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07:5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6-01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1-3]。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由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种类繁多,对于耳鼻咽喉科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4]。我院对耳鼻喉科的患者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耳鼻喉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4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具体做法为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常规的检查,遵照医嘱对患者给予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具体做法为: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医护人员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新人护士和实习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而又规范,另外,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等时间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5]。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网络学习或者自学考试,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②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尽快的进入角色,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人生病后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打消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6]。④对患者家属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患者的饮食营养、心理安慰等方面,使得患者能够保证饮食的营养以及心情平静,另外对于经济能力较低的家庭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医疗保险等各项手续,解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7]。
1.3 各项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数据有两组患者在住院总天数比较、住院总费用比较以及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4.71±1.3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6.81±2.75天;研究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361.2±548.3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76.3±683.2元;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8]。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9-10]。
我院耳鼻喉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办法后,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以及总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办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办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01):1-3.
[2] 王秀君.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变得有计划[N].健康报,2010-10-25007.
[3] 王玉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9,(04):242-243.
[4] 潘筱玲,张红梅,邓婕.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29:2694-2695.
[5] 张月林,张冬梅,李海永.耳鼻喉科护理隐患及“四注”护理法的成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621.
[6] 杜芳.护理记录模板在耳鼻喉科护理记录中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7] 戚敏,蔡克文,黎志成,曾祥丽,岑锦添.耳鼻咽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评估[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3.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6-02
概念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以5岁以内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所以,小二聚积的地方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场所。
1 主要表现
1.1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3]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5岁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会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
2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飞沫经呼吸道或是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进行传播。
3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可服用维生素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5]本病若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4 护理
4.1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对于患儿,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4.2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内人员不宜过多,避免继发感染。
4.3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勤给患儿洗手,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食物,[4]口腔有糜烂时可以进一些流质食物。
4.4 注意口腔清洁,每次进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2]必要时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5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患儿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1]床铺应平整干燥,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做好臀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4.6 一般小儿手足口病,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在38.5度或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如小儿利咽解毒颗粒、清开灵口服液、板板蓝根冲剂等口服药物。[5]
4.7 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哭闹不安、全身无力、四肢发凉及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 出院指导
5.1 肠病毒高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5.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含氯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曝晒,室内保持通风。
5.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
5.4 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
参考文献
[1]母婴健康库 2009.10.8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2]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护理学术研讨会手足口病患儿两种口腔护理处方的疗效观察 2008年5月陈立华、李清华、苏雨霞.
1.稿件请用16开纸计算机word或WPS格式打印,文题4号黑体,内文4号宋体,并附文题、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及单位名称、作者姓名、摘要及关键词3个~8 个(中英文对照,如英语写作困难者,由本刊帮助撰写)。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推理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精炼,语言、用字规范化。
2.文稿作者署名,请按贡献大小自行排序,不排并列作者,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职务、最高学历)及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及地址、邮政编码。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其他课题, 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证书请注明专利号,并附专利证书复印件。
3.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层,超过4层时,可将层标题再细划分。第一级标题用1 ,第二级标题用1.1 ,第三级标题用1.1.1,第四级标题用 1.1.1.1。各级标题均顶格书写,分级号后不用顿号,空一字空后写标题。
4.图表力求少而精,表格设计规范化,照片请用计算机扫描后附于文末, 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表中数据要准确、清晰,同一指标有效数字位数相同;插图应用计算机绘制,不宜过大,图注采用阿拉伯数字,图下按序号说明。
5.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文献为限。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并按引用顺序排列于文末, 参考文献务请与原文核对准确。日文请用日本当用汉字, 切勿与简化汉字混淆,文摘、转载、内部刊物及资料请尽可能勿作引用。
6.外文字母请用正楷印刷体书写,注意分清文种、大小写、正斜体。
7.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 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8.特别说明:
①来稿内容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作者若不允许对文稿作文字修改,或不同意其他报刊转载、摘编,或不同意在各种电子数据库、光盘、网络进行收录、转载、传播、发行等,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不声明者视为同意。严禁抄袭侵权,造成不良后果由抄袭者承担全部责任。因人力所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待接到退稿通知后,方可自行处理。经审核拟刊用的稿件,通过网上回复或短信通知第一作者,并签署论文授权书。接到需退修稿件待修改整理后尽快发回。退修稿件请在1个月内寄回,超过3个月者,按退稿处理。刊用稿件作者原则上不予更改,如有特殊原因,请第一作者说明理由,并加盖单位公章,否则编辑部不予更改。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
②本刊只接受未曾发表的稿件,勿一稿多投。
③稿件经本单位有关学术机构或护理部审核后,附单位推荐信,说明稿件取材真实,不涉及保密、一稿多投、 署名争议等项。通过索医网投稿者,若论文内容属资助项目或获专利证书,请将课题证书及专利证书复印件扫描后上传或寄至编辑部。本刊编委, 来稿时请注明。若改投其他刊物应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对母儿身体健康的相关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期间采用的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1800名,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观察组1300例,采用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母乳喂养时间以及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平均出血量为(111.50±40.35)mL,对照组为(235.12±65.25)mL,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母乳开始时间为(16.45±5.70)h,对照组患者的母乳开始时间为(36.12±6.45)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剖宫产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危害较大,故应慎重选择。
[
关键词 ] 分娩方式;母儿身心健康;出血量;母乳开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19-02
临床中常见的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逐渐增加。据相关资料统计,近20年来,剖宫产率已经上升2倍以上,全球范围内,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的患者高达10%~40%。尽管在医疗技术水平逐渐上升的同时,剖宫技术得到很大进步,但是其对母婴健康仍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对母儿身体健康的相关影响,具体研究情况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0名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均无引产手术史,初产妇,且经临床检查未见妊娠期综合征,产妇年龄在22~35岁之间不等,年龄中位数为(26.35±4.05)岁;产妇孕周最长40周,最短36.5周,中位孕周时间为(37.50±2.25)周;所有产妇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无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科、外科疾病,无胎儿异常现象,排除具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根据其临床期间采用的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出血量 对分娩前后产妇所使用的敷料、消毒单等进行称重,计算产妇分娩期间的出血量(即分娩后重量-分娩前重量)[1],血液比重的换算标准为1.05 g=1.0 mL,并使用量杯收集分娩后产妇体内留出的血液,共计24 h。
1.2.2母乳时间 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 h催乳,保证婴儿每天吮吸的时间为6~8次。具体根据标准教材中的相关标准[2]给予挤压,将第一次乳汁溢出的时间记录为母乳时间。
1.2.3并发症及婴儿体质 于婴儿出生后统计其体重情况,于上午8时,预后进行裸测[3],记录新生儿的体重情况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切口愈合、尿潴留、输血情况,以及产褥发生率[4]。
1.3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情况和母乳时间
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出血情况和母乳开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产妇分娩后的不良反应
严格记录产妇分娩后的输血情况和切口愈合时间,观察产后尿潴留和产褥的发生率,两组产妇分娩的输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3新生儿身体健康情况
严格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情况,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胆红素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逐渐增加,但是若分娩期间不做好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产妇和婴儿均产生不良影响[5]。本文针对选择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分娩对母婴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出血量较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分娩操作的时间长、切口裂开、组织渗血等因素相关。同时,经阴道顺产分娩产妇的精力和体力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恢复和调整,进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母乳喂养[6]。 此外,本组研究中显示,经剖宫产分娩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产褥、尿潴留等的机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妇,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水平低于7分者及胆红素指数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剖宫产分娩为产妇造成的精神压力较大而导致的。综上所述,经阴道顺产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较为有利,故在产妇入院后,应尽量鼓励产妇阴道分娩,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手术的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 张华,刘小花,崔海霞.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C]//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2011,18(7):109-110.
[2] 王彦,王立新.不同分娩方式对泌乳影响的临床观察[C]//中华护理学会2012“海峡两岸护理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13(4):198-199.
[3] 王少娟.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15(14):106-107.
[4] 严菊浓.分娩方式选择影响剖宫产率的调查分析[C]//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20(17):120-1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安全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的效果以及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手术患者管理方法来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而2014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安全管理法来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以探讨两种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的效果以及作用,并且针对不同时间段而抽取100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调查问卷方式,以了解不同管理方法背景下,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以及手术感染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该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不同时段而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的应用,所获得患者的总满意程度为100.0%(100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0%,而传统常规性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的应用,所获得患者的总满意程度为80.0%(100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0.0%,由此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时期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该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法在手术时感染控制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而且还获得更多患者的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
关键词 ] 安全管理法;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控制;作用;满意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97-02
[作者简介] 马洪香(1978-),女,吉林靖宇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手朮室护理。
由于手术活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该活动中易受到各方面的感染因素的影响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管理来对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以控制手术室临床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现该研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手术患者管理方法来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而2014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安全管理法来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以探讨安全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的效果以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手术患者管理方法来作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时间段应用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而2014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安全管理法来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另外,分别从两个不同时间段抽取100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随访以了解其感染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满意度,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6~59岁,平均年龄为(36.48±2.42)岁,其中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97例,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得知,他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时间段应用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而2014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安全管理法来进行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其中,安全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注重无菌操作,并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1];②加强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其感染控制意识,以防止出现因医护人员不熟悉手术室感染控制意识而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而在根源上控制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2];③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与缺乏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明确其分工以及工作内容,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保障手术活动高效完成[3];④加强与患者以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有效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与此同时,加强与患者以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还可以激发患者自愿参与到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进而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并且对手术室所存在的感染问题而积极探讨有效解除对策,进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4];⑤由于患者初次住院,心理以及精神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感、陌生感以及抑郁感,因此,需要组织有效护理小组以及采取有效心理护理对策来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以消除患者的临床消极情绪以及心理状态,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活动,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自身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质量;⑥医院需要定期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宣传工作,从而使得医护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规范自身手术操作行为,进而使得手术活动高效、安全进行,继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等;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道德素质水平,从而使其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以及高涨的热情参与到手术治疗、护理活动中,进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个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管理方法进行开展手术感染控制活动后,应用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随访等方式以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满意度,并且了解患者的临床手术感染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对所有的临床数据通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n(%)]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个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管理方法进行开展手术感染控制活动后,安全管理法背景下,其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5.0%,而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背景下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20.0%,另外,安全管理法背景下,其患者总满意率为100%,而在传统常规性管理法背景下,其患者总满意率为80.0%,由此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时期管理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该研究结果得知,安全管理法应用背景下,患者的满意度高于传统常规性管理法的应用满意度,而且在安全管理法的背景下,患者发生感染率仅为5.0%,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有效控制或降低了手术室感染事件的发生率[5],而且还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从而有效为本院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另外,根据孙缅怀研究学者曾发表的《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论文结果得知,其观念认同安全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还有效降低了手术临床感染发生率,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法值得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6]。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法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活动中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发生率,而且还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程度,从而为该院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故安全管理法值得在相关临床诊治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7]。
[
参考文献]
[1] 王士秀.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与管理[C]//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 谭永琼,黄文霞,周晓丽.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环节管理[C]//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08.
[3] 王西玲,余玲,亚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10.
[4] 王京枝,毛雪梅,庞小娟.浅谈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环节[C]//全国第四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8.
[5] 钱建凤,黄春华,任小妹.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探讨[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2010.
宣传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国内外医药特别是基层医药的发展动态,促进学术交流、信息传播。
主要栏目
中国基层医药设有述评、论著、综述、讲座、卫生管理、护理学、传统医学、医药新进展、药物与临床、社区卫生、病例报告等。
读者对象
作为护理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静脉输液是学生必须熟知和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也是考核护理教学效果的有效依据。静脉输液同时是抢救高危重症病患的最快速、最便捷、最可行的用药手段。医疗水平的日臻完善及病患需求的持续增强,对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护理人员不单要具备一流的操作技巧,更要深谙静脉输液的理论常识和操作方法,进而学会依照用药理念、病情和药物类型等科学筹划输液顺序[1]。本文选取我校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入校的护理学生100名,对其开展静脉输液的考核,并对80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教学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出新型的多样化护理教学方法,现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入校的护理学生100名,其中,护理学生均为女性,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2.5)岁;对其开展静脉输液的考核,对80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学状况,其中,教师的临床工作经验均>5年,学历在大专以上,技术职称在护师以上,精通静脉穿刺技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历[2]。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对100名护理学生进行静脉输液的考核,并对80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出新型的多样化护理教学方法,对比推行新教学方法前后,护理学生静脉输液的考核得分及合格率状况。
1.2.2操作方法 首先需制定出规范、统一、可行的静脉输液程序,确保评分标准的严格化,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互评。静脉输液程序的制定要做到理论同实践的完整结合,促使护理学生及教师尽快实现角色变换。其次,依照我校护理师资力量的实际水准与临床实践经验,将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主要包含配药程序、医嘱处置、医嘱核对、静脉输液、液体变换及摆药核对等程序,每个程序均由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构成。第三,教师对学生在整个程序的操作状况进行评分,统计合格率;再推行新教学方法后对同样的操作程序进行考核评分,并得到相应的合格率。
2结果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护理学生静脉输液考核得分从77.5分提高到89.2分,100名被随机调查学生中,84名学生的静脉输液流程操作合格,合格率是84.0%,未推行新教学方法前,65名学生流程操作较规范合格,合格率为65.0%,明显低于采用新方法后的合格率。
3讨论
3.1静脉输液治疗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3.1.1选用恰当的针头与静脉 依照病患病情发展状况、点滴速度及用药的性质等指标恰当选择针头。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要选择6-7号针头,少儿针头选择需紧密一句深浅位置及静脉大小而定,通常头皮静脉较适合选择5号半的针头,四肢静脉选择5号半-6号半的针头。针头小斜面较短,较细小血管的成功穿刺率便高,因此,应尽量选用小针头,摒弃大针头。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依据病患病情、输液时间、用药性质及病患穿刺皮肤状况恰当选择相应的静脉完成穿刺。针对长久输液的病患,输液位置需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来适当选择静脉,切忌在同一方位多次穿刺;针对老年病患的血管硬化这一特征,应选择相对细小且柔韧度较高的静脉开展穿刺。这些新办法均为保护静脉,提高成功穿刺的几率。
3.1.2认真查看与核对,避免安全事故众所周知,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便是检查制度,培养学生们仔细检查及核对病患信息、慎重地检验输液设备的习惯已成为十分关键的教学内容。护理学生在每次操作之前及之后,均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查对工作。因此,教师的适当引领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护理学生最大限度地在临床实践中避免了安全事故。
3.1.3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护理理念,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和僵化,学生们体会不到人文护理的理念。为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言语要轻柔、礼貌,态度和蔼可亲,以切实降低病患的痛苦感,输液之后还需及时告诫病患该注意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还需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不但摸索出新的教师方法,并得到教师的及时有效的评估。
3.2静脉输液治疗教学方法的完善对策
为彻底变革教学方法,应通过制定出台静脉护理实践规范,并不间断地更新内容,使其指导和控制教学培训;组织编撰新课改教材,更新静脉护理教材的要点,不失时机地改善护理学生实践的条件和环境。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作为一项基础性护理操作,学生在操作初期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为此,教师需运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与合格率,提高教学效果。(通信作者:王艳)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FFA的1162例患者资料。男624例,占53%,平均(64±2.1)岁。女538例,占47%,平均(57±1.6)岁。完成造影检查的1162例患者中有92例出现不良反应(7.9%)。出现恶心、呕吐58例(63.1%),心慌21例(22.8%),荨麻疹12例(13%),饮水不当引发急性尿潴留1例(1.1%)。筛选其中4例典型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
1.2 FFA方法 荧光素钠由美国Alcon Laboratories,Inc生产。皮试为10%荧光素钠原液在上臂内侧行划痕试验,15min后无不良反应,遵医嘱将10%荧光素钠原液5ml快速静脉推注。
2病例分析
2.1案例1 皮肤荨麻疹。男,48岁,否认过敏史,皮试阴性,FFA检查后患者未诉不适,离院。夜间感皮肤瘙痒,自认为蚊虫叮咬,未做处理,次日全身大范围起风团、荨麻疹、瘙痒难耐,遂到院就诊;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口服开瑞坦,指导患者着纯棉衣物,避免抓挠,保持皮肤完整,多饮水,饮食清淡。3d后皮疹消退,出院。护理问题:荧光素钠迟缓反应导致过敏症状。
2.2病例2 药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男,42岁,造影时选择手背静脉,用生理盐水建立通道,推注荧光素钠前常规抽回血再推注,患者手动,导致针尖刺透血管壁造成药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周围皮肤发黄。立即予30%硫酸镁冷湿敷,制动,1h后疼痛缓解,仍感肿胀。24h后,予硫酸镁热湿敷,肿胀消除,皮肤仍有黄染。72h后,皮肤黄染消退,无局部组织坏死。护理问题:未正确选择血管及造影过程中患者配合不当致药液外漏。
2.3病例3 诱发青光眼。女,58岁,否认青光眼病史,造影前查眼压正常。造影6h后,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而就诊,测眼压od:42mmhg,os: 46mmhg。立即予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滴乐青眼液5min 1次,待瞳孔缩小后改为2h 1次,同时口服醋甲唑胺降眼压,缓解紧张情绪,次日眼压降至正常。护理问题:造影前病史询问不详细,患者对造影引起不良反应不重视。
2.4病例4 急性尿潴留。男,76岁,有前列腺肥大史,造影后大量饮水造成急性尿潴留,经诱导排尿后症状不缓解,安置保留尿管。留置尿管3d,期间指导膀胱充盈后液,保持膀胱收缩功能。拔尿管后可自行小便。护理问题: 造影前忽视前列腺病史,只告知大量饮水有利于药物排出,未观察患者小便情况。
3护理对策
3.1重视患者病史及过敏史的了解,进行造影前知识宣教。
3.1.1向患者详细解释造影的目的、方法、过程,造影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应激能力;高敏体质者检查前30min,可予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口服或地塞米松肌注,告知过敏反应的相关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1.2造影前,询问病史,对有青光眼病史者可指导在暗室等待,予小瞳照相,或在YAG激光虹膜周切治疗后行眼底造影。造影后暗室外休息10~20min,及时用缩瞳剂缩小瞳孔,无不良反应方可离院。
3.1.3有前列腺肥大史者,告知饮水一次性不宜过多,小便后再饮水。小便不畅者,耻骨上膀胱区热敷或针刺等治疗仍不能排尿,可予导尿。安置尿管时,应间歇缓慢放出尿液,每次500~800ml,避免快速排空膀胱,膀胱内压骤降而引起膀胱内大出血。
3.2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是防止药液外漏的关键。注射前评估患者静脉情况,选择前臂正中静脉,粗直易于固定静脉,注射时动作轻柔,穿刺准确,确认成功后方可推注,并防止患者晃动手臂。拔针后帮助患者按压穿刺处3~5min,防药液外渗。症状较重者,24h内做冷敷以减轻局部疼痛。疼痛剧烈,可用2%普鲁卡因局封。24h后可做热敷或理疗,促进药液吸收。
3.3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种类制定详细的宣教单、视频、音频,向患者全面介绍FFA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保持检查室空气流通,室温在22~28℃,播放舒缓音乐,随时观察病员反应如有不适停止检查。检查完毕后,指导病员留院观察30min左右,无不适再离院。
实施以上措施后,我科2014年4月~10月共做FFA检查624例,只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1.3%),恶心呕吐4例,心慌3例,药液外漏1例。
综上所述,造影前进行宣教,增加患者相关知识;重视患者病史及过敏史;减轻恐惧感,获得有效配合,可有效降低FFA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成新连,孙献芳,陈立娥.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
[2]罗立新.门诊患者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
[3]唐建萍,袁凤梅. 癌症患者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2.
[4]邵.住院病犯常见不良心理反应与自我矫治对策[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
历史
《全科护理》杂志是由《家庭护士》杂志变更而来。本刊在出版事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适应市场的办刊之路,进行了成功的转型,使刊物定位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准确、更有效、更及时地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刊物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据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提升为《全科护理》杂志。该刊将立足全科护理,注重科学实用,贴近医护实际,传播全科护理新理念,普及全科护理新知识,弘扬全科护理精神,发展社区护理事业。
数据收集
现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收录。
发行
研究型护理应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护理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在该理念指导下,明确护理服务宗旨,即“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奉献精神创造一流的护理质量,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竭尽全力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确立护理工作目标,即“为病人提供规范、快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需求”。
1.2创新管理机制是关键
2010年初,在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原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各级各类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质是医院护理服务模式和护理管理改革,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起一个优质服务常态化、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型护理新模式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的保障管理机制,营造更加和谐创新的工作氛围,推动护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3集聚创新人才是根本
总医院于1996年被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授予博士生招收资格,2011年被批准为护理学博士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6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0名,本科学历294名,大专生824名,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60.18%,比目前我国护理队伍大专护士比例(25.6%)高出34.6%,形成了合理的人才结构。近年来,选送百人出国(境)培训、学术交流,为研究型护理模式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4构建科研平台是保障
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有利于科研工作顺利发展。一是鼓励护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脱产或在职参加本科、研究生层次学习,取得学历后给予报销学习费用。二是加强护理科研知识培训,邀请院内外专家讲授科研选题方法、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论文书写等科研知识,选派有科研能力的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三是定期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护理论文新技术汇报会,立项课题汇报会等。四是医院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发表护理论文、获国家专利的人员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护理科研成果人员给予重奖,作为评优、评先、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护士长考核挂钩。五是设立护理科研专项资金,鼓励护理人员搞科研,取得上级资金课题医院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2创建研究型护理成效
总医院创建研究型护理以来,经过4年建设,在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科建设、护理服务提升以及护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申请各类课题16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十余项,在国家统计源期刊200余篇,在SCI、Medline收录期刊近十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0项。护士中有40多人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项学术职务,10多人担任国家统计源期刊杂志编委,在军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3创建研究型护理意义
3.1回归护理本质
护理是对病人的这些反应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处理。现代整体护理强调在诊治伤病同时,观察、判断和处理病人伤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因此,与医生形成互补的是,护士职责正是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她们关注的焦点是病人疾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趋势,工作核心是运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了解和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目的。
3.2洞悉护理内容
研究型护理包括生活护理、治疗处置、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监护观察、功能训练和专业护理等7项内容,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护理内涵是专业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治疗处置核心是执行科学的操作规范,并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贯穿其中;教育指导在于选择关键时间节点,实施个性化指导,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心理护理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心理反应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地进行,缓解病人的无助、紧张、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监护观察要求及时、量化、动态;功能训练要有明确、量化的训练计划;专业服务核心要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