土圈梁亦被拉裂,裂缝多达 20 余条。厂房东南角向外偏移 20mm。厂房东南 6个基础下沉。下沉速度平均每月约 3~4mm。
事故原因分析: 第一,未按设计要求探墓深度 6~7m。实际探墓深度只有 2m,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探,在东南角 10 个柱基范围内, 就探出木棺 11 个, 位于基础下或旁边。木棺顶距基础底面约 1.5~2.0m, 木棺有的为空穴, 有的充填淤泥。第二, 厂房未经详细勘察,据初勘阶段临近厂房探坑资料,按地基土的承载力 150KPa 盲目设计,实际地基土非天然沉积土,而是填土,地基土的承载力仅为 100~120KPa。
一点经验: 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遇到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设法弄清情况,除进行必要的勘测、挖掘之外,虚心向当地人和工人请教,进行细微的调查研究, 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 四) 因建筑地基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
1.当建筑地基中存在地下水,并有下列条件时,则可能发生溶蚀与管涌事故:
(1) 石灰岩地区经长期地下水的作用,可能发生溶洞。溶洞发育地区,将发生地基溶蚀。
(2) 山区残积土或披积土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在地下水流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溶蚀或管涌。
(3) 如地基土质级配不良,地下水流速大, 则地基中土的细颗粒可能被冲走,而产生管涌。
凡在上述地区建造的工程都应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如果认为地基中存在上述溶蚀问题,应另选场地,因为上述溶蚀事故的措施相当不容易,并且费用很高。
事故实例: 美国东南部亚拉巴马洲净水厂建在一座小山旁,基槽开挖 6m 深,以建造沉淀池和过滤建筑物,工厂完工并使用一个月后。一天早上,操作人员听到很响的咕咕声,随着一连串的隆隆声,像远距离开大炮一样, 过滤建筑物发生严重摇动并开裂,从顶部一直开裂到底部,同时建筑物一半发生倾斜。
事故原因分析: 净水厂的地基土为残积土,基岩为石灰岩, 裂缝发育。建筑物施工其间, 施工单位不慎打破直径 457的自来水总管, 结果将容量为 226 的大水箱放空, 使得大量水渗入地下, 当地基受水浸泡后,由于残积土颗粒大小悬殊, 细颗粒被水冲走, 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导致沉淀池底部出现大的洞穴, 沉淀池基础与地基之间多处产生很大的缺口,宽达 15~30。由于地基严重溶蚀与管涌结果。净水厂完全遭到破坏, 无法使用。
应吸取的教训: 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和工期、建筑工程的投资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对地下水处理不当, 可能发生工程事故。
2.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有:
(1) 基础埋深———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冻土层厚度以下, 后者与土中的毛细水有关。
(2) 施工排水———当基础埋置地下水位以下时, 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工必须排水。如果排水不好或基槽遭踩踏都会造成隐患。
(3) 地下水升降———下降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而上升会使粘土层软花、湿陷性黄土下沉、膨胀土层吸水膨胀。
(4) 溶蚀与管涌———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存在会造成溶蚀, 在有承压水地区, 如基槽挖除承压水以上隔水层, 则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浸泡地基。
(5) 空心结构浮起———水池、油罐、空旷地下工程埋深超越地下水位教多时, 可能上浮, 影响使用。
三、结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 最关键的事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只有正确的分析, 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 明确事故的责任; 只有正确的分析, 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也只有正确的分析, 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 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 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 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 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 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 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第二,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得较多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 有关人员应针对地基情况,“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勘查、总体布置, 选取基础类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当中,存在很多对其施工开展产生阻碍的因素,因此,本章节主要是针对地基基础中的重点工程部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首先要做好地基基础施工的准确勘察,合理的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地基基础施工。1.1准确勘察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作为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房屋建筑应该先进行工程的勘察。为了将建筑施工选址的水文地质情况准确、全面的反应出来,就应该提供详细的工程勘察报告,另外,也需要有效地预防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质量缺陷,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与现场地形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做好地质勘察。在施工期间,也需要结合建筑物结构特点,做好具体功能分析,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工程勘察。在整体建筑施工中,勘察工作时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是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保持其准确性。此外,在开展任何一项具体的工程时,在地质勘察当中,首先需要做好钻孔深度的恰当选择,确保深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如果设计深度不足,压缩厚度无法达到桩基础施工的土层要求,就会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产生影响,一旦数据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所以,在地基勘察工作得以保证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钻孔的深度,才能够避免在施工期间遇到重大的质量事故,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2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作为与地籍连接的结构,房屋工程施工的地基基础需要承载较大的压力,其中包含了上部建筑施工的压力与地基基础压力。并且,在建筑物的竖向体系想着地基进行传递中,一旦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无法达到标准,就必须采取独立性的地基基础,如果地基基础脚软,而上部建筑又较高,就可以选择筏形地基基础。如此,不仅可以将地基的接触面积扩大,并且这一种地基基础也比独立性地基基础更加稳定。另外,如果地基所在区域是粘土等较好的土质,就可以在地基连接时采取一些支撑用的钢筋混凝土人工灌注桩。但是如果地基属于松软型,在施工中就需要做好地基基础处理,做好承载能力的准确计算,再配合上沉井和桩基等方式开展地基基础施工。1.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时,遇到淤泥,并且上层的土层相对较薄,在施工中就应该避免对淤泥分布的影响。在地基处理方式选择上,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增强建筑实体对于不均匀地基的适应能力,如果地基处理方式确定,还需要对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多次重复的检验。在处理完地基基础后,建筑地基的变形要严格遵守目前的建筑工程的各项数据,并且对于施工中的沉降量也要做到实时观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方案应该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荷载分布与大小、相邻建筑物的基础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验证,以此来选择基础地形。比如:对于地基基础较差、荷载较大的情况,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将整体性增强,减少不均匀沉降,尽可能满足沉降与地基的实际要求,可以在施工中通过人工处理或者是桩基础的方式,而人工挖孔桩适合地下水位较深的地质,并且在持力层之上没有流动性的淤泥质土。所以,采取桩基础能够满足这一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施工。此外,在施工方案确定后,我们也要考虑到超长会给结构带来何种影响,一旦伸缩缝不设置或者是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增大,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错误,来避免结构出现开裂,在伸缩最大间隙适当增大等各项措施当中,在结构施工阶段使用防裂措施是最有效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一种哦哦那个方式,一般来说,施工中都会采取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另外,如果建筑物本身的高差较大,那么在结构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不进行永久变形缝的设置。如果地下室结构超长较多,仅仅依靠后浇带的设置还无法将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问题解决,这是,可以考虑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式,将膨胀加强带适当地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并且做好技术的保证,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满足要求,把握好微膨胀剂的配合比的准确性,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期间,在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需要进行永久变形缝的设置,并且在施工阶段还需要沉降后浇带,根据地基持力层土质的实际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的布置等等条件来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天然基础利用时,埋深一般都应该比裙房基础深2m之上,如果没有满足要求,就需要做好高层建筑稳定性的计算,并且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之间也要做贯通,在期间设置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可以选择硬质的材料进行填充,如果不发妥善处理,就可能出现高层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的问题,等待建筑投入使用后,就会出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的现象,造成渗漏现象。近年来,由于复合地基在提高地基持续承载力并控制建筑实体沉降上效果明显,被广泛的应用。不过,无论是在建筑施工当中使用哪一种技术,除了重视施工工序,材料和管理外,首先还要保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
2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有这样一句话: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的安全性,作为房屋建筑施工当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性,同时,也影响着整体化建筑工程施工。所以,加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科技投入,才有利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建筑事业整体的发展,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刘文立 单位:山东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房屋建筑的基础性施工,也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作为万丈高楼的重要支撑,控制好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并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但建筑地基在建筑学领域所指的是工程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可能会受到地质因素等影响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地震频发地区,对建筑地基的施工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一旦因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的通过技术措施给予改进和解决,而是遗留在后期工程,将对建筑工程的后期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因为建筑物地基问题遭受地震灾害而导致建筑物倒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细化施工过程中每一施工环节的技术措施,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满足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实践经验,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浅显的分析。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不管是任何工程建设,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勘察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其中,地基基础勘察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收集建筑工程设计的总平面图,分析建筑物建筑地形及平面图坐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构造及基础的形式来分析建筑的荷载力,根据荷载力来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及地基允许变形范围。
2) 建筑物地基基础勘察后,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地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工程特性进行查明,继而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能和均匀性,找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地质情况,如软土层、砂石层地质等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处理方案。
3) 对于单栋高层的建筑物,一般勘探点要设置四个以上,并且勘探点要均匀地分布在勘探现场;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群,其中每栋建筑物至少要设置一个关键的勘探点。
4) 详实地勘探深度进行勘察。从基础的地面算起,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地基的受力层上,地基的地面宽度不得小于五米,同时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确保勘探孔的深度符合抗拔承载力的评价要求。
5) 在进行地基土取样测试时,要根据地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来合理确定勘探点数量;如果地基土质性质不均与,可采取原位测试的方式进行取样测试。
2.2 支护设计与土方开挖
针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可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等支护设计技术,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 将待要开挖的建筑物地基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地基下面的排水管道及电缆等供水供电设施搬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绘制出施工现场平面图,平面图内容包括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管及集水井位置等。设置测量控制网,找准并控制好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的控制方案。值得提出的是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不得小于0.002,以免造成场地积水,对施工造成影响。此外,对于进场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工作,以免因机械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
2)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用反铲挖掘机挖除较硬的土质,遇到岩石层要通过岩石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其中,反铲挖掘机在进行分层挖掘土层时或者挖掘较深区域时,运载基坑土的汽车要停靠在反铲挖掘机的一侧,减少反铲挖掘机回转角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基坑的边角位置,难以通过挖掘机来完成开挖时,可通过人工对其开挖,确保基坑开挖的各项要求都符合设计标准。
3) 待基坑开完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基坑的保护工作,可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装置,以免施工现场的挖掘机碰坏基坑边缘或者是其它施工运输设备破坏基坑。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渠和集水井,并对场地设置一定的坡度,以防因下雨天气场地积水或者是水侵入基坑,基坑遭水浸泡后破坏土层强度,待基坑回填后发生沉降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基础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控制好因地下水位过高而破坏地基影响施工可通过管井降水法来处理。
1)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井深超标则会消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六米左右。
2) 地基含水层的土质一般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交互层,土质渗透性差,影响管井出水。所以管井井深要穿透含水层至基岩底部。通过地基底部的砂层、卵石层等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便于出水。
3) 假如建筑开挖基坑较大并符合基坑内甚至管井的条件,可在基坑内设置管井排水,可有效地减少管井数量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考虑基坑内外设置管井的方式,通过控制降幅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J] . 江西建材, 2011( 4) : 107- 108.
在建筑的施工中,地理环境和施工技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地基基础施工又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施工是工程开展的基础,也是为今后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整个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证。现代房屋建筑的发展趋向于更大更高,这就对地基的坚实可靠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施工承担着整个建筑的所有重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固与安全。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施工,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的正式竣工和安全使用。本文将对地基施工技术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地基基础施工水平。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的地基是一项隐蔽性工程,是指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固与安全,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更需要注意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比如闻名世界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该塔高55m,始建于十二世纪,但是中间因为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该塔发生倾斜而暂停施工,直至十八世纪竣工后,塔身还是不断向南倾斜,经过多吃处理与加固之后才得以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的地质条件各异,地质情况复杂,加之诸多地质灾害频发,这就对我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整个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地基必须达到承载整个上部结构荷载的水平,否则上面的房屋建筑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如下特点:复杂性,我国国土宽广,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较大差异,加之地质灾害频发,这就使得我国房屋建设的地基基础工程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发性,近些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面,我国的房屋整体质量较低,坍塌事件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潜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诸多工序是依次进行、环环相扣的,有些潜在性的问题没能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或者被选择性的忽略掉,以后发现时再进行补救就会比较麻烦;严重性,地基是整个房屋建筑的基础,如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不过关的话,那么就无法保证后期施工的正常进行,将会有重大的不可调整的安全患,而且地基的局部问题往往是不易被察觉的,但是可能会在后期的施工中逐渐的显现出来;困难性,地基基础是地下作业,其特殊位置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也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其施工质量的保证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3.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相关的勘察。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依图并结合实际工程中房屋建筑的性质、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等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以此确定地基的埋深和允许的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工作,确定工程项目的地质类型、工程特性等,科学合理的分析及评价该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大致判断出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及分布情况,以便于为之后制定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勘探点的布置,对于单栋高层建筑来说,要尽量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因此要布置四个以上的勘探点;而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群,可以适当的减少勘探点的数量,但是要保证每栋建筑至少要有一个控制性勘探点。
(4)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地面算起,要严格控制勘察勘探的深度,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如果地基的底面宽度不小于五米,则要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要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能够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5)在进行取样和测试工作时,要考虑地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合理确定勘探点的数量。如果地质条件不均匀性较差,则可以考虑选用原位测试的技术。
3.2 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的支护设计,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等形式,具体的设计技术有: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将该区域内的地下电缆和排水管道等进行搬迁,与此同时还要绘制施工现场场地的平面图,在绘图时注意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以及集水井位置等信息。然后设置测量控制网,反复多次的分析,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等,以确定其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依据。这其中为了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临时性排水沟的方向要不小于0.002。另外,在机械设备进场之后,要加强维护、检查和试运转工作,以确保这些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顺利完成施工。
(2)土方开挖成型成基坑之后,要加强对成品的保护工作。加强对测量控制桩的保护,防止被挖掘机撞坏基坑;为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要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并在基坑的周围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渠道;在夜间施工时,要确保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防止地基和边坡超挖。
3.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有着较大的影响,地下水位过高就会腐蚀地基基础,引发地下沉陷,为了有效控制地下水,可采用管井降水法。
(1)从上至下,承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是会逐渐变大的,因此,如果降幅相同的情况下,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一旦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是要比基坑的挖深大6米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渗透性较差的粉质粘土和粉砂交互层,这种情况下可讲井深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提高渗透系数。
(3)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可以在坑内布井,减少管井的数量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基坑的面积较小时,可在基坑内外布井,控制降幅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4 基坑监测技术
使用基坑监测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工程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工程安全性。
(1)详细观测基坑边坡变形情况,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根据观测数据,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适当调整支护参数,确保工程安全性。若发生异常现象,则可以采用支撑或回填方法提高边坡安全系数。
(2)在进行监测时,除了要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位置,还要观察基坑的渗、漏水情况。
(3)在布置监测点时,点位要选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最不利的地段。
4、结语
综上,房屋建筑的地基是一项隐蔽性工程,包含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可以将房屋建筑的荷载力传递到地基的下部结构,起到了支撑荷载的作用。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掌握高水平施工技术,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J] .江西建材, 2011( 4) : 107- 108.
[2]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 J] .科技资讯, 2006( 20) : 63- 64.
Pick to: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the phase of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quantity and scale, people began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s more, the found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s a whole, s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oo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每一座建筑的根基,在工程建设当中,都是作为头一道工序来进行施工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施工技术的高低,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位置不同,所面临的地质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域的地质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但在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当中,人们对地基工程的施工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加以提高和完善,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在地基施工中,塌方是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因为一旦在地基施工中发生塌方,不仅会对地基工程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如果地基在施工中发生塌方,对周围建筑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2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由于要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工作,这样地下水较为丰富,特别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雨水充沛时进行地基施工时,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3、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稳定性更高,造价也较高 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可采用作支承的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土质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
3.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并在施工期间及工程完工后根据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沉降观测,对建筑物的有效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建筑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有地下室时,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随着地基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开始应用于地基施工当中,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建筑的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一些建筑沉降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在建筑物地基施工当中,需要做好基础施工方案,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材料和工序都符合工程规定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以保证。
结束语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从而保障建筑的耐久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任何事情根基打牢固,之后才能更好的发展。建筑工程也一样。其中地基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投资的大小。地基工程又是基础工程的前提条件,是基础的基础。基础的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因此,了解建筑地基的类型及常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1.工程建筑地基类型
工程建筑地基类型多种多样,在建筑地基中可对其基本分为深基础型和浅基础型。前者――深基础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桩基础,即为地基上不软弱而下部不深入埋藏到有坚硬地层的情况下,最为恰当的方法便是桩基。不同种类的施工方法对桩基的处理形式不同,通常施工情况下将桩基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两个类别,前者是直接在所设计的装未出开孔,在其孔内放钢筋笼(部分施工过程将此步骤省略),再以混凝土浇灌而成,以此来确保灌注桩的承载力在关键情况下对施工所用桩身的成形以及混凝土的质量相互协调。灌注桩的品种类型较多,分为钻(冲、磨)孔灌注桩和挖土灌注桩,目前桩基的应用程度最为广泛。在预制桩方面,其特有的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或木材在现场预制或工厂制作的工序完成后进行锤击、振动打入、静压或旋入,以此方式来设置。在后者――浅基础类型中又可按照难易程度对其进行划分:浅基础与连续基础(包括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若从常规设计浅基础的角度上讲,则会出现扩展基础、联合基础和独立基础这样的分类。
深井基础中主要是指深井作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一个井筒结构物,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先就地的制作来进行井筒的搁置,用适当的方式在井筒内挖土令井在自重的作用力下克服泥土阻力不断随着井筒下沉,在高井筒的不断加深过程中沉淀到设计标的最后,在井筒下端浇铸混凝土封底。在地下连续墙方面可完全利用专门的成槽机械对其进行(挖或冲)进,利用膨胀土泥浆护壁的原理在途中开辟出狭长的深槽。若在深槽中安放钢筋笼或钢筋网,在导管内发浇灌水下混凝土,一次形成墙段。顺序来完成的以特定方式接连而成的完整的现浇地下连续墙。
在软土地基加荷施工设计中,一定不要忽视对于挖土施工的组织设计。深软土地基加荷施工普遍要在地下几十到几百米的空间中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存在技术要求高,以及危险系数也相对较大等问题,如果没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必然难以保证软土地基加荷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完成。在国内建筑行业中,随着建筑用地的锐减,以及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逐渐推移,将会面临更多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困难与问题。在软土地基加荷施工中,国内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及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机构都要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新的技术研究理念,逐步利用现代建筑学理论及最新的技术模式,解决加荷施工中控制指标强化管理的措施与方法,进而推进国内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与进步。
2.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2.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3.建筑地基施工方法分析
3.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上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l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再次,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如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自下而上进行。如相邻涂层的上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4.结语
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对上层建筑具有承载、支撑性,因而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栋合格的建筑物都是从地基开始抓起的,只有运用好合理的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才能建造出一栋合格的建筑物,否则就是失败品,在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是对财力物力的一种损失。因此,在实际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因分清主次因素,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对症下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