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4 17:55: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有关教师节的日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58-01
每次上课之前,总是很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备到,以免课堂上落下任何一个不该落下的知识。课堂上总是能够走进作者,体会作者,以致完全陶醉在文章中。以为这样的课堂,学生绝对会喜欢,更进一步喜欢我这样的老师。
我错了,几乎是大错特错。经过班主任的问卷调查,喜欢我的学生还不到一半,更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我的语文课代表竟然也在上面签了名。这无疑给我当头一棒,寻找症结,暗访学生,经过一番了解,天机终于道破,症结不在老师,也不在学生,而在于学生由于知识面的狭窄,阅读面的大量缺乏,不能充分理解作者,感悟作者,当然也就无法与老师一起陶醉其中了。
说动手绝不能迟疑半步,向老教师寻求经验,与年轻教师探讨方法,阅读有关教学教育名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语文课做了以下调整:
一、多阅读
晚自习,不让学生写作业,而把精心准备的班内学生的优秀文章念给他们听,让他们指出优点和缺点。我们班是以小组合作组建的,再加上以比赛的形式,学生在评论的时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另外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名篇和名段,与大家一起欣赏、评论。不仅培养了高尚的情操,提高了文学素养,而且提升了作文的鉴赏能力。尤其是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第一次考试中,其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唯独语文成绩远远落后于他人。我暗下决心,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科,使这位学生三年后与平费失之交臂。找她谈心,了解原因,面对面辅导,教给她方法,最终该生凭借勤奋和大量的阅读,不仅作文的字数增加了,作文的深度也提升了,同时也能另辟新径,真正做到标新立异,使读者眼前一亮,最终在中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
二、多说话
“茶壶里煮饺子,有苦倒不出。”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当今的社会潮流,更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有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在别人的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我认为学生应从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培养表达能力,对未来的求职就业提供动力。由此在班上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使一些学生由自卑变为自信。
班级刚刚组建一个月,班主任就给我透露了一个消息:某某因为父母离婚非常自卑。“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让她走出自卑的阴影,才能真正提高她的成绩。机会来了,教师节进行演讲比赛,让她上,我毫不犹豫的做了这个决定。刚开始的时候,她竭力推荐别人,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经过我和班主任的再三劝阻,她终于勉强地登上了演讲台,并顺利地演讲完了整篇稿子,我和同学们都向她表示祝贺。但她还是哭了,倔强的她强烈要求参加下一次的演讲。经过她的精心准备,加上优美的音质和逐渐展露头角的自信,终于在第二次的演讲中,不负众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向低头走路,说话脸红,不与人交往的小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昂首挺胸,落落大方,人缘极好的女生。在一次我是“小老师”的活动中,这名女生不仅语言得体,落落大方,还不时提问一下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俨然就是一位真正的老师。
三、多练笔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症结在于腹中空空,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怎样改变这种艰难处境呢?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通过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描摹能力,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写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来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题材库;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要要求他们在每篇日记下边画上一幅与内容相关或相符的主题画,图文并茂,画龙点睛,这对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那么,他们将想有路头,写有源头。如,演讲比赛、手抄报、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就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积累素材,如“妇女节”、“教师节”为妈妈和老师制作贺卡、献花或送小礼物等,让他们感受母亲的激动、老师的欣慰和自己的兴奋、幸福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充满学生的生活空间,使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当他们情绪高涨,欲罢不能之时,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情真意切、异彩纷呈……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还要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不断从生活中引进鲜活之水,以弥补“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视野狭窄的不足。总之,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绚丽多姿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互改互评,百家争鸣
关键词:多媒体多元智能互动教学
1多媒体对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新意义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1]
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引申出来的教的原则是“扬长补短”,而相应学的原则是“取长补短”。因为同一班的学生,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则能说会道……好的教师往往会利用学生们的长处来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特长。然而,发挥学生的特长仅仅完成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应当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他并不擅长的那些方面。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扬长避短”,而要“扬长补短”----这一点对于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专业更加重要。对于学生的长处,我们当然要尽量地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不断地发扬。而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就要利用他的长处,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引导和补充,在教师主导的“扬长补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实现了“取长补短”的交互学习,最终实现智能多元化发展。
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媒体的多样性和人机交互性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而多媒体教学的含义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多媒体化的资源型的网络展示平台的精心设计与有效运用。据此而言,多媒体及多媒体化的网络教学环境正是实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工具)。
因此,智能的多元性从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释了学生认知方式的多样性,向我们揭示了他们发展需要的多重性,从而为我们奠定了“多媒体教学”全新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学生成功地获取相同的知识经验。或即是,具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学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这样一来,无论学生的特长是什么,他都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并在“取长补短”中与同伴同步前进。
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的多元智能互动教学的教改理念
2.1根据多元智能互动教学需求,选取教学内涵丰富多彩的“教学主题”
例如在教育专业的教育学课程中,“小学教师”、“教育家”、“小学班主任”、“小学生”及各种体现教师的“成长修养”、“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工作”和“教研工作”等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项目),皆可用于设计体现学科综合、智能多元、工作特色的教学主题,用于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活动。当然,为了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学主题的选取可适当超越教材的限制,直接从当前有关小学教育的重大(最新)事件中选取,甚至可由学生根据亲身经历或自我的角度讨论推荐!
2.2根据“教学主题”选取多媒体素材
基于“教学主题”多媒体的设计制作要注意根据主题的丰富内涵和相关外延选取多媒体素材:
(1)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最主要的是情的感染,美的感受,情感既是审美的感受,又是学习的新动力。因此我们应注意围绕主题依靠声、画、视频等多媒体营造氛围。如我们常说的片头动画、优美的界面、主题图片甚至于点睛式的按钮都会使人们愉悦地行走其间,新颖的视觉设计将会使人与媒体之间的交流更加契合、完整。强烈的动态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师营造适应课堂教学得氛围。另外,在制作上声音要清晰、悦耳动听。画面要有动感、形象、优美、充满魅力。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基于“教学主题”的多媒体教学须围绕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多媒体的设计制作上,不要只追求画面的丰富多彩,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看到不断变幻的画面,而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习的内涵是什么?学生不清楚。作者设计时要注意这点,在图、声、文的交互中体现重点、难点。
2.3多元智能与多媒体超越课内外的延伸与交合
教学无止境,智能活动无分课内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相应的网络资源平台的组合教学更能把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发动起来,真正实现多元智能活动的课内外的延伸与交合。
3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的多元智能互动教学设计(案例)
——“教师”主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的多元智能互动教学组合设计——“教师”是教育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3.1主题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活动学习,理解中外各层次“教师”的丰富多彩的内涵,欣赏有关“教师”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体会“教师”的欢乐,树立热爱教师工作的乐观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
理解“教师”,能感受“教师”的内涵,感受“教师”丰富多彩的生活,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教师”有关信息(作品)的理解。
3.3组建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按多元智能的类型组成八个“智能活动”小组,或称“八智学习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3.4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
(1)收集历代名家有关描写“教师”的诗词篇章,音乐、美术作品及影视作品;并写出影响自己的难忘恩师(日记或短文);
(3)网上搜集有关“教师”(或教师节)、“教育家”的摄影图片、歌曲、乐曲、视频或有关电影等媒体资料;
(4)查阅有关“教师”职业(或教师节)的历史、演变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3.5多元智能小组自主学习活动(课时:1节):
①语言智能(小组任务):教师节活动口述或手写:……;认识教育家或忆念师恩——口述的故事。
②数理智能(小组任务):列出“教师”的数字;列出……数字;列出……数量;列出教师歌曲、影视作品的数量等(网络自主探究性学习)。
③音乐智能(小组任务):播放或唱一组与教师有关的歌间智能(小组任务):展示教师/教师节或教育家的照片或视频。
⑤动觉智能(小组任务):以歌舞、小品的形式表现感激师恩之情。
⑥自省智能(小组任务):自述选择教师职业的感受。
⑦交流智能(小组任务):“以言述心”——交流有关“教师”的感受;“以言感人”——教师以富有魅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而心情愉快、趣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形激情”——以作品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
⑧自然观察智能(小组任务):教师工作或生活的细节表现。
——这一节课是“各扬其长、皆显其能”。
3.6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的多元智能互动教学(课时:1节)
①多元智能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主题汇报(交流)
——要求提炼出本小组的活动内容的主题内涵。各小组同学从中“取长补短”。
②教学重点难点聚焦(指导)
——教师在各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教学的重点难点。
世界上有许多所谓的奇迹,很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本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发生之前,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根基,为此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教育科研亦如是。教育科研是一种长期努力和奋斗的过程,要想做出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将能量快速、有效地释放,离不开多年深厚、扎实的根基积累。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的阻力增大,难度加强,攻坚战增多。在此情形下,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持续探索的决心和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就有可能止步不前,不只是存留于现状,甚至会重新走上改革前的老路。这些问题,只有靠教师来解决,只有靠教师的研究来解决,只有靠教师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教师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你才可能是传说中要找的尖毛草!
首先,要摒弃功利思想,沉下心来,立足教学,扎扎实实做研究。目前,许多教师做研究,并不是出于本人专业化成长的需要,而是为了发表文章用来评职晋级,提高自身的待遇。所选课题或过大,或盲目跟风,而研究并非“真的在做”,研究成果也多半是“闭门造车”或模仿别人的做法,人云亦云,自然也不会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成果当然也不能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今年教师节做客“强国论坛”时寄语广大教师:保持心情宁静,建设精神家园。我认为一线教师做研究需要的正是这种态度。我们做研究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要使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互为因果,互为目的,让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合。与其忙忙碌碌跟风,不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钻研下去,深化、细化,扎扎实实地做,用研究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突显信息技术优势,将英语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声、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改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有关“Weather”时,讲到天气,可以直观展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画面,让学生大声说出对应的词汇。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争着抢答,使原本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形象、趣味化、交际化,提高课堂实效。再如,词汇教学时,学生对于词汇读音、拼写都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记住些词汇也会逐步忘记,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复习,将复习的词汇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说出读音与拼写,然后通过语言播放出正确的读音与拼写,及时巩固复习,加深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机械重复阅读,几遍读下来,学生便失去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能够不自觉地引领学生进入英语会话交流之中,学生朗朗上口,跟着视频播放一起开展会话教学。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乘坐交通工具去某地时,可以将录好的有关交通工具的声音和制作好的投影片通过录音机和投影仪放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句型Let’s go to...by car (bike, bus, plane...) 语境真实自然,听看结合,学生很快接受,印象深刻。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已被大部分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新感受到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阅读课上,利用网络开展阅读教学;在写作训练课上,利用网络进行限时写作训练,教师采用面批形式进行讲评等。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县广电新闻中心驻村工作队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三送”工作,力争年内使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公路及社区服务设施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及村级经济发展提高,村容村貌变化明显,村风民风更加淳朴。
二、工作重点
教学本身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具有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结合切身教学经验我觉得德育教育是高中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一件事。我们如何才能将其融入高中英语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文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融入德育,不光要让教师重视所学文章,更不能背离文章,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并且要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高中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时刻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即传授知识又教育学生的目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材料,发现德育教育工作英语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知识的授课当中去。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融入德育
我们作为英语语言的教育者和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性格差异;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自我价值,发现并处理自我的价值矛盾,并将自我的价值观念与他人交流,并依据自我的价值选择来做事。老师通过引导,激发,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竞赛,采用小组讨论,全班参与等方式,丢弃不好的说教和机械式的灌输式教育;激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主动的参与和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不断地成长,培养自己的道德是非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老师还要积极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对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给学困生给与更多的机会和鼓励你让他们自己承认自我,相信自我,克服困难。全班学生互相帮助,教师不断地引导,达到课堂中教书育人的目的。
3透彻挖掘材料,发现暗含的德育因素
英语材料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其中有很多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材料都具有各种各样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老师使用这些教学中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传授课文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不断地融入了道德,个性,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此外,老师必须依据材料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找到并确定材料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讲授SBIUnit10sports这一单元时,老师可结合中国申奥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使学生体验到我国在国际地位中的地位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多方面利用多媒体等教具,进行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讲授Warandpeace时,屏幕上那一幅幅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历史战争画面与那一帧帧壮丽山河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说录音,就能激发学生对侵略战争的仇恨、对侵略者的愤慨,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世界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进入了意境,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5紧抓英语教学中各种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每年都会有许多节日,比如教师节,我们学校都会鼓励学生为老师唱一首歌,向老师问一声“教师节快乐!”。再比如父亲节,母情节,教师都会鼓励学生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问候,为他们准备一些有意义的小礼物或为他们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让他们学会感恩,感谢老师,感谢父母。国庆节,教师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给老师一些建议,告诉他们爱国,感恩然后才是学习知识。就这样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不忘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的融入。
6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融入德育教育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对课文内容组织活动:如快速阅读、复述口述、口头表达、背诵段落及课文并在本班同学中找自己的竞争对象等,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2、结合课文的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如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如老师不在,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费的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也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对外语不感兴趣,学习外语消极被动的学生,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很快就会产生与外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学习外语的态度,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甚至学习外语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3、延伸课文的活动:如日记荐评、办英语小报、英语角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活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总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作者王志红,出版源《中南大学》,《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与实践》,2007.
[2]金瑶-《西南大学》-2009-《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3]余丽华-《华中师范大学》-2011-《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1]研究》.
[4]高惠莲-《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5-《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5]刘崇英-《中学生英语旬刊》-2015-《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6]王静-《北京交通大学》-2014-《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8-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一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也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笔者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从“心”开始,充分考虑高一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
三、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1.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的班级有何不同?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化班级环境。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报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实践表明,凡是针对性强,能唤起师生共鸣的标语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班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也可在学生中征集评选出一些标语,如“静能生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激情点燃梦想,拼搏实现梦想”等等。班级标语随班级工作适时更新,这样可起到长期振奋人心的作用。
2.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学生,一般来自全市各地、各校的初中,每个学校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重新规范,依“法”治班。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让学生谈谈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再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比如“民主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给予每个班委干部,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就加分奖励。每月总结,对量化总分在前十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都由班干部组织、操作,班长负责监督,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3.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抓班级精神文化,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心理外,作为一个班级,更应具有一种在长期的生活与共存中,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便是一个集体所具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3.1借助各种活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一新生,对未来无限憧憬,他们都迫切地盼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老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介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经历、性格特征,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急于想和老师融为一体的强烈欲望。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级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谈谈“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或举行各种比赛时,请科任老师做评委,或建立“导师制”,让每位科任老师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
3.2利用日记效应,形成竞争互助的班风。班级日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记载,主要记录班级一天的点滴进步和记录者个人对班级生活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日记给了师生梳理思想的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有力助手,传递着彼此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的铮铮誓言“阳光总在风雨后”“勇敢面对一切挫折”“相信胜利属于我们高一(9)班”让同学们充满自信,团结互助,跃上了一个个胜利的顶峰。日记是学生完成自我疏导的一种有效做法,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成效,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出优良的特色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所谓少先队本体性活动是指少先队自身的、基础的、常规的教育活动。如少先队传统教育活动、基础建设、手拉手等。在这些主体性活动中,可以抓住一些有利的落脚点,适时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少先队传统教育活动中,以教师节为例,我们可以在节日来临之前,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有关师爱、尊师、敬师等题材的内容,并在全校发出倡议,征求活动方案。之后,再把这些创意反馈给全体学生,让同学们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情感,最符合自己性格和心理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节日结束后通过学生的日记和教师的反馈调查活动的效果,评选出优秀创意和优秀表现者。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了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到教师的辛劳,进一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改变学生对教师存在的某方面的偏见,懂得尊师、懂礼。
在少先队基础建设方面以升旗为例,在传统旗仪式上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如师生、家长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特长展示的活动,可以让这些活动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而感到骄傲和鼓舞,也使其他学生产生“急于一试”的积极心态或是得到一种美的熏陶。
二、创建心理教育基地,营造良好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