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2 16:57: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

篇(1)

大学生创业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浙江省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以其掌握的知识、技术作为资本进行创业,开创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的状况,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密切关系[2]。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活动很少,即使创业,成功率也普遍比较低[2]。因此,探索和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非常迫切。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学生对创业方面的知识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学生创业及其教育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3-4]:

1.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肤浅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都只是为获取创新学分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而真正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很少。此外,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入,甚至什么是创业也不清楚。

2.学校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和课程

从目前大多数院校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生高素质、高质量培养计划中,也没有建立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即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十分优越,也不能在创业教育中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什么理论课程涉及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讲授,大学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很难体现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平台相脱离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只是在学校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创业教育模式陈旧、缺乏相应的社会创业平台的支撑,导致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

二、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

文献[5]提出了一种IPP(S)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大商科办学背景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该教学模式即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的“第一课堂”,它是实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培养的“第二课堂”,它是实现创业能力培养的初步阶段;以参与校外实践为中心,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的“第三课堂”,它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和目标。

IPPCS教学模式是在“三个课堂”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市场调查、社会实践等方法,分五阶段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5]:构思创意(Idea)――确定项目(Project)――创业计划(Plan)――创业大赛(Competition)――战略实施(Strategy)。通过这五阶段的培养,使大学生逐步形成创业知识体系结构,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信心,从一个盲目的求职者,转变成一个具有创业潜能、具备创业知识和基本创业能力的创业者。

三、IPPCS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

IPPCS教学模式以成熟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采取“分层次教学”、“基础与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把拓建创业实践平台放在首位,一方面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地、开放实验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大建校外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习岗位,增加学生运作企业的机会,同时,利用创业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等平台,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推动学院的课堂教学。具体举措如下:

1.构思创意(Idea)。学生通过系列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依靠知识、技术创业对增强自信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观念,使自己从一个盲目被动的求职者转变成一个具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者,激发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再结合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利用创新性思维激发大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和敢于拼搏、善于创造的灵感,构思出比较独特的创意。

2.创业项目(Project)。从构思创业到创业项目,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市场机会评估理论和创业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创业理论、创业模式和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和总结,使自己掌握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才具有创业前景和市场机会,确立适合适合自己并具有开发价值的创业项目,从而能够比较科学、理性地从所构思的众多创意中进行项目优化,最终确定一个最优的创业项目。

3.创业计划书(Plan)。确定了构思创业和创业项目后,学生必须结合团队的前期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重点围绕所提出的创业项目学习掌握市场预测、启动资金和盈亏平衡预测等知识和方法,分解创业计划书的结构,对计划书各个分项进行详细的阐述,最终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4.创业大赛(Competition)。在进行创业项目实施之前,对于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自组创业团队,积极准备参与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特别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创业大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内容,并通过创业大赛培养团队之间的组织协调性和团结精神,展示创业项目的优势和创业价值,获得社会企业或投资这的认可,为创业项目的战略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效应。

5.战略实施(Strategy)。在创业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并且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创业项目可以组织实施,结合地方创业扶持政策,或寻求社会企业的支持,极力将创业项目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业水平。

为了较好地推进IPPCS教学模式的进行,我们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分层次进行教学,通过选拔将部分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班级,对这个班级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进行重新制定,以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水平。此外,从大一新生开始还设立了科技导师制度,科技导师通过聘任的形式确定,每位科技导师负责5-6名学生。科技导师定期在校内开设第二课堂,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以激发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兴趣;鼓励、组织本科生尽早参与创新项目等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吸收专业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开发,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再者,在校外开设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参观信息电子技术展览会、大学生创业园及相关企业,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拓宽学科视野的窗口,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

通过上述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五步创业能力培养,学院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以及参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学院近几年在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如2008年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浙江省一等奖1项;2010年获全国银奖1项;浙江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1项创业项目获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15万,并已经组织实施产业化运作。

项目资助: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IPPCS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C].教办[2010]3号,2010-05-04.

[2]王革,刘乔斐.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9(9):56-57

[3]邢晓鹏.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2009.

篇(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72-0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五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教育架构,真正构建起了一个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两个课堂――第一课堂和创业实训第二课堂、三类活动――以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党团活动为特色的“123”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担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对责任认知不足 创业教育在多数高校流于形式,甚至是空白。此外,大学生创业的政府责任认知亦明显不足,忽视了政府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政策与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创业教育手段落后 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政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明显匮乏,创业宏观政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政策空白、政策冲突、政策模糊、政策误读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孤立运行 重理论,轻实践,少教育,缺服务,高校、政府、企业三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等,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

创业理论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明显不足 创业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基因,在整体上尚处于起步和评述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以介绍借鉴研究为主,理论本土化及实证应用研究未有明显突破,以致理论研究对创业教育实践缺乏实际指导价值,立足于本土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尚未形成。

创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

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由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如增设《创业管理》课程)及创业类限选课(含定期举办的就业与创业讲座)构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创业类限选课是指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为基础,为学生开设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开展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我院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技能提升”、“实践强化”三大模块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行“三三三”制教学,即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各占1/3课时。理论教学由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承担,侧重就业与创业理论教学,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现场教学以企业家为主、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进行就业与创业实务的示范性教学,体现真实性和感染性;实践教学以学生及技术专业导师为主,企业家、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强调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自主设计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建构“四互动”的创业课堂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互动创业教育中:一是第一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少讲、精讲,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训和案例分析研讨,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思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二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动。考虑到第一课堂教学受时数和场地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空间的限制,我院尝试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起来,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第二课堂补充和强化第一课堂,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创业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举办“名派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举办多场次、多方面的课外讲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点面结合,开展个别辅导,完善课堂教学的细节,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学生创业指导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为此,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创业教育指导的效果。四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民间组织)的互动。由学校学生处(办)、团委、学生会、党支部等构成的学生工作机构是学生创业指导的正式机构,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职责。此外,积极吸纳校内的各种学生社团作为非正式组织(又称为民间组织),利用它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这些非正式组织积极互动,采取社团合作、工作指导、总结评比等方式,引导它们为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

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我院在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实践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实训平台,在企业建立创业体验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引入风险投资,与企业界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的构想。同时,由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设立“名派创业”大赛,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与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业实训、行业实训、专业实践、资格证书实训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训机制,深化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以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几年来,学生的创业实践证明,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我院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形成广东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 创业教育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新格局。一方面,主动联合政府、企业,全面拓展校外就业与创业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把政府和企业请进来指导校内就业与创业基地建设。同时,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在校园内开辟固定基地供大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实践,突出就业与创业培训、政策帮扶和技术指导,真正落实我们所倡导的“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效果

本项目研究明确提出了建构广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这一新的创业指导工作发展观,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是科学人才观在高校领域的具体实践。

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院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阶段、技能提升阶段和模拟创业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体系,建构了“三三三”创业教学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土化。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具有特色,通过学习能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规划的能力可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业大赛等活动孕育校园创业文化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营造了我院学生浓厚的创业意识和氛围,孕育了校园创业文化。在2008年“金钥匙”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赛)上,我院共有三个项目获奖;“消费地图导购引擎”项目获2009年第一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创意奖;“Z客4+1”等两个团队获2010年“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入围奖;在2011年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中,我院一名学生的“准妈妈舒心家园”获得一等奖,同时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囊括了“最具创意奖”、“最具市场前景奖”、“最佳团队奖”三个单项殊荣。“名派创业”大赛吸引了336支团队参赛,近1000人参与。我院与顺德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等160多家企业(组织)合作共建创业实习基地,组织了4000多人次进行创业实践。

毕业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与政府和合作企业举办创业培训、行业精英与专业精英实训等工作,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质的提高。如在2010年获得名派创业大赛一等奖的我院某毕业生,在佛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优评网”,并担任了总经理职位;获二等奖的某学生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任主管职位,实现了在岗位创业。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构建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运行机制,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是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提出创业教育要形成合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创业创新教育新格局。以“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为核心,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建构“四互动”创业课堂教育模式,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模式,可以使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从而更具本土化色彩,该模式的创立既升华了创业理论,又丰富了社会实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佘敏.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3]毕馨爻.传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报业,2011(14).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5]胡建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2).

篇(3)

一、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的意义

从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内容与流程来看,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形成一个创意,并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将创意转变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创业计划书;而创业计划书将包括公司发展战略、创业产品与服务、公司筹资与融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推广、公司财务预测、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等相关内容。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与创业计划书中各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目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状况而言,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即在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则要求其各组成部分具有更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笔者基于历年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经验,发现学生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在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然存在着困难。从参赛学生方面来看,经过创业大赛训练的学生往往觉得以前在课堂上模糊的理论和概念,变得清晰生动,并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从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如何互动融合,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角度,来探索课外实践指导与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对大学生而言,概念比较抽象,尽管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教学,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依然不如人意。

如市场营销学STP战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仅仅知道这个名词,至于如何应用于实践,则感觉非常迷茫。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各类专业知识,将一个具体创意变成具有潜在价值的商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工商管理类专业理论的实际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尽管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在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后,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因此本课题研究显得极有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丰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有益尝试。第二,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实践中,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再认识过程还原出来,并反哺于课程教学,从而使更多学生能够分享这种隐性诀窍,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创业大赛实践与课程教学融合互动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对高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索。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影响

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管理人才为目标,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权变性与边缘性又决定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1]同时,工商管理类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过程,正是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目前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1.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在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偏重专业理论教学,通常以书本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实践缺乏联系。虽然也设置了课程实践环节以配套理论教学,但由于师资及实践课程学时限制,往往仍以课堂为中心,与管理实践联系较松,封闭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以参赛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学生常常将《市场营销学》教材中STP战略、4P营销组合的相关理论内容机械地搬至创业计划书中;而不是通过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联系项目实际,提出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案例教学环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仅仅就案例谈案例,学生常常无法领悟案例中所含深刻理念,未能从思维方式上有所启迪,导致学生螳螂学步,创新思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为薄弱。

2.理论概念抽象,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进程,通常按照先介绍理论概念,再以案例介绍或概念内容展开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固然可使学生对理论概念有所认识,但由于是学生被动接受,如果缺乏对概念知识的及时巩固,案例与理论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很快遗忘。这时专业理论概念又成为完全抽象的名词,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对这些概念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这种对概念的短期记忆,在考试完成之后,又迅速被遗忘,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指导老师提到的专业名词非常陌生,对课堂讲授的专业基本方法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如创业项目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学》中两个不同基本概念,但学生对此却混淆不清,使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战略的结构、内容混乱。

3.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知识和理念也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然而,目前工商管理类的教学内容则滞后于管理实践的发展。以《市场营销学》为例,目前课程教材仍以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营销理论为主,尽管加入了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等反映当代特色的内容;但在目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营销理念不断深化今天,仅是对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修修补补,而不是从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结构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工商管理课程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应用环境方面,与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例如许多参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以电子商务网站为基础的创新型服务项目,在对项目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推广方面,单以课程中的“4P”或“4S”等传统营销组合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而是要将最新的网络整合营销等方法应用到创业计划书中,而在课堂教学中对此类理论的涉及则较少。#p#分页标题#e#

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不高,创新能力欠缺现行工商管理类教学模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单一教学模式表现为课堂上满堂灌,缺乏与学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未得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欠缺。这一缺陷在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应用专业理论的方法不当,以及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扩展应用不够。以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参赛学生往往忽视创业项目个性特征,无论是服务类项目,还是生产技术类项目,只是机械地将营销理论进行套用,而不是根据基本原理方法,采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对创业项目营销推广方案进行整合,结果导致项目论证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不强,使原本商业前景较好的创业项目成为鸡肋。

5.教、学脱节,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不高;学、用分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尽管从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理论功底深厚,但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管理工作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而现在的大学生则具有个性、独立、自主、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教与学的匹配度不强,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理论知识和方法,却不知用与何处;虽然有实践环节,但通常是走马观花,对知识理论的应用不深入,致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这种学、用分离,使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以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为例,在评委答辩环节,对于专家、评委关于与创业项目相关的专业方面的提问,如创业项目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等问题,有些参赛学生常常表现出答非所问或者回答深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

三、采用启发式引导将专业理论和方法融入创业项目,提高创业大赛成绩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大赛无论在创业计划书环节,还是现场答辩环节,都要求参赛学生将创意所体现的商业价值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向评委完整呈现,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对创业项目的论证以及答辩表现,并结合创业项目的商业前景,给予评分。参赛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优秀的商业技能是获得竞赛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采用启发式引导,将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创业项目相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结合创业项目各组成部分要求,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专业知识创业计划书整体结构可分为企业战略、产品与服务、生产制造与技术、市场营销、财务规划等若干部分。以市场营销部分为例,由于参赛学生主要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他们已经学过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因此首先应从分析项目应用前景入手,引导参赛学生回顾所学《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如有效细分原则、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等。通过知识的回顾,明确项目要解决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点。参赛学生将更有动力去厘清课堂上比较模糊概念,并为针对性地解决创业项目市场问题奠定基础。

2.结合专业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各部分的解决方案在工商管理类理论指导下,规划创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关键。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通过引导、启发参赛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针对创业项目实际,进行发散性思维,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形成创业计划各部分实施方案的初步构想。以创业项目的市场营销为例,根据营销策略组合的4P或4S经典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营销组合方案,并力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再针对项目具体特征,向学生介绍一些扩展专业知识,如服务性创业项目,就要引入服务营销的人员流程、识别流程和服务流程;电子商务类项目则要引入网络整合营销等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对创业计划书各部分整合与完善,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

3.在指导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针对创业计划书,进行模拟提问训练,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开发,并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是加深评委对创业项目了解,并考察参赛学生专业知识运用和专业技能开发的关键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竞赛的成绩。根据参赛经验,很多学生面对专家评委咄咄逼人的提问,往往暴露出专业知识肤浅、应变能力差等缺陷。因此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应主要着重于反复模拟答辩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强化学生对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实施方案与专业知识的联系;通过专业技能开发,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创业项目所涉及到所有知识,从而提高参赛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四、以指导创业大赛实践的启示,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在多年创业大赛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参赛学生在经过创业大赛训练后,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专业技能开发方面都要比同年纪学生高出一筹。但能够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将参赛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技能开发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与综合的教学方法反哺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使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不但能让更多学生受益,更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1.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PBL教学法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师设计真实性问题,将学习任务与目标融入现实问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来解决问题。[2]这种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在STP营销战略教学中,首先由导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如四代苹果手机市场营销战略),形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形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排出代表上台讲解,与大家一起分享。导师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及时回答学生疑问,重点突出一些必要知识点,如有效细分的四原则等;导师在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互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习得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互动教学法则强调教学中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巧设提问、互动讨论等方法。[4]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明确项目任务、制订并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流程,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项目,实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体验创新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市场营销学》实践环节为例,导师可以设定一个尚未进入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按流程引导学生完整该项目的营销总体方案;在完成过程中,通过分析一些相关案例、情景模拟和组织讨论,提高营销总体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学生营销管理技能,加深对营销实践的认识。#p#分页标题#e#

篇(4)

其中,活动主办单位代表光明日报社社会活动部主任胡斌在首发式现场以比尔・盖茨、马云、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为例,来阐述“青年可以做大事”这一观点的可行性。他同时也提醒创客团队,在创业的路上不只是接受鲜花和掌声,也要随时准备迎接挫折和泪水的挑战。

的确,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让众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下海”经商。“大学生开发手机软件毕业即成千万富翁”、“创业热要冷思考”等不同立场的新闻也在轮番滚动。那么,在这个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创业路上危机四伏的时代,大学生创业的路上如何“名利”双收?是否遇到瓶颈?诸多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又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经济》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90后新生代创业者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

孟飞:大学生创业

赢在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典型的90后创业者孟飞是专注做大学生交友平台“Feeling”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孟飞向记者介绍,“Feeling”是定位于高校社交的APP软件,其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初所有的用户头像都是为模糊状态,随着聊天不断深入,头像会慢慢变得清晰,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保护隐私。二是“Feeling”有做任务的功能。大学生可以在这个社交平台上相互约着一起上自习、学英语,晨跑……“让学校大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促进,找到意趣相投的朋友是最终目的。”

“Feeling”现有50万用户,分布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日活率达10%,这也就意味着每天有4万学生在使用该APP软件。

对于团队能获得250万元的天使投资,孟飞表示,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是幸运儿。

孟飞向记者透露,设计这款社交产品的初衷很简单。由于孟飞所就读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男女比例是15:1,许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没有机会与其他学院异性接触的问题。“虽然针对高校学生谈恋爱的社交软件的确不少,但却普遍存在回复率低、信息真假难辨等弊端。那么,大学生们就需要一个更可靠、更纯净的沟通交流平台。于是,带着朦胧的想法和概念,我与同宿舍的刘宇开始着手研发高校社交APP。”孟飞说道。

就这样,两个年轻大男孩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发,“Feeling”项目的雏形于2015年1月面世。

“因为当时团队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从本校计算机学院挖来的在校大学生,大家都缺少实际演练的经验。一开始做的界面实在太丑了,我们都不好意思拿给朋友看。”孟飞直言不讳地说道,“后来,经整个团队不断加班加点,不断对‘Feeling’进行优化、调整,直到今年5月才算基本开发成功,正式上线。”

说到此时,孟飞告诉记者,这还是他们幸运的一面。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创业的孤单、焦虑、困难总是很难向他人倾诉。孟飞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团队都会面临缺乏资金的窘迫。为了能够养活团队,孟飞在学校卖过插电板,倒腾过二手教材,推过餐车,也有过被城管追着满街跑的经历。孟飞笑着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团队活着。”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有执著精神,孟飞和他的团队很快从过往那些实践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并开始搜寻获得项目资金的突破口。

不出所料,通过参加学校和企业举办的创业比赛,让“Feeling”首次获得了5万元奖金,而后又参加第二届移动应用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又拿到了10万元奖金。“这一笔笔奖金使得团队在几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支持。”孟飞表示。

在孟飞看来,疯狂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不但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获得的专业建议也能促使产品打磨更加完善。孟飞告诉记者:“闭门造车很难做出市场需求的作品,我们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获得用户的反馈、专业评委的指导、投资人对我们的扶持、市场对我们的关注。”

对此孟飞也认为,创业就像一场资源争斗的游戏,每得到一份资源,就相当于得到一份可能。

当记者问及“Feeling”是依托哪些条件能够走得越来越远时,孟飞肯定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的确,无知者无畏。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诸多人已经习惯了安稳的状态,不想承受创业高风险带来的压力。“然而对于我们这种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并没有过多杂念,反而大胆专心做产品,最后能够获得成功。”孟飞解释说。

在与孟飞的交谈中,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和强调:“纯粹”――做纯粹的事业,打造纯粹的交友平台。听起来,“纯粹”二字似乎过于理想化,但在孟飞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在没有获得投资时,放弃年薪15万的迪拜国际海外事业部工程岗offer是他在“纯粹”事业上的坚持;不被市场化大方向所干扰,是打造大学生社交圈子“纯粹”的始终坚守……

孟飞最后告诉记者,团队曾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通宵达旦的潜心研发,才有了“Feeling”今日的成就。未来他还会带着项目到全国各地参加路演和寻找机遇,使平台发展更加成熟。

史宇芳:为梦想而驱动,

不以成败论英雄

初见史宇芳,很难想象这位看似腼腆,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1994年出生的女孩就是专注提醒吃药平台“该吃药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时,更难想象在没任何推广情况下,“该吃药啦”上线两周用户注册量就达8000余人。

“最初创作灵感来自暑假回家看到家人在服药时的不便利,由于药的种类多、用法杂,有些中药七天一换,煎药方法、服用时间、用量和方法都不相同,看着家人常常搞混或者忘记吃药时,就考虑是否可利用专业知识做出一款APP来解决这一问题。”史宇芳告诉记者创始该APP的初衷。

创意,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在发现老年人市场空白局限性后,史宇芳立即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商量,并得到了一致通过后,开始进行分析、逐渐完善功能并编写代码。

当“该吃药啦”最初产品原型定下来时,在实验室认识的一位学长曾估计要等到她大四毕业才能全部完成,然而十几天后她却已将APP的主要功能大致完成。史宇芳回忆道,“由此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为自己不行。”

有了这次经历后,每次队员再担心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史宇芳都鼓励他们说:“再试试,一定可以。”就这样,短短两个月之后,“该吃药啦”的名称、基础功能就已现雏形。

同样,为了检验APP的可行性和得到专业老师们的意见,史宇芳同样选择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完善项目。

史宇芳告诉记者,“该吃药啦”经历的第一场比赛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但突围校内赛,却止步于省赛网评。”第一次的失败使史宇芳团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史宇芳表示,作为初出茅庐的新生团队他们这次的收获要远远多于失落。“我们通过大赛看到了其他优秀选手的商业计划书,听到了评委老师指出的产品局限性等问题。”

史宇芳团队认识到了项目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评委老师的意见,不断完善商业策划书,认真思考产品痛点,为瓶颈区寻找解决途径。

经过不断的完善,“该吃药啦”逐渐将市场上同质类产品远远甩开。谈及“该吃药啦”项目成功的原因,史宇芳认为,能够聚焦需求,细分用户是其最大优势。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老年人,内容就是集语音输入输出、免费短信形式提醒老年人吃药的平台。”

史宇芳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整合和创业专家的指导,她坚信,“该吃药啦”将不仅仅是一个创意APP,而将掀起新一轮的革命。

也许正是这种高瞻远瞩和自信,使史宇芳团队在一场又一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CMAIT2015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前八强)。

进入全国赛前八强后,史宇芳团队也总结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她告诉记者:“实际上,企业大佬和风投们投资项目时,和是不是大学生没有关系,他们更看重项目本身的亮点和可发展性。”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大部分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史宇芳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是为了一次就成功,而是在未来创业的路上,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努力拼搏奋斗,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各种各样的人时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大的成长机会。”

在史宇芳看来,一年的创业经历,给予自己最多的是能力和格局的提高,并且能够获得与创客朋友互相学习、互相认同的机会,也是在大学中得不到的教育。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筚路蓝缕。”这是史宇芳最喜欢的一句话。她坚信,虽然团队没有经验,没有雄厚的资本与人脉,但他们的创新思维就是最大的资本。同时,她也期待着团队能有更专业的人士加入,有成熟的企业给予指导和经验分享。“这样,打开移动互联网老年人市场,才指日可待。”史宇芳最后总结说。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

扶上马,送一程

如果说创意和激情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筹码,那么,创业示范园区就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洪荒之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互联网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11月,宿迁市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宿豫区规划建设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园区于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先后创成“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共建互联网产业园”。

与此同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9月26日公示了2016年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名单,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并且,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决赛也将在产业园区举办。

篇(5)

关键词: 高职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培养途径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elements;training way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56-02

0 引言

党的十后,创业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更是投身创业的一个重要群体。2015年6月,国务院教育部部署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志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开始将创业教育当做重点工作来抓。由于办学理念、师资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各高职院校创业能力教育水平也不同,多数只片面侧重理论或实践的某个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可持续的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因此,如何培养高职生的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际,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论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从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层面探讨多维度的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1 创业能力构成研究

创业能力(Enterprise Competence)被概括为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活动顺利进行,并能够创立和发展一项或多项事业的主体心理条件①。

目前,我对创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教育领域和创业管理学领域。创业教育领域主要将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总结为决策与决断能力,理财能力,营销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创业管理学领域将创业能力概括为机会能力、运营管理能力。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运用德尔菲法收集、对比、分析,归纳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所具备的5个基本构成要素:学习实践力、机会把握力、挫折抵抗力、资源整合力、组织管理力;陆晓莉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将人际交往力、机会识别力、创新创造力、资源整合力、创业原动力、创业意志力、创业学习力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纪玉超和林海涛则通过系统化研究,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分解为为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做事能力的有机组成。

2 高职生创业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笔者在大量理论研究、专家访谈以及个案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际,将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内涵定义为高职院校在校生或毕业生产生自创企业的想法并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况,确保创业成功的能力,将其创业能力构成要素概括为创业基本能力,创业关键能力,创业保障能力共三个维度、十大要素,如表1。

创业基本能力是创业者产生创业想法的最初原动力,是确定创业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创业关键能力是创业者能够带领创业团队,协调各方关系,高效整合配置多种资源,审时度势地制订创业计划,使企业运作良好、步入正轨的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的成败;创业保障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与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得以巩固和壮大的保障条件。

3 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和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发展模式②。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与实践的关系,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的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应走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性教学为重点,创业大赛为平台的培养之路。

3.1 理论教学是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作为系统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的最主要教育形式,其作用不可替代,是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

首先,高职院校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创业能力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依然只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章节来讲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只是一带而过。有的虽然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学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能力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抓,建设一支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其次,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改进和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创业能力的教学重点应该围绕创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设置。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设置中首先要从创业意识、创新意识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真实内涵,教育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领导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在内的创业关键能力教育,以及创业保障能力培养教育,全方位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开展SYB、KAB等专项培训课程,优化创业知识结构。

最后,创新教育模式,充分整合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高效的创业理论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有效资源:邀请创业专家、社会创业人士、企业优秀人才进行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与合作提供便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业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组织,成立“创业社团”、“创业沙龙”、“创业实验室”等,引导学生向创业教育和相关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交流学习的平台。

3.2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途径

创业实践能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途径。

一方面,学校要开展创业实训环节,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化理论。另一方面,学院应设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如创业服务中心,在为学生提供具体创业咨询和指导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大胆尝试。

此外,少数高校开展了师生共同参与的专业创业活动和实体创业活动,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学生锻炼和提高创业能力提供力宽广的舞台,应当提倡。

3.3 创业大赛是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大众媒体为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搭建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掀起创业的热潮,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效果显著。可见,通过竞赛模式可以挖掘更多的创业人才,催生优秀企业,应当作为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其次,学校层面也应该探索举办各类创业大赛,严密组织,严格评选,奖励优秀,通过竞赛点燃在校学生创业热情;最后,还可通过丰富的创新创业类科研和专业竞赛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总之,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创业大赛将创业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又能为学生将创新创业作品转化为实际生产价值提供平台。

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职创业教育的P键,也是创业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的创业能力教育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创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十个要素,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性教育和创业大赛三条途径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较高创业能力的优质创业人才。

注释:

①纪玉超,林海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及多维培养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1.

②吕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基于对成都市温江区大学生创业园的调查[D].西南财经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纪玉超,林海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及多维培养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1.

篇(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动员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大势所趋。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系统、高效的创业教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成了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构建并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关注。

(1)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过硬的创业师资团队,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明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组成,他们对社会、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要想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首先就要在理论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学校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任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把继续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提到重要日程上来,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推进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学校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加强自身在创业课程设置和改善教学中薄弱的环节,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2)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本保证就是具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当代大学生创业时不能充分估计创业的风险,大多又难以承受创业失败的打击。所以,要想培养创业型人才,就必须在树立创业意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辅导,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健全大学生心理。教导学生面对挑战要有充分的自信,面对失败要有充足的勇气。要有敢于冒险以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意志,要有应对和处理创业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遭遇挫折时学会及时调整心态,时刻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正确面对创业,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3)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模拟实训等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通过实践,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组织广大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类创业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创业的技巧,了解创业的过程,总结创业的经验,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成功创业的概率。

(4)要定期与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他们反馈的实际信息,了解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削弱创业的信心,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创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创业指导教师能够在这时给予他们一些关怀、指导与帮助,与他们共克难关,这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同时,指导老师在与这些开始创业的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创业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调整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尽量避免新创业的大学生重走创业失败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教育的成功实现不仅要靠教师耐心细致的教学,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塑造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篇(7)

大学生创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创业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带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加以关注。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上的经验,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更好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年,国家颁布的《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行动》也要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2002年4月份教育部确定国内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开始做大学生创业教育,各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开始强调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创业教育发展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规模仍然有限,大学生创业的知识讲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其覆盖范围仍然较低。

2.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构成存在缺陷,并且教育内容及方法不完全适合提升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大学生能够走出传统课本教学的局限,更多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现实社会行业环境相结合,将所学知识逐步转变为独立的技能,并真正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不同的高校内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除清华大学相对较丰富并且范围较大的创业大赛外,国内高校很少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并且目前创业大赛的覆盖面有限,创业大赛后能够真正转变为成功创业行为的情况十分有限,这也就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的实现。而受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限制,更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教师对学生简要介绍创业环境和创业知识,相对脱离创业实践,这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全面实现。

第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组织架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很难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组织架构以科研、教学为主体,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将重心放在知识创新上。科研方面依托实践实现知识创新,但是该活动一方面存在专业、知识层次及学校的多方面限制,另一方面其覆盖面十分有限,多数在校大学生并不能参与到学校科研工作中。教学工作的知识创新主要追求在书本知识基础上,引导师生讨论和共同进步,更多地局限于知识层面。这就使得目前大学教育中的教学环节及考试环节都以知识为核心,对于实践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受此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不能全面推进,大学生也往往可以选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并且只是通过简单的知识测试而不需要实践就能够完成学科学习,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将创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要求更低的知识教育,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将创业教育作为独立于其他全部学科的一个独立学科,一般纳入教育学范畴。从创业活动来看,创业本身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等多方面内容,在创业实践中,任何创业者都必须对创业所在的行业及相关产业,以及创业所需的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许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单一的教育学知识或者单一的专业知识都并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上形成一种对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方向的大学生进行同一种理念化教学的模式,以教育学知识为核心,重点进行政策教育及较少的案例教学,并不能够真正地形成大学生专业知识转为技能、大学生独立专业知识丰富为多元化创业知识的目标,这也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这一情况,大学生创业教育难以实现创新,缺乏对不同创业方向下不同创业者素质的个性化培养,这样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也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

1.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简介

美国的创业教育极为发达,并成为当前世界大学生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其创业教育中,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系统,并成为大学生必须培训的重要科目,这使得创业教育有了较高的地位。在美国多年创业教育发展中,学校及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接受度及支持度不断提升,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不断创新,并注重实践教育。加上充分的财政保障等,创业教育得到不断完善和扩大。在创业教育的支撑下,美国大学生创业数量及成功率都是世界较为突出的。

2.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美国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三项内容:

第一,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分布在美国几乎全部高校,其课程体系极为丰富。一般大学生创业教育覆盖创业实践、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及学科课程,对创业相关的构想、融资、实践、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系统教学。在斯坦福及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开设独立的创业管理学课程,为美国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案例教学和实践演练非常丰富,几乎在所有创业教育中一半以上为案例教学,通过成功的和失败的创业案例,对学生培养更加完善的创业理性思维。借助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的创业大赛,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并且对创业大赛的优胜者及突出创业者等提供创业资金等,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及创业成功率。

第二,与创业教育配套的组织体系。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业型的组织结构,实际上,美国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在大学师生心中都非常明显且重要。在学校教育组织结构上,美国多数大学注重构建创业型的组织结构,将创业实践等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核心,注重贯彻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实践,并逐步提升师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在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小企业署、考夫曼创业中心、家庭企业研究所、创业家协会及智囊团等在内的创业或创业支持组织逐步形成,为美国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极为完善的多元化支持,使得大学生创业构想及实践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支持,促使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逐步提升。

第三,支撑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资金体系。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丰富的资金支持,其中包括财政资金、社会组织及企业资金、教育资金以及校友赞助等。其中,美国国家教育基金会设定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专门拨付经费支持创业教育,同时该机构在美国各州建立小企业孵化器,为师生创业提供机会。

三、借鉴美国经验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改革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下,能够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综合培养。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实践课程的情况下,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注重改革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格局。这需要首先确定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大学生创业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进行教学。其次,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重新设定,提升实践教学力度,并定期举行大学生创业大赛,至少保证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参加至少一次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应该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搜集,为大学生讲解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成功及失败案例,提升大学生创业理性。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较为完善的校内外组织基础上,能够实现跨专业、跨行业的多元化支撑,实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特色。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局限在教育学领域,还需要逐步打破专业限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内进行整合,形成不同学科专家对创业教育不同环节的解读,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养。

2.加强政府及商业银行等对创业教育的支持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多元化资金支持下,能够将创业构想逐步转变为创业活动,并最终形成可以运行和获利的企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难以突破理想与实践的隔阂,很大程度是在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没有外部资金的支持,创业活动所需的资金难以满足,则即便是很好的创业构想也难以落实。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创业教育效果的改进,必须关注创业活动,由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由商业银行主导开发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及贷款业务,并且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财税优惠,对发放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银行以税费优惠,更多地鼓励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M].徐小洲,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treprenurship educ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42-02

1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现状分析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目前,英、美等国家都形成了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美国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从1974年的75所到现在已经超过1100所,这些高校包括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我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清华大学1997年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之后,各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支持创业活动,并且产生了数家学生公司。现阶段,国内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逐步趋于完善,宁波大学提出了“课程渗透、实训导向、管理先行”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指出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技能的基础,创业实践训练是为了发展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管理则是服务于课程与训练的保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或走上创业之路。

相对于本科院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刚刚起步,甚至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空白。一方面,本科院校结合专业、学科优势,逐步建立起了创业教育模式,但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研究远远少于本科院校,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广泛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开创创业园区,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但高职院校的创业支持却不多。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在学科和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弱势,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远远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显得更加必要,让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发挥实践能力强的优势,把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实施。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2.1 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创业教育的保障

2.1.1 政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涉及到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等诸多方面。政府在很多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降低了门槛,以此鼓励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能够大胆跨出创业的第一步。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政府在创业基金、政策支持、提供专业管理服务机构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扶持。近年来,绍兴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绍兴市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从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准入条件、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开展创业资助扶持、加强创业园建设、强化创业教育培训、组织创业竞赛等多个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创业激情和吸引力,为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拓宽了渠道。

2.1.2 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高职院校自身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8年清华大学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清华就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且还明文提出允许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这对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现在,全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出台了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园,提供配套资金,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的指导。

2.2 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因为大学生创业的复杂性,创业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机会的洞察力、对风险的容忍力、对失败的适应力,还有创业中的重要技能,例如自信、团队协作、开放思维、宽容错误等等。孙黎等的研究认为创业课程应有以下重要内容: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模式设计、失败/危机分析课程、创业心理课程和社会资本与人际沟通课程。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访谈分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一个多元的、趋近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课程、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创业能力的培养。

2.2.1 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就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只有学生自己树立了强烈的创业意识,才能自主地去创业、创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学生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职创业学生更是远远少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水平。因此,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尤其重要。创业意识的培养重点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创业意识、风险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周湘浙等的研究《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指出,创业思想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是最为关键的,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只有让大学生具有了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才能变被动接受就业为主动自主创业。

2.2.2 创业心理课程的开设因为缺乏创业经验,往往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时间压力,也会给创业学生各种心理焦虑与自我怀疑。良好的创业课程应能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调节压力,提高面对各种压力与挫折的挑战能力,还包括教授学生如何走出商业失败、康复心理等。

2.2.3 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对机会的识别和风险的分析成为创业课程的核心,以此为基础,可以将会计、财务、供应链管理、生产线运筹管理、客户管理、营销管理等传统商学院课程围绕商业模式的各个方面知识教授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教会大学生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了解经营方面的经验和原则,防止违规操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使得高等教育能够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2.2.4 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机会识别能力、社会资本与人际沟通课程。在中小企业创业中,社会资本与人际关系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但学校的传统教育往往不教授这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在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创业课程应教授如何通过人际网络发展可信任的商业关系与协作。同时,商务沟通在赢得风险投资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商业计划书。沟通传播课程也应是创业课程重要的一环。陈晓萍等的研究《商业计划书展示中的创业激情和准备》指出,在商业计划书在风险投资家前展示、获取融资的过程中,深度的思考力、逻辑一致的说服力比热情洋溢的表现力更为关键。

创业教育应该针对这些对开放式分析技能、社交技巧的需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例如邀请创业家参与课堂,总结、分析、学习其创业经验;提供开放教学场所给学生实际创业,让学生在实际中冶炼商业经验。另外还可以引进现代企业广泛采用的一些商业模拟软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商业情境中提升创业技能。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运行

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大学创业活动是一个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模仿创业或尝试创业的学习和体验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探索性创业设计、社团活动、创业训练学术讲座等创业活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卓有成效,其中许多优秀成果都已经进入市场。目前,全国以及各省每年都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调查显示67.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宣传和创业活动不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企业家讲座、创业协会应该多组织举办些活动。创业活动有助于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推向市场,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在创业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成长,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成功举措。目前,各本科都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区,让学生亲自去经营小企业,将受到的创业教育运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中。此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创业教育的有效运行,也符合教育学规律与创业规律。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非常关心校园内创业园的政策,45.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环境和服务。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也逐步重视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但远远不够,各高职院校应该多开辟校内实训实验基地和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

3.3 开辟校外实践基地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紧张、场所紧缺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相互结合,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园区。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一些有效机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粱晶晶.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群[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篇(9)

关注创业资讯,是保持了解创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最佳途径。作为准创业大学生,理当多关注创业资讯,培养对市场的敏锐性,把握行业动态。1.信息咨询综合性报刊并不能提供多少参考价值。建议多关注经济类报刊,如《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大学生就业》、《企业家》等经济类报刊杂志。此外,网络咨询要比纸质资讯更具优势,信息量更大。2.多创造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事例对于创业成功的经验,虽然无法复制,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方式,启发思维。同理,失败的教训同样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错路。

(二)参加社团活动

创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商业行为,要靠新生实践来提高。同学们可以参加创业协会社团,这样可以接触到很多创业人士。要知道,协会社团举行的诸多活动中肯定离不开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报告和企业挂名组织创业竞赛。

(三)参加创业竞赛

创业竞赛,不仅是准创业大学生互相切磋学习的竞技场,而且还是接触大学生创业前沿的有效途径,通过角色、情景模拟,更直观感受创业。更为重要的是,竞赛获奖者通常成为风险投资或企业家关注的重点。此外,获奖团队还能获得不菲的创业启动资金或技术支持。1.挑战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组办的大型赛事,分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类,每两年一届交替举办。挑战杯现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盛会”。2.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也是规模盛大的创业竞赛,大赛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报名,由一名指导老师和四名在校学生组成参赛团队。全国大赛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意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同时为每一项优秀的创业方案找到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实践兼职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创业素质。实践出真知,各种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实践这个环节。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经验与技能,特别是经验与技能都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所以创业能力是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选择创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营销、策划、调研等相关方面的兼职,有利于把握市场动脉,提高对市场的敏感性。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初期成效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初期意识分析建议

培养正确创业初期意识,必须要求学生提早做一些准备和认识。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创业的初期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工作区域等因素,更重要的要充分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选择适合自己并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的项目,否则即使竞争成功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宣告失败。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目前条件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项目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盈利明显,服务社会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要特别重视和关注,可以试图用以下方式完成初期计划。1.先就业后创业先就业后创业,是较为现实、稳妥的创业出路。在工作岗位中,有意识地培养人脉,积累资金、经验,汇集社会资源,可为日后的创业提供基础。建议采用先就业后创业的方式,主要是基于创业者的经验教训。2.合伙创业从创业风险考虑,可以选择合伙创业。选择合伙创业,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创业风险。合伙创业,不仅能解决资金上的困难,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不同的专业或技术优势,共享社会资源,共担创业风险。3.加盟品牌店加盟品牌店,可以利用品牌效应积累资金、经验,从而可以不断总结和摸索创业新路,为今后转型打下基础。4.首选传统行业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是搭上高科技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快车,而发家致富的。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这两个行业不仅需要较高的启动资金,而且失败率极高。所以,前期创业首选传统行业,通过几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可以为日后企业创新或做大做强打基础。当然,如果有家庭背景或特殊资源支持,刚开始进入高科技和新兴行业,或许能更快获得成功。5.就熟不就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创业要首选自己熟悉或有资源的领域。对于拥有自主技术的毕业生,可以借助技术实现风险融资,将技术成功转化为资金;对于艺术设计类文科生,可以借助专业优势,合作开设艺术坊、广告公司等。6.学会开源节流创办企业,资金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好开源节流的文章,才能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7.提高防范意识商业诈骗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具体表现有付款后对方没有发货,对方收到货后不付款,产品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从事商业活动,要防止对方“耍诈”,提高防范意识。

篇(10)

中国人民大学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大学生有创业经历。

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式“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面对资金、技术、经验等难关时,大学生创业者该如何在创业中保持定力、找准商机、规避风险?

跟着“风口”跑丢了自己

尝试过微信公号、成立过校园推广公司、涉足过新能源产业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大三学生、“90后”连续创业者唐津伟总结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折腾不止”。

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折腾”之旅。

2014年,微信公众号发展方兴未艾,聚拢大批粉丝的自媒体迅速成为风口。

唐津伟看准了大学生市场,搭建了一支11人创业团队,当年10月,“我是大学生”公号上线。

“只用了20天,我们的粉丝就突破了1万人。”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团队擅长策划,在一次“三行情书”活动中,他们联合了多所北京高校的表白墙,“一场活动下来粉丝增长过千”。

粉丝来得快,问题来得也快。

不久他便发现:粉丝突破1万后,增长遇到了瓶颈,每天只有个位数增长,“僵尸粉”严重,发展陷入停滞阶段。

在思考转型过程中,唐津伟看到,学生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和品牌争抢的消费群体,企业和品牌进入校园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决定利用先前积累的学生、高校资源,“解决企业进入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5年5月,他与合伙人创办了“推马科技”,帮助品牌和企业进入校园做地推工作。

跟着“校园市场”风口,唐津伟每月能有1万~2万元的稳定收入。但在他看来,“地推”很难有大的发展,大部分团队宁可折本也要争抢市场。

2016年,选择从团队退出的唐津伟看到了另一个“风口”――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扶持。于是,他又转战新能源市场,加入了上海亿充万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尝试从电动汽车充电桩切入新能源市场。

“3年来一路从普通创业者到创始人、合伙人,虽然折腾了这么久,我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一点成绩。”谈到过往的经历,唐津伟有些失落。

他认为,跟着风口让他跑丢了自己。

“大学生创业切忌追风口。事实证明,许多所谓的连续创业者,从电商到社交、O2O到共享模式,不断变换创业项目,找到出路者并不多。”唐津伟告诉本刊记者。

在上海万擎CEO、电商专家鲁振旺看来,创业者不能无视自己的资源、兴趣和能力,一味跟风,“拿电商来说,有几次非常大的跟风创业潮,如2006年PPG模式创业潮、2009年B2C创业潮、2010年团购创业潮,最后99%的项目都死掉了。”

融资与啃老

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跟着风口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融资快。

李新咏告诉本刊记者,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能不能融到钱关乎生死。

毕业后,李新咏选择留在广州大学城,这里聚集了大批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与大学室友主要帮助创业团队做软件外包服务,该业务一度占据其90%的收入。

在与众多创业公司合作之际,他看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残酷――创业者被钱压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下半年,创业者迎来了“寒冬”。

“大部分创业者都在跑融资,而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特别谨慎,尤其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李新咏告诉本刊记者,他看到许多大学生创业公司都撑不过A轮。

没有融资就等于宣布创业项目直接死亡。唐津伟曾亲眼看到,朋友的“校联帮”项目在钱烧光后宣布暂停。

大学生兼职实习平台“校联帮”曾在2015年获得了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融资,宣布在14个城市开展业务。

“他们的市场总监曾一个人带着300万元到广州开拓市场,但广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兼职猫、口袋兼职已初具规模,很难切入。”唐津伟告诉本刊记者,“钱烧光之后融不到钱,整个项目直接死掉了。”

《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如今大学生创业实践面临的挑战,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约束,51%的在校大学生、53.1%的创业者认同这一判断。

“最悲剧的是,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拿不到投资,只能向父母和亲戚伸手。”李新咏的一位客户曾获得了某高校创业大赛一等奖,拿到50万元种子轮融资后,迅速扩充团队,工资开销巨大。

迟迟拿不到下一轮融资的创始人,选择向父母要钱维持团队正常运转。但等来的往往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失败。

“他们创始团队3个人,分别让其家庭背了外债。”李新咏说,“啃老式”创业现象在大学生创业者中已不鲜见。

股权坑

“即便获得了融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法务VC”创始人王君卫告诉本刊记者。

2010年成立于车库咖啡的“法务VC”,至今已累计为1000多名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法律咨询或法律知识培训。

在王君卫看来,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法务纠纷”。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大多在创业之初没有提前预知未来的利益关系,为创业后期留下了隐患。”他说,“股权坑是最大的陷阱。”

王君卫告诉本刊记者,大学生创业团队相对理想化,多以感情作维护,而缺少明规则,一旦后来因利益造成纠纷,团队往往分崩离析。

此类案例数不胜数, 如“泡面吧”事件,就颇令人唏嘘。

趣味编程教育网站“泡面吧”,原本只是为当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做的一个小项目,不料大受欢迎。尚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求学的俞昊然决定创业。

但就在2014年,团队收到A轮200万美元融资协议的前夜,因为三位创始人的股权之争,这家刚刚起步公司的融资计划被迫搁浅――项目联合创始人王冲与严霁h离开创业团队,俞昊然则带着其他团队成员继续开工,随即成立“计蒜客”。

究其原因,其创业团队掉入了“股权坑”。王君卫认为,“泡面吧”创业前期并没有明确股权关系,在融资后引发了利益纠纷。这是所有拥有多位创业者的团队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时,先要明确团队成员的法律身份及团队机制,诸如明晰股权比例、各方投入、分工职责、调整与退出规则。

“因为传统的创业一般在初见成效后再划分股权利益。但此时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成员的重要程度会随时发生变化,而在面对利益互不相让时,各个成员的谈判能力、资源掌握程度不一,容易导致‘深坑翻船’。”王君卫说。

创业还是就业

创业的高风险让部分人止步。但王君卫还是发现,全国许多高校仍在不断组织创业大赛、出台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

好的政策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降低了创业成本;但低成本反而令政策的副作用迅速显现――有的大学生为攫取政策红利、逃避就业而盲目加入创业大潮。

“这正常吗?”王君卫对此表示了质疑。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校就业工作者告诉本刊记者,2016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青年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学校承担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之所以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创业,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化解就业压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创业了,那只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借口。”

“如果学校只是一味鼓励创业,并没有开设风险、情绪、法务等相关创业课程,一旦创业遇到重大问题,会对创业者的未来产生很大影响。”他告诉本刊记者,“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就业,有经验后再图创业。”

上一篇: 消防协会工作计划 下一篇: 幼儿园春游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