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导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6 11:35: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信息类导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子信息类导论论文

篇(1)

TN0-4;G642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拓展、云计算等计算模式的应用、泛在服务的推广,物联网被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在2013年5月的预测报告中认为是12项颠覆性技术之一[1]。车联网是典型的物联网,涉及汽车业、通信业和信息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车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全新的产业链的建立和快速成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该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不仅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而且拥有国家级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工业在十堰市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因此,在我校专业建设规划中,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工程背景优势,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按照“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并提出要围绕“汽车产业链”积极培育汽车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新专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

因此,我校结合当前车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和在科研、教研中积累的科研和教学资源,设置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在车联网专业方向的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兴趣,进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论课程将承担这一任务[3]。《车联网导论》课程首次对2011级学生开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4年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车联网导论》课程整体设计

(一)内容和方法并重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本专业方向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具有专业内容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不仅要能够全面概括本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大学四年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说明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有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因此,设计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车联网是能够对车用信息进行采集、识别、传输、融合和利用的一种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被认为是最容易形成系统标准、最具备产业潜力的物联网应用。本课程从车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这四层分别进行阐述,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车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框架、应用范围具有初步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本门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法是“课程报告(60%)+课堂汇报(40%)。”这个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资料,针对一个主题,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同时,还要以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这对学生来说,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体现在,学生刚刚从高中被动式学习向大学的主动式学习转变,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从查、思、写、讲等多个方面全面挑战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趣味性体现在,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考核,不仅能够在合作中找到乐趣,而且能够在PPT汇报过程中,体验评价他人和自我对比的乐趣。

(二)前后知识贯穿

《车联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清楚地说明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3]。为了能够组织教学课程关系,本课程在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等四层的车联网分层基础上,通过把专业相关课程和车联网体系结构各层进行分学期的对应,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未来所学专业相关课程在车联网中处于什么位置。专业相关课程与某层的分学期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左图分类课程中红色字体的课程表示该课程与车联网直接相关。

另外,本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同期,学生正在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其中包括Word和PowerPoint等内容。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用Word软件完成课程汇报,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课堂汇报的演示文稿。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二、培养综合素质

在《车联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培养。这种培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而且需要学生对科技写作进行实践。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过程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献检索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从学校主页找到图书馆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并进行关键字检索。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为学生后续的文献检索工作打下了基础。在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查找期刊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投稿模版和论文撰写要求。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论文组织方式、参考文献,以及摘要、引言、结论等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等。同样地,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科技写作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未来的毕业论文以及科技资料撰写打下了基础。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任务式的教导方法,学生对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够找到所需要的参考文献,而且撰写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颇为专业的课程报告。

二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本门课程还要求学生以10分钟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还要准备正式的课堂汇报。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课程报告内容,而且在汇报内容组织、课堂过程、仪态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设计。虽然部分学生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但是都认真对待,顺利完成了课堂汇报。每一届学生的都能够带来惊喜,例如,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图文并茂、视频穿插的设计,使得汇报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生语言幽默,结合当前时事和网络语言,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对每一组同学的课堂汇报都要即时点评,包括PPT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点评要突出优点,使得学生增强自信,但同时也不能回避缺点,但是要注意语言表达,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个附加效果是在最初设计课程教学时所没有想到的,即学生对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了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即这并不是一件随意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真正上好一堂课。

三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课堂汇报和课程报告,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自己选择主事人,分配各个任务。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够出色地完成课程考核要求。在学生提交课程报告时,需要注明本组成员的分工,在考核成绩上,会根据分工给予考虑。从对2011级学生开设本门课程开始,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通过本门课程的小组任务,学生们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效果

尽管《车联网导论》只有16个学时的授课时间,但是课程信息量大,同时尽可能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新生进行初步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如何通^本门课程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并阐述了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强调了学生课堂汇报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方法,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还需要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卢锡城;颠覆性创新与信息技术――兼谈高水平计算机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5(8):4-8.

篇(2)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航空电子”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授课内容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去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子类企业需求,归纳出所需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课程群,目前确立了四大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航空电子课程群。

2.与企业需求接轨,紧跟新技术发展开设课程。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认真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实习》等产学研课程和课程设计,保证了课程内容与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一致。将电子技术类课程、单片机课程前移,确保学生尽早感知专业、步入专业。在专业教育选修平台加入业务和前沿知识模块,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与新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接轨。

3.设置“航空电子”方向模块,突出“航空电子”特色。在保留原有信号处理方向的基础上,新开设“航空电子”方向课程,开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雷达原理与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体现航空电子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32-02

一、导言

通过推进专业合作与加强学术交流的方式来加快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共识。英语作为出国留学、国际学术会议、跨国行业合作、互联网交互等学习交流活动中的核心语言,其在开拓专业视野、增强交流能力、创新技术理念、传播研究成果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子类专业英语从语言表现来讲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独立性。为此,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课程目的是为了实现新型技术人才需要的电子信息专业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英语理解以及思考和表达能力[1]。课程主体内容包括介绍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英语术语及表述,科技英语文体的正式表达,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将自身专业观点或研究成果用外文形式准确表达,能够与国际同行流利无障碍地进行专业相关交流。

二、课程模式

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电信基础导论为载体,通过双语讲授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这种模式重在建立良好的电信英语词汇与应用基础,以及培养通过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模式主要讲授科技英语语法现象和文体结构,同时结合电信专业文献开展文献检索、阅读、翻译和写作。这种模式重在培养学生通过英文文献获取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满足后续的毕业设计和高等级科研需要[2]。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展,一些专业英语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迫切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学理念、内容、模式上的新陈代谢,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一)课程定位不够清晰

专业英语是一门典型的“混血”课程。普通英语+电子信息+文献读写的结构使得多个知识领域在此交叉。专业英语课时少,一般为32课时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平衡好这些组成的占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既能让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词汇基础,又能赋予实践应用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理论,一直是一个难点。

(二)学生基础欠缺和学习兴趣不够

专业英语归根结底是一门通过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课程,因此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这给部分英语基础不佳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障碍。此外,专业英语在课程排序中较为靠后,一般设置在大三年级下学期,与大学英语结课时间存在半年的间隔,因此需要学生做好英语的温习工作[3]。

(三)师资建设尚有不足

与许多专业课不同,专业英语的教学困难不仅存在于学生一方,也存在于教师之中。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基本上由电子信息专业授课教师承担,这些教师的主业是本专业的学术科研,绝大部分教师脱离日常英语的使用环境。科技文章的行文、科技文献的常用风格、构词法则、常用句型、科技语与普通英语的对比差异等都给教师的教W活动带来了挑战,专业阅读课教师囿于缺乏专业外语教师所具备的语言教学功底和能力,授课效果时常不尽如人意。

(四)教学方法的不足

受限于专业英语的教学思路,课堂上普遍存在词汇+语法+文章翻译的模式,讲课主要以教师为核心部署讲授任务,风格多为“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在记忆环节,教师忽略了思考和实践过程[4]。部分资料内容陈旧,风格老套,时代感不强,这些都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不利于对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对策与办法

(一)明确课程意义,调动学习主动性

要主动引导听课受众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首堂课,教师要开宗明义,讲清楚这门课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介绍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和需要的方面进行。在当前条件下,充分地获取和阅读国外相关方向文献专利等学术资料是确保研究站在一个高起点的必要条件。同时毕业设计中的英文摘要和专业论文翻译是必选题目,与学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密切相关。对于考研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需要通过阅读和掌握大量国外知名大学、企业及研究机构的文献来拓展自身的学术视野,从而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准备就业的学生,良好的专业英语是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用性角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核心,以基础为前提,以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切实提高课程的系统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培养

词汇永远是外国语学习不能回避的第一道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词汇具有词汇总量大、构词复杂、派生复合词多、生活用词转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贴合专业特点,遵循电子信息技术各部分逻辑关联为脉络,以构词规律法则为主线,通过对常见词根、前缀后缀的学习掌握,主动使用联想记忆、形象记忆、扩展记忆等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所学的词汇。翻译和阅读是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掌握外文专业信息的核心。专业英语的翻译选材应摘取原版教材的内容,特别应该注意摘取原文应以一个专业对象或事件的完整讲解说明为单位,确保学生在完整的英语语义环境下获得专业问题的表述思路和结构方式。电子信息英语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逻辑性,长句从句使用较多。对此,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对长句进行分析处理,原则是先理出句子的层次,找出句子的谓语动词及独立修饰结构,再划出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通过将长句分为几个较短的简单句,来加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在翻译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既了解科技文章常见术语和结构对应的中文含义,同时还要及时归纳记忆这些知识点,为文献写作作好语言储备,真正实现文本材料价值的最大化挖掘利用。阅读环节应侧重实践应用,阅读材料应选取由路透文森、Elsevier等权威学术搜索引擎收录的论文,原版教材片段以及进口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等原汁原味的外文资料来源。阅读中要侧重对学生文章结构、行文标准和写作规范的意识培养。

(三)高度重视互联网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课堂面貌和传统教学理论与观念。虚拟世界能够提供新颖的教学功能,加强教学双方的信息沟通能力,拉近心理距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了课堂形态。互联网对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资源的强大集聚汇总作用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料平台。专业英语教学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从网络世界中获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强大的信息汇总能力,将相关电子课件、课堂录像、专业英语语料素材、教学难点讨论、国外高水平公开课、相关视频和述评等多方面内容挂在专业英语虚拟课题上,提供理论前沿及专业英语知识,给学有余力或者感兴趣的学生实现自主式学习提供一个载体。这种交流和沟通,延伸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网络即课堂”的教学观念。

教师依据讲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等要素,利用网络教学提供的“交互式”教学功能,在课后与学生展开深度讨论。这种讨论可能是即兴的、头脑风暴式的,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深度。同时,一些优秀的成果和发现还可以作为经验保留传承下来。例如,教师针对电子信息新动态、新理念、新技术,结合基本原理,抛出相应的讨论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微信等方式展开讨论。因为讨论内容是开放的,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学术研讨氛围和习惯。这样一种气氛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而且对塑造学生虚怀若谷、谦虚严谨的学术素养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裴素萍,王东云.“电气信息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195-198.

篇(4)

作者简介:李春先(1977-),女,湖北黄冈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王成志(1974-),男,山东潍坊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探索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批准号:湘教通[2011]30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7-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严密。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引起了学术界关于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存在的争议。因此分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近几年,毕业论文课题组把毕业论文的改革与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届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学校检查中名列前茅,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分别在《物理学报》[2-5]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生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说明只要改革得当,研究的质量会显著提高,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是可能的。以物理学专业为例,下面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

一、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大力开设前沿选修课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根据教师科研方向,把教师划分为六个科研团队:分子器件科研团队、光电信息物理科研团队、凝聚态物理科研团队、空间物理科研团队、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研团队、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团队。在传统必修基础课的基础上,大力增加前沿选修课,规定每个科研团队开展1~2门具有前沿性且与科研相结合的选修课,例如“石墨烯分子器件物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电池”、“光信息处理”、“凝聚态物理前沿专题”、“空间物理现象的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导论”、“量子信息基础”、“电子设计和制作”等选修课,一般为48个课时。由于选修课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这些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基础课不同,采取讨论和探索式教学的方式,手段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针对物理课概念性强的特点,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形成了“勤于思考,乐于探讨”的学术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只讲解要点,其他内容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予每组相应的内容和问题,几个人一组通过查找文献完成给定的任务,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另外,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要与该课程的相关科研手段和方法匹配,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到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该前沿方向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但具有可行性、前沿性、新颖性和专业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正是毕业论文的目的所在。

二、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的基础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一个好的选题,要充分锻炼学生利用本专业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的基础。课题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

第一,与本专业相结合,即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

第二,与科研结合,与学科前沿结合,做到选题新颖。将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融于毕业论文之中,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的课题。只有题目新,才能有创新的空间,只有内容新,才能有新的结果和结论。从学生选题来看,学生对科研型题目的选择热情逐年增高,使得这些题目具有较好的需求基础。特别是计划考研的学生很愿意接受一次科研训练,从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第三,可行性。选题难度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前沿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选题得当,本科生同样能对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量子相干态两个正交分量在相空间的几何表示是椭圆,但教材和文献上没有给出系统的证明,但是只要理解了《量子光学基础》的一些定义和物理意义就可以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给出完整的证明。

第四,实行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把题目放在网上,实行双向选择。在过去,选题方式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教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等问题。目前教师把题目、内容和要求详细显示在网络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选。在选题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充分交流使学生对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网络上学生确定题目,然后出题教师与选定该题目的学生进行面试或者交流,双方满意即可确定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这样既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指导方式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可实行团队指导。如前所述,有六个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归到相应的团队内,实行分类指导和团队指导。团队内的资源共同利用,学生统一管理,集体答疑,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答疑和检查,了解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每一阶段的要求和任务,确保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共同组织针对选题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和论文写作交流会,组团可大大提高指导效率,节约成本。指导教师之间密切协作,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大大提高了指导效率,节约了资源。团队内的学生各有所长,共同讨论问题,发现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学院和教研室强有力的管理与监管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

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实行学院、教研室两级管理,学院制定制度和措施,教研室负责具体执行。

1.成立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及答辩领导小组

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包括拟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向全院教师布置毕业论文任务、选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论文题目的审定并报学校审批。

2.物理学专业教研室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毕业论文题目审查、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报院审核;组织学生选题;组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负责毕业论文进行过程的管理、检查并及时整理有关材料;设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各组的论文审查、论文答辩。

3.课题实行两级审评制度,严把课题关

物理学教研室组织指导毕业论文丰富的教师对所报题目进行审批,不符合学校和学院要求的题目要撤掉,或者通知出题者进行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教研室把评审符合要求的题目汇总,交给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评审,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合格的课题方可进入选题系统供学生选择。

4.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

组织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任务。指导教师需提出论文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介绍主要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制订论文撰写计划;检查学生论文撰写的进度质量,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审阅毕业论文并提出论文答辩资格及给出成绩评定建议;参加论文答辩;撰写指导总结。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培养。教研室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担负着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应进行严格管理,组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或抽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五、结束语

近几年采取把毕业论文的改革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结合、把科研前沿融入毕业论文中、团队指导、强有力的行政监管等措施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进行了初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论文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增强,不仅使本科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而且得到了学校主管部门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姚明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8):147-148.

[2]梅龙伟,张振华,丁开河.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稳定性分析[J].物理学报,2009,58(3):1971-1979.

篇(5)

(一) 社会方面

普通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整体基础水平下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达,为学生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论文参考资料并拼接成自己的论文变得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上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侵蚀学生。

(二)学校方面

广州大学2009年以前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化”的模式仍比较突出,缺乏适合成教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一级管理模式,继续教育学院为办学实体,仅有少量的专职教师,办学规模大,专业(专业方向)杂,校外办学点多,在调用与管理本校教师资源,统一、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质量监控方面还不足

(三)学生方面

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缺少论文写作基础训练;多数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内部动力不足。为了达到顺利毕业的目标,学生往往采取的是避免失败的做法,或者是没有挑战性的任务,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普遍欠缺。

(四)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来源不一,缺乏统一审核、把关,水平良莠不齐;由于多数是兼职教师指导论文,教师责任心差的不在少数。

二、多管齐下,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的举措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提高写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高等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实施措施,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切合实际,注重应用型、实践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008年,为使成人高等教育更适应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学校全面修订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年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状况,加强了课程的人文特色,专科和专升本的课程设置分别增加了《应用写作》和《大学语文》这两门公共课程,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打好论文写作的基础;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精简理论,强化实践,不仅在实践教学平台适当增加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实践性课程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其它课程平台的课程,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也减少理论学时,适当增加课内实践学时,力求减少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使撰写毕业论文有料可写,而不是盲目抄袭、拼凑。

(二)改变单一的论文写作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多种毕业论文形式

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应充分利用成人学生丰富的社会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开展选题工作。从写作形式上,改变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单一,非论文即设计的状况,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允许毕业论文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经济分析、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抄袭现象。为此,学校专门发通知说明,申报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不申报学位的学生按专业特点可选择上述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种写作形式,并列出29个专业建议选择写作形式一览表。

(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

1. 建立规范系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是完成指导任务的指南与依据,为了使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有统一规范的依据,学校从2009年起逐步修订、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有关资料,目前已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包括表格6份,撰写规范及格式模板1份,各专业撰写要求及范文19份,以及论文指导实施细则、有关通知等。这些文件资料全部分类有序地挂在网上,为学生、教师使用提供了方便。

2. 统一选拔与管理指导教师,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由校本部统筹安排校本部及校外点聘请广州大学专业学院相关专业具有讲师(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广州大学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校外点可以自行聘请非广州大学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所聘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先报校本部审核批准。同时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理工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7人,人文管理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10人;初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减少2-3人;已有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经验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15人。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论文(设计)至少3次并做好记录(指导市区内教学点学生,至少面授1次),指导形式包括面授、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指导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将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如实填写在《导师工作记录表》中,同时也要妥善保存与学生联系并指导的记录,以作为进行指导的依据。有效控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质量。

3. 严格答辩工作

从2009年开始,为统一答辩标准,把好质量关,学校将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的答辩活动改为由继续教育学院在校本部统一组织,同时在答辩学生较多或较远的教学点设4个校外答辩点。学校规定,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对校外答辩点的答辩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校外答辩点的答辩组长必须由广州大学派出的教师担任。对答辩的工作要求、答辩过程有关问题的指南学校都有统一的、明确到位的文字解说。通过组织严格的毕业论文集中答辩,能从中发现和纠正教师个别指导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确保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4.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操作模式

第一阶段,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分配给老师之后,要求指导老师转发国家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给所指导的学生并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强调指导老师对制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负有责任。同时向指导教师提供班主任(或主管)和学生的联系电话,要求班主任为每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组选一组长,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联系组内其他同学和传达有关要求,并负责收取全组同学完成的论文(设计)集中交教务科或函授部及所辖各教学点。

第二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发通知提醒教师、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督促需参加答辩的学生及早完成定稿,催促未与指导教师联系或进度慢的学生要抓紧时间。继续电话抽查,检查落实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进展情况。

第三阶段,发通知对答辩问题、论文(设计)缴交问题进行具体安排。由于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的特点,加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不全是任课教师,指导主要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来完成,每到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期间,指导教师如何尽快收齐学生全部论文(设计)材料再交管理部门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过去论文(设计)缴交往往会拖延时间,为此滞后成绩的录入并影响其他后续工作。从2012年开始,在强调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资料在内容与格式上严格把关,符合规范要求才能评分和同意学生提交正式的论文(设计)资料打印件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要交的资料与学生要交的资料分开收缴:教务科与函授部分别负责接收教师缴交的校本部与校外点论文(设计)资料;学生要交的论文(设计)资料,要求每个论文(设计)组学生组长集中收齐后就近在所属教学点提交。为了方便师生,校本部专门安排一周的值班时间接收论文(设计)资料。这样做,加快了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的进度,也使管理部门忙而不乱、工作有序进行。

三、设想与展望

(一)在利用计算机教务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进行管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资料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指导还有待开发。

(二)如何有效监控学生论文(设计)是否抄袭、造假等,教师指导论文(设计)的工作量是否饱满、指导是否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班主任是联系学生与管理部门的桥梁,班主任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辅助作用较大,应得到相应报酬并进一步有效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四)非论文形式的写作指导资料还需进一步修订、细化,使之覆盖的专业面更广。

篇(6)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98-01

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好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的形象标志、个性展示,体现着综合性少儿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栏目创新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生存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广东第二课堂》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栏目建设特别是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工作,长期以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信箱”为学习的榜样,并与时俱进地提出“承上启下,开拓创新,贴近读者,以心换心”等一系列办栏韬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现以2009年度《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阅读)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策划、编辑、反馈为例,就综合性少儿期刊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创新,略表一枝。

一、以正确的编辑理念为指导,注重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作为宣传媒介,综合性少儿期刊要反映少年儿童的成长动态,传播素质教育的最新成果,向广大读者输出科学、优美、适宜的信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成长经验。

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正确的办刊宗旨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报道规划,指导作者按照选题撰写文稿,对读者起着引领作用。此外,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满足读者那些符合办刊宗旨需求的同时,还要对读者施加影响,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文章产生持续的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

《广东第二课堂》是广东省教育厅创办的综合性少儿刊物,始终以正确的导向性为编辑方针,以严谨的科学性为编辑思想,以有益的实用性为编辑内容,以有机的和谐性为编辑布局,以充分的趣味性为编辑风格。尤其是在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编辑方面,更是体现了民主、开放的追求,实现了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二、以读者来信为依托,注重栏目的策划与编辑

《广东第二课堂》发行面广,收到的读者来信(包括电子信息)比较多,小学生反映心理困惑、渴求得到疏导的来信数量仅次于作文投稿。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社会转型期,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明显,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作为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综合性少儿期刊没有理由无视读者的心理困惑,而有义务为身陷心理纠结的少年儿童提供专业、适宜的援助与服务,心理辅导栏目在援助与服务过程中当仁不让。《广东第二课堂》也是这样。

我们编辑认真对待每一封读者来信(包括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话等),虽不说件件有回复,但是也做到了每封来信都编号归档,时时有所挂念,期期载文疏导。以读者来信为依托,及时掌握当下小学生的心理动态,贴近他们的心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化解着他们的心结,尽可能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从“心”出发,为广大读者服务。

我们注重栏目内容的策划与编辑。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詹启生所长、“心海”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俞和军老师、上海市身残志坚的中学教师丁铭等人,担任“心理医生”,为读者解答心理疑难。他们专业、亲切、实用的辅导,情同“亲善大使”,使小读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我们还注重栏目形式的变化与完善。不做单一的“读者来信回音壁”,而是把心理学新闻、故事、讨论、对话、图片、测试等各种文本,适宜地呈现给读者,使栏目活而不乱,五彩缤纷。

三、以专业辅导为己任,注重栏目的效用与反馈

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打造精品栏目,本栏责任编辑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书籍,并参加了有关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证书。此外,本栏责任编辑还建立了相关的QQ群,团结了一批热心作者与读者,保证了稿源,也能在网络环境下及时收集读者意见。还开通了中国移动短信“飞信”业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让栏目与读者、作者保持“亲密接触”,使刊物效用最大化。

篇(7)

综论

(1)从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王冰 王世仪 张成鸿 周万春 黄敏 刘佳

实验技术

(4)履带式双人休闲运动车的研制 张印 李小昱 王为 向德虎 冀牧野

(8)6-甲基尿嘧啶的绿色合成 耿静漪 姜文清 贾定先

(11)fe/cu-edta络合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探索 王新红 戴兢陶

(14)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初探 金岳心子 高超 李婷

(17)基于fpga的立体停车场控制程序设计 韩延义 尹睿涵 徐帅 李岳

(21)带式输送机从动轴的疲劳分析 周立彬 陈焕国

(24)换热器性能参数实验台自动测试系统的改进 王亚辉 田瑞 冯志诚 王召阳

(27)基于gsm技术的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周曦国 陶薇薇

实验研究

(30)小麦幼苗微管结合蛋白map65s体外对微管聚合影响的研究 马爱珍 韩榕

(34)几种生物质活性炭处理有机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屈军艳 胡成 殷明义

(38)试管比色法检测淀粉酶值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杨萍萍 徐瑞雪 刘美 崔言顺

(41)bifeo3及其掺杂体系薄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吕平 宋涛 张曰理 闫宁

(45)茶叶渣负载羟基氧化铁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黄秋香 张庆乐 李娜 李敏 葛海燕

(49)参考文献 无

实验研究

(50)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处理废弃泥浆试验研究 杨春英 白晨光 马庆松

(53)如何写科技论文的“结果与讨论” 无

实验教学

(54)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陈宏

(58)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分子物理实验教改与实践 李景庆 郑俊萍 崔振铎 原续波 沈永涛 王玮 冯奕钰

(62)强化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段祖安

(65)基于cdio模式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珍香 李全福

(69)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于专妮 王强

(71)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在生物专业的实践 洪军 胡建业 王福梅

(74)“公能”素质教育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艺 孙桂玲 李晓晨

(77)地方理工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于洪飞 龚红梅

(80)地球物理专业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郑晶 彭苏萍 朱国维

何登科

(83)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陈武

(86)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液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韩克镇 刘军营 王勇 刘同义 许同乐

(89)测试技术实验教学的特色创新实践 袁庆丹 刘军 唐东炜

(9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王晓迪 孙建国 武俊鹏 张国印

(95)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改革 王华 周孝琼

(98)虚拟实验在医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刘慧中 周金娥 李月琴 蔡玉兴 金玉杰 方敏

计算机应用

(101)高校校园网网络系统安全隐患防范对策探讨 姜贵平 时鑫 秦羽丰 孙海龙

(104)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联想教学法研究 陈美芳 毛淑娟

(108)使用excel软件求取反应级数的快速方法 葛华才 朱明丽

(111)基于校园网的统一威胁管理研究与应用 孙恒

(115)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 王良成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18)开放与共享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构建 王玉法 梅兰兰

(121)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介绍 无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22)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厂供电实验室建设 刘燕 鲁明丽 秦维勇

(125)基于局域网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虚拟实验室构建 包俊成 王志奇 毕大森 高新树

(128)如何写科技论文的“实验方法” 无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29)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彭儒武 徐海花

(133)大类专业招生制下的实验室构建 严家斌

(137)浅谈经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王永会

(140)电气控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亚范

(143)独立学院建立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思考 熊小芬

实习与实训

(146)以基础化学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绿色化意识与技能 林晓辉 董建 陈震 葛燕青 姜洪丽 曹晓群

(150)研究型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衣华鹏 张鹏宴

(153)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杨永良 李增华 侯世松 左树勋

(156)基于知识网络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平台的共建与共享 郭广航

(159)基于协同模式的中药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方法 毕建杰 祝丽香 张明忠 霍学慧 叶宝兴 孙印石

(162)船用柴油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欧大生 陈萍 王悦民 张剑平

&

nbsp; (166)面向实践的“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探索 刘迎澍 金文 陈曦 张慧群

(169)探析独立学院手工会计实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李淑芳

(173)案例教学法在智能仪器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陈颖 林育兹

仪器、设备、技术

(176)离心泵综合演示装置的研制 曹亚鹏 袁中凯 任少锋 杜恪听

(179)水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实验台设计方案探讨 崔四齐 杨晓明

(184)硅mems陀螺教学实验平台搭建 郭占社 曹乐 王显波 韩景轩

实验物资购、供、管

(187)高校可共用资源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武向侠 落巨福 王惟远 白垅 梁宏 张月琪

(189)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无

研讨与交流

(190)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取材途径 刘清波 黄红梅 陈智勇 覃静萍 赵燕 黄丽华

(19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何荣华 王一鹏

(196)谈物理化学实验的有效数字问题 任聚杰 郭子成

(199)巧妙利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错误 冯俊荣

(202)物理实验与基础力学实验承继和衔接问题探索与实践 王润永 杜宁 王琳 张敬东

(206)如何写论文摘要 无

研讨与交流

(207)颁获 无

篇(8)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国内学术文献信息运用中利用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市场占有率也是最大。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师生从事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运用,在高校图书馆中,也是用户运用最广,使用率最高。以我校为例,在每年的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中发现,用户使用电子信息资源在逐年上升。截止2012年底,我校共有35种中外文数据库,其中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率最高,运用也最多。对我校用户的统计,以“知网”为例,在2007年全年的下载量为798360次,到2012年时全年下载量为1192538次,五年的增长高于49%。统计结果显示,用户需求增长很多。为此,本文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从检索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找出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优势,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用户的信息检索选择更佳途径,为用户利用数据库时提供有效的参考。

1.2 研究文献综述

笔者以2003年至2012年为时间段(2012年12月31日检索),按“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为“题名或关键词”在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出论文13篇,因有重复,实际上是9篇。又在其中的引文中检索出三篇,共计12篇。

在这12篇文献中,有7篇文献是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分别从三大期刊数据库的基本情况、检索功能、检索结果和效果、用户使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其中王平南等的论文《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优势与特色评述》(2008/05),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检索功能进行分析评价,文中认为“《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是我国三大权威数据库,这三种数据库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这三大数据库学科范围涉及广阔且相互交叉,具有许多共性,但又各具其特色,也同时存有诸多不足之处”[1]。还有五篇文献是对清华同方和重庆维普的两种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分别从两种期刊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检索方式、界面设计、检索功能、检索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其中李玲等的论文《我国两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比较研究》(2004/05),对两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基本情况、检索功能、检索效果,以及输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认为“这两个数据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收录范围和检索功能上各有特点和优势”[2]。

上述12篇文献,作者主要从三大期刊数据库的基本情况、收录内容、检索功能、检索结果和效果、界面设计、用户使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但唯独没有涉及到检索途径。本文主要从检索途径角度进入,对三大期刊数据库的信息检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同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在检索功能和检索结果上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研究,丰富其研究成果,使其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将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从检索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通过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优势,给高校各类读者的信息检索提供一些方法或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以期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效率。

研究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查找文献资料作为比较分析,在网上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定量的比较研究。

2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概述

2.1 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基本情况

中国知网(http://)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公司于1999年6月共同发起建设,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98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目前全文文献总量达3720多万篇。文献来源于中国国内9800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其产品分为十大专辑: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十大专辑下分为168个专题和近3600个子栏目。该库收录各期刊 1994年至今的全文内容,部分刊物回溯至其创刊号。更新频率最快,CNKI中心网站是每日更新[3]。

2.2 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基本情况

维普(htt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1989年创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其全文和题录文摘版一一对应,经过二十余年的推广使用和完善,全面解决了文摘版收录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琐的问题。全文版的推出受到国内广泛赞誉,同时成为国内各省市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量数据:包含了1989年至今的12000余种期刊刊载的300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80万篇的速度递增。覆盖范围: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12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分类体系: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文献被分为8个专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8大专辑又细分为29个专题[4]。

2.3 万方(WANFANG DATA)-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基本情况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http://.cn)是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创办的。其中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自1998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期刊7千余种,内容涵盖哲学政治、社会科学、经济财政、教科文艺、基础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和工业技术等各个学科领域。其中核心期刊2800余种,论文总数量近两千万篇,每年约增加200多万篇,该库每周两次更新[5]。

从三大期刊数据库的收录内容及基本情况来看,“知网”更新频率最快,含有新事物新课题;“维普”收录期刊最多,内容较为丰富;“万方”收录核心期刊最多,质量最高。三大期刊数据库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3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检索途径的

比较

信息检索是从大量相关信息中利用人机系统等各种方法加以有序识别与组织以便及时找出用户所需部分信息的过程[6]。信息检索中检索途径的选择极为重要,用户使用信息检索,一般常用四种检索途径:“题名途径”、“责任者途径”、“主题途径”、“分类途径”。

3.1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题名途径”是选择“篇名”或“刊名”作为检索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都有设置,使用都很方便。

3.2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责任者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责任者途径”是按“作者”或“主编”责任者作为检索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也有设置,使用也很方便。其中“维普”有“第一作者”作为检索项,这是一大特色,特别方便用户查找,查准率要高。

3.3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主题途径”是按“主题词”或“关键词”等作为检索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都有设置,只是“万方”的检索项不在主页。

3.4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分类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分类途径”是按“各个学科分类”作为检索项,这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都在“期刊导航”中有设置,打开“期刊导航”按所需学科进行查找。

总之,“题名途径”、“责任者途径”、“主题途径”、“分类途径”这四种检索途径,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都有设置,“知网”、“维普”的主页在“检索项”都有下拉菜单提示,相对一目了然,用户使用很方便。“万方”的主页没有下拉菜单提示,初次使用的用户可能不太清楚,不便使用。

4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检索功能的

比较

在使用全文数据库信息检索中,检索途径要选择好,同时还要全文数据库检索功能的支持,才能快速实现信息检索,找到所需的信息。检索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检索方式”、“检索导航”、“检索结果”。

4.1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方式”的比较

由表1中可以看出,在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知网”的检索方式最多,一共有七种。前三种是根据用户对检索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检索需求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给出的检索方式,即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后四种是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给出的明确检索对象的检索方式,即作者发文检索、科研基金检索、句子检索、来源期刊检索。“维普”和“万方”根据用户使用数据库的习惯,以及对检索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检索需求的复杂程度分别提供了四种检索方式。从中比较,在检索方式的分类上,“知网”更胜一筹[7]。

4.2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导航”的比较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都提供了学科导航和期刊导航,这就便于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按学科或期刊的内容分类检索文献。

由表1中显示,从学科导航来看“知网”的分类较细,“维普”和“万方”的相似。从期刊导航来看,“知网”的期刊导航类型较多,“维普”的期刊收录量最多,“万方”的期刊检索项较丰富,所收录的核心也期刊最多;三大期刊都有“首字母导航”和“核心期刊导航”。

4.3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结果”的比较

从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表现比较,如表1所示:对论文检索结果显示,“知网”的显示内容要丰富,有14种,“维普”和“万方”显示内容相对少些,各有10种;对期刊检索结果显示,三大期刊比较相近。

5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效果

的比较

使用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最重要的是,要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效果如何,这里进行比较。

5.1 从“检索途径”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从“检索途径”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知网”和“维普”提供的“检索途径”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各种检索需求。“万方”提供的检索途径比较少,没有第一作者的限定,对于检索某位作者的文献来说有些不便之处[8]。

5.2 从“检索功能”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从“检索功能”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知网”对于“检索功能”的构建比较细致,几乎从各个方面对文献建立了检索入口,“维普”的检索入口也比较丰富,“万方”是进入“检索导航”检索方式才更加灵活和智能,检索的文献也较准确。

5.3 从“检索结果”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在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相同的“检索途径”进行检索,看所得结果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统计数据(2013年2月20日统计),可以看出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各有特点,其中按“篇名”检索,维普收录量的最多,“万方”次之,“知网”相对少些。按“作者”检索,管兆勇教授是从事气象学研究,所著论文是科技方向,“万方”收录的最多,“知网”和“维普”收录的较少。按“关键词”检索计算机,“维普”收录的最多,“知网”和“万方”收录的少些。按“分类”检索高等教育理论,“知网”收录的最多,“万方”次之,“维普”要少些。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出,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综合性最强的是“知网”,收录科技信息文献多的是“维普”和“万方”[9]。

总的来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效果,“知网”的“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要相对完善,使用方便;但是“查准率”低。“维普”的“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相对也完善,但是“文档的清晰度”不够。“万方”的“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不太方便使用,但是“文档的清晰度”好、“查准率”也高。

6 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6.1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建议

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应加强智能检索,提高查准率,以节省用户时间。如:可考虑增加同义词库和同名作者库智能选词功能,以便提高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10]。

6.2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建议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速度”再快些,提高查阅率;页面清晰度再亮些,给人视觉观感要好些。

6.3对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议

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功能”要细化些,在主页检索入口设置下拉菜单选项,方便初学用户使用;由于该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多,设置“第一作者”,能更加方便用户查找,质量高的学术论文。

7 结语

通过对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从检索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其中的优劣,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各具特色,用户在选择时,应明确自己需求,合理使用。

给高校读者用户的使用建议是,低年级同学刚开始使用电子资源,建议使用“中国知网”,在检索中有联想功能,有利于查找电子文献;或使用“维普”,有“第一作者”为检索项,也方便查找。高年级和研究生读者及教师已经能经常使用电子资源,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对应的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针对性地来查找文献,以提高检索文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平南,吴娅娜.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优势与特色评述[J].图书馆,2008(5):88.

[2] 李玲,杨桂珍.我国两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4(5):2.

[3] http:///cnki.asp

[4] http:///zwkjqksjk.asp

[5] http://.cn/学术期刊

[6] 叶继元.信息检索导论(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

[7] 贾文静.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功能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12(4):70.

[8] 谭捷,张李义,饶丽君.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12.

[9] 彭俊.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J].中国索引,2005(2):13.

[10] 李玲,杨桂珍.我国两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4(5):7.

篇(9)

2.高校课程偏理论轻应用,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帮助不大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兴趣不大的原因,课程内容占很大部分。在基础课程部分,高校教材偏重理论,公式、算法占很大比重,而对理论方法在后续课程乃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着墨很少,即使介绍了算法在后续学科中的作用,也仅仅是专有名词的堆砌,与现实脱节很大。学生不能有感性的认识,反而更加困惑,也就无从谈起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该理论了。如“随机信号分析”课程中介绍均匀分布实际应用时,提到“由于A/D转换器的字长有限,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时,势必要舍弃部分信息,丢失信息后相当于使信号附加了一部分噪声,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分为结尾噪声和舍入噪声,他们都是均匀分布的”,在学习“通信原理”课程之前,学生很可能并不理解该示例的含义,对相关原理也没有直观认识。这种应用介绍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随机信号分布规律,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考试过后就忘,在未来工作中即使遇到相关问题也回忆不起来它的解决办法。

3.一切以考试为重,忽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工科高等教育中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也尤为重要。目前工科高校的考试体制以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日常动手能力、课堂反馈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部分动手能力、自主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得到公平考察。比较典型的是在研究生报送过程中,一些日常专业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甚至参与了实际应用项目的学生,因为课堂成绩不达标而痛失保送研究生资格。此外考试内容偏向考察上课讲到的概念、计算,对应用以及课堂外的考察基本不涉及。高等教育区别于以往中学教育的一点就是“书七讲八考九”,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超过课本本身的内容,考试也应涉及课程知识的延伸,而目前考试内容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只关注教师考前的“划重点”以及“突击复习”,并没有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的意愿和动力。

4.高等教育投入不足,课程改革进度缓慢自2010年至今,中国毕业生年均人数接近679万人,2014年更是达到空前的727万人,这其中,近一半为理工科毕业生。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迫切希望提高我国基础人群的受教育水平,但教育资源增加的速度却落后于学生数量增长速度,工科教师待遇不高、师资不足、教师水平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地区受教育人数增加的同时,教育水平却在降低。此外,随着现行高校工科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课程改革早已提上日程,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资源配置不合理、课改体系混乱、评价体系陈旧等情况制约了改革进程。同时一线教师缺乏相应培训,教师对课改目标、授课方式了解不深,对创新教学方式信心不足,实际教学趋向保守,教授、考察方式往往以“照本宣科”为主,最终也只能保证学生的能力不低于专业学生普遍水平,应用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解决办法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方案应有一个总体目标,就是提高高校工科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企业用人也希望招收不需要太多培养即能投入实际工作的毕业生。针对这一目标,结合以上提出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学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才能将相关课程学好。因此,高校可以先期介入学生的专业选择中,通过进入高中介绍、招生宣讲等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内容、专业前景、教授方式等,让学生对候选专业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同时,高校可以与各级教育机构合作,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专业选择建议。此外,对于已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可先进行专业导论课程学习。这类专业导论课程不是单纯讲授专业知识,而是着重介绍本专业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应用,多用实际例子,甚至结合实地参观操作,激起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兴趣。如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四本科生每年都要去联通公司大兴培训基地实践学习,内容包括C&C08机、3G、HW3COM和SDH传输,此类学习实用性较强,与本专业关联度很高,但专业知识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类似这种实践学习能在本科阶段早期进行,相信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兴趣。

2.提高课程与实际关联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于如何增加工科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可以采用教材章节末尾详细举例本章知识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某个问题,或者在课程开始时先提出一个问题的方式,随着课程推进逐步利用课堂知识予以解决。问题选用要贴近实际,最好是高校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解答也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适当减少专业词汇,这样能够便于理解,大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此外,高校课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程,但这类实验课程往往与课堂教学脱节,关联性不强,现实中也存在学生本学期学完理论,下学期进行相关实验课时已将知识忘光的现象。因此,建议将实验课与理论课进行揉合,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渐进行一系列实验。同时实验内容也多以动手操作为主,尽量多安排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对实验的考核也要跳出实验报告纸。如果通过通信电路学习能够制作一个无线遥控器,或者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完成一次基于底层报文交互的文字聊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从这些成就中获得了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他们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上一篇: 项目企划方案 下一篇: 银行风险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