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0:07: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汽车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目标:
1、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剪汽车,尝试探索,用镂空剪法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准备:
范例、泥工板、纸等。
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开汽车的游戏吗?现在想不想玩一玩?看,我的汽车开来了。
(玩游戏前,学会一首儿歌: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儿歌念完后,就可以开着汽车去玩了,但要注意红绿灯,听到警察叔叔说“红灯”就要停,“绿灯”继续向前开。明白了吗?现在我来做警察叔叔,谁来开我的小车。
幼儿游戏。
师:还有谁也想做这个游戏?那,你有汽车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用剪纸剪一辆汽车。
二、讲解镂空的技能。
(1) 做汽车先要干什么?(画汽车)你认为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
(2) 教师剪轮廓。
(3) 讲解车轮的剪法。
(4) 师:看,我的汽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5) 我的汽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窗户)有哪些图形?
(6) 你知道窗户是怎么剪出来的吗?你能在一张纸的中间剪出一个长方形的窗户吗?怎么剪?
幼儿尝试操作,“还有谁有不同的剪法?”(掌握对称剪的技能)
(7) 圆形的窗户怎么剪?梯形的呢?你还想剪什么图形的窗户,怎么剪?
三、幼儿操作。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剪汽车。首先得在你的纸上画上汽车,把外面的剪掉,然后再剪中间的窗户等。把剪好的汽车贴在泥工板上。
汽车运输勤务是汽车指挥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指导汽车分队工作实践的骨干课程。该课程传统教学多采取理论“灌输”方式,对学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能力缺少关注,导致毕业学员指挥管理素质欠缺、协调沟通水平较差、岗位任职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1]。实战化教学改革期间,汽车运输勤务课程尝试应用案例教学,通过选取部队摩托化机动实例,挖掘决策难题,经教学双方研讨分析,培养学员自主思考、全面考量、综合评判的能力,是汽车指挥专业教学法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1汽车运输勤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汽车运输勤务是一门经验管理型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多以抽象理论讲授与具体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导作业为辅,缺少对学员深入思考、主动学习的关注与强化。由此造成学员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性不强,无法完成“课程讲授—知识消化—指导实践”的转化,影响到未来指挥活动的决策实施。而案例教学的过程,使受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进而积极研究并解决问题,学员能在典型情境中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逻辑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充分培养学习的自发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员综合分析能力。汽车运输勤务课程多采取章节式布局,按照公路运输组织流程展开,此方式的优点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解,利于逻辑上接受,而缺点是偏重于某一环节或某一运输模式的讲解,易导致学员全面考量、综合分析能力缺失。而案例教学围绕教员设置的冲突点展开讨论,引发思想碰撞,进行观点阐述,力图通过表象的研讨活动再现学员解决问题时直接的、瞬时的思维推理过程。教员利用引导时机,将片面的、单一角度的分析,弥补为全面的、综合的剖析,使学员逐渐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评判事件、科学制订对策的能力。(3)案例教学能够契合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笔者利用部队代职、调研时机曾多次与毕业学员就任职能力问题进行探讨,焦点多集中于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差距较大,实操性、研讨性、启发性课程偏少,对学员指挥素养、领导力培养不足等,导致学员毕业后进入“水土不服”的迷茫期。案例教学侧重对学员认知、协调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认知、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产生矛盾点、冲突点,在处理矛盾冲突过程中,学员应学会表达己见、避免冲突、协调矛盾,甚至寻求合作,增强对团队、集体的认同感,利于生成岗位任职必需的协调、组织、指挥能力。
2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完成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学准备要区分授课对象,立足课程设计,完成案例选择、教案准备、冲突预判、课前安排等一系列工作。针对青年学员和部队学员在部队实践经验上的差异,围绕授课对象设置难度、深度不同的矛盾点和讨论形式,青年学员可采取难度渐进式引导、选取代表发言的方式,部队学员可实施发散式引导、随机发言的方式,做到因人而异、有所侧重。例如,实施该专题教学时,选取“汽车某团重装备运输分队运输保障能力检验评估活动”案例,设置2个课时教学量,按照重装备公路输送流程,设置矛盾冲突点,提前下发案例使学员熟悉情况,指导学员按照班排进行分组。矛盾点的设置、教员引导的时机等,应在教案中予以体现。(2)案例阐述。案例阐述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通过案例阐述,使学员回忆案例全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灵感。可结合案例长短、时间安排、学员人数等因素,采取提问式阐述、全文阐述、重点阐述等多种方式。以提问式阐述为例,教员可提出“任务执行的具体时间”“执行单位包括哪些”“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学员均可在案例原文中找到答案。通过提问式阐述,可使学员增强认同感,提升研讨自信,同时也使不熟悉案例的学员迅速进入情况。(3)研究讨论。研究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共享经验、启迪思维,拓展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将学习提升至更高层次。研讨期间,学员是主体,教员起把握主线、引导主题的作用。实施小班教学时,可由学员单独发言;学员人数较多时,可设置正方、反方或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讨论中,教员应牢牢把控学员发言思路,发现方向偏移、议题错误时,应及时提醒,引导回归主题;学员发言无法深入本质、浮于表面时,教员应通过提问、归纳等方式,挖掘问题根源,引发学员再思考、再讨论。例如,该专题讨论主线应设为“受领任务—制订计划—行前准备—重装备装载—途中指挥—重装备卸载—撤收回场”,其间设置“运输计划是否由运输投送部门制订”“重装备装载是否利用捆绑加固器材”“运输途中遭遇道路被毁”等冲突点,引导学员展开讨论分析,对于“捆绑加固器材使用”等易发生讨论方向偏移的冲突点,教员应及时引导更正。(4)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与归纳。总结归纳可采取“学员先总结、教员后归纳”的方式,也可直接由教员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简要回顾和界定案例主要问题,回顾课堂讨论的主线,找出学员讨论发言中的亮点,对学员的见解和分歧进行适当归纳和概括,点评问题处理方案和应对方式,升华学员对于案例的理解和把握,提出未来案例教学的期望和建议。总结归纳应当把握要点、条理清晰,时间不宜过长。
3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参与积极性不足。该问题常见于课堂教学开始或首次实施案例教学时,主要表现为:教员提问无人回答或回答人数较少,部分学员很少参与讨论,个别问题参与讨论人数少,教员与学员之间缺乏互动等。产生原因主要有:学员对案例不熟悉,学员对于案例教学不适应,教员引导能力较差,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对此,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可提前下发案例材料,后附教学提示,便于学员预习研究。教员应深研案例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技巧,可通过点名提问、奖励激励、代表发言等方式,迅速活跃课堂氛围。(2)讨论方向偏移。该问题常见于案例冲突点研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讨论议题偏移教员设定主线,学员发言存在明显错误,学员思考角度与现实不符等。产生原因主要有:学员参与积极、思维高度发散,学员自身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不足,教员引导提示不足或不及时,学员对教员提示理解错误或产生歧义。可立足提升学员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能力,充分鼓励合理框架下发散性思维,但发言明显偏离主题或错误时应及时打断并给予更正;教员应提前考虑研讨时的易发错误,可设置一两套预案,便于及时应对。(3)总结归纳不到位。该问题出现在案例教学最后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学双方对研讨过程的回顾总结不全面,冲突与分歧归纳不到位,对于根源、本质的挖掘较为粗浅、不够深入,未提出建设性观点,难以引起再思考、再讨论等。产生原因主要有:学员对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不足、阐述不清,教员对学员思维转化、意见分歧、研讨进程回顾缺漏,教员对本质根源、解决方法分析不够透彻等。针对这一问题,可拓展案例教学实践,创造平台和条件,提升学员总结归纳、语言表达能力;教员在教学准备阶段初步总结归纳案例要点,研讨中结合学员发言情况及时调整补正。
4提高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建议
(1)规范编写案例是提高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案例是实现教学功能和目的的基本遵循,围绕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标准和专业特点开发编写或选用适宜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无论是围绕问题展开情节描述的决策性案例,还是把现实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直接引入课堂的研究型案例,教学案例的开发编写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符合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规范的案例编写应遵循目的明确、内容真实、问题典型、情节复杂、描述生动、结构完整的基本原则,突出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单位应结合教员代职锻炼、考核评估、部队机动等活动时机,组织采集和编写适用性、通用性较强的案例,集中修订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2)良好的教学保障是提高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营造案例教学环境,实施良好的教学保障,是实现案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当前,教学保障条件与案例教学需求之间仍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各级对案例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不够关注,教学设施无法适应教学双方频繁互动,案例库建设缺少标准依据等。教学单位应着眼汽车指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科学规划案例教学标准,构建汽车运输勤务案例库、资源库、媒体库。教学管理单位应鼓励尝试开展小班教学,通过建设研讨式、圆桌式教室,安装互动式视频、音频系统,为案例教学打造硬件平台,同时对教学单位开展软件建设应给予一定政策鼓励和经费支持。(3)案例教学能力是提高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核心。案例教学能力是达成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案例设计、课堂把控、总结归纳等方面,是教学艺术与教学技巧的集中体现。案例教学能力是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需由教员、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单位群策群力、共同促动。教员应着重提升案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善用智慧语言,创造开放气氛,激发学员拓宽思路。教学单位可通过导师制、试讲制、集中备课等多种手段,对教员能力短板进行填补。教学管理单位可采取教学比武、优质课示范等措施,为案例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范例,推动汽车指挥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能力总体提升。(4)科学督导评估是提高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汽车运输勤务课程案例教学实施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评估标准和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合理完善的考评机制,考评结果对教员的制约性不足等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先期确立科学评估标准,解决按什么标准进行评估的问题,进而完善多级督导评估机制,适时建立第三方督导评估机构,使评估结果与教员实际利益挂钩,利于形成良好促动。教学单位可建立本级督导评估机构,采取上级评估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量化指标权重,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5结语
案例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研讨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员主动学习、系统学习提供条件和平台,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学员综合分析、科学决策的能力。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汽车运输勤务课程,能使学员对较为粗放的经验管理型知识形成感性认知,在思考讨论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能力生成,提高汽车指挥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安全技术交底表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号:
工程名称
国家会展中心工程一期展馆区
工种
机操
施工部位
桩基工程
交底时间
2019年4月8日
交底内容: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合格安全帽,系好下额带,锁好带扣;
2.作业时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严禁酒后作业和在作业过程中嬉戏打闹。
3.起重机行驶和工作的场地应保持平坦坚实,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4.起重机行驶和工作的场地应平坦坚实,保证在工作时不沉陷,不得在倾斜的地面行驶和作业,视其土质的情况,起重机的作业位置应离沟渠,基坑有必要的安全距离;
5.严格执行例行保养起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开,各操纵杆应放在空档位置。作业前应首先检查发动机传动部分,作业制动部分、仪表、钢丝绳以及液压传动等部分是否正常,当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正式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6.全部伸出支腿(放支腿时,应先放后支腿,后放前支腿;收支腿时,应先收前支腿,后收后支腿)。在撑脚板下垫方木,调整机体,使回转支承面与地面的倾斜度在无负荷时,不大于1/1000,支腿有定位销的必需插上;
7.起重机变幅应平稳,严禁猛起猛落臂杆;
8.作业中发现起重机倾斜,支腿变形等不正常现象出现时,应立即放下重物,空载进行调整正常后,才能继续作业;
9.起重机行驶前必须按照规定收放臂杆,吊钩及支腿,行驶时,严禁在底盘走台上站立,蹲坐人员和堆放散装物件;倒车时必须有人监护。
10.遇有大雨、大雾或六级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机露天作业;
11.起重机吊运重物时,其下方不得有人员停留或通过,更不得在吊起来的重物下面进行作业,严禁起重机吊运人员;
12.各种起重机械必须按照原厂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负荷作业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件。
13.严格执行吊装安全操作规程,抵制违章作业的指令。坚持“十不吊的规定”,即:①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不准吊;②信号不清楚不准吊;③吊物下方有人不准吊;④吊物上站人不准吊;⑤埋在地下物不准吊;⑥斜拉斜牵物不准吊;⑦散物捆扎不牢不准吊;⑧小零散物料无容器不准吊;⑨吊物重量不明,吊索具不符合规定不准吊;⑩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14..起重机在带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与带电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最大回转半径范围内,其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见下表。雨雾天工作时安全距离还应适当放大。起重机在输电线下面通过时,应先将起重臂放下。
起重臂与输电线路间的安全距离表
输电线路电压
1千伏以下 1~20千伏 35~110千伏 154千伏 220千伏
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1.5米
2米
4米
5米
6米
15起重机在作业或行走时,都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要保持安全距离;
16作业完毕后收回支腿,臂杆转到顺风方向,并降到40-60度之间,各部制动器都应加保险固定,机棚和操作室都要关闭加锁;
17.起重机应停放在安全坚实的平地上。
被交底人:
交底人:
安全员: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说到“交通规则”就会想到交通警察。交通警察,他是确保司机和行人安全的纽带。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一次过马路时我看见交警叔叔忙碌的身影,他一会儿疏导堵塞的车辆、一会儿帮助小朋友或老奶奶过马路。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就想起妈妈给我讲的雷锋叔叔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故事,看着交警叔叔我仿佛看到雷锋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如果社会上再多一些雷锋一样的人,大家都互敬互让,我们的祖国就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意外也会少发生一些。突然“砰”的一声,我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悲剧就在我眼前发生了,刚刚还在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交警叔叔躺在了血泊中……原来是一辆黑色小轿车的司机闯红灯了,撞完交警叔叔后接着他又连续和两辆车相撞,幸运的是其他司机和行人都没事。这时120急速的赶来,把敬爱的交警叔叔送往医院抢救了……我想,可能又一个家庭被破灭了,一个孩子失去了爸爸、一位老人失去了儿子,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留下来了,在心里默默得为叔叔祈祷,希望奇迹出现。事后才知道撞人的司机喝酒喝多了。严重的“酒后驾车”!在此我强烈的呼吁所有驾车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也为了您和其他家庭美满幸福一定牢牢谨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吧”!如果,您喝酒了,请不要开车!!如果,你疲劳了,请不要开车!……
1、以奔驰车为例,拆卸车门后,安装奔驰CLS专用灯头,(原厂已有灯管)连接线材并固定,将门板装回,螺丝固定,门板氛围灯安装完毕。
2、将中控面板拆除后,固定灯头和线材测试无误后装车复原,使用奔驰专用电脑进行编程。这样奔驰CLS氛围灯就装好了。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68-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获得渠道的多样化,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和新观点比老师还要快还要多,他们往往喜欢关注社会热点,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交流。而汽车保险教学中除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汽车保险理论与实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紧密结合。而传统教育方法是讲授为主,多是侧重于系统理论的讲解,逐渐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独立分析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实施案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也比较欢迎,效果也还不错。
案例教学法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案例教学在很多学科中都在运用,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需要,运用典型事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汽车保险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
大量的教学案例一般都来自于生活中汽车保险的实际业务,非常真实,而且比较多样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启发,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会解决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弥补实际运作能力不够的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再从实践回归到理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会更加深刻与全面。同时在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通过呈现听觉和视觉材料,再经过分析讨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汽车保险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它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习理论同时使学生不断提高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实际能力。
2、增强学生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地呈现的是个体学习,而合作学习,团队配合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案例教学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学与教都处于教师、学生及案例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辩论。案例问题的解决能够被学生切实认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技能等问题也能够在协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冲突及反思、解决,所以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案例结果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汽车保险学案例分析中,很多案例最终的结论往往不是唯一的,实际生活中的判例也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很多法院的判决也要求汽车保险合同双方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可以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正确的结论。真实的汽车保险案例涉及方方面面,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大,可以不拘泥于思维束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思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使学生讨论思考的自主学习,在不断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开放式、互动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如保险法、合同法、民法、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等方面知识,不仅要熟悉汽车保险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还要熟悉我国汽车保险相应的政策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汽车保险市场的变化,以便给学生提供最鲜活、最贴近生活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在书本上找到理论依据,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提高学生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汽车保险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需要教师,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控制,实际教学中我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搜集适合教学的案例
选择适合理论教学的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案例。一般来说,教师首先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案例来。比如,案例中包括说明性案例、诊断性案例、决策性案例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媒介从中精选案例,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应和要讲授的理论知识点相符同时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而且描述的应该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当然越新越好),因为学生更愿意接触具有时代感的案例,这样更能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在实际教学中教案例
教学案例也就是拟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考虑到课堂上会发生些什么?如何才能使得这种情况发生?讨论如何开展?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是有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作业、时间安排、板书等作出计划。对于实际中案例教学,很难确定唯一的程式,案例使用的时间比较灵活,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用来导入新课,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用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在讲授某一知识时使用也可在讲完一个单元或章节时使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讨论案例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案例所揭示的事实、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深化问题,寻求解决;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引导,以免偏离案例或出现冷场;调控课堂气氛,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投入到案例教学中。在案例学习中。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可以确定小组讨论的规范,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小组讨论,并且事先作好准备;每个成员都自行作笔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一般地说,不必要达成小组成员的一致见解。在案例讨论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作出具体的决定。讨论结束后,教师宜进行系统总结,使学生由感性的、零散的分析上升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得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三、使用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
选用案例要客观真实,要符合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以正面案例为主,要力求生动有趣。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不过老师讲得要少,要精,画龙点睛,言简意赅,点拨为主。老师要及时启发,适当点评,重在鼓励,当堂训练,联系教材。思想教育,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同时进行,力求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
作者简介:谢振勇(1977.02―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金融。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1)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刹车防抱死系统的其英文意思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现在,ABS都是生产出的新车的标准配置,它可以防止因汽车制动抱死而产生的侧翻、甩尾或方向失控的事故发生。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防止车轮全部抱死,从而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就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的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它可根据车重和路况的变化来控制制动过程,它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有了这个制动辅助配备,汽车制动效果会更好。当前仅有少量车辆配备有。
(3)ASR(驱动防滑系统)。ASR就是驱动防滑系统或称牵引力控制系统。其作用就是当汽车加速时将尝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滑动轮快速滑动。它的两个功能主要是提高牵引力和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在易打滑的路面上时,会使车辆出现甩尾或方向失控的现象而导致事故。装有ASR系统的车在此类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就不会出现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而且在转弯时也可防止车辆驱动轮打滑使车向一侧偏移现象而能车辆沿正确路线转向。
(4)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就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博世公司的专利。在其之后生产的日产车的车辆行驶动力学调整(简称VDC)、丰田车辆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简称VSC)、本田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称为VSA)及宝马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简称DSC)都是其类似的系统。其实,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可看成是防抱死制动、牵引力控制系统、制动及节气门动作结合的控制系统这几项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且,每年都会有关于它更强大功能的创新系统的出现。
(5)防碰撞系统。此系统可通过一套智能系统感知驾驶员有可能采取紧急制动动作,并在制动开始的瞬间,帮助驾驶员将制动力加到最大,从而缩短刹车距离,避免碰撞。它现在只出现在一些豪华品牌的车辆上。
(6)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此系统能很好的帮助驾驶员停车入位或倒车调头。装有摄像头的可视倒车影像系统,可让驾驶员通过车内屏幕直观地获得车尾的视觉信息。这就可以避免倒车时撞到行人、矮桩等倒车雷达不能准确发现的目标物体,对车尾窗很高的车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7)盲点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点警告系统能够在车身侧面驾驶员视线盲区内出现障碍物或车辆时提醒驾驶,沃尔沃的新S80轿车就有此配置。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可在行驶中监测车辆是否逐渐偏出它所在的车道,并可通过蜂鸣器或警告灯及时提醒驾驶员,帮助走神的驾驶员保持航线,如雷克萨斯车就有配置此系统。
(8)防侧翻系统。此系统大多数用陀螺仪来监测转弯是否太快或由于紧急躲避而使车身出现突然的侧倾。如果传感器判断会发生侧翻,电脑就会通过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关闭节气门并施加适当制动,以修正车辆行驶轨迹。
2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现状据研究,大量数据表明,95%的事故是由于人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被动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车辆被动在车辆发生意外时,就是被动安全系统发挥作用,将损害降到最低。关于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也不断地在升级,目前出现于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方面的配置主要包括安全带、SRS(安全气囊系统)及事故辅助上传系统。
(1)汽车安全带。安全带是一种发生在交通时能防止或减轻乘员受二次碰撞所造成伤害的安全装置。我国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所以小型客车在行驶时,驾驶员和前排乘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实践证明,这对减轻事故的伤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今,安全带的设计也更加智能化、科学化。
(2)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也称为辅助保护系统(英文缩写为)SRS,其作用是在碰撞过程中弥补系安全带仍不能保护乘员头部、脸部、胸部和膝部的缺陷。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配套使用的,不系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安全效果将大打折扣。据有关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所以需要两者配合使用,才能更安全。如今,高档的车已在车内几乎全方面配置了安全气囊系统,能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现在的气囊已越来越智能化,双级气囊系统能够判断座位上是否有乘客,并且和车身上的碰撞力度传感器一起联合判断,决定气囊是否弹出。
(3)事故辅助上传系统。事故发生时,如果车上装有在线紧急通信系统,就能够为抢救伤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如宝马的Assist系统、通用的Onstar系统和其他制造商的支援网络呼叫系统就能做到。而且,宝马和大众的智能系统可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在上传报告之后自动断开车上的电源;奔驰的安全系统还能断开燃油泵并自动打开门锁。关于被动安全性研究,人们还在车身抗撞性研究、碰撞生物力学研究、乘员约束系统和内饰件的研究、碰撞安全性试验这4个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如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了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这种车身变形吸能区的设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3提高车外安全性的新技术有的车已在车外前部为预防碰撞行人而设置了安全气囊系统,许多车也在车外进行了专为保护行人考虑的结构设置。这些新的高端技术,由于成本问题等原因至今还没有普及,只有一些豪华品牌车辆上配置较全。当然,随着现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离普及推广的距离也应不远。不过我国也可学习美国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做法,目前,对于普通车辆,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专项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要求。
汽车安全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各种标准变来变去很难解释清楚,这里我们从本质出发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汽车安全和碰撞测试
汽车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出事故时,要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保证驾驶舱完整,不能让驾驶舱变形挤压人体造成伤亡。除了硬挤压以外,在事故中汽车要控制人置,保证人体不与车内硬物猛烈冲撞造成伤害。此外,在事故中人体要承受剧烈的速度变化,会造成内伤,汽车还要尽可能减少人体所承受的这个速度变化(G值)。
现代汽车中,对抗硬挤压靠的是驾驶舱骨架的强度。马自达汽车宣传的3H车身就是用高强度钢对驾驶舱做了加强。控制人置靠的是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座椅,事故中这些东西能避免人体接触硬物。而降低G值,靠的是驾驶舱前后的崩溃吸能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从沃尔沃XC90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和黄色的高强度钢材构成的驾驶舱骨架,前后灰色的崩溃吸能区可以降低G值。
至于传说中的铁皮厚薄、德系日系等概念和汽车安全并不直接相关。
一般检测汽车安全的方式是碰撞测试,汽车碰撞测试在欧洲、美国、日本 、中国都有机构评测。欧盟新车安全评监协会(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简称Euro NCAP)的历史比较长,选取的车辆从市场购买,被认为更具有权威。从2013年的碰撞测试成绩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贵价的玛莎拉蒂和亲民的马自达都有不错的成绩。
欧洲碰撞测试(Euro NCAP)的细分项目中,成人保护指的是被动安全的水平,而儿童安全则要看车辆和儿童座椅的配合。行人保护是车撞人的时候才用到的,主要考察车辆对行人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欧洲碰撞测试的成绩包括正面、侧面、后面的碰撞。但是现实事故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碰撞是小重叠正面碰撞:驾驶员正面遇到东西本能地打方向盘躲避而不是正面去撞。不幸的是,如果没躲开,小重叠撞上对汽车结构强度的要求比正面碰撞更高。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现,正常碰撞测试没问题的车发生这类事故依然死伤严重,于是就增加了小重叠正面碰撞测试项目,一些正常测试很安全的车却未能通过这种严苛的测试。所以,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成绩也是很有参考价值。
2014款的马自达3、沃尔沃S60和奔驰M级均获得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强烈推荐。
什么样的汽车更安全?
我们注意到,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安全测试都是按照车型的不同等级划分的,微型车,小型车,SUV等划分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通常来说,驾驶技术不佳、开车去撞墙撞电线杆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事故是车撞车。而这些测试成绩的结论是模拟撞墙撞电线杆撞出来的。
不同级别的车对撞,因为物理规则动量守恒,质量大的车占绝对优势。因为大车在碰撞过程中速度变化要小于小车,对车对人的冲击都小。而大车的结构也往往比小车结实,崩溃的首先是小车。
在碰撞测试中,即使得分不错的雪佛兰乐驰去撞沃尔沃XC90,吃亏的也一定是乐驰,这是碰撞测试要分级别的原因。
从车撞墙、车撞电线杆的事故去考虑,欧洲和美国的碰撞测试成绩可以作为参考。但对于车撞车的事故,首先是大一点重一点的车更为安全,其次才是碰撞测试的成绩。
那么是不是越大越重的车越安全呢?也不能这么说。汽车在事故中安全并不是最优选择,最优选择是不发生事故。汽车发生事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驾驶员危险驾驶,另外一个是车辆失控不听驾驶员指挥。
对于前者,现代汽车有辅助驾驶的一系列功能,譬如盲区提示、车道警告、车距控制等等,当你的驾驶习惯不好容易出事故的时候,车辆的电子系统会警告一下,减少驾驶员犯错误的机会。有一些车型甚至能临时剥夺驾驶员的控制权,自动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于后者,要看汽车本身的操控性和电子辅助系统。一般来说,底盘悬挂档次较高、重心较低、重量比较轻、轮胎抓地力较好的车不容易失控。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失控的速度极限,但是提高的幅度有限,车本身的操控性才是关键。
如何选择安全的汽车
选择安全的汽车首先要看你的用车方式,如果你在主要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驶(大部分中国家庭用车的现状),比较大、比较重的SUV是安全的首选,无论碰撞测试有几颗星,这种车都比小车安全。
在确定车型的基础上,可以去看一下美国和欧洲的碰撞成绩(成人保护一项是重点)。如果没有欧美测试,中国的测试也可以看看,选择成绩比较好的车型。
ABSTRACT: the color design of the automobil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sculpt design, the article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lor design of the influence from security together witn the autho’s experince and theory,and sum up two factors,one is man ,and the other is environment,and then analyse them.
KEYWORDS:color of automobile security man environment
在现代汽车的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汽车色彩的设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仅从“质”方面进行汽车设计,其所呈现的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在同质化的今天,汽车厂家间已经差距不大。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可以从两方面衡量,第一方面是所谓的“实质价值”,即汽车内外部造型、尺度、色彩、亮度、表面特征、工艺等的自然性质所呈现的价值,这种价值与人们的审美感受无明显关联,是产品自身形成所固有的价值;第二方面是人们的“审美价值”,是一种感性价值,它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受、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而汽车作为一种产品,同样具有价值双方面,因此可以看出汽车色彩无论在汽车的“实质价值”方面还是“感性价值”方面都可以体现汽车的价值。比如汽车的色彩可以在不需要明显增加汽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价格;汽车色彩也可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等。不管怎样,正如芬兰著名设计师约里奥・库卡波罗(Yrjo Kukkapuro)所说的那样“真正的设计师的作品不应该是一种疯狂的、无用的东西”。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汉诺・科赫诺(Hannu Kahonen)也说过:“我对那些‘过分的设计’、反自然形态的设计感到厌倦,他们使产品更加复杂而难以使人使用,在我看来,理想的产品应有助于日常生活并尽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汽车的色彩设计必然是实用性的设计。下面 我就从汽车色彩所带来的的安全角度来谈谈汽车色彩设计的实用性。
对于任何驾驶者来说,都希望自己所驾驶的汽车能安全行驶。色彩是否能影响汽车的安全?汽车色彩的安全设计又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色彩确实能影响汽车的安全设计,对于汽车色彩安全设计的影响因素,我认为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驾驶者自身对色彩地感受状况,也就是“人”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汽车所属的环境对色彩设计影响。我们就一一从这两方面探讨汽车色彩安全性设计。
首先来看看影响汽车色彩安全性设计中的驾驶者自身因素,即“人”的因素
对于汽车驾驶者来说,又有两个因素可以对色彩的安全性设计产生影响,一是色彩的视认性、诱目性等人通过身体感觉器官感觉色彩强弱的反应能力的差异,二是色彩的好恶、联想、意象等情感知觉感受的反应能力差异。人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觉―知觉―反应”即“S-O-R”的模式运作,简单地说,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凭借人自身的生理结构进行感觉,如用眼睛感受色彩,用嗅觉感受气味;然后这种被感受到了的感觉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脑,脑再产生思考、判断,在思考判断的过程中,结合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实践经验等产生一定的心理联想;如看到红色,结合人们在生产中所看见的太阳、血液等红色的事物,会产生温暖、紧张的感觉;最后将这种判断的结果再通过神经传递回人的结构器官,人就会对这种色彩进行反应,如红色感觉温暖就会产生靠近的行为,感觉紧张就会远离。人的这个认知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引发人行为的“感觉”与“情感”。可以看出来,从驾驶者角度来进行色彩设计,就要从提高色彩“感觉度”和提高色彩的“情感度”来进行设计。
如何来提高色彩的“感觉度”和“情感度”?我们都知道,对于不同的人,色彩具有色彩引发的感受因人而异、色彩引发的感受具有时效性等特点,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语意学创始人之一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将使用者对产品的理解分为四个阶段:1、产品辨明阶段:使用者通过相应的视觉线索来区分产品类型;2、自我验证阶段:使用者实际操作物品(或其控制器)然后观察这些运行不同程度的成败反馈;3、发现新形式阶段:使用者在使用中熟悉其工作原理,或许还能发现新的使用方式;4、解读符号语意:使用者依据自身类型、个人理解、社会特征及美学价值,通过与其相关产品的比较来解读产品内涵。根据克里彭多夫的论述,可以看出提高色彩的感觉度,第一,必须要使用者能快速关注、分辨产品。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提升色彩对人的刺激,以便让人能尽快辨明产品。鲁道夫。阿恩海姆说:“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想要提升色彩对人的刺激,那么这种色彩应该能与周围环境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一般说来,多数城市的色彩基本上都属于中等明度之下,因此汽车外部的的色彩应该尽量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汽车内部结构的色彩应该选用中等明度的色彩,之所以不使用高明度色彩,是为了防止驾驶者产生疲劳操作和避免反光现象存在。另外,有研究表明汽车外部色彩使用深色比亮色更容易发生车祸,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对1000多辆各色汽车进行调研后发现,银白色车出车祸的几率最小,而且即使出事故,司机受伤程度也相对教轻,这可能与明度高的色彩具有较强识别率和色彩具有明显膨胀感有关联。另外,时间与运动是人对事物感觉的基本方式,运动的事物总能更有效的吸引人的注意力。试验表明,亮红、亮蓝、亮黄等明度高的色彩都具有动感效果。由此可见,明度高的色彩比较容易被观察;第二,能够通过色彩让人能快速明确设计内涵;也就是说,这种色彩的选用应该能够明确表达汽车产品的功能特点,让人通过色彩初步判断色彩所表达的汽车的功能属性,比如说,高档跑车的外部色彩的选用,可以使用明度高的红色来凸显其速度的,因为红色可以使人联想到火、火速等。第三,利用不同色彩的特殊含义表达特特殊内涵,让驾驶者能进一步快速解读色彩相关内涵。同样还是用色彩的相关性和联想的相关性,能对使用者提出操作暗示并同时使色彩能提供汽车的象征意义,即能合理的将产品语意学的内容加入到设计中,来通过色彩语意来增进汽车色彩设计效果。
其次来看看影响汽车色彩安全性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设计正确与否,只有将这种设计放到相应的环境中才能衡量与判断。在色彩安全性设计时,应该注重汽车色彩与环境搭配的合理性以及使用情境的象征特性。人们看到任何一种形象,都会产生思维活动,而人们思维活动的深化,正是通过某种环境得以实施,同一种色彩,由于所处的环境和联想的不同,可能有几种效果。不同色调的环境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也能让人产生不同的行为。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相同人数的人安置在装修色调不同的室内,利用仪器测量发现人在这两个不同色彩环境下行走的步数、涉及面积和逗留时间出现差异。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汽车的色彩安全设计,要求汽车的色彩应该能让人在这种环境中产生正确的感觉和判断。
对于汽车外部色彩设计,首先要能与环境形成明显对比,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显示、判断出汽车所行驶的位置,避免与其他车辆出现碰撞,发生事故。若要形成明显对比,就需要汽车外部的色彩在明度、纯度、色相上都要与背景相对,如环境色彩呈现低明度色彩,则汽车外部的色彩就使用合理的教高明度色彩。但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汽车的外部色彩要避免设计得过于“花哨”,以减少对对面驾驶者的视觉干扰;另外,汽车外部的色彩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因为汽车毕竟要在环境中行驶,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必然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使得汽车外部色彩的设计应能与城市色彩形成良好的互动。能良好与环境融合,就意味着汽车的外部色彩要使用与环境相近色相的色彩,比如江南水乡的汽车色彩,应尽量使用蓝、白色系色彩,很容易溶于洁净的水乡环境。
对于汽车内部色彩的安全性设计,应该以能减少视觉疲劳、错觉、幻觉、反光以及以产生一种色彩积极的情为主进行色彩设计。1925年,美国医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发现白墙产生的手术血液的红色视觉残像容易让眼睛感到疲劳,于是将白墙面涂上红色的补色――绿色,消除了医生的视觉疲劳,从而诞生了色彩生理学。减少疲劳带来的危险性,汽车的内部环境色彩尽量使用外部环境的补色或减少疲劳的色彩,如中明度、中纯度绿色。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在进行汽车内部色彩设计时,防止误操作产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能产生视觉后像、同时对比等的色彩搭配,或者可以合理利用色彩的错觉和视觉,引导驾驶员进行良好操作。比如进行形体比较小的仪表表盘数码设计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膨胀感较强的色彩,如银灰色、白色来进行数码的设计,以增强读数的准确性,当然,前提是数码与仪表背景能产生明显对比。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要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 “某个空间的状况如果与进入这个空间的人们积极肯定的心理定势相吻合,那么它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人们就会感到它是令人可亲近的和愉悦的;如果与这种心理定势相违逆或格格不入,那么它就会引起人们消极的情感反应,人们就会感到它是令人讨厌的或压抑的。”减少因为心理所造成的不安全性,就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驾驶环境,如室内环境尽量减少大面积使用红色、黄色、灰色、黑色等色彩,因为这些色彩会让人感到紧张、无力、恐惧,尽量使用乳黄,乳白等让人感到温暖、轻松的色彩。
可以看出,合理的色彩设计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确实有很大地影响,在进行汽车色彩设计时,一定要重视汽车色彩的安全性设计,以保证驾驶者安心的驾驶汽车。
[本项目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298号。]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日]北条优利亚:《趣味心理色彩》,李 伟、刘思捷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3]色彩学编写组:《色彩学》,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81-03
一、汽车市场的应用背景
近几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国际和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各个品牌纷纷打出价格牌,各厂家推新不断,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品及品种最多的国家,汽车业也成为继家电业之后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目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厂家纷纷采取大幅降价、打折、促销等方式力图将汽车推向市场,期望橇动车市。但是,从终端市场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降价并没有拉升销量。车市进入一种“怪圈”,这让大多长期执行以产定销模式的汽车企业陷入困境。纵观国内汽车市场,各厂家竞争的手段多停留在以价格竞争、产品竞争环节,而忽视了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的趋势,并没有针对消费者的个性进行深入挖掘,仅停留在以减配或减质降价水平上,陷入困境自然再所难免。要改变这一局面,汽车厂家唯有在产销模式上变革,改变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和销售,才能在降低产品库存成本的同时又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以产定销”模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为满足顾客订单需求,汽车生产销售模式可以分为“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两种模式。“以产定销”是根据预测和现有库存推动生产,而“以销定产”是根据客户的订单来拉动生产。我国汽车生产模式当前主要采用的是根据预测和现有库存推动生产的“以产定销”模式,绝大部分顾客只能从市场上现有汽车产品中进行挑选。因为“预测”从来就很难准确,风险极大,故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示出来:导致过量生产、库存积压,进而产生推销折扣,最终使得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缩水。这是当今全球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这种单靠扩大产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恶性循环的折扣促销手段,已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未出售的成品车库存囤积问题,也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汽车行业必须改变当前的生产模式,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不断优化自己的订单管理模式,建立“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是解决汽车工业困境的根本办法。
三、“以销定产”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以销定产”模式的优点
“以销定产”模式也可以称为需求推动的生产,它是企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并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新而有力的武器,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它是以汽车行业的平台战略为表现形式,在汽车底盘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产品系列,为最终客户提供交货的定制手段。当客户下达订单后,通过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在整车厂形成按订单拉动的生产指令,以混线排序为目标,组织供应商适时排序供货。这种生产模式与传统的按库存和预测推动生产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拿到顾客订单之前,绝不启动生产,确保生产的每一辆车都能够物有其主。在“以销定产”模式中,订单取代了计划,成为组织生产的触发器,看板取代了调度单,成为控制物料流动的令牌;拉动取代了库存。与传统“以产定销”模式相比,“以销定产”模式的营销生产体现出其特有的竞争优势:
1.库存积压将不再发生,由于按照客户订单生产,减轻了厂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库存成本。
2.车辆可以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被售出。厂家或经销商也没有必要折价清库,这样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率将得到提高。
3.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如果能保证订单的交付期足够短,客户的满意度会得到提高。
4.实现了“以销定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决策的风险。
(二)“以销定产”模式
在“以销定产”模式中,订单在本质上就是客户与经销商签订的产品供货合同。顾客下订单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订单处理后传递给整车厂的销售公司,经销售公司组织评审确认是否可以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后,生产计划排序,通知供应商供应相关零件,整车厂进行生产并通过物流配送完成订单交货。从顾客下订单车到其取得车中间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订单处理时间(包括订单输入、订单累积、生产计划排序、零部件的采购等);(2)整车装配生产时间(主要包括冲压、车身、喷涂、总装等生产时间);(3)整车物流时间 (主要为整车下线合格后送到物流配送中心后发到经销商或客户的时间)。整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三)“以销定产”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销定产”模式虽然最终可能是解决汽车行业困境的一剂良药,可以解决真正按照顾客的真实需求制造订单,解决预测不准、盲目生产的问题。但全面“以销定产”的实现绝非易事,目前“以销定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主要是订单交付周期过长。现行的平均订单交付时间是40天左右,这与客户希望平均20天内收到自己订购的汽车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有顾客心理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顾客宁愿在现有库存中直接选择汽车并享有一定的折扣,而不愿等待超过40天的订单交付时间来获得自己订购的汽车。因此,要解决顾客的交期需求及兼顾整车厂降低库存的需求,缩短订单交付时间成为各整车厂努力目标,但目前的“以销定产”模式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阻碍了整车厂进一步缩短订单交付时间的愿望:(1)订单处理时间过长;(2)零部件的采购周期过长(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不足);(3)整车厂的研发时间过长,整车厂不能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迅速地通过设计变更,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的要求;(4)订单信息更改响应不够及时,准确性不高。
四、“以销定产”模式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在我国汽车企业中,要实现全面实施“以销定产”模式主要是尽量缩短订单交付时间,把订单交付周期控制在顾客接受的范围内。根据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建议如下:
1.利用IT技术建立订单管理系统,使汽车整车企业与其经销商、顾客、零部供应商之间传递的信息网络化。整车厂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合理的组织生产,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顾客的需求;经销商能够实时知道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情况;顾客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自己订单的生产进展和提出自己的意见。
2.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应建立起自己的订单管理流程,从订单受理到交货整个过程都用IT技术来管理,使订单的管理规范化。
3.健全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系统,提升其订单的管理能力。
4.提高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协同研发能力。
五、结语
“以销定产”模式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解决产品多样化和生产组织有效性的问题,通过按订单生产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汽车行业预测不准、存积压和利润下降等问题。但由于目前汽车企业产销体系的能力问题,还需要先采取“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的混合模式,再逐步过渡到“以销定产”模式。推行“以销定产”模式,整车企业只有不断努力将订单交付周期控制在顾客乐意接受的范围内,才能实现有效的“以销定产”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销售。
参考文献
[1]纪雪洪,陈少秋.实现订单生产是未来市场竞争重要手段[J].汽车与配件,2007,(7).
[2]彭俊松.汽车行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与信息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