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00:48: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寓环境卫生整治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围绕我镇“*”发展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一批重点工程实施为载体,以强化管理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就是生产力”为理念。结合我镇新的总体规划思路、农民公寓建设、国家卫生镇的创建等,积极、有序、高效地开展整治工作,使全镇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整治目标
农村环境“五整治”的目标:一年见成效,三年全面改善,五年基本完成。今年内(*年6月-12月)全面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年内(*年6月-*年6月)全面完成农贸市场整治工作;三年内(*年6月-2009年6月),完成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五年内(*年-2011年6月)基本完成旧村的改造。
三、组织领导以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对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指导,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
“五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调查研究、综合协调和信息报送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温泉华兼任。
同时,按照“五整治”相关职责,分别成立镇整治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整治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治农贸市场工作领导小组。
(一)整治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陈志满任组长,刘吉林任副组长,规划所、农业办、环保局、*医院、水管所、财政局、重点工程办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规划所。由规划所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二)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袁俊森为组长,李国强任副组长,城建办、规划所、国土局、财政局、社会事务办、宣传科教办、文化广电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城建办。由城建办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三)整治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委员程军任组长,罗自明任副组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城建办、工商分局、*医院、环保分局、宣传科教办、文化广电中心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由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四)整治农贸市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委员利沛钦任组长,温林就任副组长,经贸办、工商局、城建办、*医院、公安分局、消防队等单位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经贸办。由经贸办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出整治标准、建设要求和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协调各部门、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态环境。一是按照“建成区内土壤不”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农村绿化工作,整治和绿化两条市主干道、主要街景和镇主要路段。其中,重点对莞樟路富丽广场、田美生产队、裕元卡拉OK三个路段;公常路高速公路出口、裕元工业园对面、信宜村、高速公路口至物流园路段;东环路田美、*大道东段、鸡啼岗、合路路段等进行重点整治和绿化,争取在国庆节前完成拆迁、整治和绿化工作,道路有明显改观。同时,将镇区、村内非建设用地的闲置土地,统一收编,实行大面积的植树绿化。二是加强护林防火和林政管理力度,积极搞好绿化造林,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建设好三个文化主题公园;三是加快全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大对*河清淤疏浚的整治力度;四是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环境安全监督管理,推广有机化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整治土壤生态。
(二)整治旧村工作。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将旧村改造与新城市中心区、农民公寓建设相结合。规划用2-3年时间完成*村、板湖村、梅塘片三个示范点的旧村改造,然后向其他村推进。通过采取“先拆后建”、“先建再拆”两种方式,规划中的旧村能拆得拆、违章的要拆、不能拆的要改造。同时,将逐步禁止居民兴建单家独户私人住宅,将旧围村固化,对暂时不具备条件拆旧建新的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卫生整治,进行统一改造,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对于部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位于鸡啼岗村的黄氏宗祠等有特色的文物建筑,要重点进行保护、复建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整治环境卫生。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建立“大城管”制度,实现环卫清扫保洁、绿化养护、“除四害”等统一由镇公用事业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统一垃圾的处理办法,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袋(桶)装化,做到村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建立村级环境卫生保洁系统,实现保洁范围全覆盖,保洁率达100%;继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提升村级环卫设施,合理规划至少建造一座二类标准以上的公共厕所,一座符合标准要求的垃圾转运站或固定垃圾收集站;加强“城中村”预留地、插花地、交叉地、代建地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村内无散放牲畜、家禽;做好“除四害”防病工作。
(四)整治农贸市场。要按照“谁开办、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改造和完善农贸市场供水、排水、排污等硬件配套设施;以江海城市场为示范点,在全镇农贸市场中推广食品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市场室内干净,地面整洁,划行归市,高台摆卖,无占道经营和地摊市场,日常保洁措施落实;确保经营者证照齐全,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市场内农产品、肉食品的检测检疫,确保无疫病感染和农药超量残留等。要通过整治与改造,实现市场设施完整统一,环境卫生整洁美观,日常管理规范有序。
五、实施步骤
(一)摸底调查。按标准做好规划,根据各村的经济实力,分步实施,既要有宏观整体把握,又要有切实可行方案,避免“五整治”工作走形式主义和重复建设。
(二)制定方案。制定《*镇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各村、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四个整治领导工作小组要制定四项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村、各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村、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开展整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年度检查。对照整治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接受市考核组对我镇整治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把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列入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管领导要亲临整治一线,指导和督促整治工作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和具体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使责任层层落实。各村、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由村书记、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专人专管、权责到位。“五整治”领导工作小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服务指导,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标准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二、推进两项建设,着力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一是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以构建大城管格局为契机,尽快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及我县工作实际按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建议立项、评审、审批工作。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以树立形象,干事创业为中心,以市民满意为第一标准,树立城管新形象,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奉献精神,提升境界,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争创一流,全面开创城管工作新局面。
三、开展六项整治,确保实现城市管理工作较大突破
1.整治优化道路交通环境
一是规范二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秩序;二是做好人行道车辆停放行为的监管,三是协助交管大队做好停车泊位的施划工作。
2.整治违章占道经营
一是按照“主次干道严禁,小街小巷规范”原则,全面清理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的违章摊点;二是对已设的摊点区重新进行审定。
3.整治环境卫生
一是抓好路面卫生整治;二是抓好卫生死角整治;三是抓好环卫设施整治;四是抓好县城河道整治;五是抓好建筑工地整治;六是抓好流散物体运输整治;七是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4.整治临街立面市容
一是整治违章、破损、陈旧户外广告;二是整治“牛皮癣”广告;三是抓好中山街文明示范街立面墙体整治。
5.整治市政园林设施
一是加强道路井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路灯设施管理;三是加强桥梁设施管理;四是加强道路开挖管理;五是加强行道树管理工作;六是协助抓好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化管理工作;七是加强绿线管理。
6.整治县城出入口道路环境
一是抓好县城出入口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二是加强空间立面形象整治。
四、实施七大工程,力争完成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1.大力实施黄岗山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各阶段工作,严格施工标准,加快施工进度,力争2013年底全面完成园路绿化、橘文化广场、景观亭建设等工程。
2.大力实施城区排水管网工程项目
完成建设工程。
3.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项目
一是实施新罗大桥至城北大桥一河两岸夜色景观亮化工程。
二是实施新罗大桥至城北大桥东岸路灯安装及部分重要路段主要节点增亮工程。
三是实施东江源大桥以上延伸至长举大桥一河两岸、市政公园环湖周边、人才公寓夜色景观亮化及老城区路灯改造工程。
4.大力实施街道整治项目
重点改造江东庙路、农民街、新桥西路西段、长安大道北段及部分小区通道。
5.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提升改造项目
一是实施西岸樱花广场改造工程。
二是实施江东大道增植乔木、城区枯死树木的移植补栽工作。
三是实施金茂小游园(城北大桥至新罗大桥)绿化提升改造。
6.大力实施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月日,位驻居干部全部按时来到下派社区,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进入新的集体,迅速转换角色,主动了解社区上一阶段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情况,以实际行动快速融入到了实践工作中,按照分工要求,积极在开展文明创建的学习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后方资源优势,展示了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社区下派干部司法所所长林同志到社区报到后,马上与社区书记、主任一同深入辖区,先后到小区、出版局宿舍拆迁未拆完小区实地详细了解情况,并随即召开文明创建点评会,认真听取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就整个辖区面上的创建工作与重点区域的整治进行探讨,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统筹推进、重点整治、逐个落实、全面提升”的创建方案,与社区干部一起,拟定一套百日冲刺方案,打响了社区“文明创建百日大会战”的第一枪。
下派到的驻居干部,交通局副局长陈同志在驻居工作中了解到社区因无物业小区较多,在卫生整治经费上较为紧张,他多方协调,在文明创建工作经济上给以同志社区极大的支持,帮助社区解决在卫生整治经费上存在的困难。在驻居工作中,他每天还积极主动带头到辖区楼院、小区和社区干部一起检查环境卫生,一起走访辖区企业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以及与社区居民沟通、协调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受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派驻到街道社区的司法局科级干部刘同志极融入文明创建活动,走街串巷,进小区,入住户,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创建进展情况。对创建文明活动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与街道主管部门、社区书记共同研讨,积极献计献策,尤其对省农资公司宿舍无物业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问题,通过协调职能部门、单位进行合力攻坚,逐个解决。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小街巷、新村小区的卫生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每天不定期巡检辖区“五小店”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有力的促进了辖区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
发挥各方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驻居干部下派社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驻居干部来到社区后,主动担当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与社区干部一起,助力辖区文明创建工作。
下派到社区的驻居干部,交通局副局长蔡同志了解到社区主要存在小区内乱堆放较为严重的问题,主动请缨,主抓辖区乱堆放整治工作,近半个月,他与社区书记一起,先后走访了辖区省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市自来水公司、东大路158号及省轻纺院等单位宿舍,与单位负责人、小区物业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小区内乱堆放问题,通过坦诚交流、深入探讨,辖区单位和物业公司均已出面处理小区内乱堆放问题,初现成效。
下派到社区的驻居干部,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檀同志充分发挥自身宣传工作优势,与社区干部一起,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工作。近半个月来,他与包片的社区干部认真检查了创建标语的张贴情况,对一些标语位置张贴不正,路口显眼处未张贴以及创建宣传栏内容更新,及时抓好落实,还结合公共文明指数入户调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到小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创建相关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提高市民对创建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此外,他还指导社区在加强创建信息和网站更新上下功夫,半个月来,共更新了条创建信息,其中一条被要闻采用。
下派东湖社区的科级干部,区安监局温副局长来到社区后,积极开展走访巡查工作,在巡查中,她发现邮电公寓临得贵路有一段约30米的危墙,对过往行人和辖区一附小学生上放学构成安全威胁,也影响了路面美观。她充分发挥区安监局的自身优势,与街道安监站配合,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邮电公寓管理部门进行整治。月日上午,邮电公寓管理部门已动工拆除危墙,修建新围墙,有效消除了该安全隐患,极大的美化了得贵路沿线的道路景观。
用心体验工作,大胆思考创新
广大下派社区的驻居干部在社区这个最基层的群众组织中,接地气,长见识,在助力文明创建工作中,他们用心体验工作,大胆思考创新,为辖区文明创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好思路。
下派到辖区河东社区的驻居干部,劳动局书记黄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并观察社区的做法后总结出要大力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结合机关党员进社区创文明,着力整治社区卫生环境,还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共创文明和谐小区的思路。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评分标准》,将驻区单位纳入社区统一管理,以社区为平台,针对单位、居民区卫生及基础设施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通过督促检查、整顿治理,努力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任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单位卫生
1、有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记录详细、资料完整。
2、环境整洁,环境卫生设施完善,清洁卫生,室内外厕所符合标准和卫生要求,下水道通畅,有专人负责日常保洁,垃圾日产日清。
3、道路硬化好,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破损,院内无违章建筑,车辆摆放整齐。
4、绿化、美化好,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超过 90 %以上。
5、室内卫生状况良好,楼道内整洁,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门窗无破损,会议室有禁烟标志,公用茶具消毒措施落实,学生宿舍、单身宿舍做到公寓化管理。
6、职工食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各项设施、工具符合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后上岗,卫生知识应答正确,个人卫生良好。
7、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防灭措施落实,“四害”密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二)社区卫生
1、有卫生组织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记录详细、资料完整。
2、环境整洁,果皮箱、垃圾箱、下水道等环卫设施齐全、完好,污水排放畅通,公共厕所符合有关标准及卫生要求,下水道通畅,并有专人负责日常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密闭化,日产日清。
3、道路硬化好,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破损路面。绿地、院落等外环境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违章建筑,环境整洁。
4、绿化、美化好,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超过60%。
5、街道、社区所属市场、经批准设置的临时摊点应强化管理,不得影响交通、市容和环境卫生,不得占道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和卫生管理等符合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饮食、商业设施设置规范合理,符合有关卫生要求,无乱设摊点现象。
6、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提供“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对慢性病能提供上门服务和指导,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7、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防灭措施落实,“四害”密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8、居民区内无违章建筑;建筑立面整洁,无残垣断壁,无乱贴乱画;楼道内整洁,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门窗无破损。
9、居民楼阳台、屋顶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挂。
三、时间安排
此项活动分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 7月20日前)。区爱卫办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对辖区内的各单位、社区卫生状况进行摸底清查,登记造册,并将治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第二阶段:创建示范单位、社区阶段(8月底前)。辖区内分别选择 3 一 5 个单位和社区为达标示范单位、社区,按照整治标准要求,逐项整改,限期达标,树立典型。
第三阶段:全面达标阶段(4月底前)。在总结示范单位、社区经验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各单位、社区提出全面整改意见,并督促指导限期整改,完善各单位、社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并根据本地工作开展情况,在三月底进行第一季度检测考核。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5月底前)。卫生城区督导组组织人员按照创卫标准对各区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总结。
四、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副局长刁云志担任组长,区政府办主任张春峰、区街道办事处主任田宝成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区卫计局、区爱卫办、区疾控中心、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环卫处、区工商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畜牧局、区环保局、各企事业单位。
五、工作要求
2013年,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城市管理工作以此为总抓手,围绕目标,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力争年度内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通过省政府验收。
二、推进两项建设,着力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一是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以构建大城管格局为契机,尽快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及我县工作实际按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建议立项、评审、审批工作。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以树立形象,干事创业为中心,以市民满意为第一标准,树立城管新形象,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奉献精神,提升境界,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争创一流,全面开创城管工作新局面。
三、开展六项整治,确保实现城市管理工作较大突破
1.整治优化道路交通环境
一是规范二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秩序;二是做好人行道车辆停放行为的监管,三是协助交管大队做好停车泊位的施划工作。
2.整治违章占道经营
一是按照“主次干道严禁,小街小巷规范”原则,全面清理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的违章摊点;二是对已设的摊点区重新进行审定。
3.整治环境卫生
一是抓好路面卫生整治;二是抓好卫生死角整治;三是抓好环卫设施整治;四是抓好县城河道整治;五是抓好建筑工地整治;六是抓好流散物体运输整治;七是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4.整治临街立面市容
一是整治违章、破损、陈旧户外广告;二是整治“牛皮癣”广告;三是抓好文明示范街立面墙体整治。
5.整治市政园林设施
一是加强道路井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路灯设施管理;三是加强桥梁设施管理;四是加强道路开挖管理;五是加强行道树管理工作;六是协助抓好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化管理工作;七是加强绿线管理。
6.整治县城出入口道路环境
一是抓好县城出入口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二是加强空间立面形象整治。
四、实施七大工程,力争完成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1.大力实施黄岗山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各阶段工作,严格施工标准,加快施工进度,力争2013年底全面完成园路绿化、橘文化广场、景观亭建设等工程。
2.大力实施城区排水管网工程项目
完成排水管网建设工程。
3.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项目
一是实施大桥至城北大桥一河两岸夜色景观亮化工程。
二是实施大桥至城北大桥东岸路灯安装及部分重要路段主要节点增亮工程。
三是实施大桥以上延伸至长举大桥一河两岸、市政公园环湖周边、人才公寓夜色景观亮化及老城区路灯改造工程。
4.大力实施街道整治项目
重点改造庙路、农民街、新桥西路西段、长安大道北段及部分小区通道。
5.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提升改造项目
一是实施岸樱花广场改造工程。
二是实施大道增植乔木、城区枯死树木的移植补栽工作。
三是实施金茂小游园(城北大桥至大桥)绿化提升改造。
6.大力实施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我局围绕县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县城市管理局2013年工作要点》、《县城市管理局2013年工作绩效考评方案》,明确了主要工作和目标要求,并对各项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细化了考核内容及考核评分标准,贯彻“从严治队”的方针和“制度管人”的原则,以制度抓管理,以督查促落实,实施规范化管理,使全局人员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确保队伍高效运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着力抓好对工作职能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制作城市管理漫画展板、录制语音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营造了城管执法的良好氛围。上半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5辆次,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2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8人。
2.加强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为切实增强城管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3月份,县城管局举办了法律知识培训班,邀请了县委党校赵乘斌主任和县司法局曾令达主任进行授课,重点讲解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培训,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市容整治,提升城市品位
(一)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元月份,为营造洁净、文明的市容环境,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出台了《城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深入开展市容整治。
1.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整治城区卫生死角,重点解决小街小巷污水横流和垃圾乱倒问题,组织开展了全民卫生日活动,清扫垃圾,清除杂草和杂物,清理水沟。
2.交通秩序整治。对不按规定停放的机动、非机动车辆,采取处罚、贴示和拖离等办法,进行纠正、查处,使城区内人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安全畅通,各类车辆停放规范。共查处纠正违章停放车辆59起。
3.市场秩序整治。加大对、、、等集贸市场的监管,拆除不按要求设置的避雨、遮阳设施,确保市场整洁、有序。共拆除乱搭乱建棚架23起。
4.占道经营、堆放、搭建整治。集中治理违章占道经营、店外加工、店外维修和占道洗车等行为,实现座店经营;治理不到指定场所消纳建筑垃圾而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的行为;整治店面装修无序无遮挡,滞留及乱倒垃圾行为;拆除占用公共场所违章搭建行为。共驱散各类流动摊点34起,规范店外经营26起,铲除占道堆放建筑垃圾、建筑材料600余方。
5.整治户外广告。整治户外广告、楼(屋)顶广告、墙体广告等户外广告牌和沿街店面招牌,依法拆除破旧损坏、擅自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清除各类占道落地招牌,全面提升城市立面品位档次。共清理破损户外广告30余处。
6.认真营造节日氛围。投入34.74万元,在城区主干道路灯、行道树及大型公益广告牌、各出口路醒目位置悬挂灯笼及新春贺语,在市政公园、城北广场设置花卉造景。
(二)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
4月份,自省、市部署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以来,我县积极响应,认真落实,迅速组织动员各部门、各单位投入活动,掀起热潮。
1.强化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年活动,制定出台了《县城市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城管局、交管大队、城建局、国土局、房管局、卫生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水利局、教育局、食药监局、城司、爱卫办、工商局、公路分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水公司、供电公司、镇、文峰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分工,切实做到领导高位推进,部门协同联动。
2.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城市管理年活动确定了“开展六项整治,推进两项建设”的工作任务,即:整治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整治违章占道经营、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临街立面市容、整治市政园林设施、整治县城出入口道路环境,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并将“六项整治、两项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成67个小任务,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做到“千斤担子人人挑”,确保每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落到实处。
3.精心实施,扎实推进工作。围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目标任务,我局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紧迫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卫生死角、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余土抛洒、广告乱设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截止目前,共下达整改通知200余份,取缔占道经营58户,拆除陈旧破损、不符合设置标准广告牌34块,清洗粉刷“牛皮癣”50余处,铲除建筑余土、建筑垃圾800余方,查处纠正乱停乱放车辆300余辆次,县城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明显好转。二是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编制了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三是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充分发挥创园主力军作用,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完成了创建资料,制作了影像资料,组织了城市绿化遥感测定。5月份,省建设厅组织专家来我县帮扶指导,通过看现场、听汇报等形式,实地考察我县的市政建设和园林建设情况,观看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汇报录像,听取创园工作情况汇报,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专家组还对我县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重点建设,市政公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县城管局重点项目建设按照《2013年县重点项目建设及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实施意见》(寻字〔2013〕2号)和《县重点项目建设及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寻办发电〔2013〕24号)文件要求,发扬“白+黑”、“5+2”、“雨+晴”的作战精神,对所有项目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倒排工期,排出推进时间表,抢时间、赶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黄岗山公园建设。公园东入口己全面完成入口广场、管理用房、橘文化主题雕塑安装、儿童游乐园、停车场和绿化工程建设;园路建设12条园路已开挖,5#、6#、7#、10#、11#路路基基本整完,4#路高位水池已装好模板、钢筋已绑扎完成,5#路挡土墙正在施工,12#路中的四角亭正在施工;山顶橘文化广场已启动山顶橘文化广场施工图设计和其他准备工作。
2.城区排水管网工程。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及支路排水管网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并通过初验;涌(三二五村河树背至马蹄河)已完成招投标,并已开工建设;中山路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进入招投标前期阶段;综合市场、小水村、石屋丼、石圳村周边排水管网工程图纸正在设计之中;青水山下涌(流田径至马蹄河)、教师村涌(中学门口到马蹄河)、新东大道管网工程(新东大道至长桥大道)正在设计论证之中;城区截污干管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进入审核预算招投标阶段。
3.园林绿化提升改造。滨河西岸樱花广场改造工程已完成所有建设内容,进入收尾阶段;小游园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范围土方回填,管道预埋、排水井,园路完成工程量的80%,对雨亭完成工程量的85%,绿化部分完成90%;投入50万元完成了街、岳家庄大道、宾馆门口、沙子头和江东大道等16个区域行道树移植补栽工作。
4.垃圾中转站建设。石圳中转站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砌筑墙体,并已确定垃圾压缩设备供应商;新罗南路中转站选址已确定并已启动征地工作;迎宾大道中转站选址待确定。
5.街道整治。已完成纪念馆周边硬化、并已确定建设施工单位,6月中旬开工建设;西路、大道北段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图纸及预算审核工作,进入招投标工作;人行道改造已报政府审批。
6.部分城区亮化工程。已完成城北大桥至新罗大桥东岸增亮工程,现已正常使用;已完成新罗大桥至城北大桥一河两岸夜色景观亮化工程;已完成城区重要路段主要节点增亮工程及老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已完成东江源大桥以上延伸至长举大桥一河两岸、市政公园环湖周边及人才公寓夜色景观亮化工程方案设计。
7.高速公路连接线亮化绿化工程。已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1500米绿化种植;已完成高速路连接线6.4公里段亮化工程基础浇筑,路灯灯杆已生产完毕,灯头正在紧张生产。
五、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加大城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管护水平。
1.积极组织实施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确保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严格对照《省园林县城》标准要求,出台并下发了《2013年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28项创建工作任务全部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并已完成省级园林县城申报工作。
2.围绕目标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城区枯死树木的移植补栽、滨河西岸樱花广场改造工程及小游园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紧张有序地推进。
3.落实管护责任,绿化管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已接管的园林绿化管护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制定了园林绿化管护实施细则,提高管护水平。
4.加大执法力度,城市园林绿化监察工作不断完善。严肃查处损绿毁绿事件,有力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维护绿化建设的完整性。坚持每日巡查制度,重点检查道路、公园等绿化情况,严禁乱挂乱拉现象,把违规违章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其他各项工作
1.“三送”工作。一是全覆盖,常态化。为深入推进我县“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双向全覆盖常态化,2月26日,3月28日,我局全体干部职工两次冒雨深入丹溪乡丹溪村、双溪村“三送”工作点,联系走访农户500多户,嘘寒问暖走近村民,深入了解村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做到责任到人、一抓到底,挨家挨户挂好上联系牌。二是筹资金,办实事。当了解到两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陂水圳冲毁严重及丹溪村旺地至圩镇约两公里村道未硬化,村民出行及不方便时,我局及时赠送20吨水泥用于两个村兴建水陂水圳,筹集1万元并及时联系了县交通部门申报了今年的村道建设项目,贴心为村民排忧解难。三是完善96333台账建设。调集4名相关业务熟悉、电脑技术全面的人员,将信息采集表中700多户的资料录入电子档,并逐一认真核对。
2.校园周边管理。围绕“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一是制定了《2013年高考、中考期间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维护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秩序。二是配合环保、文化、公安部门加强“禁噪”管理。三是实行“错时管理”。安排人员加强早、中、晚三个时段的巡查力度,及时取缔流动摊点在学校占道经营等问题,特别是在高考、中考期间,安排执法人员蹲守考点执勤,确保高考、中考期间城区各考点周边市容秩序良好。
3.认真做好两节两会期间值班和维稳工作。从严落实相关制度,加强元旦、春节、“两会”、清明和端午期间的值班值勤,确保了全系统平安无事。
七、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0-0022-04
“外口公寓”这个概念主要出现在厦门地区,意指为城市外来人口提供的住房。在厦门频繁出现这个特别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厦门地区的外来人口居住问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厦门在对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益的有效模式。“外口公寓”是一个概念,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现象,一条途径。
1 关注城市外来人口
我国的外来人口流动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农村的解放了许多农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将有更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镇。
以厦门为例:1988年厦门市仅有流动人口1.2万人,1992年发展到8万多人,1994年增加到18万多人。厦门市统计局的厦门外来人口现状调查报告表明,到2005年,涌入厦门的外来人口已经达到68.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4%;外来人口从业人员数占厦门市社会从业人数的66%。近10年来,厦门的外来人口以年均6%的增速发展,接近全市常住人口年均6.94%的增幅。
外来人口为厦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为厦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批外商来厦投资办厂,从事经贸活动。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厦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增强了城市的流通功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活跃,在协调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国情的以及外来人口本身的原因,外来人口的剧增加大了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压力,给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2 统一规划解决住区诸多问题
2.1 外来人口住区现状
由于外来人口是一个与当地户籍人口有差异的群体,因此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引起了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一些社会现象,如“城中村”问题,与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域,已经形成一些带有其家乡色彩的社区,这些城市社会空间重构只是一个城市巨变的开始,其将产生的影响目前还很难明确回答。
长期以来,城市没有为这一社会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空间,多数外来人口租住在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之中或工厂提供的临时简陋住处。随着近年经济持续发展,外来人口连年增加,原有的村落民房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为了扩大寻租空间,许多原有居民在现有的居住空间中大量的插建住房,造成居住条件的恶化。
对外来人口密集居住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外来人口住区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1 卫生问题:外来人口租住的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大多拥挤、杂乱,生活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尤其卫生设备严重匮乏,容易滋生和传染疾病,同时给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了压力。
2.1.2 治安问题:外来人口密集地区违章搭建严重,许多旧有的建筑早已不堪重负,危房越来越多,基础的居住安全都很难满足。而且没有整体的规划,空间死角多,为犯罪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居住分散造成外来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混乱的局面,辐射到周边地区,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重大隐患。
2.1.3 文化生活:住区缺少公共的活动空间,大多仅有的零星的、设备简陋的录像厅、餐饮业等公共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多为私房改造,散落在街巷中,条件不完善,制度不完备,很难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外来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苍白。
2.1.4 居民间交往淡漠:外来人口租住的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秩序紊乱,分散各地,未形成连续有序的界面,不能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形成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居民间的交流甚少,导致了住区内淡漠的交往氛围。
2.2 统一规划
针对城市外来人口居住的诸多问题,厦门市开展了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对厦门同安区环东海岸地区进行统一规划(见图1),市政府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进行,这样,即使在城市扩张,城乡分割和人口流入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城中村也不会形成。而且集中建设,便于管理,可大幅度减少外来人口在城市中造成的负面效益。并能更好地为外来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完备的设施和服务,保障他们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统一规划建设利于全面综合考虑外来人口住区的各方面的需求,形成活力有生气的公共空间,各种文化娱乐休闲设施也将系统化,完备化,规范化,为外来人口精神生活填补空白。
3 居住分异满足各种层次需求
3.1 居住分异
居住要求直接决定着居住供应的规模,需求结构的变化带动住宅供应变动,只有把握不同群体的公寓消费水平和居住需求的普遍倾向,才能从总体上制定出外口公寓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合理的居住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在现今经济体制下,伴随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居住格局的空间分异。适度的居住分异有利于城市机能良性运作,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适应住户需求的多样化。
居住要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1)收入水平:居住需求受住宅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制约。高收入阶层由于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对住宅的面积、设备、质量的要求都很高,相反,低收入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能选择价格便宜的公寓居住。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住户的家庭人口、代际数、婚姻情况和年龄结构等状况。一般来说,短期有效住宅需求主要有收入等经济因素决定,而家庭结构是制约住宅潜在需求的基本因素,尤其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住宅消费水平处于中、高层次时,家庭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更大。
(3)社会背景:住户的文化背景涉及家庭成员的民族和种族成分,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等情况,出身背景不同的社会群体常常具有不同居住倾向,而出身背景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群体则具有比较一致的居住倾向。社会文化背景出身相同的群体,出于共同的文化、习惯、兴趣上的需要,倾向于相互聚居,在特定区域形成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居住社区;
而出身相异的社会群体之间则有相互排斥的倾向,在空间上形成居住分离。城市外来人口因户籍差异而出现的居住分化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且有日益强化之势。
3.2 一组外口公寓方案
今年7月,厦门市政府规划局对这次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工程的通用厂房和外口公寓部分进行了方案征集。此次方案征集意图在王程前期探寻工业开发区外来人口合理的居住模式,为进一步的整治工作提供前瞻性的导向,厦门市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外口公寓方案在征集中荣获第一名。接下来将介绍这组方案。
对于此次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工程来说,外口公寓主要是为工业区内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宿和生活的建筑。设计者分析这些外来打工的人群,发现庞大的人群中层次多样且需求各不相同。该地区外口公寓拟可租可售,厂家自行管理和小区统一管理相接合的形式,家庭结构和社会背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寓的选择,但居住需求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应该是收入水平。设计者把这些人群分为三大类型,根据人群的集体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3.2.1 第一种类型:
金领阶层,这类人群大多数都属于中年骨干行人才,他们可能是独自在外工作,也可能是带口在外谋职,经济收入比较高,自然住宿要求也相当较高,因此,设计“家庭式”的独个单元来满足他们的住宿要求。
一共设计了三套户型,其中顶层为跃层式,配有屋顶花园,使该类型的户型更加丰富,在该阶层内有更大范围的选择。
3.2.2 第二种类型: 白领阶层,这类人群多属于中青年高学历人才,他们大部分单身,事业起步不久,而经济能力相对普通工人稍胜一筹。因此,设计单元式套间型单身公寓来满足他们的住宿要求。
公寓北面露台层层退台,每户入户均通过植满绿化的露台,使每天的工作在绿色的祥和和清新划上休止符;传统宿舍串联式连接,缺乏公共空间,即使分设公共空间也可能因为条状布局的限制,使用性降低。普通住宅因为家庭成员的组成,卧室有主次之分,家庭生活还需要各种不同功能大小各异的房间,相对于公寓的要求,便显得标准化不足。因此,公寓采用以活动室为核心的发散式寝室格局,使公寓公共交流和个人私密能并行不悖,房间尺度的相似性为公寓的租赁管理制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大标准的前提下,公寓设计进一步在细微处显现灵活性,给日后厂房的多方面要求埋下了伏笔。每套房间数目的多样性满足不同规模厂家的要求,1~4层分别有4、5、6间不同规模,5~6层采用跃层形式,特意为规模较大的厂家集中管理而设计,根据需要有7、8、9间等规模,(其中南面正中间的房间可灵活设置,调整套间的房间数)。
3.2.3 第三种类型:
大众阶层,这类人群属于一线工人,在工厂企业中占绝对多数。生活规律简单,作息时间固定,外出活动较少,收入水平偏低,对住宿要求不高。针对这一人群,设计要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状况下解决产业工人的住宿和生活问题。并适当考虑其他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
在这种类型中考虑分成二种方向。
3.2.3.1 普通多层单廊宿舍:
这种普遍性的多层单廊宿舍以其各方面的优点在当下仍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采用多层,施工快,造价低,单廊,通风好,符合闽南气候特点,在这些标准单元,根据不同需要同一标准单元可安排1~8人使用。
3.2.3.2 大型集合式公寓
对于外口公寓服务最广大的群体,大规模的集合式公寓应该成为考虑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居住模式应该表现为一种集体、积聚、聚合的状态。设计者试图在建筑设计中改善外来人口居住现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丰富外来人口文化生活改善人际交往环境的探索。建筑一层作为公共空间,一层屋顶作为室外共享空间,将来应该可以成为居住者最愿意停留的休息的一个交流平台。
4 结语
城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加,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关注“外口公寓”这一现象,将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关注“外口公寓”这条途径,以城市结构、城市发展为大前提,着眼于外来人口的切身需求,同时权衡各方面的利益,统一规划,居住分异,使外来人口能更好的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让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能和谐健康相处,构建和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一、学校环境卫生
大多数学校幼儿园都能够贯彻落实教体卫6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方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卫生检查评比已形成制度化。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程度较以前大有提高。古泉中心初中、文昌中心初中、朱桥中心小学等学校校园环境卫生在保洁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窗明几净,环境优美。中心初中校长亲自抓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整改力度大,彻底消除了校园内过去存在卫生死角现象。周王职高、寒亭职高学生公寓管理规范,室内清洁卫生,衣被整洁,生活用品摆列有序。但也有少数学校卫生意识淡薄,管理不够到位,教室、办公室、门窗玻璃灰尘较厚,校(来源:文秘站 )园内仍然存在卫生死角,厕所打扫冲洗不彻底,异味较重,学生寝室内学生生活用品摆列零乱,寝室走廊、卫生间饭菜、纸屑、塑料袋到处都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学校食堂卫生
学校普遍重视了对食堂的管理。尤其是对承包的和社会化的学校食堂,加强了监管的力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检查、有记录。食堂内卫生程度餐具消毒意识不断提高,防蝇防虫防鼠设施不断加强。从检查的41所农村中小学中,已办证27所(少数学校没有年检,应及时年检)。大多数食堂从业人员都持有有效健康证,少数正在办理中。检查中发现少数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监管力度不够,食堂内存有过夜饭菜,冰箱内有生熟食品混放现象,库房零乱,纱门纱窗不齐全,采购食品索证索票不全,未建立详细的台帐,从业人员未穿戴工作服帽。大多数学校食堂内都设有食品小卖部,食品安全隐患极大。检查中我们还发现,幼儿园食堂普遍办证意识差,基本上都无卫生许可证。
三、学校饮用水卫生
绝大多数学校学生在校期间饮用的是纯净水,少数学校是学生自备水或学校食堂提供开水。对使用自备水的学校,检查组要求一定对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对有二次供水的学校要注意消毒和定期清洗水塔。
四、传染病防控
通过学习创建标准,我们村里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文明村是一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村级经济,推动全村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各项创建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从而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村民既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创建工作需要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正确处理长效管理和集中管理的定位。
二、组织上保证创建,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运作规范
切实加强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组织,村创建办的主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成立了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配备了10名专兼职人员。同时建立调整了健康教育、环境食品卫生、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治调组织、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经济建设、社区卫生和资料等9个专业性小组,强化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力度,村创建办多次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强化标准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并抽调工作骨干充实创建工作班子,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作。同时按照创建计划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明确、联绩奖惩。
三、措施上加快创建,做到主动进位,狠抓落实,提升层次
(一)广泛开展创建教育,居民素质日益提高。我们主动建立健全育教网络,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固定宣传栏和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教育宣传,广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每个村民小组有兼职教员,组织学习、宣传。我村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健康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评“三户”增强村民文明创建意识,全村文明户达8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的指导思想,聘请规划设计院编制详细规划,对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公共设施、人文景观进行了统筹安排。加强对村交通秩序和户外广告等村容秩序管理,实行集中整治,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对个别违章建筑坚决给予拆除,保证村庄建设的整齐。强化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定期检查各施工单位,建筑单位全部设立施工围墙(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网,所有建材按指定地点堆放,无乱堆现象,坚持做到卫生、文明施工。
(三)围绕工作重点,开展重点整治
1、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严格审批、建设有序、村容美观的要求,我们委托泰州规划设计院*分院编制了《*市*镇*村新村建设规划》,该规划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遵循生产生活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与自认趋向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的原则,实施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居住向小高层公寓、工业向园区的显示理念,通过规划控制,逐步衰减村庄原有住宅区组团数量,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方便村民生活。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和水系,形成由南向北依次为村庄入口、滨河绿地景观点。在小区中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实施河道桥梁驳岸、绿化建设,以替身村景观形象,此规划已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清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本村清理了各种杂物及生活垃圾1700多吨,并投资了24万元,在各条街道放置了120只垃圾箱,新建了10座垃圾池,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专职保洁队伍,实施道路保洁及河面打捞漂浮物的长效管理,签订好承包责任制,做到了垃圾集中倾倒及时清运,达到日日清,清运率100%。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3、大力推进改厕。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一是新建了80座卫生户厕,实现粪坑封闭化和三格化无公害处理,改厕率90%以上;二是投资了28万元,新建景观、水冲式无害公测5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卫生环境。
4、整治村庄河沟。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浚深河道、疏浚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四周河道全面进行了整治。权年整治疏浚村庄河道8条,土方4000方,并投入资金168万元建设河道驳岸186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全村改水率达100%。
5、加快村庄绿化和田园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制订村庄绿化规划方案。一是投入资金36万元,建成生态果园58亩和35亩景观林;二是对村庄主干道两侧,沿河隙地全部实行了绿化,栽有各类树木8000株,建好四角广场,绿化率达25%,圩堤绿化率达100%。
(四)抓好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维护村民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首要任务,我们能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着重加大投资。村成立了五人的辅警队伍,夜间在本村范围内巡逻,对外来人员全部情况量化在册,掌握好资料。村干部轮流值班,对群众来访随时接待,对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实在解决不了的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几年来未发生越级上访和恶性事故发生。
病入膏肓、水质劣Ⅴ类长达18年之久、一度被称作“死河”的练江,迎来了整治的曙光。
治水先治脑
真正重视,真抓实干,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练江全长约72公里,流经揭阳、汕头两市三区,其中汕头市潮南区境内约30公里。练江整治曙光缘何首现潮南?面对记者的提问,潮南区区委书记陈武南开宗明义地说,地方治水要摒弃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上游不干下游没法干,二是认为没钱没规划没法干,三是认为事情太多太复杂矛盾太多没法干;必须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力所能及把自己区域内污染源管住,把清污、截污做好。
2011年5月,陈武南从汕头市纪委副书记走马上任潮南区区委书记,当时潮南区还是制假贩假、涉枪涉爆、维稳的重点管理地区。面对各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抓稳定、正风气、搞建设、编规划、闯新路”的工作思路和“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创新管理”的工作任务。
在陈武南看来,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政府要做政府的事,社会风气搞好了,环境治理搞好了,企业自然会发展好。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等任务,都与环境治理有关。老百姓最关注什么,政府就要干什么。
陈武南强调,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其他各项工作,政府管理都要说到做到,而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正是因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企业整治、环境执法等各项工作才得以有效推进。全区共关停取缔了139家小土染企业,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做好132家限期整改排污企业的专项治理。2014年以来,全区共立案环境违法案件151宗,处罚金额78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26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1宗,追踪刑事责任5宗,各项执法工作走在汕头全市前列。潮南区不仅在全市率先开出5张封条,而且对内对外一视同仁执法,行政或刑事拘留本地业主多名,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针对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难题,潮南区坚持“事在人为”的思路,及时调整镇、村(居)主要领导,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征地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帮助项目所在村(居)解决100多亩的村集体建设用地及村民宅基地等用地指标,确保3座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建设。
“领导干部就是要想办法、出主意、攻难关、解难题,否则干嘛叫你当领导。”正是在这样责任与担当下,全区上下不等不靠,无怨无悔,全力推进练江整治。
治河先治涌
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增强人民群众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
蓝天白云下,一池清水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也令人心情格外舒畅!池塘边上富有粤东特色的民居古朴而整洁,人们围着池塘或散步健身或休闲品茗,好一幅怡然自得景象。
这是记者在峡山大溪桃溪村见到的一幕。面对千头万绪的整治任务,潮南区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将老百姓最身边、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整治的“突破口”“先手棋”,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步骤,有序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2014年底,潮南区投入资金2913万元,在陈店溪口村等13个农村寨前池等水域投放安装净化装置76台(套),水体水质明显好转,周边群众十分满意。
2015年5月7日,潮南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将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作为“重头炮”。按照“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年半一大变”的部署,对全区总长约1050公里的894条大小河涌沟渠进行清障、清淤、疏浚和污水治理,努力实现“污水无直排、河面无垃圾、河道无淤积、两岸无违建、河水不黑臭”的河涌整治目标。
在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中,潮南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区委书记、区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别担任894条河涌的河长,建立“一条河涌、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在各条河涌河岸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制”告示牌及河道管护责任牌,方便公众联系,接收社会监督,积极推进河涌整治行动。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2.37亿元,整治河涌628公里,拆除河涌两岸建筑220处,清淤清障约221.9万立方米,打捞清除漂浮物24.59万吨,河面基本消除垃圾漂浮物,部分河道水体逐步变清,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今年4月23日24小时内降雨量在120~195毫米,全区都没有出现内涝情况。河涌整治初显成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为实现河涌整治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潮南区又启动了水环境生态修复,并把峡山大溪、司马浦截流等11条污染严重的主要河涌作为整治重点,实行挂图作战。今年2月23日,通过公开招投标,峡山大溪董塘桃溪桃陈沙溪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这片长3.5公里、水面面积达91778平方米的水域,最迟3个月亭前肚断面水体消除黑臭,半年内董塘―沙溪支流水体主要指标达到V类,一年内桃陈河段水体消除黑臭目标。根据整治效果,潮南区今年下半年将在干流6.7公里、支流59公里长的峡山大溪全面实施以截污为基础的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峡山大溪作为一条‘小练江’,全面探索练江污染治理的系统模式,通过‘官产学研紧密合作’,明确党政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责任和任务,指导、支持技术机构找到解决练江污染治理中具有抗洪水冲击能力的生态修复方案、河流底泥消解和无害化处置以及没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建立水体自净系统等治污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探索由社会机构专业运营管理河涌,从中找到系统有效解决练江流域河涌治理的措施和经验。”陈武南告诉记者。为了把峡山大溪这一个治水示范项目做好,潮南区公开征集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方案,并专项委托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评估。华南环科所水环境中心主任曾凡棠也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潮南不仅愿治水而且会治水,其治水步骤、思路、方法体现了系统治污的理念。“而且,这种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环境改善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调动他们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环境治理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5年7月24日,一场名为“练江整治在行动”的公益音乐会在潮南区党政综合办公用房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潮南籍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贤达纷纷慷慨解囊,现场踊跃捐款。各位乡贤在原先认捐67宗公益项目捐赠资金9109万元整治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再襄善举,又现场认捐项目57宗、资金逾1.52亿元。
各镇(街道)、各村(居)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参与练江水治理。胪岗镇胪溪居委理事会原先对开展河涌整治并不支持,但在看到整治逐步带来的变化后,主动捐资200万元帮助砌筑石篱、绿化;峡山街道泗联居委西埔村甚至出现了低保户强烈要求捐款参与整治的感人场面,全村260户村民户户捐款、人人出钱、个个出力。
治污先截污
下定决心,啃“硬骨头”,“多快好省”推进治污基础设施建设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想实现练江水质全面、持续好转,必须下定决心,加快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啃下截污的“硬骨头”。潮南深谙此道,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多快好省”地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2014年10月29日,日处理1000吨的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两英镇风华村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4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计划2017年投入试运营,届时将消化掉该区每日产生的800吨生活垃圾,为沉重的练江减负。为化解“邻避效应”,潮南区敢于创新,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选址难题。即从全区额外增加的垃圾处理费中,划出专款用于补偿项目所在地周边群众。除了参照高速公路补偿标准征地外,还为项目所在地村民缴纳医保社保,为当地修建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校舍,给予农民公寓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指标等政策优惠,从而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