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9 09:49: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下功夫。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即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复习检测的有效实施和教师备课的有效行为。下面谈我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果评价的前提是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二、高效课堂对预习的要求

学生的预习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索和积累过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学生预习时,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让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提出的预习问题必须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要有层次感和导向性,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预习什么,预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通过预习能让学生有收获感,有成就感。哪怕只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事。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或标注。课堂上老师的第一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大多数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而对于少数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课后辅导来完成。

三、高效课堂对教学方式的要求

简化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课堂75%的时间都应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能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学生小组内解决时,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以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独具创新的答案,最后教师归纳评价。课堂上的竞赛性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式,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比赛,根据比赛结果产生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语文。如果每次能给予优胜者以小小的奖励,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高效课堂对课堂练习的要求

课堂练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过程,为了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预知大多数学生在预习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编制出能够让学生对方法加以巩固的训练习题,练习要紧扣课堂目标主题,并且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练习形式应多样化,杜绝孤立、重复、繁琐的字词句的练习。通过这种巩固练习,学生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变成了知识。

五、高效课堂对复习检测的要求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成果定期复习检测。再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是激发了学生的瞬间记忆,要想让学生永远把知识掌握,就要定期回顾复习,及时检测,这样才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检测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检测题要尽量浓缩,留取精华,不搞题海战术,避免让学生一看就头痛、厌烦。

篇(2)

什么是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意义,是一堂扎实的课;有效率,是一堂充实的课;有生成性,是一堂丰实的课。也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益,即花最少的时间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在师生双方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掌握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教和学生高效率的学,使后者得到预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的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基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且还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肯于下工夫。课前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情感价值、创新意识等等,就能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那么,这个课堂就会因此而变得精彩而高效。

三、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师生有效互动是核心

优化课堂结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有效的自主互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手段。新课程标准并不简单否定以教师为中心,也不盲目推崇以学生中心,而是积极倡导“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交叉影响、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催生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效益的最终享有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

1.全力营造民主高效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引导学生及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增加自信,从而轻松自由地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去讨论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打破传统模式,简化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的完整性。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紧紧抓住优质高效这一核心环节,灵活铺开、契合有致,把握课堂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课堂结构,精讲精练,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3.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真正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长期的依赖,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一切代劳。久而久之,传统的课堂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教师就是课堂的霸主,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发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发言,鼓励他们不怕说错、说偏,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他们说别人不曾说、不敢说的话,让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享受者、拥有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篇(3)

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生物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谈谈看法。

1.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就不会好,更不要奢谈让他们掌握技能了。因此,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1.1善于利用生物科学史吸引学生。生物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伴随着许许多多对生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成长。他们的成长无不充满艰辛,能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的超人智慧和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可贵精神。而且生物学发展史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这是非常好的吸引学生的事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灵活穿插。例如,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在思考“牛痘与天花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最终在人的身上种牛痘获得了预防天花的实验成功。笔者在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听了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深深地敬佩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敬佩詹纳作为医生的那颗仁爱之心。

1.2以生物学的“美”吸引学生。生物学科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比如形态之美,松树的树形像宝塔,被人们用做了园林道路绿化。又如色彩之美,人们都喜爱在家里种几种不同颜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在公园里,园丁们根据花的色彩摆拼出许多漂亮的图案,给人以美感;闲暇之余,人们都喜欢外出旅游,遍访名山大川。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色彩丰富的植物覆盖在山川表面,那么山川会变成什么样,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呢?许多动物有着漂亮的羽毛和皮毛,人们利用它们制作了时尚的衣物,美化了生活。再如运动之美,许多动物在运动、捕食时会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娴熟的捕食技巧。比如老鹰从高空高速俯冲向水面,抓起一条大鱼,随即又展翅高飞而走,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一种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学中的“美”,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以“美”激情,以“美”促“学”。

1.3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吸引学生。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自然学科,许多知识就蕴藏于其中。很多生活中的事本身就是一个个非常有趣的生物学实例,比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时,笔者就举了制作黄豆酱的例子。由于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每到夏天,许多学生家里都会制作黄豆酱。不少学生是亲眼看到家人是如何制作的,有的还参与了制作。举这样的例子,学生是感兴趣的,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体验的。换句话说,课堂与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如此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效率的提高便水到渠成了。

2.重视实验,以“动”促“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标准别强调了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少实验没有做,以讲实验为主,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一些学生看到课本有实验却没有安排做,对空口讲实验的学习产生厌倦。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看到:即使是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到了实验课上,也喜欢动动手,变得精神许多,乐于听课。这充分说明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动”促“学”,以实验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知识上与教师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在年龄上与教师存在天然的代沟,这是现实存在,我们要想办法缩短这些差距,寻找能联系师生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尊重就是这个桥梁。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他们犯了错误,处理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自然听得仔细、学得认真。

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每位同仁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研究,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4)

1.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障碍

学生由小学到了初中,有很多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要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才能真正适应生活。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由于有的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有的连语文课都不想上。等到临近中考在即,学生虽意识到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也有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补的东西太多,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语文提高到一个高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学生入学后,就要抓紧各个阶段的语文入门和语文提高各阶段学习督促管理,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正确处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的成就感提供机会。如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同学应该及时鼓励表扬;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同时跟该生原来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他们的成绩比原来的成绩有进步,也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使他们再接再厉。而中等生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我们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他们。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3.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多元开放包容教学模式

作为当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其次,教师要有豁达宽广的心胸,博学儒雅的风范,诙谐乐观的情趣,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语文课,为将来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备课、讲课、课后反思,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一点,我们都深信不疑;即使像我这样工作了几十年的教师,依然不敢松懈,上课前都要精心备课,反复推敲,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法,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1.有机整合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的语文教师,我首先要对语文教学大纲做深入透彻的研究,对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趋势进行仔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所要教的教材要做一个全盘的考虑,明白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材设置,给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

2.抓好备课、讲课、课后反思每一个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呼唤个性化的教育,也呼唤着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在指导学生学语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找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口;并且要反复巩固,增强记忆。教师课堂上教态自然、轻松、有亲和力,有感染力,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三、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增加教学的亲和力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听过无数次的语文课,有的活跃,有的沉闷;有的开始活跃,但越往后越沉闷……按理说,上这些课的老师都是经过了认真备课的,他们也在努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不同的课堂氛围呢?原因很多,但据我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堂用语使用不恰当。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立即回答问题时,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同时,教师要面带微笑,期待学生的回答。当他终于答对时,教师要带着全班的同学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贺,这样才会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实归结起来很简单,就是课堂用语要激情,要有亲和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以生为本,重视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有的课堂太过“活泼”,课件是一页一页不停地翻,画面是一遍一遍不停地播放。这些课堂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活动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学生的练习不落实,能力很难提高。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师的教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而以生为本,重视练习,不失为一种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和思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在于以学定教,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篇(5)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篇(6)

关键词 体育课 构建 高效课堂 小组建设 计划 原则 教与学 学与教

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完成课中所规定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育模式。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构建体育高效课堂呢?

一、建立健全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的常规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常规。抓好课堂三个常规建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就与学生共同研制好三个常规制度,第二学期可以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常规一旦制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得一律平等,人人遵守,相互监督。

例如:老师出差,必须提前告知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你走了,学生如果不知道,一如既往的、按规守纪地提前到达了操场。学生列好了队,上课铃响了,却见不着老师。教室里,代课老师走了进去,却又见不着学生。学生扫兴而归不说,学生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又该谁负责呢?所以说,课堂常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好一节体育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常规建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尖子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体育课堂要成为高效的体育课堂,就必须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建设好学习小组,就必须选定好小组长。教师在起始年级开学前两三周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重要依据;八、九年级则按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为基准,在原来小组建设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小组长的选拔应从组织能力强,乐于帮助他人,体育拔尖的学生中选拔,当然也可以毛遂自荐参加竞选,任期为一学期,可连选连任。

小组长是老师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得力小助手,是小组学习的中坚力量,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同组同学或其它学习小组好榜样。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是体育课产生高效的助推剂。根据班级人数多少,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

职责明确,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协助老师维护秩序,记录违纪行为和缺旷情况;传达老师的相关旨意,监督好学习;当好裁判员,学会保护与帮助;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材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制定学习目标,不要盲目的急于求成,闭门造车。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提高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能的最高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三、要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设计好各种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版本较多,有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华中师大的等。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用,那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师资配备情况加以科学地选择运用。因为这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权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制定好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增补与完善,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在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都齐全的前提下,课时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时计划是对前几个计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课时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问题。我们制定课时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已具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生所需要的体育课堂。当然,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形成一定的模式以后,工作就好开展了,可不是一劳永逸?下次其他教师上同类型教材时,只需稍加修改和补充,离完美还远吗?其实,这正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和合作的愉快。

四、要循序渐进,加以区别对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在起始年级多以游戏、竞赛法教学为主,不是首先就进行200—600m、800米、1000米之类的枯燥而无味的反复跑的练习,而是通过游戏和竞赛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到了下一个学期或年级就可以少些游戏,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等条件进行耐久跑练习,给学生以新鲜感,使练习不感到乏味;再到毕业年级时,就可以结合专项耐力教学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吃大锅饭,应加以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等情况不同,在进行练习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区别对待,不是讲“人情”,也不是不讲“人情”。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生理反应,的确是努力的,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可以讲“人情”。在学练过程中,可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对掌握技能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那些消化不良的学生,要多加偏爱,提高点营养,开点小锅小灶,多点帮助和辅导。对那些运动能力强,意志品质薄弱、怕吃苦的学生,可以不讲“人情”。但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以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运动参与的态度。当然,不讲“人情”是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切不可一意孤行、莽撞行事,要见好就收。

篇(7)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物理课程教学的迫切要求。下面就谈谈在当今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一些浅见。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方面,要及时转变,由重知识传授的单维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化,明白学生通过课堂绝不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了。而应同样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与意义,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二)高效课堂角色定位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要以学为中心,教要服务于学。高效课堂的宗旨并不在于教师讲的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参与者而已,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灵感奔涌,激情四射的时空。课堂中教师如果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处理不好,角色“失位”或“错位”,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益。教师在课堂上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好,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未必有用。教师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千万别随便去批评指责或者给学生下定义。总之,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学会”,“会学”,“学乐”,“创学”。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二、构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甚至消极抵制,造成了课堂效益的低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教学预案,我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架构出新的知识结构。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的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体现了这种联系,有的以栏目的形式、有的以插图的形式、有的以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也有以课后习题的形式,教师都应充分把握和利用,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物理教学之中。

(2)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教法让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譬如,学生的物理基础怎样,最近发展区在哪里,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

(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得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设计总体得当的前提下,一节好课还需要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来。比如,物理语言的准确精炼,教学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物理情境设计、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物理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物理课堂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课堂信息“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三)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争取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或环节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之前的教学设计,已经对于课堂行为有了初步规划,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在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问题情境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率。

(四)落实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作业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倡导“大课堂”,要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只局限于45分钟,高效课堂的作业应分为课前预习准备、课堂检测与反馈、课后练习巩固提高。要坚持学案辅助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大部分的问题,找出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气氛活跃、表现欲增强、“主体”地位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大放异彩。课堂中的课堂检测练习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变式的重组,习题的难度要适中,以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课堂基础性目标的实现。课后作业宜分层次,有基础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课外阅读相关资料等,以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不断修炼,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物理学科抽象、深奥,物理教师不仅要钻透教材,而且要有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通俗的手段和本领,才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物理学科在很多学生印象中抽象、枯燥,因此物理教师也要提高人文素养,增添物理课的人文色彩,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另外,物理教师准确、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机智灵活的课堂应变也不失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可以为课堂注入生机,带动学生高效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不断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机制,探求物理课堂教学之真谛。从教情和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进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2011,(10):180

[2]吕春富.试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术研究, 2011,(10):59

[3]陈华丽.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J].现代阅读,2011,(06):99

篇(8)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堂课的重难点有了一定的把握,产生了学习兴趣,各方面都会调整到最佳状态,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怎样使学生进行好课前预习呢?前提是必须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导学单。要提供高质量的导学,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比如,我在编制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单元导学单时,每个单元通常编制五份导学案。包括词汇,阅读,语言点讲解和运用,语法以及单元复习导学案。在编制每张导学单时,通常分四个步骤。首先,粗备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大致的了解一下;然后,备本课相关的题目,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题,熟悉高考的考点;第三,结合试题及相关材料进行精细化备课,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最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只有经过精细备课以后,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导学单,然后对课堂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紧凑,积极的教学课堂

如果我们想要形成一个积极紧凑的课堂,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形成一种“我要学”的课堂环境。英语教学过程中,基础不好的学生看不懂,听不懂,无心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无效的。因此,我经常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演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积极和谐的课堂,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听说读写表达等方面训练时,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设置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除了有积极的氛围,还要求教学要紧凑,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化

就一单元中的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首先,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初读略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其次,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语言。第三,学生精读课文,掌握文章的语言点和语法点。第四,进行综合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步骤中,我们的课堂中心点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教师只起到“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保证整个课堂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2.课堂问题设计要科学化

虽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的是“导”的作用,但要确保整个课堂有序进行的话,起到纽带作用的问题的设置就要科学化。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形成缜密的思维,培养他们注重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师的点拨要专业化

教师的点拨要准确,规范,专业化,专业术语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对于易错的知识点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课堂提问则恰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怎样去问,怎样点评都要规范和专业,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问题要精选细选,严格控制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同时,提问也要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不能搞形式主义的问答。

当然要做到这一些,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学会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活用导学单。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自主合作的学习小组

篇(9)

一、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是对自然现象的阐释,也是对生活难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便对许多科学问题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疑惑,有的已经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却一直困惑着学生。教师讲授科学课程某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妨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课本是否有出入。只有对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做到充分了解,教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对症下药,避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点信息的混淆,误入歧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减少做“无用功”行为。

二、针对不同单元进行不同教学方法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基本都是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最高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电》一单元中的“什么是电”,生活中学生对静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冬天脱毛衣时的电火花是静电现象,也知道刚进教室时手碰到门把手上被电击的感觉也是静电在作怪。针对学生已经对静电知识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电荷的知识,为以后简单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采取实验、预测、交流、讨论、结论等环节并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电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而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单元时,实验法就用得很少了,整个单元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为主,在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记录中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做到详细记录,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对一些生僻字,如“触角”“蚕卵”“蚕蛹”等在语文上还没有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当中不对这些生字进行强调记忆,那么在考试中学生的这一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学生平时练习时只注重记忆,笔试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字该怎么写,以至于出现课堂提问对答如流、考试结果却十分糟糕的怪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对一些生字要进行注重强调,告诉学生这些字是必须记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强化训练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易错字的记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科学用语方面也要尽量做到科学、严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避免使用生活用语或者家乡话。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课还是实验课,都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规范培养,教师要耐心引导。

篇(10)

新课程对授课的要求是必须贴近学生和生活,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建构,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

高考要求考生所具备的不是一般的学科能力,而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考试题的设计也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考生最基础、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能力的考查。适应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和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展开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教材内容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二、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彩生成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放下架子,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提倡开放互动、合作探究、主动交流,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例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提出:“人都有不同的个性,都有不同的思想,其价值观就应该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不是只用一种观点统领和禁锢人的思想吗?有这个必要、有这个意义吗?”问题的提出十分尖锐却又有几分道理,我启发这位学生用教材中的若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引领人们的思想,社会就会用混乱无序的道理来回答他,并打了个比方:就像演奏一场交响乐,各种乐器都各显神通,但如果没有指挥家的指挥,没有指挥家在掌控主旋律,那这场交响乐演奏就成了一锅“乱炖”。但他又反驳道:“难道人有不同观点,社会就会混乱吗?像我现在提出了不同观点,课堂就混乱了吗?”该学生提出了这一串问题后,还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看老师要怎么应对。于是我十分平静地说:“是这样吗?其他同学是否都同意他的看法,请说说看!”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支持他的观点,更多的是对他的观点给予反驳。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个人思想观念的争论不会引起混乱,而社会价值观缺乏引导却会导致混乱的原因,不仅使学生的疑惑在争辩中得到解决,还让课堂教学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即学生思考、质疑的过程。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不一定就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甚至在最重要的地方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形成学生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保护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制造“冲突”,提炼生成

上一篇: 交通安全班会总结 下一篇: 办公室实习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