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4:12: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械原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根据论文的主题内容对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选取(到本校图书馆网站上可查)。
论文编号:为“我校单位代码(10006)+ 学号”(以《北航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的学号为准),如:“10006MP0411106”.
密 级:保密论文须直接注明密级及相应的保密期限,如系公开论文此项不注。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中所用到的词应考虑到为检索提供特定实用的信息(如关键词),一般不宜超过25个中文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一般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如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副指导教师或联合指导教师,可增1名指导教师。
今年年初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87家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335565位职工的调查统计:技师、高、中、初级和无等级工分别占工人总数的2.26%、13.54%、31.77%、34.34%和18.O9%;浙江省2003年7月对31159位就业人员的调查,高、中、初级技工的比例为13:24:63,离发达国家4O:45:15的比例相去甚远。这种素质状况远不能适应高、新、精设备对操作工的需要。
1.2各技术等级工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奇缺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数控机床操作工有6O万人的缺口。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也显示:目前东莞高级技术人才缺口达5万名以上,人才市场上频现“月薪6000元难聘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高级技师”的情况;沈阳高级车工需求倍率是1:6.7;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省城调队前不久对杭州、宁波、绍兴、台州4地19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高级技师的缺口率达93.8%;去年年底劳动保障部对广东、福建和浙江省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当年4月份对全国4O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的问卷调查和二季度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技工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在机械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人力资源在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在管理范围上的错误认识
目前一些机械行业的企业认为为,人力资源管理范围仅是对人才的管理,忽视对普遍员工的管理,这是不对的。人才是企业的脊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固然重要,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实是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员工甚至比人才这个企业的脊梁更为重要。因为没有好的员工就没有最终的顾客满意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机械企业而言,人才要有层次,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不仅是培养组合人才,而需要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员通过企业管理经营理念联系起来,凝聚成一种难以抵制的力量为企业服务。
2.2讲究短期管理效果,缺少长远眼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营涉及到多方面,需要众多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其内容包括用人制度、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即存在标准体系的建立,又存在滚动式的考核评价,既要培训又要组织配置,是个系统运作的过程,这要求企业应有相应的时问投放,资金投入,才有规模效益。
2.3缺乏人本观念,难以理解管理精髓
人力资源要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员工与企业休戚与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实现组织的直接目标和最高目标。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名词对一些机械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并未真正掌握其精髓,甚至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认识到把员工视为企业战略伙伴的重要性,仍在以权力、行政命令、职务级别等方式管理员工,将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属和延伸部分,从而使员工成了机械的死人,而不是一个有积极性创造力、与企业同心同德有集体归属感的活人。
2.4对机械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
虽然近几年各种技能认证考试不断推出,但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还存在年龄、比例、资历和身份界限;虽然高薪聘请技能人员的信息经常可见,但是技能人才的整体薪资还处于较低水平,良好的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虽然各企业都有一整套分配制度,但对技能人才的报酬分配不合理,薪金过低,对技术攻关的奖励承诺无法兑现,这些普遍存在的情况大大挫伤了高技能人员的积极性。
3、造成机械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
3.1重视不够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使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也在源头上流失了“高技能人才”。
3.2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甚少。全国职工教育经费只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但实际上据对上海、北京机械行业调查仅占人工成本的0.7%。机械行业近几年在改革中由于制造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设备价格高、使用率低;生源少,学校办学积极性也不高,许多单位把技工学校撤了,而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培训也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投资,总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能省则省。
3.3待遇偏低
有些单位把技术工人的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或低级劳动,即使成了高级技工,在工资福利、住房等待遇上,也常常不如一般管理人员。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000元至1万元。在北京,初级工年收入1.1万元,而技师也只有1.5万-1.8万元,使技术工人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4、发挥人力资源在机械企业的支撑作用
4.1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源于传统人事管理,而又超越传统人事管理,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因此,要改变机械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必须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一个能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计划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技能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资源支持和保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经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管理人才,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并掌握机械行业各技术工种的分析技术,对人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内部的技能人才资源,知道怎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掌握激励员工的各种原则和方法,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以获得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共同发展。这样一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队伍,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
4.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在一定的程度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材料,不同机械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差很大。因此,企业要生存、要搞活、要发展、要做大,必须首先尽快地转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4.3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发展中,确保员工队伍特别是高级管理队伍的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措施,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注重人力资本的激励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因此,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哪些是应该奖励的,哪些是不应该奖励的,哪些是将来会得到奖励的,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明确的正式和非正式奖励办法,全力支持员工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并服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4.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一、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传统设计方法是经验、类比式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进行经验类比设计。在计算方面只进行静态分析,并将载荷、应力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计算数据的误差采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做法。传统设计方法以手工设计为主,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人工计算画图。另外,传统设计是一种串行设计,即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如:首先进行初期的规划设计,接着进入总体方案设计,然后由结构设计人员设计出零件的结构,之后完成工艺文件的编制,最后将图纸及工艺规程交给生产工人,加工出零件的原型。如需改进的话再返回零件的改进信息。这样,一种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因此开发周期长,并且串行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常导致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
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逐渐重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先后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从设计方法来看,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协同设计,相似性设计、智能设计等新概念;从设计准则来看,出现了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等概念,从设计的手段来看,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普及了二维设计CAD软件,而且功能全面的三维造型软件也进入了实用阶段。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现代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机械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使得各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Web的国际互联性和资源共享性,组建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虚拟设计小组,通过组合分散在各个地域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个企业的局部特长,同时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个统一且易于访问的平台下进行异地的合作与设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快速开发出所需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机械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知识领域。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说,主要研究设计过程的建模、设计优化理论等。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说,应研究如何对现有的设计资源进行组织和,使得这些资源能方便异地的设计人员进行查询和调用。这些资源包括各种专业化的计算、分析程序,供设计使用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所以要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的获取与调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等,为远程设计中分布式资源的获取和调用提供基础和借鉴。
二、国内外远程机械设计发展
2.1远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远程设计即让设计人员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设计参数,服务器自动进行计算和选择,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返回产品的规格或设计图形。远程设计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它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和节省了设计成本,真正意义上地释放了工程技术人员。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远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2、避免重复开发。目前企业或个人进行的机械产品设计,大部分是自己根据需要来开发设计软件,而不考虑是否有同类软件在市场中存在或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允许的情况下租赁或免费为他人使用等。这就形成了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降低了企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三层B/S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远程设计可以为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平台,所有的设计都在高性能的服务器上运行,客户端只需完成设计任务的输入以及设计中某些参数的选择和结果显示即可。
4、由于远程设计一般都有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这就不仅加强了各领域专家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而且大大提高了一次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2.2远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在国外,有关远程协同设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主要有:
(1)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首次提出T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
(2)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集成制造实验室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先进制造计划福特汽车公司的资助下开展了一个名为Cybercut的研究项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WW的设计和制造系统。
(3)英国建立的EdinburghEngineeringVirtualLibrary网站,提供工程设计、制造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英国建立了基于Web的虚拟制造中心,为企业设计、分析、制造等提供服务,提高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美国Microsoft公司和UnigraphicsSolutions公司联合研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基于知识的协同设计支持网络环境“DesignKnowledgeNetwork",减少了实际时间,降低了设计成本,在快速获取全球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5)英国Liverpool等大学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和Internet提供滚动轴承的网络化设计服务。
2.2.2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主要有:
(1)以西安交通大学理论与轴承研究所为主、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支持产品协同设计的网站-现代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网络(),旨在推进现代设计,主要提供设计知识的获取,参加的单位还有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2)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基于Web的异地合作设计系统Cdesign,该系统采用了Client/Serveer构架,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VAW来完成。
(3)上海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met/web的异地设计与制造系统,利用其进行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产品设计与制造。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机械网(china-)、材料与制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它们提供机械设计技术数据、制造工艺技术数据等,并把机械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远程设计技术、产品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实现了网络化。在其中的机械设计技术模块中,用户只须选取自己要使用的设计模块,输入适当的参数就可自动设计出自己所需的零部件;在远程分析模块中,实现了常用机构的参数化仿真与分析。
可是远程设计由于刚刚起步,像其它新兴技术一样还不够完善。随着CA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设计的内容必将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所提供的服务也将越来越完善。
三、远程设计系统的技术研究
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的确定是系统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是系统的基础,只有确定了系统的结构模式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和开发。而应用软件的架构是建立在计算模式基础之上的,因此,有必要先对网络计算模式进行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计算模式,以及随着Web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计算模式。
(1)通过对两种计算模式的研究和分析,B/S模式较US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界面风格统一、可移植
US模式的客户端往往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开发,因此界面不统一,一般来说也互不兼容,难以移植到其它的平台上运行,而B/S模式的客户端使用统一的Web浏览器,根本就不存在移植性的问题,而且使用非常简单。
2、跨平台性
B/S模式的系统较US模式的系统有更好的跨平台性,客户端可位于任意的软、硬件平台,因此跨平台的问题得到解决。
3、易于管理和维护。
C/S模式的系统针对不同的客户端需要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完成的工作量较大。一旦系统要进行修改或升级,则要修改所有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工作重复,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反观B/S模式,由于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端的开发和管理,因此应用系统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即可,无需客户端的参与,因此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与工作量。
(2)远程设计系统的支撑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活动,其中包括现代机械设计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1、机械科学技术
机械科学的理论与知识是进行远程设计的前提。没有这些理论知识作根基,远程设计无从谈起。
2、计算机网络技术
远程设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是远程设计系统的运行平台。所有的设计过程中的信息都要通过网络来传递,网络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设计系统的质量,是实现远程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3、标准化技术
远程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交流的前提就要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规则,即标准化工作。
4、数据库、知识库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数据库中的许多信息,如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参数、图表数据等。这些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均要数据库作为支持。数据库技术是远程设计系统的核心技术。同时,知识库可以实现知识复杂问题的求解评价和建议,可有效地进行智能推理来进行优化设计。
5、计算机编程技术
计算机编程为远程设计系统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和平台建设。主要是程序设计语言和存取数据库,如、C#等编程语言和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
6、多媒体技术和图形浏览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图形浏览技术为在线交流、图形浏览提供辅助工具。
(1)设计题目类型单一,实践过程枯燥。设计任务主要以典型加工设备为对象,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对其主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定执行构件的速度波动以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最后设计其中的齿轮机构或凸轮机构。这样的设计题目单一且缺乏新颖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设计过程的枯燥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兴趣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实践目的。另外,由于设计题目比较成熟,与之配套的设计手册和指导书等资料较多,其设计思路和模式比较程式化,因而学生不需太多思考,仅仅只是按照指导书的要求翻书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模仿设计,这样的题目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设计方法陈旧,实践重点偏移。目前,在机构运动尺寸确定、机构运动分析及力分析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学生主要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图解法概念清晰,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分析,但设计精度差,效率低,当学生需要分析多个瞬时的运动情况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作图,工作量大。解析法能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学生通过模型建立和程序设计可以分析任意点位置的运动情况。解析法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和编程设计能力,但实践证明多数学生欠缺独立完成编程求解的能力,他们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程序实现上,这样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就演变成了计算机语言的训练],偏离了机构综合设计与分析的实践目的。同时,繁琐的程序编写,也会影响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3)设计时间紧张,实践内容缩水。学校目前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合为3周的“机械综合课程设计Ⅰ、Ⅱ”。由于从内容上设置为同一机械系统的不同阶段性设计,因而从时间上两者并没有严格区分开。统计表明历届学生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所需的时间约为1-1.5周,相对而言学时紧张。为了追赶进度,学生避重就轻甚至是掩盖问题。比如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普遍采用仿型设计和改型设计的方法,照搬相近的设计案例,或是仅改变某些结构和尺寸,更有甚者忽略创新构思的环节设计直接进入常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中,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机构的选型设计等相关内容体现不足乃至缺失,无法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机械原理课指组2009年制定了《关于深化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学校针对相关内容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组织管理等方面。
2.1设计内容强调“理实一体”,避免纸上谈兵
考虑到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阶段性检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尽量包含各种运动形式和传动机构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选择上强调了“理实一体”的原则。结合专业方向,突出特色,如包装工程专业选用石蜡叠摞包装机构设计,机制方向选用冲床和插床的传动机构设计,机设方向选用往复式物料运输机构设计,模具方向选用造型机翻箱机构设计等。这样将题目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使设计过程充满现实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设计兴趣,端正其设计态度;借鉴学科竞赛主题,推动学赛融合,学科竞赛的特点在于规定竞赛主题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更符合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因而在题目选择时,也借鉴了学科竞赛中有关无碳小车、家居机械、环保机械以及康复机械等方面的设计主题,一方面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到学科竞赛中,加强其在自主设计方面的锻炼,激发其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能发掘和培育优秀的学生和作品,为后续的学科竞赛做准备;贴近实际生产生活,倡导学生自主选题,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主拟定课程设计题目,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较为系统的实践过程,全面培养学生主动实践能力。
2.2围绕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综合,注重“虚实结合”的设计方法
对机械类学生而言,当通过机械原理学习了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组成原理和设计原理后,为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或功能需求,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构想出一些新的机械系统,或是如何对熟知机构构造出新的集成。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应注重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综合,再辅以对主体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但是由于设计方法和学时等问题,现有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运动方案进行优化比较以及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变参数分析存在诸多局限性,因而将CAD/CAE技术引入课程设计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加强其对机构的分析和综合训练。当经过初步分析拟定传动方案后,要求学生利用UG、Pro/e等软件对传动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借助ADAMS等仿真软件对主体机构进行运动或力分析,学生通过对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检验其传动方案的合理性。接下来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平台,自己动手对主体机构进行实际搭接并测试主要运动参数,通过分析实际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传动方案的正确性,从而辅助机构设计。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设计的各个环节,而CAD/CAE技术的应用也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使其可以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改良设计和创新设计中去,更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加强课程设计的组织和过程管理,强调互助学习和团队协作
为了克服学时短、任务重的矛盾,在理论课程开始阶段,就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在课程网站上,使学生有充分时间熟悉设计题目,思考设计内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设计内容与知识点讲解结合起来,既用实例引导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让学生提前开展方案的构思。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独立完成,应引导学生互助学习,强调团队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定设计题目,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将设计内容任务化。在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把控该小组的总体任务框架,负责解决团队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具体任务则由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利用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而设计结束时,小组须采取答辩的形式来汇报其设计成果,老师则通过面对面的问答来检验学生的设计能力,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掌握程度。最后在成绩评定环节,老师根据小组的任务难度、设计结果和水平给定该团队成绩范围,然后各小组根据组员的工作量大小、团队参与程度等进行自评,两者相结合客观地评定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
本人从事人事工作多年来思考的是如何将和谐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医院的人事工作是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都需要有合理的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做保障,才能提高员
工的积极性,才能在人才战略上保证医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
1完善人事制度为和谐医院提供保障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从人员管理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因此就要有以此为导向适合构建和谐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确定对人事管理的领域、任务和职能进行完善,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定编定岗,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制度,使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以和谐理念为人才成长创造最优环境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支柱,和谐人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进人才强院的战略,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协调好医院各类人才的利益关系,保护好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对院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要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以感情留人。
我院近几年来的具体措施是:重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技术骨干的引进,招聘高层次高素质的毕业生,返聘高水平的退休知名专家指导临床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营造我院专家外出讲课和请外地专家来我院讲课的氛围,鼓励并有计划安排不同年龄层次的专业人员到三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创造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为“二级甲等医院”细化学科培养了大批专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医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3用和谐理念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
由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事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事管理部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政策的执行者,同时还是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因此,构建和谐医院,人事部门首先要转变理念,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身工作,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全院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人事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创新、决策、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管理人”向“服务人”转变,实现工作方法的和谐,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我们的人事工作人员在为临床一线人员服务时多以主动送去为主,有些专家的事宜经常是约定休息日专程服务,力争为和谐医院做出应有贡献。
4以和谐理念指导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始终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影响医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步骤,注意用和谐理念来探索、寻求改革的突破点和契合点,精心部署、细心操作、平稳到位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因改革而使个人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群众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理解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其次,通过召开职代会,各类人员的座谈会以及党团组织活动广泛宣传政策,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如在收入上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通过定岗定员,实行按劳取酬;推行聘任制,通过合理的考核措施,打破岗位终身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特别的岗位和特殊人才实行低职高聘;推行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如科室分级管理、职称评聘分开等;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把医院的有限资源向重点岗位重点人才倾斜。
5运用和谐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高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瑞祥 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单位代码:我校单位代码10425。
学 号: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的学号为准。
密 级:保密论文须直接注明密级及相应的保密期限,如系公开论文此项不标注。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中所用到的词应考虑到为检索提供特定实用的信息(如关键词),一般不宜超过25个中文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业工程。
研究方向:按照2008年招生简章要求。
校内导师:指导教师的署名应以研究生院批准招生的为准。
现场导师:工程硕士所在工作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
二、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第三部分图示,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三、摘要
中文摘要内容包括:“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关键词。对于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用显著的字符注明本文的关键词。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应体现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力求语言精练准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约500~800字。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想和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关键词:是为用户查找文献,从文中选取出来用来揭示全文主题内容的一组词语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英文摘要:为了国际交流的需要,论文须有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的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一致。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录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按章、节、条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等。
五、主体部分
论文主体一般应包括:前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1.章节标题及层次
论文主体分章节撰写, 每章应另起一页。
章节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 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论文的章节按混合编排格式,即:一级标题用“第1章”、“第2章”……。从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例如:
第一级标题 第1章(居中)
第二级标题 1.1 (标题数字左侧顶格,标题内容与数字之间间隔一格)
第三级标题 1.1.1(标题数字左侧顶格,标题内容与数字之间间隔一格)
正文中的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四级以后可单独编号,编写作(1) (2) (3)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
2.前言
前言一般作为第一章,是论文主体的开端。内容应简要说明研究的问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逻辑结构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不必赘述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前言一般不少于3000字。
3.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作者应根据研究工作的内容,阐明研究方案和实验方法,突出自己的创新性和特色工作,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信,与同类和相关工作的比较分析清楚。工程硕士论文重点应与相关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正文应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推理严密,文笔流畅,内容集中简练,图表、参考文献规范。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5 ~4.0万字。
4.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论文的最后一章。
结论是整篇学位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完整地阐述论文的创新点。在结论或讨论中可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论文工作有关的建议等。结论根据研究内容分段总结,不必分节次。
(1)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独立学院虽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历年来,其招生录取分数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立学院的生源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这些学生由于在学习上缺乏正向体验,进入大学后,往往表现出学习态度散漫,无目标无规划,导致课堂出勤率低、学习氛围差。不排除部分学生有取得优良成绩的主观愿望,但对学习的坚持和努力程度普遍不够。(2)兴趣广泛,社会实践能力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致不高,但他们在第二课堂表现活跃,课余生活丰富多元,热衷于参加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自身能力,其中不乏表现突出者取得优异成果,为学校增添荣誉。这与学生们成长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比较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从而使他们接触面广,能力意识强,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主动、开放,勇于走出课堂,接受实践历练。(3)自我意识感强,但辨识能力较弱。现今,独立学院的在读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个性鲜明”是这一代人的标签。他们的言行,在我们看来或许会有些不可思议之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之,理解时代所赋予这一代人的新特征。学生们有很强的自我存在感并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积极投身于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找寻群体归属感。但由于价值观不成熟、人生阅历匮乏,对人对事的辨识能力较弱,不明晰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应该如何处事,这往往会增添许多烦恼。(4)普遍存在心理问题。③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高考失利的失落感、大学生活的不适感,高额学费的压力感,专业学习的挫败感,学习目标的迷失感,人际交往的困惑感,未来就业的迷茫感,以及部分学生存在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等等。
2 明确班主任角色定位
班主任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除了准确把握学生的整体特征外,还应当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而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从总体上来看,班主任应明确自身的五种角色定位。
2.1 班级管理者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单元,一所学校要图生存、谋发展,前提是每个班级的和谐运作。班级管理首先是事务性的管理,如学生报到注册、档案管理、课堂考勤、奖学金评比等,以及学校各行政部门下达的文件指示。班主任应当把握好大方向、协调好内部矛盾,从这些事务性的管理中逐渐脱身出来。通过选拔与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让班干部管理学生,既锻炼了学生,也适度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班主任的关注点应该放在班风、学风的建设问题上,最理想的是从新生入学时开始抓起,此时学生的可塑性最强。此外,班主任还应当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2 心理辅导者
大学期间,由于学习上、生活上、人际间、就业上等诸多困扰,再加上正值青春期,情感丰富细腻,想法多且偏激,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这就亟需外力的介入。班主任,较之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最多、联系最紧密,也最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信任,能够拉近不同个体间的心理距离,是进行心理沟通、辅导的先决条件,所以班主任势必要担负起大学生心理辅导者的角色。此外,班主任在走上岗位之前都参加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一定的技巧,找出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进而做出全面而到位的开导。
2.3 学业指导者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时期相比有较大不同,课程名目繁多,同一专业内的某些课程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太大联系,这些现象都导致学生的疑惑。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主动性不强,并且受社会风气影响,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担忧,普遍存在重实践而轻理论学习,重能力而轻知识积累的心理倾向。目前,高校班主任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方向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应向学生做全面讲解,使其正确看待专业学习与自身成长;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创造机会增强其理论指导实践的成功体验。
2.4 生活帮助者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家庭,且多为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大,独立能力较差。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生活多年的小天地,加入到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群居生活之中,难免会产生不适应感。班主任在走访宿舍、约谈学生的时候,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了解其生活情况,并及时加以开导、指正。另一方面,班主任更应关注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贫困生。独立学院的学费较之公办高校相对高昂,这给一些家庭造成了一定压力。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国家、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们寻求相关政策补助,令其安心学习而无后顾之忧。
2.5 人生导师
大学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并确立的关键时期,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困惑,除了眼前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引发对人生的诸多思考。同龄人之间易引起共鸣却无法予以解答,家长们对于孩子发展前途的主观意愿太强,往往也达不到满意的交流效果。而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建立的信任感,以及自身学识、阅历,令其成为最适合的交流对象。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学生会因为受到班 主任某句话的启发,而影响其一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在大学期间影响学生,乃至在学生毕业之后,当其面临择业、择偶、家庭等问题时,都会积极寻求班主任的建议与看法。从这个角度而言,班主任能够而且应当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肩负上述五种角色,但仅凭一人之力,想要完整而充分地履行这些职责几乎是不可能的。个人的时间、精力、条件受限,势必要借助外力,比如,加强与辅导员队伍的融合,④更有效地对班级事务进行管理;注重与学生任课教师的沟通,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加深与学工部的联系,为贫困生争取政策支持,等等。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其实就是“桥梁”与“媒介”,学生通过班主任得到学校各方资源的帮助,而学校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成长成才的培育。
3 班主任工作机制探讨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班主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角色缺位”现象。⑤而班主任角色缺位、工作失职,则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对独立学院的发展造成重大负面效应。所以,学校管理者务必采取相关措施,引导班主任正视自身角色定位,并从多方面调动其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从而形成高效、可持续运作的班主任工作机制。
3.1 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
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不长,是年轻的院校,其教师群体也普遍年轻态,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较大比例。学校与教师都处于成长期,而这些教师普遍缺乏班主任工作经验,学校管理者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建设、落实班主任工作培训显得尤为必要。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学院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班主任聘任制。在班主任上岗之前印发《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对于党和国家的总体指示精神、学院对班主任的期望与要求、班主任工作原则及职责范围、考核与奖惩等情况作了详尽说明,使得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有个整体把握;在期中教学检查周,召开全院班主任座谈会,让班主任们汇报各自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互相探讨学生管理方法;在学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总结会议,让优秀班主任分享工作经历、传授经验,带动其他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
3.2 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者、学业指导者、生活帮助者、人生导师这五种角色定位,赋予班主任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有学者做过关于大学班主任素质的调查分析,⑥结论指出大学生心目中的班主任很完美,无论是对班主任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还是对班主任的工作态度、能力、方法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关键所在。首先,班主任应坚守师道师德。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而坚守教师职业伦理、弘扬师道师德、对学生充满爱心,这应当是一名班主任最基本的操守。其次,班主任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及相关学生工作技能。最后,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
3.3 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
量化管理,被各高校普遍采纳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考核模式,即根据班主任走访学生宿舍、开主题班会、听课、对学生进行群体或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次数等一些可以量化的工作内容来对其进行考核评价。量化管理可避免人为因素的主观干扰,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下转第93页)(上接第72页)公平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班主任的工作价值。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其工作价值实现具有遮蔽性、开放性、长远性等特征。⑦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需假以时日才能体现出成效;班级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置身于学校、社会大环境之中,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之。所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科学深入的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评价指标多元化,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
3.4 完善激励机制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对人的工作积极性起作用的有两方面因素,即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在实践中,首先应该满足保健因素(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际氛围),这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前提;而要使员工真正充满动力、干劲十足地投身于工作之中,则应从激励因素(如工作本身的挑战性、意义、发展前景)着手。学校应该合理设置班主任岗位津贴,保障班主任的基本生活需要、物质需求;还应该引导班主任正确认识其工作对学生以及自身的深远意义,从实现自我价值的层面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此外,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本身就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对于考核结果优异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充分肯定其所付出的努力;对于考核结果不达标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更有甚者,可以解聘、公示。如此,赏罚分明,外推内拉,定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4 结语
独立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具有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本文将视角置于班主任工作之上,探讨班主任角色如何准确定位,班主任工作机制如何开展、高效运作。笔者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特征的准确把握、对自身角色的思考、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校方对班主任工作规范的建设、评价考核方式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都将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开展所能达到的效果。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对独立学院班主任工作问题提供某些思路,并提升实践成效。
注释
① 秦惠民,王大泉.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58.
② 王建华.我国独立学院制度:问题与转型[J].教育研究,2007(7):46.
③ 全力.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7(6):84.
④ 孙志飞,王开玉.关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3):105.
1. 事件描述
2010年2月16日,在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核二期3号首次进行机组热态功能试验(3HFT)期间,高压缸进气温度测量元件( 3GME581YT /591YT)与汽缸的连接部位发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现场立刻采取了加强紧固的方式临时处理,保证热态功能试验的继续进行。在热态功能试验结束之后,施工现场对泄漏的温度测点进行拆卸检查,发现高压缸本体及高压主汽门的大部分热控测量孔密封面存在较严重的加工不平整、管座与测量套管不同心等问题,致使高温压蒸汽进入后产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
2. 原因分析
通过图纸核对和外方专家的技术确认,我们了解到,CPR10
00核电站首台机组的高压缸属于我国首次引进的核电百万千瓦级半速汽轮机组(原型机为法国阿尔斯通半速机),汽轮机的进气压力约是6.8MP。高压缸本体的热控测量孔是圆锥形的孔,采用六面形垫片密封,六面形垫片的A /B密封面分别和锥形面和热控测量接座密封面接触,密封线较窄(约2毫米),六面形垫片的材质为Q235材质,较一般的铜垫片硬,不易变形,且对加工面配合要求较高。(图1)
在针对高压缸热控测量孔的生产过程的加工处理上,工厂直接参考了外方的设计图纸,但忽视了图纸上对加工精度和密封面的较高配合的要求。导致发货到现场的热控测量接座、六面形垫片、锥形密封面三者之间的配合效果不佳 。
施工现场在安装前进行了简单检查,发现部分热控测量孔的锥形密封面在工厂内加工不平整、有划痕及点坑,各密封面间的配合不佳。虽然联系工厂进行确认,但未得到各方足够的重视,而工厂提供的相关的安装程序文件中也没有对安装前后检查做具体的要求。
在泄漏事件发生后,现场各方对锥形密封面进行了蓝油检查,发现较多数量的接触面存在断续,未接触、加工不平整、划痕及点坑等缺陷(图2),这是是产生蒸汽泄漏的主要原因。
3. 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的原因,经过现场各方讨论,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紧急修复措施
生产厂家派出技术人员携带专用工具对现场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高压缸及主汽阀门的热控测量孔密封面进行精研磨加工,保证密封面的平整性和有效接触。
(2)完善安装程序中对热控测量孔安装和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 安装前对应密封面进行目视检查,并使用蓝油对密封面的平整性和垫片接触有效性进行核查。
2) 对目视和蓝油检查不合格的测量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研磨处理,研磨直至蓝油检查合格;
3) 安装时使用力矩扳手将螺纹拧紧,采用高温螺纹密封脂(牌号GRN50),拧紧力矩值460NM。
通过以上的措施,对岭澳二期3号高压缸及主气门热控测量孔的蒸汽泄漏问题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在岭澳核电站3号机的汽轮机多次冲转和商运中都没有再次出现类似泄漏问题,说明这次泄漏处理方案是成功的。
4. 经验反馈
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作为国内首台核电半速汽轮机组,在消化和吸收国外成熟技术中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锥形密封面和六面形垫片密封的形式,对制造和安装过程有较高的工艺要求,通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热控测量点漏气问题的处理,我们得到如下经验总结和反馈:
二十一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机械产品激烈竞争,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如何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增强其竞争实力。而产品设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产品进行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占据市场更重要的位置,所以,要想增强机械产品自身的竞争实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重视创新设计。创新设计理论又叫做TRIZ理论,是设计的核心理论,目前已经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46年,前苏联G.S.Altshuller创立了TRIZ理论,指的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军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入美欧,在某些企业当中开始应用并且推广,取得了很多发明专利,随之也产生了经济效益,当很多国家兴起了TRIZ理论研究和推广的热潮。1998年之后,TRIZ理论开始在中国出现,不少科研机构把TRIZ理论作为技术创新的首选,积极的进行探索。这篇论文主要是探讨TRIZ理论主要内容以及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1.TRIZ理论基本内容概述
TRIZ理论的观点是,发明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冲突,而解决冲突需要遵守相关的原则:对系统的某个零部件或者性能进行改进时,不可以影响到系统或者相邻的其他零部件以及性能。冲突主要包括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物理冲突指的是如果对一子系统出现相反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冲突,系统的某个部分同一时间出现两种相反的状态,主要是由一个参数造成的。技术冲突的含义是系统的某个部分性能增强造成了有害以及有用两种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有益作用被引入或者有害作用被消除,造成其他的一个或者几个子系统性能降低,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两个参数造成的。
G.S.Altshuller在理论当中提出了四十条冲突解决原理,也就是发明原理以及冲突解决矩阵的含义,各种领域的相互冲突的特性通过高度的概括,抽象成为三十九个技术特性参数(也叫做通用工程参数),矩阵中的行代表冲突恶化的参数,列代表冲突改善的参数。针对技术冲突,可以以冲突矩阵为基础,找到对应的发明原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物理冲突,通常利用分离原理了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发明原理和分离原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对应很多条发明原理。
2.TRIZ理论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应用
2.1.TRIZ理论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应用的步骤程序
将TRIZ理论应用到机械创新设计当中,主要的步骤是:对机械系统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关键的技术功能,找到造成系统中问题的参数,对冲突的类型进行判断。如果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一个参数造成的,属于物理冲突;如果是由两个参数造成的,属于技术冲突。可以通过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对分离方法进行确定,包括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根据实际的分离原理和解决冲突的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技术冲突,第一步要确定恶化技术特性参数和改善技术特性参数,再以冲突矩阵为基础,找出对应的发明原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把推荐的对应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具体的问题上,对每一个原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实现和应用进行探讨。
2.2.呆扳手的创新设计案例
设计初期的呆扳手在松开或者拧紧六角螺母或者螺栓时,因为螺母或者螺栓受力点在两条棱边,很容易变形,因此无论是松开还是拧紧都比较困难。而新的设计需要避免原来设计当中的缺陷。后来美国一项以冲突矩阵为基础的专利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专利是从三十九个通用工程参数当中选择一对特性参数:1)提高质量的参数:物体所产生的有害因素,可以对螺母或者螺栓减少磨损。2)可以造成负面影响的参数:制造精度,全新的改进有可能造成制造的困难。然后把上面的两个参数代进冲突矩阵,可以得到下面四条发明理论,即是:维数变化、小对称、抛弃与复制、修复。通过分析维数变化以及小对称这两条发明原理可知,经过创新的呆扳手工作面的某些点可以和螺母或者螺栓的侧面相接触,而不仅仅是接触棱边,因此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说明,机械产品的某些参数或者特性进行改进之后会造成其他参数和特性的恶化,可以通过冲突矩阵来解决这种技术冲突,这说明在机械产品设计当中应用TRIZ理论时具有价值的。
2.3.某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引擎罩的创新设计案例
某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引擎罩在设计时,表现出来的技术冲突是:一方面希望发动机可以吸入较多的空气,另一方面又希望发动机罩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减少。把它转化为物理冲突:应该将发动机罩的直径加大,这样有利于吸入空气,但是直径又不宜过大,避免机罩和路面的距离减少。
这个物理冲突可以用空间分离原理进行解决。空间分离所对应的发明原理当中有No.4不对称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把原来的对称设计变更为不对称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1:发动机罩改进设计方案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