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9 16:33: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质量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质量管理论文

篇(1)

一直以来,安全质量管理都是铁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铁路施工具有投资大、工期长、人员比较分散的特征,倘若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权责不明确,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2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不足

在目前铁路工程项目大规模施工的过程中,许多建筑单位为了能够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就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而忽略了对施工安全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致使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其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可能有个别违章管理,部分操作员的违规作业,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铁路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2如何强化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

2.1健全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体制,保证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施工单位都是铁路工程建设的主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施工安全质量责任。施工单位应该依据有关的法律制度,创建并完善自身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体制,使铁路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逐渐专业化。同时,项目经理也需要明确地规定管理范围以及管理岗位,对铁路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全面地考核,使整个工程安全管理可以高效地落实,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能够安全地完成。

2.2提升铁路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铁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对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是整个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想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让施工人员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并养成对工程负责、认真的态度,施工单位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职业教育,让施工人员充分地认识到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增强施工人员的纪律性和责任心。(2)在施工人员就职前,进行综合的培训,使得施工人员能更加规范的工作,从而有助于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行。(3)结合施工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员工个人的优势来分配工作,尽可能地让每个人做自己较为擅长的工作,从而提高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效率。

2.3编制科学、切实的施工计划

从某些方面可以说,编制科学、切实的施工计划,可以从源头上强化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而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铁路工程施工计划的可行性以及施工情况的掌握程度,并落实好各项施工方面,保证能够按时地完成;(2)及时的编制施工预备方案,并不断地完善施工预备方案,制定合理的夜间施工计划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以便于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4创建健全的奖惩制度

为了使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够得到更好地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和监理单位签署一份安全合同,并在这份安全合同中协商双方的处罚以及奖励的标准以及明确权责。经过这些奖惩制度,能够更好的制约各个单位的施工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因为违反合同而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的情况,必须由对应的一方来承担责任,并对其采取对应的惩罚措施。而对于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地遵照施工规定进行施工并有良好表现的施工人员,应该及时的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他们能够继续认真工作,同时也对其他施工人员祈祷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确保铁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5增强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

要想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增强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就要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管生产一定要管安全”这个是我国安全施工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所有的工程在施工前都需要建立起安全生产体系,需要创建安全生产部门以及建立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并用此制度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要想避免只重视施工进度而忽略安全管理现象的出现,让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并全面落实,就要不断地改进其安全施工技术;依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需要采取特殊作业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随时考虑到铁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多变性来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如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时一定要按照规定来戴安全帽;设有经过专们培训的安全防护岗位,要求上岗的安全防护人员必须要配齐设备,并尽量采用高科技、针对性强的设备来确保安全防护人员的安全;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并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而检查内容通常包括:高空作业装备、临时的用电设备、机械设施以及的发放和正确使用,并派遣专业人员实行动态的检查跟踪,创建专门的问题库以便于进行综合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

篇(2)

选择我院的8个血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我院2014年血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核查。

1.2方法

通过血库工作规范对我院2014年血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核查,通过核查结果完善和健全相应的血源管理制度,对各血液采集点的血源质量进行把关,建立配套的供血管理和安全使用流程,并对血源管理中的漏洞进行分析与整改。具体的措如下。严格控制献血者病毒检查:在各个血站,对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选择身体健康的群众进行血液采集,已经检测过(血液健康)的优先献血。全程根据《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相关规定展开检查,对献血者的心肺功能、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筛查,献血证的证件必须齐全。从源头上控制血源。做好采血环境的卫生防疫工作:根据卫生管理规定对医疗器械和采血环境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全面的消毒。所有血液采集时使用的棉签、毛巾、注射器均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集中处理。血液的采集按照流程进行,先消毒后采集。做好血液的储存与管理:在血液采集后立即放入冰柜,运输采用专用车辆,车辆里必须配备血液冷冻冰柜,对冰柜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测定,必须要达到血液保鲜的冷冻标准。血液监管人员需要定期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查,保证血液的新鲜以及质量。血液标本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给患者使用有问题的血液。提高血液样本的化验检测技术:在血液才几点具有配有有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配套检验设备,血液的采集点设备配置需要逐渐完善。在医院内采用互联网技术对血液的采集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提高和完善管理的水平。对于卫生部规定的ABO与RHD血型定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共6项实验室检测的所有相关实验程序,从样品条码录入、加样体积、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到结果报告等全部的环节全部采用计算机来完成,这样能有效避免人工操作误差的出现,同时也保证血液筛查过程不会发生失误的情况。应用血液白细胞过滤检验技术:因为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对献血真产生较多的影响,特别是输血过程中,极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白细胞的质量变化会导致献血者体内的非溶血性反应、免疫系统反应和血小板标准出现各类不同的情况,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血液采集后24h内必须采用冷藏的方式进行保存,这就使血液中的部分白细胞出现活性丧失的情况,但是白细胞基质内已经存在的病毒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都其他相关血液的成分,这就会极大影响到血液的正常使用情况。因此医院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对坏死的白细胞基质进行滤除,如果出现了不能滤除的白细胞基质部分,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清理,避免遗留在血液中。

2结果

对本院的血源和供血进行安全规范管理后,血源管理中配套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保障了医院的供血安全。

篇(3)

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往往容易片面赶进度,要甚至要求提前完工,缩短工时。细工出慢活,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往往难以兼顾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令人担心。员工一方面抓紧追赶进度,着急之余容易偷工减料;另一方面在员工紧张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不但忽略工程质量,还危害了员工的身心安全。

1.2建筑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除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不健全、施工单位的追求进度,在建筑工程中员工的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施工中部分单位未能规范的对员工进行有关培训,使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中也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专业知识缺乏,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错误,直接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建筑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安全管理意识

员工是企业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做好安全管理要从工作人员入手,为建筑单位的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质量安全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健全的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培养员工对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与应变能力,更要培养员工的细心与耐心,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当持证上岗[2]。对于首次上岗的施工作业人员,施工单位或者劳务分包单位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三个月的实习操作。对初次进入建设工程劳务市场的施工作业人员,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相关教育培训。

2.2规范建设单位的主管部分的行政行为,完善安全监督职能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主要参与单位、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行为,有权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应当负责建设工程各阶段的质量和安全工作的协调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督促建设工程各参与单位落实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本市鼓励建设单位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用试样盲样检测的方式实施监督检测。涉及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的监督检测,检测比例应当符合本市有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2.3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按步骤稳步实施工程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建设工程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要求压缩建设工程的合理工期。建设工程发包前,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工期定额,综合评估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后,确定合理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工期。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时,建设单位应当将合理的施工工期安排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勘察、设计和施工工期确定后,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确需调整且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应当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2.4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严格监督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建设程序[3]。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建设工程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要求压缩建设工程的合理工期。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本市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监督、财政、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规划、经济信息化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条例。

篇(4)

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必须得在激素添加和滥用药物的问题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猪肉产品是否含有激素或者其他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都是民众就猪肉市场品质问题的关心热点。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把关就是提高肉类产品品质的实质所在。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对生产者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肉类产品频发的品质问题在于欠缺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检疫制度。虽然相关监管机构与大部分养殖户都投入了大把精力在动物的疫病的防治上,而且大部分养殖户也确实是认真执行了疫病防治的相关标准,肉类产品的检疫举措也正拓宽影响力。可是上述措施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成效,这就需要政府机构的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措施必须往科学性和实质性发展。就实际的养殖过程里,大部分的养殖户,特别是散养式养殖户都是进行非专业的疫病防治,而不是向正规的畜牧兽医部门求治,由此也折射出肉类食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农村的基层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疫病防疫机制。严格管制乡村肉类产品的生产与贩售过程。如今,政府机构就生猪的宰杀与贩售都需要进行检疫步骤,意在提高市场监控效果,增强肉产品的品质问题。同时还得避免乡镇的生猪宰杀机构成为单纯的检疫盖章的地方。必须得发挥出生猪屠宰制度和检疫标准的实质效果,将生猪贩卖的经营模式变得正规化。出台死猪的有机补偿措施,同时严格控制病死猪的回收处理。在目前市面上猪肉的销售过程中,病死猪肉与品质合格的猪肉混淆在一起售卖,甚至是进入一些餐饮店铺或者肉类制品的加工行业,这个问题的监管是极具难度的。由于对病猪、死猪的屠宰加工很难做到现场控制,导致病、死猪肉会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流入市场,应尽快建立回收补偿机制,真正地从源头上控制,杜绝品质量安全隐患。

三、加强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猪肉生产现状及质量安全研究的概述,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建设方面是: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关于猪肉品质安检的今后发展以及制度完善过程,国内的相关监管机构需要学习欧美国家的成功模式。同时依照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国内的肉类产品的监管模式与检疫措施。相关机构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沟通与合作,将猪肉市场的品质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高效、严谨的法规与执行规章,使国家相关法规在基层得以恰当的诠释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猪肉质量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政府必须提高肉类产品的质检标准,同时加大扶持政策的推广力度,创造具有实质效果的猪肉质量查询体系,让养殖户增强产品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够让消费者全面的了解猪肉产品的质量情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猪肉产品质量查询体系的创建阶段,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发挥补助扶持政策的优势,提高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入,积极拉动养殖户投入到安全生产这一过程中来。为猪肉质量查询体系的打造和发展保驾护航。待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并产生实际收益时,农户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对政府支持的依赖会逐渐减小,从而实现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发挥其风险监控及责任明晰的作用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面向了全世界,为了促进各国的交流与发展,食品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引起社会、经济、政治和贸易往来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必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保证各国的友好往来,从而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重视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控制,改善了出口食品的环境,提高了食品安全的质量,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各国对食品安全准则的提高,我国要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系统,加强对出口食品的监管,从而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交流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1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概述

1.1出口食品安全定义

在广义上,出口食品安全属于国家食品安全范畴,要求食品中不可以存在损害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不可以含有导致消费者疾病的安全隐患,要尽可能做到杜绝疾病隐患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养殖、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中,需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监督,加强对食品出口的管理,全方位实现绿色无污染的食品保障。

1.2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现状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成为出口第一大国,在食品出口方面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中国是农业大国,出口食品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而且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自由贸易相融合,加快了食品出口的发展,给国家食品出口企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由于食品安全质量得到了保证,食品合格率也基本保持在了99%以上,但有将近50%的出口食品遭受到了国际技术壁垒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的信任,如果不加强管理和应对方法,中国的食品出口将会在将来遭受到严重的阻碍[1]。

2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出口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着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中国的国际形象也遭受了不好的影响,产生了信任危机。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一定要清楚地知道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2.1国际市场

(1)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消费理念在全球持续扩展,消费者也逐渐关注到环境和人类在平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绿色无公害产品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贸易上更要注意进口食物的环保性和绿色性,要多多倡导绿色消费。(2)国际市场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对外食品贸易,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进口国家的食品行业发展,对其贸易利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些国家针对我国使用技术贸易壁垒方法,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中国的出口食品。(3)每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都不相同。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安全标准,高低不一。很多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把食品的检测准则持续提升,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出口食品成本[2]。

2.2国内市场

(1)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系统并不完整。法律系统的协作性较弱,要求每个部门协同合作,一般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和错误,法律的操纵性并不是很强,《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一些内容过于抽象,并没有详细的准则,现实操作起来力度不够。(2)中国食品安全准则系统并不完整。在食品制造流程中检测缺少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参照,中国的食品标准相对国外较低,而且适用性也较差。各个企业需要按照该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酌情对食品生产准则进行内容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内部情况,制定一套更为适用的生产制度。(3)食品安全及时测验系统并不完整,检测机构体系也不健全,这就很难保证测验的正确性,测验装备跟技术也比较落伍,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别。(4)中国食品生产技术落伍。中国食品制造企业群体巨大,种类繁多,差距较大,有些中小型企业运用的技术都比较落后,经常使用添加剂和抗生素,特别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5)中国环境污染问题较重。食品的制造原材料都是来自于自然,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食品原材料的品质,引发其他国家对中国绿色食品的信任危机[3]。

3完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的保障系统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出口贸易量也会逐渐增大,这样就需要我们对于现在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方法,完整食品安全的保障系统,因为其他国家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也只有尽力在自身方面实行改变,才可能适应全世界贸易的发展。

3.1完善中国出口食品法律安全规定和体系

(1)法律规定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依照市场状况跟国际形势,给出口食品安全拟定越来越具体的法律规定。(2)建设食品安全危机估测和监督体系,收集市场信息,实行市场估测,提早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要做到未雨绸缪。(3)政府机关要增强管理力度,把食品安全责任详细明确的分给每一个部门,避免每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加强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人员惩治力度,绝对不能姑息。(4)建设出口食品诚信等级规定,对于那些优良品种的食品要进行鼓励与支持,并且要进行诚信等级评测。

3.2完善中国食品标准化准则

(1)对于中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开始整顿,提升中国的安全标准和食品品质,防止制造商投机取巧,乱用添加剂和防腐剂等有害物质。(2)向国际安全标准系统靠拢,依照出口食品稠密国家,拟定与其相符合的安全标准体系,尽可能降低食品入境时的检验时间和步骤。(3)依照国际市场状况及时改进安全标准体系。

3.3提升对中国出口食品的生产检测

(1)针对食品制造商增强监管。在养殖、制造、包装、运送等方面实行全体检测,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加强国际企业优秀技术的交流探讨,改进制造能力和方法。(2)加强宣扬绿色加工、绿色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理念,使中国出口的食品更加符合国际化,扩展市场需要。改进国际对于中国食品的不好认识,改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原材料的生长环境,给中国的食品制造提供一个优良的条件。

3.4改善中国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

(1)提升测验部门技术员工的总体素质,严格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必须要保障测验的可靠性跟真实性。(2)政府定时组织和委派技术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3)依照现实状况,对测验装备及时更换,使用准确、先进的测验装备,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4结语

由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总额比例日益增加,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国家的焦点,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使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得以巩固。

作者:孙优源 单位: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1.1源头环节

通常,农产品种植是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源头环节,其种植质量对整体供应链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种植仍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埋下祸根,引发社会潜在食源性疾病,威胁公众身心健康[1]。

1.2生产环节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食品生产市场存在大量的小规模作坊,食品加工缺乏安全保障,生产质量与生产环境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小规模、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等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生产环节主要面临的问题。

1.3流通环节

当前,我国食品流通体系较为标准、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国家投入力度较大,市场回报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食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落后,食品流通受阻,主要表现为食品运输机械设备专业水平低,大多为干线运输,湿度、温度、运输时长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质量;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采用非专业运输方式,运输操作不符合标准流程,缺乏专业的运输设备[2]。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中央政府应集中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环节,以法律威严约束食品安全。首先,应统一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立法,有效规范质量安全供应链。鉴于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有218项[3],涉及食品安全生产、运输等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统一化管理,有效管理分段立法。其次,相关部门应统一管理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再次,我国立法、执法部门应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也在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人部门应统一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安全质量检验标准,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从行业角度出发,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解决同一食品监管标准多重化问题,引导食品企业尽早适应国家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标准。

2.2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力度

我国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备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行业协会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协调力度。食品行业协会是一种处于食品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自律组织,有效沟通政府、市场与企业,协调食品供应链多方利益。中央政府应联合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为食品行业协会合理监控食品安全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应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意识,提高其服务意识,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为有关政府部门发展食品产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再次,食品行业协会应自觉提升协会综合价值,引导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中的领头、示范作用。当前食品行业协会仍存在规模小、数目少、现代化水平低[4]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全面覆盖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借力,以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

2.3提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我国食品企业应从自身做起,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提升自身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战略。食品企业应认识到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对企业食品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当加快完善供应链管理制度。食品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严格筛查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问题,保证从原料采集到成品运输销售,每一环节均符合国家食品生产安全标准,创新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采取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及时解决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问题。同时食品企业应重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员工对食品生产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强企业自身检验能力,健全食品生产管理体系。

3结束语

食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政府、食品企业以及食品行业协会应协同合作,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加大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管理力度,共同努力为人民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高品质的食品消费环境,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丽纯.食品安全保障:从质量标准体系到供应链综合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7(36):8-9.

[2]黄彩霞.食品供应链环节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J].现代食品,2017(17):43-45.

篇(7)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逐步在国内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它解决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涉及到的专业和工艺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一整套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再加上地铁事故频发使人们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十分有必要。只有不断总结现有问题,加强监督,才能促进地铁工程的发展。

1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1.1没有明确的监督机构

在现有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机构不是很明确。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城市属于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在对已经建成的地铁线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时,一般是由省建设厅统一领导,由专业质监站成立的监督办公室对地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但是,通过对其他拥有地铁交通城市的调查发现,各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督机构。

1.2监督模式较为混乱

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不同,在监督过程中所侧重的方面也不同,监督机构在监督模式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城市中,而且也出现在城市监督站中。例如,部分城市把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交给房屋建筑监督站,部分城市则交给市政工程监督站,但由于这些监督站的质量安全要求不同,且其与地铁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极为不符,所以对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不能简单地使用这些监督站的管理模式来完成。

1.3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不统一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的时候,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监督站,加上两个部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信息交流,导致地铁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不统一。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永久性结构和实体结构,对临时辅结构的重视度不高;而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忽视了施工结构对地铁工程安全的影响。

1.4缺乏专业的监督人员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造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且危险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地铁建造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材料等。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地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现有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监督管理经验,甚至部分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仅有不到5个人员,导致该部门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直接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效果。

1.5报监手续存在滞后的现象

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监督部门应当把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方法、出现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措施、对岩石工程的勘察审核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批准书等作为安全报监的首要前提。同时,由于监督部门的不同,报监条件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报监中,安全报监的手续往往很简单,报监手续也能及时上交给监管部门。然而,在质量报监过程中,由于监督部门对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核文件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地铁工程建设会受到征地拆线和地下管道线路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勘察和图纸设计单位会根据拆线和迁移的进度更改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图纸。一般来说,我国很难有城市能够做到在地铁工程建设之时就向工程监督部门上交完成的工程勘察文件和施工图纸,甚至有部分城市直到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能把质量报监的手续正式办理完成。因此,在我国的地铁工程建设中,经常存在先把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完毕,质量监督手续却迟迟未办理的现象,而相关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及时对出现类似现象的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或勒令停工。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要求,也会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2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的优势

2.1科学配置监督资源

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分离和信息不通的局面,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地铁工程监督机构,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一个专业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站。专业监督站的成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建设法规,建立健全系统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已完善的监督模式,实现对地铁建设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和较危险分项工程的监督。

2.2统一了监督模式

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一体化监督管理之时,通过借鉴现今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监督模式,根据地铁工程项目自身的状况,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一整套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监督模式,把铁路工程从报监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为止这一系列流程都作统一规范,从而有效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存在的监管分散问题。

2.3统一了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

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各城市要逐步在轨道建设中加强对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的探究。而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地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就必须有效管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施工过程。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密不可分,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基坑的挖掘和钢支撑的架设工作等无法简单地归结到工程质量或工程安全中,而且大多数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质量和安全这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在地铁隧道的挖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和旁通道挖掘等风险较高的环节。如果把控不好安全风险节点,盾构机就很难继续顺利挖掘下去,会对管片的拼装质量和防水性能造成影响,一些城市也存在因隧道推进不平稳而导致地下水倒灌,最后不得不废弃地铁工程隧道的案例。因此,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时候,监督站应当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使监督站工作人员既具有一定的质量监督知识,又掌握了有效的安全监督方法,并使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此外,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时,既要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也要重视工程的安全。当勘察完施工现场后,要给施工单位签发地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两份监督文书。

2.4引进了专业人员参与监督工作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涉及到的专业和技术较为复杂,同时,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监督站很难拥有所有与地铁工程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引进专业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监督站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弥补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另外,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要建立数据库,记录相关专业人员的特长,然后根据特长分类管理人员。通过引进专业人员,使他们参与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既能发现地铁施工现场存在的深层问题,又能通过细致的讲解,丰富其他监督人员的见识,逐步壮大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2.5优化了报监程序

2.5.1实现了质量与安全共同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实现质量与安全报监要件的有机结合,把地铁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监督单元,从而实现了地铁工程施工前质量与安全报监的同时办理,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报监程序,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报监时间。

2.5.2实现了分段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实施使地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勘察和图纸审核阶段性的实际情况,以项目工程为一个报监整体,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报监阶段,从而实现了分阶段的报监。

2.5.3实现了提前介入

对于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审核文件齐全的施工单位,由于在其他手续上存在问题不能办理报监的,可以经过建筑单位向项目建设主管部门递交申请,然后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到项目工程实施的质量安全监督中去,从而避免了因报监滞后而埋下的质量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而地铁的出现减轻了地上人流量的压力。但是,由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地铁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报监程序,完善了监督模式,从而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安全性,使其质量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地铁交通业的发展。

作者:戴锦韬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

参考文献

篇(8)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

2、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3、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争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三、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篇(9)

1.2监督模式混乱由于地铁工程划属的监督站不同,其监督的侧重点和尺度把握也不同,监督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于一个城市不同的监督站之间:有的城市地铁工程全部交由房屋建筑监督站监管,有的则由市政工程监督站监管,还有的城市把一条线的站房工程交由房屋建筑监督站监管,将区间工程交由市政工程监督站监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市政工程,其在施工工艺、安全风险、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等方面都与地铁工程有着显著的不同,故地铁工程不能简单地套用房建工程模式或者是市政工程模式。此外,各个地市的专业监督站有的质量安全合为一体,有的分开设立,且不同的监督站在工程报监、行政事项办事流程、监督检查模式、验收程序、创优评优机制等引用的制度办法和规章有很大不同,造成一个工程标段甚至要接受多个监督站的管理,令项目参建各方疲于应付各类检查又苦不堪言。

1.3质量安全分割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地铁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分散在不同的专业监督站的,即便在一个监督站,也分设了专门的质量监督科室和安全监督科室,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支撑和互动。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多侧重于现场的永久结构和实体,对临时辅助结构和设备安全对质量的影响有所忽视;安全监督管理则侧重于现场人的行为和安全防护,对结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有所忽视。

1.4监督人员匮乏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技术含量高、施工风险大,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涌现,且几乎涵盖了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轨道工程、电气化安装工程等大多数专业,但多数城市存在地铁监督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监督经验相对不足等实际情况,有的监督站将某一个监督科室确定为负责地铁监督的责任科室,定编仅4~5人,有的监督站直接将地铁工程划分到负责监管重点工程的科室,落到具体监督的人,数量更少。相对于地铁工程繁多的专业,监督机构不仅配备的人员有限,且配备的专业人才远不及工程实际需要(按照一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人才,至少需要几十个,但实际很难达到),这直接影响了工程监督的实效。

1.5报监手续滞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一般把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安全报监的必要条件,把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批准书作为质量报监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监督机构设置的报监条件不尽相同,一般安全报监手续比较容易,报监要件大多能够及时提交,但由于对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没有要求,监督过程中对白图施工有所忽视;而质量报监相对繁琐,对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要求严格。由于地铁工程受限于征地拆线和管线迁移,勘察、设计单位会根据实地情况分阶段出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工程现场存在分段、分点开工建设的客观情况,故施工前提供完整的勘察文件和施工图审查文件在不少城市很难做到,有的工程甚至到竣工验收时才办理了正式的报监手续。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工程办理了齐全的安全监督手续,安全监督机构已介入了正常的监督,而质量监督手续因勘察、施工图审查意见书不完整而未办理,质量监督机构未介入监督或以下发停工通知代替监督的现象。这既不符合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服务指导重点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又影响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公信力。

2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模式分析

2.1整合监督资源对参与地铁工程监督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优化整合,合理配置专业,抽调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组建地铁专业监督站。南京市于2012年12月1日成立了国内首家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监督站,全面负责南京市地铁建设的安全和质量监督工作。成立专业监督站的目的,不仅要着手解决目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形成系统的轨道交通工程监督管理制度,也将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监督模式,对重要部位与环节、工程竣工验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风险源,以及管理不规范的责任主体实施监督。随后合肥、温州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地铁专业监督站。国内尚有其他多个城市在着手筹备地铁专业监督站。

2.2统一监督模式充分借鉴当前比较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监督模式,并结合地铁工程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探索出一套适合地铁工程的监督模式;规范从工程报监、告知交底、首次行为检查、监督抽巡查、专项检查、起重设备告知和登记备案、监督抽测、监督抽检、节点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的监督业务流程,着力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分散监管的问题,做到以下6个结合:(1)检查形式———随机抽查与专题巡查相结合;(2)监督内容———实体监督与行为监督相结合;(3)监督节点———一般节点与关键节点相结合;(4)监督手段———监督抽查与监督抽检相结合;(5)监督反馈———问题通报与现场点评相结合;(6)问题处置———告诫谈话与监督执法相结合。

2.3质量安全一岗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地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探索质量安全监督一体化模式。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实现均离不开对工艺工序和实施过程的管控,质量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保障了质量的实现。地铁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钢支撑架设等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很难将其简单归为质量或是安全范畴,且施工方面的很多技术规范是不分质量或安全的,因此质量与安全从本质上讲难以割裂。例如:涉及到基坑结构安全的很多技术条款分散在质量方面的规范中,如果不懂,也不看质量规范,安全就很难抓到点子上;区间隧道施工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接收、旁通道开挖等几个重要风险环节,安全风险节点控制不好,就很难实现盾构机的平稳推进,更难以确保管片拼装质量和防水质量,一些城市曾有因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涌沙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整条已成洞区间废弃的案例。因此应对监督员实施一岗双责制,要求其既学习质量规范又学习安全规范,做到融会贯通;到现场检查时,既要看质量又要看安全,每抽查完一个单位工程后要同时签发质量和安全监督文书。

2.4建立监督检查专家库一个监督机构很难配齐地铁工程所有专业的人才,引入专家参加工程监督是有效解决监督人员数量和经验不足、专业不齐的办法。建立地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专家库,根据每位专家的专业特长进行分类登记管理,通过专家参与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和检查表格,不仅在现场检查时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将经验迅速传输给年轻的监督人员,培养壮大监督力量。

2.5优化工程报监程序

(1)质量与安全实施同步报监。将安全和质量报监的要件进行有机整合,以单位工程为监督单元,在工程施工前同步办理,从而大大简化了报监流程,为监督服务对象节约了时间和工作量。此外,质量安全报监应把勘察和施工图审查文件作为前置条件,因为未取得勘察和设计图纸就进行施工在任何时候都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实施分段报监。根据勘察、施工图及审查文件分阶段出的客观现状和特点,以单位工程为报监单元,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报监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报监时转成该单位工程的完整报监。例如,站房主体分为围护结构、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三个阶段,盾构区间工程分为主体隧道、联络通道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能再进行分解划分,这样,既方便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又便于监督机构按出图情况介入监督。

(3)实施提前介入。对于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齐全,但由于其他手续上的问题尚不能办理正式报监的,由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打申请报告,监督机构依据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对重点工程的监督,通过先期的政策指引和业务指导,促使参建各方事先了解当地的行政规章和相关要求,避免因滞后报监、滞后监督带来的先天性质量安全隐患。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政工程的项目能够直接的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礼仪,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所以说,市政的工程项目是一项意义长远的工程。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问题对市政工程的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1、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施工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施工了,从而就使得我国的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都没有良好的对管理目标进行突出,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施工企业不能够对技术优化有着良好的认识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建筑企业主注重工作而不注重对于工作的认识,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在其他的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依据,从而直接就能够影响到综合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说,针对这一问题,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企业对于施工技术优化的认识,不管是在管理层还是在施工人员上,都要对施工技术优化有着良好的认识,通过提高建筑企业对于施工技术优化的认识则能够让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以及工程的施工中进行技术上的更新,并且会加大技术上的管理,并且通过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能够加大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进行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实现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明确管理目标

在对施工技术优化的管理工作进行开展的前夕,施工企业要及时的对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要明确技术优化的管理目标,充分的了解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上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的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够为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奠定技术,建筑企业要以制定良好科学的施工技术优化管理作为目标,要将优化的策略进行细化,并且要将其下发到各个施工部门,保证施工技术的优化能够融入到工程的各个项目中。

3、技术优化在工程中的实施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要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对施工组织的设计进行编排,同时要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要求、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的建设工期进行好规划,要以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为母的,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证质量的完成工程并且使其能够正常的投入和使用,施工的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优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的计划如下:要集中的反应出适应工程的最佳施工方案及最佳施工时间安排,要采用计划的形式使得工期、资源及成本能够透明的表达出来,通过调度和计算工程的配置使其达到最优,保证工期、资源和成本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事先,并且要在技术上对人力和时间安排进行统一的规划。

4、文件形式管理

工程在施工结束的竣工文件要通过影音、图像等格式进行保管,这样能够对工程的观察和日后的改建保存有价值的材料,竣工文件中要记录好工程在各个时间段的规划和在各个时间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所以这就需要对工程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和整理,要将资料和实际的施工过程真实的结合到一起,并且要对其进行反复的检查和修改,保证其真实性。

二、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1、技术保证

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 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一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痰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隋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

2、严格管理制度的建立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陛强。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三、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要坚持强化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要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施工前,在这个阶段必须了解施工的核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此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施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优势,将在市政工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技术和管理方法同实际的市政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提出优秀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还要落实相关的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选择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设计等。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却是市政工程施工的基础,这个过程中的决策往往会决定施工单位下一步的方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注意材料的选择,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对相关项目的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对其可行性的探讨确定施工的方案。

其次是施工过程,这个过程是施工质量最重要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施工。还要配备相关的质量监督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监督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在材料使用的各方面,要进行记录,把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下来,一旦发现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且上报施工单位,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设备性能是否出现故障,如果出现故障必须马上停止运行,不允许出现违规使用设备的行为。

最后是竣工验收部分,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一方面是对相关材料的归类存档,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对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活动,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形象以及居民生活。为此,做好市政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建设的问题特点、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分析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上一篇: 绿化施工员总结 下一篇: 假如我有一匹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