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习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01 13:30: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大学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大学习总结

篇(1)

首先,十分重视和珍惜此次学习。我现在从事的是酒店销售工作,在工作中,面临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充分认识到之前所学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急需补充新的知识。因此,我把这次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

第二,认真遵守学习纪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特别注重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总是提前把面授期间的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面授学习。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这次函授的教师,是一些从事教学活动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经验吸引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二年半的电大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的收获及体会

篇(2)

(一)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了解和熟悉机关运行。对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近几年来,我系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政府机关,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 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 1 、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 1~2 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37-01

《大学生了没》是台湾一档专为大学生所做的谈话综艺节目,由三届金钟奖最佳女主持人陶晶莹、一起合作多年的纳豆与阿ken 共同担任主持人,于2007年在台湾中天电视台首播。该节目每集邀请16位来自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大学兵团”,分享自己对各种话题的看法和见解,每周一至周五23:00―24:00在台湾中天综合台播出。《大学生了没》这档节目自开播以来广受欢迎,备受关注,这与其灵活多样的节目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节目对话形态的处理

(一)话题的设置――紧扣大学生生活、实用性强

从对节目概况的介绍可以得知,《大学生了没》是以话题为中心的节目类型。每一集的主题通过三位主持人的开场白说出:

阿ken: “台湾大学生!”

纳豆:“大学生什么?”

陶子:“大学生XXXX!”(注:“XXXX”视当集主题而定)主题的选取与设定都是与当代大学生紧密相关的,有关于大学生学习类的、才艺类的、生活娱乐类的、人际交往类的话题,如“大学生应考超级补贴”、“解读大学科系迷思”、“爱一个人有征兆么”等。

这些话题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类型丰富,不管是学习类的话题还是娱乐类的话题,都细致地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如此一来,保证了每一位“大学兵团”中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有观点可表达。

《大学生了没》之所以能够激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共鸣,另外一个操作层面的原因是其所选话题的实用性。《大学生了没》中的话题对马上要进入社会的青年朋友们是非常有帮助和指导性的,大到学习的规划,小到职场面试时的妆容,观众都可以通过“大学兵团”里的学生代表身上发生的故事审视自己,也可以从嘉宾和主持人那里获取他们总结的经验和宝贵的建议,这些都体现了该节目主要的受众群是广大青年观众,并且选题是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其节目的实用性也凸显了出来。

另外,从话题的尺度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了没》这档节目的话题还是比较开放自由的。对于大多数在中国内地传统社会中成长的大学生观众来说,有些话题甚至是难以启齿的,但类似于“大学生中的恋爱心理”、“对两性关系的看法”这种现当代大学生应该面对的问题也不会在内地的节目中讨论。因此,《大学生了没》这样的台湾节目的开放性能吸引观众,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

(二)谈话节奏的控制与氛围的营造

谈话类节目自然少不了有足够丰富经验和较快临场反应的主持人,《大学生了没》由一位女主持和两位男主持组成,主要由女主持人陶晶莹控制节目的节奏及谈话的走向,主持人阿ken 作为其辅助,而纳豆负责大部分的插科打诨或者搞笑搞怪的内容。倘若一档节中有的嘉宾滔滔不绝,有的嘉宾得不到说话的机会,谈话线索混乱、不着边际,这样的节目就没有节奏性可言。《大学生了没》中的主持人组合既保证了节目内容的条理性,又不失其幽默风趣的一面,贴合了大学生对娱乐节目的需求。

《大学生了没》中良好的谈话氛围和其周到的舞台设计分不开。首先,由16人组成的“大学兵团”呈三排阶梯式分布在舞台中,这种“阶梯式”的设计保证了主持人能看到每一位大学生及其前面的信息牌(上面有该大学生的姓名及学校),以便在节目中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发言。

其次,鲜艳亮丽的布景使整个节目的气氛活泼、热闹,加强了观赏效果;节目在现场设置了乐队,经常在谈话中见根据谈话内容演奏一些相应的幽默曲调,或者制造出一些搞怪的音效,从而构成对谈话内容的补充和评价,也可以制造出某种需要的效果。

二、综艺形态的融入

(一)表演元素

《大学生了没》虽然是以谈话为主的节目,但是每一集都会请明星嘉宾、大学生嘉宾上来表演,主持人、明星、大学生三者的互动表演特别多,这就增加的节目的趣味性,使之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不像纯粹的谈话性节目那样死板,“动静结合”是该节目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

(二)道具的使用和游戏环节

台湾综艺节目中比较擅长运用道具和游戏环节,这些是可以在最小成本的情况下提高趣味性和可看性并拥有搞笑效果的最佳方式。比如在20080325 之“我不喜欢那些星座”这一期,节目安排为大学生兵团和明星嘉宾进行星座分析和塔罗牌占卜,就是一个合理运用道具的例子,这既考虑到了台湾大学生受众对此类活动比较关心的特点,也可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入对明星嘉宾个人特点的评价和未来的预测。游戏环节的设计就更加多样,从回答问题到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等等,编导都着重挖掘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趣好玩的环节,通过大学生兵团和明星嘉宾在游戏中有意思的形态和神态来吸引受众。

(三)人性化的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对于一档娱乐节目来说十分重要,它是节目二次包装的必要过程,也是能让节目以最精美的形象呈现给观众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现场乐队,但《大学生了没》在后期制作中对于音效、音乐还是有二次加工,这样是对节目录制期间声音元素有没有到位的一个补充。再有,通过打上卡通的字幕,也能生动地表现节目中人物的心情和想法。另外,节目剪切也要根据谈话的节奏、才艺表演的节奏来切换。后期制作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当主持人的话题内容设计到不在场的某个明星或者场面时,制作人在后期制作中,会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出现在画面一角,避免观众费力去搜寻记忆,分散了注意力,同时话题内容的吸引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两组不同形态的嘉宾

(一)大学生兵团――是观众也是嘉宾

娱乐节目分为带观众和不带观众两种形态。《大学生了没》中的观众比较特殊,他们即使观众――坐在“大学生兵团”这个观众席上,当别人发言时他们充当观众的角色聆听并表态或评论;也是嘉宾――和每期三位明星嘉宾、主持人进行互动,并且节目的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大学生们发言的。主持会照顾到每一位大学生嘉宾让他们发言,让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言论、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充分的表达出来,以多维多角度的方式阐述每一期的话题。所以这种双重身份的嘉宾安排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充实饱满。

(二)合理运用嘉宾明星元素

邀请明星参与节目可以增加节目的关注度,提高知名度和权威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星也可以通过参加娱乐节目达到宣传自己近期活动(比如签唱会)或者产品(比如书籍、CD的出版)的目的。《大学生了没》中邀请的明星嘉宾并不是简单的露个面或者增加曝光度,编导根据每一期的节目内容,重点挖掘明星嘉宾在他们的学生时代的故事,或者让明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答疑、支招。这种参与方式加强了明星身上“平民”的一面,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四、 结论

篇(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普通全日制本科大学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统计学》乃至《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学好这门课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将有极大的帮助和裨益。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到这门课程内容抽象方法独特思想深奥不易掌握。因此将一些难点问题集中起来加以总结和归纳然后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难点一:随机事件的表示。在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总是先将这个事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然后再用公式计算。有些事件表示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有些事件属于复合事件表示起来相对复杂。初学者由于对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规律不甚了解而感到无从下手。

例:设袋中有大小相同的 个球 个红球 个黑球 个白球从中无放回地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个以Ak,Bk,Ck, 分别表示第K次取到红、黑、白球(k=1,2) ,试表示下列事件:(1)仅取到一个黑球;(2)第二次取到黑球;(3)没取到黑球;(4)最多只取到一个黑球。

对这个题大多数同学只知道按照可能的几种情况硬性地去拼凑也就是答案里的第一种形式却不知道还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而且各种方法之间是等价的。从计算的角度看我们当然希望表示的形式越简单越好。所以学会尽可能简单地表示事件是概率运算的基本功这一关非过不可。老师除了耐心讲解和悉心指导之外还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难点二: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频率是事件发生次数与试验次数的比值必须通过试验或观察才能知晓即使是在同一条件下也具有随机波动性是不稳定的。而概率却是客观存在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主观喜好而改变。任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概率与之相对应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它只能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察利用频率去推断可见频率只是概率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趋于无穷大)频率会逐渐稳定在某个常数的左右摆动而这个常数就是所谓的概率。大数定律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

难点三:古典概型的一题多解。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公式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当求法不止一种的时候初学者往往吃不准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看起来每一种方法都有道理都是对的。究其原因一是样本空间模糊不清二是没有保持分子分母样本空间的一致性。

例如:袋中装有a 个黑球b 个白球从中逐一将它们取出求第 次取出的球恰为黑球的概率。

这个题的解法有好几种学生在做的时候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原因都出在上述两个方面。正确的解法是:

解法一:将a+b 个球看作是彼此可辨的则P(A)=

解法二:单看第k 次取球则P(A)=

解法三:将取球分为两步即前k 次和后a+b-k 则

解法四:分别视黑球彼此无差别和白球彼此无差别则

这里的每一种解法都遵循了我上面讲的两个原则因此解法虽然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难点四:对立与互斥、相互独立与两两独立、相互独立与互斥的区别。对立一定是针对两个事件两个以上的事件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而且每次试验只能发生其一当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时另一个一定不会发生;互斥则既可以发生在两个事件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多个事件之间在多个事件的情况下称为两两互斥。当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时其他所有事件都不能同时发生。因此对立可以看作是互斥的特殊情况。相互独立既可以指两个事件也可以指多个事件在多个事件的场合必须满足其中任意2个、3个……n个事件都相互独立也就是要同时满足 个等式而两两独立仅表示n个事件中每两个相互独立满足的条件要少得多。例如:甲乙两人各掷一枚均匀硬币事件A,B,C 分别表示甲掷出正面乙掷出正面和两人掷出的花色不同则A,B,C 两两独立但不相互独立。另外相互独立与互斥是两码事相互独立意味着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不相干互不影响而互斥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所以相互独立与互斥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但要注意的是与互斥事件不同相互独立的事件在图形表示上并不一定就没有交集或公共部分。

难点五:泊松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三者的联系。通过推导知(过程略)在试验次数 较大时二项分布趋向于泊松分布而根据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又证明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看起来似乎矛盾实际上在n 较大时两种分布都趋向于正态分布但是两个结论适用的场合不同。前者一般要求n>10,p≤0.1 ,np 大小适中此时拟合度较高;而后者则要求n>30,np 不能过大。一般来说n 越大,越适合于用正态分布但如果参数np 超过了查表的范围不论用哪种分布来逼近概率也都是求不出来的。

难点六:利用计数随机变量求数学期望。求数学期望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定义此法只有计算的难易之分步骤变化不大;还有一种则是先将随机变量分解为若干个计数的随机变量之和再利用数学期望的性质求和。在直接用定义求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计算非常简便但含有一定的技巧性比较难掌握。关键是如何根据问题引入相应的计数随机变量使得所求的随机变量能够表示成这些计数随机变量的和。因为不同的问题计数随机变量的设法也不相同。

例如:将n只球放入M只盒子设每只球落入各个盒子是等可能的求有球盒子数的数学期望。

这个题如果用定义去做的话就太难了。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难点七:不相关与相互独立的差别。相不相关是就线性关系而言独不独立则是就一般关系而言。相关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不相关则不存在线性关系但可能存在别的关系;独立是指两个变量取何值彼此互不影响因此不存在任何关系不独立则是指两个变量取值是互相影响的因此肯定有某种关系存在但未必是线性关系。所以如果两个变量相互独立肯定是不相关的但反过来如果两个变量不相关则它们不一定相互独立。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对于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的二维随机变量而言它的两个分量之间不相关与相互独立是等价的。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只有在某个二维随机变量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才成立不然很容易出现误判。如选择题:

设X,Y 均服从正态分布且不相关则

(1)XY 一定独立 (2)(X,Y) 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3)X,Y 未必独立 (4)X+Y 服从一维正态分布

正确答案是(3)而不是其他。

以上难点只是个人教学经验的粗浅总结可能会有遗漏也可能总结得很不全面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吕红费,文龙.经济管理类专业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

[2]孙立建.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的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教研版).

[3]田波平,王勇.对本科工科概率统计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05,(2).

[4]胡兰英,任永.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篇(5)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我觉得我非常幸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在衡阳电大,我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因此,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本职工作中,我利用在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事务的能力,敢于挑战,为此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称赞。总结这几年,我深切感受到,是衡阳电大赋予我知识灵魂,是衡阳电大让我有能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篇(6)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我觉得我非常幸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在xx电大,我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因此,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本职工作中,我利用在校学到的知识,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事务的能力,敢于挑战,为此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称赞。总结这几年,我深切感受到,是xx电大赋予我知识灵魂,是xx电大让我有能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篇(7)

二、电大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自成立以来,电大就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始终将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及管理中,首先是广播电视,后来是网络的应用,尤其是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明确确立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划,使教育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过十几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开放教育改革试点的探索,电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以网络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改革日臻完善如果说2005-2006年开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为各地在教育教学模式上作了阶段性总结,那么,2002-2004年“非典”的爆发为电大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客观上也起到了助推的效果,使电大人认识到了必须以网络为主要手段来改革教学模式。经过开放教育试点到国家开放大学挂牌,十几年来电大初步形成了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按照“统筹与分类结合,分工与合作并举,软件与硬件协调”的原则,不断强化系统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布局基本合理的教学网络,为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以网络数据为主要形式的教务管理模式日益规范电大的教务管理情况复杂,层次多、学生类型多,较普通高校要难得多,如果没有教务管理系统对电大学生进行管理,三百多万的学生毕业审核恐怕都难以想象,经历了两套教务管理(俗称:老教务系统和新教务系统)的开发使用,以网络数据库为主要形式,包括了教学计划(专业规则)、学生的基本档案,学生课程注册、报考和各种成绩数据,并以此等作为学生毕业审核的依据。3.以网络通讯为主要方式的支持服务体系日趋活跃开放教育将教学支持服务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孤独感”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为了打破这种情况,电大系统始终将学习支持服务当成电大系统考核的重要工作,各地也作了大量的“尝试”,最早是电话、电子邮件服务,后来又有了QQ群、电话短信平台等,随着企业服务模式的引入,远程呼叫系统也被采用,而且越来越活跃。4.以网络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资源建设日渐丰富开放教育试点初,电大的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建成后课程资源的建设才引起了重视,大家打了一个通俗比喻:有了路、有了车,但没有货。所以中期评估要求90%以上的课程均要有两种以上的网上教学资源,应该说当时基本上解决了有无的问题,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随着电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电大现在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并以此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之一。5.以网络检查为主要途径的评估评价机制日现完备经过了开放教育试点的中期和总结性评估后,电大的评估评价机制开始步入经常化,形式上呈现多样化,其中包括年报年检、网上教学检查和实地教学检查等多种方式,内容则从过去的指标体系发展到现在的质量因子,使这种评价更有利于各单位从对评估工作的注意转移到对教学质量的关注。6.以网络运维为主要目标的技术队伍建设日见常规各单位网络建成后,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的运行和维护,都建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不管他是怎样的建制,还是多多少少的引进了一些技术人员,虽然这些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但如果能将这些人员集中起来组成团队并形成活力,将对电大信息化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三、电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1.电大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且不说中国东西部多年以来存在着所谓的“数字鸿沟”,甚至在一个省的不同市内,由于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同、投入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数字化教学基础条件、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技术人员开发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迥异。信息化建设另一个不平衡的表现是:许多地方存在着“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视建设、忽视应用”,表现最为极端的情况是:在许多领导的认识中,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计算机。由此可见,电大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花百分之百的精力抓信息化基础建设,要花百分之一百五十的精力抓课程资源建设,要花百分之两百的精力抓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应用。2.信息化建设缺少科学谋划,多平台建设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大从试点初期到目前,中央电大各部门考虑到各自的需求,或开发、或引进了一些应用系统,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据查现在仍在使用的系统达近20套之多,但这些系统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数据之间难以相互打通使用,不排除个别软件还存在着“数据壁垒”的现象,数据要真正走向融合,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包括要解决一些人存在着的认识问题。3.信息化建设经费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和落实电大建设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也与校领导(特别是主要校领导)对其认知的程度而千差万别。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主要是东部发达地区)学校能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证纳入了学校的预算;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可能是依靠政府的专项经费和学校的配套资金部分组成;还有部分学校可能在学校的常规预算中根本就没有考虑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真正到出了问题后,再作专项来进行处理。4.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严重制约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某种程度上讲,成为了电大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队伍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无疑起着事关成败的重要作用,因为决定成败的因素主要是人,但在电大的发展中,技术人员成为了技术服务人员,这当然是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除少数部门主要领导外,大多数技术人员可能都不为领导所知,更谈不上熟悉了,长期的被“边缘化”,技术人员可能就会失去心理平衡,甚至得过且过,这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是沉重的打击。

篇(8)

彭坤明很珍惜时间,他喜欢时间用在恰当的地方。工作闲暇之余,他便坐在办公室内看看书。他的办公室内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多。终身学习是他一直倡导的,也是他一直践行的。

1957年,彭坤明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村家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活的困顿,成为他们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生存的艰辛是很小就能体会到的――为了挣到工分,小小年纪的他就随着大人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很多同龄的孩子纷纷放弃了学业,彭坤明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坚持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半工半读”的状态。高中毕业后,由于当时高考还未恢复,他开始了农民生活,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高考的号角重新吹响时,1978年,彭坤明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政教系成为一名大学生。农村孩子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至关重要的一跳。四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苏教育学院任教。

当时,江苏教育学院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一个大院,一个党委,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彭坤明在江苏教育学院的工作参与了电大补偿学历教育,与电大开始结缘。在江苏教育学院工作四年后,好学的彭坤明再次向更高的山峰进发,考取了河南大学政治系,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彭坤明回到江苏教育学院,回想起这段经历,彭坤明的体悟是: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强化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形成了教学、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专家型管理者的锤炼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彭坤明多年的学习积累开始发力,他在管理岗位以及学术成就道路上均有不俗的收获。自1992年起,从教务处副处长提拔为院长助理,1995年任副院长,1997年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5年内他在管理岗位上完成了三级跳。同时他的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自《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在1989年出版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与教育》系列专著相继出版。

“1992年以后,由学校的主要办学任务所决定,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我逐渐参与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我发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创新。基于我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的相对优势,我试图把教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加以综合,并进行整合式的研究,以期能解决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脱节现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写作的初衷。

彭坤明并没有停止思索。他在密切地关注着教育界,在彭坤明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的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时代标志着社会的知识化,同时表明,教育正成为社会发展新的引领力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基于此,他写作了《知识经济与教育》,这本专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积极评价。

但他很快意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虽然扩大并强化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持功能,但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才的质量问题,而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素质。作为深化研究,2000年他又出版了《创新与教育》,明确地把“创新”确立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范畴,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试图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这一系列专著,也形成了彭坤明特有的“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也锤炼了他学者型管理者的角色。

与电大结缘

彭坤明与电大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最初参加工作的1982年,真正走入电大系统是在2002年,这一年,江苏省委任命彭坤明担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08年又从校长岗位到党委书记岗位。谈及与电大的缘分,彭坤明非常风趣地打了一个比喻:“我曾经在1982年到1986年和电大有过‘初恋’,2002年再到电大来工作的时候,叫‘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2002年到电大工作,并不是第三只眼睛看电大(的眼光)。”上世纪80年代就对电大的办学形式,电大艰苦创业的精神,电大的文化,甚至电大工作运转的机制和体制以及评价标准,有过感性认识的彭坤明,快速地进入了角色。

进入电大系统不久,彭坤明以一贯的思辨眼光看到,中国远程教育是在理论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实践的,同时感到,远程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任务。彭坤明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源、发展依据、价值定位、模式构建、现实矛盾、探索路径、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2006年出版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纲》,旨在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后又围绕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目标,着重对远程教育如何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区域化、平民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进行了延展性的研究。

彭坤明的这些探索极大地带动着江苏电大的发展。近年来,江苏电大在功能拓展、模式构建、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对彭坤明来说,关于电大教育体系的思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中华儿女》:电大已有了30年的办学历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您能否简要地概括一下电大教育的创新价值?

彭坤明:30年前在我国创办电大本身就是教育发展的重大创新。电大的30年走过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其创新价值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需要进一步的总结提炼。但从总体上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探索了开放办学的模式,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二是运用了远程教育的手段,为全民学习创设了网络环境并提供了信息化平台;三是构建了人性化的支持服务体系。开放的模式、远程的手段、服务的体系构成了电大教育的三大创新点,这不仅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电大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中华儿女》:《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您认为电大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篇(9)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很多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入电大的校园,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成为路边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主持电大教学管理工作的王晓明来说,这是她最感欣慰的时刻。

13年前,王晓明带着对电大的朦胧认识,离开了工作23年的市教委,担任电大副校长一职。从对教育宏观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到从事基层办学单位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王晓明相信只要肯于付出、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够融入电大,肩负起这份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时王晓明作为最年轻的班子成员,虚心请教、勤恳实践着,一点一滴地熟悉着电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着如何在新领域的教学创新。

1998年,国家正式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拟投入巨资构建“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的远程教育平台。中央电大凭借职业的敏感,于同年5月,在天津电大召开了全国省级电大校园网建设会议。全国电大校园网建设如沐春风,竞相发展。天津电大借此东风,于当年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尽管如此,全国电大系统的发展和定位,似乎还若明若暗,徘徊不前。

1999年4月,一年一度的全国电大教育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上宣布了教育部于1999年6月,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这意味着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准确定位和发展将带来新的转机。王晓明与其他参会同事一样,为此而感到欢欣鼓舞。

当天津电大的全体班子成员,正准备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备战试点项目的评审工作时,校长却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主持工作。王晓明被校长、党委书记推到了这项艰巨工作的一线。

她临危受命。立即召集了校教务处、招生办、科研处的几位“笔杆子”组织稿件,准备材料,一切从头做起。可想而知,在王晓明带领下,各处室的同事们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工作日休息日,全身心的投入到“试点”项目的准备工作中。

王晓明回忆说:“当时我最现实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让天津电大搭上全国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第一班车,不然,我就没有完成好本职工作,我就愧对电大人。”信念可以焕发一个人的所有潜能。同年6月初,以中央电大副校长陈志龙为首的评估团一行抵达天津电大,在视察了各项工作之后,王晓明向评估团团长作了工作汇报,为整个“试点”项目的筹备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负众望。在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评估后,天津电大榜上有名。王晓明不辱使命,她为天津电大能够搭上开放教育的首班车感到欣慰,为天津电大从此能够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喜悦,为众多在职人员能够通过电大教育实现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而感任重道远。

三次评估 为发展喝彩

正如被评为2008年天津市劳动模范的王晓明所说:自己的成长与电大的培养和历练是分不开的。在电大的13年,王晓明经历了广播电视大学的三次教学评估。在亲身感受到电大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对自己身为电大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感悟。

1998年由教育部委托中央电大组织实施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是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次评估。身为分管教学工作的王晓明深感压力和责任重大。从组织校内人员熟悉分析指标,带领评估办到分校及工作站讲解指标,把评估的指标体系、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到整个系统中的每个分校工作站。事无巨细,王晓明都亲力亲为。电大工作得到了评估组的肯定,王晓明的工作作风使电大系统的老师们对这位和蔼、精干的副校长更多了一份敬重。

2002年和2005年的两次评估,是对全国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开展后,相继进行的中期评估与总结性评估。评估标准也由合格、不合格更加细化为从优秀到不合格4个等级。王晓明任评估办公室主任,带领大家在第一次评估的合格基础之上,锁定“优秀”目标,在开放教育观念、网络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的提供、教师教学水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等各方面逐层深入,进行了评估准备。最后顺利通过评估,并分别取得优秀和良好成绩。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教育公平的问题凸显出来。1998年,由教育部陈至立部长率队参加的国际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宣言提出: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大学要使人们进出方便……这使王晓明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全新理解受益匪浅。高等教育不再是神秘的象牙塔,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的发展过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目前在天津,每8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电大学生。

王晓明作为电大改革和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她庆幸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与电大结缘。在电大的13年里,王晓明长期分管电大教学、教务、科研、教材等7个部门的工作。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她常常自我反思: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电大的教师是否无愧于心的承载起了教育的天职?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电大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我们的教师能否做到爱我们的学生?

在多次的自省与反思中,王晓明悟到了电大工作者的存在价值。在她的感染和带领下,学校教务处连续两届(2003、2006)被评为全国电大优秀教务处、2007年全国首届基于网络化考试优秀单位;科研处多次获得中央电大教育科研组织奖,仅2008年就完成中央电大立项课题、天津市教科院立项课题、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立项课题共106项。

博爱笃学 终身教育的主服务器

有一个故事,王晓明至今记忆犹新。一次,她到一个教学点进行教学检查,当检查的各项工作结束之后,这里的负责人告诉她,有一位作建筑工作的学生,因被派到外省工作数月不能按时来听课,于是,他就让妈妈代替自己来接受面授辅导,这位母亲每次都是第一个进入教室,成为这个班最忠实的“学生”。

“博爱、笃学、和谐、发展”是天津电大的校训,秉承和弘扬校训精神是天津电大人的追求。2004年,在新到任的校长冯雪飞亲自指导下,天津电大制定了“十一五”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07年,要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省级电大;2010年,要努力跃居一流省级电大的前列;再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力争达到国际开放大学的先进水平。

王晓明和领导班子成员一

起,在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天津电大形成了多元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服务取胜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的四大战略举措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学院制建设工程等九大建设工程。确保完成:保持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大力推进开放教育,增加本、专科专业设置,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把学校尽快打造成为天津终身学习和远程教育的“主服务器”;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社会化远程教育服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具有天津电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五项战略任务。

天津电大在继续保证并逐步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开展,实现了科技部、教育部确定的45个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其中4个落户津门。南开区欣苑小区是其中之一。国务院总理、政法委书记都曾到这里视察。2008年7月,天津市教委依托电大成立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承担天津市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建成实现千万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在线学习,5千人视频学习的远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终身教育的学习平台正逐步形成。

服务滨海新区、服务新农村建设、扩大深度开放以及打造一流专业和教材等重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不舍情缘 祝愿美好的未来

王晓明喜欢看合唱,特别是童声合唱,她说,这里有儿时纯真美好的回忆;她崇拜童声合唱指挥家杨鸿年老师,这是因为她本人也曾经是童声合唱团成员。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如今她已近退休年龄。20多年市教委的工作经历已经在脑海中渐行渐远,惟有十几年电大记忆还如影相随。

篇(10)

 

双基教学环节。即教师讲授基本的要领和理论知识。从日常生活中浅显的常识出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归纳,精心设计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并不断温习旧知,注重基础,引导学生从理论体系认知《成本会计》这一学科的经济指导地位。

 

电大学生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分别以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覆盖整个社会的教学网络中学习,大多数是在职学习,起点不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所以应通过对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增强对知识的兴趣。如“平行结转分步法”学生不易掌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生疏,因此我们可以解释“平行结转分步法”就是先算出份额,然后同方向、同时间一起结转,进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要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相区别。这样从浅入深。循序渐进,促成学生的认知理解。

 

反馈实践环节。通过各种案例和社会实践的教学,认知理解这些概念、理论,采用相关知识点,消化、吸收,达到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联系,做到有机的结合,以进一步深化理论。

 

发挥资源有势。引导自学环节。课堂教学毕竟时间、精力有限,鉴于电大教学资源优势和电大学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善于自学。学生通过电大教学资源,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电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自学,使其学会利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出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用相关理论知识自我解析、自我判断。来创造自学的具体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总结提高环节。学员提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针对学生自学提高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使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会运用。首先,要在重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认真分析、深入了解和研究答错的原因,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差距,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其次,要澄清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理清解题思路,在传授和深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注意针对性。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鼓励为主,充分应用评价反馈的激励功能,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巩固和深化。

 

通过教学实践,电大教学在上述教学法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实际,更有意义。为此,教学实践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思考性

 

对于电大学生而言,讲解、授课应与生活、现场联系起来。将教学融入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赋予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深入浅出、分门别类。便于学生理解

 

电大学生大部分学习底子较差,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较浅,甚至已经忘记,且他们自学能力较差,当遇到较难的知识时,就会失去信心。因而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功底,将知识条理化,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深入浅出,以便学生理解。

 

三、纵横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 初中辅导书 下一篇: 会计制度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