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0:2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素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在读中使得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每当老师读这篇课文,心中会想起一首诗来。诗中作者难以忘怀、不可割舍的地方,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去欣赏的。
2、老师朗诵《敕勒歌》
(通过诗朗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大草原的美丽和人们的热情?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
1、教师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草原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草原人民哪些风俗民情。
2、小组之间表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语言环境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通过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品赏佳句:
1、逐段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结合书中有关句子谈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说,尽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为草塘说、写一些赞美的话……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四、总结全文。
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阅读文章——想象表演——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一般概括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
语法修辞知识是语文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世界发达国家的母语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把语法修辞的学习列为重点内容,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中有一条总括性的目标:“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明确指出了语法修辞教学的任务。
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包括五个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语法,分别为词的分类(十二个类别)、短语的结构(仅列出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五种基本结构)、单句的成分(只列出传统的六大成分)、复句的类型(列出七种类型,并且仅限于二重复句);第五部分是修辞,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常用的容易判定的修辞格。很显然,课程标准把语法修辞知识控制在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识范围之内。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词的大致分类情况、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单句的格局以及复句的有关常识,使他们能够具有分辨词句使用正误的能力,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运用中的表达效果,使他们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语文阅读与实践中去。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不要纠缠在术语、定义、特点、功能等概念原理体系上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规则少而概括性强同时又能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语法是最好的语法,换句话说,教学语法越简单越好。语法是供学习者使用的,因此不应使用那些繁杂的表述方式,而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简洁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亦即语法教学以少讲定义少用术语为宜,术语只是作为一个名称为称谓而用,学生只要明白这个术语的所指即可,不必消化概念,更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例如在教学中如涉及“短语”这个概念,只需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短语的面目,了解短语的基本的层次和意义关系,至于什么是短语,词与短语如何辨别等问题,则完全可以回避。据此,修辞格的教学也没有必要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在各种修辞格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修辞格的辨别上,体会、品味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如《围城》中的一个比喻:“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教学中不用要求学生记忆比喻的定义,不必讨论该比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属于该种类型,而应重点介绍该比喻的独特之处。该比喻不是比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在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所以比喻本身也要求是变化的。苏小姐的脸红是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因此用一个变化着的事物“纸上沁的油渍”来打比方,就很贴切,具体形象,便于接受。要通过修辞格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是否使用了修辞格,关键在于修辞格的使用是否得体恰切。如“秋雨跳着欢快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成,真烦人。”这里使用了拟人辞格,但该辞格的使用并未给语言的表达增添魅力,其主要原因是拟人与文章的内容、语言环境气氛、人物的心理状态不协调。再如单句的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单句知识非常庞杂,同时不同的语法体系在对单句进行分析时又存在着分歧,既有名词术语的分歧,也有分析方法的分歧。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绕开所有的争论和分歧。如“老师喜欢他聪明”是一个有争议的句子,有人认为“他聪明”是“喜欢”的宾语,有人认为“他”既是“喜欢”的宾语又是“聪明”的主语。但不管作何种分析,语句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由于他聪明,所以老师喜欢他。结构分析只是手段,不同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反映了不同的语言事实。讲授语句要注重说明语句所代表的事实,不能纠缠于语法术语和结构分析,术语可以改变,分析方法可以选择,事实却不能改变。如果不顾语言事实、不顾语言的具体运用,只在术语上争论不休,这种语法知识教学是无效的。
二、在阅读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境教学,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将语法修辞知识应用于语文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离开语言运用实际,单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知识的应有价值。教学时应把知识的传授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领悟这些知识,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语感能力。例如讲状语,《鞠躬尽瘁》这篇课文最后写到焦裕禄去世时的一句话是:“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这里的“才”是副词,作状语,表达一种时间范畴。如果只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有这个状语和没有这个状语大不一样,“这一个”和另一个也大不一样。有这个状语,表明了作者对焦裕禄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去掉这个状语,就显得冷冰冰的,似乎焦裕禄的死活和说话人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把这个状语换成“已经”,语句的情味就又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在这样的比较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认识到状语的重要。
各种语言能力都建立在语感能力之上。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和理解、判断和评价、推敲和修改,靠的都是语感;我们能听出言外之意,能迅速准确地编码造句回答问题,靠的也是语感。语感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言语实践。语法能力和修辞能力都是语感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修辞和语法所追求的目的不一样,语法强调“规矩方圆”,修辞注重“得体适切”。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句子的衔接、语段的组织、修辞格的使用等诸多方面,因此修辞教学更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用主动句的时候多,用被动句的时候少,在什么情况下做何种选择,跟陈述的对象和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如:
①有一只鞋,她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捡起来抢跑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挡回去,还骂个不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例①中的被动句如改作主动句“一个男孩捡起另一只跑了”,在语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表达效果却比原文逊色很多。文中之所以选用了被动句,是为了突出强调“另一只”的下落,否则就实现不了该目的,并使得“有一只”与“另一只”失去照应。例②中使用被动句,是为了较好地连接上下文,使各分句主语一致,语气连贯。如果改成“二诸葛把她挡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句子的衔接就变得不顺畅不自然。
一个词语运用效果的优劣得失,也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判断去评价。如鲁迅先生在刻画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典型形象的时候,都写到了他们拿现钱买酒时的动作:
③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④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阿Q正传》)
孤立地看,动词“排”和“扔”只是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前者指“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后者指“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而当它们分别出现在以上语境中时,就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例③中的“排”不是简单地“拿出”,而是把九文钱一枚一枚地整齐地摆在柜台上,似乎是有些得意地给酒店老板看,似乎是有这样一句“话外音”:“看,我有现钱了,不赊帐!”这种斯文的付钱方式,暗示了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迂腐刻板、善良拘谨的性格特征。至于阿Q的付钱方式则与孔乙己完全不同,他顺手向腰间一抓,“满把是银的和铜的”,而且是“在柜台上一扔”,满不在乎,这既表现了阿Q那种冒失鲁莽的行为特征,也勾画了阿Q一时手中有钱便扬扬自得的神情。这一“排”一“扔”,使孔乙己和阿Q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了。
二、在对英语文学教材做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挖掘人文思想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工作,同时要做好解惑工作,即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专业素养,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英语文学教材本身具有很多人物与事迹,这些人物与事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换而言之,英语文学教材不仅具有很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人文精神与社会道德,而这些人文精神与社会道德在经过教师的角度与分析后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学习。这要求教师在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知识作出掌握,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一个英语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作出深入理解,同时在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学知识的同时将这些人文意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化与熏陶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此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中任务所具有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做出深刻的理解,如在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作品中任务的个性以及形象特点做出讲述,同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托尼•莫里森的每部作品都对母爱做出了讲述,虽然有些母爱是扭曲的甚至是缺失的,但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母爱同样能够震撼人心,并能够令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来找出讲述母亲形象以及母爱的片段,并结合自身经历来叙述一下对母亲形象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对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作出深刻的体会,并让学生具备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
新课程改革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素养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日积月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目的简单地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高的过程,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当前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1.学生语文基础底子薄
高中生的语文底子薄就会在作文习作中出现错别字、病句、词义不明、结构混乱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语文素养较差。
2.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我发现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学生除了课上时间外,课下基本不学语文。学习上不是出于对语文的兴趣,更多的是采取题海战术学习语文,这对整个语文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3.学生文化鉴赏力不够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社会、家长仍然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的矛盾,很多学生仍然没有课余时间读名著,积淀文学素养。
四、提高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有效策略
1.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要有不断创新的语文教学新理念。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身的文学鉴赏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素材。在对学生授课之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通过背景导入课文、课程的最后如何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思想的升华等。
2.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每节语文课堂中
一个成功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教师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在实际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学素养。
3.将语文素养教育延伸到课外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有没有什么捷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随便翻阅一下高中语文教材就会发现,虽然文言文的入选比例有所提高,但白话文还是占据着无人能媲美的地位。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白话文教学,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到处是说现代话的人的世界里,这是我们与人交流的需要,但我一直在心里坚持着这种观点,那就是白话文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力。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力,必须重新回归到对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习诵,既加重文言文的分量,文言乃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精华之所在,诵读理解了经典,也就从根本和源头上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现如今的科技依赖,使得多数学生错别字多,或者甚至只会打字不会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素养材料,如PPT教学、动画教学等教学方式,将语文汉字的特点、组成与演化过程用PPT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印象,提高兴趣,深刻理解。将词语的运用情境、成语的背后涵义、事物的前因后果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让其感受到色彩、动画、汉字的魅力,加深主观映像。
1.2强调视觉分析能力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若只是简单的呈现情境,教师没有进行一定地引入和带领,学生很难运用自己有限的感知来对事物进行分析。视觉画面不仅代表文字,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态度和观念,一万个观众会有一万个不同的想法,未成年学生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难免产生差异。因此要求教师运用高科技技术,在展现艺术作品或者视觉材料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感受事物,打开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和探索能力。
1.3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知识的输入固然重要,但输出代表着旧知识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出,更是对教育者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对视觉素养材料的实际感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或者多种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表达,让输入的画面进入大脑,再用自己的印象表达出来,能够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更加深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1.4激发创造潜能
视觉素养教育要求教师们能够利用视觉图像等材料,与知识点进行融合,调动学生大脑的主动思考,培养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对主题有关的视觉材料进行发散性联想,根据学生的联想回馈,引导其自主提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限制范围,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激发其创造潜能。
1.5灵活运用培养媒介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培养媒介,给学生创造和发散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犯错和探索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才能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直观地展示教学材料,方便快捷地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展开综合性培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6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视觉素养教育形式多样、轻松娱乐,不同于机械、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文化课程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游戏、作品鉴赏、情景对话等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与分享,在这种平等、互助、合作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素质培养和智能开发,对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
2.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是中职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中职学生更多的是掌握实质性的技能、技术,在学习类似语文学科这样的基础性综合知识时稍微可以有所放松,但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决不能忽视的,所以这就导致语文学科和中职职业教育的融合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中职教师应该尝试着利用新的媒体技术,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专业技能、媒体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这对于学生的主动接受语文的学习思想自然是有一定帮助的。媒体素养作为如今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具备的技能,它在语文学科中所表现出来的间接内涵极为深刻,所以中职语文老师应该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并努力去建构一种培育学生媒体素养的教学方案,将语文知识从课本搬进生活,将价值发挥于实际。当今时代,语文教育最应重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且最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才是当代中职语文学科老师终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老师拥有三大职责,分别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职责看起来貌似比较简单,但真正要完成这三个职责,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能力。对于中职语文老师来说,他们所担任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抓每一个空闲点,向学生传达更多的知识、道理,从而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道理,也辅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媒介素养教育虽说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就发挥实效,但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取得优异效果,因此老师要善于将语文学科和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完整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质。
二、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素材是中职语文教材
中职语文教材的编订者们,在教材编订之始便对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选定教材阅读篇目的时候,大多选定了时代感强、文化底蕴浓厚、涉及范畴广阔的文章,并于其间贯穿了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以及应用写作知识,所以中职语文不再只是语文学科的教材,更是德育的教材,符合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关键目的。比如:学习“诗歌散文欣赏”单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散文和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赏析散文诗歌的技巧,培养提高审美修养,同时还可利用现代影视网络媒介资源,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散文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思考评析影视网络媒介与文本媒介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识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语文知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媒介素养。文学作品有许多鲜活灵动、极具个性的人物,如马蒂尔德、项羽、林黛玉等人物,可引导学生在观看相关的影视之后,可以鼓动学生在第一时间对电影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做以赏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复述、描摹故事情景的时候再现甚至还原文本形象,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训练学生较为细腻的笔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在再现影视画面的风采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又如:通过开展“民歌民谣采风”、“与大自然对话”、“展望未来的生活”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现代媒介各种途径的查找收集整理分享信息资料,特别是在面对大量多样复杂多变性的网络传媒信息,学会对媒介信息的甄别、判断以及使用媒介,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环境特征浓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媒介素养。再如:“广播稿”的应用写作,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广播稿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提高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撰写校园新闻广播稿、校园新闻电视稿、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提高学生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渗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的途径,笔者自知有多种方式,但其中最为常用也最关键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要求鲜明,要求其必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紧跟当代文化知识的潮流方向,在此基础上促进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实热点的能力。这样的课程标准要求对中职语文同样适用,所以中职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务必要引导学生完整健全思想观念,并且利用现代新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但明确强调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师要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媒介、网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恰当合理地应用多种媒体,为中职生提供多样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趣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提倡在教学中,恰当利用现代数字化教学资源,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其必须具有钻研教材备课的意识,能够根据学生教学实践和学科内容的研读过程中增强自己对知识的辨析、区分、策划能力,同时善于结合新时期的各种媒体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这才是老师上课之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再者,中职语文老师必须对媒体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内容、培养手段与教学目标了解清楚,最好将这些东西烂熟于心,并且充分且巧妙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从而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做好准备,锻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敢于去批判、怀疑的态度,以及审视媒介信息以及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并学会使用社会的一切信息资源以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发展。
(三)开发的课程资源
随着多元化媒体阅读时代的到来,单纯的文字教学已经不再是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文学作品、文化知识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的教学,更需要迎合媒体阅读时代的时代特色,开发出新颖的课程资源。基于此种情况,中职语文教学务必要冲破传统教学瓶颈,引入更多新媒体指导下的文本资源,最大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元的阅读媒介,从而为媒介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增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识别、鉴赏与优化能力。例如,学习《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在“融情升华,拓展感悟”这一环节里,引入公益广告《感谢不平凡的自己》,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领悟课文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品格,启发学生要勇敢地面对一切磨难,在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并正确理解公益广告等现代媒介所蕴含的正能量,培养提高学生认识和评价现代媒介的能力。互联网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并于21世纪取得了发展与繁荣的高峰期,其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可观的价值,使得大量的知识信息都按照文本结构重新组织获取,在重组、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也吸纳了更多的媒介形式,无形中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了理想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新知识的传播载体,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引进网络资源,必然是成效显著,学生在认知、理解、应用网络资源的时候,也是学生延展交流领域、提升媒体素养水平之时,便是建设性使用媒介的锻炼过程。例如,利用微信、班级QQ群、语文学科网站等开展网络主题性阅读,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阅读网络文本,这种阅读信息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学生从网上获取资源,也可在网上交流心得,这一过程看似比较简单自如,但学生关键的理解、选择、评价能力却也是在此时不断滋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终极目标。
(四)开展的语文活动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应通过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媒介素养能力的指向下,能自如应对媒介环境中各种文化语态和审美倾向,趋利避害。例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提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多种媒介。因此,语文教师可巧妙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让学生撰写宣传标语、撰写校园新闻、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班级、学校社团网页等,这样既能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又可在锻炼中提高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又如,课堂著名文学文本教学。可让学生观摩改编演练《雷雨》、《药》、《项链》、《鸿门宴》等文学名著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影视与名著的异同,并发表孰优孰劣的看法,这一比较、思考、评价的过程可使学生理解不同媒介的审美特质,培养其批判质疑精神。再如,开展读书摘抄、报刊剪贴、编辑小报等竞赛活动都能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对信息资料进行积累、整理、分析、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提高媒介素养。
二、对学生要有发自内心的关爱
有人说,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可以说是所有爱好教育事业的师者的共通之处。正所谓“亲其师”,方才能“信其道”,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取得学生信任的精神桥梁,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教师宽广胸怀的表现,也是师生之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必备条件之一。优秀的语文教师关心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水平,同时更关心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成长,在这里于漪老师的一句“胸中有学生”,正是无数优秀语文教师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尽的师爱,关于为人师表,人格修炼的问题,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地进行人格教育。”要知道语文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这要求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修炼自己的人格素养,显然,几乎所有的优秀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一直在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魏书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主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观念,认为‘‘苦行”是一种必要的幸福,这样既可以让人在理智上得到满足,也可以历练个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有毅力,更加坚定。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服务意识进行确立,重点强调语文课程中的服务功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转变,必须树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之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例如只有学习好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器专业知识或者财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行对电子电器或者会计专业班的语文教学。之后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些侧重点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适应,需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依据一些专业的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专业课的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进行突出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完善。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职业道德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进行树立,对于一些在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诚信敬业的精神得到培养,这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职教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点是对集体讨论思考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探讨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第二点是对于集体性作业要有计划的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采纳集体的意见去完成任务;第三点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课程进行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活动,通过集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对难点进行攻克,最终完美的完成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密切的进行关注,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受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在以后顺利的进行就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强、自信以及自立等精神的灌输,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缺陷或者不良的心理品质得到克服,让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代替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自卑、自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纳自我、了解自我,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永远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对于责任勇于的去承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困难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