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0 01:04: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1)

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开始批准计算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设立,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专门培养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部分起步较早、有教研实力的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在我国发展仅十几年时间,高校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虽已初见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1.1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跟不上课程进度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课程学习前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等一系列计算机前导课程的铺垫,才能使学生深入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学习。由于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学习表现差距大,部分学生觉得内容简单,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表示跟不上课程进度,从而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

1.2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如网络监控、杀毒软件、数字加密等,这使得高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很多困难,往往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深入讲完所有知识,最终使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往往点到为止,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也限制了学生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创新。

1.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弱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教学对于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许多高校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缺乏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机会,导致其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所学只停留在理论,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社会需求。

2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2.1专业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发展时间短,导致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专业教师往往自身存在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而课程本身内容难度较大,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换代,最终导致专业教师虽然知道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跟上实际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旧不能适应教学发展。且由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薄弱,对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缺乏正确认识,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前导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衔接不紧密,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缺乏连贯性和互补性,其教学内容也有待加强。

2.2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安排不合理

因为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导致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课内容不具体深入,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避重就轻。这往往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且实验课程集中于基础性试验,缺乏设计性实验。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无法通过实践课程真正掌握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更加没有机会锻炼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创新能力。

2.3资金投入不足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本身的实验性非常强,其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顺利展开的物质基础,缺乏好的实验平台会严重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的投入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购买充足的设备,搭建完善的平台,或在平台搭建以后,由于资金的限制,没有能力提高设备管理和及时更新换代。

2.4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

由于成长地区、环境的差异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当前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差距非常大。而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课程,没有结合现实,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距,教学的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往往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导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针对性,最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素养,定期选派高校内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出国学习交流。其次,通过外聘的形式进一步充实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如从其他高校外聘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的高精尖教师人才、从企业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等等。最后,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与创新,实践性是该课程最重要的特点,而该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专业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开展实验教学实践

高校应真正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之后,进行必要的取舍,抓重点,明确其实验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巩固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的应用技能,具备维护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的能力,并使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如能够编写杀毒程序、研发计算机杀毒软件等等。在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的展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竞赛、多媒体视频立体教学等等,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上,积极完善、改革实验内容,减少基础性、实验性课程比重,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引导和要求学生去主动探索与思考,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3.3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搭建,积极申请建设项目,建设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避免实验室的闲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此外,高校可积极寻求与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合作,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在完善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同时,高校可为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政府部门可为高校提供设备支持,这样既可以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教学的实践性,使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政府紧密沟通,使高校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设计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验课程教学板块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外溢性,为社会提供计算机信息安全服务。此外,高校应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管理,招聘高素质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定期对于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升级,并加强监督与培训,从管理上提高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3.4采用连续性、个性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即注重前导课程与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保证三者环环相扣,不脱节,不落后,通过课程设计的优化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到学生由于成长的地区差异、环境差异、个人的兴趣差异、个人专业差异等等因素导致的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在开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通过基础测试等方式,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安排在不同进度的班级中。即依据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进行分班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统一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高校应使计算机课程的整体教学更加系统化,如设计专门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基础与兴趣选修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前导课程,并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延伸内容的选修课,高校学生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修,对于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4-02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最新的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许多地方的编写过程把握得非常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适当的修改。本文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入手,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础依托:以《纲要》为参考依据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纲要》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1]。同时,《纲要》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内容设置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版《纲要》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存在很多与当下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大环境进行修改。例如: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添加了新的章节用来介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有WIFI、电子杂志、微博等知识点,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教材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版本问题,课本上介绍的仍然是较低的2003版本,涉及到的操作系统是XP系统,而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停止了对XP系统的更新。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需要以《纲要》作为理论依托,不能完全抛开《纲要》,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不断地优化教材。

二、内容安排: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准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皮亚杰所指的具体运算阶段。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写,以单元形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1.知识重复,满足教学

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反复学习,因此,提出了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编排。螺旋式编排是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来编排呈现,让一些知识点出现逐层深入的重现,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2]。相对于直线式编排不同的是,螺旋式编排必须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每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一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单元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课时之间主要属于以知识点的螺旋上升,例如:在《书香班级照片秀》单元中,主要通过调整图片――修改图片――照片封面设置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内容板块的螺旋编排上升,例如:第七册第3单元《用网站信息》中主要学习网站的规划和创建,而在第八册第2单元《网上毕业留念》是构建班级网站,是对前面所学网站相关知识的重复和综合应用。

2.学科交叉,促进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依靠教师来推动,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基本上都是关于软件的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很少。针对于语文学科的交叉,可以先从语文基础――拼音入手,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软件操作步骤介绍中,主要通过文字的描述展开,然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有限,可能难以认全课本中的文字,整段阅读可能会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将教材本身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尚未学过的关键字词加入拼音标注,方便学生理解含义,同时,也能达到汉字学习的目的。

3.技术人文,贯穿教学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输、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标所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合到教材中,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3]。因此,教材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以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教材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之后,更像是一本软件操作说明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之后,虽然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但是一旦离开课本,却无法独立完成软件的操作。这完全不符合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人文层面的培养。人文层面的培养需要教材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意识和对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理解。只有两种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每一课都以任务形式展开,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会先创设情境,然后将知识点(即任务)提出。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提出任务,让学生解决任务这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将各个任务分配给个人[5]。在这方面,教材略显不足,按照教材的栏目安排,通过“学一学”(详细步骤罗列)、“做一做”(案例练习)、“评一评”(自我评价)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更趋向于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以多样化评价为宗旨

教材栏目设置中有一项是“评一评”,它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改变教材中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安徽省教材只有自我评价,过于单一,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添加协作评价等评价方式。

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给自己打分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否全面;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教材中的自我评价只涉及到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使得评价内容不足。同时,教材的自我评价中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些模糊。比如:第六册第1课“熟练、一般、不会”,第二课“熟练、掌握、基本掌握”,一方面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能清晰判断其中含义,另一方面词语本身含义存在重复,例如“熟练”的意思包含熟知并做来顺手,“掌握”的含义包含熟知并能运用。

五、配套资源: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

每套教材都会有配套的光盘资源,其本意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但是实际使用该教材的光盘时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光盘内容略显陈旧,例如:光盘中关于Word的相关知识仍然是2000版;二是光盘内容重复很多,不同光盘中涉及到的电子书籍和参考网站内容一样,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光盘内容多为摆设,例如:光盘提供了模拟练习,为学生提供各单元的练习,但点击进去之后发现模拟练习中无任何内容显示。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光盘的利用率并不高,对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摆设。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资源时效性问题,同时,平台相对于光盘而言,资源更加丰富。这种方式提高了光盘的扩展能力。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编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使其教材编写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当然本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从五个方面展开,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

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2] 慈黎利,郭芳.对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调查分析和启示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33-36.

[3] 赵凯.对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01):86-88.

[4] 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

篇(3)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通过选择新鲜、有趣、易懂、针对性强的案例进行会计教学,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理论浅显化、抽象程序形象化,真正实现了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果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优势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案例教学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了无限信息资源,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像教室、黑板一样,是学习环境的一分子。学校建设一个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会计案例教学平台,它是采用ASP技术开发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教学平台。基于网络平台的会计案例教学平台,能为会计教学改革及远程学习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持,为学生开展会计案例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集中(在学校或同一地点)或个体学习(有可以上网的地方)在互联网上,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为课程开展的网络化、个性化和交互式提供了可能。因此,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又称为学习情境(或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

2.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始终坚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服务。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将一个个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置其中的认知工具(含会话与协作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因此,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

3.教学形式多样,实现多方互动,促进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学平台具备与学生有良好的交互功能,能实时地为学生给出反馈信息,能较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师生、生生、师师等多种教学因素的互动。当然,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设计者,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案例的编定与选择的要求

教学案例实质就是特殊的教材。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具备适当的案例。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案例的编写与选择。在不具备教学案例库(如果有可以选抽)的情况下,要先进行案例编写。一般来说,会计案例的编写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明确通过会计案例教学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通过会计案例教学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例如巩固“试算平衡”的知识,可以运用案例1,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分析。

2.背景材料。根据不同阶段会计案例教学的特点,从企业搜集具有实用性、相关性、典型性等素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编写不同角度的会计案例。

【案例1】小甄从某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刚刚被聘任为启明公司的会计员。会计科长想检验一下他的工作能力,让他编制公司这个月的试算平衡表。不到一个小时,一张“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就完整地编制出来了。看到表格上那相互平衡的三组数字,小甄兴冲冲地向科长交了差。

“呀,昨天车间领材料的单据还没记到账上去呢,这也是这个月的业务啊!”会计员小李说道。还没等小甄缓过神来,会计员小张手里又拿着一些会计凭证凑了过来,对科长说:“这笔账我核对过了,应当记入‘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是10000元,而不是9000元。已经入账的那部分数字还得改一下。”“试算平衡表不是已经平衡了吗?怎么还有错账呢?”小甄不解地问。

3.提出问题。可以针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问题,也可以针对学生虽未学过但却可以从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中引申出来的知识提出问题;可以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也可以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1的问题是:试算平衡表平衡了还可能有错吗?运用学习过的试算平衡有关知识来解释。

4.附录。附录主要是阐述与会计案例相关但又没有列入会计案例内容的一些资料。它虽然不是会计案例的主要内容,但对如何正确理解和讨论案例都有帮助。

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搜集和整理会计教学案例,按课题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案例搜集可采用的方法有: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案例;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案例等。应特别鼓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为教学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实现产、教、学、研的结合。

如果学校具备专门的教学案例库,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就必须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选择。案例的选择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条件:①教学的需要。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教学目标,能完成教学任务。②学生的知识结构。案例的难易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③教师的教学技能。具体地讲,笔者认为会计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①典型性;②综合性;③真实性;④时效性;⑤可参与性;⑥因材施教,因人选材;⑦生动性;⑧难易适中。对于所选择的案例应在“教学笔记”中说明其教学用途,以方便其他教师对案例的理解和使用。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可以驾驭该案例进行教学。

依据以上条件和要求,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案例教学了。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与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1.案例的准备。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这一环节是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准备,同时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教师在案例准备环节完成时,应达到对案例的充分熟悉和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对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完成了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

【案例2】在大连某实业公司,企业的现金由会计人员保管,现金的收支也由会计人员办理。该企业的记账凭证也是由出纳员张某先盖好印章放在会计人员那里,给会计人员作弊提供了可乘之机。该实业公司会计(兼出纳)邵某就是利用这种既管钱又管账的“方便”条件,尤其是借用盖好章的记账凭证,编造虚假支出,贪污公款1.4万余元。这则案例中的大连某实业公司的做法违背了什么?能在基础会计课本上找到依据吗?

2.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对案例分析和准备有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这些个人准备难以全面。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不拘泥于形式。对于难度较小或学生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学生讨论案例2】企业的现金应由专职的出纳员保管。现金的收支应由出纳员根据收付款凭证办理,业务办理完毕后由出纳员在有关的凭证上签字盖章。这是现金收支业务的正常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先盖章,会计人员钻空子,这个正常的账务处理程序就被打乱了。《基础会计》第三版第12页中记载:会计机构的设置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企业的出纳人员除了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兼任其他会计账簿的记账工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核对工作不能由经手银行存款的出纳人员担任;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不能由一人兼办等。

3.班级案例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学生如果经过了小组讨论,可以由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质疑问难,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的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就案例材料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析。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则应通过各种办法促进学生进行思考,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提供各种理论、资料,有效地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否则,班级讨论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意义。

【学生讨论案例1】通过试算平衡表检查账簿记录,若借贷平衡并不一定就代表记账正确无误。小甄还应该重新再编制一张。因此试算平衡表也不是万能的,如小李未入账的业务,属于漏记,以及小张才发现的把两个账户的金额同时记多了或记少了,都不会影响试算表的借贷平衡。《基础会计》第三版第51页中记载:试算平衡能够核查出账户记录的错误,但不能发现记账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如用错账户、记错方向、错记金额,并不一定影响借贷平衡。总之漏记或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借贷方向彼此颠倒、记错账户(串户)、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一多一少并相互抵销等这些都不会影响试算表的平衡。

4.评价阶段。这一环节中,教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讨论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学生则可以记录通过案例学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检查前面个人分析的优劣,为进一步改进学习做准备。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由传递知识的“搬运工”向教学过程的促进者与指导者转变。案例教学中,指导者角色要求教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要求有:第一,教师应根据案例教学过程的需要确定指导的范围与程度;第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第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五,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合作者转变。教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学生当作老师,允许学生提问与质疑;教师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

借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会计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了多媒体、因特网等信息技术,它们是案例教学的促进器而非负担,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它们的作用在于使学习任务更清晰,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意义建构更易于发生。教学过程不应因信息技术的引入而中断或转移。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后,我看到了学生发生的变化,他们的会计知识结构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参与教学活动时也显得更为活跃。最重要的是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科学思维方式,能合理地运用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的想当然。

[参考文献]

1.赵合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3.2)

篇(4)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已经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未来我们不论是工作或学习,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入门阶段,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我们需要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便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案。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是要求老师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探索出一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的教学应对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1.学校领导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阶段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而伴随高考而生的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应对考试方面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虽然近年来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中学校的领导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往往在高考这个特殊阶段,仍然采用应试教育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应试教育相应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成效更为明显。所以仍然采用应试教育培养学生,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大多是高分定能的学生,对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极其缺乏,这样的学生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能够赢得了高考,但却输掉了一生。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学校为了提升高考升学率。高中教学一切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学校老师们对于教学的研究,仅仅限于提升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而不是研究怎样让学生们活动知识运用的能力,不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大多数高校所谓的优秀教师,也就是能够迅速提升学生们成绩的老师。这些老师有着一套完善的提升学生们成绩的方法,而在让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面就比较欠缺了。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大于理论的学科,因此,高考信息技术教学更需要一套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3.高中信息技术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高中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高考,因此,所以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都首先为高考服务。而信息技术在高校一般被认作是杂科,信息教学成绩的好坏与高考关系不大,因此,高校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和考核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从而也不能激励学生们去努力学习。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案

1.加强学校领导和老师对高中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高考虽然是学生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高考而让学生们放弃一切。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高中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人生中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不能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加强学生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学校领导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领导才能更加重视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研究,老师们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建立一支优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和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案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中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老师为主,这是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便学校能够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从而让他们能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案。此外,对于那些在职的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地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加有效地让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机制。以便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给予学生们正确的评价。学生们都有争强好胜之心,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正是为了利用学生们这个心理,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这也是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它却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对高中信息技术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案。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教师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年的锻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形式下,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一、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一年级掌握键盘输入的技巧,并掌握一定的中文输入方法。二年级掌握了用计算机绘画的基本方法,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绘画的技巧。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以学习Word2000为主,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四年级:学习Word2000和windows的画图工具,进行较高的图文编排。

五年级:以学习使用论坛为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eduzy.net/)、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六年级、初一、初二:继续使用论坛,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由于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编排体系基本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模块次序来组织和编排内容的,不得于学科教学整合的开展。所以我在上课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中。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例如,我在上“画图”时,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作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几次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一定会将作品珍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篇(6)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影像于一体,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以多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带来了光盘、多媒体素材、网络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课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更多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必要时,可通过扫描或者相机拍照把材料呈现在课件上,或者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在幻灯片上,既方便,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记忆效果与学习效果。

3、拓宽语言知识学习渠道,丰富语言学习资源

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学习资源,可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大量优秀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专业性网站,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下载到很多实用的课件、教案等资料,还可以下载最新的CNN、VOA、BBC、CRI等听力材料或一些名人的演讲,非常实用。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教学的一个案例。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中的材料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设计与改编。利用音频视频剪辑软件把材料进行处理以适合课堂的使用,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课前的视频材料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百度搜索获取的方言音频材料以及童谣等文字图片材料丰富了课文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直观地输入了更大容量的信息。利用QQ空间以及Blog又可以将教学效果进行展示,将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1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由教师说,在黑板上写,而学生被动的听讲并完成课堂作业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其弊端日益突显,如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难点不好解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限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将会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快捷,能优化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例如,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合理,缺乏对其整合的相关研究;有些教师则是应用信息技术过多,比较盲目的使用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专注教学的重点,以上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研究,从而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优点。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要结合教学的需要,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是否能学好语文,兴趣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日益广泛,在课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自制力还较弱,很容易走神,但他们对于相关的信息往往会更加关注,喜欢动态的、新奇的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应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集中上课的注意力。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分析

3.1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说话、读写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汉语拼音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或者学起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将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o”这个拼音字母,可以在课件中展示一只大公鸡,在早上打鸣“OOO”,并配上音效,让学生模仿,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拼音。

3.2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识字是一个记忆的过程,比较枯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的持久力往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此时,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把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思设计成动画,对于每个偏旁的意思也形象化地表示。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提升很多。对较难区别的汉字,也可以设计一些动画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用法。

3.3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荀子曾有“不闻若闻子,闻之不若见之”。也就是说,视和听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的概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捞月亮》一课时,使用信息技术播放文中情境的动画,因为动画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非常集中。同时,让学生写下看过动画后的疑问与感想。如月亮为什么会掉下去呢?小猴子是如何捞月亮的?为什么又捞不到呢……动画过后,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并且学会了思考。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3.4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作文是很多小学生很怕的一项作业,当要写作文时,往往会想半天、急半天,却仍然开不了头,没有思绪,或者勉强提笔写个三言两语,也没有条理。叶圣陶曾有“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

因此,充实的作文依赖于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写作,即使有着好的写作方法,也是空的。因此,对于作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使用幻灯片、电影、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直接、间接地体验具体情境,并在此时结合相关的讲解,就会让学生感到有经验、有体悟、言之有物,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认知的工具,它的正确使用,需要对信息技术与相关教学进行整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从而使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领悟,如果完全依赖图像教学,会淡化语言教学,这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相背离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其应用应当立足于语文,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正彬(吉林省公主岭市柳杨学校,吉林 公主岭 136119) 

参考文献: 

[1]孙宝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篇(8)

2002年-2011年,我校历史组全体成员承担了《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教与学研究》,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何克抗主持《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参与广东省电教馆重点课题陈飞华主持“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全组成员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收集历史资料,如何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成为本课题的核心。

二、研究目标

历史教学面临三个发展方向:能力培养、信息教学技术和史料教学。利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符合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能解决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在网络环境下重新构建历史教学目标、内容及其教学模式。2.开发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网络课件。3.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实践,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网络环境”指在我校已建成的主干校园网的基础上,通过宽带网共享INTERNET资源的教学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下中学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历史有效教学新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1.注重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构建网络教学的环境;2.网络环境下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3.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选择。

四、研究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变化日新月异,书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时代青年的需要,历史学知识尤其如此。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知识和文化已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大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从网上获取历史学知识,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在历史学科结构发生调整,教学内容相对增加,教学要求也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以网络教学为主流的信息技术将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模块和大容量知识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应用。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

2.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的素质奠定基础。当前,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本的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这种着眼于知识创新的教育以人的学习为基点,形成人的终身学习的机制也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在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时,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指导学生从因特网LT载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的素质奠定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2.教学实验法。3.调查法。

六、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先进的理论依据:新课程计划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设备和资金保障: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无须添置任何设备。1998年我校建成千兆校园网,光纤通向校内各楼,网络走进了教室。办公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已全面运行。每台计算机直接访问因特网已成为现实。学校已为一线教师每人配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些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技术和人员保障:本课题组九位成员中,具有较高的多媒体技术水平。而且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学骨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同时他们都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教改的欲望和信心。

七、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课题组成员落实实验分工;提出可行性方案;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论著、实验报告等资料;制作一、二个课件,上好一堂研究课,初步总结经验。

2.全面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依据现行教材,面向新的教学大纲,收集各类文字资料、图片、影视、录音等原始材料,并做好整理制作,建立历史料库;以中国近代史为突破,首先完成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章节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并向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扩展;邀请各方面教学专家共同评议,研究;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初步论证实验假设。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06-01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强且互动性高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在课前必须要经过非常充足的准备,采用一些符合教学情境的特定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在小学信息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案例促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策略,供大家参考,也用来达到交流共进的有效目的。

1 小学信息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案例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适应,即通过各种信息的以及知识的交融来实现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不能是瞎编出来的故事,也不是用来阐述一个事实的实例,而要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从而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案例,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上,教师引导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认识到的是,案例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案例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1 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必须要准确

在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定的出发点,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来出发,要结合理论,来选择一定的案例。小学生一般都对计算机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展现一些计算机非常有趣的实例,来吸引他们的兴趣,通过有趣的特效等来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1.2 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要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很好地控制和衡量。小学生通常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待增强,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1.3 所举的案例要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

如果案例能够覆盖多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举例来讲的话,在教授小学生Powerpoint的处理过程中,教师所举的案例如果能够包含模版的处理、幻灯片的切入以及图片的插入等过程,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多个知识点的涉及能让小学生们更好地增强信息素养。[1]

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以Powerpoint教学为例)

2.1 为小学生展示案例,并指导他们针对案例开展讨论

教师必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讲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对案例的展示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置身在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为之后的合作与讨论进行铺垫。譬如教师可以展示利用Powerpoint成功的实现文稿的动态化转换和自动播放,学生也会对这样的过程往往非常感兴趣,然后再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Powerpoint演示方法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手工黑板演示相比,有什么优势”,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

2.2 根据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分析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要实事求是和客观全面,不能就事论事,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进行案例教学。除了要结合案例内容和问题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讨论分析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有机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解决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Powerpoint演示过程中的相关优势,以此动员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广泛的讨论。[2]

2.3 针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井喷

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学生对于问题已经差不多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亟需将讨论的结果和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安排学生汇报相关的分析结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学生汇报完之后,教师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就是Powerpoint文稿的演示来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疑,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对于学生未认识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补充,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对于Powerpoint文稿演示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盲点的掌握,从而辅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架构。

2.4 对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理论认知水平

学生对Powerpoint文稿演示的相关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做一个点评,包括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合作参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使自我改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进一步重新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包括Powerpoint、Word等一系列基础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技术,更多的是在不断的钻研和操作过程中掌握的,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一部分技巧进行讲述即可,剩余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长期操作来掌握,不能讲述太多全面,占用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3]

2.5 在信息技术课堂之外将案例教学延续

案例教学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实施就完全结束了,事实上,信息技术课堂的案例教学,完全可以扩展到课堂之外,包括课后的巩固和下一阶段课堂的预习阶段,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案例,譬如说在Powerpoint文稿演示的相关内容讲述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演示利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制作或者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供大家去在课后进行比较和巩固,然后可以把这些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进行对比,分析一下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点。如果学生肯于在课后花上半个小时时间对自己的案例教学进行回顾,将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帮助,可以保障知识架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3 结语

在小学课堂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督促他们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在讨论之后在进行一系列的点评活动,有助于梳理学生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架构。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障案例教学出发点的准确、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举的案例还要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和有效的调度,案例教学才会在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阶段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5-01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成为使用最普遍、最常规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建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反复修改,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地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中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设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及教法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逐渐深入学习office,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在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使用论坛,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基础教育网、新世纪课程网。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在上课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前期。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上一篇: 关系数据库 下一篇: 村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