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03:35: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52-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活学活用,数学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力度,在百分数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窍门,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
一、百分数的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百分数的教学而言,其难点是如何教会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应用,而在此之前要注重教学顺序。百分数的教学难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教学,首先要让学会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了解,如百分数的由来及其原理,其次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最后是其知识的实际应用。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大多是分数,对于百分数的认识不明确,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至关重要。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百分数这一章节当中,首先就是对百分数这一概念阐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者百分率。在对于百分数的概念介绍上,如果只是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讲述,那么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会太深,但是在介绍其概念的同时加上一些实例或者是趣味的百分数,就是另一种效果了。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新标准中指出,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在百分数的概念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可将数学的百分数与成语相结合,如“百战百胜的胜率是100%”“一箭双雕的命中率是200%”“半壁江山所占的比重是50%”等,将百分数的概念理解将成语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百分数这一概念的同时将其与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
二、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运用
1. 整数中的运用
百分数的教学难点就在于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而将百分数与分数互相转换,正好可以将这一问题进行改善,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首先学习分数,而在百分数的运算中有很多涉及百分数与整数的运算,但是学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这种运算,难免产生困惑,这时运用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甲公司今年收入为200万元,乙公司今年的收入比甲公司的收入少,其少的部分正好是甲公司收入的25%,试问今年的收入共为多少元?
两种方法的运算步骤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后面一种运算要比第一种运算简单得多,所以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三、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小数和分数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小数与百分数的转换也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与百分数的转换。在小学百分数的题目解答中,常常会列举一些携带着百分数的算式,在其进行换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学生由于对百分数定义的不了解或者是刚刚接触百分数,运算的方法生疏而导致运算的错误,所以教师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解答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将其中整数与百分数的运算转化为整数与小数的运算。
例如,韩庄村去年人均收入为8970元,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了15%,问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对应用题中单位“1”方法的理解,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为8970×(1+15%),而学生在列出这个算式之后,面临的是解答的问题,将这个算式进行下一步运算则是8970×115%,而对这种比较大的百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仅仅是靠分母与整数之间的互相转换是不能轻易得出结果的,所以最后还是要做乘法的运算,并且建议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而计算器中的百分数单位虽然可以呈现,但是也仅仅是在结果上呈现,比如计算器中得到的数字是0.2,按下百分数键“%”则会显示20%,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却无法呈现,所以在对于8970×115%的运算中还是建议学生将其转化为8970×1.15的方式进行运算,这种转化则需要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非常的熟练。
四、结语
小学数学百分数贯穿小学与初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熟记于心。
参考文献:
[1] 梁光金.建立概念,把握应用,增强辨识度――百分数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17):7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4-0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1.知识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2.能力目标:提高自学、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方法:“以问导学”和“先学后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2.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
(2)百分数有什么意义?
(3)百分数什么写?
(4)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5)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6)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探索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并板书出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筛选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4.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三个问题看课本第77、78页的内容,在书上边看边圈一圈、划一划,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及第77页出现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意思。给学生的自学时间是3分钟。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在圈一圈、划一划的过程中,自己寻找想要的知识,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限定学生自学3分钟,一是为了节约教的时间,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速度。)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6.让学生汇报自学和解决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1):
学生: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
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有一个符号(百分号)。
教师:百分数后的这个共同的符号叫百分号。
学生: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说明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吗?
学生:不是。是两个数的关系,两个数量的关系。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和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让学生更正错误。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3):
学生:百分数有百分号,分数没有百分号。
师问:百分数与分数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百分数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或一个数量。
教师出示:一堆煤17/1000吨,运走了它的3/4,运走了它的75%。
提问:说一说上面的三个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二者之间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或一个数量。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4):
师:(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说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后)出示如下表让学生计算其优秀率,并说一说哪一个班的期末测试成绩好一些,为什么一下子能得出哪个班最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百分数的用途和好处)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初步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增强师生的情感。让学生汇报自学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并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解答,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读、写百分数的方法,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点,知道百分数的用途。)
二、练习巩固
1. 让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2、3题。(第2题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读)
2. 教师出示题目:“一支铅笔长17/1000米,也可以说成“17%米。”让学生思考、讨论此题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3. 说一说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形式。
(1)一块布长89/100米,用去它的85/100。
(2)我国某地六月降水量为351/100毫米。
(3)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100。
(4)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是100/100。
4.判断。让学生在括号内打“√”或“×”。
(1)某工厂今年产值是去年产值的108%,说明今年产值比去年多。( )
(2)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
(3)百分数的单位是1%。( )
(4)最大百分数的是100%。( )
5.让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辨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小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请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今天自己学习的满意度。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今天自己学习的满意度,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
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我融合了“以问导学”和“先学后教”的方法来教学。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1.问。这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百分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确定问题:(1)百分数的意义;(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百分数的用处;(4)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点。这就使教和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的课从哪里开始?这就要要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区有一个“最近区域”,在这个区域对学生认知发展有优势。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最近区域,我们在教学前做了一个学情分析调查。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已掌握得相当熟练。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并且初步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①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学生调研
我们设计了学情前测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
(1)教学前测
问卷调查:(五(1)学生54人)。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题目及结果分析如下表。
■
(2)结果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百分数,也有个别学生根据具体的百分数说出它的意思,但是什么是百分数,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知道。
(3)采取的措施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出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解释不清楚,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不了解,所以经过年级组老师们的共同研究,确定了把百分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作为教学的难点。
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中探索:课该如何做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强调身体性参与,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一句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问题――让学生提出
片段一:质疑问难,明确目标
师: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好找吗?为什么这么好找?
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用得真是非常广泛,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你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新知――让学生讲解
片段二:师:“同学们,在课前你们找了一些百分数,这个找可不是简单的呀,我相信你们在找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交流,带着你们课前搜集百分数的这种经历,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
生1:我会读百分数
生2:我会写百分数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动口去讲解,既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已知道什么进行课堂调控。
3.过程――让学生参与
片段三:师:“农民伯伯准备种植黄豆,有三个品种可供选择,请咱们班同学帮忙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品种的发芽情况有可能决定今后的产量,为此老师在四天前做了黄豆发芽实验,今天三个品种有多少粒发芽了呢”
师出示:发芽种子数一号17粒,二号23粒,三号43粒。
学生异口同声说:“3号,因为3号发芽种子数多。”
师:仅凭发芽种子数判断科学吗?
学生醒悟:还需要知道实验种子数。
师出示:实验种子数一号20粒,二号25粒,三号50粒。
学生出现了争议,三个品种各有不少支持者,到底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呢,学生很快参与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中,经历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4.意义――让学生发现
片段四:丰富感知,发现意义
(1)开展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师:《安徽青年报》现在正在对外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呢,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可是有条件的,一起来看。
《安徽青年报》小记者面试要求:任选一则新闻说说其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谈谈对这则新闻的感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52%,女性人口约占48%。
2010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4%。
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小组里练习。
面试开始,谁先来,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风采!
(学生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
师: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当上小记者,现在请大家向自己的同桌介绍你搜集到的百分数信息,互相考核同学们说得怎样。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太了不起了,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每一位同学都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新闻小记者!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一环,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疑难――让学生剖析
片段五:师:是不是所有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百分数?
出示:辨析练习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3/100。
(2)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学生汇报交流)
引发讨论后,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量。
情境中的分数,就可能使学生以为百分数是通分后得到的,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意识被淡化了。到底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当学生认识比较模糊时,激发学生主动议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能去伪存真,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点。
6.总结――让学生归纳
片段六:自主小结,畅谈收获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的表现怎样?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学得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能及时地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后反思:课走向哪里
1.关注学生的起点
《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比较好地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逻辑起点,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获得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感知,进而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把设计的重心从老师“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关注学习方式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彰显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教师要珍惜学生那种想象的丰富性,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错误的),将感性知识暴露出来;我们教师要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知识目标: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由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3.设计活动,从学生身边的近视眼问题调查到市场所卖产品成分说明,引导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完成相应的练习
5.总结学习内容,消化理解学习内容
6.作业体现分层
让作业内容异彩纷呈,一部分内容让全体学生会做、愿做,另一部分内容让优等生发挥特长,学得更好。
三、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初步认识百分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谁投篮比较准”的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分数走进百分数的世界里,当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特点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解决百分数的读写问题,再由学生举例,读写百分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学习,参与思考。
2.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学生举例外,为了让学生清楚并理解生活中百分数的广泛意义,我设计了我校学生近视眼调查表,利用幻灯片呈现给学生,结合图表,让学生会用百分数表示近视眼率,适时教育学生保护眼睛,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百分数的实际意义,结合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百分数的另外两种教法“百分率”或“百分比”。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特别是概念的学习,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时的必然出现。
3.百分数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边,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严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前者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后者是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施.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不仅在于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知识结构的转换和思维结构的转换.从建构思想出发,把小学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着眼点也在于帮助学生组建这个结构,并且努力转换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迁移而形成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得,把外部活动内化,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此外,教学要注意“深度”和“广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遵循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学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认知的组建和完善过程,在学生组建知识结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建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按照数学科学知识结构构特点,把它分为建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
教材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归一题和较复杂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可利用迁移规律和同化原理来组织教学,展现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种种关系,通过比较异同,尽量使学生用原有认知结构来学习新知识,使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延伸.例如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明白,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和方法类似,在本质上都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倍数关系,其特点都是一个具体数量对应一个抽象的分数(百分数),抓住数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都是相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异的是用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比较,更加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学生通过异同比较,使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又有分化,充实并发展了原有知识结构.
三、创造学生活泼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小学教育有责任培养儿童自觉、能动、创造的精神,教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思和探索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过程的探索.例如学习百分数这个概念.百分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抽象.它与分数有密切联系,但又具备本身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呢?为了使学生顺利建构,我补充设计学生思维的素材,让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思考,步步深入引导:
(1)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数学科成绩优秀率比去年增加1.5100.
(3)三好学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某水泥厂五月份完成月计划的119100.
(5)修路队上半月修路98100千米.
第一步排队除第(5)题,分离出第(1)(2)(3)(4)题的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第二步排除第(3)题的分母不是100.
这些分数的共同点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且分母都是100,我们把这类数称为百分数.在抽象出百分数这个概念之后,为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又引导学生和以前学过的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百分数有如下特点:能约分的不约分,分子可以是小数,分子可以大于或等于分母,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等.为了表示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在书写上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有自己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学的过程自始至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质疑和议论
质疑和议论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的有效途径.我常常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在讲完“比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商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桔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7/18.桔子比梨多多少千克?”这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见解提出来讨论,要求学生“每个人的意见都要倾听,联系自己的学习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接着发言”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都想积极表现自己,学习气氛浓郁.学生在紧张、活泼、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3.练习和反馈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先,教师后”,先让学生学(先思考、先预习、先探究、先尝试),后由教师教(后点拨、后解惑、后提升、后拓展)。“多学少教”就是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情感的培养等对学生持续发展有价值的领域多学,对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内容少教,重复嗦、照本宣科的话少说,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应试训练的事情少做。
基于这种认识,本课设计突出“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学理念。对“百分数的读、写法”教师少教,只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读、写百分数,教师只是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互相纠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教师设计导学交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用处和意义。练习的设计,主要采用“分层练习”和“一题多用”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练习少中求精,尽可能地将“减负”落到实处。
教学主要片段: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
师:会写百分数吗?(指名三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的写法)
师:这几个学生写得都对,会读吗?(指明读,说明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师:“%”这是什么符号(生:百分号),那%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先写上面的小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下面的小圆圈),黑板上哪些学生写的需要改进一下?
师:同学们都会读写百分数了,那谁来说说,关于百分数,你还想学习什么呢?(预设: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
……
(二)导学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义。
我国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占了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
我们班有50%学生会游泳;
50%苹果汁、40%葡萄汁。
(2)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读出这个百分数,并说说这个百分数的含义。
这个百分数表示( )是( )的( )%。
师小结:同学们找到了各种不同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产、工作、生活中真是有着广泛的应用。
(3)再让学生说说这三个百分数的意义。出示下图:
中国地形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三)点拨思维,内化建构
出示一些百分数和它们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思考:
(1)观察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
师小结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百分数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那你能说说什么是百分数吗?(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四)分层练习,体验感悟
1.书本上的基本练习(略)
2.综合练习
(1)读一读这些百分数:40%、71%、90%、100%、123.1% 200%。
(2)这些百分数中,你觉得哪一个比较特殊?
(3)根据你的理解,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百分数填在括号里。
A.地球上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B.据《宜兴日报》消息,今年十一黄金周,宜兴市旅游收入是去年同期的( )。
C.王叔叔是个投篮高手,两分球的命中率达到了( )。
逐题交流。
第一题:出示海洋和陆地的示意图。
追问:现在你觉得哪个更合理?还能想到哪个百分数?
(陆地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
根据这两个百分数,完成下面的填空:
陆地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大约是( ):( );
海洋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大约是( ):( )。
师:百分数就是一个数与100的比,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
(板书: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
第二题:交流后出示新闻链接:据统计,国庆长假7天,宜兴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105.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52.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
师:现在认为填哪个百分数符合实际情况?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命中率是什么意思?选哪个合适?
出示链接材料:姚明被公认为NBA最全面的中锋,在NBA 2004~2005赛季,他的两分球命中率高达52.4%,在全NBA排名第三。
师:投篮要么进了,要么没进,怎么会有52.4%呢?(明确52.4%并非真的投中52.4个,而是命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52.4%。)
3.比较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4.猜一猜:根据成语猜成语,根据百分数猜成语
百战百胜、九死一生
师:这些成语大家都熟悉吧,今天有一个新要求,那就是请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释这几个成语,谁来试一试?
1% 90% 200%
师:反过来,如果知道百分数,你会说一个成语吗?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解读信息,畅谈感想。
(1)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有一个事实: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从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而中国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吸烟的害处很多,它不但吞噬吸烟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据统计,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74%,而不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4%,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2.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二、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不难看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从数学课堂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体验。
笔者设计的“百分数”一课,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自主化、体验化、合作化、情景化的教学过程,巧妙地落实了该课的知识要点。
(一)以学生参与为前提,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知识产生的原理,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就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例如,教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让他们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与思维。
(二)以学生认知为基础,巧妙安排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的认知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只有立足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设计本教学过程时,笔者适当地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把百分数的读、写调整到教学内容的开始,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听说过百分数,在搜集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时,学生就知道了书写方式和读写方法,所以本课设计时,让学生先书写百分数,后指名让学生读百分数,教师再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和百分数特有的读法,学生只有主体地位突出,才会留有大量时间探讨“百分数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63-03
2016年5月13日,笔者在参加第2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扬州)研讨活动时,有幸听到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会说话的百分数》(又名《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这节课,有着精心的教学设计,精致的环节把控,精彩的教学生成。有人说,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是由他个人的内在气质、个性和风格所决定的,其实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首先来自于他对教材的有效取舍。“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在他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虽然年轻,但是以过人的专业自觉,凭着对数学教学的敏锐洞察与深刻理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搭建出“文化数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我们不妨从《会说话的百分数》这一课来看看。
一、模型的建立,体验数学的张力
师:(板书:会说话的百分数)看着黑板的课题,你有什么困惑或问题吗?
生:百分数怎么会说话呢?
师:毫无疑问,它没在说话。但我采访一个同学,你语文、数学、外语哪门学科学得弱一点?
生1:外语。
师:如果突然有一次考试,考完之后拿到卷子一看是100分,你有什么感觉?
生1:感觉特别惊讶。
师:特惊讶!他惊讶的感觉从哪来的?学得这么弱的学科居然考到100,除了感觉到惊讶,还可能感觉到什么?
生:意外、不可思议、神奇……
师:这100不就开始说话了吗!
师:再来,我问大伙,你觉得一条一百米的跑道算长吗?
生:不长。
师:但如果我告诉你,在美国有一种树,它能够长一百米高,大约40层楼那么高,你有什么感觉?
生:高得不可思议。
师:有没有发现此刻的100是不是又开始说话了。
生:是。
师:再来。在一次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轰炸行动中,有100名儿童受伤了,甚至有儿童死亡,感觉怎么样?
生:很不好。
师:这是一个惨剧,感觉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纯粹的100会说话吗?
生:不会。
师:但它回到具体的情景当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个100其实在悄悄地跟我们说话。百分数也一样。
……
师:好的,会读了、会写了,接下来重点学习什么?
生:百分数的意义。
师:看屏幕上有几个百分数?我们重点研究第一个。
师:大家来看一下第1题,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那么在这句话当中,98%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我相信不同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认识它。我最欣赏的小组学习是这样:我觉得这里的98%可以表示……;我有补充,我觉得这里的98%还可以表示……;我还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这里的98%我还能想到……。明白吗?
生:明白。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认识98%的含义,四人小组第二次活动开始。
【赏析】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老师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这节课不走常规路的课前导入,让人感觉到新颖。百分数怎么会说话呢,张老师通过列举3个例子,旨在培养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并通过数学分析观念架构起学生对100的感知,从而建立模型思想,这种数学素养的渗透,比起纯粹的情境导入,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百分数的价值。
接着在学习百分数意义的环节,虽然张老师采用是最常见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合作学习前的助力、汇报时的有效追问、得后的深度交流,都体现出张老师能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他用智慧的手段、幽默的语言,煽动所有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导拨下,用自己的感受获取知识,于无形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知识的习得有赖于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是依托于具体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而得以实现的,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力量。
二、思想的启迪,体会数学的影响力
师:大家来看第(3)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和淡水分别占多少?我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答案没有不一样的,说说吧,前面一个是多少?(97.3%)后面一个是多少?(2.7%)
师:为什么前面两道题大家都有出入,而这道题大家答案都一致?
生1:因为这两个百分数都是对应的。
师:怎么个对应法?
生2:两个百分数加起来是100%。
师:意思就是海水和淡水加起来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资源对吧,所以这两个百分数加起来必须是百分之一百。
师:我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海水能食用吗?
生:不能。
师:目前,海水它是不能食用的,淡水才是供我们人类食用的,那现在你看这两个百分数你有感觉吗?
生:有了。
师:以前我们感觉很模糊,但现在看到这两个百分数感觉强烈不强烈?
生:强烈。
师:来看图,感觉会更强烈。(出示PPT)海水在哪?淡水在哪?
生:哇,淡水那么少。
师:我又找来了三个百分数(77.2%、22.4%、0.4%),在淡水当中,有77.2%藏在冰川和雪山上,有22.44%藏在土壤里,这部分水暂时能食用吗?
生:不能。
师:至少现在还不能直接食用,所以真正够我们食用的就是那0.4%,有感觉了吗?
生:有。
师:不过你们又想多了,因为这0.4%当中目前已经有67.8%完全被污染了。现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百分数你有什么感受?
生1:淡水实在是太少了。
生2:广告上写着要节约水,看了这个百分数,果然是这样的。
师:对,广告上曾经有过一句经典的名言叫?
师生: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师:看了这组数据后感觉更鲜明了!
【赏析】
这个环节结束后,我一度觉得环保部门或者广告公司应该找张老师做“节约水资源”的代言人。地球水资源中海水和淡水的百分比学习,相信但凡是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基本都教学过这道题,但能上得如此精彩,直至学生数学神经末梢的人肯定不多。台上的学生以及在场的所有老师,都被张老师列举的一系列百分数震撼到了。不是让学生探索,也不是让学生去发现,而是给学生带来思想的启迪,让学生在信息面前做出应有的判断,启发了学生,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缺乏,发自内心地想去珍惜水资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过千百句谆谆教诲,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影响力。
在教育界里有这么一句名言:三流老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渗思想。我认为,张老师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一流教师。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那么,教师能做的,就是给学生营造思想所赖以产生的科学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实践,逐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他们的思想立体灵动起来。
三、精神的熏陶,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最后张老师送大家一句名人名言,爱迪生说的,跟百分数有关的,猜是哪一句。
生: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
师:没错,这句话太经典了。我一直很好奇,爱迪生为什么不说天才就是40%的天分加60%的汗水,他选择1%和99%是有意图的,他到底想说明什么?
生1:他想说明,想成为天才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99%比1%要大得多。99%代表了一个人的勤奋,天天读书、用功,1%的灵感只是偶尔对某些事情出现一点点的感觉。
师:有道理,他就是想选择两个夸张的百分数来说明谁的重要性?
生:汗水的重要性。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2:老师,我得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事实,爱迪生其实在后面还加了一句话:有时候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
师:你在哪查到的,我怎么没查到啊?(老师故作紧张)
生2:就是我爸告诉我的,当时我也不信,这些年老师告诉我们的就只有前半句,然后我爸就让我自己去网上查,然后真的查到了。
师:有人说老师紧张了,手在发抖,我没有(坏笑,PPT出示爱迪生名言后面的一句话),我也是有备而来的,我曾经也被欺骗过,所以同学们,很多的心灵鸡汤,喝完以后我们还得找找它的源头对吧!那现在看到第二句话,你觉得爱迪生又想说明什么?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倍受打击,本来以为勤能补拙的。现在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生:觉得没有天分,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全场大笑)
师:完了,等下大家学习都没有积极性了,不能再给你们说了,再说就坏事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真正的名言,@句话比爱迪生说的更重要:其实,每个人都拥有那1%的天分,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它,并通过99%的努力,让自己早日成才。
师:有些人的天分在语文、数学、英语上,有些人的天分在体育、音乐、绘画上,不同的人天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及早发现自己的1%在哪里,然后利用99%的努力让自己早日成才。现在有点信心了吗?
生:有。
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不知道。
师:这是张老师送给大家的,希望同学们能充满自信,努力学习。
【赏析】
一、教学内容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第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二、设计理念
打折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的问题,但他们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理解。本课要引导学生把“打折问题”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联系。在教学设计上,重点是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引入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活动。在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中搭建起数学学习的桥梁,理解打折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信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打折的含义,在已有知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正确理解“打折”的意义,明白购物中的优惠方法。正确理解、应用,做个智慧、理智的消费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打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优惠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学例4
①认识打折
课件出示商场商品打折促销图片,学生观察。
师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折问题”。
板书:打折问题。
师:关于“打折”,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打折可能会比以前便宜;打折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比较合适;打折可能就是降价;打折就是处理……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学了本课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的场景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A.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B.小晴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C.小洪买一本《成语故事》用了10元4角。
师提问:你们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商店有时要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打折”出售。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降价20%。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降价17%。
师课件出示练习:
三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五五折是( )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八二折是( )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②探索解法
教师出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打八折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
师启发:
小晴花多少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学生回答:12元
师再启发: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
学生回答:现价
师追问:现价与原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原价的八折(80%)是现价;现价是原价的八折(80%)。
师再追问: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学生回答:现价与原价。
再追问: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
学生回答:原价
师提出要求:讨论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原价×80%=现价
师:你们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师:你们能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x=12÷80%
x=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师:根据线段图用算术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
12÷80%=15(元)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师追问:为什么用除法做?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因为12元对应的折扣刚好是八折。
③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师再追问:结果是不是正确,我们应该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总结,师板书:
验证折扣――用现价÷原价
验证现价――用原价×折扣
④教师质疑
师:一本《趣味数学》原价15元,现价12元。你能算出打了几折吗?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小结: “打几折”:现价÷原价
2.指导完成练一练。
教师出示问题:《成语故事》的原价是多少元?
要求:先写等量关系,再画图,最后解答。
学生独自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原价×80%=现价
方法一:
解:设《成语故事》的原价Y是元
Y×80%=10.4
Y=10.4÷80%
Y=13
答:《成语故事》的原价是13元。
方法二:
10.4÷80%=13(元)
答:《成语故事》的原价是13元。
3.巩固练习:第9页的第1、2、3、4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时辅导、点评。
4.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打折是什么意思?你们在课前的猜想都对了吗?
2、一件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3.观看板书,同样是原价的80%,为什么《趣味数学》和《成语故事》的价钱不一样?
5.布置作业
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优惠方法。
九、板书设计(略)
查阅了好多有关“百分数意义”的教学设计,也听了好多有关“百分数意义”的公开课,但始终找不到感觉,原因是:他们对百分数意义的教学,都是通过读生活中的百分数来得出的。但是,当我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学生时,不论怎么读,也品不出百分数“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有6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总觉得是把全校的学生人数当成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60份参加了兴趣小组。更想不通“百分数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特别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9页第3题中的第1小题(如图1)要求涂17%时,更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它不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7份涂上颜色吗)。其实在公开课的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心中的那份困惑。
因此,我认为只是凭教师提供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就能感悟百分数的意义是虚假的,而教师不断地重复,对学生不断进行强化才是真的。
那百分数的意义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感悟到?我想了很多,也问了其他的教师,但他们都表示:“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让学生读一读就行了啊!”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未曾细想过。
其实百分数的意义和倍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出一辙,但倍的意义几乎不受干扰,而百分数的意义却要受到另一种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的影响,因此帮助弄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才是最重要的。
我决定从分数的意义开始进行教学,因而形成了一条不同与他人的教学思路,通过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先出示一个分数,让学生举例说说的意思,学生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而类似于这样的回答,易如反掌,再让他们画图表示(如图2),也不成问题。
接着又追问还可以怎样来表述这个,于是出现了“苹果是桔子的”等说法,也不成问题,并且能很形象地用图表示(如图3)。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图示对两种表述方法进行比较辨析,也很轻松地就说出了两者的区别。
最后再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此时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百分数的意义就如同第二种表述方法。这么一来,一切都很明了了,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7份时,只能用表示,≠17%”;而当“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时,既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17%表示,即=17%。当回过头再去看“学校有6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时,就能感悟到“把全校同学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其中60份的人数不一定就是参加兴趣小组的”。
特级教师蔡宏圣说过:“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问一个数学的规定为什么是这样,而一个教师总能作出生动的解释,那么,数学在学生心中就会是充满温情的:原来数学并不高深莫测,并不来自权威和书本,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感受,那其数学素养也就铺就了鲜亮的底色。”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启迪: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不一定是靠数学以外的因素,数学本身就有着迷人的魅力,我们要善于把这魅力展示给学生,陪学生经历有趣的数学之旅。为了帮助学生更加个性化、自主化地经历学习过程,教学苏教版六下《百分数》一课时,我运用学校的网络支持,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形成了数学课特有的“感知―建构―应用”的教学模式。
1.运用博客圈,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
首先,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将探究的成果到班级博客圈的平台上,这为跨时空的交流提供了内容与空间,学生课堂小组及班级社区的知识建构由此开始。每位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生活中含有分数或百分数的物品,简单说出自己对这些分数或百分数的理解,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这样的前置学习既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起点,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以及小组成员对自己的点评再提出疑难之处,并再次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接着,我们循着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整合,用学生的问题串起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途?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如何运用百分数呢?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写的时候有固定格式吗?百分数和分数哪个用起来更方便?百分数可以计算吗?百分数可以化简吗?百分数能化成分数、小数或整数吗?……从学生的问题中就可以发现,教材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其实都在学生的问题中有了体现,而这正是对新课标提到的“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积极反应。
2.运用“智慧教室”,进行小组及班级的深度讨论,完成数学知识的创新建构。
小组的深度建构,运用的是我校特有的“智慧教室”,学生在各小组的互动电视前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地进行讨论,共同建构小组的共识,进而转到知识建构圈进行班级知识的建构。
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学课本,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解决各自的问题,并将自己的收获与组员分享,初步形成小组的共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表格、列举)比较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然后,每位学生先就本小组找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自定)、交流,并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小组统一后上传到班级讨论区。班级讨论后,发现所有的百分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量与整体的关系,其实质是百分率;一类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其实质是百分比。通过本环节,可以进一步认识百分数,并明晰百分率和百分比的概念。接着进一步思考:百分数可否被取代?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其他类型的数来代替百分数吗?充分感悟百分数的好处――便于比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3.运用“奇电子书包”平台,分层次进行互动练习,完成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练习活动是分层次进行的个性化学习,教师根据过程性评价,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运用台湾“奇电子书包”平台派发题目,在课堂的即时互动系统中进行快速的反馈评价,诊断出存在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个性化的,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别进行的。在练习阶段,把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成闯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练习,在基础题目不过关的情况下,不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练习题库。这样的练习设计保证了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避免干扰和无所事事的情况,这样的练习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构建、自主习得,形成数学素养。
课后,马国强同学说:“这样的课可以让我们勇敢地提出质疑,充分和大家进行讨论。”魏汉钦同学这样小结:“原来数学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